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里台词和剧情1. 台词:【寒冬属于猎手,弱者愚者皆为其食。
唯有最强者方能在这残酷中存活。
大自然的弱者,终将成为盘中餐。
】2.台词:剧里读的惠特曼的诗:【噢~我活着就要做生命的主宰,不做奴隶,外界的任何力量都休想支配我。
重新审视所有教条,摒弃亵渎灵魂的糟粕。
】❤️(后续的剧情体现出这一点:当她面临截肢时,她遵从自己心意而做出选择,而不是为了活着而违背自己心意)3.剧情——主角们充分尊重女主的意愿(即便面临死亡危险),也不是强行要求她为了活着而接受截肢。
他们坦然面对死亡。
❤️💙另外,这里也提醒观众,并不是非得听医生建议———任何时候,个人意愿,永远高于任何人4.剧情:反派角色呈现的(既让他者感受痛苦同时又制造欢愉)——当痛苦和舒适同时存在,容易让人分辨不清事情到底是对是错。
(现实里也有这样的部分。
既让你感受痛苦,又让你感受到舒服的部分。
)———关于痛苦,Ai给出的一个回答是:** 演化没有设定“幸福”或“无痛”作为生存繁衍的唯一标准。
只要能成功传递基因(繁衍后代),即使在痛苦中生存,也是一种生物学意义上的“成功”。
残酷地说,演化更关心的是“能否繁衍”,而非“是否幸福”。
🤔🤔🤔5.剧情:那对热情帮女主的夫妇,一路都热心帮助女主,但他们的这种热心是值得【警惕】的———他们因为盲目热情,考虑不周,最终害得他们自己也搭上性命———在帮人的同时,要做好充分准备,首先照顾好自己,再帮助他人。
❤️————
两季下来,万万没想到班纳这个人物竟然是塑造得最饱满丰富的。
第一季刚开始,这个牧羊人看上去是个邋里邋遢的无赖,贪婪、不守规矩。
之后死里逃生杀回去报复,这次冲突让班纳和雅各布的形象彻底立住——雅各布是狮子,班纳是鬣狗,虽然鬣狗不如狮子厉害,但随时准备趁狮子不备发起进攻,对狮子而言是个相当棘手的威胁。
之后班纳在全军覆没后到银行家那里寻求帮助,也证明了这条鬣狗的顽强。
而接下来的戏码,开始让班纳这个人物的饱满度开始大大超过雅各布的正面主角。
通过与银行家的接触,班纳亲身感受到了传统野外游牧生活与现代舒适城市生活的巨大差异,而更巨大的冲击来自银行家给他画出的另一张大饼:完成巨大的阶级跃迁,从为了温饱与他人撕咬拼命,变为积累世代不竭的家族财富。
这是班纳这种阶级的人做梦都想不到的东西。
如果说《1923》这部剧有意识地向观众展示了现代化过程给当时的美国人带来的生活与观念变化,那么这部剧中对这一变化有最深感知的就是班纳。
一方面班纳是入局最深者,另一方面班纳是在这个过程中经历跨度最大的人。
当雅各布还在那儿诧异为什么拴马桩不见了,卡拉还在那儿抱怨为什么不买洗衣机和冰箱,班纳已经在城里喝着红酒唱着歌,和两个妓女抱成一团——班纳已经在享受“上流社会”的奢靡生活以及现代消费主义带来的无边快乐了。
更重要的是,班纳作为旁观者,亲眼见证了银行家如何发现黄石公园的巨大旅游商机,并且旁听了银行家招商引资的全过程。
一个大半辈子牧羊为生的农夫,终于领略到了现代商业文明的“高端”玩法。
班纳的欲望被空前激发,与此同时在面对银行家时也感到了自己的无知和渺小。
另一方面,班纳也开始意识到了自己与银行家的根本区别。
班纳代表的是传统世界里的普通人,不管有多凶狠有多坏,他人对他而言,要么是家人朋友,要么是敌人,他的目的就是争夺更多的钱财和物资。
而银行家则不同,银行家追寻权力本身带来的快感,他人对他而言,都是工具和手段。
这也造成了班纳与银行家在对待妓女态度上的差异。
同为恶人,班纳只知道满足自己的基本欲望,理解不了银行家为什么要反复折磨妓女至死。
雅各布代表了坚守传统道义的人,班纳是出于贪婪而破坏传统道义的人,两人虽然截然相反,却都是活在旧世界的人。
而银行家则不同,他超越了传统道义,他代表的是现代社会善恶谱系。
身在局中的牧羊人班纳,显然没有足够的反思能力来洞察这些东西。
但他是剧中最深切感受到那个庞大的现代系统轰然降临的人,这种巨大的压迫感让他隐约感到不安,所以第二季越到后面,班纳做事的时候越显得犹豫和担忧。
这也让这个人物的层次感更加丰富。
说完班纳,说说雅各布等正面主角。
两季下来,雅各布和卡拉这对夫妇的人物塑造,基本上就完成于第一季的前半部分,之后几乎没有什么进一步的深化。
原因很简单,从第一季后半部分开始,主要的“行动”都由反派(银行家、班纳)来完成,他们相当有计划地推进各种事务。
且他们所做的各种事都与核心冲突密切相关:安插眼线、击破敌方核心成员、积极进行商业项目开发,等等。
而主角这一方面呢?
只有一个字:等。
等斯宾塞回来。
等待的过程中顺便被迫处理一些难题。
人物的塑造需要事关核心冲突的重要情节来推动。
由于从第一季中途就设定了必须等斯宾塞回来后,主角方才能在核心冲突上有所作为,而斯宾塞堪比八十一难的漫长归途,导致了主角方在情节上长时间的停滞感,或者说游离在核心冲突之外,进而导致雅各布、卡拉等人物虽然戏份仍然很多,但人物深度的开发上远远落后于班纳。
除了人物塑造上的失衡感,另一个更为恶劣的影响是:对核心冲突期待的消磨乃至落空。
从第一季卡拉给斯宾塞寄出那封召唤信开始,观众的最大期待就是斯宾塞回来开战复仇。
但由于中间剧情拖得太长了,而且主要矛盾其实已经不再是与班纳的枪战,而是如何与更大的boss,也就是银行家进行周旋。
所以斯宾塞回来后收拾班纳,已经不再是最要紧的事情,观众都知道收拾完班纳后如何与银行家斗智斗勇才是接下来的重头戏。
(当然,如果铺垫了半天银行家的商业规划,结果最后只要解决了班纳这个黑手套,银行家的威胁就解除了,那我只能说编剧真牛。
)如果斯宾塞在第一季末或第二季初回来与班纳开战,那么观众还可以爽到。
但现在的情况是剧情拖得太长,从那封信到斯宾塞到家,憋了整整一季半,这个时候就算来一次枪战,真的能爽到吗?
说到底,《1923》虽然在表演、服化道、配乐、镜头等各方面都属顶级,但剧本真的太拉胯了。
大结局后更新补充:1.班纳反派一旦良心回归必死,算是电视剧常见套路。
班纳的死安排得还算合格,总之还是那句话:这个人物是不断有发展的,在对世界的认识更新后,对银行家和雅各布的认知也产生了新的变化,改变了自己的立场,让妻儿去一个新的地方以干干净净的身份重启人生,自己赴死,颇有过去香港黑帮片的味道。
说实话《1923》的主线部分如果在剧情和气韵上能赶上老港片,就算成功了,可惜没有。
2.银行家和雅各布死得草率,编剧急于把故事线收束掉。
我和银行家一样,低估了斯宾塞的主角光环。
(原来雅各布苦等斯宾塞,是为了让他回来给大家加光环buff。
)太猛了,主角团以几个人的代价,就换来了反派几十人的团灭。
直接开启神剧模式,谁受得了。
两季时间铺垫了那么多商业远见和融资计划,本来在一般的火并之外已经架构起了传统世界和现代化之间的冲突,结果最后还是砰砰砰一顿乱杀就行。
这就是雅各布塑造不如班纳的地方。
班纳是真正遭遇了冲突和撕裂,面对很多无奈和身不由己,这样的人物才意味深长有看头。
雅各布呢?
就是单纯的“我不听我不听”,我要保住神圣家业,简单粗暴。
以金庸武侠为例,乔峰一直痛苦于自己的身份危机,杨过一直纠结于父仇和大义,令狐冲生性逍遥却一直受着师恩和爱情的羁绊,这些冲突和张力才让人物和故事有趣。
3.斯宾塞和Alex斯宾塞和Alex的故事还是很感人的。
不过还是可以拿金庸武侠对比,看看《1923》在主角人物塑造上的功力不足之处。
同为“战神”,乔峰如前所说,痛苦于自己的身份危机,并且这个身份危机构成了整个故事的核心冲突,带动了大部分主线剧情的发生。
而斯宾塞呢?
这个人物唯一的内在危机就是战争阴影,但两季故事看下来,战争阴影对剧情唯一的影响就是把斯宾塞弄到了非洲,好安排他的奥德赛之旅。
而这个牵动蒙大拿线核心冲突的关键人物,却长期耽搁在路上。
相当于天龙八部里把乔峰的身世问题讲完以后,就开始和阿朱塞上牛羊,其他人就干等着,中间为了水剧情,就让段誉把自己的妹妹搞怀孕一下,少林寺处理一下某个僧人的伤势,诸如此类,等到小说结尾,乔峰才终于现身少林寺,来一场少林寺大战,小说终。
而Alex呢?
不是不能死,但死得莫名其妙。
比如阿朱的死,是与核心冲突紧密相连的。
Alex呢?
冒了一场毫无必要的险,把自己的作死了。
哪些冒险是可以接受的?
1.浪子式的冒险:斯宾塞在战争后陷入迷失,把自己放逐于非洲草原;2.有一个明确且紧迫的目标,比如急着回家保护家人,不得不冒险;3.意外之险。
Alex和英国夫妇的死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种,不紧迫也不意外,纯属没险硬冒,没苦硬吃。
当然,Alex的其他部分我很喜欢,入境检查那部分很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美国的傲慢。
彼时美国把移民禁令扩展至全球大多数国家,认为外来者会“腐蚀”美国民众。
Alex作为英国贵族,原本是极少数不会受到歧视的人员之一,却不得不和全世界大多数移民一样遭受这场羞辱,戏剧张力拉满。
4.伊丽莎白和卡拉结尾处伊丽莎白打点行装与卡拉在门口告别,两季以来脸上第一次显现出独立镇静的气息,有一种“娜拉出走”的觉醒感,是本剧给我留下极深印象的场景之一。
在第一季开头,卡拉就告诉伊丽莎白,你不是嫁给杰克,而是嫁给这片农场。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说:你要改变自己,你不仅要做杰克的妻子,还要成为一个事先被定义好的“达顿”。
但伊丽莎白从未真正接受这个观点。
她只是为了爱情和婚姻选择了承受艰辛危险农场生活,而不是像卡拉那样将农场生活视为自己命运的一部分。
这也是为什么卡拉和雅各布的洗脑工作虽然看上去有时候能起效果,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永远是怀孕这件事。
直到杰克死了,伊丽莎白终于“业障”消除,重新面对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出走已是必然。
卡拉显然明白这一切。
一方面,她要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另一方面,她还要眼看着伊丽莎白也离她而去。
她很清楚伊丽莎白正在奔向自我实现的旅程,因此再结良缘、开启新的人生已是必然,她无权阻止这一切的发生,再去做洗脑工作就显得不体面了。
而她这一生最看重的东西之一就是体面,为了体面,所有痛苦都可以隐忍,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吞。
所以,这是伊丽莎白令人欣慰的新生时刻。
却也是卡拉的极度悲怆时刻。
两张面庞,一个年轻靓丽、朝气蓬勃,另一个则如同荒原上经历了无数风霜的岩石一样,被皱纹侵蚀得面目全非。
对比何其强烈。
卡拉一直试图让伊丽莎白学会牺牲自我适应农场,这正是她自己一生的写照。
恶劣的气候、不便利也不舒适的生活环境、处处面临野兽和恶人的攻击、每天担惊受怕、随时准备迎接亲人的尸体,这就是卡拉的一生。
为了家族自我牺牲还是选择自我实现?
这是这部剧里属于卡拉和伊丽莎白之间的张力。
5.印第安线印第安线算是这部剧的一个独立单元,完成度还不错,和主线一样,结局收得仓促了点。
印第安女孩最出彩的部分,还是在第一季里,第二季主要就是一个逃亡过程。
女警官英姿飒爽,可惜她的主要作用就是做一个有良心的辅助角色,要是能更多展开就好了。
不晓得是不是当地的习惯,几个印第人聊天会印地语和英语切换对话。
和黄石相比较,给了我很多很惊讶的认识,《黄石》里几乎不会让我有惊讶的感觉,不论是派别冲突,杀人,政治,危机处理几乎过渡都觉得很平顺。
而1923里,躲避狮群,海上求生,无麻醉开颅(钻头骨时怕骨头碎片掉到脑子里,末了插根导流管我好担心空气把灰尘或细菌带进脑子里去),异族结婚有罪,流浪罪,一些可能是时代差异性带来的惊叹,一些是主角光环带来的震撼,有一点小时候看安徒生童话历险记那种感觉了。
哦还有,上世纪30年代,埃及、意大利、美国的城市化、工业化程度也非常让人大开眼界,期间也想过电视剧美化程度的大小,但是转念一想,民国的法租界也是相当繁华啊。
还有就是,知道当时日不落和阿美丽肯影响很大,但是在意大利碰到个当地人都能英语交流,真的那么夸张吗?
哦还有,火车上收税那个,假装睡觉让对方先动手不是可以理直气壮朝对方开枪了吗?
本文为原创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影视左右”,未经授权,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与搬运!
美剧当下的脸面是它当《1923》第二季第一集的片头配乐响起,美国西部传奇史诗的感觉就归位了。
总共8集的《1923》第二季,剧集品质依旧又高又稳,女性角色依旧光芒闪耀,男性角色依旧血性暴躁,只是从第一季后半段就开始回家的斯宾塞·达顿,在第二季第5集还没有到家。
步步有灾,处处有难,斯宾塞的回家之旅几乎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但是剧集为他设置的所有困境与障碍又那么地合情合理。
交通不便、信息不灵、金钱匮乏,让斯宾塞的每一次前进都是磨难。
第五集磨难结束后,斯宾塞终于有了一张火车票,可是在大雪封路的前情铺垫下,很可能斯宾塞第六集也到不了家。
我甚至觉得,他可能要在第二季的最后一集才能到家。
相比之下,《权力的游戏》中异鬼从塞外到临冬城要轻而易举得多。
言归正传,《1923》第二季是真精彩,节奏也是真慢。
不过,节奏飞快从来不是《黄石》前传系列的剧集重心。
作为美剧《黄石》的衍生前传故事,无论《1883》,还是延续《1883》故事的《1923》,都是慢节奏叙事,导演、编剧似乎刻意用小火慢炖的方式,精心烹制出一部又一部丰盛的美国西部传奇巨作。
说它们精雕细琢都不为过。
从演员选择、角色设定、剧情衔接、再到台词对白、服化道置景……都值得称赞。
其实,《黄石》系列本身的节奏也不算快,由于剧情背景设置在现代,加之剧情的冲突情节点比较密集,让观众对节奏速度的感知没有那么直接。
与《黄石》系列不同,《1883》和《1923》有着明确的主角行动路线,这就让他们行进的过程与剧情节奏速度非常直观地联系在一起。
在《1883》中, 詹姆斯·达顿带领全家跋山涉水、长途奔波只为寻找他心中模糊的梦想之地。
但是在抵达梦想之地前,他和家人经历重重惨痛的生死考验,终于在失去了最心爱的女儿后才找到梦想之地。
深邃呈现了第一代达顿在追逐梦想与希望的过程中,付出怎样的代价与血泪。
在《1923》中,斯宾塞·达顿的回家之旅是一条特别突出的叙事主线。
他归家途中的每一次困难与坎坷都能让人明确感受到路程的漫长与遥不可及,也能更加凸显主角面临家族危难之际的深层焦虑,以及他继续前行的强大意志和能量。
尽管节奏缓慢,但这种慢节奏叙事却巧妙呈现了那个时代现实存在的困难: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弱肉强食。
此外,前传系列的慢镜头式叙事,也冷峻描绘了早期美国的缩影:彼时的人们,在压迫与反抗、掠夺与争斗、屠杀与血腥中野蛮发展,而后才慢慢走向现代社会。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前传系列都塑造了大量光芒耀眼的女性角色。
她们与达顿家族的男人们一起,构成了反映美国社会发展洪流的溪流镜像。
对了,如果你还没看《黄石》系列以及《1883》、《1923》第一季,在追《1923》第二季的同时,可以顺便补起来,它们都是可以放心追的高品质美剧。
在美剧烂剧占比攀升的当下,补追好剧不失为一种追剧好选择。
不过,正如前文所言,该系列剧集节奏都比较慢,适合耐心追看。
首先我想说Alex,整个第二季我最期待的就是他们重逢,最后居然是这样一个结局,导演你想说明西部的残酷,事情没有圆满感我能理解,但是我觉得实在有点剧情杀。
首先,Alex跟那对善良夫妇一起开车到一个地方,明明有一个老妇人提醒说前面没有加油的地方了,他们还是选择连夜冒着大风雪出发。
我就在想,在那个小镇上待几天又如何呢,真的就那么着急吗?
待几天等风雪过了,然后再出发。
然后要出发的时候选择火车或者如果真还是要开车那就在车上备点油。
什么都没准备,大半夜冒着大风雪出发,这不是自杀是什么?
(前面看那对夫妇的那个男的在做计划,看起来就应该是有经常出门的,而且也热爱探险的,结果居然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另外,斯宾赛回来后大战的那一段,我觉得也有点过了。
感觉就像他一回来整个大局就逆转了,拿着一把霰弹枪无敌的样子。
先说在木屋那里的战斗,他们一行人开车快到的时候,他吩咐车子关灯靠近过去,我还觉得精彩的地方要开始了。
结果等下车之后,压根没见他有啥指挥啊,一个人往前冲,一枪三个,拿着两把手枪冲进屋里七连杀。
我的天,我玩大表哥开死神之眼干这种事都偶尔得被打中一两枪吧。
(如果说是因为他从背后偷袭他们他们没反应过来,那他们反应真有点慢,而且窗外那个呢,在那看半天)就算这一切都成立,那我觉得,也最多只突出斯宾赛是个神枪手,而一个神枪手就真能把大局逆转吗,那这部西部片就有点神剧的味道了。
我觉得下车之后应该有斯宾赛指挥两车的人如何进攻,突出他在战场上学到的东西这样子才能体现出他回来的意义。
所有人都在期待他回来来带家人翻盘,他就不应该只是一个会单打独斗的神枪手。
难道他们家其他人的枪法很菜吗,不,他们家就不缺好的枪手,就算比不上斯宾赛,那也是身经百战的老枪手了,从前面那一段就能看出来。
另外,最后一段,斯宾赛跟他叔叔一起去找那个商人报仇,我也觉得有点不靠谱了。
首先商人派去木屋要歼灭达顿家的人全部都被打死了,这个消息就算没人来告诉商人,那没来告诉他好消息难道不就意味着是坏消息吗。
是事情搞砸了,出现问题了吗?
那既然知道事情搞砸了,那这么厉害的商人难道会想不到达顿家的人有可能会来复仇?
会不做一点准备?
结果等到叔侄俩找上门的时候,门口就一个看门的两三拳干倒后一路通畅到商人面前。
而商人此时还在跟两个女的嘻嘻哈哈。。。
(实在跟前面说描写的这个商人不符合,如果他一直都是一个无脑的形象那就还能说得通。
)换个比方说,如果叔侄俩这么容易就能上门打死他,那又何必一直催斯宾赛千里迢迢赶回来救家呢?
他们随便两个人,两个不够那四个,不就把这件事给解决了?
看完明白导演想告诉观众一个什么道理,“西部是非常残酷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这个道理在剧中也有类似的话给说出来,说冬天就是大自然在淘汰弱者,只有强者才能抗过冬天迎来春天。
道理都懂,但是太剧情杀了。
Alex啊啊啊,太可惜了,我还在期待她来到西部来到达顿家之后的故事呢。
以她的性格后面发生的故事一定也很精彩,太可惜了。
看完1923确实很多意难平的地方,结尾明显赶工的痕迹,很多人物草草下线,如果能做成三季就好了,印第安这条完全独立的故事线,神父这个角色塑造的挺有意思,其他人或多或少有点偏执狂,他们会困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面,去看待这个世界周围的事物,变成了刻板印象,对于警长而言,所有印第安人都是未开化的猿人,白人才代表文明代表秩序代表正义,所以他对于杀害印第安儿童没有丝毫愧疚,而神父相比于一些白人至上者,他其实更开化了,作为一个有信仰的人,他有着自己的道德观世界观,印第安女孩犯了罪,所以需要被制裁,但一路人跟着警长办案,其实自己也化身成了罪人,不能杀人的他杀了人, 不能进酒吧进了, 一次次越线行为,让他的信仰崩塌了,他为了信仰为了正义去抓捕印第安女孩,但是这条路确让他深陷罪恶,所以他崩溃了,他杀了警长 神父,幻想自己以上帝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宗教信仰让他可以接纳不同肤色和人种,把他们当人看待,所以当他杀人的时候,他会有罪恶感,当他想杀印第安女孩的时候,他还试图让女孩忏悔自己的罪过,拯救她的灵魂,作为一个神的代理人,他自始至终都以为站在神的视野去普度众生,但他又何尝不是困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面,只有作为真正开“上帝视野”的观众,我们才知道印第安女孩的反抗才是更正义的一方 艾利克斯的下线单看1923这部剧确实很难接受,但结合三部曲来看,其实合理很多,斯宾塞和艾利克斯,其实是同一种人,一个想逃离家族联姻,追求爱情,斯宾塞在外流浪何尝不是逃避,但是当家族面临危险的时候,他还是会愿意为了家族回去,他从一开始就不想要过农场主的人生,就像黄石里的小儿子一样,都想去追寻自己的人生,但家族的情感还是把他拉了回去,艾利克斯的牺牲也让他再没有理由去追寻自己的人生,他的人生已经和这片土地埋下了很深的羁绊,他这辈子再也不会离开了,这也是为什么正剧黄石里面老达顿会对这片土地有这么深的执念,因为脚下这片土地正是一代一代人的牺牲才换来的,而一代代人的牺牲唤醒了下一代人对于这片土地的深刻情感,让每一个想要逃离这片土地的人,他们最终都履行了自己的使命
《1923》,一段历史《1923》完结,豆瓣评论毁誉参半,很多人批评剧情不合理,转折太突兀,但我倒觉得那些被吐槽的情节都很符合实际。
对Alexandra仗义相助的英国夫妇在蒙大拿荒野中被冻死,确实很让人难以接受,但仔细想想也很真实。
直到2025年,还有南方人坚持认为黑龙江不冷,寒冬腊月穿着很简单的衣服就来哈尔滨玩,被冻出毛病来;还有西南地区的人疑惑,为什么东北人不吃辣椒御寒。
最懂黑龙江有多冷的是辽宁人,同样身处东北,对酷寒有认知,不会闹出这种笑话。
1923年的英国人和这些南方人一样,从没到过气候这么恶劣的地方,对冷最极致的想象也就是穿毛皮大衣、喝烈酒御寒,根本想不到蒙大拿荒野里的严寒能要人命,出现这种情形并不奇怪。
Banner的转变也有迹可循。
他本来就不是什么穷凶极恶之徒,只是个爱尔兰乡下来美国讨生活的农民,和达顿家起冲突也是迫不得已,达顿家养牛、先来,他们养羊、后到,双方存在结构性矛盾,发展到水火不容、兵戎相见是必然的。
Banner杀了达顿家的人,但这不意味着他是坏人,也不能说明达顿家就是好人。
Banner自始至终的目的,无非是想养家糊口、照顾同胞,只是资本家Donald利用他的窘境,把他推到黑手套的位置上,对此他内心一直是挣扎和抗拒的。
在Banner朴素的观念中,谈不拢开打可以,我杀你家人、你来找我复仇也可以,但无论如何,纠集一群亡命之徒杀人全家是不对的。
因此,Banner在决战前带老婆孩子跑路,最后关头因保护警长被射杀。
虽然死了,但他内心不用再受煎熬,念头通达了。
老007提摩西·道尔顿饰演的资本家Donald,像瓦伦蒂诺·波吉亚公爵一般狡诈、冷酷,有人指出他玩弄妓女的情节是强行插入,低俗卖肉吸引眼球。
这么说表面上是成立的,他这个年纪已经没有性能力了,还玩什么女人,可不是不合理吗?
但仔细想想,性交只是观众脑补的,剧中从来没表现过。
Donald虐待妓女不是出于性冲动,不是像年轻人那样搞点SM助兴,而是虐待人这件事本身让他快乐,和性无关。
这就像大草原上狮子捕猎是因为生理需要,而鬣狗不饿也捕猎,只是享受杀戮的乐趣。
所以,鬣狗比狮子要可恨、可怕。
所以说,这段剧情不仅不突兀,反而恰恰是点睛之笔,表现了资本家的贪婪和不把人当人的非人感,Donald对妓女的虐待凌辱和对黄石山谷的粗暴侵占、改造相呼应。
不仅如此,Donald对Lindy的改造更让人心底发寒。
Lindy只是个普通妓女,但在Donald操纵下从被动受虐到乐在其中,再到变本加厉地把自己的伙伴凌虐至死,还主动去给主人物色下一个受害者。
这段“为虎作伥”的情节让饰演Lindy的演员、剧评人和观众都非常难受。
但难受就对了,这就是资本对人的异化,想想那些帮助资本家压榨员工的“职业经理人”,那些编制算法把快递员骑手网约车司机挤压到极致的工程师,是不是和Lindy一样?
Donald虐待男人、也虐待女人,操纵男人、也操纵女人,他这么做没有目的,这本身就是目的,是天性使然,是兴趣爱好。
这就是资本家,与生俱来的邪恶。
说到这,还觉得这段剧情突兀吗?
提摩西·道尔顿塑造了一个经典到足以影视留名的资本家形象,比阿尔帕西诺在《魔鬼代言人》中的表演还要好。
另外,还有人觉得Donald死得太草率了,被Spencer简简单单地闯进豪宅一枪崩了。
这一点我们要考虑到时代背景,1892年7月23日,匹兹堡市中心的卡内基钢铁公司总部大楼,卡内基的合伙人亨利·克莱·弗里克在私人办公室遭抢手袭击,身中两枪数刀,侥幸未死。
这还是在美东大城市呢,何况蒙大拿这种西部小地方呢?
至于Spencer和Alexandra结局,确实很沉痛,小夫妻没过两天好日子就分开,刚凑一起又是生离死别,让人揪心。
但换个角度想,他们的爱情虽然不像Jacob和Cara那样细水长流,但不是消失了,而是和琥珀一样定格在最美好的时刻,是另一种形式的永恒。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一个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能和彼此深爱的人走到最后是常态,不是谁有错,只是命运开的玩笑,这也是爱情之所以宝贵的原因。
《爱乐之城》好就好在把这点表现了出来。
没有happy ending也不是坏事,爱情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纯粹炙烈的爱只要经历过一次,就能治愈人的一生。
说直白点,相爱一次这辈子就没白活,能回味到死,这就足够了。
执着于大团圆结局的人,要么特别幸运,和相爱的人携手到老;要么特别不幸,这辈子没真正相爱过,把凑合过当爱了。
最猛烈的批评是针对印第安女孩Teonna的,有人认为这一整条故事线都应该删掉。
这一批评反映了观众和主创间的根本分歧,相当一部分观众是来看达顿家大杀四方的,但这不是谢里丹的想法。
这些年来,谢里丹创作愈发成熟、事业也越来越成功,现在的他不会像刚出道时那样为了迎合观众而创作,他有实力和意愿进行艺术上的追求。
从《黄石》到《1883》和《1923》,谢里丹的创作思路有了很大转变,从写人转为写地,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人、发生过的事都是土地故事的一部分,都要体现出来。
那时西部有没有亚裔工人?
有。
有没有印第安人被以“文明教化”之名凌虐?
有。
既然有,就要在剧中出现。
从这点看,《1923》和游戏《荒野大镖客》一样,都很有野心,想为西部大地树碑立传。
达顿家只是谢里丹讲述西部大地故事的一个线头,他们不高尚,会霸凌其他农场主;也不珍贵,家族成员随时会死。
说到底,达顿家并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和其他芸芸众生一样只是过客,并不特殊。
谢里丹这一创作思路贯穿两部剧,在《1883》的优美旁白中初见端倪,又在《1923》的结尾处隐晦点题,Elizabeth要离开前在门廊上对抱着孩子的Cara说“我会记得他”,Cara说“不,你不会”。
这是事实,爱得再死去活来如Rose和Jack,Rose后来也嫁人了。
这也是象征,女人是土地的意象,男人总以为自己征服了女人,女人离了他活不了,但事实是女人会遗忘男人,等待下一个;就像人类以为自己征服了土地,独一无二、无可取代,但土地只会沉默地旁观,坐看一拨又一拨征服者来来去去。
45年后,Spencer到Alexandra的墓前,蜷缩如婴儿,安静地离世。
他回到了爱人身边,也回归了大地。
最后多说一句:对于读书我一向是主张“六经注我”的,但对于文艺作品,我觉得还是要以开放的心态来欣赏,进入作者创设的情景,体察人物的思绪,不能执着于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
毕竟我们欣赏文艺作品不是为了挑刺,而是为了延展和丰富自身的生命,要是越看越强化自己的固有认知,这就太没意思了。
Alexandra是这部剧中的白月光,相信也是所有喜欢这部美剧的男人新中的白月光。
她的一生就像夏花,就像流星,灿烂夺目、美丽耀眼。
但她逝去的刹那,就如流星粉身碎骨异常惨烈,成了整部剧中最让人耿耿于怀的意难平。
相信这也是《1923》第二季评分只有8.7分的原因。
其实,刚看完整部剧的时候,我也大骂导演,是不是把Alexandra的结局写的太惨了?!
是不是剧情太不合理了?!
但情绪归情绪,Alexandra惨烈的结局却是符合其人物个性的。
从异国他乡的非洲抛下和她已经订婚的未婚夫,和斯宾塞在众目睽睽之下,私奔的那一刻起,她一生的结局似乎就已经确定了。
所以等不到斯宾塞去找她,她就逃离了伦敦,不远万里,远跨大洋的去美国。
所以她等不到春天,就执意在暴风雪的天气去找他。
就像飞蛾扑火,就像整个黄石系列里的所有女主那样,个性鲜明,活的热烈,死的惨烈。
只不过这一路走来,所有的悲惨让喜欢她的人心痛又为她不甘。
从一开始搭乘的小铁船被幽灵船撞翻开始,两人就像在一个游戏里面,被设置了重重关卡,需要一路打怪冲破阻挠,才能到达目的地。
从海上漂流九死一生,到游船上,被前未婚夫寻仇,两人被迫分开,还好那时不管生死,最起码还有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
真正的磨难始于她独自踏上美国的那一刻。
这部剧里,导演把美国,把西部,塑造成了一个仿佛被恶魔诅咒的炼狱。
怀有身孕的贵族小姐,在入关时,脱光衣服,像牲口一样被里里外外,让人检查了一个遍,让她彻底丢掉了贵族小姐的尊严。
在车站的厕所里,被小偷抢走了钱包。
在列车上,为了填饱肚子,她当上了服务员,然而恶魔是不打算放过她的,她被一个表面上衣冠楚楚的男人百般刁难猥亵,甚至侵犯了她!
这个男人就像对美国的隐喻,表面上衣冠楚楚,富有但是无耻,就是流氓 小偷 强盗!
幸亏她碰上了一对好心的夫妇,他们是她的救星,却也把她彻底带入了深渊。
在明明知道天气恶劣,甚至有暴雪的情况下,两人在没有准备足够的油、食物、御寒衣服下,竟然带着Alexandra去“冒险”,当然这冒险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场刺激的旅行。
相信这也是被广大观众最为诟病的情节,而且他们三个在下着暴雪的加油站已经得到警告的情况下,竟然还会继续前行!!!
而且没有做更多的准备!
知道导演想让Alexandra去死,难道就不能设置一个他们行驶在路上,被一头横穿公路的鹿撞翻的情节吗?
这样不是更合情合理吗?
还好,她见到了斯宾塞!
宁愿去死,也不愿截肢,也不愿苟活,倒是符合她的个性。
不过,结尾又出现的字幕,说斯宾塞又和一个寡妇好上了,是几个意思?
有必要吗?
难道Alexandra的飞蛾扑火,就换不来斯宾塞的从一而终吗?
意难平!
真的是意难平!
1、男人要开拓世界 要拥有武力。
农夫也好牧羊人也好 农民也好 有武力才能保护亲人和爱人。
2、游历。
不管是海盗性格还是传统。
游历探索是一个必须的过程。
这个传统(游学)至今保存在欧美的家庭和学校体系中。
3、多多生育。
片中s0206孙子辈杰克缺乏经验被卧底反派干掉。
很令人惋惜,但其实对根源在欧洲的美国移民来说也是一种必须要考虑的结果。
斯宾塞的经历:在非洲猎狮 在一战打仗也是不让亲人放心的。
但通过这种历练人会成长。
很多美国平民成长路径就是社区服务or参军为国服役 学技术或者从政。
比如斯宾塞回来就是老兵 独当一面是没问题的。
但这种风险很高 需要多多生养。
4、女性的伟大和另一种女权。
本片最浪漫最美丽最勇敢最敢反抗传统但又同时坚守保守主义里面的女性 无疑是亚历克斯 亚历珊德拉女士这位女性的抗争就体现在她人格中最闪亮的一面:爱情 一定要找到自己最爱的人且与其相伴 为此不惜背叛家族为其安排好的婚姻和阔太日子。
然而在其他方面亚历克斯没有表现出当今一些所谓女权的独立 比如不想给丈夫生孩子想过自由的生活 也没有找丈夫要一分钱谋求物质上的”平权。
”相反亚历克斯的自由 女性权力是建立在和丈夫斯宾塞共同组建家庭哺育后代的幸福生活上的。
是爱情和家庭的忠贞和勇气。
丈夫斯宾塞是他最在乎的人。
当然前提是斯宾塞配得上。
为此亚历克斯一个千金小姐女伯爵甘愿受尽千辛万苦横跨美国大陆找寻自己的丈夫。
她表现出的勇气 伟大在这过程中体现地淋漓至尽。
她的强大展现在面对歹徒的不屈服 面对性侵者的勇敢报复 面对身处冰天雪境时的智慧和不屈。
到为斯宾塞坚强的生下约翰达顿 他没有把生儿育女当成一种负担而是留给丈夫最好的礼物和自己生命的延续。
这样一个女性不管其他人如何认为 我是真的在近十年美剧里很少看到一个如此坚强而又美丽传统坚毅善良忠贞的女性角色了 如老达顿所说的 星星会说话也不过如此。
我想这是谢里丹在如今美国乃至世界左翼思潮泛滥的留给人们的一种不同的思考。
他直指人类存在的一个重要的意义 组建家庭繁衍生命。
当然如今的女性争取自己的应得的权力 独立于男性的道理也是自由的和勇敢的但是亚历克斯 亚历珊德拉这位剧中的女性角色在保守主义一端闪烁着她不可思议的迷人光辉 同样的坚毅和勇敢 自由5、特昂娜 勇敢女性与印第安精神的传承。
热昂娜一个反抗到底威武不屈的印第安女性 他是美洲印第安族群被抹杀被教化的活生生的例子。
白人有时候一厢情愿地想改变其他民族的文化思想 在早期展现的野蛮残暴 哪怕有着一些“为你好”的动机也是极其荒谬的 这里并不想开道德帝视角进行种族批判。
但作为开拓者白人就是站在了那个位置。
修女的虐待 神父的追捕 白人种族主义者的滥杀无辜 到最后神父仍然执拗地要求特昂娜改信 那种种族间的偏见和不理解和压迫感在剧中被放大到极致。
但是特昂娜都顶住了 在爱人被杀 父母被杀 自己的生命被威胁时 特昂娜 这个印第安族群的战士顶住了恐惧 至死不屈。
她的顽强争得了自由去和尊重。
当苦难结束时 同为印第安人的治安官鼓励她“你的抗争是对的。
”特昂娜回应道:“但那使我失去了一切。
”治安官答道:“总是如此”always does 总是如此 达顿家族的抗争一样总是如此。
对印第安人和白人来说 美洲大陆都不是白来的。
5、民族的和解还是压迫剧中的牧师 追缉警和一切具有种种族歧视思想的人都在迫害着逐渐走向失落印第安族群。
但是时代在发展 谢里丹也展现了开明的女警长 理清案情的法官的网开一面 以及和白人共同担任治安官的印第安人 让人们看到了法治和文明终将进步 也许无法掩盖不公 但终究战争和追猎时代在某一天一定会结束。
民族间能找到相处的方式。
从1883到1923 谢里丹没有拍出像那些滑稽戏一般单方面讨好印第安人和黑人表现白人十恶不赦是人类渣滓的正确作品。
他展现的除了赎罪还有真实。
6、美国史不仅有梦还有艰辛。
富饶 贫瘠 恶劣 温暖 阳光海滩 冰天雪地 用生命开创的领地“故乡”,无数男人女人或持枪跃马或艰苦卓绝的默默奉献守住的homeland。
黄石展现了一个脱离城市和西部牛仔神话的不一样的美国。
他既不是完美的也不是轻易的。
两季的1923看的人激动不已 需要平复下心情。
亚历珊德拉 可能是我这十年来最爱的女性角色了 可惜那么坚强的她还是离去了。
会说话的星星 明亮的让人觉得她有这世界太多的美好
很久很久没有追完电视剧后陷入巨大的空虚 舍不得结束 想一直跟随着剧中人物 旁观他们的生活 看他们的喜怒哀乐 渴望知道他们未来的人生故事 或许这就是编剧和作家的超能力 他们虚构了许多人物 这些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人物具有我们现实中不具备的迷人特质 过着比现实中无聊平淡生活更为精彩纷呈的人生 这些人物身上投射的是我们对于平淡无聊现实的不满 所以我们渴望剧中的故事 我们幻想剧中波澜跌宕的人生 但是每一部剧都有剧终时 就像每个人的人生最终都会走向永恒黑暗 所有经典电视剧都是深刻刻画及表现了人性最深处的特质 和经典文学作品是一样的 人们观看时可以从中看见自己 看见他人 看见人类这个物种身上的特质— — 有人贪婪 有人勇敢 有人坚守 有人掠夺 人类存在许多劣根性 例如为了追求刺激而承担过大风险的非理性行为 例如做事鲁莽冲动不考虑后果 同时人类也拥有许多优良品质 为家族兴旺而无私付出-叔叔婶婶 为爱情勇敢无畏往前- Alex 为自由和人权抗争到底-克劳族女孩 这些人性的闪光点也许是这个世界还不至于太糟糕的原因大结局特别令人感动 Spencer一生未再娶 虽然和Alex相爱只短短数月 但他用一生缅怀她 临终前 他终于又见到她了 她还是记忆中最美的样子 穿着漂亮的裙子在舞会上开心笑着 而他一身西装上前拥着她翩翩起舞 她笑着对他说 你终于来找我了 虽然他们的爱情未能白首到老 但相爱时的那份轰轰烈烈 至情至性 足以跨越岁月的长河 永不褪色相伴一生
土地、自由和爱永远是最吸引人的故事Anything worth having is worth fighting for(一边发烧一边追完大结局也是特别体验了
感觉走了几年还回不了家,一回到家,最后一集,所有主要人物匆匆忙忙的死了!真没劲!
嗯,所以就这么潦草地结束了,吃苦受虐就等来这些,家族史诗偏题成了奥德赛之旅,完事Alex一死了之…
剧情实在是太水又强行注入各种元素,两个女主的所谓的“觉醒”故事线极其无聊且刻意,照这个架势8集根本不够回家的
感觉又看了一遍黄石
明明两集就可以拍完
真想看看如果能打负分是多少
原来谢里丹心里的完美女性Alex是这样的,可以放弃贵族身份,任何艰难险阻都可以克服,跟老公团聚。然后意外残疾了,没法照顾家庭了,那就死吧这样的单方面付出。她老公有黑镜第七季第一集男主半分那么多的深情吗,还有杰克的“你跳,我也跳”。隔壁“比天堂还美丽”女主照顾瘫痪老公40年不离不弃。Alex 还没瘫痪呢,老公有劝劝她吗“不要死,我来照顾儿子,不要担心我们的孩子!“太不值当!相信编剧写完这剧本给自己感动的泪眼婆娑。本来我看剧大部分给5星的,这个实在没绷住,两星给各位演员精湛的演技。
点赞助力斯宾塞快点回家
日思夜想的剧回归,第一集结束,水准依旧,谢里丹永远的神。
Sm都搞出来了.....
这部不应该叫1923,应该叫斯宾塞回家记(编剧脑溢血版)
第二季开播
操操操操操,Alex为什么给写死了!!!
美国版闯关东,但更加震撼,切实演出了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世界,用残酷烘托出人类旺盛的生命力,对黄石达顿的举动赋予了更多的合理性。印第安少女支线反而是败笔,buff叠满,反而削弱了全剧的现实感
好吧,结尾简直是翻版泰坦尼克,但是至死不渝的爱情也难掩荒诞和敷衍。黑白双方死法草率得像没编剧,杰克和富人夫妇死得异常降智;两大反派看似枭雄实则狗熊,铺垫良多两枪结束,还爱凑热闹爱装13;印第安线突出个游离于主线之外,回合制嘣法加死无对证;还有神奇的车站和屋顶守卫战,个位数的达顿打手化身躲避达人,不管是警长车站负伤还是牛仔在农场在房顶,都能精准开挂,光环实在太刺眼…闹着玩的法律碰上闹着玩的编剧,主打编剧要你本集死瞎编也得死…还有最无力吐槽斯宾塞跋涉了两季邦邦两枪解决问题,亚历克斯一路颠簸只为下线前生个继承人…编导们一定被自己的天才想法惊艳到了…好吧,这就是毫无章法的西部神剧。
什么玩意儿前后两季差距这么大吗,期待两年的就像是编剧不想写了硬要凑出来一样
看得出来这个剧非常恨女人了,一群小男人的狂欢
一如既往好看,两位老人才是真正的台柱。
今年的新剧都是半斤八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