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公众号:独狼映画) BBC出品,必属精品。
这话一般用在纪录片上,但拍起英剧来,BBC也不含糊。
这不,刚刚就出了一部推理悬疑题材的英剧:《白马酒店》,又译作《灰马酒店》。
剧本大有来头,改编自阿婆的同名原著。
阿婆全名阿加莎·克里斯蒂,乃是世界推理小说三大宗师之一。
之前有部顶级英剧名为《无人生还》,同样是出自阿加莎的大手笔。
推理的极致是悬疑的艺术,往往是,不到最后一秒根本不知道凶手是谁。
阿加莎的作品更是如此神鬼莫测。
就拿《白马酒店》来说,一上来就出现了命案。
1961年,伦敦,黄金地段的豪宅。
男主人叫马克,他的妻子意外去世,整个世界似乎就此崩塌。
但到了第二年,他又结婚了,很快步入了婚姻日常。
不知从何时开始,马克喜欢上了花天酒地,他有了青春活力的情人。
问题是,睡完觉的第二天,卧榻之侧的情人已经是一具尸体。
与此同时,剧中另一个老妇人死于旅馆,警方发现,她的鞋里藏着张纸条。
纸条上写着十个名字,而马克的情人就在其中。
当然也包括他自己,但只有他的名字后面打了一个问号。
名单靠前的人都是自然死亡,且已经死亡多时,报纸上都能查得到死亡讯息。
经过初步判定,应该是一份死亡名单。
就在第一集,名单又一位女士死于心脏病,警察说这种死法很安详。
说起来这位女士还和男主角马克沾亲带故,死之前刚刚见过一面。
也就说,第一集到现在,已经有三人先后死亡,而且死亡特征极其相似。
难道这些都是偶然吗?
如果没有名单那么可以说是,如今有了那就妥妥的必然。
谁干的?
谁才是幕后真凶?
真相永远只有一个。
这才是推理剧的最大乐趣,通过寻找线索,推理出幕后的犯罪凶手。
就像是解谜游戏,伴随着一个谜团的解开,有一个谜团在前面招摇。
步步惊心,痛并快乐着。
所以,马克也想自己试试,找出幕后的玩家。
问题是,他的方向好像出现了问题。
他手上唯一的线索是一处乡下小镇,并多次驱车来此调查。
种种迹象就导向一个地方:白马酒店。
这也就是剧名的出处。
白马酒店根本就不起眼,酒店的主人是三名中老年妇女,初看并不起眼。
有人说,她们是女巫,会实行巫术,对于诅咒之事最为擅长。
最可怕的是她们会占卜,通过端详你我的手相预测出即将发生的事情。
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人,还会被这种迷信忽悠吗?
没这么简单。
众所周知,英剧偏爱讲究细节,穿衣打扮都极为精致。
除此之外,关于神神道道的暗示也不少,比如稻草人啊。
比如死者死之前都会脱发啊。
比如乡间的传统游行啊。
再比如,就是女巫们所谓的回眸瞬间的死亡凝视啊。
诸如此类,将一个原本写实的题材变得超自然元素丰满,莫非真的有鬼?
要我看,马克是心里有鬼还差不多。
不过能把神乎其神的障眼法,拍得跟真的一样,且代入感良好,也是本事。
关键是,在带偏观众推理思路的同时,也能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
我注意到一个细节,这位马克似乎对第二任妻子并不上心。
彼此之间岂止是不交心,嘴上简直没一句实话。
看得出来,这位美丽动人的贵妇,其心理压力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拿水果刀捅枕头这种事儿,是个正常人应该都不会干吧?
再说了,如果马克的第一任妻子不下线的话,她又怎么一步到位呢?
似乎,她是这件事儿的最大受益者。
这部戏的第一集很会勾人,一路埋伏笔,又一路障眼法,云里雾里的。
但我始终坚信,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总有人火眼金睛。
没看过原著的人有福了,应该可以充分感觉到此间的心急火燎的解谜感。
凶手谁会?
第二集必然揭晓。
理由很简单,因为这部英剧只有两集,第二集就是最后一集。
短小精悍,不失英剧本色。
快两年了,今天终于看完了BBC2019圣诞特辑(于2020元旦播出)——白马酒店(还是习惯旧称呼)。
Sarah Phelps我对你很失望。
别祸祸了,真的,你搞原创吧。
小说超级经典,itv改编成马普尔小姐的翻拍也很好看,偏偏你bbc拍的就……标新立异到本末倒置。
先是拙劣的悬疑感。
非常明显的看得出来是模仿自希区柯克的电影。
行吧,也许这是部惊悚悬疑片(其实不惊悚也不悬疑)。
然后,服道化,完全无法看出年代。
宴会上像是镀金时代的美国,偏偏大家说英式英语;有三层豪宅的古董商,居然没有佣人,就妻子一个人忙前忙后。
每个人的服装都可以无缝衔接到如今的时代。
所以看到之前的被害者的卒年,1960?
非常大的代际感,感觉“这是不是考古挖掘旧案件现场”?
包括各种非裔角色、现代化的交流方式……你无法相信故事里的“当前”就是六十年代,非常出戏。
最后就是最重要的,剧情的改编。
离谱,就特么离谱,竟然有比当初的控方证人还离谱的改编?????
古董商妻子出意外死了,难过之后他另娶别人,快结束了才知道后妻是妻子的朋友,还出轨。
以为是出轨了一个娼妇(。
)其实是有钱人家的白富美。
然后,白富美在一夜激情后也死了,古董商醒来,吓跑了。
推销员的死带来意外纸条,纸条上的人都死了,只除了古董商、小商贩和古董商教子的姓。
随后,古董商的有钱亲戚(教子的姑妈)也死了。
古董商发现了妻子留下的名片,找到了白马酒店。
小商贩很害怕,不停说是女巫作祟。
古董商去了两次白马酒店,都被吓到。
除了觉得很巧合、每个死者都和古董商有关实在是太“主角”了,也还能接受。
改编嘛不是。
我想着,只要不是是前妻去白马酒店去算婚后丈夫的命结果被以为是下单杀夫,我都能接受。
这时候出现了神经质的、台词暗示她有病在吃药的疯女人后妻。
想了想如果是后妻太爱古董商而下单杀友,虽然俗,但是也还行。
没想到是………全员恶人。
小商贩怂恿古董商烧酒店,教子贪财杀姑,古董商嫉妒杀妻,然后觉得是后妻杀自己,下单了后妻和督查长?????
hello??????
控方证人强行把爵士住院,然后弄了个老律师好心办坏事,女仆枉死沉冤不得雪;到了白马酒店,没了夫妇诈凶手情节不说,还给督查长发便当直接下线????
就离谱………既然这样,何必改编,你原创好了啊。
结尾竟然是古董商去撬小商贩的门,看到交易文件,点出小商贩的破绽。
小商贩毫无原著那种幕后大boss感,不是为了陈述或展示自己无法言说的成就,而是如同一个劣质模仿犯一样,得意洋洋的炫耀给他以为的弱小羔羊看。
结果被一撬棍打爆头,整个铺子被烧掉。。。。。
超级无语。。。。。
甚至“推销员”并不是完全无辜被蒙蔽来给这出生意来干活的。
结尾是古董商看着自己已死的报纸又一次回到杀妻的梦里。
后妻在医院醒了,在床头见到了那三个白马酒店的算命人。
算命人们总是出现在葬礼上,总觉得是知道点什么,而不是真的相信自己会巫蛊。
她们和后妻交谈了什么?
是否真的是后妻下单杀夫?
不得而知。
作为改编剧,乱改;作为原创剧,无趣。
bbc这几回改编,在我心里排名如下:第一是无人生还,跟着原作拍就是弔。
第二是无妄之灾,跟着原作走加上一些饱含人文关怀的改编。
(“鸟类学家”那里改的太棒了!
)第三是ABC谋杀案,没必要的隐喻太多,以及做作的人文关怀。
至于控方证人和白马酒店哪个垫底……我想了很久,觉得,嗯,还是控方证人吧。
起码白马酒店还以暴制暴、活着的凶手永远活在内疚中如同行尸走肉呢,呵呵。
看到Rufus Sewell主演就下载了,对阿加莎翻拍剧并没有太高期待,毕竟套路太类似,人性的阴暗,亲人间的勾心斗角,虽然凶手是外人,但利用的都是亲人间对财富的欲望,欲望是永恒的杀机,屡试不爽。
Rufus Sewell演绎的就算中规中矩吧,这类角色对这样一个戏骨,当然不在话下,想想为什么喜欢这个演员,其实并没有特别耀眼的不一样之处,比如相貌,身高,气质。
当然,年过半百的Rufus Sewell也不必在意这些了。
那双淡到几乎和自然光一般的眼睛透着一种淡漠,演绎一个自私冷漠的空心人再合适不过。
实际上此类演员表演会有局限的,看过一部Rufus Sewell演绎风流倜傥侦探的,就会觉得Rufus Sewell的表演风格是自然的生活的,放到一部比较强调戏剧性的,冲突激烈的,就显得不那么贴。
Rufus Sewell似乎更适合风格化强一点,节奏慢一点,心理活动多一点,就如灰马酒店这般。
灰马酒店格局蛮小的,就两集,全部围绕Rufus Sewell,他的自私,专横,怯懦,一点一点展示,他又是游离事件之外的,喜欢英剧,首先是喜欢演员,其次是制作的英伦风格,所谓风格其实也是演员自身带出来的。
今年奥斯卡女主影片《朱迪》,Rufus Sewell演女主那自私冷漠无情的前夫,特意弄了秃顶,也没啥特点,成了女主没什么色彩的背景版,有点辛酸,这又何必。
最帅还是高堡奇人的德国军官吧,英国演员演绎德国军官总是又酷又飒。
已经年过半百的Rufus Sewell,在我有限的观影经验中,似乎还没有替代品,他是独特的,且看且珍惜吧。
这个编剧自《无妄之灾》后的改编,最爱干的事情就是自作聪明,跟初中生写作文似的,为往文章里面加了个明线暗线沾沾自喜然而大局上经不起一点推敲。
这个改编有优点嘛?
有。
气氛的烘托很有趣,服化道设计精致,Rufus叔的演技我也喜欢,但是这些都跟这个nc编剧没有半点关系。
这个编剧所做的就是把原作里值得人喜欢的角色都改得一塌糊涂,每一个都让人白眼上天。
为什么?
因为这样才能迎合她的家庭狗血伦理戏码呀!
她的伦理可简单粗暴了,简单概括就是男人和他们管不住的下半身。
所以剧里男人一定要改成渣男(这部的Mark和无妄之灾里的Arthur),独立女性一定要写成受到冷暴力还不自知的恋爱脑少女(ABC的第二个受害者的姐姐?
我一时忘了名字还有这部的Hermia)按这个编剧喜欢的伦理桥段,她更应该去改编《回家的诱惑》大英版,而非来改编阿加莎的小说。
她的三观甚至还不配改编《回家的诱惑》,因为她笔下的女性连个自我觉醒加逆袭的剧情都没有。
哦,对了,她还特别喜欢滥用高大上,反战主题塞得那叫一个好,也不管多生硬多毁人设。
她是指望哪个观众为她这种没头没尾,还可能造成肠胃不适的人物背景流下眼泪嘛?
没人会感动吧?
只有她自己吧?
讲道理如果一部改编只能让路人看得乐呵(中学生作文写得好也能上报啊不是?
),原著党看了只觉得喂屎,那这种改编有什么意义?
直接说是原创好了,反正你已经把原作的精华从角色设定到故事纲要通通丢了,就留下个框架,里面塞满了故弄玄虚、自以为是和狗血戏码。
但是不行哦,因为我觉得这个编剧的格局是编不出谋杀案的因果的,所以这个还是要抄原著呢🤮🤮总之,这位编剧给我的感觉就是她对原著毫无尊重可言。
她只觉得自己很聪明,甚至比阿婆聪明,而这在我看来是很可怕的,因为她其实一点都不聪明。
她就是阿婆笔下那种只懂得滥用戏剧冲突的不入流剧作家,就像《清洁女工之死》里的罗宾。
这种编剧,说实话,在我看来,根本不应该改编任何人的作品。
最后亲切问候BBC,求换编剧,因为我受不了。
我特意又倒回去看了一下报纸,报纸上写男主死在家中了且死因不明,那就不是五金店被烧死的,而是死于铊中毒的可能性比较大。
关于时间,报纸应该是死后,甚至死了很久才会报道,所以男主在五金店时就可能已经死了很久了,我觉得应该是找女巫的那天,由于已经是灵魂了,所以女巫才说你不一样了(女巫还是有魔力的,要不然不会看见未来,也不会一下看到树丛中的男主),所以只有女巫能看见他,而医院里,没有人注意到男主。
五金店老板说过,杀人会有第二次死亡,男主灵魂最后重复痛苦的过去,五金店老板被火烧……
全剧总共两小时,前一个半小时几乎都在故弄玄虚,最后半小时解密。
悬疑是很悬疑,但并没有推理的成分,解密全靠凶手自爆。
(凶手最后的操作也是很不合逻辑,在男主手里有武器的情况下还一直激怒他)解释勉强能说通但是很牵强,凶手应该是自己联系客户,然后让他们去找女巫,误让客户以为女巫有巫术,其实是人为。
然后具体杀人部分就很迷了,谋杀那么多人可真容易,他为什么能到处下毒???
而且重金属毒杀也不是什么高明的杀人手法吧,不就是普通的雇凶杀人,结果死者死因都判定为自然死亡??
(就是因为他们是莫名其妙的死亡,所以才会显得惊悚悬疑,有意往巫术杀人引导,结果最后给的解释说是重金属毒杀我真的不能接受)
我把两集新剧《灰马酒店》和《马普尔小姐探案》第五季的《白马酒店》一集(最准确的翻译是灰马)连在一起看完,仰天大笑出门去,前者简直就是一坨不可描述之物。
这部迷你剧笑死我了,你猜它讲了什么?
(1) 古董商男主第一任妻子在洗澡时身亡,之后他便娶了第二任妻子,同时和一个继承巨大遗产的酒吧女郎保持不正当关系。
一番云雨之后,次日早晨醒来发现该酒吧女郎猝死,有掉发症状,且洗手池里死了一只老鼠。
同时,戴维斯小姐被人发现横尸街头,也有掉发症状。
(2) 警局在戴维斯小姐鞋内发现一张写满人名的纸条。
五金店的奥斯本先生和男主同时被传唤并就此相识。
男主前往戴维斯小姐原住处发现了掉落的头发和一张关于马奇迪平村的传单(前任妻子也有,还记录了维纳布斯先生的名字)。
男主去了马奇迪平村,看见了一块写着“The Pale Horse”的牌子。
(3) 男主次日在车头发现了稻草人(corn dolly),并去探访教子大卫的姨妈。
之后,奥斯本先生到访告知那是死亡名单,并透露马奇迪平村有女巫,还引用了圣经中关于“A pale horse”的一段,引起男主恐慌。
奥斯本先生说了一句(后来很重要的)话,“名单上的人除了你、我、大卫的姨妈,其他人都死了。
”(4) 男主与妻子心生芥蒂。
警局发现了身亡多日的酒吧女郎。
次日,男主与妻子去马奇迪平村观看女巫仪式,遇见了维纳布斯先生,看见了角落里的三个女巫。
之后路过女巫家,女巫提到了男主前任妻子的长相,这令男主以为是现任妻子与女巫打过交道。
(5) 酒吧女郎之死见了报,同时大卫的姨妈猝死。
当天,男主又发现了车头有稻草人。
奥斯本先生也收到了,男主更慌了。
(6) 在马奇迪平村,维纳布斯先生告诉男主,女巫曾告诉前任妻子自己将在秋天另娶。
男主因此对女巫愈加半信半疑。
尤其是趴在树丛里偷窥,女巫们却忽然转头时,男主更慌了。
(第一集完)(7) 妻子怀疑男主有染,矛盾加剧。
男主前往酒吧女郎家,见到了她妈妈,并利用“The Pale Horse”这个名字套出了女郎妈妈曾求助女巫杀死女郎一事。
(8) 奥斯本先生告诉男主大卫曾去“The Pale Horse”寻找女巫帮忙杀死姨妈,并暗示了财产继承的动机。
(9) 男主与妻子矛盾愈演愈烈。
一起参加姨妈葬礼时又见到了角落里的三个女巫。
之后的招待会上,大卫摊牌自己的确找女巫杀死了姨妈。
男主开始担心自己的安危,怀疑是现任妻子由爱生恨、让了女巫准备杀死自己。
(10) 男主噩梦连连。
第二天他在车里发现死兔子。
他向奥斯本先生表示自己很肯定是妻子干的。
奥斯本先生怂恿他去烧死女巫。
之后警长来访,对前任妻子的死亡提出质疑,表示男主有杀人嫌疑。
(11) 男主深夜前往女巫住处,转而求女巫作法杀死妻子和警长。
透过男主的记忆,观众得知男主杀死前任妻子的事实。
(12) 男主回到家,将昏迷的妻子送进医院时,发现警长七窍流血、命不久矣。
(13) 男主回家开趴(此时剩下17分钟),忽然由“前任妻子幻象+酒吧女郎家的死老鼠+奥斯本先生那句话”,恍然大悟,前往五金店对质。
男主发现了前文死者的客户记录和稻草人制作指南。
这时奥斯本先生现身,主动花了7分钟讲述了一切杀人过程。
但他因激怒男主而被打死,五金店被焚。
(14) 男主开心回了家,妻子在医院醒来,并见到了病房里的女巫。
男主看到了报纸上自己的死讯,并见到了前任妻子的幻象。
完。
可笑的点在于,营造了以神秘的稻草人、诡异的假面游行、砍稻草人头颅的祭祀仪式、女巫算命和降神会、出现死者幻象的噩梦为表征的惊悚甚至灵异气氛,给人一种编剧将要讲述一个类似于或《招魂》或《驱魔人》或《柳条人》或《碟仙》的故事,结果就放了个动静很大、虚无缥缈的屁。
我不拿原著作比较,单纯讨论这两集。
自洽吗?
第(7)点中,“The Pale Horse”在第一集只出现了一次,即男主去马奇迪平村看见了那块牌子;圣经原文中的“A pale horse”在与奥斯本先生的对话中被提到;男主在第一集中路过女巫家也没有提到“The Pale Horse”,结果第二集男主就跑去了酒店女郎家利用“The Pale Horse”套了她妈妈的话?
果真是“横竖一张嘴、故事全靠编”。
男主怎么知道“The Pale Horse”和女巫有联系?
男主怎么会想到是女郎妈妈贪财杀人?
一点前情都没有。
请记住,奥斯本先生故意引导男主而透露出继承财产这种动机在这之后的第(8)点。
第(13)点就叫反转?
前面100分钟什么都不提,闪现一下死老鼠,男主就想到了“老鼠药”?
闪现一下那句漏嘴的话,男主就锁定了凶手?
灵光一闪的男主还连撬了两个锁,顺利发现了账本?
接着奥斯本先生跳出来解密了7分钟???
试问,这种“剧里从头到尾都在杀人->主角一点探索都没有、行动了一下就找到了凶手的账本->凶手冒出来说你答对了->剧终”的故事,有什么观看意义?
这两集里头,男主连1)女巫2)戴维斯小姐3)五金店奥斯本先生4)维纳布斯先生这四类角色之间的关系,一丝一缕都不能挖掘出来,更不用说对于杀人动机和作案手法的猜测了。
他压根就没有。
全靠凶手独白。
唯一优点在于稻草人的诡异,但直接找个上述的惊悚片恐怖片女巫片岂不是更爽?
第(14)点显然是自以为是、故弄玄虚、编剧自己也解释不通的所谓“多重结局”。
恕我直言,所有的不能把案件本身逻辑讲明白、全靠观众脑洞大开才能勉强闭环的破案类故事,都是在耍流氓。
例如女巫的设定是根据茶叶和塔罗牌算命、接生接骨、治风湿气喘(剧中原话,事实上从奥斯本的讲述中可看出这是三个有正义感的女巫,她们不杀人,因为会下地狱)。
那么这三个凡人是如何想出现在哪儿就在哪儿的,一会儿在姨妈的葬礼,一会儿在妻子的病房里?
不得不说编剧在但凡和主线故事不搭边的细枝末节上都要颇费心思,连女巫的设计都想政治正确:不同人种(黑人白人和吉普赛人),不同年龄阶层(女孩阿姨和老奶奶),不同形态特征(高低胖瘦各有)。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两集的人物存在意义:男主:被骗得团团转(有损失吗?
没有……奥斯本骗着玩的……)妻子:被怀疑情杀(有反作用力吗?
没有……直接中毒躺床然后苏醒……刺针头剪西装做饭买果酱,为了满足闺怨的噱头)警长:被中毒身亡(有破案进展吗?
没有……被杀是因为奥斯本猜到男主要去求女巫杀人)女巫:行走江湖,混口饭吃(对剧情没影响,没了她们,奥斯本照样可以找人扮演伪黑魔法这个角色)奥斯本:故意误导男主+下毒+现身解密(当然,编剧连奥斯本怎么给酒吧女郎、男主、妻子、警长这三个下毒的,都解释不清,更不用谈如何解释妻子和警长刚刚好在男主从女巫家中返回之后同时毒发这种巧合了)大卫及大卫妻子:挑拨离间男主夫妇人物角色比《马普尔小姐探案》的《白马酒店》一集少了很多,却没有一个角色在对破案方面有任何帮助,没有一个角色有其存在价值,人物变少,故事变长,情节变狗血。
Sarah真的更适合《回家的诱惑》《回家的欲望》这种。
挺多人说没看懂结局,我斗胆对集中的几个问题解释一下。
(已发表在微博上) 问题一:三个女巫和店铺老板是共犯么?
不是。
三个女巫对凶杀案并不知情,但是后来有所发现开始怀疑,整个犯罪是依靠信息不对称做成的闭环。
店铺老板在报纸上看到谁家有棘手的事情,就去联系当事人问是否需要除掉阻碍他们的人。
当事人如果需要就回复他,他便告诉当事人去三个女巫那里算命,然后派女助手(也就是鞋里发现纸条的死者)去女巫那里等着排队算命(实际上是偷听当事人倾诉了什么),然后设计计划杀人。
为什么店铺老板要这样设计呢?
一方面用巫术制造假象,混淆警方视线,另一方面即使事态暴露,被抓的也是女巫们,而他这个幕后元凶却可全身而退。
这也就是为什么他杀了女助手,因为女巫们开始怀疑女助手,她若不死,就会造成店铺老板和杀人案之间联系的曝光。
问题二:三个女巫在案件里起到什么作用?
免费的替罪羊和闭环促成者的角色。
三个女巫因为也会看报纸,发现很多到她们这里算命的客户,在说出某个人的名字后,那个人便死了(实际上算命的人不会有很多,大部分一定是店铺老板引导来的),因而无意中说出了毫无关联的男主的名字。
她们又注意到每次那个女助手都在后面排队,于是质问她。
她们心中的怀疑是在收到男主的大额现金后得到印证的(因为之间的案件促成是电汇和信件往来,不是现金),于是第二天赶紧去找了病倒的女主,向她解释清了来龙去脉。
女主说“我醒了”,实际上是看清了她爱情的本质,黯然神伤离开了。
问题三:为什么那么巧男主说完,女主和警察就都出事儿了?
是店铺老板做的,他杀警察是因为警察一直在深挖,马上就要暴露,他害女主是为了把巫术坐实,让男主相信巫术的存在。
至于为什么那么巧,因为男主跑去找老板的时候,说明了“我妻子要杀我”,他真的相信巫术了。
老板就明白了他一定会去女巫那里给妻子算命,想要他妻子死。
老板又引导他去杀了女巫,一把火毁尸灭迹,但是没成想他不但没杀女巫,怀疑到了自己头上,还直接给现金导致女巫们看清了案件。
问题四:男主究竟死没死?
没死。
老板说了给他下毒的量不大,不至于死亡,但是他是中了毒的,所以不会好过。
他会一辈子浑浑噩噩,在噩梦与现实中颠倒反复,被自己杀了前妻的负罪感冲击着精神,被自己坑害前妻的罪恶感洗刷着头脑,实际上也是生不如死了。
而那份登报他死了的报纸,则还是他睡梦中出现的,一切都看似结束了,实际上他的噩梦循环才刚刚开始。
《灰马酒店》原著本身既没有比利时小胡子波洛(但有他的好朋友侦探小说作家奥利弗太太),也没有英国乡村老太太马普尔小姐,但胜在人物刻画精妙、草蛇灰线的伏笔再加上神神叨叨的巫术障眼法,化用启示录、伏都教、黑魔法等宗教因素为背景,以推理加冒险的形式推动故事发展。
虽然谋杀手段简单,但诡计、解答、动机水准都不低,布局和控场更是出色。
可被莎拉·P改编后,既没了负责一针见血吐槽的奥利弗太太(在原著中算得上是阿婆化身),又直接删掉了非常有人格魅力的原女主金吉儿,把所有戏份一股脑塞给男主(虽然卢夫斯·塞维尔确实长了一张适合拍惊悚剧的帅脸)。
很多布置精妙的诡计比如“红鲱鱼”都被一刀切,有时间不用来打磨情节,却大量塞入了家庭伦理狗血。
虽然新剧和原著一样表现了“怪力乱神之下是简单的谋杀”这个主题,以“美恐”风渲染气氛,甚至放了个“全员恶人”的大招,最后还留了一个开放式结局,但总觉得阿婆会被气到半夜入梦敲编剧的门(本剧中的梗)。
总之一句话,推荐看原著,并把本剧当一个全新的故事来看。
不过两者还算是说了同一个道理:世事本不复杂,诡谲只因人心,戏多必有诈,以及——反派死于话多。
古董商马克·伊斯特布鲁克英俊富有,家有年轻娇妻,外有红颜知己。
但红颜知己离奇死在一夜欢好之后,他还没从恐慌中回过神来,就被警察找去,得知一个叫杰茜·戴维斯的陌生女人死后留下一份名单,上面的人一个接一个死去,而他的名字也在其中。
伊斯特布鲁克不明所以,偷偷去杰茜公寓一探究竟,竟然发现一张目的地为马奇迪平的火车票,这让他想起自己早逝的前妻黛尔芬也曾去过此地。
之后他的车被人一再放上诡异的巫术娃娃,再加上杰茜的老板奥斯本跑来声称名单上的所有人都被巫术诅咒,命不久矣。
伊斯特布鲁克决心亲自去那个偏远的小村庄一探究竟。
在村子里,他不仅目睹了一场怪力乱神的巫术仪式,还看到了三个住在“灰马酒店”里的怪异“女巫”,回来后他更是怪梦连连,不断梦到有人敲门以及已故前妻的呼唤。
灰马是天启四骑士中死亡的坐骑,剧中所有的死亡都指向“灰马酒店”,和女巫有关的人都被死亡的阴影所笼罩,她们不断地在名单上死者的葬礼上出现。
追查之下他发现真的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请女巫帮忙清除“障碍”,再加上现在的妻子赫米娅对他的猜疑和神经质,本来不相信巫术的他也开始怀疑自己被因妒成狂的赫米娅种下了诅咒,甚至前妻的突然离世也与此相关。
背景补充一下,这个应是用圣经里末世四骑士的典故,一般视这四个骑士所代表为:瘟疫、战争、饥荒和死亡。
''Four Horsemen of the Apocalypse'', 1887 by Viktor Vasnetsov. ''When the Lamb opened the fourth seal, I heard the voice of the fourth living creature say, “Come!” I looked, and there before me was a pale horse! Its rider was named Death, and Hades was following close behind him. They were given power over a fourth of the earth to kill by sword, famine and plague, and by the wild beasts of the earth.'' (Revelation 6:7-8)翻译大概是:"羔羊揭开第四印的时候,我听见第四个活物的声音说,你来。
我就观看,看哪,有一匹灰马,骑在马上的,名字叫作死,阴间也随着他。
有权柄赐给他们管辖地的四分之一,用刀剑、饥荒、瘟疫、地上的野兽去杀害人。
"同一个典故,看过 The West Wing的可能也有印象,第一季里印巴冲突英国奇葩外交官Lord John Marbury的那段:
除了画面一无是处……充满片段化的故作悬疑,连好好讲故事都做不到,真是浪费。
要有人这么害我,我一定意识不到,马克最后反应过来的那段有一点转变太快其他都挺好的。又是一个关于挖坑的故事,不过侦探小说吗,不挖坑怎么行,就是填坑的时候潦草了一点,感觉上一秒还是懵逼的状态下一秒就来硬刚幕后BOSS了。
这部剧让我同时感受到了中年男人的三大噩梦:焦虑,婚姻还有脱发……
非常赞同一个帖子的标题因为我深有同感,麻烦BBC放过阿婆,别再让萨拉菲尔普斯糟蹋奶奶原著了行不行..无人生还那个节奏神神叨叨磨磨唧唧还勉强可以,控方证人看了评价听说改了结局压根没看,无妄之灾已经看得想打人,ABC更是要摔门了....我错了我没看编剧列表。唯一的好处就是一共两集没那么长了。珍爱生命珍爱阿婆,远离BBC萨拉菲尔普斯版改编。看了热门帖子我补充一句,三个女巫打一开始就从来都不是杂货店老板的帮凶,而是被利用了而已,她们仨质问Jessie那段很明显啊....这理解力真有点醉了...
Rufus一如既往帅炸裂啊。。所以就算没有马普小姐版那精彩的final scene in the library又有什么关系呢,全程盯着西装型男看也就够了【笔芯】结局居然还是个蛮奇巧的皮反转;)
故弄玄虚,改的什么玩意儿。
推理弱了
没格调又故弄玄虚,简直遭禁阿加莎,编剧糊锅了都。就按小说中规中矩翻拍都比这叫好叫座
3.0。后劲不足
*E1第34分钟发飙的那段,很真情实感*看上去最无辜的那个其实是心肠最歹毒的那个*哈哈哈阿婆也是个信奉科学的人,世上本无鬼怪 只是人心邪恶*我 没看懂😂
好久没看到Rufus的戏了 开心 剧情中规中矩吧
有点故弄玄虚,但是3/4段还是有点儿意思的,没看过阿加莎的悬疑,但是排成电影感觉会更好读
悬疑在哪儿?推理在哪儿?编剧就差拿着大喇叭喊是投毒是谋杀了…BBC和莎拉P可别共存亡了,赶紧解绑吧
灾难!一年比一年烂!求求BBC和莎拉·菲尔普斯别再瞎改阿婆的作品了!!!
0310。看到最后才搞清楚状况……然后还得重新看一遍第一集……就是无中心的意识流悬疑,阿加莎就是这么的棒! 说是跟电影版剧情不太一样了,得去看看电影版是怎么样的。整个剧就两集,信息很密集,干扰项很多,三个女巫就是打酱油的。编剧还是个无神论者,巫术是不存在的,所有事情的发生肯定都是人为的结果,各种物品的线索都用来扰乱视听,只有掉头发贯穿始终了。大老婆演过黑镜,二老婆演过皮囊,一个比一个美还要出去嫖,咋想的……
没有阿婆,失去了灵魂。自行玩梗呢,时代感的局限又让包袱显得非常老套。
阿婆写的小说不会这么烂的吧?神神叨叨的;kaya就打了个酱油,气
不值得一看,故弄玄虚,把好好的侦探剧又弄成了毫无必要的惊悚剧。男主不错,但始终处于惊恐中,也挺审美疲劳的,严重不推荐。
神神化化
莫名其妙的改编+故弄玄虚的结尾,这么看来要是让这位Sarah P来改编《谋杀启事》的话岂不是要把马普尔小姐改成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