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念如影结局也太差劲了吧,凭什么所有人都开心快乐的活下来了,凭什么只有袁老师去死了呢,我宁愿是袁老师杀了高川然后自杀,袁老师苦难的一生得到了什么呢,她招惹谁了呢,一直在失去,凭什么呢?
爸爸被杀,凶手没被抓到,房子被姑叔抢走,上学被欺凌,好不容易开了自己的琴行,以为生活好了起来,妈妈被横冲直撞的警察撞死,被莫名其妙卷进毒贩的车祸现场,在她心灰意冷时候是佳佳的出现给了她活下去的希望,可是佳佳死了,害死佳佳的只是十天的拘留,她就此崩溃,开始自己的复仇,她凭什么要这么惨,凭什么最后所有人活了下来,凭什么只有她去死
你好,我是袁睿彤。
曾经的我喜欢钢琴,爱我的父母,有最好的朋友。
后来,他们都离开了……苦难是生活给予我的代名词,我努力的想要逃离生活的枷锁,可是它告诉我,孤独是你的人生,离开是他们的宿命。
于是,都离开了,没有人再为我驻留,爸爸的琴声,妈妈的爱,佳佳的笑容,甚至连我最爱的钢琴都在一一离去。
我要怎么去和解?
爸爸的离开,让我和妈妈失去了温暖的家,于是妈妈接替爸爸的责任,为我们的小家扛起了重担,而我还是那个喜欢弹琴的“小公主”。
弹着弹着我长大了,终于不负众望,学了我和爸爸妈妈都喜欢的钢琴专业,我欢喜至极。
每当想起这样的日子,我的嘴角都会不自觉地上扬,心想着:属于我的人生终于开始熠熠生辉了。
当老师告诉我要我作为代表上台演出的时候,我欣喜至极。
它就像是我学校生活里的一缕阳光,照遍这里的每一个角落。
只是,这一缕阳光并没有照进表演台上的那架钢琴里,相反琴键里布满了锋利的刀片,我所演奏的音乐此时是多么应景啊。
这是苦难给我上的第二课,留着眼泪的我,仍然相信善恶分明。
没有学业的日子,并没有阻碍我对钢琴的热爱,相反的它给予了我更多的机会,让我更加坚定自己对钢琴的热爱。
琴行——承载着我们一家人的理想,今天他终于实现了。
我看着妈妈眼里的亮光,我知道,他也看到了。
我从未想过,我的母亲是以这样的方式离开我。
我做好了所有的计划,在有能力向妈妈说出“可以接替他的重担”的时候,一场车祸让我们天人两隔。
听着医生宣布妈妈的死讯,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我不能接受这个结果!
为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
为什么会发生车祸?
为什么不给救护车让路?
为什么!
为什么?
!妈妈去世之后,我看着家里的陈设,无数次的想起妈妈还在的日子,我很想你。
有一天,琴行来了一位新客人,是个年轻的女孩,她面带笑容,声音温柔。
她好像很喜欢钢琴,从她的琴声里我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就好像还有人为我逗留。
渐渐地,我们成为了师友乃至朋友,我们无话不谈,相互温暖。
在无数个孤冷的夜晚,我都会想起我们第一次见面时的场景,永远记得那首钢琴曲。
后来,佳佳也走了。
我又成为了一个人,孤孤单单的一个人,然而,伤害佳佳的那个混蛋,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
曾在我身边的人,曾经爱我的人都一一离我而去,然而坏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
曾经我也相信,放下曾经就可以相安无事,各自安好。
可当我发现造成这一切的一切的人是别有用心的时候,我才发现曾经的我是如此的可笑,呵。
每当我以为我可以重新出发好好生活的时候,生活好像总是在跟我说:不好意思,我就是跟你开了个玩笑,你不要介意。
可是,我要有多用力才会不介意……
常见的双男主设定,有重叠的部分,也有独立的分线。
性格迥异的两个人有着过命的交情。
高川是一个敢爱敢恨,重情重义的人,为了自己在意的情义敢于以身试法(这个当然不提倡),甚至连死都不怕(他后背的疤说明了这一点)。
骆松是一个刻板守旧、很有原则的人,肉麻的语言不是他表达情感的方式,他只会通过实际行动来传递自己的关爱和好意,因此他的内心世界是需要通过他做的事来分析、解读的。
高川这个洒脱、率性的角色,无疑是观众们比较喜欢的。
无形中扮演高川的宋洋也更容易得到观众的好感。
骆松虽然在人物性格设定上没有高川那么讨喜,但是在他刻板、严肃的表象上,有更多的心理活动可以挖掘,从而更加丰富了这个人物的层次感。
高川是一杯芳香四溢好入口不上头的美酒,骆松是一盏通体纯正耐人寻味的苦茶。
在师傅和未婚妻死于一场意外之后,高川却认为那是蓄谋已久的事件,为了寻找事情的真相,尽管大家都不理解,可他仍然执着于寻找,直到最后让他找到了事实的真相。
中间的各种人穿插着每个人不同的人生说到执念,好像影片中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执念高川执着于师傅和未婚妻的死亡袁睿彤执着于母亲的死亡和成长过程中的痛苦经历这里面我更喜欢秦鸿雁,虽然她经历过痛苦,可是却从来没有屈服于命运,依然积极的面对生活。
对于高川的爱也是真挚而热烈的,从没有过一丝隐藏和闪躲,没有因为高川的背景退缩,反倒是一直在他的背后支持他,成全他。
她就像这部影片中的一束光,照亮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世间不存在任何一种法则可以平等地适用于评判所有事物的功过是非因为没有一条标准,对于所有人而言都是“公平”的道德和法律有时只对遵守它的人有用我们的好恶不过是来源于不同的立场所以讲“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我总是在警醒自己,“不要做高高在上的看客”,因为我不知道是否有一天,我也成为被“评判”的那个人。
五年前的高川因为无法接受师父一家突如其来的意外,不顾行人安全执意追车,最终导致了袁老师及其母亲遭遇了无妄之灾。
救护车赶往医院的途中,一女子因一己之私不同意让路,最终导致袁母错过了最佳抢救时期,不幸去世。
此前的二十多年,母女俩一直生活在失去丈夫、父亲的苦痛中,过着穷愁潦倒,倍受欺凌的生活,好不容易努力过上了想要的生活,一场突如其来的悲剧结束了这个还未开始的美梦。
当袁好不容易通过五年的时间让自己放下,并且遇上了同样具有音乐梦想的佳佳治愈了她的生活,可保安的性侵、无良记者的曝光,让原本鲜活的佳佳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爱自己和自己爱的人,一个又一个地从身边离开,可法律微不足道的“惩罚”,如何能告慰逝者的生命,这教她怎么释怀呢?
所以她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去为她们讨回公道,你说这是执念,是报复,是冤冤相报何时了,可是对她而言,她还有什么东西是可以失去的呢?
这一次,我希望“反派”能赢。
尽管,这并不是主流所倡导的。
很小的时候我们总是爱憎分明的,世上的善恶总是以脸谱化的方式摆在我们眼前,看到电视机里的角色,总要先给他们打上“好人”“坏人”的标签,找准阵营,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去无限批判那些“坏人”。
可是越长大,却越发现自己活得像个“反派”。
善良被欺凌,热情被冷漠浇熄。
加害者风生水起,受害者顾影自怜。
不公成了常态,社会却要求你变成一个哑巴所以越来越能理解角色的“坏”,因为没有“坏”的勇气,所以希望反派能赢。
在光明美好的图腾里,爱能汇成汪洋大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现实中,恶也一样。
不过是反方向。
恶有时候更是一种环环相扣的东西。
因为有人制毒贩毒,所以缉毒者被害,所以查杀者犯错,所以受害者复仇。
仇恨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恶的集合也越来越深。
我们很难去评判身处其中者的是是非非,也许当我们面临同样的抉择,未必会比角色更完美。
只是很可惜,结局没有看到我想看的。
就一句话这哥们儿毫无演技可言,他就是警察,他就是!
就像王志文曾经说过,演戏不是靠演技,演戏没有技巧,而是感受。
太厉害了,从来没见过这么松弛的演员!
牛逼!
看了几集了,只要他一出现,你就觉得什么都合理,甚至感觉他台词都不会是编剧写的,亦或者说是导演给个框架,他去发挥就行了。
强烈建议大家关注一下这个演员
朋友推荐而看,此剧好在表演和质感,两大主演和配角都很稳,可见导演对演员的选择和把控到位。
客观讲剪辑过于混乱,剧本简直一般,居然还有评论说什么剧本好?
敢拿出来晒一晒吗?
拿人背锅不够还想把观众都当傻子啊!
这些在第一集尤其明显,大场面主要集中在第一集,但稍有些假,楼房内的枪战暗得看不清。
现在剧集一般分两组拍摄,但应尽量做到水准统一,当然这也需要团队的有机磨合,此剧在这方面暴露了不足,时好时坏。
按说以拍摄的不错的画面和表演来看,这个剧目前所呈现的效果也有些奇怪,大概率是剪辑阶段出了问题。
行业里早有剪辑权之争,不知此剧是否也有此状况。
举一例可见端倪:云浩在酒吧唱歌,音乐和他口型都没对上,表演传达出了情绪,却被后替换的歌曲破坏,其中原因不言自明。
此剧整体案件比较好猜,且有逻辑BUG,绝非单单第一集的问题。
本剧人物命运以及双男主各自的情感线引人眼球,李东的死也令人惋惜,演技全员在线!
执念如影看了15集被编剧刀麻了,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1.第一刀,高川刚刚受重伤结束卧底任务,和女友如胶似漆,准备受功领奖,领奖途中师傅女友一家几乎惨遭灭团,留下小儿子一个独苗,高川怒追肇事司机,喜提包吃包住五年。
2.第二刀,五年后高川出狱,师傅小儿子程云浩亦长大成人,与女友佳佳如胶似漆,某天约会未送佳佳回宿舍,佳佳被保安强奸,后又被无良媒体公布,不堪受辱,服药自杀,程云浩从此emo。
3.第三刀,高川出狱投奔秦三宝,与秦三宝一家其乐融融,秦三宝女儿也浪女回头,欲修贤妻良母之道,眼看加上高川就要组成幸福一家,突然秦三宝外孙女被拐,他为救外孙女失手杀死人贩。
高川为其掩盖,最后被骆松蜜汁神逻辑破案,秦三宝喜提N年包吃包住。
4.第四刀,强迫症骆松心悦袁老师,试图接近,袁老师也对骆微微动心,眼见CP将成,骆松被查出罕见脑瘤,预定盒饭。
5.第五刀,基本每集都能看到李东和乔博士打情骂俏戏码,二人感情逐渐升温,眼看就要捅破窗户纸。
李东突然订花准备直球,实则喜提flag。
毫无防备情况下与人格分裂杀人犯撞个正着,满脸痛苦的被生生勒死,映入眼帘的最后一幕是爱人四处寻找却擦肩而过。
我只能说编剧是为了刀而刀,如果能挺过上述刀子,并接受剧情的逻辑BUG,这剧还可以看看,至少主角配角演技还都在线。
最近断断续续看的一部刑侦剧悬疑剧,开头觉得一般,所以后来又转到唐朝诡案录,后来居然忘记了还有这部…一开始觉得并不精彩,啰啰嗦嗦的,高叶,本来我挺欣赏的,没想到在这部剧里只是这么一个配角。
后来结局确实有点后劲的,剧情设想不错,总感觉这个女钢琴师袁睿彤平时比较阴郁,果然这个角色不是花瓶啊。
但是剧中bug也比较多。
或者说铺垫不多,所以让观众觉得比较突兀,比方说她私藏的枪支和弹药哪里来?
还有如何仅有一面之交而得知阻止救护车的中介女的真实身份而去复仇,得到那么多个人信息,是有人在帮助她嘛?
她接近警察骆松是有目的吗?
或者她以往的身份是不是傍过黑社会某大佬呢?
这么弱小的一个女子能够开得起琴房,总觉得不是一般人。
两位男主角都不错,然而手下的几个警察配角太弱了,窦婶像混混,李东虽然死的比较惨,但是似乎引不起我的同情,平时看他演戏老是出戏,总是在那里莫名其妙的笑,也许演这个角色对他来说确实是太累了,只能安排把他写死了吧!
那个女心理学博士更加了,朝阳区大妈的感觉,一口京片子。
普通话说标准很难?
办公室有的没的八卦太多,显得不够专业哦!
真的好难过我真的很恨那些加害者,还有那些无良记者。
佳佳的事情在我们社会中总是有发生,我阻止不了这样的事发生,我也不期望那些人渣会收手。
我希望每个善良的人都要有一颗勇敢的心,坚强的心。
我希望我们永远都不会遇到不幸的事,我同时希望当遇到不幸,我们要更勇敢一点,勇敢的面对那些发生过的事,勇敢的面对流言蜚语。
这个世界是有很多人渣,有很多满嘴喷粪的狗,可是这个世上有更多善良的人。
善良终将会治愈善良!
#24北影节 缓缓的,一切都恰到好处。父女关系对我来说好像就是这样的。大家一起坐下来看电影那一刻,竟然有点感动
有点安哲,走出影院有一种死了很久然后复活的感觉
很难不睡着啊,这片子看着就觉得冷、不想说话。
尽管经常跑电影节 但也觉得本片… 挺没意思的。两星给风景和故作深沉的长镜头。
充满能量,或许导演也在躁动。
#北影节 每个人都像蓄势待发的火山,又像露出水面百分之一的冰山,冷峻的侧颜配上隽永的留白,打开车门的时候都会北边的寒冷。配乐也很喜欢,加上风景真的会打动我。可以理解所有人,理解一些细微的情感变化,但没有带入和共情,所以扣一星。其他感受1.不是所有的电影都适合大屏幕,这种艺术品2.我真的晕由远推进的镜头,摇晃、追随、固定机位都没问题,一看推进镜头就头晕……
可能是第一次真正发现了俄罗斯电影的美。
#BJIFF2024#听沙丹忽悠 有点冲动的选了这个片子 大家都在不明所以的刷豆瓣
C+/ 如此美丽的推拉摇移,把远处和近处的风景都收聚一体,自然形成了一种语境与物的关系。而面包车在蜿蜒的小路上穿行并逐渐成为镜头中心,就像是在一个传说里浮现一般。这种缓慢的“浮现”、逐渐被注目、被光照亮的过程成为一种灵韵的来源,让人物的目光透过拍立得、透过摄影机、透过电影放映变得坚实而致密。但局部的人物关系构建还是有些中空,导致结尾的几层转折都有些突兀。
BJIFF 女儿很美,对俄罗斯又多了点了解
#10537 #14th BJIFF# 2023电影人双周入围。差点以为是索科洛夫弟子的作品(不仅地理上有重合,气质真有点像哎),一部当代俄罗斯的洛丽塔,对俄罗斯广袤大地和荒凉的后社会主义风景捕捉得十分到位(中间还经过高加索地区了,确实听到格鲁吉亚语),最后的白海风景也真的很壮阔。流动电影车和盗版DVD真的是最迷影的故事了……#年度佳作候选#
胶片颜色好好看,女生好好看,到最后一幕猛地想起开头那句“这里的水不干净”…啊…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话少,喜欢。
7.0/北影节第五部 清冷 肃杀 叛逆 逃离 移动长镜头组成了全部内容 配乐很紧迫惊悚 无睡点但无共情处
#Cannes2023
人物立不住,但胜在拍得好看,情绪贯穿,完成度高。
每一次摇移和zoom都有一个精心设计的落点,未免太功利。
BJIFF 14|“It seems that the summer is going to be cancelled.” 有人带着女儿和投影仪四处流浪放电影,有人裹着大衣在荒原的路边卖冯内古特和卡夫卡。人与人之间都没什么话可说,一瓶烈酒、暴力的拳头、砸向玻璃的石块和裸体照片就是情绪的全部表达。内心和自然一样神秘而令人畏惧,非常俄罗斯。看的时候发现一些画面明显有胶片受损的痕迹,大概是刻意为之? P.S. 电影画面真的很像“从世纪金源(对不起 但那个商场真的好像)到瑞瓦肖”啊… 以及中文字幕又在胡乱翻译了,have enough fling都不能好好翻嘛…
大银幕看这个可太酷了。
「14th BJIFF 保利北京坊」非常好的俄味儿后现代,很对我胃口。高纬地带永远灰蒙蒙的天,西伯利亚植被茂盛但脏兮兮的地,仅有的五段无调性的配乐,人的孤独、克制、疏离。路边泥地里摆摊的老大爷卖的是冯内古特和多甫拉托夫,荒凉破败的西伯利亚与绝地求生中的荒岛别无二致。片中无人大声说话,似乎也没有一个人露出过哪怕一丝微笑,甚至连愤怒都那么不着痕迹,父亲深深的眼窝叫人看不出喜悲。警察的那句话颇堪玩味:Я же тебе говорил, не то время. 是啊,не то время.
BJIFF 240425 党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