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者无敌

正者无敌,战神

主演:陈宝国,陈数,陈奕丞,张檬,唐一菲,姚刚,杨猛,修宗迪,米学东,赵奎娥,张一鸾,钱志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2

《正者无敌》剧照

正者无敌 剧照 NO.1正者无敌 剧照 NO.2正者无敌 剧照 NO.3正者无敌 剧照 NO.4正者无敌 剧照 NO.5正者无敌 剧照 NO.6正者无敌 剧照 NO.13正者无敌 剧照 NO.14正者无敌 剧照 NO.15正者无敌 剧照 NO.16正者无敌 剧照 NO.17正者无敌 剧照 NO.18正者无敌 剧照 NO.19正者无敌 剧照 NO.20

《正者无敌》剧情介绍

正者无敌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大字不识一筐的冯天魁(陈宝国 饰)是川军永州警备司令兼66师师长,心血来潮的他自封陆海空三军司令,却在上任大典上遭英国炮艇轰击,军委会中将参谋长贺国光(姚刚 饰)认为冯就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莽夫。由于冯天魁手握川军重兵,国民党反动势力、日伪侵略势力等都对他不敢掉以轻心,并伺机拉拢他为已用。看似鲁莽的冯天魁有时却心细如发,他以不变应万变,多次粉碎敌人的阴谋诡计。 卢沟桥事变后,冯天魁率部走出四川北上抗日,他的部队逐渐在战斗中打出了国威,特别在台儿庄战役中,面对数倍于已的日寇,冯天魁率部浴血七昼夜,最终全部壮烈殉国......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从同人小说到恋爱请再来四杯第二季小喽啰Mission-E神将少女八家将黑花园玩具枪幻星神Justiriser毁灭战士:灭绝狄仁杰之通天玄案绝命毒师第三季吃货神探之猎兽行动橙味爱情无负今日黑镜第五季鸟与蜜蜂火星任务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之1964七月的风是甜的柳如是安达与岛村颜如玉决战厨神东北轴神跑山王牌逗王牌非对称较量见君心逃鲨

《正者无敌》长篇影评

 1 ) 正者无敌!

刚一口气看完了这部电视剧,推荐大家都看看。

哎,我现在只想说中国现在这个样子真对不起死去的先烈!

而且现在的共产党已经不是那时候的共产党了,此党非彼党,而且现在的国人也没了那份信仰,当今社会也不是正者就无敌。

 2 ) 向川军致敬 杂感一篇

大家为什么吵得这么厉害。

我姥爷看的时候说了一句话,他说:这些人享受一点都不亏。

我没听明白,又问了一次,他老人家解释说:这些人应该享受啊,可惜现在基本上都没了。

向川军致敬!

我以前只知道川军去缅甸抗日,现在好多烈士的尸骨还在深山密林里无法入殓。

我看的时候只有在女配动不动我们党巴拉巴拉的时候有点鸡皮疙瘩,大概生在那个年代才能理解这种热情吧。

人们对于信仰的绝对忠诚和热血。

黄长官被气得吐血的时候,我也气得不行差点吐血啊,我也一直呐喊着无耻啊无耻。

最后他出来为冯天魁仗义执言,然后屏幕打出来一段话,黄长官原型在历史是善终的,66年左右病逝的,我舒了一口气,好人总应该有好报的。

还有一点怪怪的就是,冯天魁跟他火车上遇到的人说过中央军也应该打游击战,把大中小城市让给敌人,然后打游击什么的。

我被囧到了啊。。。。

打游击难道不是因为敌强我弱吗,在各种不占优势、力量悬殊根本没法正面面对的情况下,什么敌退我扰啦,敌进我退啦,农村包围城市啦,挠头,毛爷爷的游击战理论我也只有以前历史课本学的一点点,现在忘的差不多了。

也依稀记得是跟地形要结合的。

中央军军力、武器都强当时八路军那么多,战场上人数也是不输日寇,如果好好的团结起来,有好的指挥,能直接把敌人拒之门外,还打什么游击啊,又不是小股小股的部队,没法正面迎击日寇。

先把城市拱手给日寇,再打回来,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城里的百姓怎么办,平白受一圈日寇的蹂躏。

就连普通农村的百姓没有守军都要时时提心吊胆防止鬼子的扫荡和屠杀啊。

日寇有飞机、大炮精良的武器,中央军难道没有吗,谁能科普一下美帝对老蒋的军事援助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记得小时候听过一部广播剧,蔚蓝色的脚印,是讲抗战时期我们的空军建设的,记得有打掉敌寇飞机的情节。

我知道它虚构的,但是还是觉着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各位先烈前辈不管是将军还是民兵都深深地值得我们尊敬。

他们保家卫国,我们才有今天的福可享,而他们却像姥爷说的,没有享受到,太可惜了。

 3 ) 从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关系视角看《正者无敌》

想要整体理解影视作品,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储备,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不能从整体把握,从某一个视角分析也是可取的,起码可以抛砖引玉。

这部电视剧我没有完全看完,看到冯天魁的审判结束被委座接见,当然后面还有很多集,但这部电视剧演到这里,对我来说已经可以结束了,为什么呢?

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可以有多个,但抗日算一个。

冯天魁,一个四川军阀,为什么会如此热衷抗日?

这在很多人看来很自然,其实没有那么简单。

日本并没能进攻到四川,让一只四川本土部队出川作战,显然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但实际上四川部队在刘湘、冯天魁的带领下,对出川抗日表现了极为高亢的热情,我没有研究历史,历史真相可能没有这么乐观,可能有很多反对声音,但电视剧夸张一点、偏向一点,这很正常。

为什么说出川作战很不容易呢?

有句古话叫做少不入川,也就是说年轻人进了四川就很难再出来,相比川外,大概天府之国是比较安逸的,这在民国那个时候就更显得珍贵了,所以想要让川军出川作战,是什么动力刺激的呢?

这动力显然不是军饷,川军不是为了钱去打仗的,这在电视剧也体现得很清楚,冯天魁为了筹集军饷,把房子都押了,后来一边作战一边为军饷不断跟国府或者地方政府交涉,电视剧也都交待了,如果是为了钱,断不会先打仗再要钱,这自然不需要多解释。

说到军饷,不能不说刚出川作战的时候,驰援山西的事情,山西人是不是真比较抠门我不知道,但电视剧里的阎锡山的确很抠门,既要拿冯天魁的部队当炮灰,又要想办法拖欠军饷,所以不光抠门,而且不道德。

与之相比,冯天魁就正直,也勇敢,不光他自己勇敢,而且手下也勇敢。

蒋介石直接指挥他的一个旅支援中央军,这位旅长很服从委座指挥,也敢于去承担这样一个危险的任务;反过头来看解围之后的中央军,完全不履行布防的约定,就知道跑路,当然,中央军也的确损失惨重,但冯天魁的一个旅损失就不惨重吗?

为什么人家大老远赶来救你,人家就不计损失,你为了保命却不履行协同作战的使命。

其实小鬼子也庆幸,因为如何协同作战,日军的胜率并不高。

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什么川军不惜命?

不惜命的原因显然是两个字:抗日。

中国是一个大国,南北东西都有几千公里,偌大一个国家,当面对日本入侵的时候,远隔千山万水,四川能有和东北、华北人民一样的危机感和使命感,就说明这个国家是一个真正的国家,而不是一个分裂的国家。

川军就是带着这种危机感和使命感出川作战的,根据统计调查,抗日战争对日作战,不算共产党军队和民兵,大概四川贡献的人数最多,这很说明我们的国家的团结和统一。

但这种团结和统一显然不是无限度的,我倒觉得这部电视在团结抗日的大背景下,非常细腻的刻画了不同力量集团、利益集团的矛盾和冲突,这里面最大的冲突显然就是以蒋介石为核心的国民党、政府中央和以刘湘为核心的四川军阀势力。

我认为这个视角不管贯穿了整部电视剧,而且是最重要的一条线索。

用这条线索可以分析电视剧的很多细节,我最感动精彩和值得回味的显然就是冯天魁审判的细节。

很显然,在蒋介石那里,川军也是要给中央军当炮灰的,这从蒋介石直接跳过冯天魁去指挥他的旅就能看出来,为什么要跳开冯天魁?

显然有所担心冯天魁不服从指挥。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蒋介石是不是命令中央军解围之后就逃跑呢?

我想这显然不会,因为如果这样,那中央军之前的牺牲就毫无意义了,所以逃跑的确是中央军军官的问题,以及阎锡山为了加强太原防卫的缘故。

这从当时的山西中央军总指挥气吐血以及出庭作证都能看出来,多亏这位仁兄,才替冯天魁解了围。

当然,真正解围的的确可能是冯天魁没有真正染共,否则还是难逃一劫,毕竟蒋介石一直想出掉这个地方出头鸟。

但是我们也不能不去认为,蒋介石在中央军军官对冯天魁的控告上,站在了冯天魁一边,这也的确是冯天魁行的正坐得正,哪怕想杀冯天魁,也需要以理杀之,方能服众。

另外,也不能不认为蒋介石本人跟中央军就完全没有矛盾,毕竟这些中央军也有地方色彩,就算是黄埔系中央军,是不是能够完全履行蒋介石的战略部署也是个问题,换句话说,从中央军军官拿冯天魁当替罪羊来看,目标并非是为帮蒋介石除掉冯天魁,毕竟抗日当前,蒋介石也需要用人,以蒋介石的眼力显然能够看清楚孰是孰非,这一点我估计这些军官也明白,所以这个替罪羊不过是个潜规则罢了,总要来摆平这件事,大家面子上才过得去。

况且这件事的责任也的确无关冯天魁,蒋介石也需要惩治一下丧失战局的军官,而不能包庇自己人了。

但如何惩治呢?

麻烦也很大,蒋介石就这点家底,惩治了就更没人可用了,所以这也是蒋介石的软肋,其实他也是被手下的军官绑架了。

看看陈诚跟蒋介石的关系,也可以明白这一点。

明明是蠢蛋,却不能不用,因为你不用他就更无人可用了。

当然,蒋介石的军事才能可能也是个大问题,这个很复杂,我也知之甚少。

既然说蒋介石跟中央军都有罅隙的话,那么蒋介石指挥下的中央军跟大量的地方军阀又如何能够做到真正的军事化指挥、做到协同作战呢?

历史已经证明了其不可能,这也是国民党中央的败因之一。

川军出川,可歌可泣,共同抗日,英勇无敌,但在那样一样中央控制地方乏力的年代,是抗日把全国的力量都集中了起来,但无论大家的抗日热情多么高涨,都会面对一个自保的问题,谁也不能拼光了老本,这必然导致协同作战的失败,日军也就是吃透我们的这种弱点,集中优势各个击破。

其实有时候多顶一下,可能就扭转战局了。

这一点中共可能好得多,打光了再给你补充,中央军和地方军阀都不容易做到这一点,这就造成了大家打仗不是那么拼命。

冯天魁的那个旅长真算是拼命了,但这在友军保命的情况下,就失去了意义。

孟良崮战役大概也是这么个情况。

电视剧里还存着一个可能,那就是冯天魁的川军加入共产党,那川军必然不再是川军,这也是电视剧前半部分着力描写的地方,就是国民党力图改造川军,当然这种改造失败了,原因很多冯天魁是不是有责任呢?

可能有,也可能没有。

可能多给国民党十几年,就能改造完地方军,这样面对日本进攻的时候,全国就能比较一盘棋了,这都是假设而已。

正者无敌,我们也的确是依靠自身的正气在持久战中拖垮了日军,没有卑躬屈漆,去做奴才。

但这部电视剧的正气不是来自国民党、中央军,而是来自川军、来自地方军阀。

我们知道还有一股正气既不是中央、也不是地方,而是行走了几千里从南方辗转到陕北的红军,正者无敌用在这只力量,显然更恰切。

所谓正,说到底不是一个人的正气,而是从中央到地方一以贯之的正气,也只有共产党才能做到这一点,哪怕是今天的局面有些不那么理想。

所以这是这部电视剧给我的最大启示。

最后我们不能忘了这部电视剧的四个女人,分别来自不同力量:川军、日军、国军,以及中共,前三个都是派来监视和暗算冯天魁的,只有最后一个倒是冯天魁主动留下的,这也很说明四只力量的差异。

当然,这也不足以说明所以问题,因为这部电视剧毕竟是在中共的天下拍的。

 4 ) 这种传奇人物太传奇了!

无川不成军,而冯天魁正是川军永州守备司令兼66师师长,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一地长官,冯天魁掌握着川东一带的重兵之权,国民党反动势力、日本侵略者等各方势力都对他虎视眈眈。

在危机四伏的情况下,冯天魁步步为营,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阴谋诡计。

七七事变抗战爆发后,冯天魁率领川军走出四川,在补给匮乏,辗转大半个中国,率领川军坚持抗战,使川军在国军中声望剧增。

台儿庄大战爆发,川军在兵力不足,武器弹药匮乏的劣势下,和日军两个精锐师团战斗了七天七夜,川军全军覆没,而师长冯天魁也壮烈牺牲。

川军的顽强抵抗,为台儿庄大战赢得了时间。

 5 ) 军人自然很棒,可是关你啥事呢

两颗星星是给抗日的军人们。

不得不吐糟的是,一开始三个女人唧唧歪歪了半天,完全可以大大缩短,简直可以称之为无聊。

参考下潜伏,要知道情节对话要有可用之处,不要觉得观众傻到看几个有点姿色的女人皮子上的斗嘴就嘿嘿傻笑。

另外那个封萍代表的什么,让我觉得面目可憎,多年过度的爱国教育让我一看到无处不插一杠子的“霸气”外敞的正义自得嘴脸就禁不住地胃禁挛。

(我本一向是个热血正义青年啊,硬是生生逼成了冷血)。

不要自吹自擂,客观一点,让观众觉得自己还算是个人,不是填充输入的读卡器,那么也就没有那么多的逆反射

 6 ) 别出心裁,打破了以往谍战剧紧张沉重的氛围

《正者无敌》除了充满阳刚之气的枪林弹雨和雄性荷尔蒙十足的谍战戏之外,剧集还别出心裁的加入了四个妙龄美艳的姨太太:陈数、唐一菲、张一鸾、张檬四个风情万种的女人围绕在陈宝国身边,“四个姨太一场戏”的剧情设计也成为了一大看点,一开篇就是让人捧腹大笑的无厘头情节。

几位漂亮年轻姨太太之间的唇枪舌剑,争风吃醋、打情骂俏,弄得后院鸡飞狗跳,让陈宝国所饰演的川军统帅冯天魁的洋相百出……这些一下子打破了以往谍战剧紧张沉重的氛围,上演了一幕幕充满无厘头气息的欢乐混战。

 7 ) 我是川人

出来走南闯北,难免会被人问及自己是哪里人,对此我从来都是毫不思索的回答:“四川人。

”我一直觉得作为四川人是一种自豪,我从不想当什么北京人、上海人、深圳人…甚至父母想让我将户口落到我的工作所在地或者成都的时候,我执着的将户口迁回了我的家乡。

我出生在什么地方,我就是什么地方的人,我的后代也是如此,我不希望改变。

每当我幻想一下我的儿子或者女儿说着一口地道的北京话、上海话的时候,我就浑身不自在…虽然有一句话叫做“故乡仅仅是我们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

但是,什么地方的水土孕育了我们,这个地方的精神就会深埋进我们的骨髓、滲入我们的血液,一辈子不能改变。

但是,我在外地遇到不少四川人却常常羞于承认自己是四川人,甚至从骨子里讨厌自己是四川人的身份。

曾经在杭州舅舅家遇到一个少年时期就离开四川,现今也算事业有成的阿姨向我言辞愤慨的列数四川人的“十大缺点”,例如“没文化”、“没礼貌”、“不守时”、“不重诺”等等,俨然一副自己身为杭州人数落四川人的态度。

我当时迫于对长辈的尊敬,一直只是默默的听着,没有争辩,但是我非常想告诉她:“阿姨,你那是几十年前对四川人的旧观点了,现在你可以回家乡去看看,已经大不一样了。

如果你没时间回去看看,那就看看我啊!

我就完全没有你说的这些缺点…”当然,笑谈而已。

不过从这件事的背后,我就在想,是什么让四川人在外地人眼中没有好印象,是什么让四川人自己都不愿承认自己是四川人呢?

我认为四川人大多缺少一种自豪感,就如同中国人普遍缺少民族自豪感一样。

我觉得作为四川人是很光荣的,虽然四川很多人很穷,很多民工走出四川四海为家,常常处于被当地人鄙夷之地,但他们大多都是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来换取应得的报酬。

我从来没有见过以乞讨为生的四川人,甚至在四川,乞讨的也都是外乡人,这是四川人的骨气!

四川人性格坚毅、义气很胜、又很团结,并且常凭一腔热血而不畏生死,作战勇敢顽强,所以川军是历来带兵将领都青睐的军队。

明朝抗清大将刘挺在萨尔浒大战之前曾经说过“要俺出关,必须等待川兵,若是有川兵二三万人,俺可以独挡努尔哈赤的军队,不用其他路军助战。

”,可见其对川军战斗力的信心。

而这场战争的结果是八旗军以六万人就全部歼灭了明军的二十万部队,当时刘挺如何认为两三万川军步兵就可独挡以一当十的六万八旗骑兵,至今我仍觉得匪夷所思。

四川自古以来即是征兵重地,所以常常连年战乱导致川中皆为妇孺,当年安史之乱时杜甫幽居夔州的时候,就写到“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

更遭丧乱嫁不售,一生抱恨长咨嗟。

土风坐男使女立,应当门户女出入。

…”说当时夔州一带女人到了中年都没有夫家,因为基本上所有的男人都上了前线,所以后来夔州这个地方很多家庭都是女主外男主内,女人要负责农活、砍柴并冒着生命危险贩私盐,我想这也可能是现在重庆女性泼辣性格形成的原因。

虽说川人好战,但在内战中常常怯与私斗,而只要遇到外族侵略,不论敌军多么强大,川人也毫无畏惧,抵抗至死。

历史上发生过三次外族对汉族的大规模侵略,分别是蒙古侵宋,满清南下和中日战争,而四川在这三场战争中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七百多年前的蒙古入侵南宋最早是从四川开始,当时南宋军民在重庆合川依山筑钓鱼城,以弹丸之地,区区之众,抵抗蒙古铁骑三十六年历经大小战斗数百次而城终不破,南宋皇帝在广东南海跳海自尽之时,钓鱼城仍在继续抵抗。

当时宋朝三分之一的财政来自于四川,唐宋之时更是产生了李白、苏轼、陈子昂等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文化地位仅次于中原。

而蒙古人的入侵基本上毁灭了四川的经济和文化,四川人口从近两千万骤减为八十万,这可能也是直到近代四川甚少产生文化巨匠的原因。

江南为什么多出文人骚客?

因为江南地区虽说也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和南京大屠杀等争对当地人的屠杀,但都是在一个城市的范围内,在大范围的文化上没有形成断层。

而这次战争最重要的是,以近两万铁骑就能扫平整个欧洲的蒙古人,虽以几十万之众却在四川屡攻不下长达三十六年之久,年年损兵折将,直至蒙古大汗蒙哥战死。

而后因为争夺汗位,旭烈兀从西亚撤军,进攻鄂州的忽必烈和进攻潭州的塔察儿也停止了对南宋的战争,率军北迫大草原。

随即进行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内战,导致当初横跨欧亚大陆的统一大帝国土崩瓦解,也再不可能组织全体宗王的联军出征。

及此忽必烈也无力采取大规模的屠汉战略,开始接受耶律楚材对汉人的招安思想,所以元军也没有按照蒙哥遗诏在钓鱼城招降后进行屠城。

蒙哥之死,是蒙古全面扩张和大规模征战走向结束的转折点,也是蒙古帝国由统一走向分裂的开始。

这一事件不仅改变了蒙古帝国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它在世界历史上的关键性不容小视。

三百多年前的满清入关在四川先后打了几十年,事实上到康熙年间四川才真正平定,所以一直有“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后定”的说法。

由于清初全力抵抗清军及随后的多次屠杀(我不赞同张献忠屠四川一说),再加上顺治年间三年饥荒,使整个四川仅有九万人口,当初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竟然成为一座荒芜的死城,省会迁到阆中。

所以清初四川巡抚张德地忧心忡忡的向康熙上了一道奏折说:“我被皇上荣幸地任命为四川的最高地方官员,来到这片饱受战火摧残的地方一展宏图。

但现在当我站在满目疮痍的昔日天府,增赋无策,税款难征,使我感到局促不安、寝食俱废。

我等下官受皇上差遣,惟有精忠报国效忠朝廷。

经过几日思索,我觉得要重振四川天府之美名,惟有招徕移民开垦土地,重建家园,除此似无别的良方上策。

”之后朝廷采纳张德地的建议,颁布了《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这才有了之后长达一百多年从湖北、湖南、广东等地移民百万的湖广填四川。

翻阅史料一直让我匪夷所思,四川人虽然在晋朝、元朝、清朝历经多次灭绝似的大屠杀,并历经多次战乱和饥荒,人口剧减,光1960年的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就死了1000万人以上。

尽管如此四川仍旧是人口第一大省,我猜想这很有可能是四川人将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这种精神融入到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缘故。

再说几十年前的抗日战争之初,川军战士纷纷请缨抗日杀敌,时任四川省主席的刘湘是第一个通电蒋介石要出兵抗日的地方军阀,强调“和平已经绝望,抵抗刻不容缓,战则犹有生机,不战亡可立待。

”并表示四川可出兵五十万,征兵五百万,并尽一切可能提供粮食及其他军需物资。

随即在一个月后的“四川省各界民众欢送出川抗敌将士大会”上,刘湘即说:“御侮救国,是军人应尽的天职,川军今日能为民族存亡而战,献身疆场,洗掉过去私斗的耻辱,是很光荣的。

”同时他号召出川的全体川军将士,奋不顾身,与敌作殊死战,为民族争生存,为四川争光荣。

时任川军军长的邓锡候代表出川川军向四川父老表示:“川军出川抗战,战而胜,凯旋而归;战如不胜,决心裹尸以还!

……”以此决心,四川军阀先后出兵三百万,伤亡达六十万之众,以低劣之装备和血肉之躯与日寇鏖战于太原会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等战役,纷纷慷慨赴死,前仆后继,牺牲巨大居全国之冠。

李宗仁将军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抗日八年,川军的牺牲相当大,抗日卫国之功,殊不可没。

” 1937年抗战赴死的饶国华将军自戕前的遗言犹可见川军“胜则生,败必死”的精神:“我从七七事变发生之日起,就渴望能到前线杀敌,洗雪国耻,收复失地。

八一三事变后,国共合作抗日,我幸能如愿以偿,奉令出川抗战,引为生平快事。

诸君还记得吧,我们离川时,蜀中父老兄弟姐妹曾举行盛大仪式欢送,潘文华军长代表我们川军将士致答词,表示我们一定要血战到底,收复失地,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做到胜则生,败必死,不成功便成仁。

我们要牢记当时的誓言,绝不能在敌人面前屈膝示弱,给中国人丢脸呀!

”在1938年至1945年,国民革命军尚有战斗力的部队40%都是川军,在此间全军阵亡的85万人中有26万人是川军,居全国首位。

但川军被俘人数是国民革命军地方军阀中最少的,整个抗战中共2.4万人被俘,不到总数的1%,而中央军仅在安徽一役中便被俘4万余人。

川军的阵亡比例高达1/3,在淞沪会战川军将士几乎全部为国捐躯战死沙场,最后仅2000余人撤退到湖北。

在抗战中阵亡的12位国民革命军上将中,有3名川军将领,在出川的6名中将中便有4人壮烈殉国,第一批出川的400多位团级军官基本全部在前线牺牲。

不仅如此,四川作为大后方负担了八年抗战时期国家财政总支出30%以上,当时的普通民众为了支援抗战献金5亿多元,提供纯劳力的劳工占了全国总数的1/5以上。

所以蒋介石后来说道:“就四川地位而言,不仅是我们革命的一个重要地方,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立国的根据地。

”“四川在天时地利人和方面,实不愧为中国的首省,天然是复兴民族最好的根据。

”这些都是四川在抵御外族侵略的历史上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可以说每当在民族危亡之时,四川人总是用他们瘦削的身体拖起中华民族倾倒的残躯,且不论成功与否,单就川人抵抗至死、以身殉国的精神就可写成一篇可歌可泣的悲壮史诗。

在共和国建立的几十年大大小小的战争中,四川人以同样的精神在外邦的战场上获得了他们无尚的功勋。

1951年的朝鲜战争,四川牺牲六万人,又居全国之首,相当于东北三省牺牲人数的总和。

参战的两百万志愿军中仅仅有12名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其中竟然有四位都是四川人,他们分别是舍身忘死用身躯堵枪眼的黄继光、大火焚身而坚守命令的邱少云、抱着炸药包与40多名敌人同归于尽的伍先华、一人一天歼敌280人的胡修道。

川籍烈士和英雄在志愿军中如此高的比例,不能不说这正是四川军人在战争中表现出四川人那种顽强坚毅、热血无畏性格的最好体现。

1962年的中印战争,东线是成都军区,自是多为川中子弟,而西线的西藏军区,四川人也不占少数。

而这场战争又出现了一个全军闻名的川籍战斗英雄,为了战友不顾生死用身体滚雷直至牺牲的“滚雷英雄”罗光燮。

我想这不是巧合,四川军人正是以这种无私无畏的行为,赢得了“无川不成军”的美名。

1978年的中越战争,由于是全国各大军区轮战,所以在解放军中占很大比例的四川人当然不少,而者阴山战斗更是由廖锡龙率领的川军14军以伤亡百人的代价赢得胜利,堪称经典之役!

也正是这场战争,让时任武汉军区作战部副部长的四川三台人梁光烈一战成名,凭着在西线指挥的卓越战功步步高升至现在的国防部长,成为让美日台都极为重视的解放军鹰派领袖。

而这次战争由中央军委授予的5名战斗英雄中,又有一名川籍士兵,那就是靠三十一发子弹击毙三十人击伤一人的神枪手向小平。

也许这五人中还有四川人,但是网络史料不全,其他四名英雄之籍贯无从考证。

以上举了诸多例子,无非想说明四川人不像很多人认为的懦弱和贪图享乐的生活,而是富有强烈的爱国心和凝聚力的。

四川人从不屑内战,历史上秦取蜀用十月,后唐灭前蜀用75天,北宋灭后蜀用66天,而蒙古取蜀却用了52年,清朝平蜀用了13年,日本终未打入四川。

我始终觉得四川人的性格是永远不会变的,也许现在四川生活很安逸舒适,遇到内战也许很多四川人不会支持,但是如果再遇到外族侵略,四川人还是会像以前一样为祖国和人民抛头颅洒热血!

就像如果发生台海战争,要我应征入伍,我当然会怕,会考虑会不会死在战场。

但是如果是其他国家入侵,我定会抱以必死之心捍卫国之尊严,家之安全!

我一直认为如果遇到侵略战争,为国出战赴死乃天经地义之事,而死可谓之泰然,活则为大幸。

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的爷爷说当年有些战士都是哭着跨过鸭绿江的,而他是雄赳赳气昂昂的跨过的。

我想爷爷当初肯定也是拥有这样的想法才显得无所畏惧,而这也应该也是很多四川人对于战争的态度,不然不会出现那么多的川籍烈士和英雄供我们凭吊和敬仰。

我认为四川人在战争中为捍卫祖国统一、抵御外族侵略所做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根本不容辩驳!

单就这一点就值得所有的四川人为之自豪。

我永远是四川人,我热爱这片土地。

 8 ) 很过瘾的一部剧

自《亮剑》后再没有追过战争剧,包括大热的谍战剧《潜伏》等之类的,都没有再勾起我的兴趣,即使是《亮剑》在看到后半部分时也没有了当初的荡气回肠。

但这部《正者无敌》,真真的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军人的形象。

首先,编剧很巧妙。

选取了这样一支队伍,它虽属于国军、军阀,但它的心是向着共产党的,而且在整个剧中,红军总是充当着救急的角色,共产党的思想成就了整部剧的灵魂,所以在过审的时候也是比较讨巧的。

其次,演员角色选择上。

陈宝国的演技是毋庸置疑的,对角色的塑造也很成功。

他们一家三口的加盟很是加分啊。

陈数,我最喜欢的演员之一。

没想到那么早就死了,还没看够呢。

两外两个姨太太,外形也很抢眼,三个女人之间的戏份着实让前半部分很吸引人,充满了军阀剧的味道,为冯天魁加分不少。

对于封平,其实开始不是很喜欢她,总觉得她的身上没有共产党的影子,倒是充满了大小姐的骄横,可是也许正是这样一点,才形成了对党的坚定信仰,在牺牲的那一刻,那想说未说出的话,只能化作两行眼泪就那样掉了出来,那一刻,我还是忍不住掉下来眼泪。

同样的情形让我想到了听风者中的周迅和张学军,那在出生入死中产生的情愫,最终还没有破土而出,就带着遗憾离开了……冯天魁与郑冲的父子之情也是剧中的一个看点,虽是父子,整体面对着,却有着敌对的态度,在战争年代,冯压抑的东西太多了,压抑来源于他想保护的欲望,但最终受苦的只是自己,所以经过了那么多事情才换回来儿子的尊重,只是来不及细细感受了,那最后才喊出的“父亲,我为你骄傲!

”成全了他最后的心愿。

贺国光,一个比较悲剧的人物。

他一直坚定着对委座的信仰,但委座的所为却总是让他动摇。

好在国家大义面前,他最终站在了冯天魁的这一边,也许是被冯感染了,但最终没能挽回川军的悲剧,也没能挽回他的悲剧……片中对战争场面的拍摄也很震撼,有很多的细节都让我感动,加烈,饶国华,卫兵,帅猫,帅狗……众多的小人物让整部剧不再单纯只是一个英雄的剧本,而是众多的英雄。

 9 ) 这么好剧 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上来张口就喷

陈宝国一直是我喜欢的演员,冯天魁颠覆了以前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但是看了一集就接受了这种转变,感觉剧中每个人都演的很好,我喜欢这种铁铮铮的军人形象,有血性,有胆识,有人批评剧中太一边倒的好,主流剧宣传的就是正面力量,爱国有错吗?

最见不得有人上来就开骂,有时真怀疑有没有看,还是跟风一味的显摆自己的品味别具一格,不喜欢可以说不喜欢,开骂实在是犯不着。。。

 10 ) 看了更能明白正者无敌

不知道这里面有多少编剧改的成分,老蒋眼界太狭窄了。

可能他信奉的是家不平何以平天下,所以他先剔除共党在绞杀小日本。

这里面陈宝国演得冯天魁正义、勇敢、刚毅、不屈服的角色。

坚持做自己,相信身正不怕影子邪。

最喜欢他装没文化,把那些道貌岸然的政客都忽悠过去了。

喜欢他的沉稳,聪明总能化险为夷。

也让我明白一个能化险为夷的人肯定是眼界宽大的人,因为他能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看到几个环节后的事情。

像下象棋,你能多看几步才能赢得以后的局。

他是一个以大局为重的人,刚开始我很为他抱不平,千里迢迢出川为抗日,自己卖方子卖地弄军饷,却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被友军耍的团团转,看着电视自己也融入其中觉得要是自己可能早烦了,可是他是一个以大局为重的人,以抗日为目的,不因为别的小差而改变初衷,不动怒,不乱思维。

最后明白了他的坚持,被别人看不起很正常,你光心里不平衡有什么用,时间和实力可以证明一切,可能他早明白人家为什么要看的起你啊,你自己要去证明,事实证明川军真的雄起。

其实这里面最喜欢的角色是冯天魁的儿子郑冲,他就像一个固执的孩子一样冲动、一根筋、盲目的信奉一个人。

就在我觉得这个孩子无可救药的时候他慢慢的学会了动脑子,长成了一个像他爸爸一样的人。

看这部片子思想随着这上面的情节转变,更多的看到了自己的缺点,受委屈了就想着申诉,不动脑子不想想身处一个什么样的国情;太容易给一个人下定论,总信奉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其实一个人改变有的时候只是一场简单的事故。

别人看不起自己就会生气,容易乱阵脚。

《正者无敌》短评

向抗日英烈致敬!

6分钟前
  • 栋成溪就
  • 力荐

陈宝国这个老戏骨的功力还是很值得夸赞的。不过,把一个跟老蒋对着干、不与红军开火、旨在抗日对的地方军阀称作“正者”。。。要不要这么明显。。。

7分钟前
  • 飞天橙子
  • 推荐

陈宝国一个人撑住了这部无聊的剧

11分钟前
  • 还行

2b 情节,当观众是sb。太不合逻辑。该剧唯一的看点是三个魅力女特务的可爱啦。

16分钟前
  • To Be
  • 还行

喜欢陈宝国

17分钟前
  • happyeveryday
  • 还行

陈宝国全家上阵呢~

21分钟前
  • 三好. CHEN
  • 较差

爹妈齐上阵为儿子铺路。爹妈的演技不必多说。但儿子确实太嫩了,不过有潜力可挖

22分钟前
  • 肥猫MOTO
  • 推荐

戏骨就是戏骨,哪怕没肉看着也舒服,何况有肌肉

27分钟前
  • 晴天
  • 推荐

早看完了,一直忘了给评论。前半段情节很紧凑,后半段有点拖沓。不过总体来说是很应时应景的片子。大家都懂的。哈哈。

29分钟前
  • 堂堂今天睡醒了
  • 推荐

《铁梨花》里姨太太们的内讧宅斗、《红娘子》中匪气假扮蠢气的军阀、《番号》里动员各方势力的革命热血精神,以及“英雄无敌系列”一以贯之的谍战戏码,陈宝国全家三口和陈数、唐一菲等主演的《正者无敌》,以“宅斗+谍战、革命+荒诞”的模式见长

33分钟前
  • 屋里厢
  • 还行

好看,耐看。

35分钟前
  • 天天向上
  • 推荐

缅怀为抗日逝去的英雄,乱世出英雄,虽目不识丁,确是真正的爱国

36分钟前
  • 梅开千年
  • 还行

滕县战役只守了两天,日军伤亡不到200人,大吹特吹成孤军守滕县,以寡击众,全军覆没也就算了,还污蔑友军,丑化中央军基层官兵,你们要脸吗?

39分钟前
  • 一夜飞渡镜湖月
  • 很差

惨烈,最后真是太惨烈了。

42分钟前
  • 朝天椒
  • 还行

结尾很震撼。男主角演技撑起了全剧。

47分钟前
  • yanxiao1st
  • 还行

那几个太太呀,个个绝了

51分钟前
  • 爱情有天意
  • 推荐

还是摆脱不了抗日神剧的影子

52分钟前
  • 濡濡
  • 较差

除了某些过度吹嘘的情节和过度肉麻的谄媚段子,还算不错,尤其国民党内部的复杂表现得不错。

57分钟前
  • Joseph.C
  • 推荐

在那,我好想看过!!

1小时前
  • 阅微草堂
  • 很差

从大明王朝1566开始我就喜欢上了宝国叔……而且李云龙式的男主我也很喜欢

1小时前
  • 臣亮言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