很久不为一部动画写点评价了,但是今天这一集的辉夜姬真的封神了。
说到底,大部分的日漫都是校园题材(哪怕换上架空的世界观,本质也还是学院那一套)。
近些年来,也不乏像声之形一样去关注霸凌,排挤,孤立这样的校园阴暗面,但大多讲得乏善可陈,最终更容易沦为小清新无病呻吟和圣母情怀。
而石上的故事作为辉夜大小姐的一条支线,却意外成为目前所有动画中将日本校园孤立主义挤压善良人格这种病态现象描绘的最好的。
辉夜大小姐在恋爱的主线之外,加上石上这一条暗线,其目的很明显是要丰富秀知院这个背景舞台和学生会主角群的形象。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大多数动画作品,连一个像样的小清新恋爱都讲不好,加入这么一条信息量不输主线的支线,很容易造成剧本结构的混乱和不平衡。
但是从最终的结果来看,通过之前对于石上性格的铺垫,这样的情绪爆发非但没有喧兵夺主,反而尽显学生会一众的魅力和校园的温情。
从这个角度来看,石上和弥子的确是很般配的一对,他们都是校园孤立主义的受害者和反抗者,是被棒打的出头鸟,也是暗地里互相取暖的孤独者。
在动画里,学生会给了这些异类一个重新睁开眼回归阳光的机会和归宿,但是现实中的日本校园,会有这样的机会么。
最后请容许我认真的高喊:石上真男人
“我没有四宫那样的才智,也不机灵,家世更是没得比。
我记得很清楚,刚刚相识时的你,打从心底对我不感兴趣吧。
所以我才那么努力啊,说不定是我人生中最努力的一次吧。
我在考试中赢了拿出了真本事来的你,你恐怕不知道我那时有多开心吧。
说不定我能和你是平等的了,那样的希望让我欢欣雀跃,也正因如此,我不会说请你跟我交往。
若是由我来宛如乞求般地告白,并牵起了你施舍给我的手,我觉得我这一生都不可能跟四宫是平等的了。
只有你向我告白,我才能就此开始觉得我们是平等的。
所以我无法向四宫告白。
但我有想传达给你的事,用语言表达不出来的部分,我只能用行动来表示了。
几乎是不谙世事的你,看到这些也应该能明白了吧?
你应该能明白,这些心全部都是我那说不出口的爱意。
”几年过去了,辉夜和会长终于看到了结局。
我对离别太迟钝太迟钝了,昨晚做梦梦到高中毕业参加大学面试,醒来时还没说完想说的话吓出一声冷汗,想了一会才知道原来我都毕业了。
看到朋友圈或者网上什么好吃的好玩的的时候,会打算开学和朋友去吃去玩。
然后过一会再想起来,只能自己去了。
校园恋爱已经不去想,只能尽力拖延家里让我未来的相亲安排这样hhh,可能就因为这样,才会一遍一遍被高中生羞于启齿的爱情打动。
完结撒花,感谢陪伴。
4-12 00:45只看楼主满怀期待地第看完了第一集,感觉和想象中有点点差距(也有可能是因为我漫画看了太多遍所以导致期待过高,或者说是剧情已经全知道了后会对制作方面的细节更加敏感)可能还是一集四话把时间压缩得太多了,有很多地方的节奏感觉都快了一点点,比如特别期待的双六回的一些很富有喜剧效果的点,停顿的时间不大够,就会让我觉得笑点不够。
与之对比的是,第一季千花切克闹(原谅我不记得游戏名字了)那里的观感就好挺多然后另一个点可能是个人喜好了,可能是漫画让我先入为主了,对于动画中额外加入的各种特效,感觉有些尬尬的然后发现最后ed左边的片段,有没有可能动画制作组会原创剧情?
小小的期待一下。
以及ed是不是还是铃木雅之唱的?
这个我不确定,不过感觉挺好听的最后还是希望辉夜收视能创新高,带动漫画销量,然后出第三季(第二季刚开播就想要第三季了)
一次次(用同样的东西)消费观众并不是个好传统。
尤其指莫名其妙就被激怒去接近会长的早坂。
比起主角,还是更喜欢目前为止的第一季的配角,更清醒、更有故事也更有梗,如果是作为群像剧来说是真的不错。
对弥子那些刻画也只是很勉强能说明一些问题(剃光头不如自己先带头吧......)。
有些东西给人的感觉是没什么可写了才这样写点东西混过去的感觉,也不是敷衍,就是挺乱的。
哈哈哈真的给我看气了......——————————————————辉夜你真是原谅帝啊......——————————————————石上那段,作者你不会觉得自己很幽默吧......——————————————————OP魔性又好听~~~——————————————————一部用优点让人忘记缺点的作品,只能说这方法确实好用。
豆瓣没有《辉夜》漫画的条目,歪头。
《辉夜》这部作品,读起来是有几分教育意义的,无论经历过恋爱与否。
若要谈论爱情的感悟,须要听众与时机合适,否则往往显得矫情。
而在赤坂这里,道理被包裹进喜剧情节中,舔掉糖衣后,露出百般滋味杂糅而成的内核,恰如那句俗话:初恋的味道。
但喜剧的欢快基调不改,因此吞下它很容易,我们就这么接受了作者对各种爱情观的评价,甚至对于没恋爱过的人,也许都能领略到几分围绕恋情的成长经验。
所以我真喜欢石上的感情故事。
会长与辉夜是天才,一上来就双箭头锁死,他们的爱情故事理应被常人所仰望、赞叹而不可触及。
而石上是个普通人,死宅,会因为喜欢一个人就鼓起劲锻炼、学习。
从动画里甚至看不出他有感情线——然而195话都杀疯了——没想到赤坂笔锋一转,就这么画了个充满看点的三角形,补完了会长-辉夜主线缺少的代入感。
这条线承载着摆脱失恋阴影、“关心”与“爱慕”的分界、单相思、“真物”等经典话题。
近两百话下来,赤坂在剧情上的造诣已展露无疑,读者只需享受过程,细细品味。
无论结果是什么,我都满怀期待。
(但是,谁不喜欢燕子学姐呢)
【《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感情脉络发展】《辉夜大小姐》毫无疑问是一部出色的恋爱智斗漫画,学生会长白银御行与会长两人郎才女貌、彼此钟意、智商超群且彼此中意对方,为了让对方率先告白而展开系列恋爱智斗游戏。
这便是系列的初步设定,对于为何要开展智斗游戏的两人深层次的心理因素暂且不提,而表层原因便是两人的共识:在恋爱关系中率先告白的人会成为输家与被剥削者。
有趣的是,仅从《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的片名来看,应该是从男主角白银御行的视角叙述才对。
但动漫的叙事视角却不仅限于白银御行的单人视角,而是采取了上帝视角,男女主男女配都有内心活动解释,甚至还有大量的旁白解说。
而从漫画中恋爱双方的表现来看,女主四宫辉夜的戏份则要多于男主角,在女主每天做梦和女仆聊天都会谈及会长、甚至花大量时间构思让会长主动告白的方案的时候,白银越有打工、学习、练球、练唱歌等与女主互动无关的剧情。
所以说,在认真进行"让对方率先告白"的恋爱头脑战里,辉夜往往是更为认真参与、主动出击的一方,而对于辉夜的主动出击的刁难,会长则多是随机应变急中生智化解危机的一方。
仅从"下雨天辉夜想和会长一起打伞"的那一话看,辉夜为了难为会长,提前看了天气预报、扎了车胎、支开了女仆,准备得比会长充足多了。
那么,对于两人的恋爱关系来看,辉夜是否就是更爱、更在意的那一方呢?
但无论剧情方面多偏向于辉夜,本片的片名都在告诉我们实际主角依然是我们的男主白银御行。
白银御行虽然是恋爱头脑战中较为被动的一方,与辉夜大小姐的小打小闹相比,白银的每一次主动出击都是让两人感情飞速的提升的大手笔。
看烟花的情节就不用说了,后来学生会换届让辉夜挽留自己也是成功施行了,更别提直接促成两人接吻的奉心祭事件了。
直白点说,辉夜在为两人感情积累量产,而白银则是直接促成质变。
同时,白银甚至自己有意放下架子主动告白,所以白银对于两人的恋爱头脑战的态度就明了了:他并不过分在意谁率先出口告白,对于辉夜的小打小闹他只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好了。
那么白银到底想要的是什么,白银想要的是一个辉煌正式的告白,一个能配得上辉夜大小姐的告白,而不是随随便便被套路而说出的。
这里可以看出两人的观念差异,辉夜想要的不经风雨、清淡普通就好,而白银是真心把辉夜当公主来看的,这也是我真正佩服白银的地方,他只是一个普通人,拼命努力想要追寻他的辉夜公主。
两人的观念差异是和两人的身份背景与成长经历分不开的,这点有机会以后再说。
白银曾坦诚:如果不是率先告白,而是谁先喜欢上对方的话,那白银早就已经输了。
根据辉夜的回忆,两人是在秋季,也就是高一下学期,学生会工作中慢慢认识了解的。
但根据白银的回忆,白银在春天也就是高一的上学期开学的时候就已经很在意辉夜了。
两人有半年的认知差异,而动漫中的开篇则是第二年的春季,也就是高二上学期,根据漫画进展,两人在高二暑假感情升温,并在高二的寒假,修学旅行的前夕正式确立关系,在会长高三下学期秋季去美国留学之前,两人还有半年可以腻歪。
也就是说,两人的感情是贯穿整个高中生活的,每个学期都是不同的分水岭,而两人的恋爱头脑战则是处于整个高二的时期,这也是决定两人今后的关键时期。
而梳理两人的情感发展脉络,就有了:白银率先喜欢辉夜→成功夺得辉夜关注→两人在学生会开始认识→开展恋爱头脑战→烟花事件两人升温→奉心祭事件初吻→寒假告白→解决双方家族矛盾→两人出国留学总之,成功印证白银是真正主角的观点
虽然动漫标题写明辉夜大小姐是女主角,然而我还是死死站女二千花书记,哈哈。。
对我来说,这部动画的亮点都是她,因为她的人设和性格所以会让到会长和副会长闹变扭的场面来个完美的收场,哈哈。
目前在追着漫画原著的,然而其实有时看着看着一直觉得好像有点三角恋的感觉。
就是千花书记默默爱恋着会长(母性爆发),据说2021年又有第三季动画化,好期待!!
然而会长和副会长大小姐两人双箭头两情相悦,感觉藤原千花要靠边站的可能性最高,那么可爱的她,没有给她发配一枚帅哥真的是天地难容啊啊啊!
尤其每次看到千花秘书在努力教会长大排球,还是唱歌跳舞都会无限重看多几次,感觉白银会长就是愿意把自己不堪的一面让书记美眉看而已,就是他最放心在藤原面前做最真实的自己,这时候我就会深深感觉这才是真爱。
试想想,千花陪着会长半夜练球到天亮耶,不是真爱会这样做吗?
有几次更是千花感觉对会长动心的,然而她很快又隐藏起这个秘密一样,她更是透露会长其实完全是她的理想型,然而每次都是搞笑带过这些话题的,可能作者本来设计好就是拿这个笑点来开的。
因为漫画里面会长和辉夜大小姐已经告白成功,接下来应该要看千花小姐的次数和篇章应该会变少,啊啊,我不想要没有书记的恋爱头脑战耶。。。
嘻嘻,第一次看动画结果居然被女二圈粉去了粉色头发最让人心动啊!
动画《辉夜大小姐想要我告白》近几年深受主流观众的喜爱。
我不愿从对资本主义批判的视野来批判这一作品,而是从其主题——爱欲交换,来审视这一商业化的现象作。
从第一季开篇我们便得知作品的主题:爱是一场战争,先表白的人会在恋爱中获得较低的地位。
由此在这样一个布尔乔亚的背景下,学生会长和副会长之间展开了为了让对方先告白的一系列令观众啼笑皆非的行动。
在这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爱——爱是防御性的屏障、爱是把自己当成大他者欲求的鸿沟提交给大他者。
我们还需要认同《辉夜大小姐》看似夸张的主题:爱是一场战争。
我们不能站在功用主义的视角下来批判辉夜和会长之间的拉扯,这些看似无意义的交换恰恰并不是无意义的。
交换前后,事物已经大不相同。
“我踩到你了,抱歉”“不必道歉,没关系的”“容我必须道歉”单从开头和结尾来看,结果不会有任何变化,但正是在这看似无意义的交换中,看似什么也没有交换的交换中,主体与主体间确实交换了某些东西(好感)。
你当然也可以从后现代的视野观看这一系列看似无意义的交换:送礼物是消费社会意义下真正爱情的消亡……等等。
但我们不妨把这一逻辑推向极致:纯粹的不言而喻的理想化恋爱,没有任何语言或物质的中介交换,难道这不是纯粹的异化吗?
就如同国内某些大型相亲节目一般,仅仅通过几分钟的介绍,仅仅通过亮灯灭灯来平稳地、无风险地获得所谓的“伴侣”。
失去那“信仰之跃”般眩晕的爱情并不能被称之为爱情,而恰恰是你费尽心思的表白,你为之痛苦的情感才是爱。
对这一环节的恐慌只能导致某种意义上的倒错:以恐女和恐男为代表的多种恐惧症。
即便是在动画中,在这些理想构建出的布尔乔亚形象身上,我们都能看到爱的邪恶维度,换句话来说,连在这些理想中的现充形象身上,我们都能看到他们因为爱情而手足无措的可笑模样,更何况对于普罗大众,爱的打击必然是毁灭性的,“我爱你胜过一切”等于公开双标其他所有你在乎和你爱的人。
以另一视角来看,从双方绞尽脑汁让对方先告白中,我们发现了黑格尔式的爱情:欲望对方的欲望,想让自己成为对方欲望的对象。
恋爱中必然会出现双重欲望,这一双重欲望即欲望的欲望。
一方希望在另一方那里获得对方的肯定,借此得以满足自己。
同样的,另一方也会欲望欲望的欲望。
通过观看动画中的恋爱喜剧,我们完全能理解这一机制:每个人都想在对方那里获得认可,获得肯定。
因为在爱的人身上看到了自己残缺的部分,失去这一个体后,主体发现自己不再完整,渴望回到恋爱时的完整状态。
主体渴望那种整全,主体在爱的人身上发现了自己的不完整,由此,主体爱的人作为一个补完出场了——主体爱的人补完了人在脱离母子共同体后的不完整性,妻子/丈夫作为一个屏障,抵御了母性原质。
所以爱的过程中并非是爱一个人,也是爱自己,主体仿佛从与爱人构成的共同体中看到了完整的自己。
正如科耶夫所说:“在男人和女人的关系中,只有当一个欲望不是针对身体,而是针对另一个人的欲望时,只有当一个欲望试图在其人的价值中和在其人的个体的实在性中“被欲求”或“被爱”或“被承认”的时候,欲望才是人的欲望”。
当然爱也并非仅仅是欲望,当你看到那碎片化的身体如:眼睛、腿、嘴唇、胸部等等而产生恋物癖式的欲望时,这并非是爱,而是幻象。
通过幻象建构起来的欲望就是对大他者欲望的抵御,是用来遮蔽大他者欲望的鸿沟的屏幕。
会长在辉夜那里总有说不完的优点,反过来则也一样,在会长那里,他也无法说出他到底爱慕辉夜的哪点,这就是“在你之内而超于你”。
以希区柯克的《后窗》为例:男主角为透过窗子所看到的东西所着迷,欲望由此而生。
不幸的女主通过向他求婚,反而成了障碍与斑点,干扰他向外观望,而无法以自己的美丽令他心醉神迷。
到最后,她是如何成功地成为他的欲望之物的?
是通过真正进入他幻象的框架,是通过穿过院子,出现在“另一面”。
在那里,男主透过窗子看到了她,看到她出现在凶手的公寓,男主的凝视立即为之吸引,立即变得贪婪,立即对她充满了欲望。
在爱的关系中,当爱的对方说“我爱你”的时候,同时也在期待着对方给出相同的回答“我也是”。
可正是在这个期待中,主体已然发生我们上述的翻转——“爱的主体因爱的激情把自己变成了被爱的对象”,他把自己投射到被爱的位置,于是“我爱你”立刻变成了“我爱的是处在被爱位置的我”,我爱的总是我自己,爱总是自恋性的。
《辉夜大小姐想要我告白》这部动画作品中对爱的理念和常人一样:在爱的关系中,总有一方是主动的,而另一方是被动的,可在拉康的爱的结构中,主动与被动之间存在一种拓扑式的置换:主动的爱的主体(求爱者)的主动性就在于他能够隐喻性地把自己置于被动的位置:主动地占据被动的位置。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爱的隐喻就是位置的隐喻化,爱的主体把自己变成了被爱的对象——使自己成为被爱的——然后向对方重复地提供或反复地显示出自身可爱的一面或作为他人之欲望的一面。
这并非和男性沙文主义所说的“与其强奸女人,不如给她们写诗、带她们吃饭”等一般,恰恰是文化,恰恰是符号化让性爱得以色情化。
你不妨想想性爱如同喝水和瘙痒一般成为最日常的肢体动作,届时它便从崇高物坠落成为普通。
恰恰是一夜激情过后的第二天,醒来后的两人开始为日常的琐事进行盘算,并耐心的维持微小的日常仪式感,这便才上升到真正爱的维度。
到此,我们通过流行文化的视野,得以理解真爱之意义: 真爱恰恰不需要理想化,真爱不是永恒的美,也不是平常的人,真爱是,你能在平常的人身上看到永恒的美––––齐泽克。
当下饭喜剧看的,没啥主线剧情,跟着乐就行了,但是不挑点毛病显得自己不高级不客观,真要挑的话,可能确实是文化差异,从小到大看过的日漫不管多优秀总能找到那么一两点我不能感同身受的“矫情”情节,这部番也不例外,整体来说占比不重,如果它有一百集两百集,这种小毛病基本可以稀释到不用拎出来单独讨论的程度。
《辉夜》是恋爱搞笑治愈番,在制作上也基本无可挑剔。
到现在还记得书记舞。
制作公司A1pictures毕竟是骨头社十倍资产的大公司,对于制作方面我们可以完全放心。
至于剧情。
反正第一集我是挺乐呵的。
尤其是“成神”和“火车”那一段,简直笑死我。
有重复的第一季的笑点也是为了吸引新粉丝,帮老粉丝复习。
但【头脑战】这一块确实第一集不像第一季那样直奔主题,先声夺人。
而且你们有没有发现,【头脑战】的副标题在片尾被删去了。
说明辉夜和白银的互动可能更上升了一个台阶,辉夜越来越像个粉红小女生,白银也越来越可爱。
他们有了更多甜甜的互动,而不再是第一季之初针锋相对,甚至给对方难堪的态度。
这是剧情上男女主角情感推进的必要,因为不能一直用老一套的相处模式。
这是漫画原作和制作组做出的前进性的改变,自然会有人喜欢这种改变也有人讨厌。
又比如我作为一个纯动画党,听说要添加一个高冷学霸疑似情敌的妹子其实是拒绝的,可能让我喜欢不起来。
不过直男漫迷可能很喜欢这个设定。
建议先观望,要走默默离去即可。
制作组非常有自知之明地把副标题“天才们的恋爱头脑战”划掉了~
质量过硬的原作漫画×动画组的倾力制作=TOP级的恋爱喜剧作,唯一遗憾的是迫于篇幅删减了部分原作内容。剩下的唯有期待第三季奉心祭了。
石上真男人,第11集达到校园喜剧的新高度。配乐是八九十年代风?与画面契合得体
OP很有魔性但正片并没觉得太好笑。
比第一季好些了。
第十一集很明显的去挣脱了沙雕漫画的框架,尝试去注入更多更现实更残酷的探讨。选择了一个容易引起共鸣的题材,节奏很快的完成了整个故事的起承转合,一口气填补了三角色的性格,作者的掌控能力非常出色。整个故事摇摆在现实与不现实之间,现实的过程不现实的结果,构成了得偿所愿的快感。本来只当是一个沙雕下饭番,没想到稍微走了走心,不禁高看一分。
???
草!石上真男人!!!
补 诶 已经没印象额 同步追完无亮点
补完了漫画,辉夜这个主角塑造的越来越没有魅力。冰山女变恋爱脑
可恶 这季片头曲竟还是该死地好听
在俺这里属于跟一拳超人一类番,设定吸引眼球,内容乏善可陈
2期
为什么总要让辉夜嫉妒书记? 这种情节意义何在?
剧情没有第一季那么好看了,只能说太二次元了,因为很多设定和情节变得无厘头了、所谓的胜败甚至毫无逻辑可言,不过好像确实能打动很多年龄低的同学,要不这部剧咋给这么高分,或许我年纪大了吧,觉得很多情节太老套了,我个人觉得应该完结、好好收个尾会更好!PS:海报把天才那句话遮挡了,看完觉得很合理,因为没人显现出“天才”来,都太二啦~~
所有角色都以“成长”和“敞开心扉”之名逐渐崩坏。
少女少男啊,真是卡哇伊。好甜。
和自如地翻弄觀眾情緒的第一季相比也太平淡了⋯看完甚至沒有能牢牢記住的片段(而且好幾個角色變得微妙的有點討厭)
为了第六集,第十一集
这是一部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会那么火的普普通通的爱情喜剧。很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