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的人物设定太吸引人了,美貌与智慧并存,金钱和时间同时拥有,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了吗。
不是很复杂的案件,大概二集一个案件。
这适合一心几用的人看,一边玩手机一边看电视,大致情节都不会错过。
女主有正义感,也很有爱心,这不正是许多人想成为的样子吗。
可惜钱和闲在我这不并存,美貌和智慧两个都缺,边看边感叹,真好。
《旗袍美探》豆瓣的评分暂时出来了,那里面的托们说要piaopiao打我我脸,结果并不痛。
相反一些脑残粉才最极端,动不动给五星。
请问这剧能值五星吗?
不能,不能,不能。
这个爱情片,个人觉得小桃子和沈晓安才最配,最有感觉,最到位,最自然。
至于《旗袍美探》,这个美探的作用并不高。
可以说是减分项。
爱情片就重点放到爱情上去,总有这部分观众会喜欢的。
如果是悬疑剧就按悬疑的整。
别整得四不像。
祝好运
本集里苏雯丽换了三套衣服(睡衣和大浴巾就不算了吧),另外还有两套是延续了上一集的,一共5套造型,最有意思的是其中三套,详细说一下吧。
第一套就是苏雯丽夜探怡春院的那套上蓝下白的大摆套裙,这套裙装线条简单利索,颜色更是清爽干净,第一眼印象,这是一套代表着蓝天白云,适合郊游踏青访春光的服装,偏偏苏小姐穿着象征这美好无暇的衣服去的是藏污纳垢的大本营,不得不说这个反衬还是很到位的,同时是不是也暗示了案件终于到了可以大白天下,还一片晴朗净世的时刻呢?
紧张的气氛搭配轻快的服装,用大面积的雪白和天蓝来缓解心理的忐忑,真的是一个不错颜色暗示方法。
第二套就是延续了第一集开篇的那个蓝色套装,第一集就提出了一个疑问,海外游子归国选择了忧郁的蓝色,果然在第二集后面给出了答案,原来牵扯到了当年妹妹失踪死亡的案件。
妹妹天蓝色的发带,一如归国的天蓝色套装,原来这个颜色不只是失去亲人忧伤的代表,也宣告了她归来的初衷,那就是绝对不会放过当年的凶手,不知不觉中已经对终结一案进行了暗示呢。
第三套就是最后宣布开张时,苏雯丽身上酒红色天鹅绒的旗袍。
之前她穿的都是各式各样的洋服,最后她换上了红色喜庆的旗袍,然后宣布侦探社开张。
红色在中国传统色彩中一直是好事欢喜的象征,旗袍更是传统的服装,以这样颜色的一套旗袍宣告新篇章的正式开始,可以说是恰如其分。
旗袍美探是买了版权的正式翻拍剧,虽然原版在中国的知名度不高,但是如果看了原版,再对比中国版的,负责任的说,这是一个将原版的亮点继承发挥,又拥有自己独特闪光点,本土化程度挺好的电视剧。
原版的两大看点,一个就是女主花样换服装,一个就是女主花样换X友(你懂的)。
这两点就目前看起来,服装方面还是用了心思的,女主的服装大胆新潮而且不离谱,有适当的夸张,在接受范围以内。
至于换X友方面,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被河蟹了,所以编剧弱化了这个部分加强了与男主的互动,改成两人的金句斗嘴互怼,形成了一种欢喜冤家势均力敌的情侣档,这点真的是本土化很成功的改编点。
开局赶上找du品,苏雯丽做为路人直接开了嘲讽档,可惜这还不是一个嘴炮MAX的路人,而是真有本事的女主,于是在场一片茫然懵逼的观众,就只有罗秋恒探长跟上了她的节奏,知道她说的是什么。
两人一唱一和对答般的找到了d品所在,虽然罗探长对苏小姐的知识储备量感到佩服,但是依然彬彬有礼的给她吃了一记闭门羹。
说老实话这段我是按了暂停键手动计算出来的,这俩居然心算就出结果了,学渣对于学神的敬仰滔滔不绝啊。
拜访学姐碰到男主人挂了,好奇心爆表的苏小姐积极开始查找线索,有句话咋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和罗探长又戏剧性相逢了。
虽然两人调查的侧重点和方法太不一样,但是殊途同归,都找到了突破口,苏小姐是从舞蹈王子身上找到了d品这条线索,罗探长是通过调查找到了佣人这条线索。
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两条线能产生交集啊,估计到时候会火花四射吧?!
期待ing第一集里面相遇的几个回合里,苏小姐和罗探长两个人你来我往,暗打机锋,看似礼貌实则都想压对方一头,当然都没有成功就是了。
苏小姐靠着女性刁蛮可爱、盛气凌人的样子给罗探长留下了深刻印象,罗探长靠着礼貌毒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给苏小姐留下了软硬不吃的印象。
这么良好的互动让我十分期待后续发展啊。
这对cp目前看起来还是挺不错的啊,立秋cp我嗑了。
i悬疑依然马不停蹄地开始追了!
感觉和《民国奇探》有点儿类似,但也不一样,这个格调明显轻松愉快很多,主角一改往常「神探男神」的风格,换成了一个爱穿旗袍的女士。
看得出服化道很用心,尤其是剧中女士的裙子配饰,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马伊琍表演的神探时而优雅知性,时而活泼鬼马,说实话这个角色对我来说有些矛盾——总觉得拥有这样冷静执着的决策力和逻辑,应该更偏重低沉寡言,但她却非常活泼,当然,和严肃高冷的探长也满满cp感。
总得来说,这部剧不算深刻或者精致,但剧情没有太大问题,喜欢民国风+悬疑风的话,还算是入股不亏吧。
三分待定,期待后续。
最后加两张让我姬达狂鸣心脏砰砰砰的图哈哈哈。
——————9.2更新——————我好喜欢苏雯丽!
开明,活泼,善良,正义,真真是个可爱女人啊。
还有她和罗探长光明正大愈发升温的小暧昧,余,味,悠,长。
真的她就是我想成为的那种女的,尤其面对感情,光明正大又毫无避讳地撩拨,游刃有余,性感妩媚。
最好想说一下看到现在和最初的感觉变化:一开始确实会觉得有些浮夸,但越看越觉得这里的人设刻画得丰满有趣。
举个例子,有一场罗探长给苏雯丽咬红酒瓶盖的镜头,真的看似随意又荷尔蒙爆炸。
人物之间的互动微妙细腻,喜怒苦乐都值得!
首先,感谢你抽出空来看我的评价。
这是我在豆瓣的第一次发表文章,如有错误,还望指正,也请支持。
最初在第三四集看的,觉得吧,人去世却要采用轻喜剧的形式,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也就没想往下追。
最近看的临近大结局的几集,也隐约觉得出了编剧野心吧。
或许只是我的臆想。
但唐卫臣杀了前任妻子,又差一点害死现任妻子,只为那一丢控制欲,让我想起了最近一直要值得关注的社会话题,家暴。
仿佛男方可能小时候受过心理阴影,剧中每个单元所占篇幅不大,并未过多介绍,所以我也觉得故事不是特别完整。
为了增加戏曲性在苏雯丽去播音室听暮光旋律时候让高志庆一脸恐怖的出现,是不是觉得多余了,反正我被吓到了,不过这个故事也是我觉得最为完整且比较贴近现实的,插句题外话,珍爱生命,远离渣男。
再者往后的桃色公寓,贾局长既然不是杀人凶手,你能不能拿出那种光明正大的表现,总让我有种幻觉你是在刻意隐瞒什么,编剧怕不是故意的吧,毕竟戏骨是老戏骨,有演技的呀。
至于后来丁如山为什么杀阿香等等行为,只为血祭。
这也是我最爱这部剧的一种精神,那种执着。
但是……两者执着,截然不同。
苏雯丽为了寻找妹妹,弥补遗憾的执着,但这确为理性,敢于突破自己去马戏团办案,这为理性。
而反观丁如山,为了死去的女儿,而牺牲那么多的小女孩的生命,只相信那一种荒诞记载传说,疯狂不已。
就像苏雯丽所说,天才和疯子只有一线之间。
是啊,曾经有些众多女学生的追捧,有着学生的推崇,本该成为一代有益于社会的历史学家的,至于后来的恋人离去,学生背叛,不能让我们不去想,他和他女儿曾经的美好时光,一起在马戏团,父女想靠,见着台上嬉戏,享受美好亲情时光。
以前我总有个问题,如果我特别的亲人出了车祸去世,我是该急着伤心,让亲人入土为安,还是计算着用亲人生命换来的金钱。
里面的男权主义也让我感慨那个时代的女性地位和尊严的低下,阿香的清白,可以拿出来重拍一部剧了,冯楚越这种贪图利益而不顾后果的小人也给了我们做人的反面教材,总之吧,这部剧算是给了我诸多生活启发,善意对待生活的时候别忘了防备小人。
最后我想说,安子玉和涂涟文这对CP能上星是我心目中的年度最佳。
老宋和小谭也让我浮想联翩,啊哈哈哈哈,马伊琍小姐姐演技还是在线的吧,剧中的声音也让我觉得很好听舒服,最后一集在大厅跳舞也让我找到了爱情的模样。
尽管剧情不是特别严谨,尽管在中国化的改编中不尽如人意,但是,里面的生活启发有必要让我在这嘚嘚下,文章末尾点下题目。
给个高分,啊哈哈哈哈哈哈。
END——————————————————————
看完之后,除了苏小姐漂亮的旗袍之外,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高伟光的进步。
事实证明,不管以前你的角色有多烂,大家是愿意接受一个努力的演员的。
从高家明到东华到鹧鸪哨,再到现在的罗秋恒,没人再说说高伟光是中戏之耻。
所以,那些演技差的明星,只要上心努力,真的可以翻身。
还是那句话,努力决定下限,天赋决定上线。
因为喜欢推理探案类型的书和剧,原版的《费雪小姐》也看过,所以看到视频网站首页推荐这部《旗袍美探》,还挺有兴趣的, 就看了一下,开场没三分钟我就开始忍不住吐槽,但本着公平起见,想还是多看一点再做最后评价,最后看了两个案件总共四集,感觉给它打个一星已经有充分的证据了。
这两个案件主线完全照搬原版。
作为一个根据外国剧集翻拍的国产剧,剧本改编的一个难点是落地,把外国的东西改得符合中国人的生活和逻辑,但本剧这方面特别失败。
《旗袍美探》的背景设定是民国时代的上海,但剧中方方面面的细节都让人感觉匪夷所思,直让人不断反问:民国会这样?
中国人会这样?
而在很多不关乎本土化的内容上,完全可以照搬原版的设定的, 《旗袍美探》 却莫名其妙改得乱七八糟。
水土不服从一开场就开始了。
就以两个司机来说,原版费雪里同样有两个司机,所以 《旗袍美探》 照搬了这两个人物,为了给他们加戏,让他们很早就出场并和女主苏小姐发生交集。
他们一出场的时候,穿着虽然不是特别整洁但是也是很整齐的同款制服,在码头上趴活,讨论什么样的人容易打车。
后面表明他们的身份为出租车司机。
民国时代,是没有私营出租车的,都是属于车行的。
参考《骆驼祥子》,祥子拉人力车的,都要攒几年的钱才能买得起辆车,在家中需要救急时要把车卖掉救急。
何况汽车,谁家有汽车,怎么都不会出来开出租了。
所以,出租车,都是属于车行的。
但是此处这两个属于车行的司机,车上、制服上都没有任何出租车行的标志。
现代的出租车都会在车身上喷出所属的公司名称,还会喷出特定的颜色和图案,以和其他的公司区别开来,民国时代也是同样。
我找到了一张民国时代上海祥生车行的汽车的照片,可供参考。
车身是独特的墨绿色,因为黑白照片显现不出来,但可以清楚看到车身上的logo和电话号码,司机制服上同样会有车行的标志。
就当时车行的运作模式来说,出租车行的司机也基本不会去自己去趴活,当时汽车并不像我们今天这么普及,自然乘坐汽车的人也不会像我们今天这么随便,站在马路上招手拦车(坐黄包车才可能这样)。
如果乘坐出租汽车,要么提前打电话订车,要么去车行的站点当面订车,车行在车站、码头这样的地方都会设有专门的分站,方便乘客需要。
有人也许好奇这样难道不怕生意跑去别家吗?
答案是不会,因为当时一方面官商勾结,另一方面大公司大商号都背景雄厚或复杂,所以业务通常都是被垄断的。
而且,即便真的存在趴活揽客的司机,那么去趴活揽客的司机,更需要在制服上、车身上有明显的车行的标志,才能令乘客放心。
试想一下,车站里,一个什么标志都没有的车说自己是出租车过来揽客,谁敢上?
关于这两个司机,后面的情节,就更加匪夷所思。
坏人扶着刚做完人流手术的小丫鬟,大声叫“出租车快过来”。
这表明车不只在车站趴活,还会在路上转悠着拉客,这个合不合理我们就不再讨论了,就只想问,那个坏人是怎么判断这辆车身上没有任何标志的车是出租车的?
旁边有一辆黄包车在等活,他为什么不把小丫鬟塞到黄包车上,难道是坏人钱太多了吗?
好吧,坏人给了司机三个铜板……
虽然我也不知道民国时代的上海三个铜板能买多少东西吧,但说三个铜板能坐汽车的出租车,我只能说我不信。
这三个铜板的细节是中文版编剧自己发挥,没有原版参照,刚好证明了编剧自己的原创都乱七八糟。
相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比方说第一个案件中出现的黑心医生和人流手术。
在原版中流产选择手术,是合理的,可是民国上海,医生和警方都表示有很多类似事件?
真让人忍不住赞叹,上海果然是国际大都市,那个年代大家要流产都选择做手术,而不选择中医中药或民间偏方,而且还是找个男医生做手术!
而这部分中文版编剧自由发挥的脑坑又有多大呢?
费雪小姐的原版当中,称医生为butcher(屠夫),但这个butcher只是个外号,他的确是个医生,是具有专业技术的。
但中国版,就真的直接改成了一个杀猪的转行来做人流手术,这转行能力实在很强啊。
水土不服的例子,再比方说关于第一个案件为什么会报警。
原版中报警,是基于英联邦的法律。
按照英国法律,所有的死亡都需要医生证明,如果死亡发生时没有医生在场,就需要报警,由法医验尸,然后召开死因裁判庭,由法官宣读死因,这个死因才算有效。
一方面这个法律的设定令人们已经形成习惯,另一方面后续的丧葬、遗产继承等相关的环节也都相互关联,保证人们去遵守这个法律。
但中国没有这样的法律,按照剧中的表现,死者最初看起来像突发疾病,后面的情节透露杀人凶手是死者妻子,除了妻子之外在家的是妻子的麻将搭子和家中仆人,没有死者的其他亲朋在场。
这种情况,更可能是潘金莲毒杀了武大郎那样直接给发了丧,怎么都不会落到警察手里。
而妻子的几位麻将搭子中那位开怡春院的太太,原版里尚且让那位太太表面上是开土耳其浴室的,开妓院的说法只是人们私下的传言,是她暗中的勾当,没有摆在明面上。
而中国版居然就让这位太太在派对之上大庭广众地对诸多贵妇小姐说“我无非是开了一家怡春院”……第三集的开头,孤儿院的女孩刺伤管事,凶器是一把叉子,在原版里这很正常,刀叉是他们的日用餐具,而且原版里桌上摆的吃的是肉。
但中国版,孤儿院的孩子们伙食是喝粥吃馒头,为什么桌上会出现一把叉子?
这场戏中的槽点还有很多,而且毫无必要但改得毫无逻辑的细节改编特别多。
原版里控制孤女们去偷东西的,是个催眠师,偷东西的方法是他去催眠人,或成功催眠或分散注意力,女孩们趁机偷东西;中文版改成了孤儿院里的管事,真让人想问问,偷东西都是怎么偷?
把女孩们放到街上去随便偷?
女孩们怎么得到的偷盗训练?
而且原版中女孩们交上来的赃物各式各样什么都有,中国版那些偷来的镯子很像是批发来的。
之后坏人找到女主家的情节,原版中这段故事是催眠师利用个人身份推销表演的借口登门,想用催眠术制服女主,从而达到后续目的,情节符合人设和逻辑。
而中文版,变成坏蛋管事在夜里凭空出现在了女主豪宅中两个孤女的房间中。
他怎么进入的?
他怎么找到这个房间没有摸错门的?
他凭什么认为自己的武力值很能打,豪宅中没有安保?
剧里没说,它就硬是出现了……第二个案件中凶手对峙那场戏也同样是放弃了搬原版,编剧决定自行发挥。
原版中,凶手和表哥是划船俱乐部的,凶手和表哥发生冲突,使用的凶器是船桨,然后费雪、探长和凶手女友赶到,费雪拿出手枪想要制服凶手,却在混乱中掉在地上,被凶手女友夺过去,整个情节也都是符合人设和逻辑的。
而《旗袍美探》里呢,凶手和表哥的爱好不知怎么变成了踢足球,凶器自然就不能用船桨了,而是他自备的匕首,苏小姐、探长和凶手女友赶到,凶手女友想要维护凶手,嗖地抽出一把小号匕首来。
请问你们俩的匕首是一块儿买的情侣款吗?
坏人找到女主家那场戏中,将打倒坏人的人物从两个孤女改成了小桃,虽然从情节上也是减分的,但也算能说通,可以理解为尽量给常驻加戏。
但是在需要体现常驻性格的地方,《旗袍美探》又对原版的情节进行了删减。
在女主去夜探土耳其浴室时,嘱咐小桃到某个时间点她不回去就打电话报警。
在原版中,前面有两处情节铺垫,两次都专门表现桃乐西不敢碰电话,她看着电话响铃,就是不去接,后来又让她直接说出来她的牧师告诉她电器都是魔鬼的化身,电话后面藏着魔鬼,她不敢触碰这些东西。
所以,女主让她报警,就存在了不确定性,她能否战胜本来的恐惧,去打这个至关重要的电话,在关键时刻拯救女主,这其中存在了戏剧张力。
但中文版里一方面没有铺垫小桃对电话的恐惧,另一方面,把小桃对电话的恐惧完全放在了整点钟声之前(原版是展现她在钟声敲响之后的犹豫),在整点钟声敲响时小桃立刻下定决心拿起电话,那边女主已经深陷困境马上要死了好一会儿,这只让人感觉这个时间点是女主自己算错了吧。
我罗列这些对比,并不是说所有细节都必须照搬原版一点不改,而是你这个改动之后的成果要合乎逻辑,即便不比原版出色,也至少能自圆其说,把原本说得通的内容改成说不通的,是为了什么?
明明是买了版权的翻拍,为什么搞得好像在洗稿?
还洗得前言不搭后语,乱七八糟?
吐槽开始就收不住,虽然还有很多想吐槽的点,但已经太长了,就此打住。
总之,这部《旗袍美探》的翻拍改编,该本土化的地方生搬不改,不必改的细节瞎改一气。
总结起来就是失败。
这部侦探剧真的是我长这么大,看过的,凶手最蠢,侦探最蠢,警探也最蠢的,甚至连粉红豹,白头神探这些无脑搞笑剧的推理线也比这部剧好了不知道几万倍!
听说,这部剧是小说改编,情节大部分还原,而且是原作者做编剧。
我没看过原著,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真的就想不明白,这样的书为什么会改编小说啊?
以下内容包含剧透,而且纯粹吐槽,非相关人员请撤离。
第一案,死者是一位富商,早上喝完咖啡后死在厕所里,嫌疑犯有死者妻子,女佣小桃,一个被辞退的佣人还有一个和死者妻子关系不清不楚的舞者。
然后女主第一反应就排除了小桃,而且非常理直气壮的指责带走小桃的警探都是傻子,我想着怎么着最后也要说出排除她的理由一二三吧,结果理由竟然是因为她信菩萨?
这是在搞笑嘛?
只怕菩萨也不知道我听到这里的时候心有多痛。
后面一通调查猛如虎,小桃遇险差点没受孕被流产,舞者和女主差点死于蒸汽或者爆炸,凶手不出所料就是那个倒在病榻上的妻子,说这个妻子其实才是真正的大佬,操控一条龙黑帮生意,丈夫不过是她的傀儡,后面要杀死调查出来结果的女主眼睛也不眨一下,但是话说回来大姐,那为什么一定要在家里毒死老公啊?
是生怕他死外面自己嫌疑太小了吗?
就算你要挑战难度,你真的有必要自己也假装中毒吗?
就算你要假装中毒,一定要把有毒的糖包下在自己从来不喝的咖啡里,然后当众喝咖啡?
是喝茶不能放糖?
还有女主,每次调查,从来是胸有成竹运筹帷幄,从来都是孤身勇闯,要么让助手孤身勇闯。
结果是红萝卜蹲完绿萝卜蹲,没有一次不是靠着侥幸逃脱,这侦探不像智多星,竟是活活像个李逵,你说这是为了塑造积极勇敢的女侦探形象,真的吗?
我不信!
再来第二案,死者是个母亲,带着女儿去干啥,然后火车上遇到了一个之前的仇人,后面女主无聊四处走,发现不对劲,打开密闭隔壁密闭包厢发现母亲不知所踪,女儿昏迷不醒。
接着就是说在这段时间内火车没有停下来过,火车上没有找到尸体,密室,凶杀,尸体消失,一看这精彩啊!
只要这女儿不是凶手或者帮凶,这剧我追定了。
结果女儿不但是帮凶,火车没停下来也是个伪谜面,在某水塔补水火车停五分钟,警探们竟上来就排除了这个补水塔,话说真不怪女主骂这群人傻。
然后发现死者被用绳子吊到了水塔上,首饰失踪,开始调查。
警探第一反应是怀疑和死者有仇的那个人,然后女主说不是,因为凶手把死者吊水塔上,手上肯定有绳子勒痕,这个仇人手上很干净,我一看不错,总算开始走推理了,接着警探问那凶手不能带手套吗,再接着,女主回复了一句,我觉得没那么多巧合(大概这意思)。
看到这真的,我心里一万头羊驼咆哮而过,怎么凶手带个手套就是巧合了?
怎么你觉得他不会带就不会带?
你直接靠直觉指凶得了,还能当个六扇门第一女捕快呢!
然后,再回头想,火车在那一站就停了五分钟,凶手推死者下火车,又把死者吊水塔上,他们回头还在留在火车上的乘客里找凶手,是默认凶手能在五分钟里扔下死者跳下火车吊死者到水塔上再跳回火车上吗?
凶手是超人吗?
第一反应不应该是凶手至少主凶肯定不在火车上吗?
用这种方式排除仇人他不香吗?
再说这个凶手,也是有毛病,他们先确定了把那个仇人骗到这趟火车上,推上抗推位,接着又把尸体扔下火车,最后还把包厢反锁弄成所谓密室,这样谁能告诉我仇人怎么作案?
他到底是为了嫁祸仇人还是为了洗脱仇人嫌疑?
把尸体留在火车上,开着包厢门这样火车上所有人都是嫌疑人他不香吗?
我自认为算是好打发的,任何剧只要有一点我认为值得称道的情节线或者推理点我可以写几千字的彩虹分析屁,但这部剧真的让浪费了几个小时的我出奇的愤怒了。
有人说这部剧塑造了一个聪明勇敢积极向上的新女性形象,抱歉,聪明不是把其他人智商降到特别低以后反衬出来的,勇敢也不是不管不顾的往前冲。
这部剧并没有树立出一个美好的女性侦探形象,反而是加固其他人女性不懂逻辑直觉断案的刻板印象。
这些案子倒都是破了,但说真的,不是得利于女主的聪慧,而是凶手弱智诡计莫名其妙,这样的案子,不说路垚,六爷一天都可以破十个。
豆瓣感觉好多恶意评价啊,翻翻其他剧都是恶意评分的。
当今时代生活节奏这么快,每天不是在上班的路上就是在下班的路上,好不容易下个班轻松一下,看剧难道不是图一时乐呵吗?
为啥非要抠着细节不放吗?
看个历史剧要查历史看个医疗剧要学医,看个探案剧要会查案,逻辑通不通,手法正不正确,甚至服装对不对演员行不行?!
既然看剧那么累那看剧干嘛呢!
我自问也算是个悬疑探案的爱好者吧看过不少悬疑剧什么白夜十宗罪包青天发证洗冤录法医秦明摩天大楼隐秘的角落啊等等,血腥的无脑的烧脑都有,我觉得旗袍美探不算最好也不能算太差每个剧都有它的特色所在,旗袍轻松明快的探案方式我是第一次看,相比那些烧脑剧来说我比较偏向这种类型,下饭剧两集一个案子,虽说推理不强但胜在节奏快这种剧才适合现在的生活节奏不是。
剧情其实很简单,节奏巨快,基本上2集一个案件,所以基本上案件都是水到渠成,没什么悬念感,感觉像翻版国外的少女神探之类的,马伊琍的颜在剧中被各种路人吹真心尴尬,但是无奈她演技实在是好,我竟一点都不烦她这个角色,反而觉得她演的很作,但是很可爱,高伟光这一部终于不油腻了,谢天谢地,话说配角卡司很亮眼。
有点浮夸……
这做作的表演怎么回事,女主在干啥呢
第一人物的造型和服装让我大吃一惊因为马老师原本就是上海人再加上海人的腔调简直了第二是因为这部剧是探案再加上剧情的推理和情节的发展都不得不让我忍不住看这部剧第三这部剧是由高伟光老师和马伊琍老师主演的在加上身高差而且两位老师都是非常好的演员是我认为很不错的剧
这做作的演技、这浮夸的布景、这充满bug的案情 真不敢相信这是2020年播出的电视剧...
烂得要死 作为一个探案剧 案件诡计跟小学生写出来似的 💩
女主这个演技是有多矫揉造作
剧情十分紧凑,不拖沓,高伟光老师和马伊琍老师的演技也特别好。马老师生动的诠释了角色的人物形象,展现出了地道的上海女人的形象,高老师深刻的诠释了一个集智慧于颜值于一身的探长形象,期待他们后面的表现。
费雪小姐被翻拍成这样基本就是在搞笑了,连搞笑都不好笑那真的太搞笑了,不过马伊琍这个市场下沉做的不错,找一堆十八线流量众星捧月式的拍一本大女主电视剧,穿着漂亮衣服演着爽歪歪剧情还能刷女强人设,就是观众和原剧何其无辜啊。
一口气刷了五集呜呜呜好好看啊啊啊
马小姐一集n套华美旗袍真是赏心悦目啊
马伊琍选了个什么男主,褶子怪又老又丑还油腻
中午看了三集,不及格,演技,故事,台词
《民国奇探》性转版,不过探长和侦探明目张胆谈起了恋爱(doge),案子一般,好在节奏快,顺便,老宋小谭是一对吧?ᖗ( ᐛ )ᖘ
很多笑点,所有人演技都在线,很轻松的破案剧。希望有第二季。OST超赞!
要把星拉满,很久没看这么轻松的剧了,马伊琍在里面作精的形象很讨喜,连深情的高伟光都不出戏,戏里面CP 感十足。
3星半。案子如果再强一点就更好了
难得一见的,加入了部分轻喜剧言情剧味道的民国侦探剧,客串卡司演技都很在线,剧情推进不拖沓。很上海,很柯南。
这角色,照着马伊琍写的吧。高伟光貌似更适合古装。董璇好美!
民国风,主演又帅又可爱!幽默探案,很期待呐!高伟光,马伊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