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酷看的不知道在院线看的人是啥感受。
只想说导演你是脑子别改锥了?
还是地沟油吃多了?
在国外DVD上映,在国内就院线上映了,你这是辣我们眼睛呢?
突然觉得XX花园,XX公寓,XX暴击,X摇等啥的一下子可爱起来了呢。
作品该咋拍导演你心里有X数吗?
它需要的是一双眼,一双剥离了政治、文化、传统、道德、宗教之分别的眼睛。
然后如实观照政治、文化、传统,把被文化、道德颠倒的真理、真相颠倒过来,最后随便你怎么写怎么拍都是新意和深度。
我只想说对于这种导演你就该去非洲修地球,导P的演……
2018-11-28车臣 监狱一人人被殴打 恐怖分子叫嚣要砍他头 黄晓明是主角 男主对监狱一女说坚持 男主受审 摄像机爆炸 男主打伤恐怖分子 带领一男一女从监狱地下一个洞逃离 三人上车后发现原计划的拿车钥匙的另一人没来 男主发动汽车后那人才来到 此人被史泰龙开除史泰龙开了一家安保公司 史泰龙告诉男主要与团队合作 给男主放了假 男主找到自己的表弟 表弟是一家公司的老板研发了一种卫星设备 国外一公司要买表弟不卖因此要对表弟不利 男主表弟来到泰国被人抓了 二人睁眼发现在一黑监狱 监狱有决斗日和休息日 男主赢了比赛有两个小时可以在一处休息吃饭 男主耳边回荡史泰龙的话 越狱分为几部 男主按照他的话开始实施越狱计划 看路线 多结识朋友史泰龙发现男主消失开始准备营救 50cent饰演电脑高手 被开除的人也来到了监狱 其实他是卧底 也是黑监狱的制造者 监狱里关押着三位电脑黑客 但是三人究竟谁是老大谁也不知道 史泰龙也来到了监狱里 犯人们分为两派互殴 最后黄晓明带人逃离监狱 从井里爬出来 史泰龙还在监狱里 但是监狱已经沦陷 史泰龙对影像一人说早晚抓到你
完全冲着第一部让人脑洞大开的剧情才毅然决然地在明知有黄晓明参演的情况下还是买了票。
天真地以为他大概也就在里面打打酱油,没想到这部片除了黄晓明,每个人都是打酱油的,完全是为了映衬教主的光辉形象而存在。
演员表把史泰龙放在第一位,片方你这属于诈骗吧!
在第一部中那种绝望到恐慌的情绪和森森的幽闭感一直持续到男主重新回到自由的世界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才算完结。
第二部中一看到黄晓明那种无时无刻都要摆酷的造型和全天下就老子最聪明你们全是屎的神态,我就知道行了这破监狱就算在天上地下海里教主也是如履平地。
个人推测黄晓明肯定是和我一样爱上了第一部,然后老子有钱,买了版权,导演你来来来,按我的要求量身定做,把故事全放我一人身上,其他人你们通通过来衬托我,衬托勇敢,智慧,冷静,集天下大成于一身的我!
整个故事全是bug,根本立不住!
一个高科技到能不定时自动旋转的智能监狱,居然不舍得在每个牢房里安装一个360度无死角监控摄像头!
是不是没有做好施工预算控制,钱花到这里就没有是吧?
相信我,想要一个人说真话真的不用隔三差五的揍他一顿,有的是办法让他马上说!
立刻说!
这个监狱比上一部人道多了!
唯一拿得出手的方法就是电击加群殴,居然没了!
皮鞭辣椒水老虎凳炮烙啥的别客气都招呼上啊!
摄影师就是个垃圾,银幕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镜头都是近景,满屏的人物大脸,说话给个大脸,打架也给个大脸,还晃个不停,看得特别晕!
尤其是超级多黄教主的各种特写:正面的,侧面的,后脑勺的,眼部的,嘴部的,胡茬的,刚毅的,果感的,思考的,愤怒的……吸收了那么多信号,好怕今晚会梦见教主。
听说《金蝉脱壳3-恶魔车站》马上又要来了!
可能跟2目标一致:不在北美上映属于中国特供专门骗中国人钱的。
最后教你如何甄别好片烂片,记住一点:教主夫妻,烂片重要组成部分!
Steven C Miller。
从看到狮门决定将这个人作为续集导演人选的时候,心里一下子凉了半截,因为我知道从这个决定被落实的那一刻起,这部电影就扑定了。
一个连基本的电影故事都很难讲圆的人怎么让他去展示一个完整的越狱过程。
而得之狮门决定直接在北美发行《金蝉2》的碟片,我就知道完蛋了。
挂着史泰龙名字的动作电影直接被甩到碟片市场去发行,这是对电影质量多不自信才做的决定。
史蒂芬在好莱坞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导演,不过在当地和在社交媒体上都有一定的关注度。
而他在豆瓣只是一个鲜有人关注的导演,观众对他的唯一印象是印着他名字的作品尽量不要去碰,对于他本人的经历和生平大家根本没有去了解的兴趣。
就是这么一个导演,却接连得到了三次和布鲁斯·威利斯合作的机会,后来又借着《军火厂》得到了和尼古拉斯·凯奇和约翰·库萨克这些老牌影星合作的机会。
不过这些人在观众眼里早就过气已久,选择和他合作也可能是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给他打工赚零花钱而已。
这些老演员在他的电影里不是陪衬就是反派,最后的结局都难以善终。
老布在他的电影里一次被爆头(《首杀》),一次被刀捅死(《掠夺者》),一次失血过多最后成盒(《终极救援》);凯奇不仅在他的电影里贡献出了生涯最丑造型,最后还被导演专门切了慢镜头特写,大脑壳被枪轰了个稀烂。
我最好奇的是作为一个刚出道没多久的新导演,他凭什么能得到这么好的资源去调配。
终于,在去年年初的时候,看完了凯奇与库萨克合演的那部《军火厂》。
电影所烂之极,终于让我对他产生了兴趣,翻了翻他在IMDB上记载的人物生平。
史蒂芬·C·米勒出生于佐治亚州的迪凯特。
早年由于父亲为他买的一台录像机而产生了对电影的兴趣。
后来随着一系列自己制作的音乐录像带和短片,米勒逐渐开始了自己的电影生涯。
2005年,米勒考入了福赛大学,不久后毕业。
2005年,从福赛大学毕业后,史蒂芬当即从弗罗里达搬走至好莱坞,而在那里他与两位死党一起集资拍摄了他的电影处子作《血肉狂魔》。
这是一部血腥cult片,不仅由米勒亲自导演,电影的后期剪辑和剧本也由米勒完成,而电影的成本也不到三万(虽然低成本不代表低质量,然而很不幸,这部电影从任何角度看都很糟糕)。
2007年十月,《血肉狂魔》在ScreamFest惊悚电影展的中国剧院举行了首映。
帝门影业购买了电影的版权并负责影片发行。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史蒂芬陆续和几家电影公司进行了接触和合作,看到了不少机会,其中包括米高梅《地狱旅馆》翻拍、派拉蒙优势的《墨水》以及未能投产的“52号地区”。
通过这些史蒂芬也慢慢理解了“企业炼狱”的意义。
时间到了2011年。
频频得不到机会的史蒂芬决定回归老本行——拍摄独立电影。
他自食其力,不与任何电影公司和工作室合作,拍摄了两部低成本电影《深度入侵》和《床下魔怪》。
安培林风格浓郁的《床下魔怪》在2012年的幻想电影节进行了首映,之后在全球各地的电影节进行了展映。
在2012年的西南偏南电影节中《床下魔怪》引发了观众和影评人的热烈讨论,甚至有人形容《床下魔怪》是《小鬼当家》和《稻草狗》的结合体。
电影版权后来被锚湾娱乐公司买走。
(然而这部电影的质量同样是不堪直视)安培林风格浓郁的《床下魔怪》在2012年的幻想电影节进行了首映,之后在全球各地的电影节进行了展映。
在2012年的西南偏南电影节中《床下魔怪》引发了观众和影评人的热烈讨论,甚至有人形容《床下魔怪》是《小鬼当家》和《稻草狗》的结合体。
电影版权后来被锚湾娱乐公司买走。
2012年四月,史蒂芬开始着手翻拍《平安夜惊魂》,并且他的电影中第一次出现了大腕——杰米·金和马尔科姆·麦克道威尔。
锚湾娱乐负责发行本片,并且电影已经在2012年年末公映。
2013年十月,史蒂芬转战动作惊悚片的制作,拍摄了《水下惊魂》。
IFC电影公司购买了电影的版权并且让电影在2015年11月27日成功公映。
2015年,EFO电影公司和磨石娱乐请米勒以背靠背的方式拍摄由布鲁斯·威利斯主演的两部动作惊悚片,《终极救援》和《掠夺者》(两部电影都是老布酱油烂片时期的代表作,两部电影在IMDB和豆瓣的评分都不超过6分)。
《终极救援》于2015年12月18日在影院公映。
2016年,米勒拍摄完了两部电影——尼古拉斯·凯奇和约翰·库萨克参演的《军火厂》(原名《南方之怒》),布鲁斯·威利斯和海登·克里斯滕森主演的《第一枪》。
目前凯奇和库萨克主演的《军火厂》在IMDB和豆瓣的评分都已接近四分。
事实证明,童年就对电影产生兴趣的人并不一定就适合这一行。
“作为年轻导演的他究竟能不能推出让观者满意的作品,且看他日后表现。
” 我当时就在最后留下这么一句话。
史蒂芬的电影虽然平均水平差劲,但有些电影也全非一无是处。
《首杀》和《掠夺者》,虽然被不少人诟病,质感还可以。
况且他拍那些电影用的小聪明,不少观众也能注意到。
以至于金蝉2上映之前,我对这部电影做出的评分预期是4.7到6分。
我也在想,再差,也不至于和4.3分的《深海越狱》一样吧。
我在推特上给他留了言,大体意思是相信你这次不会让我们失望。
史蒂芬在上面给我点了赞。
我甚至还想,既然如此,不去电影院支持一下是不是对不起你拍戏多年以来的进步啊。
……总之被自己的毒奶奶死之后,我就扔了十九块大洋和一位宿舍的兄弟在一个屏幕亮度忽闪忽暗的小影院看完了这电影。
3.2分,无论如何也未曾料到的分数,一直高悬在电影的页面上,而且还有着逐渐走低的趋势。
想来也是,史蒂芬这次用了口碑最差的演员,在这个拍片圈钱的行为最遭人唾弃的年代,选择去拍暴死几率最高的合拍片,展示了他最差劲的一次发挥。
而作为核心人物史泰龙这次不出意外被活活挤到了二番的位置上,陪衬。
史蒂芬从影以来各种差劲的拍摄手法,摇晃到死的动作镜头,令人窒息的人物特写,布满漏洞和Bug的故事,闪瞎人眼的五毛特效这次来了回集中展示。
而且作为合拍片,这次他连在电影里塞福利镜头和暴力镜头企图拉回一点分数的机会都没有。
从电影院里走出来之后,趁着那种晕车想吐的感觉,我明白了分数被无限拉低的原因。
现在面对的还是广大的中国市场,潜力无限的史蒂芬这次终于得以一炮成名。
虽然已经很难对他抱以希望,但结合他以前的经历,我倒是希望,如果他选择继续钻研那些从大学时期起就感兴趣的B级恐怖血浆片,或继续拍那些简单粗暴的邪典电影,就算将来没有大的成就,也可能在小众电影圈里树立点个人地位。
就手里掌握的资源和擅长领域而言,他比那些拍不好电影就将锅甩在观众和评分网站身上的某些导演要强太多。
作为已经出道12年的他还能给观众带来什么惊喜,且看他日后表现。
一部原本是越狱题材的电影被硬是拍成了武打片,高科技感满满的冥府监狱难度我认为还没有坟墓监狱大,全程我一脸平静的看完,一直在期待越狱的细节,结果来了个黑客式破解监狱。
看得我如坐针毡,如芒刺背,我以为主角是史泰龙,或者和黄晓明一起越狱,结果只有最后才多一些史泰龙的镜头,叛徒的伏笔太明显,金布罗被开除然后背叛我是一点也不意外,没有悬疑。
然后突如其来的青岛话瞬间出戏。
结果忍着看完发现还有后续的第三部铺垫,实在是提不起兴趣去追了。
把美好留在第一部吧。
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
我能说越看越想哭嘛,本来冲着史泰龙的,结果晓明哥才是主角啊。。
所以,我弃了,对不起了史泰龙大哥。。
可是短评呢,我不会整,只好写影评,结果非要我凑140个字,我。。。
我凑不齐,因为我没看完也无力吐槽,求到140个字吧。。
快到140个字吧。
咋还不到,放过我这个心碎的人吧。。
还不到。。
史泰龙你为什么要参演这部剧啊,满满的资本味,你的丫头很大了,不需要你的奶粉钱了,马上都要出道了,你怎么选这部剧嘛,这么缺钱~~不要被金钱腐蚀啊啊啊
开始正文之前,实在忍不住想说点别的。
关于这几天刷屏的甘肃庆阳“女孩跳楼事件”。
我不想蹭这件事的热点,也不想假借批评蹭热点的名义反蹭热点。
所以,标题没有任何与此事有关联的字眼。
事件不再还原,道理不再阐释。
我只想说:生命是很宝贵的。
请不要轻视自己的生命,更不要漠视他人的生命。
现实不是电影,角色死了可以复活,但我们不行。
从此刻起,善待他人,珍惜生命。
这个世界不够美好,至少别再让它更糟。
《美国丽人》回到正题,今天要说的是一部电影。
片子还没上映,资源(非盗版)、评分就都出来了。
凭借此片,黄教主的职业生涯再创新高(wu)度(dian)。
《金蝉脱壳 2 》
五年前,由老牌动作巨星史泰龙和施瓦辛格出演的《金蝉脱壳 1 》收获了一致好评。
老骥伏枥的两位主演一改往日粗暴无脑的动作戏路,转向这部以越狱为题材的高智商犯罪电影。
虽然这不是史泰龙和施瓦辛格首次联袂,但凭借过硬的剧本质量,《金蝉脱壳 1 》得到了观众认可。
首部叫好叫座,续集自然提上日程。
鉴于《金蝉脱壳 1 》在国内市场的良好表现,第二部变成了中美合拍。
史泰龙还是你大爷,但施瓦辛格换成了……黄晓明。
是的,黄教主这次是真的要“横冲直撞好莱坞”了!
毕竟自己老婆都在《独立日 2 》里大战外星人了。
教主怎能落后,那就一起“ 2 ”吧。
《金蝉脱壳 2 》目前豆瓣评分 3.3……“ 2 啊……刚柴不是说3嘛…”“你说你连 2、3 都不分了,你都 2 到啥程度了…” ——小品《卖车》电影本周五登陆国内院线,但在美国,却直接发售了蓝光碟。
封面套装上,只有史泰龙和巴蒂斯塔,黄教主完全隐身。
至于为什么,不用我说你们也懂。
国外的评分还稍高一些,不过也没超过 4 分。
所以,《金蝉脱壳 2 》可以说是彻彻底底地扑街了。
在其上映时间表中,美国一栏多了一些小字。
也就是说,这片子不会在美国上映,而是直接卖光盘。
简单给大家普及一下好莱坞电影的两道主要发行工序:首先,院线绝对是首当其冲的第一发行渠道。
无论是投入成本较高的商业大片,还是小众文艺的作品,票房都是营收的主要来源。
其次,是 Video 和电视市场。
前者即是 DVD、蓝光碟的租赁和销售,后者就是付费频道和网络的视频点播。
对于版权付费和流媒体点播体制完善的美国来讲,这部分收入同样不菲。
如果一部电影跳过院线直接发碟,基本只有两种可能:1.它扑街了;2.它将要扑街了。
片方对其没有信心,影院不会给排片,有场次也没人看……《金蝉脱壳 2 》就是这样。
小老板,你这个网名起得……没毛病!
看看这些评价你就知道了,完全就是骗观众的圈钱之作。
史泰龙打酱油就算了,圈钱也算了,最起码拍好看一点啊!
我是强忍着悲痛看完了《金蝉脱壳 2 》,观后感一句话可以概括:不该看。
黄教主的发挥倒是非常稳定:全程演技就没在线过。
这是思忖的时候……
这是对话的时候……
这是逃亡的时候……表情敢有一点变化就算我输!
就事论事,《金蝉脱壳 2 》的烂不能完全归咎于黄晓明。
导演也是个深坑。
名字就不介绍了,我也不认识。
此人以前指导的要么是碟市动作片,要么是低成本恐怖片。
基本上没拍过合格的片子。
当然,《金蝉脱壳 2 》也不是完全没有优点。
比如……黄教主的台词很少。
可能片方也知道他英语比较“闹太套”吧。
本想借着知名 IP 进军好莱坞,却沦为了“中国特供”的又一炮灰。
【明明】心里也苦啊!
华人闯荡好莱坞,向来不是件容易的事。
从李小龙、成龙、李连杰……到章子怡、周润发、巩俐……再到景甜、李冰冰、范冰冰……
《尖峰时刻》《致命罗密欧》《艺伎回忆录》我们前仆后继地想要在好莱坞争得立锥之地。
但那毕竟还是白种人的天下,甭管在国内有多火,想要获得白人观众的接纳都无异于是从零开始。
毕竟,歪果仁不吃流量咖、小鲜肉那一套。
《加勒比海盗 3 》《生化危机 5 》况且,好莱坞是一片完全不同的天地,白人主宰的电影工业中心。
他们不会让黄种人担任 A 级大片的主演,也不会给予黄种人更多的戏份倾斜。
所以,就像我们看到的那样,华人演员基本只能担任个配角甚至搞笑的跳梁小丑。
《X战警:逆转未来》《金刚:骷髅岛》当然,这种状况正在发生【表面上】的变化。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井喷,大洋彼岸的大制片厂看到了中国观众惊人的消费力。
于是,中美合拍、中国特供变得越来越多。
华人演员也能担纲主角,好莱坞大咖纷纷加盟助阵。
但为什么我说是“表面上”的变化?
这种急功近利且不对等的合作方式所留下的结果就是:中国的金主爸爸掏钱,好莱坞和明星挣钱,然后留下一堆烂片。
最亏肯定还是买票的观众。
针对这种情况,观众该怎么办呢?
没错,就是关注猫视,我 1900 会帮助大家提高烂片鉴别能力,练就火眼金睛,省钱又省心,你值得拥有。
对了,最后,还要真诚地向《封神传奇》、《富春山居图》、《 21 克拉》等那些年我打过一星的烂片道歉。
有了《金蝉脱壳 2 》我才知道:没有最烂,只有更烂。
非常抱歉,我不能提供资源。
第一,毕竟没上映,再烂也得尊重人家的版权,他们不仁,我们不能不义;第二,这片子实在没必要看,完全浪费时间,如果你真的很喜欢黄晓明,去豆瓣看看他写真也行。
END往期精彩回顾「101」收官:国产第一女团出道了?
「扶摇」:出来抄的,最后都火了你爱的人VS爱你的人,该选谁?
正说某果上看到了金蝉脱壳2和3,心想着原来自己错过了好电影,一打开真的就是劝退,看了二十分钟看了个寂寞,讲的啥这是,毫无逻辑可言。
感觉2和3真的毁了这个系列,作为一名曾经的航海人,我对金蝉脱壳1还是相当推荐的,因为挺专业的,用到了好多航海知识。
演员当面,黄晓明绝对是个败笔,就一直装就完事了,耍帅有时候感觉很莫名其妙,也许中方投资方给的实在太多了吧
在优酷看的,不知道在影院看的人是什么感受,从开头就一直在晃,镜头晃得我直恶心,简直快要追上西游记后传的镜头了。
还有场景,后期,配音,好歹是拍电影的,电视剧都比这专业,看电影的过程中一直出戏,这导演的问题大到爆。
黄晓明和史泰龙这些演员就不评价了,骂的人够多了,其实真不完全是他们的锅,只能说他们的经纪公司,或者自己的审美,自己的选片眼光实在太差了。
什么演技之类的,碰上这烂片,没救了
比起一来一时间难以接受中国人面孔在这部片子露面,不过黄晓明着实眼前一亮,打戏硬汉风很有感觉。6.5分值得
为了拍而拍的电影
第一部挺好看的
开篇延续上集模式拉拢狱友制定计划拔高了期待,以为又是一场凭智商破解牢笼的密室逃脱,谁料中途宣布内部攻略失效,监牢运作模式完全没表现出上集那种设计感,结局还是依赖外部黑进系统才逃掉,最帮衬的三白一黑也没救到,这下来还有什么意思?
还行
很久没有看过槽点如此多的电影了 一部冷笑话电影
期待黄晓明的打戏,嘿嘿嘿。
阿明把国产特效带去美国啦
本片讲述的是史泰龙拍了一部好片子,五年后金蝉脱壳把成本转嫁给其他人,自己继续赚得盆满钵满。
就仅仅当个越狱片续集,还可以的,不要强加太多其他的因素,电影就是这样。
cctv6简中版。是部硬汉题材的越狱电影。
整体看下来感觉还行,一些剧情经不起推敲
智慧加上耐心,没什么不可能。
在国庆回家的火车上看的,才过了一个礼拜,剧情居然忘记的差不多了。看来一般般,不过记得当时看的还是有些爽的,四分。
(64/160)
不得不说,这部片子剧情可以说是没有剧情了,但是黄晓明的那场曼谷的雨夜打戏确实有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之前比较奇怪的是,在高清版到处都可以下载的时候,中国的电影院才上线。后来才知道,这部电影在美国仅仅是属于光碟电影,而没什么在电影院上线。不过这部电影,在豆瓣的得分也不至于低(3.2)分,只是有些人把小成本商业电影,定位太高,本来就是纯娱乐的花生米电影,看起来不沉闷即可。
我就觉得蛮好看的,比起来,黄晓明演技还是蛮好的
第一部简直不要太精彩,每次考试之前必看的电影。抱着激动的心情看了电影,虽然之前看演员表心里有点漏气,谁知看完之后果真如此,剧情太弱,从开始就能猜出过程和结局。唯一精采的点可能就是史泰龙关于安全系统的一系列理论,和最后在年龄的局限下还展开了一场近身搏斗,很厉害。
动作片叭黄晓明怎么觉得特别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