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6.92023.7.2,好像还是前年看完第一部后看了第二部的前五集就放下没看,6.9看完《我的阿勒泰》又重拾起来,不过最近尤其是快看完这几天倒是爱上了这种“追剧”的感觉,下班回来坐在卧室飘窗旁边,切开一半西瓜,打开电视开始看和珅纪晓岚斗嘴,原来都留着晚上睡前看剧,感觉更有温馨气氛,其实下了班就坐这儿追剧也是蛮幸福的,可以还原一下小时候放学回来就看电视的感觉,某一个夏天的傍晚坐在电视机前开心地看一部剧,说不定以后就会成为回忆里的温暖片段。
比如这个夏天,这一段时间,在看铁齿铜牙纪晓岚,那这段时间不就会成为一段美好记忆吗?
如此看来,追剧时间跨度长倒相比电影也有优势,是一部剧陪伴一段时间的快乐!
看剧看电影看小说都是休闲,毫无必要贪多求快呀,让日子慢慢过,慢慢享受时光自然流逝的感觉,不很好嘛!
接下来可以看《我爱我家》、张卫健版《西游记》,还有其他很多很多剧和动漫,慢慢看呀,《阿凡提的故事》也是小时候的美好回忆,好剧很多,慢慢补,慢慢看。
整天刷手机都不会娱乐了,要把这些“高级”的娱乐方式都找回来!
电视剧其实还挺好看的,剧情虽有bug,但并不算尬,甚至有时让人想急切地追下去。
这一集小月对纪晓岚的喜欢几乎表露无疑了,但纪晓岚究竟是怕耽误人家黄花大闺女不敢娶还是舍不得放手不愿让她嫁,总之这种暧昧状态快持续不下去了。
第三部小月就嫁了,不知道是不是演员原因,一季都不在。
第四季又回归,变成了寡妇。
这老纪,黄花大闺女的时候在身边不珍惜,变寡夫了你又当宝了,早干啥了。
这一部里美女也还不少,第一部的书商媳妇又复活了,成了江南姑娘赵青,纪晓岚酒后主动宽衣解带上了纪晓岚的床,帮他做了一场春梦,好主动、多情啊,尤其是第二天早上,赵青破chu的第二天早上起来,自己早起离开撑着雨伞走在桥上,千般滋味啊。
不过剧情设定还是不能在一起,发配新疆了,算个bug吧,纪晓岚也不救她,发配的太冤了。
小月的侍女杏儿蛮漂亮,瑶琴的侍女春桃也挺好看。
瑶琴演员貌似演技差点,动作语气有点做作了,但是长的吧又好看又有点演技一般演出的娇憨感,不像少女倒像少妇。
张了了的演员也是这种感觉,又好看又不那么好看,太瘦了,脸有点苦相。
那个自杀的齐家的妃子也是,又丑又好看!
下巴还挺有特点的,笑起来很有味道。
自杀的有点可惜呀!
马伊琍很惊喜,年轻的时候这么好看呢,小虎牙初具规模,但是那种青春感真是,太有少女的味道了,一开始光看着眼熟都没认出来,年轻真好啊!
第二遍看老纪喽!
看到第二部颜骥反书案这里实在是感慨。
编剧好似在劝我去当个小人呐,因为这君子属实太难当了。
君子斗不过小人 这句话确实有道理。
那些卑鄙下流 坑蒙拐骗的小人行径君子做不来,也不屑去做,但不妨碍小人乐意做,更不妨碍这些下三滥的招数它管用啊。
给你下个药,骗你写份违心的折子,或者把你扔到窑子里第二天再找一堆人来抓你(第三部乱入……)。
君子就算是有8张嘴也说不清、洗不净,到了还被玷污了一世清名,被人误会,甚至恶语相向。
太TM难了…所以君子想斗得过小人,就得比他更有心计,更懂谋略,也更累更苦。
不知道纪晓岚在选择清官这条路之前有没有想到这路如此崎岖。
从本单元刚开始,弹幕就一直在刷皇上昏君,其实这事或许并没有那么简单。
皇上治国毕竟不能事事亲力亲为,一定是要依赖百官按制度行事。
颜家的案子虽然不小,但断然不会重要到需要皇上御审,所以整个断案过程还是像皇上说的那样由州道府三司层层审查,然后定罪,皇上恐怕只是大致过目,看完没啥毛病也就定了。
这件冤案无疑是和珅栽赃陷害造成的,而整个断案过程中,和珅居然能一手遮天,清朝法制形同虚设,这才是冤案真正反应出来的问题,清朝吏治、制度的弊病。
皇上偏信和珅当然也是一大原因,但因此就骂他昏君有点不严谨,因为皇上还有后手,那就是纪晓岚。
看完第三部才知道皇上其实深爱和珅(不是那个爱…),但也深知和珅是巨贪、小人,一味地信任此人必然会朝政大乱。
所以,皇上重用纪晓岚,甚至屡次赦免老纪的罪名,为的就是用他制约和珅(岚岚工具人实锤了)。
所以才会有了这么多案子,和珅作恶,老纪揭穿,二人斗得不亦乐乎,皇上置身事外把真相看的清清楚楚然后再定罪结案。
皇上并非昏庸,这只是他的计谋,所谓的“帝王之道”。
只不过,计谋再高深,一个人也治不好大清朝,人治终究是落后的制度,只有我大社会主义才…(此处省略一万字,还不赶紧让我入党!!!
)
《铁齿铜牙纪晓岚》第二部到达了一个巅峰,尤其是在故事情节上和人物的表演上。
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个故事林永健演的卢卓,承接了第一部,把人物的关系进一步发展,老纪、和二、黄三的铁三角架构基本形成。
在中国可以拍出这样一部脍炙人口,陪伴我们童年的,带给我们欢笑的系列剧并不容易。
这个古老的故事已经结束了,一切的一切都回不去了,只能把这曾经的嬉笑怒骂珍藏在记忆中了。
《科场奇案》为了招贤纳士,乾隆要开恩科考试。
想到既能聚敛钱财,又能广招门徒,和珅热烈响应。
而纪晓岚大加反对,招致处分。
由于科场舞弊成风,考生刘进薪大闹科场,乾隆得知后大怒,命和珅查办此事。
和珅舍卒保车,严厉查办众考官,而科考作弊的真正操纵者--总督敏德并未被涉及。
赵新进因为揭露了考场丑闻而被敏德迫害,接状的纪晓岚决计查清真相。
经过与和珅的一番较量,纪晓岚怒揭科场弊病,敏德伏法,而和珅却因为自己的受贿罪证被毁而更加肆无忌惮,表示要借科考培植自己的势力,与纪晓岚对抗到底。
《书魂》乾隆准备修《四库全书》,纪晓岚力排群雄,成为总纂官。
和珅自然很不服气,于是将与纪晓岚有私仇的颜如玉安插在纪晓岚身边,伺机报复。
为了顺利编纂《四库全书》,纪晓岚巧妙设计,使众大臣推举的人选在乾隆面前露出了外强中干的原形,从而招揽了真正的有学之士。
颜如玉的才学得到了纪晓岚的赞赏,就在纪晓岚认为万事俱备之时,颜如玉在和珅的指示下,开始进行暗中破坏,并嫁祸纪晓岚,纪晓岚陷入了一次次的风波。
《铁齿铜牙纪晓岚2》由“科场奇案”、“书魂”、“元宝迷踪”、“都院内外”和“情债风流”五个单元故事组成。
本剧集中,纪晓岚与和珅之间的对抗愈演愈烈。
“科场奇案”中讲述和珅虚以招贤纳士为名,实则聚敛钱财,纪晓岚怒揭科场弊病。
“书魂”中乾隆准备修订 《四库全书》,任命纪晓岚为总纂官,结果招来和珅妒忌,暗插颜如玉在其身边,伺机报复。
“元宝迷踪”围绕齐家私吞国库银两展开。
“都院内外”的正邪之争,及“情债风流”的英雄难过美人关更是看点不断。
铁齿铜牙2在领导的心中,有时是没有对错只有好恶的,要学会认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错,不要反驳,甚至主动认错,逗领导开心,要学会揣摩领导的心思,你在什么位置,领导希望你做什么,不做什么,比如和珅知道乾隆要他扮演的角色就是在干实事的同时和纪晓岚抗衡,以免一方独大,无法形成均衡之势,所以他懂得在乾隆被纪晓岚气到的时候适当的给纪晓岚使绊子,逗乾隆开心,也懂得乾隆缺不了纪晓岚,懂得掌握分寸,不杀纪晓岚。
因为纪晓岚死了,没人和他抗衡,皇帝必然会担心他一方独大,可能会有性命之忧,懂得贪的底线是对皇帝绝对的忠诚,不做乱。
纪晓岚的作用是足够聪明,能领会皇上的意图,适当的时候引出话题,比如皇上小时候打枪,纪晓岚就说是蒙的,让皇上能说出上下相蒙,警告大臣。
还有充当逼迫皇上下决定的作用,皇上心中早有杀意,但假装是受纪晓岚逼迫,皇上当了好人,不得罪大臣,大臣只有敬畏,所有的恨都到了纪晓岚身上。
非常喜欢剧里塑造的乾隆纪晓岚和珅三个人的形象,比起历史上生动鲜活许多,那些有意思的对话,拿出来看五六遍都不会腻。
三位既是难得的聪明人,也是难得的糊涂人,对人对事的尺度掌握得刚刚好。
和珅纪晓岚同乾隆是君臣,彼此之间同朝为官,既是对手又是知音。
三个人立场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不同,关系微妙,戏剧冲突也因此展开。
争论利益问题人们喜欢用屁股和脑子来谈。
我认为一个人能搞清楚自己的屁股在哪,已经比大多数人要有脑子了。
知道自己屁股在哪里,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很难,尤其是在这个人们普遍缺乏判断能力的时代,多数人是通过别人告诉来判断自己屁股在哪里的。
说得高大上一点就是多数人属于被舆论裹挟的,他们本身并未思考过,顶多也就是按照某些舆论设计的在假装思考。
这些舆论本质上就是各个利益集团为了种种理由释放出来的烟雾弹,在这团烟雾中能明白自己的屁股到底在哪里,永远都不简单。
——这是大部分人愚蠢的体现😄😄😄😄😄😄😄😄😄😄😄我们这一经过文明教化的世界,只是一个巨大的假面舞会。
我们见到的骑士、牧师、医生、律师、神父、哲学家以及其他各色人等,都不是他们所显示的那样子,他们只是戴着面具而已。
女人则只有为数不多的面具选择。
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供她们挑选的面具只有腼腆、贤淑、端庄、娴静。
社会上还有许多泛泛且缺乏特色的面具,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划一、雷同。
因此,我们举目所见都是千篇一律的货色。
这些面具不外乎就是忠厚、老实、谦让、发自内心的关切和脸带笑容的友谊。
在大多数情况下,所有这些面具的后面都是些商人、小贩、投机分子。
在这方面,做生意买卖的人构成了惟一诚实的阶层,因为只有他们才不带面具、以自身的样子示人。
我们在早年就必须了解到生活是一场假面舞会——这非常重要。
否则,我们就无法明白许多事情,我们就会完全茫然失措。
——😷😷😷😷😷😷😷😷😷😷😷这是成人人际关系中永远都有的功利计算和空手套白狼的投资,活在这种人际关系中的人必然会患上众生无法治愈的心身疾病。
一个演员所扮演的角色越接近这个演员的自身个性,那他就越能出色刻画这一角色。
在众多角色当中,他扮演得最好的就是与他自己的个性相吻合的那一角色。
所以,甚至最蹩脚的演员也有某一个他能表演得入木三分的角色,因为在那时候,他就犹如在众多面具当中的一副活生生的面孔。
要成为一个好的演员,他必须:①具有把自己的内在形之于外在的天赋才能;②拥有足够的想象力,生动地想象出虚拟的场景和事件,以便把自己的内在本性刺激、召唤出来;③具备足够的理解力、经验和修养,以恰当理解人的性格和人与人之间的关联。
————王刚老师明显是这么一个和老梁似得洞察世道人心的人精,所以他能把顶级贪官如何在利益关系和满是雷区行走自如的诀窍玩得炉火纯青😄😄😄😄😄😄😄😄😄😄😄
由“铁三角”张铁林、张国立、王刚主演的系列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当时也是必追国剧。
一部轻松搞笑的小说类史剧。
乾隆皇帝(张铁林)非常聪明,同时提拔两个大臣。
一忠一奸。
纪晓岚(张国立)为国为民,民意所向。
和坤(王刚)虽然是奸臣,但对皇帝却非常忠心。
人在高位或者太寂寞了,身边有两个整天吵吵的人,像一对闹矛盾的小夫妻,看着他们,皇帝的日子也就没那么寂寞了大概。
纪晓岚,和坤冤家对头,总想办掉一方,然而在大事上,皇帝还是力挺纪晓岚的,和坤虽然贪,但为了制衡,皇帝也是睁一眼闭一眼。
此剧最精彩的就是一忠一奸高智商对决。
这样说吧,赵青悲剧就悲剧在她性子太直太刚强。
要说做人纪晓岚应该算是比较接近海瑞那种刚正不阿的了,但是纪晓岚毕竟是几十年宦海沉浮,直接骂皇帝昏君是干不出来的,赵青她能,也真是张铁林涵养好,历史上乾隆涵养可没那么好。
后期她要是只听纪晓岚的,不替兄考试,安心回家,或者干脆给纪晓岚收房,自然圆满无事。
要是只听和珅的,再怎样也实实在在一个功名,是她哥哥的其实也是她的,虽然她哥哥和她都没办法再做官了,但是一个进士的功名光是在古代就能免粮赋数亩免徭役多人了,足够让他们兄妹俩过上大财主的生活。
(其实她哥哥举人的功名并没有被剥夺,光是靠举人的免赋就能让她们过上小富即安的生活了)。
赵青偏不,偏偏要按照自己的性子,做一个用胸膛刺破荆棘的荆棘鸟,最后发配新疆怪谁呢。
一个人,如果人品差情商低,那是有救的,很可能他自己也知道自己不对,别人说几句他就会改了。
一个人太自以为是,那也是有救的,典型如李狗嗨第二部里的沙特小王子羽生君,最后一集给古美萌骂醒了,应该也算是认识到自己喜欢将自己认为幸福的标准强加给别人了。
怕就怕赵青这种,灵魂清高,孤芳自赏,觉得自己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那是彻彻底底没救了。
她情商低,刚开始追求纪晓岚,直接跟杜小月说你能打能跳主外,我文采比较好可以侍候先生笔墨,杜小月听了自然心里老大不高兴,你自己倒是安排的挺好,这不是间接说她没文化嘛。
后期无数次不该插嘴的时候插嘴,表面上为纪晓岚说话其实意识不到是在给纪晓岚挖坑,也亏的乾隆直性子直接说破了,你觉得你的纪先生代表正气,那难道他什么都是对了吗,如果我什么都听你纪晓岚的,天底下就只知道纪晓岚不知道我这个乾隆皇帝了。
最后竟然直接骂乾隆昏君,如此欺君,乾隆居然忍了。
关键是赵青无论刚开始的时候自作主张安排主外主内丝毫没考虑过杜小月是否高兴,骂乾隆昏君,到后期替兄赶考,她从未觉得自己是错的,哪怕纪晓岚劝她不要监考她也说没想到纪先生你跟他们沆瀣一气,你哥哥被人走后门搞得落榜的时候你知道要遵守规则,轮到你就不需要遵守规则了,双标的如此理所当然。
赵青一直这样自以为是,直到最后拆和珅的台,让纪晓岚,和珅,乾隆,统统都难堪之后,乾隆没办法必须得做出点处理了,最后只是落个发配新疆,并且发配居然还能坐马车。
这种人宫斗剧里,连一集都活不过,也绝不对下场这样美好只是发配了事。
(事实上只要她听和珅的,实实在在的榜眼功名,哪怕不能当官,光是吃功名带来的免税免徭役特权都能让其当上真正的赵家人了)。
你说说这种人,是不是真的一点没救,一般清高的人,读书也多,你跟她讲,她能引经据典的反驳,并且她讲的道理统统都没错。
对啊,君子是应该洁身自好品行高洁啊。
这些君子哪怕给自己给他人带来再大的麻烦甚至灾难,他们都不会认为自己错了,只会怪在外部原因上。
就算他们想要反省就他们的情商和非黑即白的脑袋,也没办法反省出个什么,他们会反其道而行之的想我这样做不对难道与世同流合污那就对了,所以我还是对的,世界的错而已。
事实上情商高还是很重要的,纪晓岚同流合污的吗,没有,但是他还是能跟和珅跟乾隆谈笑风生,他处理科场案刚正不阿,但是他知道自己搬不到和珅,靠一个千年王八的坑根本搬不倒和珅,还主动提醒和珅卖个人情,被和珅偷了金烟杆没有直接去要,而是设了个计,用两只八哥让和珅乖乖把金烟杆交出来了。
看到有评论说纪晓岚教你做人,和珅教你处事,其实纪晓岚也是相当会做人的。
至于杜小月更是人精中的人精了,她要是没情商,还能在没什么文化的情况下,还能跟纪晓岚,和珅,乾隆皇帝谈笑风生,被每个人都喜爱,甚至给太后认作干女儿吗!
还行,最难忘的铁三角,心疼偶尔被孤立的和珅。
铁三角,看纪晓岚和珅斗智斗勇,超喜欢小月的直性子~
邹静之真是神级编剧,齐家那个单元绝了
如果第一部还是有时代局限性的佳作,这一部简直是为续而续。。。案件离谱,降智,金手指开到飞起,编剧一方面要迎合观众卖纪月cp,一面有按捺不住给纪晓岚开后宫的心思。。。唯一比较值得看的是,以前的电视剧美女好多啊
贫~
充满智慧 轻松中不发思考 比某人编的某个康熙剧强多了
剧本不错,很有意思
纪念一下,都十多年了啊,那时候的夏天,老家的诸城电视台总在放这个剧。
总能回想浪炝浪呛的音乐碟。谁说~
看完19集第二个小故事,弃剧了,这部人物明显更脸谱化了,和珅就是恶人,太后就是傻而慈,不说太后,一个普通的母亲能让儿子吸蒙汗药吸着玩?最垃圾的是戴沾和如玉,两个人的人设太渣了,编剧通过观众的上帝视角积攒了那么多怒气,居然没拍俩傻逼对纪晓岚悔恨交加痛哭流涕?这他妈就跟没事人儿一样完了?别人帮你你把人往死里整没一点歉疚?
毫不疲惫 继续痴迷~
其实我忘了有没有看过第二部的
和爹爹T T
和珅翻白眼太可爱了,古筝的配乐也很合适
经典
还是喜欢杜小月
最近在重温 啊啊啊 好喜欢铁三角和小月
虽然bug不少有些地方也是非常好吐槽,但这个系列的电视剧剧本还是很有意思的,虚实黑白真假冲突频现又不漏痕迹仿佛从未发生。为这个多一星。最近找来好多古早电视剧当下饭剧看。
忽然发现童年充斥着清剧……互联网尚不发达的时代,童年是没有选择权的……
明显比第一部把和珅写的傻多了,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