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许光汉的时候,我对本片有几分轻视,从《想见你》后他就被贴上了深情男的标签,无数次重复着令人混淆得叫不清名字的青春爱情故事。
我以为本片也是。
很老套的开篇,失意的熟男,看见与青春有关一张明信片,陷入对往事的追忆,然后带着几分冲动抛下商业伙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看着Jimmy慢慢悠悠的,在最冷的冬夜偶遇同样来自台南的小店伙计,到镰仓高校前站打卡,搭乘最慢列车步入雪国天地,网咖看见自己创作的电游,去看天灯......中间夹杂着与日本气候两极的台南风景,以及18年前台南暑假的旧时光。
Jimmy站在皑皑雪地上,冲着远山大声喊出“你好吗?
”我以为他只是在复刻一段经典的画面,毕竟《情书》中博子在几乎一模一样的场景里做过同样的事。
那是无法承受与爱人从此阴阳相隔的痛苦,将无处宣泄的入骨相思交予雪地,彼时我并未意识到他与博子有什么共同之处。
直到影片行将结束。
原来,这是一场蓄谋了18年的旅行。
原来,Jimmy也再不能见到爱人了。
原来他不紧不慢地踏上旅程,选择与爱人的故乡福岛相反的方向开始,是因为那儿已经没有等待着自己的人。
原来他此行所见的风景踏上的土地,都曾与所爱之人有过交集。
原来他在“吹你吹过的风走你走过的路就算与你相拥”。
18年前Ami在电影院里因为《情书》的故事哭得泪崩,一旁Jimmy茫然不知所措的模样,交错着出现,没人知道,那晚拉开了他们间告别的序幕。
Ami无法按捺的心动是终结台南行的原因,明知道不可能抵达实现梦想的那一天,也见不到真正长大的自己与爱人,就将一切交给了平溪夜晚冉冉升起的红色天灯,再用一个与结果有关与时间无关的约定,安抚不能拥抱的爱人。
不明真相的Jimmy努力过,他期期艾艾地说出寒假想去福岛的愿望,换来Ami义正词严的拒绝,但他并未因此放下爱情,他以为只需达成爱人提出的约定。
于是,在完成第一款电游后拨通了Ami的电话,镜头拉远,给了他瘫倒在地的远景。
真正的故事层层包裹得严实,在交叉叙事里一点一点剥去所有人青春记忆里的大同小异,邂逅、相识、心动、约定、疾病,不得不来到的分别环节,任选其中之一或是其中之几,哪怕是全部选中,都不见得会让我有什么触动,却在看清那张明信片上的风景时,与Jimmy一样热泪盈眶。
18年了,你想与我分享的景致一如从前,而你,却不能在我身旁。
那是一种怎样绝望的深情呢?
许光汉演出了Jimmy极致的想念与心怀念想,心的角落有满满的爱,让他18年来始终拥有着爱人陪伴,不曾寂寞。
可以说是《情书》的姐妹篇,博子在恋人离开后去追寻他留在这世上的痕迹,Jimmy也在做同样的事,他们在时间里明白“虽然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但真挚的感悟没有磨灭。
生命是短暂的,而爱情是永恒的。
有一个可以思念的人,就是幸福。
”影片的最后,Jimmy说与青春告别了,或许他终将开始有别于这十八年来的生活,但我知道,Ami的爱会越了岁月一路相随,温暖他的往后余生。
Ami曾经说过“旅行的目的不一定是改变,也许是为了审视曾经走过的路。
”同样的话小店的台南伙计也说过,这是他们有所经历后的领悟,初听时的Jimmy并不懂,但在旅行之中明白“我们在旅途中,边流泪边寻找,学会心里流着泪,脸上挂着笑。
”那本记录了台南那个暑假的画册,是Ami留给他的情书,让他知道自己曾经被这样一个女孩儿深深爱过,并陪伴她度过生命倒计时的日子。
我跟随着页面的翻开回到十八年前,与Jimmy同哭同笑,最后在俩人同框的天灯之夜与共骑摩托画面前,不再淡定。
一直佩服日式风格的影片,总在淡淡地讲述人间的生死悲欢,却在不知不觉中将情感充斥其中,让人感同身受地哭成狗。
很简单的爱情故事,很伤感的意难平。
愿世上所有的人都能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而后携手同行,白头向老。
2024.9.30. 于福州
两个人在旅行中相识并暗生情愫,但旅行总有结束的那一天,懵懂的爱情也必然要走向分离。
于是在分别前,他们彼此约定后会有期。
后续的发展,就如所有人能预料的那般,约定是注定要被打碎的,人生就是一趟没有返程的旅行。
于是,他在三十六岁之际,终于踏上了这趟“通往有你的旅程”
清原果耶本来就是我个人有所偏爱的女演员,她和许光汉有异曲同工之处,漂亮得不张扬,整体感觉很低调很素雅,所以影片中的两人观感上很是般配。
影片全长120分钟,个人的泪点并不在情绪直给的末尾,而是前半段许光汉遇见道枝的那个桥段。
列车在黑暗的隧道中通行,道枝说“现在请放下相机,准备好心理的快门,倒计时三、二、一”,随即列车驶出隧道,迎来了一片雪白的世界。
在那一刻,我的眼泪毫无征兆的落了下来。
藤井道人对于电影节奏的把控,是有自己风格的,这点相当稳。
道枝骏佑还是那么帅!
(剧透,慎读)完全没有做任何功课的情况下冲着卡司来看,结果全是惊喜(还好没有任何上下文),在后半开始和周围的观众一起掉眼泪。
当明白整个剧本到底在讲什么的时候,每一秒钟我都在拿这部电影和《ぼくは明日、昨日のきみとデートする》作对比(一度以为是同一个导演),无论是核心剧情和概念(时间,但这一部略弱),还是节奏,都相似(但客观讲《ぼくは明日》的核心概念要高于这一部不少)。
每一帧都在提醒我,果然自己沉迷的就是这样的叙事,以及最经不起触碰的就是时间概念的演绎。
开篇确实有些尴尬,在于许光汉的日语和他的演技,但是很快这些都会被生动的剧情所推进。
清原果耶不管是她的演技还是这次的角色都太うまい了,成长惊人,这个角色简直就是为她量身打造。
直到黑木华出场其实故事的主线还是没有明朗,但是我当时就已经在酝酿对电影的观感了,毕竟连喜欢的黑木华都来客串(可惜很快剧情的发展让我把当时的感想全部推倒重来…)故事的高潮和《ぼくは明日》一样开始于埋藏在电影里的一个谜底的揭晓,你会开始跟着剧情甚至自发地去回忆之前剧情的细节,开始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的同时掉下眼泪,开始思考起他们的人生乃至你自己的人生。
时间概念奇妙的地方在于它如此轻易地拨弄人心。
结局并不重要,毕竟高潮和对时间概念的演绎是核心,它们一起决定了结局。
很可惜这一次的演绎输给《ぼくは明日》的地方在于它没能逃脱疼痛文学的弊病,虽然我并没有很在意,但是落了俗套。
同样的导演其实拍过非常类似的另一部小松菜奈主演的《余命十年》,但那部电影就完全是失败之作。
最后再一次庆幸日本的“中二”青春文学依然活着,自己依然还是那个自己。
题外话,其实岩井俊二前几年的《ラストレター》也很不错。
Jimmy得知Ami离世的那天,全公司的人还不知道,这是他黑化的开始,直到多年之后,他被自己创建的公司扫地出门。
终于有时间了,Jimmy看着十八年前的那张来自福岛只见町的明信片,隐隐还能闻到当年Ami的味道,他决定去完成和Ami的约定,哪怕物是人非,哪怕他没有实现梦想。
从哪里说好呢,在去往只见町的路上,他都在想18岁那年的暑假,他以为,他的初恋,来得那么快,也随那盏天灯飘得那么远。
暑假之后的大一,他期待的消息终于来了,手中那芳香的明信片让他盼望着,盼望着。
然而不久,当他兴奋的给Ami去电时,却已发现一切已来不及,耳边只有Ami道别的珍重反复回响。
终于,他来到久候的她的房间,他也才知道,她的短暂一生,那唯一一次的初游和初恋,都让她无憾。
让她沉默的原因,恰恰是不愿意让他承担太重的背负。
从只见町回来的Jimmy,终于决定重新来过,这18年的人生,他在镜子前面对的只是一个空壳,一个爱不起来的空壳,然而,他错了18年,一个自以为是的18年,一个以为爱错了的18年。
现在的他可以重新开始,为18岁的初恋和36岁的梦想继续下去。
冲着男女主的颜去的其实前半部分看得有些吃力,一是大部分对白是用日语来进行的,国语只占了很少一部分;二是现实和回忆的穿插,有点太碎片和太片段了,刚想在回忆里沉浸一下,就又被带回现实了;但是看到后面,发现原来是导演有意为之,就是想这样来刻画的很喜欢男主和18岁少年在列车那部分,其中一句“放下手机,此刻,按下心中的快门吧”,非常震撼,这难道真的不是日本文旅宣传片吗?
看完这部电影有想要出去走一走,瞧一瞧的冲动了,也想试试没有终点的旅游了说回剧情,原来是BE,但是最后还是很感动,尤其是最后一页的画,铺满整个页面,真美;其实到这里就差不多了,后面讲述男主穿着白衬衫走出来回归现实那里,有点点出戏是个唯美的爱情片
期待了一年之久的《青春18✖️2》,是一场关于旅行、爱恋、生死的时空对话,更加像是给影迷朋友的一份礼物。
《情书》“你好吗?
”的雪景呐喊问候,影院门口贴着的海报《蓝色大门》,《悠长假期》那个一个人投着篮球的少年,两人骑着电瓶车在大马路上欢呼场景幻视《想见你》,同样和《余命十年》关于生死的的一场探索,你一只耳机我一只耳机让我想起了《花束般的恋爱》中说的音乐用耳机听,左边和右边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只戴一只耳机听,那就是另一首歌。
这也是暗示着一种分别的结局吧。
“我们以后会变成怎样的大人呢?
”最近在很多电影中看到这台词,《年少日记》里那个悲惨命运的有杰,《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里那个幸运可以选择人生的真人。
另外看完影片最想讨论的是:独自旅行。
很喜欢剧中的一些台词,“正是因为旅程中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才有趣啊”,前段时间一直在思考独自旅行的问题,最喜欢影片中的片段应该是道枝骏佑和许光汉在电车上的那场戏吧:“跟我一起按下心中的快门”,也许真实不会遇到影片中那么多不错的路过的人,看完电影但真的想尝试一次一个人的出发。
一位再也见不到的朋友,一片再也看不到的风景,但我一定不会忘记相处的时光吧。
也许有这样的漫无目的也不错。
原始 自由 和纯粹,这是成年人无法回归的青春。
“未必有所成才算活着,只喜欢看天空、散步、吃披萨的人生也很好。
我来这世界,只是为了看花怎么开,水怎么流,太阳怎么升起,夕阳何时落下。
经历有趣的事,遇见难忘的人。
”希望你我都能经历有趣的事,遇见难忘的人。
验证了我一直以来的猜测,光汉想拍这部电影是有私心的,日语说的很溜看起来很像兴趣使然不是为了电影现学的程度,他应该本来就对日本有一种向往,也甘愿即使被说又18也要接拍,看原来时候台湾时期的综艺就有蛛丝马迹,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很开心光汉完成了刚想做演员时期做的梦,或者这甚至是让他想做演员的其中一个支点。
昨天的点映没看上但是得了一次免费再看一次的券,今天还是骑单车去了最近的影院迫不及待的哭了两个小时,能在影院屏幕上看到光汉就简直太幸福,更不用说是这种题材,我真的好爱,虽然哭的好惨,但是也开心,也甘愿。
剧情有好多爱的台词,都想不起来了,只记得在一个不是哭点的地方就突然被戳中,哭起来再就没停过。
不敢说有多好,但是真的心满意足,这剧本已经符合我预期的上线了。
这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的上海影院我要经常光顾了。
(有剧透请注意)才短短上映一周,排片已经从晚档减少到大中午。
慢悠悠算好广告时间,再慢悠悠买了咖啡,结果自以为选的神位周围全坐满了,右手边是一对阿嬷闺蜜。
后段开始不断听到有抽泣声,不知是感动流泪还是花粉症。
我真的是一个泪点极极极低的人。
但居然一滴眼泪都没有掉,抑制不住想要发吐槽弹幕。
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失去了为了爱情而感动的能力,“难道我这就到了对纯爱免疫的年纪?
本来以为至少要到70岁诶。
”电影之所以能被勉强称为“唯美”,“纯爱”,或许是因为Ami最终抱着对男主的爱意因韩剧女主配置的病因而终,又或是男主多年心底一直藏着这么一位懵懂的“初恋”。
毕竟,被留下的人会脑补非常多的“如果”。
毕竟,被一个事业有成,因为工作太忙只谈了三个月就被甩的恋爱,网络能找到采访报道,从小鲜肉风干多年还依旧是台湾必吃榜榜首的大帅哥惦记多年,的确算得上用情至深感人肺腑。
但原作者不可能和光汉比肩,在这个大前提下,一切都变得诡异起来。
18到36,只有一个三个月就被女友甩的的程序员,不是深柜,在女生瞎聊天的酒局中,是不会被感动地推断为深情人设,而是”emm,変”。
我会在很多时刻出戏。
“为什么日本人可以没有工作签证就可以在ktv打工?
”“被众叛亲离突然想到summer crush是什么走向?
”“这个场景拍雪不错下次请我的模特也试试。
”“要是没死的话,快40岁,突然18年前的crush来敲她的门,要惊吓过度吧。
“毫无疑问许光汉是帅的。
我不断在内心碎念吐槽的时候想,“如果原文男主有光汉这么帅我就原谅他”。
回家火速爬了背包客栈的原文,最终决定不能原谅他。
他的36岁和光汉的36岁,在我心中的想象完全分化成了两个独立的故事。
“即使在不久後又收到亞美寄來的明信片,我也並不怎麼在意”, ”也交往過許多不同的女朋友“,“後來亞美再也沒提過環遊世界的事,工作了幾年後,就和那位學長結婚了”。
没有天灯,没有等待,没有drama的病情,没有梦想的约定,没有饱含爱意的画册,没有做出让乡下店员都能认出的游戏,没有松本随便走进一家店竟然老板也是台南人的巧合,没有路上偶遇18岁一起打雪仗的少年。
甚至没有五月天,因为这本是个在成团前的九十年代的故事。
“人生中有很多東西,得不到反而更美麗。
”在我看来这不过是悲觀主義的文青的自我安慰。
————————————————————一个梦想环游世界的女孩,我相信二十出头的相遇只是区间车漫长旅途中的小小停靠站。
她结婚的对象,不会是18岁一起爬泰山求入学offer的他,不会是19岁在丽江古镇一起看书看花看雪山的他,不会是20岁在清迈骑机车载着一起逛动物园吃夜市的他,不会是21岁在香港夜店一见钟情不得不天各一方的他,不会是22岁在阿拉斯加极光下一拍即合的他,也不会是23岁在十分一起放天灯的他。
这些我统称为holiday crush的他,都是沿途的美丽风景。
但如果他们突然敲开我家的门,拜托不要。
当然,也不需要担心我,我的终点站,风景更是不错。
玩味凄美,日本影人是“国粹”级的,这部电影同样如是。
导演藤井道人上一部让我潸然泪下的电影是《余生那些年》,这次《错过你的那些年》无论是故事的基调、画面的质感、还是《情书》的嫁接、人物的命运,皆营造出纯情电影那种爱而不得的浓浓伤情。
明知俗套,但就是会被它感动,不自觉地沦陷在“有情人难成眷属”的初恋逻辑里。
静静想来,这或许都是青春作祟,懵懂的少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爱情”,总会不知所措,以致在犹豫彷徨后尝尽错过的酸楚与苦涩。
这种错过的滋味似乎会沉眠在记忆最不显眼的角落里萌芽滋长、伴随一生。
待我们的内心浸染在成人世界里日愈浑浊时,它酸涩的苦味竟酿成了如饴的回甘,犹如一幅人生再回首的印象派风景,光影迷离、直抵心灵。
我想,错过,或许是青春最甜美的回响。
它的甜,甜在初恋的纯粹和唯一;它的美,美在真情的破碎与不舍。
而昙花一现的至美速朽,是日影演绎凄美纯爱故事屡试不爽的不二法门。
PS 片中台南的夏天和日本的雪景,在彼此映衬中勾勒出了一种“平行宇宙”的错觉,那一辆辆轰隆驶过的地铁列车,则承载了人物的深情思恋与观众的无限期待。
这部电影,虽谈不上超越经典,但也足以唯美夺目了。
你永远不知道你所见的人什么时候会和你道别,也许下个转角她就在那等你 ,也许再也不见不到这可以是友情也可以是爱情更可以是一面之缘善良之人这是一场旅程 坐着电车 漫无目的只是想去看看你生活过旅行过的那些地方,也许绕了半个地球 也许会碰上 但是世间没有那么多如果啦人生的旅途或许有一个再也见不到的盆友,但是我不会忘记这位“老友”。
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
停下脚步看看自己,才能看到人生中什么是最要的事情对自己我们彼此约定着当完成梦想后再见 就像藤井树等不到藤井树一样jimmy 也等不到ami没能完成她们的约定。
记得当时我也独自坐着电车穿越了关西从濑户内海来到とっとり也是冬天 这样的雪景 太多时候当一场旅行有了人生历练让旅行有了意义而旅行又增加了人生经历它们就是在这样双倍的给养我们人生成为大人懂得爱人 成就自己也成就他人 。
伴随着五月天的声音伴随着岩井俊二的loveletter纯粹的日式X台式纯爱片电影通过男女主人公两段式视角 让人看到了一件事的两种感觉起初以jimmy的视角讲故事 误以为ami是冷漠的后面通过ami 的视角完整了故事闭环原来如此啊这样的转折让这段未开始过更没结束的爱情画出了天灯划上星空。
ps 以下都是我的碎碎念 许光汉的脸35岁可以演18岁ami要是换成小松菜奈那该多可爱jimmy让我想起了我青涩的样子 不敢主动 木讷笨拙 表达不出来爱和喜欢我错过了那个我喜欢的人也喜欢我的人
唯一一星给许光汉优秀的发际线。。。
日本是台湾人的白月光,但这同样只是一个幻想。
日料店老板问许光汉是哪个高中,我脑海里直接:凤南高中!
Meh,你们还在拍20多年前的桥段。
来体会老李说的「朦胧」是什么。许光汉演高中生那里感觉是特地减重了,少年有的悸动、害羞、大胆都演出来了。两个人的朦胧呢,传递于眼神、笑意、牵手、「没事的」。从创伤视角来看,许光汉在36岁这年完成了对「未完成」的朦胧的哀悼,因为梦想是背负了女孩对他的期许、也是两个人共同的愿景而实现的,实现之后无法被那个人看到和接纳,没有落地的实现梦想是空中楼阁。只有爱能产生如此动能、也唯有完成哀悼逝去的对象才能继续过好自己的人生。
这就是一部台南、福岛观光宣传片吧…尴尬… 怎么台湾日本电影也开始学起韩剧三件套了:最后不死人真的就不会好好讲故事了吗!?好生气浪费了2000日元的票价!
20年前拍这种还有受众。
还想说许光汉果然出息了,都有国际项目了,都能跟那么多日本名演员合作了,结果竟然是这么一出老套纯爱戏,集所有能想到的烂梗于一身,节奏又拖,看得好煎熬。汉气质还在,但脸确实是不适合演18岁少年了,他说了这是最后一次演高中生,希望说到做到。
本来以为会是个水土不服的片子,没想到融合的竟然挺好,没有什么违和的地方。许光汉这张脸啊,也是绝了,35岁还能演出18岁的样子,比女主大一轮硬是看不出来,少年感满分~!如果说台湾部分是个青春纯爱片,那日本部分则是一部公路片架构了,里面穿插了很多日星,演绎的也都不错。唯一遗憾是这个片名吧,为啥不用原名呢?怕卖不出去?改成这样真的是普到土里。
路过李安高中时看过电影的全美戏院,恰好许光汉新片今日白色情人节首映,恰好故事发生在台南,恰好有段情节就在这家二轮戏院取景,于是体验了一把在几十年的古早戏院和“許太太”们观影,配角有黑木华、道枝骏佑和我最爱的黑木瞳。最打动我的还是黑木瞳的那句台词…
爱惨了许光汉和道枝骏佑一起躺在雪地里那个航拍画面,好想躺在他俩旁边……”
日台青春片拼好饭版。集齐所有日台俗套剧情狗血设定。不是说不让搞经典人设和be结局,关键是又缺乏讲故事的能力,观众都代入不了,怎么会爱上电影的人物呢。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但只要青春中曾经有过这样刻骨铭心的爱恋,人生也算没有遗憾。
虽然都是套路的叙事,但还是很感动。30多岁了,其实人生也真的很短暂啊。最后,把故事再次讲一遍,我觉得挺好的。其实这个故事只要最后这段就好了,真的已经很完整了
在结构及剧情编排上,这无疑是一部串起日本、台湾两个地区青春纯爱片的集大成者,但相对内容很疲乏、套路且显得无聊。很可惜了。
好久没看如此平淡而真挚的爱情故事了。
十八岁的爱,在三十六岁看来,就跟喊着三二一许愿飞起的孔明灯一样,你一转头,就不晓得这灯会掉在哪里,会成为干垃圾,湿垃圾,甚至是有害垃圾。风景是极好的,纯爱也是极好的,但剧本不行,台词矫情,乱撒鸡汤,成了徒有其表的风光片。旅行是可以治愈人的,问题在于看什么、感受什么,我看了反正没感觉。许光汉真的不太适合演直男,许光汉x道枝骏佑,在一起反而更有CP感。
我喜欢你,你也喜欢我,但是就是不说,死都不说,日本的部分是纯正的日式纯爱,国内部分是一脉相承的国产爱情片套路,穿插一点喜剧元素,割裂得要命,日本导演拍这片子纯纯是在安利电影《情书》吧。
7.3 冬季,雪花❄️青春与你。
藤井道人的目标是拍一部《情书》那样的纯爱电影,故事框架跟《情书》差不多,男女主角第一次约会就看到了岩井俊二导演的这部电影,只可惜剧本太糟糕了。到了这里,是那种一趟旅程就能治愈受伤的心灵的故事,故事太套路,台词很矫情,道理很鸡汤。18年前的部分先用男主的视角讲故事,18年后又加入了一段女主的视角,最后还给了一个反转式的信息量,说女主当年就癌病死了,男主在踏上这段旅程之前,他早就知道了结果。不知道你是如何看到旅程的,一趟旅程可以治愈一个受伤的心灵,还是旅程结束之后,你回到离开的地方,当初的问题还在等着你解决?反正按照编剧的套路,男主最后被旅程治愈了。不太喜欢这种套路化走马观花的故事,纯爱片没过时,只是这部写得太俗套太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