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连看了两部女主从内勤到外勤,一路开挂所向披靡的电影,一部是《幸存者》,一部是《女间谍》。
巧的是两部电影的男主都是男神级的,前者是经典的007扮演者皮尔斯布鲁斯南,后者则有裘德洛和杰森斯坦森两大型男作为颜值担当,实在是让人大饱眼福。
不同之处在于,《女间谍》因了女主的角色设定更为搞笑,喜剧色彩更浓,很多画面都让人忍不住笑出声来,观赏性更高。
要不是因为搭档的“意外身亡”,女主大概永远不会有勇气和魄力从地下室走出来 ,和危险分子面对面的斗争吧,可见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感情的力量是大大的。
很佩服女主的一点是不管在怎么样紧张的情境里,她总是可以镇定自若,爆发出强大的小宇宙,哪怕心里害怕到无以复加,紧张的抖成筛子,外在气场却丝毫不减,强势hold住全局。
那些从小被压抑的,作为女性的自卑终于在顺利完成任务之后消失的无影无踪。
电影里,女主对于自己十年前特训的优秀表现满是不自信时,女上司说了句women,这个细节印象很深。
在社会大环境下,作为女性,好像总会被冠以某种特定的眼光,设下一种限定,很多时候甚至我们自己也会拿性别作为理由来安慰和说服自己。
一方面,女性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感情上,投身于那些小情小爱小快乐小忧伤,所以才会有了诗经里“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另一方面,现代女性又在自我实现和社会期待两者中进退维谷,矛盾着挣扎着胶着。
有的时候,我们真应该学学男性,少一点情绪化的东西,开阔一些,世界很大,生命很长,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少给自己设限,也不自怨自艾,像女主一样,从自己的小空间里走出来,去发现更广阔的天空和更美丽的景色。
想起昨天看到刘瑜的一篇小文《不要只是因为你是女人》,里面写道:女性这个性别之所以成为一个负担,就是因为女性都太沉溺于爱情这档子事了。
女人跟男人根本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女人背着感情的包袱跟男人事业竞争,好比一个人戴着脚铐跟另一个人比赛跑步,没法比。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里另外几个女配也是很有亮点的。
女上司其实是个很有魅力的女人,在职场的决断力丝毫不输男性,也不因为性别而看低下属,同时还带着几分冷幽默,让这个 人物变得可爱。
女主的闺蜜更是集各种笑点于一身,紧张到穿着乐福鞋还蹲下来系鞋带,却又在关键时候将大反派一枪毙命,搞笑有时机智有时。
至于蕾娜其实也只是个外强中干的角色,美貌自然不用说,没什么心机,也没什么脑子,每次都被女主虚张声势的样子给镇住,大概只是因为从小没有人敢于忤逆变成了个被宠坏的小孩,最后被警察带走的那一刻,女主还击的那一刻,她淡淡的那一笑也让人对这个反派并不大恨得起来。
影片的结尾,当裘德洛饰演的男主再次暧昧地向女主邀约的时候,她望向不远处的闺蜜,笑了笑,终于还是拒绝了,看到这里我表示相当欣慰。
世界大、生命长,不只与你分享。
经此一役,她的世界变大,而他也不再是唯一,以前纠结的那些林林总总,终于可以放下。
成长为更好的自己,真好。
任何时候,做任何决定,都不要只是因为你是女人,自己开心,便好。
古人云:"一石激起千层浪",没料到一部商业化的喜剧片在豆瓣引发了“女权”的探讨,并以不少的数量在评论区开启了是否“女权”的争执。
其实观影之后想来,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注定逃不和女权沾上关系。
现在的导演,编剧也不免要煞费苦心,因为你一不小心就被扣上“男权”的帽子。
在物质条件上升的现状下,人总是会去追求精神上的东西,自由,平等,爱,正义。
而女性从父权制以来一直作为被压抑的对象,自然是拔地而起,力争自由与平等,她们是“女权主义者”,但她们的观点却一直有所出入。
尤其在如今的文明里,歧视女性的行为并不像封建年代那么显而易见,容易鉴别了(当然了解过女权和敏感的人不难察觉,也有些人察觉到了却不知道这是性别歧视)。
像《SPY》,要说是“男权”,必然也是隐性的,不过,《SPY》究竟是不是“男权”呢?
1.首先,角色设定上女主是一个其貌不扬得不到男神心的女人,且年近40只有过一次恋爱,可以从自己与没有太多差别的闺蜜口中得知,女主很是烦恼。
观点:女性的出色被固化为姣好的外貌,性感的身材的形象,是几乎没有争议的“性别歧视”,而不符合这一形象者,便和“逊色”站边,我们都知道“逊色”的人物作为笑点是老生常谈了,片中杰森叔便是,而女主逊色之处肯定不是她的勇敢,执着或者智商能力,那么这种消费“女生其貌不扬”的笑点是不是歧视算不算歧视我想已经很明白了,你可能会说是因为女主身为CIA里的高智商文员,计算机方面的高手,男人怕驾驭不住,且不说CIA的外勤人员智商与能力也不在话下,甚至几十年几来美利坚都没一个男人相中她,就男人应该比女人强的观点也正是“性别歧视”吧?
2.部门里美丽性感的女间谍,备受同性妒恨,深受男性欢迎。
女性反派,亦是如此。
观点:基本同上条,不难体会到,相貌不佳的女性在社会中的处境,和固化的社会建构。
3.男性角色特工形象,不赘述,杰森叔各种装逼强调自己“男子气概”(无贬义),裘德洛狂拽酷炫掉渣天的“男子气概”,对女主出外勤的嘲讽与不信任,送给女主的难看甚至有点性意味的项链(从笑点的考虑以及旁观者的鄙夷可以确定电影要表达这个项链是“难看”的),以及老特工各种谄媚女主,对女主肉欲的迷恋。
观点:所以这电影的主旨和“女权”八杆子打不着,导演和编剧并没有要输出“女权喜剧”的意图。
4.涉及性方面的信息观点:老特工各种谄媚女主,对女主肉欲的迷恋,自以为是的随意的触摸女主(这里强调的是自以为是和随意,性行为本身并没有性别歧视,很多人抱着性行为本身就是男性受益,女性吃亏的观点也是一种“性别歧视”)。
至于很多人提到的脏话方面好像并没有太多针对女性的,FUCK YOU之流就好比我们在说操,干的时候,通常并没有指向性,可能是我记性不好,但我认为本片的脏话不足以成为“性别歧视”的论据,这里不谈对于追究到一定程度上的歧视意味。
综上所述,这是一部与“女权”八竿子打不着,甚至还带有歧视的电影,为什么有很多人仍然提到这是一部呼吁女权的电影呢?
他们看的电影难道是和我们不同的版本?
还是不在一个次元?
我认为也不是无中生有。
从与闺蜜的茶余饭后,沮丧的抱怨着那些社会格言:“放弃梦想吧,苏珊”,“融入就行了 ,不要抢占别人风头”“品行好的人,往往创造不了历史。
”,在女主告诉女领导我相信那个对她外勤能力嗤之以鼻的法恩“箴言”时,得到女领导的感叹:“women(女人啊..)”,以及综上所述的四大歧视之处都是为了对社会现状的临摹用意在为了女性觉醒做铺垫,而终于,女主在不依靠男性的情况下用自己的实力的成功证明了自己,俗话“大翻身”,因此男性对她的看法扭转,发现了她未知的潜能与魅力,毕竟呼吁自由的电影,都是在被压迫后,呼吁真爱的电影,也有被家暴或欺骗后,呼吁和平的电影,也有血腥不堪入目的战场后,所以呢?
有很多暧昧不清的地方存在被定性为“过度解读”的可能这些暧昧不清的地方也能成为立足点表明了这不是女权电影,就好比结局所表达的:女主的计算机与幕后工作不算能力,在没有社会建构下女人应有的出色特质——美貌,你就应该用弥漫“男子气概”的活动——外勤去证明自己,或者你也可以认为:女主只是为了心爱的人复仇而真心想参与进这种活动中,要说歧视,这好像是职业之间的歧视问题了。
“女权主义”志在消除性别的偏见,不会因为你是女性或是男性所以认为你是如何如何,且应该如何如何,无关性别,终究争夺的是“人权”,行驶自身自由的权利,选择的权利,你是酷炫吊炸天的裘德洛,你是笨手笨脚的杰森斯坦森,你是外貌绝佳,或者喜欢品味书本的女性,你是爱好计算机的程序员女性疑惑喜欢做着“男子气概”事情的女性,这都无所谓,这是你享有成为某个人的权利,这是机会平等,无论是谁,都应当被尊重。
PS:本来也不想写女权什么的,总觉得来说一个商业喜剧片有点絮叨,一个商业片我猜也承载不了那么多的东西,还有哦,并不是女性为主角的电影就是女权电影。
<图片1>
Tanya看完电影之后才知道,“郭达·斯坦森”根本就不是主角,甚至连个男二都才勉强够格,但其难得一本正经的逗比能力和R级爆粗口的讲段子能力,几乎可以让你一秒钟对这个肌肉型男要不丧失性幻想要不恨不能马上脱光衣服床上见。
自然是要床上见的,只不过和斯坦森滚床单的是女主角,这个当年在保罗·费格的《伴娘》里异常出彩的胖姑娘梅丽莎,此次被誉为女权主义的代表和反其道而行之的典型,是的,只是被大多数直男癌们“誉为”,在我们这儿,去他的女权主义,这部吸纳了逗比杰森和成功挽回了发际线的裘德洛的喜剧片,致敬和讽刺了一堆经典特工片,在仿效007天幕危机的片头下,简直已经笑断了肋骨。
说女权主义的,大概是因为主角梅丽莎的定位,一个CIA系统里负责和特工对接的办公室助理,因为特工裘德洛的难以置信的消失,于是她上演了一场难以置信的欧洲任务完成之旅,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这个从未出过外勤的胖姑娘,能上天能入地能搞定定时炸弹能收服黑帮之女,还能械斗巷斗兼顾,顺便成功开了一次飞机。
直至最后任务顺利完成,从裘德洛到杰森·斯坦森,甚至女同事米兰达、黑帮那个病娇公主都不无例外的爱上了她,于是他们咆哮着“这不是女权主义是什么!
”好像有一点道理,唯二两个男主角都是蠢萌萌的逗比,所有的上司长官双面间谍都是女的,但这样抽丝剥茧的似乎并不是导演的初衷,本就是一场梦嘛,导演保罗·费格成功地在这个看脸的世界里让胖姑娘梅丽莎走出了一片天,这不是女权主义的问题,譬如,你敢说,你看着电影就没爱上这个嘴炮功力十足R级段子把瑞典保膘都骂哭了的“超大版MAX”?
对的,也可能是这几年毒舌妹子太遭人爱,女有《破产姐妹》里爆乳的Max,男有《生活大爆炸》里刻薄的谢耳朵,生活已经太沉闷,这群“神经病”嘴炮一开,顿时浑身爽利。
这个世界终究还是神经病的,否则也不会出现一部爆米花电影在豆瓣口碑榜打到八分的成绩了。
同样被归为神经病的还有难得演喜剧的杰森·斯坦森,在接受了郭达的设定之后,杰森·斯坦森无论是穿着绅士西装背着LV包还是紧身小背心都无法从“郭达老师”的气场中逆转过来,有网友更是过分,看着杰森和梅丽莎的海报,吐槽道,“郭达和方青卓老师演的电影!
”这就有点过分了。
杰森当起逗比来简直无敌,操着一口压低了嗓子的英国口音,亮着肌肉饱满的身形,一本正经地做着所有逗比应该做的事情,影片几乎所有的蠢事和倒忙都是杰森一手帮办,除了片尾的滚床单彩蛋,杰森这次可谓自黑到了最高境界。
很显然,对于一般的小妞儿电影或者特工电影来说,这部影片都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导演大概也是真心爱女主角,全片里个个都是条顺盘靓的超级美女,可全都没有这个会开飞机运气又超好的胖姑娘有魅力。
裘德洛被征服了,杰森被征服了,多少人的男神啊,胖子都是潜力股,这话真心没有错。
下班了我和同事临时决定坐下来讲讲白天单位发生的事情,我,我的老板,为我们沟通的同事,和她的老板,以及我们试图说服的乙方老板。
然后我打电话让男朋友来我在的餐厅吃饭,这样我们可以直奔电影院。
喜剧片很难得让人从一开始笑到最后一分钟基本不歇气,我都没意识到直到散场了发现嘴咧得并不拢,腹肌有点小酸痛,然后还忍不住回味一些镜头继续傻笑——这无疑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喜剧片。
然后我们翻豆瓣影评,这是一部女权主义电影。
然后发现,那里面所有的关键正面而有意思的角色都是女生。
Spy是女生,她的幕后搭档是女生,她的老板是女生,大反派主角是女生,连接头的大买家也是女生(拔刀真的酷毙了)……还有那个传统的美女Karen...我对bf说,你发现了吗?
他说,啊,完全都没意识到。
我知道会有很多影评不厌其烦地剥开这一帧一帧画面去解说,什么女性的”台前”和“幕后”的今非昔比,什么father-daughter issue,什么领导和指挥的变更,什么恋爱观,什么结局的”意外”。
它们都非常巧妙地贯穿始终,仔细扣上“女权主义”的思想再来看,一切都对了。
不过我很喜悦的是,我都是回过头来才想起来,哦,原来真是如此。
看电影时候并不觉得特别,bf也不。
我觉得当我们不对一些角色抱有固定的假设(假设spy是酷酷007般型男),尤其我们不假设性别,根本没有在意性别的时候,这才是女权主义的胜利。
就像我看完电影突然想起来,今天工作中这件大事,我,我的老板,替我们沟通的同事,和她的老板,以及乙方的老板——每一个都是女生。
我和她们一起共事如此之久,突然才意识到,原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女性。
而我从未意识到。
今天趁看Jolin演唱会前的空档去国宾微风看的下午4点场,好像是6厅,3/74/7的上座率吧。
当时看到这个片子的海报就给跪了,裘德洛总是能和其他的我也同时喜欢的演员搭到戏,这次竟然是JS。
在我没有喜欢裘德洛之前,一直都是看JS的打打杀杀的,不用动脑筋好棒。
等于说是新欢和旧爱同时出现在了一部片子里,而且片子类型也是我喜欢看的特工片。
天啊太好看了。
虽然主角是女的,演的也很好,可是我只想说这两个男的。
第一个镜头就是帅脸,简直要看哭。
哪怕最近看到的都是黑海夺金、唐海明威这种大爷角色,他真的还是可以帅回来的,想到这里就要哭出来了,真的....片头还会有一些阿尔菲的感觉。
女配也演的不错。
JS只要一出场,就准备好咧嘴吧,简直王宝强的镜头感。
全场没有一个不笑的。
他讲的故事好像也是以往他的打打杀杀片子中的经历一样,关键是他的表情,看一次笑尿一次就对了。
女主演的笑料也很足,经常有笑到停不下来的时候,而且隔阵子继续笑。
那种女生情节,尤其对裘德洛这样的面孔,唉又要看哭了。
此外台版的翻译也很给力,把金牌特务、速7都融进去了,还有很多本地化的东西。
别管剧情真实与否,我也没有在意女权女性,看看帅哥,笑笑,再想想女生情怀,就是这片子的对我的意义了。
SPY隐藏了一个泪点,却没有引爆。
苏是个胖姑娘,也是协助特工执行任务的后勤人员,工作条件特别差,办公室整天飞蝙蝠,永远活在特工的耳麦里。
她负责的特工是她男神,裘德洛演的。
一次任务失败导致裘德洛失踪了。
她主动请命出外勤,因为外形让人万万想不到她是个特工。
上司觉得她外形一言难尽,一开始很嫌弃她,调出她的入职档案发现她在特工测试里很优秀,当时她的教员正是裘德洛。
上司问她:你当时明明很优秀,为什么没有去外勤部门。
苏说:男神说他需要我,觉得我更适合做接线员。
上司说啥我记不太住,总之意思是:你知道特工之间的竞争也挺激烈的,有时他们会用一些特别方式除去竞争对手。
但是她还是对裘德洛死心塌地的,最后异国见到裘德洛,裘德洛在敌人A阵营里,敌人B要杀裘德洛。
苏冲出来说,你不准杀他,这单我帮你。
敌人B:你不是特工吗?
有没有搞错?
苏说了很多,大体意思就是我做这份破工作到现在都是为了裘德洛,因为我爱他。
为了让敌人相信她也叛变。
裘德洛的眼神写着:这是骗敌人的吗?
你太天才了。
天啊天啊。
那种卑微。
啧。
我全都懂。
看着电影中的许多镜头有不少的亲切感,影片里以摄像机为第一视角的仰角、广角镜头随意在常规视角里切换,这是以往的成龙电影常用的手段。
随着年岁的增大,成龙如今是鲜有作品问世,现在看到一部有成龙风格的影片,就像是坐在一个老房子里,喝着五毛钱的汽水看着影碟机上的《A计划》、《福星高照》等。
这是一部怀旧的电影,对90年以前出生的中国人而言,这部影片连接了过去的时光。
作为一部喜剧动作电影,《女间谍》在搞笑、动作的方面都有比较出彩的表现,而最大的戏剧张力则来自主角的设定。
影片的大背景是中情局在追踪一起核弹下落,似曾相似的是在很久以前的《007》系列电影上就有过类似的桥段,所以影片的故事线本无新意,但由于此次出勤的特工为之前久在中情局总部做后勤工作的大胖子苏珊,就为这个老套的剧情瓶子装满了泛着浓香的新酒。
苏珊拖着肥胖的身体在匈牙利、保尼利亚等处变换着身份跟踪、接触目标人物时,肢体上的笨重感与犀利谩骂式的语言相得益彰,产生了强烈的诙谐感。
有次在骂瑞纳身边的小鲜肉保镖时,甚至都要把对方给说哭了,影片中有被苏珊骂过的人,应该都是深有印象,在一番苦苦的争辩之后,还是得败下阵来。
除苏珊之外,该片语言上的喜剧效果还离不开里克特工,在与苏珊的几次精彩对骂里,里克的快语连珠、涵盖了所有特工险境内容的吹牛功夫也是一度让苏珊都哑口无言,这与影片后段里克在实战里的滑稽表现产生了巨大的对比,不禁让观众最后一点善良的期待落空,唏嘘不已:早知道你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但也真的是太糟糕了。
此外戏份不多的几个配角,在有限的出场时间内,也是兢兢业业为喜剧效果在添砖加瓦,性暴漏语句不离口的奥尔多特工、走路怪怪的南希,都有各自独特的喜剧点,在与剧中其他人物碰撞时也产生了爆笑的效果。
还有道具的妙用,像苏珊前后与布莱德利特工和瑞纳在餐厅内吃饭,服务员都送来了遇水就长高的圆柱形白色物体,第一次苏珊以为了食物就吃了,料想不到竟是卫生纸,第二次苏珊就以为是卫生纸用手去拿、撕,却被告知是食物,前后反差也产生了强烈的喜剧感。
苏珊的喜剧因素在预料之内,因为从人设的各个方面来看,苏珊十足就是一个喜剧元素。
但由于身体的过于肥胖,一般优秀特工那种灵活的动作,在苏珊身上是很难想象出来的。
虽然中情局的克罗克主管在苏珊执行任务之前,展示了一段苏珊十年前受训的画面,且表现优异,但大胖子苏珊依旧是难以令人在动作方面给予希望。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苏珊的灵活性毫不孙色于其他特工,比如爱耍嘴皮子的里克,苏珊的首次惊讶的表现是与莉亚的在厨房内的对打戏,拿着大水果刀的莉亚与拿着铁锅的苏珊在窄小的空间内腾挪转移,实在好不精彩,其后苏珊更是以凭机智与出色的武打基础,一人干掉了德卢卡的团队堪称惊艳,特别是其中一个双腿夹住敌人脑袋,又侧身向下的动作,有着舞蹈动作一样的美感。
影片最后苏珊吊在直升机上,后爬上飞机将德卢卡从飞机上推下去的场景,既是所有的特工电影里几乎都会出现的一幕,也是给此次苏珊的特工任务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
该片是一部轻诙谐的喜剧动作电影,本该不应对立意方面苛求过深,虽然许多场景还可挑出不少的毛病,就像人们口中常说的那些BUG,也是存在的,比如瑞纳怎么会如此轻易的相信布莱德利,不过却可称得上是一部优良的制作了,因为它从语言以及动作和场景上都逗乐了观众,且不生硬。
”我40岁了,还是单身,三年没有过约会,现在在cia做秘书。
”当外表并不出众的苏珊缓缓说出这样的话语,不禁让人倍感无奈。
在很多人眼中,等级制所产生的自卑感始终无法避免,更何况苏珊还梦想着成为间谍,尽管她只是一个没有见过大场面也没有上过战场的小秘书,但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人物却用自身的大智慧与闪光点赢得了众人的青睐。
苏珊倍受打击早已成为家常便饭,她不仅要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人给她泼冷水,更要用自身的信念战胜一切恐惧;但尽管这样她也并没有因此陷入悲伤的氛围中,而是用理性去面对。
虽然没有经验,但却拥有高人一等的学习能力,然而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不起眼的存在,这样胖胖的身材也经常容易被人当作笑柄,但苏珊所引发的爆笑经历,甚至让人忘记了她的无奈与苦衷,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她都会用她乐观的态度,高智商的能力,以及完成任务的高效率让人刮目相看。
梅丽莎主角的定位让人不由得会想到女权主义,作为一个cia系统里负责对接特工的助理,艰巨的任务可想而知;由于特工裘德洛的意外消失,更是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欧洲之旅。
然而苏珊却出人意料地顺利完成任务,她及时用定时炸弹收服黑帮之女,成功的开飞机,并且将机械斗和巷斗兼顾;然而苏珊在行动之前却暗藏了自己的实力,为的仅仅只是和暗恋多年的搭档保持默契;由此心甘情愿在地下室做后勤。
此时激发她潜力的是为暗恋之人复仇的决心,在生死危机关头,她通过换取敌方的信任来维持这段感情,在换来别人对她尊敬的同时更体现出了她的大无畏精神。
“女权”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的理念,因此影片试图为女性宣扬平权就是对自身存在价值的否定,但并不是为了解决社会上存在的问题。
况且我们生活中,一个行动缓慢的女子赤手空拳打倒壮汉是多么艰难的事;然而导演对于男性角色的丑化似乎有一股讽刺的意味,这样可以让观众从心底去接受社会所带来的偏见与不公平。
在如今商业娱乐片里寻找真正的女权精神似乎很难,但《女间谍》却用轻松幽默以及搞怪的方式将这种向往自由与平权的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
外表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做了什么。
苏珊用她自强不息的意志和精神让平权的曙光变得不再漫长,我想这或许是最简单也是最复杂的道理;简单的是很多人都想改变自己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人,而复杂的是很少有人能像苏珊那样在失败时坦然面对一切,在取得成功之时依然保持恒久不变的纯真与本心。
个人评分:8.5
女间谍 (2015)7.52015 / 美国 / 喜剧 动作 犯罪 / 保罗·费格 / 梅丽莎·麦卡西 杰森·斯坦森这是近期看过的最搞笑的电影了!
其实,电影本身就是娱乐,能有一部电影能让你全神贯注的看完并且时不时的哈哈大笑,最终能全身心的放松,有这样的享受怎不强丝捏!
电影其实也没啥新意,就是反其道而行之!
一部动作片、间谍片,那主角不应该是帅哥靓女么?!
是,有帅哥,郭森斯坦达和裘德洛,还都是超级帅哥,全球一线影星,竟然都是配角!
对,电影说的是《女间谍》,当然主角应该是女性嘛!
所以呢,女主角一定应该是身材火辣,绝世容颜,怀揣绝技的超级大美女吧,起码要超越《霹雳娇娃》这个级别吧!
错!!!
女主是一名超级,嗯,超级大胖子的大龄剩女!
但是女主确实怀揣绝技,心地善良,正直勇敢!
正是这些反差才造就了这部电影的可看性和娱乐性!
再加上本片精彩的动作戏份甚至还有复古华丽的造型,怎能不赏心悦目呢!
很多网友评论本片是典型的女权电影,个人觉得没必要上升到这个高度,本来就是图个乐子嘛!
再说,就算是女权电影,又能咋地?!
现如今,不说国外,单咱们国内,别说女权了,马上都成了母系社会了,女人越来越强,男人越来越娘,唉,这么严重的社会问题岂是我这一介草民能左右得了的!
至于演员,女主梅丽莎据说是一名著名的大号女明星,我反正是不认得,但是不得不说,她的精彩演绎确实挑起了本片的半壁江山,不止半壁,大概四分之三吧!
裘德洛和郭森斯坦达在片中的演绎谈不上出彩,好像也没必要出彩,假如盖过女主的风头,对于电影就是失败了!
这是一部适合打发时间轻松解压的电影,推荐指数⭐️⭐️⭐️⭐️
2015年,电影《女间谍》,其实这样的喜剧特工电影我个人是非常喜欢的说,但是特工电影中的犀利道具还是少了一些呢整体感觉不如《特工学院》犀利,各个方面都差一些,不过也不失是一部好电影大牌也很多,虽然白痴了一些,粗口也不少(现在世界都流行粗口毒舌了?
)推荐指数:★★★★(8/10分),值得一看的电影!
起码很欢乐!
要说胖,我喜欢苏珊梅丽莎·麦卡西 Melissa McCarthy,但不喜欢蕾蓓尔·威尔森Rebel Wilson。
杰森老师在过去十年竖立的硬汉光辉形象在这部电影里基本上被毁了一半多233333。绝佳消暑神作。
三个字,不矫情。
都忘了什么时候看的也忘记打分,聒噪的郭达还是很有趣的
几乎是女版的「憨豆先生」,问题是肥女的战斗力并不底下,而为了衬托脱线间谍,无论是Law还是Statham只能够扮反派扮弱智,刻意凿刻的痕迹太过于明显,反而丧失了观影乐趣。
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看这种贱兮兮的好莱坞喜剧了,有几段让我狂笑不止,不停倒回去看。女权的表象功夫做得很好,但其实欺骗性很强。
土酷的帧享下显得更港了,这个老裘演邓布利多还是可以😌,郭达把我笑死,Thundercunt,学到了,女一女二kswl
miranda!
郭达打了次酱油啊
对于大部分刻意卖蠢的部分并不觉得好笑……算是英式喜剧里比较无趣的那类了。动作部分感觉借鉴了一些香港喜剧式武打,尤其厨房里那段,就是演员不是武行出身加之用上了慢镜效果打了点折扣。
哈哈哈,杰森斯坦森演的这个白痴!
挺一般的,分这么高
哈哈哈米兰达本色出演
老子他妈要笑死了
女权不女权的另说,真心没有《伴娘》和《辣手警花》好笑啊(主要是投资大了,口味轻了?)最好笑的地方只有三处:拿到痔疮贴纸和大便软化剂的特工道具,以及第一次杀人呕吐到了尸体身上,恐怖分子疯狂给自己小弟自拍。我果然更喜欢这一类的东西……
原来Jason只是负责搞笑的。。。
快进地看完。
郭大爷好二哈哈哈哈哈哈 Rose Byrne 美呆虽然有点过瘦显得头大
蛮搞笑的,哈哈 〜( ̄▽ ̄〜)
出乎意料的特工片,耳目一新!女胖子的设定太好笑了哈哈哈哈,一个胖子都这么厉害你们不羞愧吗!!!!看完太喜欢女主了!!! 但是嘴炮和冷笑话有点过了…稍微精简一下会更好的,还有那么多高清露鸟照是怎么回事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