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是什么契机让我接触到十五年?
也回忆不起看十五年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从最初的因为俊男美女的组合有些亮眼;到之后剧中学生时代的一点一滴中的小暧昧,小感动让我很触动;慢慢到后来沉浸在剧中那个由青涩过渡到成熟的大男孩儿的改变。
初见他是火,太阳一般强烈。
有着少年脾气的无理取闹,冲撞不安。
像火一样刺痛着周围人的心;但不知何时,慢慢感受到重组家庭的温暖,他又变成了一簇小火苗。
静静的在黑夜,默默关心这少女。
再见他是冰,冷到让你感受不到温度。
少女的刻意躲避在少年心里慢慢凝上了一层霜,于是他开始了默默付出。
所有人都以为她是冰山,冰山也会微笑啊,但那是因为他心爱的姑娘。
心上的人儿已经和别人在一起了,应该放弃吧?
但他还是愿意告诉她,为自己争取。
“破镜可以重圆,我们是不是可以回到从前。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所以一切美好都只能在梦中,而不是现实,少女选择了一直深爱的少年,而他只能是千仁哥哥......后来他变成了水,默默地滋养心上的人儿,不抢不争。
不知是不是受韩剧的影响,最后少女患了白血病,而为了自己心上的人儿能够忘了自己好好生活,选择离开他,而走向了你。
“我做好了和你共度一生的打算,也做好了你随时要走的准备。
”爱而不争,放任自由’这是少年的爱情观。
这使得他真的变成了一汪水。
没有了强烈占有,也少了冷峻刺骨,仅仅像水一样,默默付出,等待这无望的爱......如果真的存在平行时空,我希望老天能给少年一个机会,早早地争取少女的爱。
默默付出虽然很美,但无望无果,却太过凄凉。
最后一集怎么全是回顾过去?
逻辑不够严谨啊,黎璃只有一个舅舅,哪来的什么表妹啊?
那群流氓到底拍到什么了?
在厕所那么容易拍到吗?
就算排到了,恶人不但没受到惩罚,裴尚轩竟然蹲了几年几年监狱,不就打人了吗?
而且完全是见义勇为啊。
千仁有没对她做什么黎璃自己竟然不知道,对此我不能理解。
不明白裴尚轩为何要跟那个便利店的女孩在一起。
裴尚轩在家里表白那段蛮感人的。
我以为黎璃会跟裴尚轩说候鸟在迁徙过程中万一死了,就不会再回来了。
黎璃真的很痴情,竟然可以喜欢一个人15年那么久,一般人大概在暗恋的人跟不同的人谈第二次恋爱的的时候就会放弃了吧。
黎璃确实不是那种第一眼就让人喜欢的,但是你了解她之后就会喜欢上她,因为她坚强,努力,善良。
几位主演的演技都挺好的,自然/不夸张/不尴尬/情绪还挺到位的...各个人物形象都挺鲜明... 就是这零几年读高中这段整个画风跟实际差的有点远…场景环境没还原到位…但演技什么的真挺好。
有的时候同样是青春、职场、患病要离开、 离婚重组家庭矛盾的剧但是太没有细节太单薄的去描述一个东西的时候,我们就只看到了一个一个老梗生硬的在串联...这部剧虽然剥除掉那些修饰之后的骨架仍然是青春+暗恋+患病+家庭矛盾但有自然舒服的演技支撑、有不尴尬有逻辑的台词(重点是不矫情)、有正叙倒叙的穿插、有剧情合理的安排(人家才不是突然就一见钟情,也不是突然就有了病、也没有动不动来个车祸、并没有没来由的在职场和生活中做恶无下限的女三男四、没有动不动就是仗势欺人或者一掷千金的富二代,每个人都有两面性),这样的一部剧离我们很近。
但最不满的地方是最后一集满满一集的回忆,我不排斥看回忆的部分,反倒是我想看的是从每个当事人的角度看到的那段回忆,同样的一个时间一个地方从电视剧第一视角是那样的,但转过头来没播出的那部分应该是:像柳千仁回到只有自己的房间在旁人都不在的时候他接收到了哪些讯息他在想什么让他慢慢对黎璃改观,虽然剧里前面呈现过一两个镜头,但仍然会觉得他几年后回来告白说的那句“我爱你”实在突然、可能铺垫还不够吧,前面不用特别渲染很多,但最后一集简直就是个人cut回忆的时候放一些多好。
最后一集回忆里再放一些没见过的小事不是更好么,不应该是把之前的回忆再串一遍的)/又比如裴尚轩在监狱里每次见到律师送来的黎璃送的东西的感受、每次跟黎璃相处后的心理活动)而不是我们从一开始就已经看过几遍的回忆纪录片...只是自己出发的一些小点...
很久很久没看青春偶像电视剧了,看到张雪迎的剧照造型色调都很棒,觉得可能是部良心剧。
故事采用插叙结构,一开始就设置了巨大的悬念,男女主关系这么铁后来咋掰的捏?
还和讨厌的人在一起了?
让好奇心强烈的我恨不得一下子刷完。
看了前半部分觉得哇果然跟狗血青春剧不一样啊,纯纯的校园剧啊,主角都在努力读书努力奋斗啊,戏剧冲突很真实啊,每个角色都很养眼有木有。
不过还是想吐槽女主和闺蜜在大学时在外面租房子,住的是独栋带花园的小洋房。。
这可是在魔都诶。。
刷到后来……开头的迷底解开了。。
竟然是因为女主得了白。
血。
病。。。
你没有看错,韩剧十几年前惯用的梗,已经很久没有电视剧用了。。。
梗老到被人遗忘,看到这里我不禁吐出三公升鲜血,顿时觉得哔了狗了,简直浪费劳资的时间消耗劳资的生命。
到评论区想找人交流交流,都是“我再也不要喜欢xxx了”“xx好丑啊”“xx好坏,心机婊”
哭了,都是低龄学生在看吧……老阿姨果然不适合国产偶像剧生气,再也不追剧了,以后一定要等到播完看风评再决定看不看!
看在良心制作画面美好,以及女二没有黑化的份上,还是给三星吧,呃希望中国的编剧多动动脑子 lay了(望天
看十五年等待候鸟,突然想起来高中的时候,瓜瓜,短短和大qin在追这部剧,追的非常zqsg,每天早上跑完操或者别的什么时候,都在激情讨论剧情。
想想,高中,多么美好的回忆啊。
有每天五点多爬起来的痛苦,有早自习的打盹,有跑操的流汗和爽快,有跑完操后的背书和卷饼。
我会在操场看到我想看到的人,和他,他们擦肩而过。
上课也很好玩,什么时候都很好玩,有人陪着,有八卦看,有搞笑的老师和同学。
最最最喜欢的就是周六放学,夕阳那么艳丽,我带着一身轻松,推着自行车出校门,飒飒的骑车子,车辙上洒落阳光,我在光晕里那么美好,一切都非常美好。
现在想想,怎么能不落泪呢,那时候我什么都没有,却感觉拥有全世界,而现在我才真的是什么都没了。
我的朋友们,我的他,我的自己。
都没了。
青春是懵懂,青春是伤痛,青春是两个人的甜蜜,青春是三个人的混乱,青春是一群人的爱恨情仇。
青春期,我们会被耀眼的人吸引,会与朋友交心意,会因为青春期的躁动而暧昧。
会因为暧昧走到一起,十五年等待候鸟,又有几年是正大光明牵手走在一起。
伤情伤心,不能忘的是最初的纯情和悸动,忘记的是被迫不能再同行的遗憾,十五年等待候鸟,十五年深情如故。
这是一部我刚开始并没有好感的青春片,因为从青春片大行其道一来,我们能找到的共鸣越来越少。
不是没有,而是有也不真实。
这个影评我只想写我被感动的地方。
首先我是看了演员张若昀的一段非常静距离的深度采访后,想看看这个有故事的处女座男生是怎样诠释他的青春的。
然后就开始看这部剧,在人物设定上,女主黎的学霸角色是高中学习阶段必然能找到的一类人的影子,这部剧也捕捉到了一类学霸的孤独。
角色没有把女主设置成被孤立,而是一种朋友不多,但也没有被人讨厌的情况。
因为我曾经感同身受过,所以这类共鸣也来的更显然一些。
然后男主的设定是富有运动天赋的学渣,应该是挑选了学渣中的精华来演绎的。
我们高中的时候也是体育课三五成群看男生打篮球踢足球的。
当然这些许多青春片里面也有,但是男主后来的回忆中说女主不是让人一看到就喜欢的人,所以在开始的时候我们看到男主真的很烦女主,而不是像其他青春片一样,男主喜欢女主了。
其次人物的性格也在高中时代交代的很清楚,这也让后面踏入社会人物的表现变得更立体,更合情合理。
比如男主的告白中表明女主不是一开始就在他心里的,而是积累在心中到后来厚重到无法删除的,而这种积累就是影片的中间过程。
影片用了一种回忆的手法,不断来回穿插现实与回忆,当你在看到现实的种种想要深思时,影片就用回忆来解开这道难题了。
这种过程就类似我们的解题过程,存在疑惑,到答案出来后就会使得结果更加清晰,所以我非常喜欢这种手法。
男女主高中关系的改变源于班主任的互助小组,说实话,我小学时候也被叫去办公室,然后我的互助对象是个胖胖的女同学。
老师也是那样微笑着希望我能帮助她。
影片的优点在于没有将男女主的情感从互看不顺眼到男女暗生情愫(虽然女主此时开始暗恋男主,但是男主依然感情不在线),而是通过互助,让男女主的个人性格得到体现,让男女主互相理解了对方每一个行为的意义,然后让友谊的大门顺其自然的打开,这也为后来女主对男主的不离不弃打下了基础。
影片没有大肆宣扬男主打架入狱后的萎靡不振,而是蜻蜓点水般的描绘了男主沉迷酒吧的状态,但是酒吧里的他依然紧扣善良主线,替人解难。
因为男主从高中的设定就是善良有责任,这也是女主爱慕的根源,所以后来出狱后男主听女主的规劝,从小事做起,遇挫折,发怒,放弃,重新振作都是在男主的性格设定上建立起来的。
影片给我的感觉是,男主的每个举动,都能从回忆里找到答案,他到后面知道自己的心里有女主,到为女主奋斗,到对女主不离不弃,执着等待都是在诠释一个善良有责任的形象,这也是一开始就给出的答案。
其实还有很多细节值得我们去推敲,希望大家看完了影片能和我一样有种解题的感觉。
青春片不应该是昙花一现,而是应该找到不一样的表达方法,找到不一样的人物性格,难道我们的青春就这么狭小吗?
感谢在我迷茫找工作的这个期间,这部描绘了青春的”理解,懂得,珍惜,感激,懊恼……”的影片带给了我一些领悟!
张若昀演活了裴尚轩,直率果敢意气风发的少年郎,从学生时代稚气冲动,到踏入社会30s介绍投案,演出了角色的成长蜕变和心路历程。
而黎璃的暗恋隐忍、苦涩,总是习惯为别人付出着想,孙怡在情绪不外放的情况下能让观众投入很🐮,演出了黎璃学生时代的早熟。
裴璃在一起前的名场面都很戳,黎璃眼神透露出的痴情和单相思,加上张若昀深情的眼神,每次都感觉他俩要在一起了却总是差那么一点点的感觉,真的演活了黎璃藏在心底的暗恋和裴尚轩的爱而不自知。
扣一星是因为男三女三戏份太多,到中后期太仓促,裴璃表白名场面还要参杂男三女三,刚在一起没多久就验出白血病,最后结局播回忆VCR很没诚意,明明以剧刚开始冒险以插叙叙述故事都没崩,反而结局崩了,感觉虎头蛇尾,也难怪看剪辑产出每次都是那几个场面😅还有一直期待的候鸟叠纸影画戏坑也没填上,裴尚轩还是不知道当初是黎璃替自己找回钱包的……
很久之前的片子了,但不论什么时候看总会哭的稀里哗啦的。
今年,我不要再喜欢裴尚轩了。
这句话黎璃说了很多年,却一直没有做到。
当你发现你喜欢的人也喜欢你时该走多幸运,但是当你发现两个互相喜欢的人不能走到一起时,也是真的很惋惜。
但是青春不就是这样吗,得到过失去过,期待过失望过,可是最后的我们都过上了平静的生活,只是我们变成了我和你。
想做一个像黎璃一样的女孩儿,坚强勇敢,但又不想做黎璃一样的女孩儿,因为那样子过一辈子太累了。
我的青春里也遇到过我的裴尚轩,只是结局不是这样的结局,我也偶尔会想,如果他某一天看到这个,又会不会想起我,会不会觉得遗憾,会不会回忆那段美好的时光?
然后,我要夸一夸张若昀和孙怡,张若昀的演技是真的没的说,这么久以前的演技就这么棒真的了不起,孙怡的身材真的好好羡慕内,是大长腿的小仙女本人了。
之所以是4⭐呢其实我也有点说不清楚,我最不可以接受的是韩以晨的妆容,这个我真的看着很难受,但并不是说雪迎本人哦!
好了就这样吧!
十五年等待候鸟 (2016)7.52016 / 中国大陆 / 剧情 爱情 / 柯翰辰 / 张若昀 孙怡
等待,有时候是一辈子的事黎璃迟到了十五年的等待,能不能重新来过陪伴了整个青春,但在你眼里,我也只不过是你众多高中同学之一候鸟,四季交替,春来秋去,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每年藏在心里的爱恋要在日记本上重复写下多少次“明年,我不要再喜欢裴尚轩”才能假装提醒自己,你并不属于我芦苇荡,漫不经心许下“明年,我们还要一起来看候鸟”的承诺在那一刻,瞬间变成永恒,定格在最美的青春年华里命运总是爱开玩笑,你我终究是两条平行线曾经有过交集,最终也渐行渐远人生越是偏离常轨,我就努力帮你拉回正轨因为你答应过我,要一起去看候鸟你说过“不管是四万公里,还是一百万公里,我们都一定能回来”裴尚轩,你是最守信用的人,等你回来,明年我们再一起去看候鸟候鸟为证,决不食言裴尚轩我们认识了十五年,也错过了十五年几千个日日夜夜,几万个每分每秒春夏秋冬,来了又去,去了又来世间万物,循环往复,唯有你,一直等待我们之间的感情已经超出了任何一般能用言语来形容的感情曾经我以为是亲情,是友情但现在我确定这就是我们的爱情勇敢点,我们不要再错过下个七年了,好吗?
黎璃,请不要像候鸟一样消失不见在失去你的时间里,我的世界从未往前你离开后,我找遍我们去过的所有地方这一次,我把我的黎璃弄丢了今年,又是候鸟迁徙的季节芦苇荡,数不清的候鸟飞了回来,飞回了它们曾经的家我想把家安在这里,等我的候鸟回来你说过“候鸟是最守信用的,只要你愿意等,就一定可以看到它们”黎璃,等你回来,实现那个“裴你一生,永不分璃”的承诺每个人的青春里,是否都有曾错过的美好因为错过,才让我们将青春记得如此铭心但如果这一次你再出现在我眼前,我一定不会让你再逃走因为十八岁那年所有的错过,都是为了今天和你更好的重逢很久没有看这部剧了,每次重温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喜欢裴尚轩黎璃之间那种陪你一生的真挚感情,也心疼黎璃十五年的等待与守候,庆幸裴尚轩迟到十五年的誓言,最后终于可以让黎璃听见纯粹有感而发,随便写写[嘻嘻]没有看过小说,只看过电视剧,如果有出入,请见谅[可爱]不喜勿喷,谢谢各位大神们
很独特的公路片,辽阔国土之下,父女关系的疏远,让人与人之间的空间显得如此逼仄;两人仿佛在轮流争夺车的使用权一般的生活,父亲以父亲之名,始终对女儿颐指气使;万花筒小夜灯、形形色色的过客的拍立得,发圈,使女儿无声的抗争。冲动的导火索是父亲在女儿丢在一边,毫无顾忌地向过客宣泄欲望,既自轻父亲的形象,也无父亲的担当。太多镜头与调度都令人不明觉厉,开头的横摇,女儿的突兀入场;稳定的拧焦;场内场外的声音空间……女儿对背影的执着,否认了人直面彼此的可能性
这个就很难评奔着看风景的心态选了这部不过中间确实是一度要睡着
#BJIFF2024 俄罗斯的冷酷和神秘刚好符合我当下的心境。我们活着,承受,冲动,孤独游荡,无话可说。
0421北影
头一回参加电影节,有点新奇。风格是安哲。
全程沉浸在俄罗斯悲凉又有点疯狂的长镜头里。
荒芜之地上失去母亲的青春期少女 面对的困境与成长 全片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
无依之地,寻笼之鸟……演员很美、惊悚配乐、摄影很塔
#BJIFF 公路片中的安哲,流淌着塔可夫斯基的风声,只是这份旅途没有终点,绵延的情绪也不知因何生发,风霜雨雪在北回归线以北的荒原上无所依从,父女的隔膜更无从着落…… 我总感觉胶片的质感增添了影片“大师之风”的气质,作为电影最本初的物质本体,它似乎总怀有某种原始的神秘和母性,令我安眠。
MSPIFF 43 | 裸男正面镜头好评
北影节 保利天安门风光不算优美,女主不算惊艳,节奏不算紧张很舒缓的一部行走电影,表意引而不发,再拍出两个小时也很容易。
外部环境的压力迫使父女靠近,面包车里则形成身体的斥力。摄影机与景物的距离构成人与世界的比例尺,居无定所的状态渗入每一口呼吸的空气,连同凝滞的情节被锁在镜头之中。
困而美,俄罗斯经年无夏的悒郁冬季,长长的国境线和苍青色的山。好睡。
11th@14th bjiff@北京坊。俄罗斯公路片。中间放电影认识骑摩托车男孩那段睡着了一会儿。颗粒度很高的真电影,像是我猜测的白内障患者眼中的世界,模模糊糊枯黄灰蓝的调子。风景美。海边气象观测站和退潮死鱼画面对我来说是种奇观了,盯着画面仔细地看想把它们深深印在脑中。出现的三个女人加摩托车男孩的背部都很美,薄薄的脂肪加标致的肩胛骨。中间看男主轮廓隐约跟普丁一个模子嘛,又走神想了一下欧亚大陆最标致的元长相在中心而中心是哪里这个问题,从中心往四周人们五官和轮廓脸型都开始逐渐变化。警察打人那段不喜欢,似乎在自我强化野蛮性和非文明性。男主好有魅力。为啥父女俩不多说点话呢。最后字幕出现了摩尔曼斯克,似乎是拍摄于那里。
北影节打卡。可能是我格局太小以至于欣赏无能,第一次在北影节的影院里睡得很香。
北影节@党史馆,开头就猜到整个走向的电影,个人觉得慢镜头长镜头还挺好看,但影院至少一半人睡了,是在家里自己一个人很难看下去的电影
偶尔停车,卖几张碟,加一次油,争吵又和好。没有目的地,只有不断延展的公路和一种笨拙的相依为命。
摄影好美,演员表现力太强了!没什么情节,但油画一样的画面,纪录的却是凛冽的破败的没有希望的东欧
#14thBJIFF No.6 @英嘉 无数的跟踪镜头和广角镜头轻轻地推进和拉远,提醒观众这对无名而孤独的父女所居住的土地是多么广阔,但同时两人又不得不被对方所牵绊拘泥于窄小的车厢内部,这或许映照着某种政治现实。
大银幕看这个可太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