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过原著 但整体不错 整个情节叙述的很有风味 不过凶手有点太过于自我暴露 反正最开始她诬陷格温达的时候就觉得怪怪 又是畸形的爱恋啊 各怀心事的家人 利益 永远都是利益和金钱在作祟 但是最后完全没有证据啊 居然凶手都能认罪!!
真让人无语啊超讨厌那个老头子 居然不相信格温达 还让她离开 让他后悔去吧
与原著相比,红玫瑰不够艳,白玫瑰不够美(I like her voice, though),网球王子不够帅,Miss Marple基本没啥存在意义(而为了把她安插进去,精明的superintendent成了个一见美眉就晕菜的蠢蛋),the murderer从一开始就露出诸多迹象。
还有那场极精彩极精彩的末路英雄救美女,成啥了?
那段很天才很天才的心理学case对比,取缔了!
那段多年求索之后彼此寻到的后中年恋情,改没了!
——That's very cruel, I think, to the lady.哎,一个绝妙的plot,一群性格十足的人物,一种扣人心弦的写作方法,被改编成了一部平庸的谋杀剧。
damn!
第一集结尾竟然看哭了,年轻的Jane的人生轨迹从此改变,进入警局工作,和爱人在一起,就像在另一个平行世界,Jane Marple的愿望都实现了。
Larry叫一声Jane,老少两人同时扭头,一对恋人一起离开,只剩下年老的Jane,本该显得落寞的场景里,她却温和一笑,well, at least that's real,转身上车离去。
那么,年老的Jane曾经多少次梦见这一幕,又多少次失落呢?
漫长冬日,真是只有看这套片子最合适,基兰·德赛说过英国作家写印度(也泛指其他英属殖民地)完全不成样子,但是写回英国,则风物人情都恰到好处,作家单子里特别点出可爱的阿婆。
其实,剧情有修改,有些故事里的侦探也非简老太,但是,导演完全遵循精工细作原则:布景,美工,音乐,服装做到一丝不苟。
这套片集的服装非常精致,贴合角色的个性:马普尔小姐真人有165公分,为了使得她看上去更娇小,料子层叠布满碎花,帽子上有褶皱小花,胸前坠一鸡心型放大镜,拎个印花大手袋走出来,像极了我心里的超龄侦探。
“甜心夫妻”里那位太太个子很高,衣料都偏硬厚,一出场戴的小帽子很魔幻,像一截弧形的黑树根,她脱了米色的厚外套,里头露出件高腰墨绿连衣裙,端庄大气;《魔手》里梳BOBO头的乔安娜最符合我心里二战后的英国姑娘体型,因为那时候资源吃紧,不可能太丰肥,蜂腰内衣也出现了,她穿一件金绿色大蓬蓬裙,纤腰盈掬;里头另有一个女孩模仿奥黛丽赫本的造型,绑马尾辫穿七分铅笔裤,穿平底鞋骑单车,轻俏活泼。
自己心仪的小说人物穿上合适的衣服出现眼前,真令人兴奋,而且40后-50初年代的衣服如今看来,也时髦得很。
尽管展示有些角色根本是大配角,那些好看的服装才几个镜头,但是,不该省的钱真不能省,不然观众会一直记得。
相比之下,80年代阿婆的侦探波洛(大卫苏切特 饰)系列,就寒碜多了,女主角无论明星、富孀、名媛,只得一两套衣服撑场面,设计得不贴身,显得人胖。
还有豪宅,够大够空,但很败落,有一幕我至今记得,波洛和黑斯廷斯早起饭,三张大条桌并着,铺雪白台布,上面有一溜儿餐具,然后波洛打开,只有一只鸡蛋,这集关于绑架小孩的,也许是片子里的贵族确实败落了。
对比之下,马普尔小姐去哪儿都像豪华游似的。
《伯特伦旅馆》这集也好看,马普尔小姐小时候来过,她爱这里跟自己家似的,但等老了再入住,物是人非。
一个地方发生凶案,无非是钱和情两样,片子里是都占全了,但我觉得其实讲的是另外一回事,导演对旧时人事的眷恋。
进入伯伦特旅馆就是展开一次怀旧之旅,小说早已言明 “ 如果这是你第一次来到伯特伦,你会几乎惊奇地发现自己又回到了一个消失的世界。
时光倒流,你再一次置身于爱德华时代的英格兰。
”的确,片子里的建筑物乃至人们爱喝的下午茶都没变,人们静静享用印度、锡兰、大吉岭、兰普森等地出产的茶,吃着松饼,表情怡然。
穿插的爵士乐曲热烈活泼。
华美的场景,丰裕的酒食,使得这个封闭的小世界异常鲜活,可爱。
但,怎么可能时光倒流,旅馆要打开门做生意,英国人扭捏的小情调和固有的传统就随着“与时俱进”的需要而变更:为了适应性好奢华的美国人,把其中几间做了改良,变得更宽敞时髦,加入异国情调,满足暴发户的炫耀心态,特称“美式房间”;纳粹分子偷了人家家传名画,只要付得起钱,也改头换脸住进酒店;还有改装成牧师的纳粹;文质彬彬的孪生兄弟其实是惯偷;女冒险家更像黑寡妇,除了超速驾驶,骑马,开飞机,正业就是女结婚员,老公死了就能分到财产,戏里的5万镑在今天当然不算巨款,但50年代不算小数目,在1954年1万英镑就可以买下肯辛顿区或是骑士区的房子,而如今想买差不多的房子则需要1千万英镑)。
里头也有一位喜欢冒险的简姑娘,她在旅馆当侍应,休息时爬上顶楼俯瞰伦敦,觉得又美又失落。
战时英国民众万众一心,全力御敌,每个人都觉得担当起巨大的历史责任,她的妹妹做过随军护士救死扶伤,但是二战结束一切恢复原样,简说“看我现在还不是做回一个侍应,让老板呼来喝去 ”。
同样不平衡的还有那位不苟言笑的苏格兰场的侦探,他年轻时率领士兵登陆诺曼底,退役后就作了人民公仆,但真正的罪案并不常发生,即使有,人民也没以前那么信任他,反倒是为了利益希望一切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就是协作破案,简姑娘在其中起到了抽丝剥茧层层分析的作用,而且还非常专业,在这里逻辑推理胜过了法医鉴定,到最后,侦探爱上了这位伶俐大方的女郎,导演还专门加插一段好莱坞式接吻,背景音乐轰隆隆响起来。
片末,她羞涩地告诉马普尔小姐说:“我们打算住一起,互相了解一段,您知道,现在时髦这个。
”马普尔小姐说,现在的英国应该是越来越好。
但实际上,我翻查一下资料,“从前”其实没那么美好,40年英国政府采取配给制,汽油,肉,黄油,乃至布料都要配给,有的家庭只好自己养殖家畜家禽;除此以外,食品部长甚至提出“没有牛肉的炸肉饼、没有糖的蛋糕和没有茶叶的茶!
”的口号,号召大家用实际行动支持国家。
我们看到的漂亮的花园变成了菜园为了填饱肚子,还备有家庭防空洞;天黑如果还有亮光是违法的,所以那时候交通事故是非战时的2倍。
但是战争把人对国家的忠诚,热情调动到了一个最高的极限,他们无瑕显露自己的小奸小坏。
倒是和平时期,尘埃落定,回过头来,才发现物质匮乏终究是不能避免的。
凶案越来越多,人越来越坏,心越来越狠,手段越来越辣。
即便如此,缅怀过去只是徒劳,时代轰隆隆地过去,旧时风光如飞花去影都不可追,只有在封闭的伯伦特旅馆,在衣香鬓影间,在歌声里,在那些残存气味的饮食里,才能隐隐捕捉到一点痕迹。
开篇时,马普尔小姐说起幼时曾在此留步,依依不舍,也有物是人非的感慨。
"天令尚随新岁改,人颜那得旧时红。
"说到怀旧念旧,大概也比不过英国人这种丝丝入扣的情怀。
结尾处,善解人意的马普尔小姐意味深长地说,“今日之伦敦,今日之英国胜于昨日。
”即使在那个经历过战争创伤,需要支付巨额外债的英国,英国人还是有足够的幽默感,调侃世事。
如题。。。。
在刚开始的时候有个黑人歌手和乐队一起唱的那首歌。。。。
我找了很久不知道叫什么。。。
还有后面那个歌手的清唱。。。。
第三季四个故事的场景都是我爱的(自我感觉比第2季好,至少大大开动了脑子,享受到了看侦探片的乐趣,第2季故事虽然离奇,但作为观众丧失了与导演、编剧一同体会推理的快感)。
尤其是第2季的第4集,酒店。。
开篇就人来人往,超级古典的茶具,以及每集特有的各种优雅的紧身连衣裙,第一次感到口红对于一位迷人女性的重要,生活在那个时候的女人想必也在紧身裙,口红,端茶杯,香烟等各种优雅束服中,快乐而优越的活着。
而我终于学会了如何拿茶具,怀旧的情怀再一次被推向高潮
不看原著的话,还行;看过原著,就比较失望,因为把诸多精彩的、christie风格的细节拿掉了。
话说这一版高个子Marple还真是爱改编,本来没老太太什么事儿,都能给硬搁进去。
没看过原著,当然听说原著也是les。
有些疑问对这个剧情。
首先是死了的老先生的邀请,他明显是都知道了什么嘛,才邀请这么一帮人,而且还有留音。。
我靠,那他就自己解决嘛,干吗还非得死后弄出这么一档子事。
明知道有危险,还让这帮人聚集在一起,什么意思?
用无辜人的死亡换取他对他儿子的愧疚?
还有最后马普尔小姐的眼神。。。
她发现她分析错了吗???
除了这些,不看任何剧透,还是很有看头的一步侦探剧。
尤其是马普尔小姐的侄子可算露面了。。。
每每提到他,都跟个神秘人物似的。
露面后发现有点傻大个。。。
还得靠他的阿姨。。
看完之后,越发想不起原书具体写了些什么了。
不过这次改得还有些意思,挺紧凑,缺点是没必要地制造了些吓人的效果,原书那让人毛骨悚然的感觉反倒没出来。
《复仇女神》这集围绕Verity是否还活着展开……虽然迷雾重重,有太多碎片线索,但最后凶手自己递送了一杯(有毒)可可给马普尔,坐实了自己的凶手身份……可以说,本集谜题揭蛊难度不算高。
但是最后片段的剧情走势,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遗弃的教堂后墓地为何会插着鲜花,扫墓的疑似Verity的女人到底是谁?
马普尔手指被玫瑰花刺刺破流血想表达什么涵义?
编剧这结尾相当仓促,没看明白用意……
复仇女神:媒婆小姐为数不多的又一部为爱(嫉妒?)杀人 推理部分太弱 前面信息又多又杂 有效线索如大海捞针 直到最后十分钟的正式推理环节 然而马大姐的推证第一没直接证据 第二涉嫌钓鱼执法 且Michael的爸爸既然能够精准缩小嫌犯范围 为什么还要牺牲两个无辜的人才查出真相呢?最后马大姐一副的惊愕表情真怕她推错 毕竟也不排除罪犯是为了帮同伴真凶掩护才主动供认罪行 自杀了还死无对证
又是比较无聊的一部。这个改编自从一开始就很不靠谱,二战时的英国修女看到天上掉下来的德军飞行员,救条性命也就罢了,跑上去温柔抚摸人家的面颊是闹哪样……尽管那飞行员的确很帅,为了丹丹龙的颜给三星吧。
爱死马小姐。
s301
真美,每集都推一个爱情,老太太温和又犀利,老去也可以是一件美好的事,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一群人,有爱就好。第四季换人了,目前不想更新看了。
麻婆小姐真不愧是去哪儿哪儿死人的柯南体质。。案件侦破得很嗨,就是证据太弱了,上法庭的谁跟你讲推理啊?你得拿出证据来啊!
边烧菜边放最后一集,做菜太认真,完全不知道啥案子
女同性恋桥段最多的一季,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来围观
神职人员的爱情真压抑
下饭助眠
第三季比第二季更有看头。可惜第四季起再也看不到geraldine那睿智又幽默狡黠的眼神笑容了。
人物关系很复杂,搞的我都头晕了
人是情感动物,爱抑或恨。看似镇静,实则方寸大乱。
看过
拉拉戏太多了……如果没记错的话只有《零时》比较忠实原著。
零分滚粗
<E1 伯特伦旅馆之谜 At Bertram's Hotel >至少苹果脸简姑娘和小鸟探长挺喜气<E2 无妄之灾 Ordeal by Innocence>二册前来打酱油!有钱人领养那么多孩子的有朱莉和皮特,真是钱多到溢出爱也是吗<E3 零时 Towards Zero>在英格兰海滨杀人必须有铁人三项的体格Audrey真是美<E4 复仇女神 Nemesis>亲爱的侄儿雷终于现身了。知识点:Truth的近义词是Verity
不信服,没证据,不能这样子嘛
莫名其妙的女仆,莫名其妙的认罪。什么发现左右手,以为考眼力么。。。
据说第四季换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