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华叔的脑残粉,最近连续看了两部华叔主演的低分影片,《心战》和《制服》。
平心而论,影片真的没有评分所代表的那么糟,至少在构想、气氛和悬念上做的都不错,至少前三分之二都可以给四星的,唯二的败笔就是结尾,一个烂尾,一个烂俗。
但是整体来说,这两部影片的评分还是略低了,6.57分应该算是正常表现吧。
不得不说,对于钟爱这一类题材的人来说,这并不是一部出彩的影片。
总觉得片段有些琐碎,像是一条制作不精良的手链,不紧实,珠子之间松散了些。
然而总的来说,又觉得影片是较符合国人口味的,形不俊美,神尚可观。
这里面涉及了很多心理层面的东西,有着些许美剧《犯罪心理》的影子。
纠缠着诸多的善恶,爱恨的难以言说,人性的复杂,美好而残酷……就如方友为说,人是具有善恶两面的,左手天使,右手恶魔。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里面所展现的扭曲的人性,不单单是心理变态这样的词汇可以言说。
社会里面司空见惯的东西很多都是不公平的,只是在社会构架里面,它却存在的理所当然。
世界本就不存在人们理念中所谓的公正,换句话说,或许正是这份不平等才是法则。
太多人想觅得一条可以通往公平正义的道路,只是诸多伟人尚且无法窥得一二,更遑论这芸芸众生。
而且等级差异自古有之,在动物界亦是普遍现象,这是法则。
不得不说这样的法则甚是残酷,苦苦挣扎也往往是徒劳。
片中的变态杀人魔陈岸生 在少年时代收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几个女孩子的过分的玩笑毁了他的声誉和学业。
自此陈岸生更名改姓,过着极其痛苦的生活,他的内心在挣扎,在愤恨,他企图以自己的方式去去复仇,寻求正义公平。
社会层次挤压下产生的极端心理,用死亡拯救灵魂。
制服,这两个字本身就是一种象征,身份,社会地位。
陈岸生最初的对于美丽的爱全部转化为了浓烈的恨意。
他在用自己的方式重塑那两个死去的女人的身体,当他抚摸着她们冰冷的尸体,完成景致的妆容,穿戴好象征着身份的制服,那一刻他觉得自己是成功的,可以左右生死,能够重塑灵魂。
他对丑恶的憎恨痛恶均转化成了对于死者的完美制作,他对于不公和丑陋人性的憎恶有多深,对于美好就有多么期待。
我看着陈岸生面对那些女人——他的猎物时那狂热的眼神,抽搐的笑容,那眼神有多么明亮与热烈,那颗心就有多么苍凉。
他面对周瑾的战栗和忏悔,眼神里泛起的忧伤,心绪涌起的波澜,我通通感受的到。
这是我见过的陈思成最具挑战的表演。
陈岸生已无退路,他只能朝着自己预想的光明前行,踩着血淋淋的脚印,举着血淋淋的双手,描摹一整片的红色 的陌路。
他是可怜的,我却说不出安慰的话;他是可憎的,我却表达不出谴责。
这大概就是人性,一面天使,一面恶魔。
这部影片笼罩在一层灰暗的迷雾里,偶尔在灰暗的色调里跳出几抹明媚。
在丑恶尽显之时,仍然有那么细微的美好单纯地涌现出来,闪闪发亮。
当周瑾最后寄给方友为的包裹被打开,散碎的旧手机残骸静静地躺在那里,故事也就到了尾声。
这部手机从最开始一直打故事最后,都在诠释着一种美好,坚守,静静地等待,古老陈旧却承载着最简单也最古老的爱,无怨无悔。
面对这些,我还能说什么呢?
善恶从来都是人的本性,没有永恒的天使,也没有罪不可赦的恶魔。
我们都游走在善与恶的灰度地带,面向阳光,背临深渊。
我们都希望阳光温暖微风和煦,忘却那深不见底的黑暗。
13、11、3 青寒
去看之前没想到会是那么用心的一部作品——用心才可以称之为作品,否则只是活儿。
电影放映结束的时候,我和朋友都在座位上又坐了一会儿,没想到是这样的结局,而除了意外之外,还有对于人情人性的一声叹息。
国内犯罪片不多,我们平时都是喜欢看美剧的人,现在终于大陆也开始严谨、准备充分的开始讲悬疑故事了,而且难得的是穿针引线,伏灰千里的、耐心的铺垫,前面种种看似无心的细节在最后的水落石出中都有作用。
我很想剧透。
因为结果真不是你们以为的那样......我推荐同事和老板去看了,总之是对得起这张电影票钱和这宝贵的忙里偷闲的95分钟。
情节还可以,但是央视最近肿么了···这样妖魔化娃圈有意思吗···过程中那个贴满官图的墙面算是盗图?
继10套推出UV米后,6套也普及不落人后啊···其实剧中完全不需要娃的,为什么他们偏要加···是为了诡异的气氛么···还是要和为死者化妆及用热水烫死者膝盖使其弯曲相照应···这样妖魔化娃圈真的大丈夫么···这样普及娃圈真的很大丈夫么···真心有一点误导观众···想一想以后小孩子们看到这部电影后,争着吵着要买娃娃时,可怕···(想当初我就是这样···)
影片最后播放的是周瑾寄给方警官的手机,那天方警官在工地搏斗的时候落下摔裂了。
周瑾感激方警官在那几天的守护和关心,但是自己却欺骗了他。
本来能在一起的人却不得不分离。
而这个手机却是方警官前任老婆留下来的,周瑾借送还手机碎片,倾诉了不能和方警官在一起,她代替不了那个手机的原主人。
这就是人生的无奈。
看电影之前很是纠结这个片名,搞不清楚“制服”究竟是一个动词还是名词,而看完电影之后发现《制服》其实是个双关语,里面有着以Cosplay杀人事件为题材的犯罪故事,也有着结尾处国产电影标准的“神兵天降”而且邪不胜正模式,从中能体会到导演的用心良苦,可话又说来了,又有多少观众能体会到导演的心思呢,要是不看预告片甚至海报,根本搞不清楚这是什么类型的片子,也许那些抱着《青春期》或者《海天盛宴》的心态的观众,估计会大跌眼镜的。
这是一出犯罪题材电影,惊悚性质,比起国产很多装神弄鬼的惊悚片来说,本片显然从一开始就不打算跳大神,而是本着西方很多如《七宗罪》、《一级恐惧》这类惊悚片发力,本片的导演王光利以前是跟着王晶混的,《卧虎》就是出自其手,在本片的监制栏上也看到了王晶,不禁想起来有着鲜明王晶烙印的《强奸:制服诱惑》、《吸血贵利王》这些电影。
本片与这些电影异曲同工,都是以大量旁门左道的噱头己任,罪犯杀人手法、重口味情节、加上一些色情场面,可以满足很多人的猎奇心态。
再加上任达华、徐若瑄、王晶这样的组合,喜欢看港片的观众对这样的搭配并不陌生,《羔羊医生》、《魔鬼天使》这样的犯罪作品历历在目,所以说该片很有针对性,要不是邱淑贞退隐多年,估计王晶还会把她搬出来的。
单从本片的效果来看,不少裸露情节,因为凶手专杀女性,杀人时把用乙醚迷昏的受害者扒个精光,将冷冻液氮气注入受害人肺部,让后者的肺部变成“冰冻巧克力”,受害者立刻死亡,不会因痛苦而变得表情扭曲,然后再用冷库的低温让死者处于硬直状态,为死者化妆,粉底打掉尸斑,然后给她们穿上各种各样的制服,护士装、空姐服、新娘服等,在摆好一个优雅的姿势,死者硬直不要紧,用滚烫的开水冲洗死者关节,然后轻轻一扭,关节就碎了,然后尸体可以像摄像师给照相者摆造型一样任你摆布,只是因为低温环境下作业会导致尸体内出血,时间一长血会从七窍中流出,这样一具“艳尸”给人带来的是感官上的直接刺激,顺便在联想一下制作“艳尸”的过程,很会令人毛骨悚然。
这样的情节和桥段出现在国产电影中似乎有些意外,电影的口味比较重,而且色情、杀人噱头做的很足,这样的情节在西方很多限制级惊悚片中都能看到,强调连环杀手的杀人手法,诸如《七宗罪》、《沉默的羔羊》这些经典之作几乎引领了犯罪惊悚题材的“噱头”风潮,有时候观众很能沉迷于片中罪犯杀人的猎奇效果,意在强调“感官的蹦极”,甚至有很多效颦之作忽略的剧本的作用,而单纯的将噱头放大成电影唯一的卖点。
所以说《制服》有着一个比较温柔的片名,但在国产片行列里内容得尺度还是很大。
因为纵观国产同类作品,无论好片与烂片,对杀人手法的细致刻画,还从未有电影敢这么干。
别看尺度大,但本片最终还是落到了审查范围之内,只因最后“神兵天降”,这里的“神兵”真的是从天而降,这种手法似乎成为国产电影的惯例,无论之前包袱多么有料,戏做的有多么足,眼看着犯罪分子就要逍遥法外的时候,突然不知从来来了一群警察,三下五除二的搞定了,比如几年前《密室之不可告人》的这样的反面教材,当观众期待着精彩的结局时,没想到迎来的是警察的结局。
不过《制服》这里的“神兵天降”并完全不是贬义,这种结局是好莱坞发明的,很多题材的作品无论动作片还是惊悚片都会留有这样一个情节,比如《侏罗纪公园》和《虎胆龙威3》就是标准的“神兵天降”结尾,但绝对没人说这些电影是烂片。
这样的结尾是好是坏,完全看电影是否有一个让“神兵”从天而降的理由。
在《制服》中,电影用了大量前戏来烘托任达华饰演警察的近乎偏执的理念,也就是当所有人都不信的时候,只有他信。
往往这样的角色最终会一锤定音,本片即使如此,电影有推理部分,从受害者之间几十年的联系,再到杀人手法推断犯罪分子的心态与惯用手,再从死者服装上的面料等等很多细节推测出杀人细节以及作案地点,最后才有了“神兵天降”。
不难看出,《制服》很想按照西方经典犯罪题材的路线走,这样的噱头倒是很有当年《羔羊医生》的影子,凶手也有高智商连环杀人罪犯的神韵,只不过在国产电影审查制度下,那些高智商犯罪的作品是无论如何也搞不成的,因为首先结尾必须警察获胜,如果向《七宗罪》那样一味的强调犯罪分子的先进性,而且警察无论如何也要比罪犯高,这样的电影就没法看,不是犯罪题材而是智力竞赛。
所以本片为了“神兵天降”牺牲了犯罪分子小部分智商,换来比较严实的推理和惊悚桥段,就是为了让“神兵天降”显得不那么突兀。
电影的剧本在国产同类题材中还是非常不错的,尽管杀人、色情噱头很足,但没有刻意去营造,这部分内容没有与剧情脱节,罪犯之所以这样杀人是有历史渊源的,不像某些电影摆出了与故事主题毫无关系的恐怖情色镜头,这一点已是不易。
而关键的是“神兵天降”并不是结尾,真正的结尾非常不错,电影的曾用名叫《恶魔的右手》,电影无论是犯罪分子,还是最后结尾处的意料之外,都很点题,讨论了每个人心中的善与恶。
所以这部电影还是不错,除了一些小BUG之外,最大的问题在于两点:烂片名与“赞美我啊”。
这部戏照比经典悬疑片差距是很明显的,10年前或许有点看头,毕竟那时我们没看过那么多悬疑片,从陈思成出场我就知道他是真凶,因为这角色如果不是凶手的话完全没有存在的意义,再说几个败笔,一是任和徐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简直没有任何铺垫,就像夜店一夜情似的,看上了就可以搞一下,二是陈去警局那段,这种大案至少是市一级的刑警队侦查,而众所周知,市局刑警队能随便让一个卖保险的出入么?
看到这场景我真的笑了,原谅导演的无知吧,也许香港的刑警队跟菜市场一样随便进吧!
《制服》好看。
峰回路转的蛮妙,且2次。
不俗套有惊喜。
有原则有道理也不乏情义。
感觉矛盾焦点人物思想行为脉络也蛮合理丰富的。
情绪情感也像剥洋葱蛮吸引人的。
不血腥。
不会有让你胃肠不安的镜头。
不过剧初,李艾在车里被白手套蒙住那瞬间,我全身抖了一下。
剧情环环相扣,紧密扎实,引人入胜。
袁弘和颖儿是负责淡化那种紧张凝重的。
这个片我觉得还是蛮有深度的。
伤害的传递和内耗。
人总是对别人很会要求很会评价却忘了自己也在其中。
每个人都不像自己认为或催眠得么好。
善恶在自己心里或者身体里游离转换。
真是一念间。
这个猛兽不看管好,真的会带来毁灭。
如何降伏其心,是每个人活着的大课题。
“爱和执着不能成为伤害别人的理由”应该是作品之眼。
让看到电影的人有一种不敢轻易伤害别人的迟疑,能传达到这份提醒,我想就是影片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是一份大功德了。
剧情基本每个点每个细节都不浪费,最后都会被捡起。
徐若瑄那阵没有扶古董却扶梯子当时也小疑惑了下不过一闪念也就过去了。
编剧铺垫得不动声色滴水不漏地很赞有没有。
另外打斗也激烈惊险,任达华和吴樾那个一层一层往下掉蛮让人印象深刻的。
陈思成表现地很好。
演员我觉得演得都蛮好。
袁弘戏份少好像也没法表现的很脱很出彩。
若那样在整个剧情里会造成不和谐怪异。
收在一个点缀功能、相对轻松清新的一个人物状态应该就是对这个角色的成功诠释和演绎。
袁弘做到了做好了这点。
本来不打算看《制服》的,而且理由充分:一是主创里没有特大牌的,感觉底气不足,二是国产悬疑片实在叫我失望太多次了,不想再花钱受一次打击。
但瞄了一眼简介,我的兴趣上来了。
又是变装杀人又是连环凶案,脑子里第一时间想到美剧《犯罪心理》。
说到《犯》剧,我饱含内疚,第五季短弃之后一直没补,如今都第九季了,也不知几位探员可还安好。
也罢,就去影院支持一回“国产”《犯罪心理》吧。
《制服》善解人意,充分预料到我的来意,和《犯罪心理》真不是一般的像。
我猜想主创里一定有该剧的粉丝,而且细致钻研过。
团队组合模式相同,老大年纪较长,既能分析断案,又能穷追猛打,还被一段阴暗过去萦绕不散,手下是少壮派,有阳光帅哥和秀气女汉子,再加上法医、鉴定科、技术科助阵,兜兜转转拼凑出案情。
除了头脑风暴和证据说话,还穿插若干段激烈搏斗,真凶毕露后争分夺秒的并线推进,最后在惊险营救中结案。
看完影片,我感觉就像看了一集加长的《犯罪心理》,就连几个关键逆转,都像扣着插播广告的时间点安置的。
当然,《制服》里是没有《犯罪心理》那些行为侧写的,否则估计真凶一出现,就被戴上手铐,哪还能容他装模作样混到公安局里去。
这当然不属于bug,也不是我大陆公安业务不熟,而是profile这种破案手段,会理所当然被许多观众斥为神棍的,远不如踏踏实实的刑侦手段容易接受。
当舶来品嫁接到本土,需要一个精细的“汉化”过程,《制服》主创考虑到了观众的接受能力,不至于产生水土不服,比那些照着美剧一通乱抄的悬疑大片、谍战猛剧等,用心多了。
影片很短,还不足90分钟,基本上是美剧靠场景推动情节的那套方式讲故事,台词少而精,绝大部分都紧扣案情,半句废话也没有,连那些看似抒情的谈天,都另有用意。
人情味是淡薄了些,而且削弱了犯罪片的misdirection,但从讲故事角度看,节奏是很舒服的。
每当你觉得,这个地方拍的真多余,要归之为尿点,后续发展都会告诉你,这是个少不了的铺垫。
每当你觉得,这个细节好弱智,被侮辱到智商了,剧本总会显出它的技高一筹:嘿嘿,我早就想到了,别想挑我刺。
徐若瑄在雨中那段“小清新台剧”风,我的邻座纷纷摇头,唉,太假太出戏了,我也觉得,真是典型的over-act,但看完了回头琢磨,此处居然也能自圆其说,over得挺有道理。
当然,毛病还是有些,编剧仿佛有点强迫症,抛出的所有细枝末节都要执着的呼应到。
其实有些不圆上也无所谓,高潮部分一一交代,结果是拖缓了节奏。
营救应该是生死攸关的事,如果“叙旧”的话少说几句,变态的表情少做几个,更完美。
年近六旬的任达华真敢打敢拼,去年看《大追捕》,他在里面死磕张家辉,就让我捏了一把汗,要知道那时候张已经练出一身恐怖的腱子肉了。
《制服》里他一出场就是运动健将,和年轻人一起玩单车竞速,缉凶中几次狠打都亲自上阵,建筑工地的野蛮肉搏,高潮部分的玩命一跳,看着着实叫人不忍,反倒是几个后辈都坐了冷板凳。
方友为的职务是队长,放美国就是captain级别,在美剧里踢门的活儿一般都不亲自干,方队的拼搏劲头,给大陆公安树立了榜样,让我肃然起敬。
残酷之外,也有些逗人发笑的地方。
陈思诚饰演的保险经理,精明老练,世故里带着谄媚,十足演活了业务界老鸟那种“橡皮糖”特质,前半段几次登场,都有让人舌头抵着腮帮子笑的冷嘲效果。
他身份揭晓后我更是哭笑不得,这是专门来黑保险公司的吗?
本片有多位编剧,保不齐哪一位被保险公司坑过。
更有趣的是高群书,猛一亮相,那造型就把我笑抽了,影院里观众还没认出来,一片寂静,但等他摇头晃脑一开口,全场都乐坏了。
高导实在太萌了,这么好的题材里不玩cosplay太可惜了。
《制服》瞄准的是万圣节档期,这个时期吓人片扎堆,从宣发上看,《制服》也有借着鬼节捞一把金的盘算。
其创作思路,颇能折射出国产惊悚片的某些现状。
为了噱头,必须玩些超自然神秘,又不能真的出鬼出外星人,原创的概念稀缺,可借用的样板也少,鼓捣出来的东西,想不雷人都难。
而侦破内核是个例外,有成千上万的影视和小说可资借鉴,也有大量真实案情供你参考,用心整合,编个让人满意的故事是不难的。
像《制服》一样,把个跌宕的追凶故事装上异装、变态杀手、残酷折磨、暗夜捕杀等配件,既能叫人出出冷汗,又不至于出现“挖了大坑填不上”的尴尬,还能顺带俯视一下观众的智力,多有成就感。
(文/方聿南)
我特意翻出了这个片子就是来吐槽的,找了好久,因为压根不记得叫啥。。。
还好记得是徐若瑄演的,才成功找了出来!
看这个仅仅是因为那天去电影院只剩下了这个,而另外仨男的看到了恐怖片的定位决定看看。。。
无情的剥夺了我选择的权利。
我从来不看恐怖片,这是我看的第二部,第一部也是国产的,舒淇演的我也不记得叫啥了,只想说国产恐怖片真垃圾!
完全是可以制造的恐怖氛围,其实没有啥恐怖情节。。。
我一直不理解这部片子片头出现的毛毛熊是干嘛的,后面完全没有出现过啊!!
故弄玄虚的。。。
挺无语的
电影6分,Vivian满分!!!
支持老乡导演王光利拍的片,影片完后似乎懂了那句:如果一直有怀念,或许是还未找到更好的怀念而已。
吓死
央视电影频道の感谢•补标,还可以的国产片,连环杀手杀人~刚开始的气氛渲染还可以,变态杀手一般都是幼年心理创伤造成的性格畸形,果不其然这部也是如此~
陈思诚高中时候被女生在cosplay party上羞辱,现在杀人报仇,徐若瑄借机杀死夫姐以防其泄露其泄露自己卖古董,其实她是为实现老公遗愿而为。最终都伏法。杀人不是小学生水平,编剧导演的化学是小学生,那点液氮直接把人喷成冰……
社会上接连发生两起猎奇杀人案。死者均为妙龄女子,尸体被特殊手法冷冻过,事后被穿上华丽夸张的制服公然丢弃。刑警队长方友为展开调查。发现两位死者十年前曾是大学同学,同一个Cosplay俱乐部待过,二人的同学周瑾成为下一个被杀害的目标。 凶手磨刀霍霍,狞笑着向他仇恨多年的女人们展开无情报复……
不错的悬疑。虽说我开始就猜到了结尾。
三星半...制服妹徐若瑄美美噠~別的沒啥說的
哇咔咔咔
昨天还是6.8分,怎么这么快就变成5.2了
我是为了看袁萌萌的无奈戏份太少 中国的悬疑片进步空间还有很大……
我袁萌傻二缺的样子真是好看
虽然很多地方悬疑度不够,很容易被看穿,但故事还可以,再加上“不老妖精”徐若瑄,还是值得一看的。
徐若瑄这演技我就不想评价了,任达华演警察总是感觉像民工,还是演悍匪比较适合他;最后的结尾也算是导演有良心,有点像怕变成微电影,把时间又加了一段~·~
虽然各种情节,各种设定都是东拼西凑拿来的,但起码观赏性还可以,算会抄的一类。其实看名字看海报看宣传噱头就知道这就是部专为大陆宅男打造的意淫片,找一下当年看三级的感觉,消费一下任达华和徐若瑄的剩余价值,想想都知道,既然内地都过审了那还能满足啥幻想啊,关于她身体最好的记忆还是留给她青春时的样子吧。
虽然桥段不算新颖,可是能让人入戏,反转的结尾我是没有料到。能让人看进去的电影就是好电影。最有趣是一个短评说“看到任达华、徐若瑄两个人,再看到制服两个字,以为两位又要重操旧业了…”
其实应该是给予三颗星,一开始的气氛渲染的很是到位,制服杀人也别有一番味道,但是剧情从吴樾摔死开始就萎了,几乎是欧美恐怖片里面用烂的剧情拿来又炮制一番,但又干巴巴的没有任何味道,如果你没看过什么恐怖片,也许你还觉得有点意思。
亮点只有一个,男人都懂的。为这个加1颗星!
感觉细节怎么有点乱糟糟的,也没有要表达的主旨什么的,本来为了老袁看的,发觉在这部剧里存在感太低了,他和颖儿都是来打酱油的,片子槽点bug也很多,确实不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