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24小时

城市24小时

主演: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9

《城市24小时》剧照

城市24小时 剧照 NO.1城市24小时 剧照 NO.2城市24小时 剧照 NO.3城市24小时 剧照 NO.4城市24小时 剧照 NO.5城市24小时 剧照 NO.6城市24小时 剧照 NO.13城市24小时 剧照 NO.14城市24小时 剧照 NO.15城市24小时 剧照 NO.16城市24小时 剧照 NO.17城市24小时 剧照 NO.18城市24小时 剧照 NO.19城市24小时 剧照 NO.20

《城市24小时》剧情介绍

城市24小时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由央视纪录频道推出的系列纪录片《城市24小时》(第一季)于2019年5月20日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首季《城市24小时》聚焦郑州、武汉、深圳、成都、厦门五座城市,以一天24小时为观察轴线,通过不同时间节点上真实和鲜活的生活图景,找寻每个城市独特的气质和个性;从司空见惯的日常琐事中还原被忽略的城市之美。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四月一日灵异事件簿生死兄弟沉香刀使之巫女OVA:刻印一闪的灯火救女心切恋恋不忘势不两立地球守护者21风雨龙虎山春心荡漾神秘博士第二季闪耀的她超乎想象武林:唐门秘毒牧师神探第八季第三颗星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纵情起舞鼓聲響起山野复仇第三季公司不是学校乱反射亡命之逃千寻小姐公子何时休2寂静之地:入侵日橘色奇迹-未来-数码宝贝大冒险tri.第4章:丧失老大靠边闪2

《城市24小时》长篇影评

 1 ) 厦门

几个数据,哈哈,瞎记录。

夏商国际水产交易中心:厦门最大的水产品批发市场,海鲜品类超过200种,占领着厦门80%的市场份额。

只有400万人口的厦门,每天消费海鲜近400吨,这要归功于旅游。

鼓浪屿:一万多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占三分之一。

每年有超过7万对新人来这拍摄婚纱。

淡季只有两天,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

鼓浪屿是中国第一批接触西方音乐的地方,诞生过一百多个音乐世家。

鼓浪屿钢琴博物馆中国最早也是最大的钢琴博物馆。

每天大约有5万游客和市民通过轮渡往返厦门岛和鼓浪屿。

仅隔600米,单次航行只需要8分钟。

80年不间断航行。

面积只有厦门市十分之一的厦门岛。

第八市场:80多年前,厦门岛先后出现九个以序号命名的农贸市场,唯独第八市场存活下来,成为这座城市最古老的农贸市场,同时也是最文艺最新潮的市场。

厦门大学:人工敲钟已经97年。

一天一共敲19次。

包括上课、预备钟、下课。

每年有600多万人次游客。

 2 ) 湖南编导联考题!考试院终于爱了我一次。

考试院终于爱了我一次,被摄影考试吓到的我真的超级紧张这次的片子。

刚知道考纪录片我还吓了好大一跳,结果片子看着看着老子就爱了!

解说词好温暖!!!

还有叙述结构,超级完整的喔!

他的主题应该就是想表现在深圳这种冰冷大厦耸立的环境下依然有最柔软的人文精神,好暖心的纪录片,把深深圳的多面性和深圳文化,很好的呈现出来了。

开开心心的出了考场,希望接着加油吧!

 3 ) 城市形象:既需“推陈”也要“出新”

每一个城市都基本分配了45分钟的时长用来讲述不同时间段,不同城市角落下发生的故事。

有的片段是为了强化观众对该城市已有的印象,比如武汉热干面,厦门鼓浪屿,成都火锅,郑州火车站,深圳华强北;有的片段是为了增加观众对该城市全新的认知,比如武汉长江大桥检修窗口期,厦门软件园,成都软件园,郑州富士康,深圳三和大神人才市场;有的故事都不约而同从平凡人入手加入人文气息,比如武钢退休职工的三步踩,厦门鼓浪屿上的板车父子,成都五元钱包一天的社区茶馆,郑州儿童豫剧学校,深圳人口年轻化带来的新型人际关系(学生共享家长)。

发现城市形象自我更新迭代的过程中,不同城市间有一些地方开始趋同,比如科技的发展,但城市的性格标签还依旧鲜明。

但看完感觉对城市性格的描述细节还是少了点什么不够鲜明,没有达到预期,其实可以多一些新的细节小事,有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人们对一个城市根深蒂固的看法,让人惊奇的发现“噫?

这个城市原来和我想的不一样啊”(例如,武汉长江大桥每天70分钟的窗口期需要快速对铁轨进行调整检修,厦门鼓浪屿只有拉货的人力板车而不允许有机动车,成都书店数量全国第二人均图书消费量全国第一,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面积如此之大与每天的看病的巨大人流量成正比关系,全国范围内只有深圳所有小学生穿着统一样式的校服);当然还有些小事是为了让人更加固化自己的想法,情不自禁觉得“嗯,这个城市还真的就是这样的”(例如,武汉人过早基本都在外面小店且热干面是首选,厦门鼓浪屿旅游真的很火已被钉上“文艺”标签,成都社区茶馆可以花费五元钱坐一天而且还可以点游商叫卖的红油抄手解决午饭,郑州的胡辣汤早餐,深圳的创业氛围真的很浓)。

这样的讲述我觉得一个城市的印象才更加立体饱满。

 4 ) 2020湖南编导联考真题

城市24小时-深圳咱也不知道分析了啥,也不知道主题是个啥,懵逼的进了考场,又懵逼的走了出来,就分析了深圳的快节奏生活,发展之快,人文关怀,大城市中的温暖,会发展的更好,奔向美好的明天……分析结构,解说词,音乐,镜头运动……就这样吧我也不会啊……连出三年纪录片也真是好样的,嗯,真棒解说词还是挺富有灵性的木心先生的<从前慢<改成了“一生不能只够爱一个机器”也是蛮牛逼,悟空那个也是可以的,拍纪录片不挣钱😂😂😂富于生活化,趣味性。

 5 ) 城市、人文、生活

作为纪录片忠实粉,挺早就听说有这部。

拖着拖着,才刚看了厦门那一期。

可能是对央视的出品抱着太高的期待,有可能误以为和《纪实七十二小时》差不多类型的题材。

说实话,厦门这一期,达不到我对它期待值。

按照纪录片的名字《城市24小时》,叙述确实也是按照时间线。

如果说除去时间这条主线之外还有没有别的东西的话,那大概就是文艺了。

可是,若说文艺是穿插的副线的话,却有着一种强行文艺的感觉。

又或者,得我真正去感受厦门,才能体会这纪录片所带来的情感吧。

所以,我个人觉得,算中规中矩的纪录片吧。

下面是这期的介绍:厦门

在片子一开头,也简明扼要地点出“有一种文艺叫做厦门”。

时间线从凌晨4点30分开始:

海鲜店老板陈春柳女士正准备去厦门最大的水产品批发市场进货。

这里绝大部分的海鲜都供往著名的旅游景点鼓浪屿。

5:30鼓浪屿迎来了一天当中最早的来访者:货船,给予了鼓浪屿物质基础。

鼓浪屿禁止机动车进岛,所有的运输只能采取最原始的运输方式。

板车工人便是鼓浪屿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7:00人们陆续进岛

8:00来自世界各地的货轮也开始进入国际港口城市厦门

9:00海鲜店铺准备开张第八市场是厦门最古老的农贸市场,同时也是最新潮最文艺的市场厦生,第八市场的摊位店主,一位文艺的卖面老青年。

一碗沙茶面,是早餐、午餐或晚餐,是事物,亦是厦门人的乡愁。

和谐共生,相互包容,在古老的八市,遇到的其实是整个厦门。

9:30

沙坡尾,文艺的代名词,追星和怀旧充斥着这里。

沙坡尾街角,有着一家名为“理发店”的理发店,关顾的、聊天的都是老顾客。

街的另一边,各式的新式餐厅、新式店铺不断出现,有汉堡店老板贝卡、有经营着一家啤酒店的德国设计师戴维,理发店老板明白,逐渐发展的沙坡尾,终将会将这些旧时代的记忆淹没。

11:00胡桂鑫准时敲响厦大的钟,她是厦大的敲钟人。

12:00

厦大开放,游客陆续进入参观最为最受欢迎的大学之一,厦大每年都接待着成千上万的游客。

老纪,厦大的讲解员,诉说着厦大的建筑,厦大的过去,厦大的美好。

15:00新人们聚集在鼓浪屿拍照。

每年,鼓浪屿的婚纱摄影淡季只有两天,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

16:00

岛上的原住民雷永平准备和妻子去参加音乐会。

他们组建了一支乐队:雷厝电声乐队

一种很鼓浪屿的声音

17:30游客离岛的高峰林智衡,轮渡驾驶员,每天在这片海航行几十次。

他的妻子也是轮渡公司的员工,可每天的相见时间却也只有下班时。

对于他来说,最温馨的时刻,便是下班之后与家人的相伴。

19:00曾厝垵最躁动的时刻在这里,民谣与广场舞相伴,互不干扰。

传统戏曲与流行歌曲同时开演。

在这里,不止有奶茶喝烧烤,还有文化和信仰。

二十岁刘锐开始了她第一次在舞台上的个人木偶戏长绸表演。

23:00厦门软件园的年轻人正在加班,为他们的梦想而奋斗着。

23:30厦门港依旧活跃着,源源不断地向厦门这座城市供给着新鲜的血液。

看后更

 6 ) 每个城市都有它独特的味道

以下只是一些随手的记录,希望有一天能够有钱有闲真的去这些地方走走看看~1、郑州:也许你从来没有到过这里,但也许明天就会路过郑州火车站银基商贸城二七纪念塔胡辣汤郑州莆田车站(调车作业)豫剧、梨园春紫荆山路陈砦村郑州国棉四厂西郊烩面(四厂烩面)富士康新郑机场张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即使外表一样,代表每个城市的故事却是唯一的2、武汉:曾经,中国只有两座“大城市”,一座是“大上海”,一座是“大武汉”过早(码头气质)、热干面汉阳:玫瑰街过江、武汉长江大桥司门口武汉江汉关大楼二号地铁线的人多光谷,光谷资本大厦武汉大学(老斋舍,樱园)人的一切痛苦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生活,真是个沉重的词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编钟)武汉东湖、武汉楚天台《汉阳门花园》bgm《归元》归元寺庙六渡桥武汉三镇(汉口、武昌、汉阳)武钢、宝钢、红钢城知音号游轮(三步踩)汉口夜市、吉庆街、宝成路夜市、中山大道 3、深圳:还有比跑得快飞的高更刺激的吗?

有,跑得更快,飞得更高中金(投行)深圳福田三和人才市场深圳南山华强北商业区,一米柜台赛博大厦,一米台面城中村千间房屋一张床,百亩田地三顿饭深圳湾口岸、罗湖口岸,跨境儿童深圳北站,香港西九龙园岭小学科兴科技园大中华国际交易中心“胡润财富排行榜”深圳书城:当整个城市堕入黑暗,这盏灯仍然为你点亮栖息精神的永无乡 4、成都熊猫基地鹤鸣茶馆、抚琴社区茶馆,碧潭飘雪(茉莉花茶)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酒再瞌睡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可以在一杯清茶中得到和解玉林菜市场成都农产品批发市场看得见的地方藏着修仙娱乐,看不见的地方有着勤劳能干宽窄巷子农家乐、徐家大院天府软件园成都人才落户九眼桥酒吧街西岭雪山余生很长,何事慌张5、厦门:文艺有很多种,有一种叫“很厦门”厦门海鲜(水产品)时令和新鲜(400万人)鼓浪屿海沧大桥跳岛、厦门岛,厦门高崎机场船的引航员(高级引航员不足200人)八市菜市场(文艺而正宗)沙茶酱沙坡尾(追星和怀旧—文艺)(拉呱,聊天)厦门大学(建南大礼堂)BGM《鼓浪屿之声》鼓浪屿钢琴博物馆曾厝垵厦门软件园圣妈宫娘娘无锡:梅花天心台、念劬塔、岁寒草堂、开原寺、清芬轩

 7 ) 湖南编导生表示爱了这个片子

带着对湖南摄影考试的心理阴影,在考试的前一分钟一直拿着笔准备开写观影笔记。

真的写了超级多,有一张半的a4纸,这个片子让我在考场开心愉快的结束了编导笔试。

幽默的解说词给观众亲近的感觉,而且毕竟在湖师大,配置还可以。

感官还蛮好的。

而且这个片子特别的好分析!

真的是爱了爱了。

希望接下来的面试加油啦!

湖南编导生2020!

 8 ) 其实是个很好的纪录片

看了些排名靠前的热评,都是批评,主要问题是“外地人角度”,怎么理解一座城市。

角度问题,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成长环境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那些能够达成共识的城市元素,却往往让人觉得不够本地视角。

这其实就是城市题材纪录片优劣的最大分歧。

没有人能够完完全全的描述一座城,如果可以,那只能去采访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那不是纪录片,那是治安监控!

即使不是一个城市规划局的总规划师,你去评价一座城,也会有人站出来指责,你不接地气,你不了解这座城,因为你肯定不了解批评者的胡同或者楼道,或者这说你不如他了解。

也就是说,城市纪录片,是创作团队以他们的角度去看一座城,来寻找认同或其他。

观众评价的应该是他们的文案、剪辑、影音之美,那些违背你认知东西只是借给你一双眼睛重新看一座城,慢慢感受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我的评价文案:几乎满分,骚气十足,又不失回味,爱你文案!

旁白:这个熟悉的声音,像是《无间道》陈冠希、《志明春娇》余文乐、《天龙八部》陈浩民,一种极具代入感的声音,你也可以称之为生活化的声音,我喜欢。

配上那骚气十足的文字,绝配!

光影色彩:不炫技,让人看着舒服。

导演:之前的那些赞美同样献给导演,因为这个局是他攒的。

他想象的城市肯定更美。

 9 ) 《城市24小时》成都:记录人间烟火,抚平城市中的凡人心

通过平民化的讲述、新视角的选择,以及多面性的勾勒,锦官城“余生很长,何必慌张”的态度在《城市24小时》(第一季)第四集中被娓娓道来。

成都,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名城。

它的一切都在历史的长河中变化发展,却似乎又有一些东西仍然保持着最初的模样。

在这个巨大的城市空间内,努力生活的普通人,和他们身边的烟火气,共同勾勒出一缕缕的温情。

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推出的系列纪录片《城市24小时》(第一季)第四集,以全新的视角、生动的叙述,带我们走进这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图片来源:央视网)取材平民化,突出城市主题每一个普通人都为城市的运转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成都人始终在这座城市中认真努力地生活,用他们身边的烟火气,营造出最闲适、自在的城市。

在《城市24小时》(第一季)第四集中,“烟火气”、“慢生活”作为成都最为显著的主题被放大突出。

本片选取大量生活化的镜头,取材平民化,如茶馆中闲谈的茶客与老板、菜市场讨价还价的市民、居民楼里为回锅肉的做法而争论的祖孙……在成都人的日常生活中寻找最打动人心的温暖,使得成都充满烟火气息、生活节奏缓慢而悠长的形象在这种平民化的表达中得以鲜明地彰显,形成与其他城市不同的独特的生命力量。

(图片来源:央视网)立足新视角,讲述城市名片在系列纪录片《城市24小时》中,每一集都浓缩着一座城市6个主体故事及18个左右的场景故事。

因此,如何在50分钟内以全新的方式讲述城市的真实生活面貌,带给观众关于一座熟悉的城市全新的认知,也是本片重点关注的议题。

大熊猫作为成都较为具有特色的城市名片,已被海内外所广泛熟知。

而在《成都》一集中,导演在叙事视角的立足上进行创新。

本片选取凌晨5点到早上8点作为叙事时间范围,将大熊猫起床之后的生活状态通过饲养员高强度的工作进行体现。

观众在了解大熊猫的日常起居的同时,也对熊猫饲养员予以关注,进而改变传统的刻板印象,拥有对这一城市名片更为全面、清晰的认知。

(图片来源:央视网)勾勒多面性,关注社会现实在成都慢节奏的生活中,成都人依旧是这座城市运转的核心,不同岗位上的不同群体共同组成了这座城市的宏大叙事。

本片选取较多类型的社会群体,通过软件园中游戏测试员的工作状态体现青年人在有“少不入蜀”之名的成都如何奋斗,以深夜的书店中加班、办公、学习的白领与学生洞见成都人在忙碌中寻求安静的生活方式,讲述“巴适自在”的茶馆背后老板如何劳碌辛苦……从而勾勒成都的多面性特征,表现出成都在自在闲适中依旧发展变化所蕴含的动力,深切关注社会现实,展现生动丰富的城市样貌。

(图片来源:央视网)成都就这样以自己不紧不慢的节奏,带着烟火的气息,走过两千多年的历程。

通过平民化的讲述、新视角的选择,以及多面性的勾勒,锦官城“余生很长,何必慌张”的态度在《城市24小时》(第一季)第四集中被娓娓道来。

24小时的记录勾勒出这座城市的人间烟火,以影像的语言和动人的故事抚平都市中每一颗凡人心。

24小时记录人间烟火,抚平城市中的凡人心

 10 ) 《城市24小时》记载“有血有肉”的城市全貌

《城市24小时》中观层面的新鲜视角勾勒出新时代下每一个普通小我努力生活的样貌,这是独属于中国的城市景观。

文/魏铭辰5月20日起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的《城市24小时》(第一季)从结构性、多面性、包容性角度,对当代中国城市进行中观层面的全方位观察。

正如纪录片宣传语所说:《城市24小时》,中国城市素颜写真集。

影片创新性以时间刻度为纵轴,尝试运用最真实的纪录手法,刻画出城市语境中的人物群像,以此探索城市的“骨骼”与“灵魂”。

(图片来源:央视网)《城市24小时》(第一季)从郑州、武汉、厦门、深圳、成都五个城市入手,除了对城市景观风物的描摹外,在立意高度紧扣城市发展的相关议题。

影片从小故事切入,细致呈现小人物的生活图景,并由表及里直指社会现实、关注多元群体,提炼出中国城市的共性特征:快中有序,和谐共生。

城市“结构性”展现勾勒新时代蓬勃图景以时间刻度为纵轴,流动的景观为横轴,各色人物的生活共同组成“城市坐标系”中的定点。

《城市24小时》别出心裁地选取中观纪录视角,梳理出城市“结构性”的运转模型。

当人们日栖于楼宇屋檐之下,城市的运转机制往往被大众忽视。

如此,影片紧扣时间为标的,重新描绘出城市的层层肌理。

纵观第一季中的五座城市,“快中有序”成为当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共同表征,镜头在刻画城市详尽样貌的同时,揭示了中国城市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图片来源:央视网)中观层面的新鲜视角勾勒出新时代下每一个普通小我努力生活的样貌,这是独属于中国的城市景观。

人们在热干面的叫卖声中苏醒,一口浓香是对一整天忙碌的最大鼓舞。

忽远忽近的豫剧声调,是中国铁路干线繁忙运转之外的一抹别致独白。

山河土地之上的摩天高楼比肩相对,却也惊叹这四十年光景恍如奇迹。

心中所有的诗情画意都伴着暖阳,将传统与现代的美映衬在沙滩和柔波里……时间是一把饱含深情的尺子,丈量出每一个普通人远行的距离,也标记着每座城市飞速变迁的毫厘。

城市在变,而始终不变的是每个小我在巨大城市“机器”结构中发出的声声共鸣,这城像一座巨大的丰碑,印刻着每一个人的奉献与坚守。

城市“多面性”探索关怀小人物奋斗历程《城市24小时》(第一季)对现实议题、多元群体的关注,秉持着纪录片人文关怀的初心。

各行各业小人物的生活样态,共同组成城市丰富多彩的意义内涵,揭示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依旧是以人为核心的场域,情感依旧是城市最温柔的底色。

(图片来源:央视网)在武汉,你拨开创业风潮里的迷雾,共同见证青年人面对失败后的乐观向上;在郑州,你目睹医疗场景的紧张有序,再次致敬医护人员不分昼夜的严阵以待;在成都,你体验熊猫养护员的职责,深知与“可爱”相伴需要付出加倍的悉心照料;在厦门,你想象远离喧嚣的秀美,在鼓浪屿化身只为恬淡动容的文艺青年;在深圳,你正身值“发展奇迹”的潮头,透过每一位年轻人的目光看到了祖国的未来。

(图片来源:央视网)《城市24小时》聚焦每一个小人物的生活历程,从故事中展现城市的真实色彩。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性格”与“气质”,但让这些“落地”的是每一个在城市生活着的小我:是火车站值班站长,是长江大桥的维修工人,是早餐店店主,也是互联网员工……每一个小我都以不同面向诉说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现状。

镜头里,城市“有血有肉”的全貌被真实记载,这份“真”与“情”也跨越距离与观众的心走得更近。

城市“包容性”呈现传统与现代交融碰撞时间是永恒的刻度,尤其是世界快速发展的当下,城市只有铭记来时路,才能拥有不竭的动力,蓬勃生长。

当今的中国城市正面对新旧时代更迭的变革,本土积淀与外来竞争的重重挑战。

每座城市都在探索的征程里,寻找着适合自己的道路。

我们似乎通过《城市24小时》(第一季)的镜头,观察到中国城市发展之道的核心——和谐共生。

(图片来源:央视网)美美与共,方有大同,城市的传统与现代之美交相辉映。

在复刻编钟的演奏声中再现千年的旋律;在豫剧小小学员的唱式中感触文化的传承;在光谷街头的人海里紧握机遇的来临;在全国最繁忙的铁路十字路口前重新出发。

我们看到了城市在快速前进的同时时刻提醒自己:铭记优秀传统,海纳更多元素。

中国现代化城市的未来是对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兼容并包,是对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的有机结合。

(图片来源:央视网)除此之外,纪录片《城市24小时》(第一季)创新性推进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互动模式:影片+受众参与,而最终呈现的效果更是令人惊喜。

《城市24小时》(第一季)与网易云音乐客户端开展的#我与这座城市共处的1小时#活动,深度挖掘用户的生活感悟、城市故事,仅开播第二天,已集纳3400余条用户个人组成的“城市1小时”UGC,更像是中国城市的全景接力与生活分享秀。

与此同时,纪录片通过图片、短视频、故事视频等方式在微博端发力,与网易云音乐合作的活动话题在微博端阅读量超200万,而纪录片#城市24小时#的话题量也过500万。

由此可见新媒体环境下,与受众面对面、心贴心才是硬道理。

《城市24小时》(第一季)是当代中国城市发展的观察者,跳脱出一贯微观或宏观的视角,对城市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24个小时的流转中,不同城市的景观被全面展现,“人”与“物”紧密勾连,使每一座城市具象出独一无二的“气格”。

正如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文化》中所言:“城市的标志物是它那目的性鲜明的、无比丰富的社会构造。

”当我们常为感叹城市同质化的外在,似乎忘却了每一个个体才是城市的根本。

“城市让生活美好”的同时,是每一个“你”让城市变得更好,回归对个体的关注,才可以更好地认识脚下的土地,预见城市更加美好的明天。

《城市24小时》短评

刻板套路,文案略娇情,深圳一集的文案太掉格,“没有北上广的上班高峰路面拥堵,因为这座城市有另外的出行方式,地铁,这个城市不会将时间浪费在堵车这种事上。”深圳可写可拍的内容很多,文案偏偏如此无知与自大。

4分钟前
  • 较差

这种纪录片不一定十分客观,导向性是有的。但拍一些生活细节,总比拍很大很虚的牛皮好。

8分钟前
  • 查查
  • 还行

大熊猫太可爱了🐼🐼🐼🐼其他就一般般

11分钟前
  • 音风
  • 还行

原来每时每刻都要不同身份的人在努力生活,或休闲或紧张或奋进…

14分钟前
  • 黑夜便利店
  • 还行

每个城市不同的市井人文、地理历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城市名片。

15分钟前
  • 游泳鱼
  • 推荐

最后每个城市都在拍高新园区……

16分钟前
  • 悠翔
  • 还行

很没有水平的纪录片

20分钟前
  • 四季春不加糖
  • 较差

人间的模样,没那么丑,但也没那么美好,谁都被生活操着走(求个第二季多拍几个城市啊!!!

22分钟前
  • Ayo_whale
  • 力荐

一盏碧潭飘雪

27分钟前
  • Puff
  • 还行

只看了深圳这一期 只能说 给人们看见了他们想看的 不想看的那一面就不会展示 感觉好糟糕啊…

29分钟前
  • 皮卡邱
  • 还行

每个城市都太多层面没法用一集50分时长的片讲透彻 都是蜻蜓点水吧

31分钟前
  • Chickadeeee
  • 还行

蛮不错的纪录片,可以满足我这种没钱旅游的人一饱眼福😂。

36分钟前
  • 薇瑾
  • 力荐

“平平无奇”,一股流水账的感觉

37分钟前
  • 🦔
  • 还行

深圳有毒

40分钟前
  • Ciao
  • 推荐

刻板

43分钟前
  • GrannyPeace
  • 较差

下饭。

46分钟前
  • 羊羽
  • 推荐

想吃河南烩面、武汉热干面、龙虾。郑州火车站是中国最忙碌的车站,可以通往中国所有的省会城市。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货运列车编组站。中国最大的地方剧种是豫剧。梨园春号称世界上持续播出时间最长的电视戏曲节目。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苹果手机组装厂。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被称为全球最大的医院。武汉是因为码头兴盛起来的城市。第一次听说城中村。来到一座城市,一定要去看看当地的菜市场,夜市。想去成都看看。吃火锅排队3个小时,为什么还要等。鼓浪屿没有淡水。http://tv.cctv.com/2019/05/14/VIDArvivWfbPCaZGFI9iVVE0190514.shtml

50分钟前
  • O型血
  • 推荐

关于郑州 拍的仍然是固有印象 没有着眼未来 只是过去

53分钟前
  • 去抒情
  • 很差

成都

54分钟前
  • 小幺
  • 还行

一集一个城市不够详尽,建议多拍几个城市。深圳那集属实把我吓到了,变强大的代价那么真实。

56分钟前
  • 想吃好果汁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