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东方战场

东方战场,Eastern Battlefield

主演:黄海冰,袁咏仪,俞飞鸿,叶璇,侯祥玲,马晓伟,郭常辉,张亚坤,杜若溪,丁海峰,刘冬,李沁谣,张鲁一,罗嘉良,兰道尔·洛威,刘璇,宋天湙,张晓晨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6

《东方战场》剧照

东方战场 剧照 NO.1东方战场 剧照 NO.2东方战场 剧照 NO.3东方战场 剧照 NO.4东方战场 剧照 NO.5东方战场 剧照 NO.6东方战场 剧照 NO.13东方战场 剧照 NO.14东方战场 剧照 NO.15东方战场 剧照 NO.16东方战场 剧照 NO.17东方战场 剧照 NO.18东方战场 剧照 NO.19东方战场 剧照 NO.20

《东方战场》剧情介绍

东方战场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电视剧《东方战场》展现了1931年至1945年中国军民 与各国人民热血抗战的故事。相较于 其他战争剧,本剧以全新视角解读东 方战场怎样影响西方战场的命运,同 时,该剧还囊括了二战期间东方战场 的重大历史事件。在这些战争画卷 上,还描绘了扑朔迷离的间谍战:世 人熟悉的东方女谍川岛芳子、鲜为人 知的密码奇才池步洲等都逐一出现, 展示了鲜为人知的间谍战内幕。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暴风雪古董王爷拳战之格斗江湖拜托了!8小时凯瑟琳大帝第三季破坏之日血战1944海洋之歌狼战长公主不可以耀舞长安最终兵器彼女恶女最佳好友2我的夏天没有秘密Kamikaze新选组!曼殊沙华2099因为你把心给了我邪恶第四季雷和莉兹泪竭偶像的秘密任务安德的游戏血战湘江善始善终受难记盘索里拳击手

《东方战场》长篇影评

 1 ) 战争带来的教训过于深刻

刻画了非常多或大或小的人物细节,众多场景,众多演员,是战争中的群像,值得敬佩。

战争是由高阶的思想为指导,才能发动起来,德国如此,日本亦如此。

当时的历史都在像大政府时代靠近,德日甚至苏联中国,就是美国也走了罗斯福新政,政府实力得到加强,美国生产力之强,国民之富裕,农民的购买力产生了西尔斯百货,福特工人能买得起汽车,日本要跟美国做生意,英国,苏联,中国要得到美国经济和武器支持,美国一个国家支撑着所有盟国的信心,承担着战争胜利的定海神针。

因着中国抗战的巨大贡献把中国拉入四大国之列,罗斯福总统是公正的。

美国国力之强是由于科勒的科学管理思想催生出来的,这也是由于美国的教育,庞大的市场需求所需要的。

战争的结果,各国政治家都能判断出来谁将赢得胜利,战争依然是持续下来,直到推进本土才不得不宣布投降,以至于投降都有不得不做的理由。

真正到最后也只有自由贸易才能做到战争最少。

 2 ) 关于“抗战史诗”的首次尝试

《东方战场》东方卫视版终于播放完毕,接下来谈谈我的总体感受。

本剧推出的初衷,据导演所说,是为了还原十四年抗战史,在某些事件如七七事变和八一四空战的表现上面本人也看到了这方面的努力。

这部电视剧总体艺术上与以前的主旋律相比有了诸多的进步,扩大了视角,放大了格局,角度不断变换,以前不为不为人知的事件也重新浮现在观众眼前,客观性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是缺点仍然存在,总体上与《长沙保卫战》有很大的距离。

(1)叙事的连贯度还有所欠缺,主要体现在转换不同视角时速度过快,没有好好打磨剧情的安排,让人感觉摸不到头脑,甚至可能会看不懂。

如淞沪会战那段,激战正酣,视角突然转换到郭沫若,转换到洛川会议;武汉会战那段,战争进行时突然转换到周恩来、毛泽东的讲话,甚至出现了宝山罗店一笔带过,大肆颂扬斧头帮炸出云号的可笑场面,池步洲夫妇离开日本那段大写特写达15分钟却8月23日吴淞口登陆都没提到,如此会削弱观众的兴致。

(2)台词违和感较严重,甚至脱离剧情。

其中口号式的话太多,令人反感,可以考虑将台词与剧情结合。

如载仁在军舰上说的一句“还有中国海域”,香月清司的“武力征服的时代开始了”都属于苍白的废话,坂垣征四郎在分析中国战局,丝毫没有分析宜昌对中国的重要性,没有让人物发挥他应有的作用。

特别像松井石根这样的重要将领,表现得苍白无力,不忍直视。

松井石根和柳川平助这二人在抗战初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塑造的精彩完全可以成为一大看点。

(3)对历史事件的表现力明显不足,详略不当,抓不住要害,缺乏事件转折点的体现,不考虑观众的感受,迎合不了观众的兴奋点。

虽然在伪满洲国上面比较出彩,但是抗战重要战役都拍得非常失败,虎头蛇尾,没有逻辑,一通流水账,让人无法理解接受。

就淞沪会战而言,连8月23日吴淞口川沙登陆、11月5日杭州湾、金山卫登陆都没有具体的体现,淞沪会战的整体过程简直就是一团糊,连宝山罗店争夺战的残酷都没体现出来。

太原会战方面,忻口争夺战毫无体现,作为重要转折点的娘子关争夺战也毫无踪影,娘子关失守对战役影响的突然性与悬念一点都没体现出来,毫无看点。

徐州会战,中国军队第21集团军用运动战的方式成功将第13师团牵制在淮河,这一亮点根本没有体现,台儿庄战役的悬念(第2集团军的死守,第20军团包围)同样毫无体现。

而且,战斗场面表现引用其他影视居多,很没意思。

对于战斗过程的分析与深刻性,真的建议多借鉴《长沙保卫战》这样的富有剧情的纪实性电视剧和《抗日战争》这样的书。

<图片2><图片3>(4)演员道具化严重。

在日本的主要角色中,只有坂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石原莞尔等人的表现与剧情结合较好,较为自然,其他重要人物如松井石根、冈村宁次、阿南惟几、柳川平助几乎是道具,没有真正与剧情融合。

特别是重要战役时,双方指挥官的心理思想变化、战术分析毫无体现,都像木头人一样,这点要多向长沙保卫战学习改进。

<图片4>(5)历史常识错误,四行仓库战斗结束是1937年10月30日,之后中日两军仍在苏州河两岸互相争夺,直到11月8日才开始撤退,11月12日上海才完全沦陷,电视剧却使淞沪会战提前结束,简直贻笑大方。

总而言之,导致这一系列问题的,在于编剧对历史的了解深入程度不足,仅仅停留在表层,对战役的解剖理解水平差,对事件之间逻辑关系认识不足,若想拍的更好,还需再磨十年刀。

<图片5><图片6>

 3 ) 东方战场

《东方战场》向我们展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

东北抗日联军的杨靖宇将军被困绝地,吃树皮吞棉花,壮烈报国。

赵一曼政委视死如归,面对日本鬼子的严刑逼供,顽强不屈。

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为了民族大义,为了国家利益,兵谏西安。

张自忠将军亲临前线,身中数弹,英勇牺牲。

左权将军为了掩护老百姓撤退,身负重伤,在敌人的炮火中为国捐躯。

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医生,为了正义,不远万里深入中国抗日前线,不幸感染病毒,客死异乡,毛主席为他的牺牲深表痛惜,还撰写文章高度赞扬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品质。

 4 ) 过于红了,这么大场面投入的剧应该客观

简单来说国民政府干什么都是错的,什么错事都是蒋做的,外国人也都是小人,只有某一伙人未卜先知做什么都是正确的。

客观来说,抗战前后方都有贡献,明确地说,前方正面战场贡献远大于后方所谓的宣传贡献。

正面战场一场战役几万几十万人牺牲,剧里侧重展示的却是后方宣传喊口号,开上帝视角未卜先知指挥指点,这对国民政府牺牲的将士公平吗?

 5 ) 送给你们这些装比狗

看了很多评论,都是些变着法装比的。

不说横向比较市场的抗战片,全是想我心里的抗战剧是怎么样。

它没达到,我就要喷。

从来都是这样,评价一个事物,不说出他的缺点就好像不够有水平,装比惯性心理发挥的淋漓尽致。

下面说自己观点:本国演员只能演本国人物;军队士官请的是武警官兵,精气神明显不一样;详细介绍一万四千多人物,有我们熟悉的蒋介石,毛泽东,张学良,杨靖宇。

也有我们不熟悉的马占山,池步洲,杨成武;文戏很赞,武戏的热血激昂下也有文戏的柔情似水,比如池步洲和白滨英子的爱情,高桥宪一妻子的无奈,甚至汪精卫也有苦衷,最后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并没有一棒子打死;特效也比较好(相对来说):只说一个细节,爆炸过后的弹坑很不起眼,但是也做的逼真,能感受到剧组的用心,你要是硬跟大片比特效,当我没说话。

以上是我横向比较的结果。

有不同意见,欢迎来交流,胡搅蛮缠无脑喷的走开。

 6 ) 《东方战场》

是烈士们的鲜血, 用胜利铸造出一个永不屈服于侵略的民族。

   他们正在用一种光荣的归宿,    震撼着人世间所有的罪恶。

  一个敢于粉身碎骨的民族,    世界上有何种力量与之抗衡?

   为人民而献身的烈士啊!

   我们为英勇无畏的您们感到骄傲,    您们的名字将在岁月的长河里流淌万年。

   为烈士而恸哭的人呐!

   请把悲愤和眼泪化作力量,    为了信仰的光辉道路,    而奋斗终身吧!

 7 ) 期待?失望……

目前我只能给三分,原因其实很简单看的看的就尴尬了,有一种马屁拍在了马蹄子上的感觉,这戏我确实等了,有期待自然也知道这种“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片子是无论如何都躲不过“广电剪刀手”的,但是太多的东西让人看的有种尴尬症犯了的感觉,说来演员选的都不错,从我党到隔壁党再到伪满、日本人及国际诸君,只可惜啊我党一直在扮演解说者的角色,毛爷爷一出来就像是“政治课”到了一般……隔壁党永远不干正经事儿,老蒋忙着剿共,宋美龄忙着撩猫逗狗总之……,听说是剪了不少戏估摸着剪的也都是隔壁党的,据说本该献给抗战胜利70周年的戏愣是推倒了今年让剪刀手们剪成了建党95周年献礼片,不让上的原因就是因为把隔壁党老蒋拍的太忧国忧民了,多少年了?

有意思嘛?

不需要美化谁?

更不需要贬低谁?

该死的不该死的都死了!

何苦呢?

花这么多人民币辛辛苦苦拍出来,然后咔咔的再剪了……

 8 ) 完整的再现了日军侵华期间的历史

《东方战场》这部剧看了有一个星期,一开始真的是难以看下去,相较于其他红色题材的抗战剧,这部剧没有感情戏,也没有固定的主角,而是采用碎片化的表现历史,讲述日寇侵华期间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抗日战士,可以说它是一部完完整整讲述历史的剧。

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到新中国成立,不得不说导演的胃口很大,想要完整的讲述日军侵华的历史,但却兼顾不了小细节,人物刻画和历史事件的讲述也不够丰满,但值得肯定的是可以让观众较为完整的了解日军侵华到新中国成立期间发生的事情。

看评论和短评,大家对这部戏的评价褒贬不一,就我自己而言,自初中接触历史以来,由于没有系统性的了解日军侵华这段历史,包括老师讲的,也都如课本所写那样,片面化,碎片化,讲的大都是九一八,七七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和一些革命战士的光荣事迹,再加上看的抗日题材的剧也大都是截取日军侵华的某一时间段,所以自己对日军侵华历史的了解都是碎片化的,而这部剧恰好把自己的的零碎化的知识串联了起来。

单就这部戏的制作来说,还是值得肯定的,抛却空,陆,海等场景和武器的还原,单就演员来讲,就值得我们为它点个赞。

剧中涉及苏联,美,日,英等国家,导演并没有采用中国人扮演的日军将领,又或是其他国的演员,而是真正的使用外国人扮演,其中涉及英美日法苏联等国的演员,所以观众在观看的时候并不会出戏,相反正是因为采用这样的演员,使得抗日时期,中国在国际上艰难的处境显得更加真实。

当然真正的历史对于大多数人也许都是枯燥的,这部剧也摆脱不了这个魔咒,但是仍有其出彩点,比如《黄河大合唱》是如何诞生的,池步洲的日本妻子对日军发表的演讲等等,正是因为这些演员,才组成了一部精彩的剧。

真正的历史,没有谁是真正主角,也许这正是导演所要传达给我们的,所以也没有一个真正的贯穿主线的主角,而是有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演员和事件共同讲述这段悲痛的历史。

 9 ) 请对努力尝试正面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多一点包容

纵观这么多年,虽说也有很多电影电视剧非常优秀,但是能从头到尾展现这一段历史的作品真的很少。

评论里都是说这个避重就轻,那个gcd戏份过多,削减了正面战场的戏份。

但是这就是gq,审核制度,某些产业领域的问题也不算一天两天了,能够如今尽力的还原更多的历史已经算不错了。

为什么我们能对韩剧美剧一个个打上8.9分的高分,为什么不给我们国产剧多一点点包容。

这部剧16年拍的,才有多少流量?

甚至远没有一部谍战的流量多,像描述正面战场的《抗日战争的细节》《一寸河山一寸血》这些书也是最近几年才解封。

很多国人真的连完整的讲出抗战的时间线都不清楚。

甚至很多抗日的英雄都不了解,虽有瑕疵,但正是有这些作品一步步的尝试努力,才能看到更真实更优秀的作品

 10 ) 避重就轻

整部剧严重的避重就轻,过分的推崇。。。

过低的贬低了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历史已成定局 为何不能给现在的人一份真正的历史片呢,李天白比整个抗联戏都多,苏雅比平津战役戏多,阻击日寇5年的长沙会战也就五分钟,左权牺牲讲了能有五集。

给分完全因为整部戏属于抗日剧的大作,场面恢宏,好多外籍演员。

整部戏应该叫八路军抗战史而不是东方战场

《东方战场》短评

充满能量,或许导演也在躁动。

8分钟前
  • AnJan
  • 推荐

3.5

9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

10分钟前
  • Hello孟.
  • 还行

好的意境只是一部好电影的一半,一定还需要有好的故事。2024北影节看了2/3逃跑打卡。

12分钟前
  • 月色摇晃树影
  • 还行

#2024北京 亚洲首映3.5

17分钟前
  • 氵共宀丁
  • 还行

北影节@党史馆,开头就猜到整个走向的电影,个人觉得慢镜头长镜头还挺好看,但影院至少一半人睡了,是在家里自己一个人很难看下去的电影

22分钟前
  • 口袋里的
  • 推荐

第四部,没让我冲起来

24分钟前
  • 不万能的喜剧
  • 推荐

抱着镭射灯让整间车厢不那么空旷,打开投影机让整座小镇不那么单调。卡车司机游走在寂寞的公路和泄欲的黄碟里,后面骑摩托车追上来同样孤独的灵魂。我跟父亲同在车厢里却无话可说,父亲和我都发生艳遇却都不快乐。前面鱼疫绕路,我们像风车园里的扇片。把母亲的骨灰撒向大海,也把自己的寂寞留在北方。

26分钟前
  • 西楼尘
  • 较差

BJIFF 14|“It seems that the summer is going to be cancelled.” 有人带着女儿和投影仪四处流浪放电影,有人裹着大衣在荒原的路边卖冯内古特和卡夫卡。人与人之间都没什么话可说,一瓶烈酒、暴力的拳头、砸向玻璃的石块和裸体照片就是情绪的全部表达。内心和自然一样神秘而令人畏惧,非常俄罗斯。看的时候发现一些画面明显有胶片受损的痕迹,大概是刻意为之? P.S. 电影画面真的很像“从世纪金源(对不起 但那个商场真的好像)到瑞瓦肖”啊… 以及中文字幕又在胡乱翻译了,have enough fling都不能好好翻嘛…

27分钟前
  • sradicare
  • 推荐

C+/ 如此美丽的推拉摇移,把远处和近处的风景都收聚一体,自然形成了一种语境与物的关系。而面包车在蜿蜒的小路上穿行并逐渐成为镜头中心,就像是在一个传说里浮现一般。这种缓慢的“浮现”、逐渐被注目、被光照亮的过程成为一种灵韵的来源,让人物的目光透过拍立得、透过摄影机、透过电影放映变得坚实而致密。但局部的人物关系构建还是有些中空,导致结尾的几层转折都有些突兀。

31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推荐

「14th BJIFF 保利北京坊」非常好的俄味儿后现代,很对我胃口。高纬地带永远灰蒙蒙的天,西伯利亚植被茂盛但脏兮兮的地,仅有的五段无调性的配乐,人的孤独、克制、疏离。路边泥地里摆摊的老大爷卖的是冯内古特和多甫拉托夫,荒凉破败的西伯利亚与绝地求生中的荒岛别无二致。片中无人大声说话,似乎也没有一个人露出过哪怕一丝微笑,甚至连愤怒都那么不着痕迹,父亲深深的眼窝叫人看不出喜悲。警察的那句话颇堪玩味:Я же тебе говорил, не то время. 是啊,не то время.

36分钟前
  • 致宁
  • 力荐

北影节 保利天安门风光不算优美,女主不算惊艳,节奏不算紧张很舒缓的一部行走电影,表意引而不发,再拍出两个小时也很容易。

38分钟前
  • 热爱电影的人
  • 还行

胶片颜色好好看,女生好好看,到最后一幕猛地想起开头那句“这里的水不干净”…啊…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话少,喜欢。

42分钟前
  • OM0WO
  • 力荐

北影节英嘉

43分钟前
  • emanon
  • 推荐

很独特的公路片,辽阔国土之下,父女关系的疏远,让人与人之间的空间显得如此逼仄;两人仿佛在轮流争夺车的使用权一般的生活,父亲以父亲之名,始终对女儿颐指气使;万花筒小夜灯、形形色色的过客的拍立得,发圈,使女儿无声的抗争。冲动的导火索是父亲在女儿丢在一边,毫无顾忌地向过客宣泄欲望,既自轻父亲的形象,也无父亲的担当。太多镜头与调度都令人不明觉厉,开头的横摇,女儿的突兀入场;稳定的拧焦;场内场外的声音空间……女儿对背影的执着,否认了人直面彼此的可能性

45分钟前
  • 力荐

11th@14th bjiff@北京坊。俄罗斯公路片。中间放电影认识骑摩托车男孩那段睡着了一会儿。颗粒度很高的真电影,像是我猜测的白内障患者眼中的世界,模模糊糊枯黄灰蓝的调子。风景美。海边气象观测站和退潮死鱼画面对我来说是种奇观了,盯着画面仔细地看想把它们深深印在脑中。出现的三个女人加摩托车男孩的背部都很美,薄薄的脂肪加标致的肩胛骨。中间看男主轮廓隐约跟普丁一个模子嘛,又走神想了一下欧亚大陆最标致的元长相在中心而中心是哪里这个问题,从中心往四周人们五官和轮廓脸型都开始逐渐变化。警察打人那段不喜欢,似乎在自我强化野蛮性和非文明性。男主好有魅力。为啥父女俩不多说点话呢。最后字幕出现了摩尔曼斯克,似乎是拍摄于那里。

50分钟前
  • annie
  • 还行

很久没看大师电影,感觉很好。三十年后的沙丹力荐,资料馆场场满座。

54分钟前
  • Ada的B计划
  • 推荐

3.5

56分钟前
  • 苦怪狗也
  • 推荐

BJIFF 240421 / 不懂,不喜欢,再也不看你们文艺逼深爱的电影了。

58分钟前
  • 仿生蟹柳
  • 较差

荒芜之地上失去母亲的青春期少女 面对的困境与成长 全片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

1小时前
  • Lebowski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