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季的迫不及待下一集,到倍速增加到2.5倍的第四季,越来越不好看,但本着对角色的关心还是勉强看完。
首先clay太惨了,尤其第四季,他一没杀人,二没协助杀人,甚至嫁祸monty都是ani出的主意,结果第四季clay被逼到发疯,关键是没有人save他,好不容易救下Justin也要强行BE,我想想问问编剧有心吗。
然后monty也是意难平,可能我就喜欢看这种深柜被真爱说服的戏码吧,结果刚床戏就直接死了,编剧你自己放弃正经的反校园暴力主题反过来各种噱头,但你好好写一条讨喜的线提高影评都不会吗?
这就说到Alex了,第四季用大量笔墨写Alex出柜和Charlie在一起这条讨喜的线,但我看的时候就只有别扭。
因为Alex杀了人啊!!
我真的三观上接受不了。
你写成bryce毫无悔改Alex伸张正义我勉强能接受。
但为什么要洗白bryce,洗的差不多了,直接死掉,还安排Alex下手???
下手后又基本上没事人似的,全都是clay在自责发疯???
别的角色我都懒得吐槽了。
整个第四季剧情也都好迷,露营跟闹鬼似的,也没讲出个所以然,奇奇怪怪的安保,学生骚乱后最后就为了prom??
大结局升华一下恨简单爱很难??
我真是白眼翻上天。
辣鸡编剧
原本以为终于以克雷的角度去讲述故事让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时候,整个剧情直接翻车,混乱又没有逻辑。
时不时悬疑鬼片,时不时轰动游行,时不时疯狂谈恋爱,时不时互相怀疑?
请问核心哪里呢?
克雷的精神世界吗?
三言两语最后就是分离障碍,okfine万事不决精神问题,好的。
人物单薄没深度,之前加入的新角色和第四季加入的新角色也是如此单薄,阿妮直接就边缘化了,查理只是用来谈恋爱的,蒙蒂的妹妹也不知道来干嘛的,温斯顿说来复仇的结果全片跟复仇相关的剧情就那么几个镜头,老是说自己有证据结果就那个磁带?
还有迪亚哥?
有他没他有什么变化吗?
吓人吓了几集后就完全没有什么戏份了(也是惨)。
不仅如此,之前塑造的人物形象完全没了。
贾斯丁一副世界安好但是给不出个所以然,完了谈恋爱就崩;杰西卡第三季如此丰满坚韧的形象第四季直接一巴拍扁真是编剧跟她有什么仇;扎西疯了好的就这样吧;艾力克斯就在谈恋爱,挣扎的镜头就那么几个?
嗯?
托尼托尼……真的没啥好说的,单薄,一副“我要活好我要为别人活好”但是表达方式就是几个剧情解决?
唯一亮点就是泰勒,让我觉得有所成长,虽然深度和给的剧情不如之前三季,但是是唯一让我觉得他是有个性的有形象的。
最后克雷,直接崩吧。
我看不懂他,塞了一堆东西给他,当然你可以说他处于迷茫,挣扎,但是到底看完感觉就是啥啥啥?
仿佛有好几个编剧把自己的想法塞进他的角色当中,然后都得表现出来。
真的用克雷这个角度来讲故事我是期待很久了,大量的镜头大量的故事给他,最后就这?
结局看到汉娜然后下一秒又喜欢上别的女生,没有问题,但是不是太刻意了一点?
嗯?
真的,太失望了,整部剧情混乱,完全不知道想说啥。
如果是说克雷的成长之路,给的重心也不对,一下这一下那,我硬是说不出个所以然。
行吧。
反正强烈建议仅看第一季第三季,第二季只用知道泰勒的主线就好了,第四季就当他不存在吧
十三个原因 第四季 (2020)7.02020 / 美国 / 剧情 悬疑 / 苏努·戈内拉 迈克尔·苏克西 / 迪兰·明奈特 布兰登·弗林
《十三个原因》第四季悄然到来,这部根据同名原著改编讨论校园暴力的青少年影视也迎来了最后一季。
四季时间,剧中高中角色经历了很多成年人也不会经历的苦难。
这些苦难就像从雪山山顶滚落而下的雪球,他们每个人站在滚落的雪球下方试图阻止雪球继续前进,但最后只会融入雪球,成为它的一份子。
雪球里掺杂着生者的血肉,死者的骨骼,旁观者的漠然。
经历了第一季汉娜事件,第二季法庭辩论,第三季全员改变后,第四季的核心变成了失控。
失控的人物,失控的环境。
失控的人物:群魔乱舞第三季结尾布莱斯之死所造成的影响还在持续,或者说汉娜死亡余波还在影响着自由高中这群少男少女。
第四季所描写的人物非常有限,除了克雷、杰西、贾斯汀、艾利克斯外,其余角色都很边缘化,泰勒、扎克像是打了一季酱油。
以克雷为代表,给我们展现了失控的人物有多么混乱
一直处于风暴中心的克雷所经受的磨难远远大于其他人,超乎同龄人的忍耐力让我们忘了他才是一名高中生。
诸多苦难加身的克雷终于承受不住这巨大的压力,导致轻微精神分裂。
你什么时候见过主动打人的克雷吗?
你什么时候见过引导学生暴动的克雷吗?
以前那个总是一副扑克脸、面带倦容的克雷第一次消失不见,变成了一个不再隐忍、主动出击的暴躁分子。
克雷的失控只是一个缩影。
是他周围同伴的缩影,是自由高中学生的缩影,是美国学生的缩影,是世界上所有人的缩影。
克雷很有可能成为第二个汉娜,比汉娜幸运的是,他被拯救了。
他有跟他共同经历的伙伴理解他,他有家庭成员关心他,他有真正在乎患者的心理医生辅导他。
他有汉娜所没有的伙伴、关心,所以他可以被拯救。
这也是《十三个原因》想表达的重心。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苦难,但如果我们都能对别人多一分关怀,那这些苦难都不见得有多苦,我们都可以挺过一场又一场磨难,然后让自身更强大。
除了克雷等主角,第四季对于同性恋的包容程度超乎我想象,甚至可以说达到了放纵的地步。
如果没看过前三季你甚至会怀疑这是不是一部关于同性恋题材的美剧,感觉谁就算不是同性恋也是双性恋。
艾利克斯就是其中戏份最重的。
从扎克到韦斯顿到查理,足足处了三对CP!
艾利克斯的感情线甚至成为了最重要的一条主线。
同时也是最让人感动的一条主线。
剧中对于艾利克斯情感描写格外细腻,从一开始性取向的懵懂到与查理之恋感动全校成为舞会双王,无人不为之感动、欢呼。
查理邀请艾利克斯去舞会那一幕幕很容易让人湿了眼眶,Gay浪漫起来真是没异性恋什么事。
我没有生活在美国,也没有经历过任何同性恋斗争,所以很难去想象美国同性恋群体究竟经历过怎样的斗争,过着怎样的生活。
不过看到剧中所有人对于同性恋那种包容、祝福,不经感到欣慰。
他们赢了。
失控的环境:人间地狱在一系列事件后,自由高中决定实行严格管理。
校园一夜之间犹如监狱,学生与警察相伴,进校需要安检,随时强制搜身,四周布满监控,甚至出现封锁校园的情况。
自由高中,不再自由。
严格的管控不仅没有起到安全作用,反而激发了学生强烈不满。
于是校园涂鸦,毁坏摄像头等行为不断发生。
警察对学生的管控明显过于偏激,甚至出现了种族歧视。
对一个种族的过度执法点燃了最后一根引线。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即使9分钟的压迫尚会导致全国暴动,何况数个日日夜夜的压迫。
于是,学生罢课,与警察对峙进而引发暴动事件,自由高中瞬间宛若人间地狱。
关于学生暴动的描写无疑将本剧主旨提升了一个档次。
如果说之前还停留在一群高中生耍着性子小打小闹,那暴动直接上升到了对国家层面的影射。
参考最近美国乔治·弗洛伊德之死所引发的暴动事件,让人唏嘘。
除了暴动具有成人向外,泰勒做警察线人深入毒贩窝点也让我为之一振。
可以说第四季主题早已从刚开始的校园霸凌问题跳脱出来,把社会更深层次的问题呈现给观众,引发更多拷问。
这方面是第四季做的比较成功。
《十三个原因》初始愿望是引发人们对于校园暴力的关注,它确实做到了这点。
但第二季、第三季剧情崩塌反而让人从校园暴力的重心转移到了剧集本身质量合不合格。
特别是拖沓的第三季让不少人弃剧。
第四季反其道而行之,不再拘泥于剧情,而是把校园暴力之外更加严肃的社会现象掺杂到剧中。
它也没有像之前一样大多时候处于中立地位,只是让观众自行评断孰对孰错。
第四季剧组明显表态校园暴力所带来的伤害足以致命。
告诉被压迫的人民应该反抗而不是继续忍受。
站在同性恋一方高呼同性恋无罪。
无善始有善终。
《十三个原因》最后还是给了我们一个“大团圆”结局,即使死亡也带来了更多希望。
舞会带来的感动与结局每个人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让人泪奔。
他们的高中生涯结束了,他们的青春结束了。
他们关于强奸、谋杀、毒品、谎言的卑劣青春结束了。
他们关于性、爱情、友情、未来的美好青春也结束了。
结束不了的,是13reasonawhy.info网站依然存在。
结束不了的,是屏幕前依然冷漠的我们。
字数超出限制,只能写剧评。。。
1. 这一季能看出加了一些演员个人的东西,比如Clay喜欢摇滚,Zach弹钢琴和吉他。
还有Miles终于不用强演直男了!
前几季有Alex变弯的铺垫,不知道这个转变是不是和演员有关。
2. Alex拿了女主剧本,一季撩遍所有颜值高的男角色,除了Justin这个已经在剧外处过的 3. Charlie第三季做了整整13集背景板,这一季变成regular并算是解释了他帮主角团frame Monty的原因是他暗恋Alex,美剧里少有的完美人设我好喜欢 4. 被母亲抛弃的美少年流落街头后为了生活卖身,染上HIV,被好心的夫妇收养,这个剧情以前在QAF见过,为啥结局不一样啊。
Justin一直很努力地在变好,最后还是被编剧刀了,真搞不懂这么做有什么意义 5. Clay幻想的Bryce和Monty还挺可爱,尤其是演习那一集 6. Zach喝假酒了吗,OOC好严重 7. 倒数第三集打群架是本剧传统8. 最后一集找不到泪点,直接哭完一小时。
不舍得和这部剧告别,对于一个从来没有朋友的大龄青少年它的意义更多,看完四天了勉强写了几条看的时候想到的东西,小时候不读书语言能力好差,有很多想说的表达不出来,先这样吧。
我是在2017的英语周报上看到了 十三个原因 这部美剧,当天中午就在宿舍偷偷用手机看了第一集。
然后我就看了四年,直到今天。
在我看这部剧的过程中,我不觉得我是在看一部剧,而是真实地感受了一种完全不同于我的高中生活的高中生活。
这么说有夸大的嫌疑,但我确实看到了痛苦,看到了伤害,看到了愤怒,看到了心碎。
这种感觉太过于复杂以至于难以用短短的篇幅去叙述。
被伤害者是脆弱的。
在第一季中Hanna因为十三个原因,因为校园霸凌而选择自杀。
有人说,如果我们其中一个任何一个人伸出援手她都不会这样做。
有人说,这些糟糕的事情每个人都经历过,是她太脆弱。
那么是不是人天生就有人更脆弱有人更坚强呢?
是不是在后天的培养中,有些人学会了坚强而有些人没有呢?
是不是每个人心中都有脆弱和坚强,而在某一个时刻前者占据了上风呢?
很多自杀的社会新闻出来之后,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指责,就好像忽略了他们所承受的痛苦,不是忽略了这个痛苦的事件本身,而是忽略了他们对这个事情的感受,他们除了这个事件所遭受的一切,人们孤立地责怪他们不够坚强。
比如小学生因为作业写不完或者被老师批评而想不开,很多人会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但却没有去想在这个孩子有限的认识和世界里这就是最大的灾难。
人们有时候坚强,有时候忍耐并撑过痛苦,往往都是有所信仰、有所希望、有一个意义所在。
那么,如果没有呢?
如果在某一个瞬间,你觉得自己永远无法摆脱这种痛苦,并且已经没有什么更美好的东西值得期待了呢?
所以我能够理解他们的选择,也因此更加庆幸我的内心始终有所信仰。
而糟糕的是人在孩童时代往往还没有建立起某种能支撑他们度过难关的一种意义,而成年人很多时候面对的难以忍受的困境又会超越已经建立好的意义限度,而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有时会选择放弃生命。
伤害者也是脆弱的。
这部剧用四季的时间让我看到了那些伤害者并不是强者,相反,他们是弱者。
当bryce肆无忌惮地伤害着一个又一个女生的时候,他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
他只是一个无知的、自大的、被无底线的宽恕和冷漠忽视的、无法认识自己的行为、无法真正为自己行为负责的弱者。
当Monty对Tyler做出那么残忍的事情的时候,正是因为他真实的自我一直以来被压抑的太过,以至于他的恐惧、愤怒、自我否定被扭曲投射到了别人身上,他用伤害别人的方式企图拯救自己。
当Tyler拿着枪打算冲进舞会扫射人群的时候,他是一个被伤害透了、无力的愤怒的、充满恐惧的弱者,他试图用枪支让自己获得某种力量,让别人而不是自己去恐惧,他太无助了以至于他并不知道伤害别人会不会让自己好过但他已经没有别的选项了。
他们都在无法为自己行为负责的情况下犯下了错误,伤害了别人,但他们所承受的后果却也超过于他们本应该承受的。
我看到了很多人有指责过这部剧总喜欢洗白坏人,或者将受害者污名化。
但人总是复杂的,不是吗?
一个人可以做出最温柔的事情也可以做出最残忍的事情,一个人可以同时伤害别人和被伤害,一个人在犯错后会后悔会尝试变好也会重蹈覆辙。
拒绝相信“坏人”做好事或者有好的一面可以让事情变得更简单,让人们可以单纯地愤怒和指责。
毕竟很多时候当你看到了这个事件的另外一面,无奈、无力和茫然就往往是这种复杂性带来的。
我们尝试做正确的事情,尽管有时正确的定义很模糊,尽管有时候我们反而会搞砸一切。
但我们不会放弃尝试,因为在一次次的尝试之后我们可以找到我们行为的意义,找到我们的正确。
Jessic在毕业典礼上说:最重要的是爱,恨很容易,但是理解和爱却很难。
这部剧里有很多爱,人物关系的深刻发展和狗血变化也是我爱它的一个原因,虽然它致郁但是也有太多对cp乱炖了。
有Clay对Hanna的“我第一害怕的事情是忘记你,第二害怕的事情是我永远忘不了你。
”有Jessica和Justin的“your shit is my shit.”的同舟共济, 有Justin和Clay的“I will do anything for you”的相互付出,有Tony和Clay的“I will always have you back.”的始终陪伴,有Clay和Tyler的“I believe in you”的危难救赎,有Zach和Alex的“I love you,man”的复杂兄弟情,有Winston对Alex和Monty的艰难抉择,当然还有全剧最甜小天使查理和Alex的毕业舞会之吻。
剧里的每一个人都经历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在共同对抗的路上他们逐渐产生爱,而又因为爱,他们始终能为彼此挺身而出,最终挺了过去,尽管并不是全部的他们挺了过去。
爱真的不只是爱情,虽然这群高中生的爱情让我一个大一生看了仿佛自己是小学生,但他们对朋友对兄弟的爱并不逊色于爱情,甚至有时候会更加动人。
我爱他们,爱他们爱彼此,也爱我现实中的所有的朋友。
“我不能保证故事的结局一定完美,但这值得尝试。
”
裹脚布终于完结了,三四季在我看来真的好无必要……但是还是一路看过来了,这一季整个基调变得有些惊悚,clay终于又有主角的样子带动整部剧的发展了,但感觉前八集每个人都在原地踏步毫无救赎,Justin的死是完结这个故事的最好方式,也让每个人的move on理所应当,一切不会被揭露,每个人都要带着创伤走下去,哎,还是很为Justin唏嘘…
今天聊聊美剧《十三个原因第4季》。
片名Reasons Why Season 4 (2020),别名汉娜的遗言(台) / 十三个理由。
《十三个原因》整个第三季围绕布莱斯的死亡,好一顿折腾,整整扯了13集才把命案罗生门拍完。
在第三季快结束时,剧中又好死不死提了一嘴蒙蒂在监狱里死了。
于是《十三个原因》第四季就围绕蒙蒂的死亡大做文章。
表面看起来,第四季讲的是自由高中这群学生即将毕业,他们也终于准备和自己的过去告别,为毕业做准备。
但实际上,同学死亡的阴影在这群孩子心头一直挥之不去,他们需要面对各自心魔。
前三季关注的是校园霸凌,不知后果的孩子在作恶时没有轻重,往往会造成严重后果。
当霸凌者变成被霸凌者,他们才能感到真正的后悔。
第四季话锋一转,开始关注学生精神疾病、关注校园枪击事件。
毕竟霸凌拍了这么久,也很难拍出新意,倒不如把前几季顺嘴一提的事情放大,变成新一季主题。
你说这一季偏题吧,剧情依旧关注高中校园问题,但你说他不跑题吧,本季早没了当初的样子。
《十三个原因》第四季就以葬礼开始,以葬礼结束。
本季开始从蒙蒂死于监狱开始,结尾放在贾斯汀死于艾滋结束。
经历生离死别后,这群学生埋葬了过去也埋葬了秘密。
有意思的是,这群学生每天有大量精力搞七搞八,学习成绩还都不错,纷纷顺利上了大学,有的人学校还不错。
就像朱朝阳似的,每天忙着和犯罪分子作斗争,学习成绩还那么顶呱呱。
可能美国快乐教育就是这么快乐。
这群学生关心的不是学习知识,而是毕业舞会。
更换伴侣在他们眼中也极为随意,基本是一人艾滋,全校都要检查的节奏。
观众们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十三个原因》前两季关注校园霸凌,也没有丢掉录音带这个特色元素。
而后两季则完全是强行给这个IP续命,悬疑惊悚凶杀情爱,常见B级片元素纷至沓来。
尤其是第四季更为过分,观众已经无法将看到的内容和第一季联系起来,完全是国产可怕片的节奏。
一切故弄玄虚都没有合理解释,要解释就是精神病。
编导极力想要营造悬疑气氛抓住观众,但水平有限,拍出来的内容和廉价惊悚片如出一辙。
第四季是整个系列最为政治正确的一季、也是寡然无味的一季。
整体情节的感觉就是剧情生硬,细节方面十分粗糙,就在糊弄。
剧中LGBT群体大行其道,有色人群占据主流,而白人都是神经病、迫害狂。
第四季的情节是如此简单,几乎每集都没有什么实质性内容,为了凑篇幅,角色们狂讲大道理,互灌心灵毒鸡汤。
这让本剧显得更水。
《十三个原因》四季观感稳步下降,观众越看到后面越怀念最开始的有趣设定。
一盘盘录音带、一段段内心独白,极富创意,后续缺乏原著小说支撑,尽显疲态。
作为整起事件最初的起因,汉娜在本季中没有露面。
仅仅在本季最后一集快结束时,采用了汉娜在第一季篮球场的镜头,这也是这个角色最后一次露面。
了无新意硬凑戏,政治正确毒鸡汤。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追了四季,第四季说实话一开始我看不下去,放了很久才捡起来看。
一开始的感觉就是乱七八糟,各种鸡血,各种为了推动剧情而硬让角色不发生,产生误会。
很想给两星不及格。
看到中间,我想起来,这不就是孩子吗?
高中生,不就把考不及格、失恋都当成天大事情吗?
所以有人死掉难道对于他们不是天大事情吗?
今天看完了,我想说,一切bithcy和dramatic的背后,其实就是我们的青春,这么多事情发生,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天塌下来了。
我想给第四季五星。
因为这些成长的痛我们都经历过,只是表象不一样,它们都刻进了我们身体,美好、痛苦,都成为我们的一部分。
我们没办法也不应该去摆脱这些,总有人说当初如果怎么怎么就好了,或者如果去掉什么就好了。
但是这些才是我们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我们的原因,缺一不可,而这,是我们应该感激的。
说实话这一季我都觉得有点拉胯了🙈 但作为追了四季的死忠粉还是给个感情分吧。
我觉得这一季有点失败的地方是对Clay描述太多,群像不如前几季塑造得那么丰富,好多角色在内疚 不安 恐惧的心理压力下的塑造不够,尤其是Alex (难道他不是应该是忏悔得最多的那个角色吗,怎么就变成Clay崩溃得最厉害? Alex在这一季的任务就只有出柜??
以及Zach 本来这一季塑造他有点自暴自弃玩世不恭,吊了胃口但也没有深入挖掘) 我还是觉得前面几季那种每一集以一个角色为中心来展开的这种模式要好一些,整一季都看Clay的mental breakdown着实容易让人审美疲劳,而且Clay的性格在前几季已经塑造得比较立体了,你不用看剧集都知道他肯定会有这种情绪。
其实新加入的角色Winston还挺有魅力和可塑性的,可惜就打了个酱油......甚至还可以挖掘一下Monty的过去。
看完这一季确实像是看了一部惊悚片(而且人格分裂这个梗已经很老了好吧) 不得不说有些失望🙍 Justin的死也安排得有些突兀
看到大结局,其实松了一口气。
在我看来,这季最大的特点,也是多给一星的原因,是加入了很多编剧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思考。
从任何严肃的角度,结局都是政治不正确的。
Alex得以脱罪,本质上因为父亲作为副警长的包庇(第三季),以及收获潜在告发者Winston的爱情(第四季)。
换别人做同样的事情,很可能是万劫不复。
这样设置,说明编剧不想为了政治正确而写成悲剧。
可贵之处,恰恰在于舍弃所谓教育意义,给了孩子们新生的机会。
活着的,就好好活着。
像不像余华《活着》体现的价值观?
其实,拥抱家庭和爱,为此不惜背离社会责任,在最近的影视作品中并不鲜见。
正如警长对副警长(Alex父亲)说,他曾以为工作是全部,现在他(被副警长的包庇行为打动)意识到家庭的重要。
这让我想起了《天气之子》的结局,为了小爱,放弃大爱。
这样的话题之所以最近屡屡出现,很可能因为在一个万物崩坏的时代,很多人在自己的社会角色中,内心朴素的取向和社会价值已经出现了巨大偏差。
在众多无法理解无法确定中,唯有身边的家人、爱人是确定可以抓住的。
确定性成了稀缺资源。
需要注意,剧里设定的社会崩坏,已经快到了无可救药的程度。
本季一个充满隐喻的镜头,是Zach在Alex差点跌落楼顶时候救起他。
让人想起《麦田的守望者》里面的守望者(catcher)这一美国社会很重要的意象——当年的一代人曾经梦想着能够做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守望者,让孩子们在麦田尽情玩耍,只是在他们快要掉进悬崖的时候拉一把。
随着塞林格这本书的主流化,至少在美国中产阶级里变为共识。
看这本书长大的人们现早已为人父母。
剧中出现的父母、学校老师、教练、心理治疗师、警长,无一不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饰演着这样的守望者角色。
同学之间,也有彼此的守望。
Clay和朋友们对Tyler,Zach对Alex,等等。
然而,这个剧让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守望者们的无力。
当年,无数人以为做到守望就可以让年轻人的世界变好。
现在看,真的可以吗?
主人公Clay是所有无奈和矛盾的汇合点,是个人无力的守望与社会现实的最强对比。
在他身上,可以看到守望者形象与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而他的精神崩溃恰恰说明这种思想的天真与不现实。
他的挣扎,固然来自于种种现实的因素,应当同样注意到,还有很多内心的原因:成人世界灌输的道德观、源自人性的宗教式的追求、还有源自历史文化的教徒般的处事方式。
如果上一季中“幸存者”主要指性侵暴力的受害者,而这一季扩大到了每一个孩子,暴力也变成了结构性的。
“High school hurts” 是Clay和父亲为数不多的共识。
在这个剧无数的夸张情节,有美国当下特有的问题,也有很多跨文化跨时间的永恒问题。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部幸存史。
毕业日到,Clay们多数幸存下来,并一定程度上与自己和解。
余华《活着》里面的“活下去”哲学,不是中国特有,也不是某一个历史时代特有。
活下来,就有希望。
这一季的死亡是预料之外,情理之中。
Justin之死,在我看来绝不是所谓的教育或者警示意义。
在一个结构性暴力盛行的社会设定里,Justin其实是一个可怜的受害者。
结局把他写死更可能出于编剧的恻隐之心:与其看他在一个不可能戒掉的毒瘾中挣扎一生,不如让他解脱。
尤为讽刺的是,第四季更新的当天,美国街头正在持续着抗议。
这和剧中高中生们的“造反”形成了互文关系(虽然很多剧情设定不怎么真实)。
Jessica在结尾说,恨非常容易,而爱很难。
俗套,但在当下很应景。
民粹的泛滥,将一切社会问题进行简单的反智归咎,纵容仇恨和社会分裂,把全社会带向了不归路。
同样发人深思的是剧中对“白左”的反思:有多少人为了政治正确,说了很多漂亮话,却完全没有直面问题最丑陋的本质?
比如,当下美剧盛行的角色种族背景、性别、性取向平衡(包括本剧),有多大程度上是真的直面问题,有多大程度上又是做做表面文章呢?
因为过度关注表面文章(甚至上纲上线),而给人社会进步的错觉,也许比没有表面文章更值得悲哀。
这是一个什么时代?
出路到底在哪里?
美国首位黑人联合国代表Edith Sampson在一次毕业演讲中说,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简单的问题,也因此不存在简单的回答。
这季,也许能启发一些人,这个社会真正的问题从来不在于左还是右,而在于深还是浅。
最后两集赢了。
到第八集为止的架势我看是刹不住车还想再拍二十季,前面更是直接拍成恐怖片,幻觉幻听然后精神分裂抑郁症。其实从最开始的霸凌问题有点跑得太远了,但是最后结尾也算是能自洽,至少把该一个积极的价值取向传达给了观众。个人觉得比第二第三季都要好了。
gogogo开学前争取看完。编剧真的很喜欢鬼魂这一套哦……一个人精分还不够,要三个人一起见鬼哦?(快到结尾:好吧四个。)老是搞主角有意思?上季说好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这一季继续秘密麻麻?为什么要虐格雷?这尼玛什么玩意?真就大家一起见鬼?克雷好辛苦→克雷要疯了→克雷疯了。大家都喜欢Alex,查理(上季开始)新成员好可爱。天啊,才发现他演过环形物语,我说怎么那么眼熟。主题是完整了,没有人该死,就是编剧脑子里装了shit。杀人杀疯了???又一个。尽管主角们四季没学习,却都考上了好大学……总体上结局不算很坏。done.(今早00:30熬夜看完了)
想要个Charlie
一群drama queens
很难看非常难看,我对这部剧是怀着深厚的感情的,可是第四季把前三季建立起来的人物关系全部打死,互相猜疑,发疯,折磨对方,希望对方死,放弃拯救,要知道在前三季中,clay和Justin是拯救与被拯救的关系,是Justin得到信任可以做anything的关系,clay是领导全员冷静的关系,jess是温柔却又坚韧的女生,Alex等人是彼此相互拯救的朋友,这季编剧到底在干什么?我来多给一颗星了,就为了结局clay和Justin的互相告白,你们都是彼此活下去的理由,你们都为对方付出过,也是彼此的秘密,也依旧爱过彼此和守护对方。谢谢你们,byebye十三个原因,再也没有下一季了,我再也不用等了。
妈的气炸了!为什么不把温斯顿和alex写在一起!
第四季更像是恐怖的心理悬疑,每个人都在面对自己内心的黑暗面,一开始走不出,直到发现“爱”是答案。
追了四季,没想到这一季最gay
青少年心理问题和校园暴力的题材是很好的,可是以精神状态不稳定的Clay为叙事角度就让我很难受。女性权利得以伸张,弱者值得并得以保护,还有对不作为的学校的抨击。友情亲情爱情,都站在正义一方,即使是前几季的大坏蛋也改邪归正,毕竟他们只是孩子。
这群学生毕业了,这学校反正也开不下去了肯定,四年死了多少学生了都。
就是因为Justin看的234 编剧你没有心
这一季也太难看了吧……根本没剧情,只剩毒鸡汤。Clay真的是太烦人了。如果不是Alex和Charlie连连发糖(以及Alex和Zach),如果不是最后一季,早就弃剧了。
这一季突然变成了神棍剧,我有点不适应,Justin艾滋病死掉了,前几季的人都回来了,Alex拿了女主剧本有了四分卫男友,clay也不疯疯癫癫大学也有了新出场的妹子,Tyler状态越来越好有了自己的爱好和那谁的妹妹,zach和Alex也亲到了一起~四年四季也终于告一段落~就这么结束了,有点难过~Hey,It's Hannah~
前一大半真的太难啃了
。
终于完结。果然第一季才是最好的。Justin读信那段还是很泪目 很久没有连追几季一部剧了。
最后非常催泪的两集结尾很成功,为这部高开低走的剧画上了一个及格的句号。从第一季的惊艳到第二和第三季的中规中矩,以及到最终季前八集的挣扎再一次证明以一本畅销书为起点的剧集,想要在以书为基础的故事结束之后继续开发,难度真的是非常大的。这一季其实编剧是想在多点进行尝试,所以以Clay的精神分裂为契机,在梦境和虚幻中拍出了恐怖片,悬疑片以及科幻片,但这样的尝试只会让剧情变得更加不知所云。其实终究这部剧的核心是Hannah,她离开之后,再强大的故事也很难震撼到这部剧的观众了,除了最后的结尾,所以其实如果缩减到三季应该是更理想的构造。但无论怎么说,结尾还是很棒的,也同时真的能够唤起无论在世界哪个地方都需要被不断关注的校园问题,在这一点上,这部剧是非常成功的!
这季虽然整的神经兮兮的,但谢天谢地终于水完了最后一季,不用再追下去了。
合着后面集体神经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