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第二部评分会低。
第二部的拍摄手法、镜头处理比较成熟;配乐也很适合。
群演和场景看起来比第一部更真实。
秦明的设定比较接地气。
林涛终于不是cue流程了,在办案过程中有了自己的思考。
第一部常常是一堆警察听着两个法医破案的分析,但第二部也能看到除了法医之外,其他侦查人员的工作部分,更加贴合现实生活。
主演方面,虽然三位都是新人,但是演技也可。
第一部和第二部一起看的,看了豆瓣只想说,第一部的明星个人粉真tm多……问题这里是剧评能不能评良心打分?
就第一部那个让人问号的剧本,严重模仿csi的片头,要尬不尬的笑点、装逼的演技和毫无真实感偶像包袱(从来不戴口罩)也能踩第二部?
至少第二部的拍摄手法、故事、音乐和逻辑全面碾压第一部,就算是稍微短板演员也中规中矩没让人出戏好吧?
第一部和第二部又不是前后集关系,没必要秦明非跟逼王一样吧,木讷人设也是特色啊!
我就纳闷了整天吧啦吧啦喷要用原演员,用原演员能不装逼戴的了口罩嘛?!!
这部剧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无论白天看,还是晚上看,亮度不管怎么调,都是黑黢黢的,都有时候看不清人脸。
就算是刑侦剧,也不至于有这么个“暗黑系列”的画面吧。
关于主线是“清道夫”案件,会穿插一些“实时”案件。
敏感画面都是马赛克的,非常接受。
一些推理陈述环节,思路清晰,还算能跟的上节奏。
首先声明,我给5星仅仅是因为很多人连看都没看完,换演员了就给1星,这5星是拉高评价的。
这部剧摒弃了第一季一集一案的快节奏,而是采用以清道夫案为主线,穿插普通案件的方式来推进。
其实这种方式使剧情和人物都更加饱满,第一季节奏固然快,看的时候很爽,但是缺乏对杀人者的描写和心理刻画,反而单单通过语言来叙述杀人动机,这种最为单薄的叙述方式让观众始终站在主角的位置看问题,想问题,而不会有更深入的场景转化。
反观这一季,从故事主线,到人物背景描述,节奏都慢下来了,带来的是丰满的人物形象和感情叙述。
剧情方面,导演似乎一直在和观众开玩笑,前期根本不会让你猜到是谁,后边又明明白白告诉你凶手是谁,但是还是会有所保留的把其他方面告诉你,让你情不自禁问出,为什么。
跟着剧情走。
破案期间又不断穿插秦明的个人感情戏,交代背景的同时,也让紧张的气氛得到缓和。
总而言之,除了结尾没有处理好,有点虎头蛇尾外,这部剧没有大的毛病。
演员演技基本在线,抛弃第一季演员的先入为主,至少值4颗星。
午休一小时忍不住看了一集,不得不说非常讨厌周播,考验观众的记忆力吗?
尤其是有诸多细节和铺垫的悬疑剧,点开的新的一集,上周的剧情回忆老半天,有些甚至想不起来了,发生了哪些案件都快忘记了,周播就是折磨人吶,因为喜欢,所以忍了。
第二季开播一直在追剧,对刑侦、悬疑类向来感兴趣,昨天更新的第15/16集迎来了一个高潮,清道夫揭面,红衣女子现身,是步兵教授的助理“韩天峰”。
没想到韩天峰小绵羊原来是大灰狼,那刘杰明医生又是什么角色呢?
根据剧情刘杰明绝不是“医生”如此简单。
步兵为了女儿伤了张军,他的结局又如何?
有很多没有交代,还得继续追下去。
这部剧让我想到另外一部剧《暗黑者》,清道夫和Eumenides有相似之处。
在我看来,清道夫可能是特定人群的代名词,好像《暗黑者》里边的Eumenides,有一个又一个继承者和崇拜者。
有了第二季,难免会与第一季相比较,个人感觉第二季要好,至少主角秦明正常了点。
张若昀饰演的秦明装B过了头,让人有种穿越看到慕容云海的感觉,咱们就接地气的破个案行不行?
很庆幸,第二季刘冬沁饰演的秦明有所收敛。
女主角而言,第一季大宝很讨喜,诗雨差了些。
刘畅和李现饰演的林涛都不错,能干点实事。
女主仿佛工具人,除法医工作外的部分看不出对主线剧情的推动,男主演技平直,表达克制隐忍的方法是木然呆板地站着,假装平静演出的却是如此平淡。
剧情部分处理粗糙,一些情节发展交代不清造成后续的逻辑不通,例如记者跟女主的交心,全剧没什么交集的两人却能推心置腹,作为法医甚至跟外人透露凶手。
以及整部剧最大的反面人物清道夫,其角色的性格刻画并不完整,为什么会莫名其妙爱上相处时间不长的记者?
是真情实感还是只是因为她弥补了他童年母亲跳楼带来的伤害?
一个自以为掌握真理主持公道的凶手,他的内心应该是冷静理智甚至可以说是冷血偏执的,他连自己的恩师都能杀害,却轻而易举爱上谋面不久的女记者……其中bug太多,像是被拦腰斩断的树,没人对着裂开的细节填填补补,只顾着把它扶起树一个虚有其表的框架。
尽管作为推理剧案情固然重要,但若人物形象不丰满则不利于剧情本身的表达,也无法让观众理解其遭遇对人物后续发展的影响。
感觉和悬疑没太大沾边,从剧的中期一直都有给刘杰明做铺垫,致使人的目光一直停留在刘杰明有可能是“清道夫”,结果到最后,这刘杰明和清道夫有一点关系都没有,是个帮凶都可以啊,真的莫名其妙的,一部悬疑刑侦剧里老是给人物做过多的情感渲染,我不明白是想突出人物的成长还是什么,对于一个专业的法医来说,我更想看到的是他对于工作认真的态度以及高度的专业性,这么多的情感真的让人很无语,我将这些关于情感的方面都跳过去了,到了最后一集的时候,事件处理的还算不错,结果刘诗雨回警局那一段我真的不理解,有什么好感动的?
硬要将结局生生改为催泪感人的,如果前期有将他们的友谊进行渲染,他们三发生有趣的事,从而成为兄弟的话,后期再进行感人不就行了吗?
硬是插入一段真的很尴尬,这导演是不是拍爱情剧多了啊,最后结尾真的烂!
一般看到不好看的剧我是不乐意来给评分的,主要是对法2期待太高,结果2里的男主颜值无法比拟1也就算了,女主那满脸的坑剧组就不能多打点光或者后期美颜一下吗?
颜值无法跟1相比也就算了,连男女主的演技都能尴尬到爆。
男女主完全没有cp感。
秦明是冷幽默、嘴巴有点毒,但不是冷漠不是面瘫啊!
三个人没有一个人咬字清晰,不看屏幕完全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乱七八糟的剧情线开得太多太杂乱,剧情连接不上,就像是剧组随随便便拍了几个单元剧然后又随随便便拼合在了一起一样!
很多年没看到过这么糟糕的剧了。
可能是第一季太过于深刻了 换了人之后就怪怪的当我已经接受了赵大宝之后 李大宝又回来了还有第二季的秦明enmmm看着有点臭屁 一点也不可爱动机也很扯 一言难尽应该是个法医剧 到最后反而更注重悬疑 现实生活中真的会有这种案例吗 会有很多吗但是 虽然第二季很莫名其妙 也比电影版本好了不止一个档次
清道夫这个设定,之前好多剧有,比如暗黑者,城市之光。
这种犯罪不再新鲜,也没有什么可探讨的,杀人就是犯罪,杀得是十恶不赦的罪人也是犯罪。
法医都去办案了,法医都要去参加调查了,要刑警干什么?
故事根本没有交代清楚就完结了,刘医生为什么绑韩天峰?
还要杀他的样子。
连步教授的案子都没弄明白吧。
这完结了剩下的观众猜去吧。
你要说想拍第二季,那韩天峰被抓了,最起码把韩天峰犯得交代清楚吧?
在我看来刘医生更像清道夫,韩是清道夫的话,鉴定字迹的话,步教授会不知道自己学生的字迹?
韩只是在鉴定字迹工作时候了解了清道夫的犯案手法,去模仿,所以真正的刘医生才会绑韩,想杀他。
最后几集实在看不下去了,这剧也太水了。
最后那个区,187个报废工厂仓库,我去,这个区的发展真让人担忧,那么多土地不盖楼?
不开发?
就废在那?
胶片的质感太美了
沿着老塔的脚步走来,往凯鲁亚克的方向走去。
慢节奏
不是我的菜,太闷了……中间忍不住合上了眼醒过来还是风景定格orz
不懂评论说的什么“故事”“叙事”,好震惊,这种弥漫出荧幕的张力与情绪竟然无法被感知。无言的隐隐对抗的相互厌弃又牵挂的父女关系,女儿反复追问的未来,被甩在时间外的村子与放电影的游牧民族,揍人也被人揍的男人,那么想去的海边原来是为了撒下妈妈的骨灰,一夜的放纵与回归……草原上飙车带起沙尘的镜头太酷了,那瞬间觉得幸好我有来看
尽管经常跑电影节 但也觉得本片… 挺没意思的。两星给风景和故作深沉的长镜头。
北影节@党史馆,开头就猜到整个走向的电影,个人觉得慢镜头长镜头还挺好看,但影院至少一半人睡了,是在家里自己一个人很难看下去的电影
北影节英嘉
摄影很美...但是...
「14th BJIFF 保利北京坊」非常好的俄味儿后现代,很对我胃口。高纬地带永远灰蒙蒙的天,西伯利亚植被茂盛但脏兮兮的地,仅有的五段无调性的配乐,人的孤独、克制、疏离。路边泥地里摆摊的老大爷卖的是冯内古特和多甫拉托夫,荒凉破败的西伯利亚与绝地求生中的荒岛别无二致。片中无人大声说话,似乎也没有一个人露出过哪怕一丝微笑,甚至连愤怒都那么不着痕迹,父亲深深的眼窝叫人看不出喜悲。警察的那句话颇堪玩味:Я же тебе говорил, не то время. 是啊,не то время.
摄影机运动和色调感觉就像是在看基氏,摄影太棒了,时不时响起的惊悚配乐很creep。hooker,街边卖书的老大爷,义无反顾追女孩的少年,气象站的中年女人,冲动离家的女孩,沉默的父亲,好像全片没有一个人笑过呀
#北影节2#保利天安门中间的座位都有按摩垫哟,我以后tmd遇一次投诉一次哟,你们电影市场什么时候能管管事😊此外这电影的配乐真的很盯,前面盯得我困死,颈椎难受死,我以后一定会让每个强制按摩垫影院和我一起难受
无依之地,寻笼之鸟……演员很美、惊悚配乐、摄影很塔
抱着镭射灯让整间车厢不那么空旷,打开投影机让整座小镇不那么单调。卡车司机游走在寂寞的公路和泄欲的黄碟里,后面骑摩托车追上来同样孤独的灵魂。我跟父亲同在车厢里却无话可说,父亲和我都发生艳遇却都不快乐。前面鱼疫绕路,我们像风车园里的扇片。把母亲的骨灰撒向大海,也把自己的寂寞留在北方。
C+/ 如此美丽的推拉摇移,把远处和近处的风景都收聚一体,自然形成了一种语境与物的关系。而面包车在蜿蜒的小路上穿行并逐渐成为镜头中心,就像是在一个传说里浮现一般。这种缓慢的“浮现”、逐渐被注目、被光照亮的过程成为一种灵韵的来源,让人物的目光透过拍立得、透过摄影机、透过电影放映变得坚实而致密。但局部的人物关系构建还是有些中空,导致结尾的几层转折都有些突兀。
北影节第三场,感觉这也是新冠期间的隔离电影,茨冈父女的移动半岛铁盒。【为了看这片儿放弃了《找乐》4K修复版,又不甘心,反手买了两张票让爸妈去资料馆看姥姥家的“大楼”(西养马营工人俱乐部,开场20分钟有1分钟镜头),回来跟我说,你小时候“认”的第一个字就是“工人”的“人”,那会儿老抱着你在大楼前面给你指,然后你就跟晚报上找出一堆“人”……】
荒芜之地上失去母亲的青春期少女 面对的困境与成长 全片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
3.5
画面很美,车在树林里穿梭的那段很想录下来反复观看了
影片像是一个摄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