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因为疫情,在家陪着老人一起看看电视剧。
以上是背景平时一般不看电视剧,今天闲来陪家人看了看最后一集,这尼玛演的太逗了!!
请看这充满快乐的最后一集:绑匪刘一刀把田青老婆孩子绑票了,居然会派山寨二当家去送信😳,结果送信不成反被田青绑了😨,这是什么神操作?
说好的绑过N多地主乡绅?
这是什么职业操作??
更诡异的是田青单刀赴会刘一刀后,双方都同意互换人票后派小弟送信子时交换人质。
信件送到田青手下,小弟居然带领另外5个小弟去山寨,我以为去救人。
几个人在暗处对着一个喽啰,打了几枪,居然都没打中,然后双方发生了友好的互放子弹,接着双方展开喊完话后,约定子时互换人质??
然后居然直接撤了😨???
大哥,你不是收到心里就说子时互换吗?
上山看看路吗?
h更诡异的是山寨老大让小弟去追,全部人马都去了,全都去了,老大一个人都没有留!!!
这几个土匪后来就这么没有然后了???
山寨中,田耀宗死的那叫一个惨,24K纯肉挡枪子,刚刚杀人的刀子呢,你吃了吗??
二当家此时回来,跟山寨老大大打出手,山寨居然一个人都没了??
反派明明占据优势情况下,居然给了老大无关紧要一枪,交代完案情后居然给自己打了一枪了的老大反杀了??
这都是什么逻辑??
再次印证了反派死于话多这句!!
然后全片出现最诡异的一处:前一秒田青刚认完亲爹,亲爹吐血而亡;后一秒画面是田青开始张罗着给自己亲娘办喜事😰😰😰???
编剧,你这确定要这么搞吗???
要不要这么open??
亲爹刚死,也不办丧,开开心心嫁亲娘?这什么操作??!!
迎亲当天还在祠堂给跪了会,可着你没把你亲爹排位放上去,对的起你爹吗?可着你光摆摆其他祖先啊!!!
这这大红灯笼高高挂的。
下面就是本片最搞笑一幕:把亲娘打扮的开开心心去接新郎,居然接亲队伍浩浩荡荡带回来个新郎骨灰😱😱!!??
编剧,你让这个徐伯伯死了???
居然死的不明不白,一句为了革命死了??
且不说迎亲队伍,能不能派批快马报信,不用这么浩浩荡荡来接送骨灰,我就想问问编剧:这个人物活了这么久,为啥最后一集要死😡😡??这死不死对剧情了有啥用??为了反转吗?这是多大的仇!
亲娘明明出来还都素衣,这会接着骨灰开始穿新娘嫁衣,带上红盖头??看着看着我都乐了,这尼玛编剧脑子咋了?鬼才鬼才!!!
最近每天晚上,一直在观看电视剧《走西口》,田青和梁满囤的关系,一直是该剧的一个重要的焦点,随着剧情的发展,总觉得田青一直在以德报怨,不管满囤怎么损害他的利益,破坏他的声誉和买卖,他都不予计较,一如既往地帮助满囤;而梁满囤一直在以怨报德;真替田青打抱不平,真恨满囤,怎么那么自私,狭隘……剧情的最后几集,发展到满囤根据贪官吴玉昆的指使,买下了田青的志同公司,并答应协助贪官将抢田青的皮革到恰克图去卖,瓜分田青的货款;他洋洋得意,在大街上坐着田青的马车耀武扬威,被巧巧赶出家门,我就想,怎么满囤这么坏,一点良心都没有!
没有想到,昨天晚上,这部电视剧的大结局演到,满囤在留给巧巧的信中,将房契又还给了田青;在吴玉昆官兵的包围下,满囤在抢到货款后逃跑,被官兵击落马下,幸被徐木匠和李义所救,他在徐伯伯怀里死去,临死前掏出了藏在内衣里的被鲜血染红的钱,让徐伯伯转交田青,说这样做是为了帮助田青东山再起,并且笑着说,我这条命还给丹丹(田青的姐姐,被满囤所休)了,告诉田青,钱我给他要回来了,我跟他斗了一辈子,到头来我这个姐夫还是比他强……他含笑着死去了。
这时候,我才明白,其实满囤在他人生的最后阶段,已经理解了田青及其死去的丹丹对他的情意,已经忏悔了过去的错误,并且以生命为田青挽回了损失,使贪官吴玉昆的阴谋破产。
这在一个过去胆小怕事,自私狭隘的人来说,真不容易,是一个大转变啊!
看来,善恶没有绝对的,可以互相转化,记得《悲惨世界》里的冉阿让,出狱后偷了神父的瓷器,在其他人的追问下,神父并没有责怪他,反而说“是我送给他的”,冉阿让特别感动,灵魂收到震撼,发誓不再偷,从今以后变成了一个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好人;后来,他特别关心他工厂里的贫穷女工芳汀,并收养其女儿柯赛特,把柯赛特抚养成人。
应当说,在《走西口》这部电视剧里,满囤也是受到田青及其姐姐胸怀和无私帮助的感染,才良心发现的。
这部电视剧的结尾让我长出了一口气,满囤终于恢复了他善良的本性,像个农民的儿子了。
他含笑着走了,他终于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了!
提起演员杜淳,我对他的印象除了他早期出演的一些谍战剧诸如《五十一号兵站》、《敌营十八年》等,还有就是那部2009年央视一套开年大戏《走西口》中的田青。
剧中的他在走西口的过程中被迫当过土匪、坐过冤狱、甚至几次差点丢掉性命,但他仍然坚持着田家的祖训“仁义礼智信”,并将其运用到做人和做生意当中,展现了一代晋商文化的内涵。
田家是山西祁县的大户人家,但由于田耀祖赌博成性,终将家产全部输光,淑贞带着年幼的田青和田丹丹被赶出田家大院,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
因此田青从小就被寄予厚望,立誓长大后一定要赎回田家大院。
后来因为500块大洋,田青一行被迫走上了走西口之路,一路摸爬滚打,当过裘家的外柜,开过估衣铺,后来还开了志同贸易公司,去恰克图开展皮革贸易等等,终是赎回了田家大院。
这一路走来,他始终以田家祖训为思想指南,没有做过偏离正确人生轨道的事情。
当窦华向他表白时,他守着当初对翠翠的誓言,绝不违背;当裘掌柜要把他招为上门女婿飞黄腾达时,他也绝不动摇;面对于他有知遇之恩的裘掌柜,生死之交的大个子和梁家老夫妇,他也都是有恩必报;对于做生意,他也有自己的见解,终是事业有成。
创立志同贸易公司田青的成功离不开母亲淑贞的教育,更离不开田家祖训对他的影响,田家虽然是商贾之家,但是家里也萦绕着书香门第之风,田家的大门上虽然挂着乾隆皇帝御赐的“仁义礼智信”金匾,但是家里对于现下当局也有自己的见解,绝不是一味的愚忠。
就如田青的奶奶,刚开始我并未对这位老人有什么深刻的印象,以为她就是一个足不出户的老太太,但是一集看下来,我对她彻底改观。
她时常将田家祖训挂在嘴边,对于儿子田耀祖的不争气,她恨铁不成钢,养不教,母之过;她虽上了年纪,但依然好学;
对于重伤的革命党人徐木匠,她不顾危险要救下他,很是仁义;
甚至对徐木匠说出她对当下时局的理解,年纪大却不守旧;当得知田耀祖已经将田家大院输出去了,她也没想赖账,当即就搬了出去。
最后给儿媳赔礼道歉并托付好孙子田青之后,撒手西归。
田青的母亲淑贞也是一位坚强不屈、贤良大义的女性,在丈夫将她也输给夏三之后,她坚贞不屈地抵抗着,在徐木匠的帮助下,她艰难地带着两个孩子,并教给他们田家的祖训“仁义礼智信”。
田青正是在她的言传身教下才有了一副好的品行,最后她深明大义地将赎回来的田家大院又卖了出去,用来支持中国的革命事业。
淑贞反抗夏三《走西口》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将田家祖训“仁义礼智信”上升到了民族大义层面。
剧的结尾,田青跟随诺颜王子再一次踏上了走西口的道路,这一次他不再是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和赎回田家大院,而是去干一件真正伟大的事业——革命,豆花为他唱了那首《走西口》送别……这部剧与前面解说过的《闯关东》有些类似,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人口大迁徙,虽然《走西口》的收视非常可观,但本人私以为《走西口》在故事上没有《闯关东》那样精彩。
看了《走西口》的片头,我会觉得这部剧主要是要展现几代山西人在走西口的道路上的艰辛和百折不挠,因为那个片头曲给人的感觉是非常的磅礴大气,但是看完之后我发现这部剧主要还是围绕着田青一行人的爱恨情仇展开,虽然后期将这个主题进行了升华,加入了民族大义,但对于走西口这个主题还是稍显单薄。
当然以上观点属于个人见解,不管怎么说,这部剧仍然值得一看。
有意思的是杜淳的父亲杜志国演绎的刘一刀是剧中田青的死对头,剧外父子剧内仇人,父子飙戏,等你来看哦。
关注微信公众号 又见旧时光 更多精彩继续……
梁满囤和田耀祖是这部剧的演技灵魂人物,田丹丹和翠翠最可怜,杜淳演技一直那样,感觉没啥波动,豆花前段还好,一过30集感觉脑子有坑了,说话做事都变得不过脑子了,编剧脑子有问题!
剧里还有朴树的妻子吴晓敏演的香儿,田青的妈一直没老,衣服一直那么多年都没穿坏,化妆师技术太烂,当时没注意,重新看才看到,总体来说还算可以,当时山西人大都爱看吧
在家陪着老爸老妈看了几天的《走西口》,实在是索然无味。
节奏很慢,台词很雷人,剧中人扮相很搞笑。
看到田青被抓打得那么惨,恍然大悟,为什么在新年之初就放《走西口》,那就是告诫人们“出外打工危险,广大农民工不要外出务工了”,呵呵,跟当前形式很契合哦
今天回看了走西口这部电视剧。
应该是在我初二的时候看的。
2008年。
记得那个时候正赶上我期末考试。
可是下了晚自习回来以后,我还是要坚持看这个剧。
剧的主线是男主人公走西口,侧线就是他和女主豆花的感情线。
那个时候的我很欣赏两位主人公。
但是我也非常介意,就是男主对他未婚妻翠儿的念念不忘。
可以说,如果不是翠儿嫁人了,男主是不可能娶女主的。
但我今天回看这个剧的时候,我觉得更让我欣赏的是豆花,也就是苗圃饰演的这个角色。
她独立果敢,知道自己要什么,主动争取,适当让步,脑筋很清楚。
可以说,男主的成功离不开他的辅助。
而田青其实是一个有点圣母且自私小气的人,但是当时可以说是闪闪发光的主人公了,帅气正派有能力,可惜杜淳没有火起来呀。
而现在我从回头看一些剧的时候,我发现的确是。
电视剧也会教你一些东西,比如说走西口,其实说了一个非常现实的事情就是。
很多人的确是没有办法跟自己年纪很轻的时候就认识的伴侣相伴一生的。
绝大部分情况下,这个人只是作为你初恋,作为你心中的一个遗憾存在。
而往后的伴侣都必须要接受这个人的存在,这就是现实的残酷性。
如果闯关东是人口迁徙1,那走西口就是人口迁徙2了。
会不会有导演拍“下南洋”?
看了10集,情节比较紧凑。
开头特别像“活着”,后来在沙漠上行走,埋掉前人和同伴又特别像“士兵突击”。
杜淳ms现在特别火,可是我觉得富大龙倒是不负他影帝的称号,演得特别好。
另外演田老太太,淑贞的都演得很好。
同情丹丹。
目前出来的人物ms都很眼熟。
侯天来演得那个无赖真想跑进去抽他。
里面的老戏骨大都演得很好,包括药铺的老板什么的。
倒是最有名的杜淳他爹杜志国演得不好,真没法和当年的雍正王朝,突出重围,天下粮仓,大宋提刑官,贞观长歌等比。
难道最近几年烂戏接多了?
被父母捡回家(父母估计没有生育能力)的翠儿、父亲走了的遗腹子王南瓜、从小丧母的巧巧都是独生子女倒也罢了,父母都挺健旺的满囤、家里过得挺不错的鲍晋中、田耀祖等这些都是独生子女,龚文佩一个人给他爸和他叔叔两个当儿子,当然更是独生子女;翠儿的亲妈好不容易要生孩子,还双双死了(孩子丢了再生一个不违背计划生育政策,就这都不行),……这里面除了田家有俩孩子,和田青后来估计有两个以上的孩子外,剩下的都是独生子女……田青从小的愿望是把家里输给人家的房子赎回来,后来也果真赎回来了,但是后来又卖了;他自己在包头买了不少房子,后来也卖了;裘记皮匠铺要赔光了的时候,满囤很高兴地说咱们是坐商至少咱有房子卖房子也不能饿死之类的,提醒广大观众不管房价都高都得存房子以防止经济危机。
二手房交易市场真是红红火火啊!
这几天硬是连续看了好多集《走西口》,之前看过前7集,后来就扔下了。
最近因为要清理硬盘(硬盘上装了不少影视,被塞满了),想到要消灭一部分,看完删除,于是就从《走西口》开刀,没想到一路看下来竟被剧情给带着走了,一部国产电视剧能让我连续看下去,真是不能想象。
本来这样的电视剧应该是在家里吃过晚饭陪着奶奶爸妈看的,权讨老人家欢心。
今晚看到28集,一共52集实在太长。
到网上搜了下每集的剧情介绍,看过后,就不想接着看这部剧了,故事梗概已经知道,再看下去也没意思了,我发现打消你对某个电视剧兴趣的最好方法,就是提前看剧情介绍。
其实国产的电视剧,一开始便能猜出故事的走向和结局。
这也是我不爱看国产剧的原因。
刚才在豆瓣上看了一些关于这部剧的评论,观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
在豆瓣我给这部剧打了三颗星,应该是比较靠谱的。
但因为没有看完,所以总体也不好评论什么,从前面来看,应该是还行的,打发时间不错。
同种题材的电视剧也不少了,比如《闯关东》,这部剧我没看过,据说很好看。
还说《走西口》,我挺喜欢苗圃扮演的豆花这个女人的,还有那一曲“哥哥你走西口~”,听了总有哀婉悲壮荡气回肠的感觉,越是淳朴的民间的越能打动人吧。
不过《走西口》这部剧与晋商没有太大的关系,而且动不动扯上家国天下民族大义,有点令我反感,觉着假。
还有那个田青,完美的还是个人吗?
最近跟爸妈重温走西口下饭,都是人口迁徙为主线的剧,我的评价是这比不上闯关东男主他娘对男主他姐的所作所为今天能被微博热搜骂死,玛雅…破产没多久就把孩子送去别人家当童养媳,一起长大的女婿背信弃义在别的地方另外娶了媳妇也不想着去讨个说法,女儿就在家给弟弟带白月光的孩子最后郁郁而终,堪称招娣的悲剧一生,跳着看听到他姐死了我比他娘都难受☹️而且这个娘为孩子树立的榜样其实不够鲜明,一个家庭一味让姐姐付出,孩子去做童养媳了自己也没好好身体力行教育儿子,虽然她也是个可怜人,但是缺乏勇气的人还能在大结局说出一堆大道理就让人觉得很割裂,难怪我对这部剧的女性角色印象约等于无。
创造单一的只会为家庭和孩子奉献而无自我的女人让人除了一丝同情没有其他剩余的感情。
相比之下翠翠显得勇敢很多,但是编剧也是没给个he,算是全剧第二惨人物。
时隔多年看回老剧能感觉出以前一些电视剧短板真的很明显,但胜在演员演技好,拍摄手法尚可。
全剧演得最好的是男主姐夫,我真的很好奇这部剧的豆瓣评分上去一搜才知道原来是富大龙演的,看了这么久就是觉得很眼熟但是没认出来,窝窝囊囊的样子谁能想到他以前真是秦始皇呢?
男主杜淳当时还没变油,演得一般般,但也可以算是剧场老油条,不拖后腿可也不出挑
很久没看大师电影,感觉很好。三十年后的沙丹力荐,资料馆场场满座。
偶尔停车,卖几张碟,加一次油,争吵又和好。没有目的地,只有不断延展的公路和一种笨拙的相依为命。
最喜欢被村民追车那段,我果然还是个只能看到表面运动的肤浅观众( ´◡‿ゝ◡`)9.25 不断想到姑娘给路边遇到的女人摄影,直到女人不耐烦的回身查看女孩才按下快门,她要的不是面孔而是情绪
终究我还是不适合看这种过于平缓意识流虽充斥氛围意境但故事性缺失的片子,虽然vanlife是我很感兴趣的题材,但毕竟看无依之地的时候我也睡着了!
片中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余味很足的慢电影。调度稍许机械和刻板,一些灵光闪现的瞬间还是证明了作者的潜力。母题像苏联刚刚解体之后的,模仿痕迹让人觉得有些遗憾。
看到大家都睡了,我就放心了
沿着老塔的脚步走来,往凯鲁亚克的方向走去。
里面的俄罗斯真的很典啊,简直一个人口老龄化,乡村劳动力流失纪录片。俄罗斯本身多民族国家,能看到中间有几个小男孩在山上说想去巴黎用的阿语,并且难得的在俄罗斯电影里看到了蒙高丽亚血统的人(而且确实基本都是干餐饮的😂),小van里面的萨满教经幡元素,一路上语言风景的不同展现他们走过的路有多遥远。全程没有演员的名字,只有各种身份,讲的也是各个身份下的成长。但是说实话这个片子只能是及格的好看,不恰当的配乐很影响质量,能感到导演想通过持续对焦某个景观,把人们代入女儿视角或父亲视角,恍惚也好,愤怒也好,甚至于无奈的沉思,只是利用画幅的放大和聚焦来做这点就会生硬,少了逻辑和细节镜头的铺垫。
尽管经常跑电影节 但也觉得本片… 挺没意思的。两星给风景和故作深沉的长镜头。
胶片颜色好好看,女生好好看,到最后一幕猛地想起开头那句“这里的水不干净”…啊…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话少,喜欢。
「14th BJIFF 保利北京坊」非常好的俄味儿后现代,很对我胃口。高纬地带永远灰蒙蒙的天,西伯利亚植被茂盛但脏兮兮的地,仅有的五段无调性的配乐,人的孤独、克制、疏离。路边泥地里摆摊的老大爷卖的是冯内古特和多甫拉托夫,荒凉破败的西伯利亚与绝地求生中的荒岛别无二致。片中无人大声说话,似乎也没有一个人露出过哪怕一丝微笑,甚至连愤怒都那么不着痕迹,父亲深深的眼窝叫人看不出喜悲。警察的那句话颇堪玩味:Я же тебе говорил, не то время. 是啊,не то время.
BJIFF 14|“It seems that the summer is going to be cancelled.” 有人带着女儿和投影仪四处流浪放电影,有人裹着大衣在荒原的路边卖冯内古特和卡夫卡。人与人之间都没什么话可说,一瓶烈酒、暴力的拳头、砸向玻璃的石块和裸体照片就是情绪的全部表达。内心和自然一样神秘而令人畏惧,非常俄罗斯。看的时候发现一些画面明显有胶片受损的痕迹,大概是刻意为之? P.S. 电影画面真的很像“从世纪金源(对不起 但那个商场真的好像)到瑞瓦肖”啊… 以及中文字幕又在胡乱翻译了,have enough fling都不能好好翻嘛…
有点安哲,走出影院有一种死了很久然后复活的感觉
BJIFF 荒芜贫瘠的土地上依然跳动的心脏和暗流涌动的情绪 阳光雨雪 绿林海洋 只要活着就会感受就会爱恨 //很喜欢镜头语言 很美很梦核感
全程沉浸在俄罗斯悲凉又有点疯狂的长镜头里。
好的意境只是一部好电影的一半,一定还需要有好的故事。2024北影节看了2/3逃跑打卡。
好看、好冷、好俄,俄罗斯的旷野景象和长镜头寂寥到看完只觉得寂寞而空洞。流动与停滞仿佛一体两面,看的过程中一直问自己“怎样才能到达旅程尽头?”,又或许旅程本没有尽头。
可能是第一次真正发现了俄罗斯电影的美。
这两个长镜头通过在被拍摄主体的运动轨迹上进行变焦横摇来控制了主体物的隐藏和再现 以此实现了时间的压缩 空间中的位移。此外影片在为数不多几段描写少女个人的部分使用了手持拍摄 摇晃 倾斜的 体现着焦虑不安的跟随视角与绝大部分时间里用来描绘压抑死寂与沉闷的 只有变焦和横摇的长镜头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对比 体现了少女心理与环境的巨大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