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去年,有条热搜席卷全网:“大学生组团当群演”。
场面十分混乱,大学生们十分投入,全都玩嗨了。
万万没想到,那部剧居然开播了!
蒋龙、蒋易、史策、宋木子……主演阵容“笑死个人”。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王牌选手,搁这儿团建来了;
还是部翻拍剧,原版是一部黑白电影,叫《我不是王毛》。
有着《举起手来》的幽默气质、和《斗牛》的情节设定;这就是最新国产抗日剧:《狗剩快跑》
开播前,我都没想到。
《狗剩快跑》能这么难看……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先捋一遍原版的剧情:主角狗剩在少林寺学艺十年,回到了老家。
向老王求亲,迎娶他的女儿杏儿。
但他一没家产,二没安身立命的手艺。
只有在少林寺挑水,练就的一身怪力;
还有拿弹弓打蜡烛,练出的百步穿杨的准头。
正巧军阀孙殿英在招兵买马,招到王家来了。
王家的小儿子王毛是个智障,上战场死路一条。
狗剩干脆替他从军。
一来替王家解难,二来攒军饷娶杏儿。
没想到刚过去几天,老王就收到了狗剩的阵亡通知书,还有4块大洋的抚恤金。
身为主角,肯定不会就这么光速去世。
原来狗剩所在的连队,前几天刚和日军打了一仗。
尽管狗剩是第一次上战场,却凭借出色的准头,打死了鬼子的机枪兵。
正高兴呢,回头一看,身边已经没活人了。
狗剩靠装死逃过一劫,跟大部队走散了,只好独自逃回家,成了逃兵。
战争的残酷,让狗剩意识到自己不是传奇故事的男主角。
他的任务不是上阵杀敌,而是保住小命。
然而娶杏儿还差至少12块大洋。
听说附近又在招兵买马,狗剩就如法炮制,再去骗军饷。
可他到了才发现,这次招兵的是伪军(皇协军)。
但人还是同一拨人。
因为孙殿英投日,沦为了狗腿子,部队也就成了伪军。
他们调转枪口,指向了新四军同胞。
狗剩不愿意残杀同胞,又当了逃兵。
两度入伍,又当了两次逃兵的狗剩,显然尝到了甜头。
企图再次“卡BUG”,却被意外加入新四军。
在这支队伍里,他体会到了爱国热情,树立了抵抗外敌的坚定决心。
然而喜剧的底色,都是悲剧。
尤其是当故事发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
《我不是王毛》有一个悲惨的结局。
杏儿一家四口,惨死在鬼子手中。
狗剩为了报仇,独自闯进鬼子据点。
在杀死对方指挥官后,壮烈牺牲。
我刚看完目前更新的前10集,发现《狗剩快跑》的主线和原版差不多。
但是悲情的基调少了,插科打诨的环节多了。
在此基础上,编剧又增加了大量的人物,和琐碎的支线。
为了凸显老王的抠门,对狗剩冷淡的态度。
编剧安排他让狗剩去县里送酒,再带两筐苹果回来。
早出晚归,不准吃饭。
狗剩只好点了一个丸子,喝了几大碗汤充饥。
这里导演特意给了几分钟的大特写,拍蒋龙吃丸子。
*看着有些反胃……为了让狗剩和史策饰演的女主宋玉桃产生交集。
编剧又安排他,在茅房撞见宋玉桃,被当成了流氓。
其实啥也没看到,但对方却不依不饶。
看出狗剩尿急,就故意纠缠,不让他去撒尿。
结果……他尿裤子上了!
为了表现不同身份的中国人,对日军截然不同的态度。
编剧塑造了奸懒馋滑的县长和保安官,对日军军官极尽谄媚;
又用当地望族对日军的不屑一顾,制造鲜明的对比。
乍一看,好像是在社会阶层方面,丰富了电影版的内容。
其实是画蛇添足,打破了叙事语境,模糊了重点。
为了展现军阀的复杂成分,编剧又捏造了一场内斗。
让贪生怕死、纵容手下贪污的连长,和正直的副连长窝里斗。
剩下的支线就太散了:什么连长和手下的老婆偷情、副连长和当地名门交好、宋玉桃和卖丸子的老板女儿一起唱戏……以上这些支线剧情,全都是剧版原创的。
和主线有关吗?
非但没关系,还把《我不是王毛》紧凑的剧情,拆得七零八落。
*说媒就说了7分钟剧情是散装的,那人物呢?
平心而论,角色的适配度都挺高。
蒋龙的一腔热血愣头青,蒋易的一肚子坏水胆小鬼;史策的虎了吧唧大小姐,宋木子的贪生怕死兵油子……
《一喜》的每个演员,都在最合适的角色里。
可惜人物关系、人物设定和人物塑造的手法,都存在很多问题。
就说王家和杨家的关系吧。
在编剧的安排下,这两家人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
狗剩和杨三都喜欢杏儿,这是原版自带的。
但编剧凭空变出了杨三的妈妈和妹妹小翠。
王毛和小翠是娃娃亲,杨三的小弟也喜欢小翠。
得,又是一对情敌。
最离谱的是,编剧居然让小翠,爱上了日本鬼子的翻译官……你恶不恶心啊?
这还没完,杨三的妈妈又和老王有过一段恋情,她和老王的老婆又是情敌。
两个家庭,三组情敌。
到底是编剧只会写“情敌”,觉得观众爱看老中青三代三角恋?
还是他觉得,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就只有狗血纠结?
饭都吃不饱,还个个都是恋爱脑?
而且,编剧构建这么复杂的人物关系,对狗剩从军的主线有影响吗?
再看人物塑造,就以女主宋玉桃为例吧。
她是名门出身的爱国学生。
白天唱戏筹集抗战基金,带领学生游行示威;
晚上冒着被警察逮捕的风险,四处张贴口号,宣传抗日救亡。
高情商是经典复刻,低情商是刻板印象的集大成者。
无论是人设,还是塑造人物的手法,都仿佛出土文物一样古老俗套。
而《我不是王毛》如何塑造讨喜的人物?
就拿新四军的政委举例吧。
他和经典政委形象,有着相似之处:这个纪律、那个注意,不近人情,一开口就是大道理。
私底下却有反差。
他会半夜三更不睡觉,在院子里做俯卧撑;
他会因为“私藏”战利品被发现,而惊慌失措;
他看出狗剩有心事,还主动给他“算命”。
“你会算命?
”“哎……不不不,共产党是无神论者,我猜的,要是我猜错了……”“我没钱。
”“那算了。
”
三言两语,几个镜头。
一个古道热肠,做事古板又有点小狡猾的政委形象,就立住了。
还有一个小细节,就能看出两版编剧功力的差距。
原版《我不是王毛》里,狗剩从战场上捡回一条命,逃跑途中路过耕地。
他饥渴难耐,从地里刨出个红薯。
擦都没擦,拿起来就啃。
《狗剩快跑》的开场戏,同样出现了红薯。
狗剩翻墙偷看,把王毛手里的烤红薯撞掉在地上。
以当时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肯定捡起来接着吃。
可他根本看都不看,扔下红薯去追狗剩了。
《我不是王毛》里的人物,都鲜活可信。
仿佛河南真有这个小乡村,真有这样一群人。
而《狗剩快跑》里的人物,尽管他们穿着破旧的棉服、脸上化着脏妆。
却都带着现代社会,特有的“精致”。
就像一群从天而降的演员,来这里演一出悬浮的话剧。
别的不说,就说方言吧。
前段时间我吐槽《黑土无言》,点名批评“大橘”。
东北话说的不正宗,还要硬说。
好家伙《狗剩快跑》直接放弃了!
《我不是王毛》甭管演员是不是河南人,全员都在说河南方言。
而《狗剩快跑》的配角说方言,几位主角说着普通话。
让原本就游离的主角们,更加脱离环境和语境。
*蒋易的淮南口音特别出戏作为一部喜剧,《狗剩快跑》最大的问题是“不好笑”。
你从《一喜》或者《二喜》里,随便挑一个节目摘出来。
都比这部剧好笑一百倍。
因为编剧似乎很喜欢乱改精华,自创糟粕。
原本《我不是王毛》的幽默,属于黑色冷幽默。
用角色的滑稽表演和悲惨遭遇,让人发笑。
并没有刻意地要达到幽默的效果,是一种很随意的幽默,笑不笑由你。
比如狗剩做噩梦,一脚把战友踹下土坡。
战友一脸无辜地爬回来,又担心再被踹下去,就找了口锅,扣在脑袋上睡觉。
而《狗剩快跑》,改成了最低级的“使相、掉凳、四六八”就比如有一场戏,狗剩给茅坑动了手脚,又骗杨三误食巴豆。
大家都知道,杨三会掉进茅坑。
所以导演只用坑外沾屎的鞋,和杨三的惨叫,来呈现这个结果。
干脆利落。
《狗剩快跑》,也拍了杨三摔进粪坑。
却画蛇添足,加了段小弟帮杨三洗澡的戏。
原本干脆的包袱,变得松松垮垮。
再聊为什么说编剧自创糟粕?
因为这部剧里的喜剧段落,都是这样的:狗剩当众尿裤子,还穿着尿湿的裤子跑回家;
日军小队长摔马,被保安官公主抱;
宋玉桃唱戏破音,吓跑了围观群众;
杨三把口水吐到小弟脸上:“不许擦!
”“没擦,我抹匀。
”
第二集5分55秒,突然来了段非常尴尬的“追逐战”。
背景音乐搭配更加尴尬的方言说唱,堪比《中国说唱巅峰对决》现场。
谢谢编剧,你的段子和尬活,让这个寒冬变得更加难捱了。
喜剧人能够主演电视剧,确实是值得庆贺的进步。
但整部剧,连一个能拿得出手的段子都没有。
不是白瞎了这群喜剧人吗?
可能有人觉得,我对《狗剩快跑》太苛刻了,毕竟是翻拍。
但翻拍不是它烂的理由,翻拍也未必不如原版。
即便是从电影到电视剧的“降维”,也有可能口碑反超。
比如《十月围城》,就是《狗剩快跑》应该学习的对象。
2009年上映的电影版,讲述一群出身草根的仁人志士,“保护孙文”的传奇史诗。
时间跨度只有几天,占据影片大半篇幅的保护任务,其实就发生在半天内。
2014年的剧版,则用更长的篇幅,展现动荡的时代背景下的人间百态。
官员、商人、爱国学生、革命党人……剧中的角色们来自不同的阶层,有着不同的身份。
有的誓死捍卫大清,有的为革命献身,也有的为了一己私欲费尽心机。
虽然是群像、分出很多条支线。
但最终都对“保护孙文”的主线,发挥了重要作用。
所以单论某瓣评分,剧版甚至反超了电影版,拿到了8.6的高分。
总而言之,《狗剩快跑》如果是部原创剧,水平勉强能达到及格线。
不过和原版相比,差距实在太大了。
无论是导演、编剧还是演员们,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今天就说到这里,咱们明天见。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大力
我羡慕狗剩,一路上坚持自我,一路成长,并且一直有喜欢的人和喜欢他的人相伴。
我也羡慕杨三,痴情至死不渝,身为乡镇公务员,条件好文化高,但是就喜欢杏儿一个人,而且一直心存良善!
我也羡慕苗春来,他以为被所有人抛弃,但是他偷情候七老婆有民族大义,有格局,属下侯七也衷心耿耿!
同样羡慕赵铁锤,一路上有侯七这个姐夫撑腰,也能大仇得报!
其实我们更应该审视自己,反思自己,一路上的成长太过艰难,但是像狗剩,杨三一样目标明确,积极奋斗的人才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挺喜欢喜剧的,但你们怎么就不能注意点逻辑呢?
拿狗剩桃子他俩作诱饵被埋伏不分分钟杀了他俩?
为女儿报仇放个老鼠药非要现场放还放半天?
戏弄观众智商的编剧导演怎么能给你高分?
还有桃子不是连长的绝配?
而且是爷爷看中的,非喜欢狗剩牵强不???
老王集日军那么多、防备森严,关键是还我5000用于围剿的日军伪军,别说你200土匪,1000正规军够打不???
不是根据地而是占领区的老百姓能在站前给老百姓送吃的?
这都说梦呢?
把杨三写死这种情节也很没劲,你主角让我抗日,我死心塌地出力,战场带领伪军投诚又救了你两回,然后你主角光环不死我死了,副司令也死了,这么写显得新四军占了大便宜好么?
如果不死而是成为新四军战士并真正成长于革命军队,前后反差才显得经过现实洗礼、认清侵略者的真相,才更有血有肉!
有没有解惑得。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巴巴爸爸爸爸吧🙀爸爸吧🙀叭叭芭芭拉啦啦啦啦啦把把八倍卡了,解决了啦啦啦啦啦了。
啦解决了解决了啦kkkkkkk快快快啦啦啦啦啦啦啦快快快健健康康健健康康了啦啦解决了解决了解决了解决了来来来来来来解决了来来来啦啦啦略略略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健健康康健健康康啦啦啦啦啦啦啦了
前面当个喜剧看,很欢快活泼,越往后面越沉重,越神剧的感觉,虎头蛇尾白月光的杀伤力真的是巨大的,青梅竹马的感情,多么美好,最后稀里糊涂的死了,真的是虐死人了,但是剧情逐渐走向神剧的意思- - - - -选角感觉还是很地道,但是老是觉得拍的有点神剧- - - - -学习点:灵活,主动,积极,好好生活
战争片带喜剧还挺新颖的,不再是长篇一律的严肃了!
经典语录🌟做醋要做酸,做盐要做咸,作家得做真,有备无患,心里踏实。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秃子烂脚指头,两头不落一头。
🌟a:手心手背不都是肉啊!
b:牛肉羊肉还两个价呢!
🌟老话说得好,捡来一个带来一窝。
🌟蛤蟆蝌蚪撵鸭子,光嫌自己死得慢哪。
🌟古语有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良将择主而事🌟醋打哪儿酸,盐打哪儿咸,船打哪儿弯,我心里有数。
🌟一场秋雨一场寒,三场秋雨要穿棉哪。
🌟弯刀切瓢,萝卜对窑。
🌟福大命大造化大🌟该着三枪死,躲不过一钢叉。
🌟a:我拿你当亲哥,你拿我当表弟?
b:嗯,还是远房的。
剧名《狗剩快跑》已完结欢迎评论呀!
《狗剩快跑》这部剧的演员阵容不算豪华,甚至可以说比较普通。
但是,演员们的演技,是实打实的优秀。
不管是主演们的演技,还是配角们的演技,都能让观众看得很舒服。
例如,苗春来和侯七这两个角色,只要同框,总能给观众带来许多的乐子。
但是,你要说剧中真正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得是人美话不多的杏儿。
演员王和饰演的杏儿,一开场的时候,甚至有许多观众,都在弹幕调侃,以为她是一个哑巴。
因为她经常出场的时候,就是微微一笑,或者低着头走,又或者是生气得走开。
很少能够等到杏儿完整地说一句话。
可是,杏儿这个角色,是该剧塑造得最成功的角色之一。
杏儿是狗剩永远的“白月光”,狗剩估计从很早开始,就喜欢上了杏儿,杏儿也在狗剩表明心意之后,也芳心暗许了。
总之,他们一开始就是两情相悦了。
可是,杏儿由于太过完美了,我从第一集开始,我就在替狗剩担心,他如何守得住这么漂亮的女孩子。
甚至,许多人跟我一样,都猜测到他们最后可能会悲剧收场。
漂亮的女人,在动乱的年代,就是非常危险的存在。
不仅杨三天天惦记着杏儿,如果后面鬼子进村,杏儿肯定也难逃一劫。
杏儿话虽说不多,但是她三观特别的正。
她话最多的一次,就是劝小翠不要和日本军医来往。
她平时虽然话不多,但是她还是懂得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家仇国恨,知道什么人不能接触,也知道要守住底线。
她明明可以靠美貌过上更好的日子,但是她还是选择了贫穷的狗剩。
她对狗剩的情谊,也是令人羡慕的。
狗剩出去当兵赚钱,房子建一半,她就默默地帮狗剩继续建,狗剩回来继续建房子了,她就给狗剩送饭,还有给狗剩当下手。
她虽然一句话都没有说,但是她的每一个举动,都在回应着狗剩的真心。
狗剩给她买东西,狗剩替她出头。
杏儿都记在心里,她知道什么样的男人才值得托付。
她认定的男人,她也会相信对方的人品。
当时,所有人都怀疑狗剩投靠了鬼子,但是杏儿没有表态。
她内心是不愿意相信狗剩,会去投敌的。
当然,如果狗剩真去投敌,杏儿肯定也不会嫁给他了。
杏儿也不是一个自私的人,在小翠和自己弟弟王毛的婚事上。
她也没有偏袒自己的弟弟,去劝说小翠嫁给王毛,她也觉得王毛有智力障碍,理解小翠不愿意嫁的心情。
杨三当时听了孬孩的坏主意,去要挟王家嫁女儿时,杏儿为了保住王毛,最后也愿意牺牲自己的幸福,去保住家人。
杏儿可以说是许多男人心目中的理想型,你甚至找不出杏儿有什么缺点。
我相信许多观众,都不会嘲笑狗剩的梦想是“娶杏儿”,反而特别能理解为什么狗剩一心只想娶杏儿。
甚至,宋玉桃这个“女主”在杏儿面前,都显得黯然失色。
杏儿不管从外表、性格、人品等,都是无可挑剔的存在。
一个女人愿意在你冒雨盖房的时候,站在你旁边帮你撑住房子。
我觉得估计就冲这个举动,许多男人就可以豁出性命,发誓要守护她一辈子了。
杏儿和狗剩之间的感情,没有那么的轰轰烈烈,却朴素得让人羡慕。
总之,杏儿这个人设,就算不是女主,也是狗剩和观众的“白月光”,无法被取代的存在。
话不多说,先亮一下粉籍吧,本人从一喜开始喜欢龙龙,个人认为这是一部把心思花在讲好故事的剧。
不同于传统年代剧,剧集聚焦狗剩桃子杨三这群草根小人物,讲述那个时代背景下小人物励志逆袭的奋斗故事。
下面展开讲述一下,为什么说狗剩是最符合龙龙的角色95后东北小青年从沈阳孤身闯荡到北京,从籍籍无名到《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开始进入大众眼中,其中的付出和心酸可想而知。
剧中的狗剩也是始终坚持着自己想要拥有一个小家的梦想,才出走了老王集,在战场经历了一系列跌宕起伏的坎坷,闯荡过程虽然艰难但不乏诙谐幽默。
一直与狗剩不对付的杨三也是个非常有趣的角色,他爱算计但是每一次算计都搞出啼笑皆非的下场,尤其狗剩和杨三的每次“对决”都非常精彩!
每看完一集,就总想到一喜里的龙龙,狗剩和龙龙一样总能给人带来快乐。
史策扮演的桃子活泼大胆又正直勇敢,一出场泼辣独特的性格就很吸引人,与狗剩的误打误撞也是充满笑点。
三个小人物有各自鲜明的性格特点,虽然有缺点,但正是这些小缺点让角色变得更加真实饱满。
每每看剧都能让人联想到,现实中为了生活不断打拼的他们和我们。
剧中小人物们认真生活、努力拼搏,也与我们现实中的年轻人一辈相互映照,例如狗剩背井离乡去挣钱,背负着盖房的压力,就像现实生活中背负经济压力的我们。
又如狗剩懵懵懂懂进入军营,也像初入职场的我们。
在狗剩一路冒险逆袭的过程中,我仿佛看到了龙龙自己在生活中经历坎坷、努力进取的模样,所以在我心里狗剩也是最贴合他的角色。
也希望以后能够影视剧里看到更多如此真实、接地气的人物角色。
准确来讲,我想给打七分。
相比于那些恶心偶像剧,至少是部合格线以上的作品,还是部少有的喜剧作品。
优点很突出,选角很好,这帮喜剧演员没让人失望,基本全员演技在线,蒋龙的机灵,杨三的呆坏,侯七和他小舅子坏的可爱,其他演员杏简直是白月光本光了,唐玉龙太有军人气质了。
宋玉桃开始我觉得演的有点过,看下去发现不能怪她,这角色设置的本来就不讨喜。
没发挥好的属于大锁,指导员这个角色他可能像塑造成唐僧那种啰嗦感+我d宣传人员,但是明显感觉他乃至剧组对我d不是太理解,浮于表面。
本剧最大的硬伤就是剧情,本身《我不是王毛》是个挺讨喜的小故事,既有喜剧的荒诞,又有家国情怀,可惜如果想扩展成电视剧确实有些单薄,加上导演可能想将三段从军更好的联系到一起,导致只能续写。
而续写出来的剧情太赶了,突兀、不合逻辑的地方太多了,别的不多说了,就说两点:1.剧里的日本人、反派们也太讲道理了,居然允许治下的老百姓屡次冲击政府,最后数落日本人罪行,居然才几条人命,吉野那么好色居然没有到处奸淫妇女,居然没有想到迫害新四军的家人乃至村子;2.剧组对我d理解太浅薄了,导致关于我d宣传部分显得空洞乏味。
近日,由导演王新军执导,汇聚了蒋龙、史策、秦海璐、尤智勇、蒋易等实力派演员共同演绎的热血励志年代抗战剧《狗剩快跑》于央视八套和爱奇艺开播。
由于剧中的主演大多是从《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里走出来的喜剧演员,共同演绎抗战题材的年代剧不免让人耳目一新,因此该剧在首播之日在央视八套的收视成绩不俗,突破了2.2%,可见其是一部老少咸宜的佳作。
该剧深刻描绘了一个由平凡而伟大的小人物组成的时代画卷,展现了他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的悲欢与坚韧。
主角狗剩的故事,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探讨,也是对那个时代所有小人物共同经历的缩影。
从一个被收养的弃儿到少林寺学艺归来的青年,狗剩为了简单的“赚钱娶媳妇”的愿望加入抗日的队伍。
剧中,他的成长旅程充满了挑战和转变,他不仅在与杨所长的斗智斗勇中展现出诙谐与勇气,也在军中对抗不公平现象时体现了深厚的理想主义精神。
《狗剩快跑》以其丰富的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刻画,呈现了一个个小人物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觉醒,成长为真正的英雄。
这不仅是对历史的一次深情回望,也是对人性中最美好品质的一次赞颂。
都说优秀的喜剧往往就让观众“笑着笑着就哭了”,该剧在欢乐诙谐的剧情背后,展现的是小人物的血泪成长史。
从小人物的视角看家国情怀的内涵,该剧立意新颖、角度独特,以真实的情感与观众产生了精神共振。
小人物的成长史写史先写人,一部优秀的史诗剧、年代剧,往往要聚焦在小人物的身上才会好看,才会显得真实。
该剧从人物到背景的设置都充满了“草根感”,正如主人公“狗剩”这个名字一样,是中国北方农村最常见的“小名”,体现出来的就是好养活、不骄纵、坚韧等特点。
男主角狗剩从小是孤儿,被一户平凡人家收养,从少林寺学成归来之后也没有获得更多尊重。
他一直想娶养父母家的女儿杏儿,干爹也曾经承诺他“三间大瓦房娶杏儿”,这成为了狗剩一直坚持下去的力量。
因此,狗剩从军从来都不是为了什么家国大义,他不懂什么叫“党”,什么叫“爱国”,不懂“信仰”,也不懂“抗日”,“娶杏儿”是他唯一的信念,他当兵就是为了一个非常切实际的愿望——挣钱盖房子。
质朴是这部剧的根基,小人物的愿望永远都是如此切实,离不开柴米油盐和老婆孩子热炕头。
而“成长”,则是该剧想要表现的重要主题。
狗剩在从军后,一心想要“跑路”,他在目睹了战场杀人如麻之后,偷偷跑了回来,但是又为了入伍的四块大洋再度从军。
在队伍被日本人收编后,他也没有觉得有任何问题,在当时他的心里,为谁卖命并没有盖房子娶媳妇重要。
反而是身为女性的宋玉桃总是在思想上教育他,因为宋玉桃家境殷实,受过教育,她比狗剩更懂得家国的意义,她成为了狗剩成长道路上的引路明灯。
当宋玉桃总是瞧不起狗剩“娶媳妇”的小愿望,希望他投身爱国运动,拯救国家的时候,狗剩却反驳道:“为拯救国家,谁来拯救我?
”可见,在最初,狗剩的目光是短浅的,而这却是当时中国老百姓的真实心声。
说到“成长”,该剧没有只聚焦在狗剩一个人的身上,而是塑造了“草根群像”。
心术不正、处处与狗剩作对的杨三,在目睹了日本人惨绝人寰的杀戮后也幡然醒悟,投身到了革命的洪流中;宋玉桃作为有志青年,面对日本军毫不妥协,展现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魄力;小翠最初在面对日本军医穆家俊时缺乏判断力,但是在经历了战争的磨难和人性的考验后,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
除此之外,辫子爷等老一辈也会在战争的洗礼以及与年轻人的接触中,逐渐放下传统观念,认识到抗日战争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深远意义。
这些小人物虽然出身平凡,但他们面对国家危难时刻所作出的选择和牺牲,共同织就了一个关于成长、觉醒和牺牲的史诗画卷。
通过这些角色的成长经历,《狗剩快跑》不仅讲述了一个个个体的命运,更映射出了一个时代下小人物共同经历的历史沉浮和民族精神的觉醒。
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手法,使得《狗剩快跑》不仅是一部历史剧,更是一部深刻探讨人性、成长与选择的作品。
真实的情感引发观众共鸣写戏写戏,关键在于写“真”,无论是人物还是情景,“真实”最重要。
但是这种真实感并不是完全照搬现实,而是一种艺术真实。
戏剧情境的逼真性便在于是否表达了人物真实的情感,只要情感“真”,戏基本也就“真”了。
为了达到“真”,该剧书写的便是小人物的成长史,而“小人物”是最容易让观众信服的。
狗剩的人设就充满了真实性,此外,该剧的河南方言也让整个戏剧情境更加接地气了。
但是最重要的是,该剧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和情绪是真诚的。
首先是亲情的质朴,狗剩从小是被王毛妈带大的,而当他提出替王毛从军,因为要挣钱娶杏儿之后,王毛的父亲嫌贫爱富,看不上狗剩,但是王毛妈却没有嫌弃他,反而替他攒钱盖房子,还将祖传的手镯交给了狗剩,算是对他的一个承诺。
在临行时,王毛妈非常质朴地嘱托狗剩命最重要,这是每一位父母对儿女最真诚的祝福。
其次,该剧在爱情的表达上也非常朴素,狗剩和杏儿的相互依靠以及小翠与王毛因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在一起的无奈,都得到了非常真实的表达。
对于家国大义的展现,该剧也是循序渐进的,在少林寺十年的狗剩并不知道日本人的残暴与杀戮,而师父让他下山的目的他也并没有参透。
但是在从军之后,在唐玉龙的教导下,在宋玉桃的感化下,狗剩渐渐明白了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之中日本人对同胞的残害,才逐渐开始觉醒。
人类最质朴的情感其实就是亲情与爱情,最后对于家国大义的升华并不是普罗大众所关怀的问题,而该剧也恰恰抓住了人类最质朴的情感,以细腻的镜头和细节的表达吸引观众,这才是该剧播出之后让观众喜闻乐见的重要原因。
喜剧的外壳,悲剧的内核“黑色幽默”的艺术手法是该剧的又一大看点。
该剧的故事内核是充满悲情的,比如主要人物的成长经历、凄苦的百姓生活以及多省沦陷的战争背景等,都具有一定的悲剧性。
然而,该剧并没有选用正剧的演员,而是选择蒋龙、史策、蒋易、宋木子、蒋诗萌等喜剧演员来出演,让整部剧笼罩在了一个看似轻松的氛围之中。
在几位喜剧演员松弛的演绎之下,小人物的情感变得非常鲜活,比如狗剩和宋玉桃第一次见面时,宋玉桃画着蛇精的大花脸,吓了狗剩一跳,而宋玉桃得理不饶人的气势又让狗剩当街尿了裤子,两个人的梁子就此结下。
蒋龙在表演时也趣味十足,让人不得不联想到他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随意转换状态的表演。
剧情也充满了黑色幽默的色彩。
所谓的“黑色幽默”是来自于小说里的一种常见表现手法,是一种通过对悲惨、令人不安或禁忌主题的幽默处理,来引发笑声和思考的文学、影视和口头表达方式。
它往往在表面的幽默背后隐藏着对人性、社会习俗和生活悲剧的深刻反思。
当狗剩代替王毛当兵,经历了生死之后再度返回家乡时,家乡已经传言狗剩牺牲了,而杨三还从狗剩的抚恤金里拿走了一块大洋。
随后,狗剩突然出现,吓晕了杨三,把一块大洋拿了回来。
这样的表现手法自然充满了喜剧色彩,但是背后所反映出来的人性之恶以及笼罩在整个社会中的剥削与压迫却呼之欲出。
此外,导演在镜头上也运用了一些充满喜感表达的手法,让演员的表现力更突出。
比如,在当代电视剧中许久未见的广角镜头却经常在剧中出现,广角镜头能够创造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使得场景中的人物和背景产生略微夸张的变形,增强了场景的喜剧效果。
通过这种技巧,可以让某些场景看起来更加幽默荒诞,增加观众的观看乐趣。
在这种幽默与荒诞不经的表现之下,《狗剩快跑》展现的是更深层次的人性表达与小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对当时整个社会的批判与讽刺。
《狗剩快跑》通过深入挖掘小人物的命运、真实展现情感纠葛,以及巧妙运用黑色幽默,成功地呈现了一个小人物在抗战时期的成长与奋斗故事。
该剧不仅生动重现了抗战时期普通人的生活画卷,还深刻反映了人性的复杂、社会的现实挑战以及对生活坚韧态度的探讨。
更为突出的是,《狗剩快跑》采用了全新的视角和独特的叙述手法,拓展了抗战剧的叙事边界,打破了传统抗战剧的写作模式和固有套路,为观众带来了一次全新的观看体验。
好多都是喜剧人呀
妈呀 不是说好是个喜剧吗。。。
看着太生气了!那个宋玉桃真的太恶心了!这女的怎么这么讨人厌啊!编剧能不能把她写死好吗!最后她要是和狗剩在一起了!我这二星就改一星了!什么东西啊!这么女的!看她作妖的表情就恶心!
表演尴尬,人设拉胯。
挺好片子。但是最大的问题还是战斗场面的描绘,感觉不太好。少林寺挑水的功夫运用的不多,神枪手本可以做更多的事,但是没有着重的书写。
其实这部剧很写实,普通老百姓当年就是很闭塞,没有点外地亲戚,三十里地外的新闻都没听说过,不知道南京大屠杀,不知道九一八事变,换日本人统治了,就是换了个当官的人而已。只有随着和日本人打交道越来越多,才知道日本人真是鬼子,才会有国仇家恨,才会站起来抗日。还有就是,因为这个剧,我又开始刷一年一季喜剧大赛了
渐渐的你发现,这是在讲有国才有家,然后更进一步你又发现,欸!这压迫看着怎么这么像某些社会现象呢!
浪费了喜剧大赛的各位,那么多的角色都敌不过一个王大治。
哎 刚开始看的还挺有意思,越往后越烂,后边直接快进了……杏死了、都死了、日本人智商低到离谱(这不是再变现侮辱我们吗……) 还是去看看原版《我不是王毛》毕竟人家8.0 看完了《我不是王毛》再回来补充几句:1、改编不是胡编,桃子确实多余。2、杨三改编也很多余!3、原版真的比这个好看太对了。这就像闹着玩……
烂片
笑点是有的,不过剧情有点散了
啊 为什么吉野这货到最后才挂这家伙是真喜欢开枪啊 啥事都还没发生 在冲突刚刚开始的时候 他就一枪把人给崩了而那些人在后面就很少被提起 像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观者却还没有走出来百姓们的反抗 一点成效也没有
宋玉桃的人设有点太烂了。。。性格蛮横无理、刁蛮任性,这剧我看到大结局她有差吗,丝毫没看出来一点成长的地方,唯一的作用就是给我添堵😣还不如杨三来的惊喜,最后牺牲完成了对自我的拯救。。。死在了狗剩最爱他的那一年。。。
三集弃
剧情整体不太行,节奏就很奇怪,剧情的推进也太幼稚了,比如杏儿和王毛死掉那里,那不是日占区的,你一个新四军回去打听情报难道不应该是低调行事吗?还大张旗鼓要结婚,这不是摆明了给日本人一个靶子么?开始日本人放过王家还是杨三说他们家和狗剩断绝关系了,现在又要结婚怎么混的过去?或者王家也没有做好举家搬走的打算啊……就编剧为了把杏儿写死必须死,然后男主才能奋发图强明白先有国再有家,然后男女主才能一起在革命道路上往前奔是吧?工具人必须死。女主人设也很差,光看见她喊口号了,然后男主被捅了缝伤口还是请的洋医生,她不是医学院的么整天被人医生医生的叫结果根本没啥本事啊?男主属于长得不太好,他一演戏整个五官都在扭曲,尤其是眉毛像蚯蚓一样过于灵活,就不太适合淳朴人设,看上去有点猥琐。杏儿死了还被配杨三,也太工具了好吗
看了大概前五集。演员都蛮有辨识度的!
为有牺牲多壮志
开挂开猛了
喜剧人尴尬大聚会
也看过电影,纯属冲着喜剧人去的。前面喜剧效果其实还可以,电视剧的后面比电影要幸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