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部喜剧电影,我们的要求往往不是很高,当然,首先你的笑点要密集且高一些,低俗的那些套路不应该属于电影,其次,逻辑一定要缜密,前后说的故事连贯一些,不要老指望“金手指”来帮忙弥补剧情上的空洞。
再次,故事一定要接地气,一个架空了的故事,它所具有的喜剧色彩会大大的减分。
在接地气的基础上将故事讲完整,而且前后说的话要对应上,基本就能出一部完成度很高的作品,这一点大家也认同。
如何让一部戏剧作品脱颖而出成为一部优秀的喜剧作品,大家非常喜欢的还是多线叙事,当电影人们不怎么认真编剧的时候,将一个故事线拆开来分成好几个故事线,这样的作法很讨巧也很聪明。
本来故事很简单,当你拆成多线叙事之后,故事就变得错综复杂了。
旁支末线就可以达到1+1>2的效果。
这样一来电影的看点就多了很多,观众们沉浸在寻找各种脉络中去,也就没有人在乎剧情是否淡薄了。
这样的例子,大家都看过。
宁浩的“疯狂系列”以及经典作品《两杆大烟枪》都采用的多线叙事,当然,那些作品大都经典的原因无外乎是物以稀为贵,当这种多线叙事的故事多了起来,大家的热情也就渐渐的退了。
而且很多主打多线叙事的作品大都不能好好地将所有的线索对上,他们大都很失败,因此,只要能将之前的所有细节全部自圆其说,观众们也不觉得突兀,那么即使不能成为一部好作品,也能成为一部优秀的电影。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就是一个多线叙事的例子,这个电影其实很简单,导演也是中规中矩地完成了,因此,虽然不是很优秀,但也及格线往上了。
《灰猴》是一部喜剧作品,本片围绕一个秘方以及装秘方的古董,卷进来了一大波人围着这个古董转,最终好人得到了好报,坏人也受到了惩罚。
而且这些故事都是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这一点很难得。
片中除了对应的一些主要人设的名字已经预示了自己的结局之外,这几个演员演技也在线,确立的角色也很讨喜。
王大治扮演的杜子腾就是一个老实人最好的案例。
本来开着小饭馆日子也能过,但是老婆却不安分,一心想要更好的生活的她最终出轨被撞见了。
杜子腾想要讨一个说法,但是却碍于自己懦弱的性格而不得逞。
最终他也没有做成什么事情,但却阴差阳错地抱得了美人归。
秦寿生这个名字跟人的性格太一致了,导演对于这些名字的构思还是挺有趣的。
他一心想要得到秘方,本以为自己可以设局掌控全场,但最终却被人设局欺骗。
一心想要的东西会不择手段,但最终命运却跟他开了个玩笑。
虽然结局是一个“大团圆”但整个过程却很惊喜,这个被称为“文物”的罐子,随着不断地丢失与不断地复得,看似考验了所有人的文物,其实一文不值。
而掌控全局的老头看上去弱不禁风,且总是处于弱势,但他却成功地策划了这场啼笑皆非的故事,而且最后用最简单的道理给大家揭示了一个主旨,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抢也抢不到。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及格线以上的作品,但是距离优秀还是有些距离的,首先,片中的人物大都脸谱化了,而且名字就已经出卖了人物的性格。
其次,看似结局圆满,但是却有强行拔高的嫌疑,而且片中的那个黄毛杀手的设定太过于明显了。
大家要是没有忘记的话。
宁浩的“疯狂的系列”中总是会出现一个看似非常厉害的港台杀手,但最终却落在了笨贼的手上。
而笨贼+冷血杀手+老实人的设定,基本上踩中了所有喜剧片应该有的人设,而这个回环婉转的故事,却并不是原创,因为这个故事框架太熟悉了。
好的框架已经有人用了好几次了,再有人用这个框架编故事,我们看到后就不会感觉到惊喜了。
还好,导演将这个故事将给我们的整个过程虽然有点恶趣味,但故事讲得还算完整,因而也就不去苛求了。
事实证明,一个喜剧片要的其实并不多,即使是你套用别人的框架,但是你这个故事能讲完整,前后说的那些话不是自相矛盾。
就一定能出一部合格的作品。
显然,多线叙事对于喜剧片的加成大家都有耳闻。
但是还是有很多号称自己是喜剧片的电影却连这点都达不到,这就很悲剧了。
电影还算有新意,和两杆大烟枪类似的故事情节与剪辑手法,。
用无限的巧合组成一个故事,整体连贯性很好,没有出现断节的故事情节。
电影分章节讲述使观影者更能理解电影内容,故事有起有落。
但是十分不能理解为啥除了王大治和女主玉娇咋就没一个好人了呢,把山西人都给抹黑了。
每个人物的塑造上都非常立体,最后揭秘老宋真是一个老油条了,真是强的嘞。
故事结尾又是"大团圆"的结局,结尾一般般吧。
但也是一部好电影了,国产电影真是越来越好!
山西方言 山西方言也源于唐朝甚至更久远的年代。
山西方言的特点是入声字发音短促,尾声吃掉。
山西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大诗人,如白居易、柳宗元、王维等,很多山西诗人的诗词用入声字做韵脚。
例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用普通话和山西话读,韵味是不同的。
灰猴——指坏蛋、坏家伙、行为不端的人,也指关系亲近的人彼此的昵称。
后生——男性青年闹他——打架,把对手打趴下,战胜对手,为自己加油!
楞货——说话干事不过脑子。
山西建筑 俗话说:“一千年文化看北京,三千年文化看陕西,五千年文化看山西。
”山西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古建筑最多的省份不是陕西而是山西。
建筑家梁思成教授称山西为“中国古建筑的宝库”。
山西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一个重要流派,“北山西,南皖南”即是说山西民居和皖南民居齐名。
山西建筑有两大特色,第一特色是窑洞,简单易修,冬暖夏凉。
利用了黄土高原的黄土层,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第二特色是砖瓦四合院。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平遥古城-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
山西风光 大同土林,一片被很多人遗忘的距离大同市中心近30公里的荒芜之地,却是华北地区唯一的土林景观,土地属于盐碱地,由于风雨的剥蚀,使地面从一个漏斗开始形成深浅不一的沟壑,裸露的土层被风吹雨淋形成怪异的地质奇观。
山西美食 山西面食是地方传统特色的面食文化之一,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称为“世界面食之根”,一般的山西家庭都能够做数十种面食,最出名的就是山西刀削面,把一团面顶在脑袋上,用刀将面团削进远离自己4-5米的大锅里,厉害的山西厨师能将面削的薄如纸片。
过油肉是山西省最著名的传统菜肴,号称“三晋一味”,过油肉起源于明代,原是山西阳泉平定古州给官府中的一道名菜,后来传到太原一带民间,再逐渐传播至山西其他地区。
此菜成菜要求:色泽金黄鲜艳,味道咸鲜闻有醋意,质感外软里嫩,汁芡适量透明,不薄不厚,稍有明油,十分美味。
浑源凉粉出自山西省浑源县,有着很久远的历史。
传说浑源人每家人都有一种调制凉粉汤料的秘方,各有特色。
做好的浑源凉粉清透白亮,滑滑的,入口即化,风味独特,堪称“北岳一绝”。
吃的时候配上山西的陈醋和辣椒油,味道特别好。
羊杂割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是用羊的心、肺、肝、血等,煮好以后放在肉汤里再加上粉条,吃的时候还可以放入花椒或者辣椒、醋、葱、蒜、香菜等调味料,具有驱寒、养胃补肾的功效,据说山西人吃羊杂割是起源于元朝,杂割这个名字是忽必烈的母亲所赐,最开始在怀仁比较出名,因为不同于内蒙人吃羊只吃肉的习惯,所以怀仁人在羊内脏上面做了点文章,创造出了一种叫“羊杂”的美食。
油糕的外皮是用黄米磨成的面做的,里面的馅儿有各种口味,比如糖、枣泥、豆沙、素食等等。
包好以后放入油锅中炸至表面金黄就可以出锅了,外焦里嫩,美味可口。
油糕一般都是在家里有喜事的时候吃,像婚丧嫁娶、小孩儿满月、生日、老人过寿、盖新房子或者搬新家,因为“糕”与“高”同音,意思是步步高升、富贵吉祥。
山西大烩菜是农家菜谱的常见小吃。
尤其是在七八十年代的秋冬季节,由于冬季蔬菜种类少,土豆、粉条、炸豆腐、大白菜、海带等食材就成了菜摊的主打食材,而大烩菜也成了冬季最受欢迎的菜品。
大烩菜的食材主要有肉片、炸豆腐、土豆块、炸肉丸、黄豆芽、茄子、豆角、海带和粉条。
将这些食材放入锅内小火慢炖,直到食材之间的味道互相融合,味美可口的大烩菜便何以出炉了。
冬日里,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大烩菜,感觉温暖而幸福。
根据民间传说,在宋朝时奸臣当道,尤其奸臣秦桧把持朝政陷害岳飞,一些志士把各种菜蔬炸过烩在一起,说大家把它当成秦桧,食其肉,饮其血 ,这道菜很快便在百姓之中流传开来,后经历朝历代的丰富口味不断改进大烩菜。
山西人 “正方脸,棱角分明,鼻短而大”成了山西人的形象描述。
有人说,山西人大气,婚丧嫁娶,大摆宴席,人际交往,大包送礼。
也有人说,山西人小气,穿戴土气,不合时尚;饮食简单,不离面食,而且调料有限,吃什么多离不了醋,是在醋坛子里泡大的。
有人说,山西人才华超群,历史上山西人才辈出,群星灿烂。
可也有人说,山西人才匮乏,迄今为止,山西高校和科研机构尚无一人入选“两院”院士。
所以山西人看着拧巴,外部大气讲道义好面子,内部精打细算稳如泰山,个个都是一顶一的“灰猴”。
这种浓浓的山西“本土”色彩,也表现在了方言:片中大部分角色都使用山西话对白,不仅如此,也埋了不少梗。
例如,香港杀手说一口蹩脚的雁北方言,坐过牢的山西小混混反而说起了东北话。
片名“灰猴”也是一句雁北方言,有两层含义,既指坏蛋、坏家伙、行为不端者,同时也是关系亲近者之间对彼此的昵称,有戏弄的意思。
看过影片之后,你会发现这个词一语双关,也完美暗示了全片谜底。
近几年已经很少有山西元素的电影了。
作为多线索黑色喜剧,用现在的眼光看来显得陈旧,主要是表演和剪辑的问题,《石头》这么剪可以,但现在是2019年,剪辑上玩花活还不如老实为叙事服务。
其次是表演,导演试图营造一种癫狂和夸张来遮盖乡土气息,但这恰恰给了电影一种低级感,我真的不知道这种过火、挤眉弄眼的表演是从哪儿起源的,《石头》《追凶者也》人家也没这样啊。
这种错误的喜剧表演方式害了多少人(喜剧跟地域是脱离不开的,多少电影已经用惨痛的教训证明了把国外或香港喜剧的皮毛搬到大陆是死路,这部片子却依然不改)。
故事编的不错,视觉呈现上,一个是调色跟故事不搭,偏暗黄,刻意营造落魄感和犯罪感,但这种色调偏向于写实,而且被用烂了,这种充满巧合的犯罪更应该突出荒诞和戏谑。
《追凶者也》也是小县城犯罪,但色调就选的很搭。
另一个是场景和演员的割裂感太严重了,导演强调这是县城,但全程放到平房窑洞小店里,全程黄土弥漫,不见任何高楼,所以我倾向于认为这是农村戏,而演员的造型和表演又欠缺地气,浓浓的表演的味道。
农村和小镇和城乡结合部和城市是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演员的表演和导演的呈现应该准确的把这种生活表达出来,像《小武》为什么一拍出来大家都说好,因为贾樟柯准确地把一个游离于县城和农村边缘的人物给还原出来了。
这部电影只有农村元素,但整体上还是按城市里那套犯罪方式来的,你像老大动不动就打手下的头,踢手下人这种港台电影常有的行为,在小地方就不可能发生,小地方的人虽然更没文化更大老粗,但都是很要面子的,跟老大混要么是因为亲戚要么是因为威风,不像在城市里犯罪只为了图钱,小地方来钱的渠道又少,人情味又重,跟老大可能真的是图个情义,他要是图钱早去偷窃抢劫去了,这可比跟老大来钱多。
所以小地方跟老大的混混是有理想的,他跟着你是想干大事,没理想的人才会去偷盗抢劫,大地方跟老大的混混是没出息的,他就是单纯分一杯羹有个保护伞,有出息的混混都想自己当老大才不会去跟人。
在五舅和秦寿生一拨人里,演得最好的是五舅的一个手下,足疗戏里有几句台词,但都表演的非常好,情真意切,是真的在为老大着想,这才是手下该有的行为。
小地方的小弟们往往不会有那种明显的等级差异,大家都是兄弟共事,大事做主的时候才会叫你声老大。
除了他以外,所有演员的表演都是不合格的,都没有融入到场景里,包括王大治,那种轴劲儿没演出来,被戴绿帽子的遭遇不被观众同情。
比如他拿起板砖去追秦寿生,女的朝他喊我爱你,他回了句我也爱你。
这句话从他嘴里出来就不合理了,他一个轴的人,一个饭店小老板,看见妻子跟别人通奸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怎么会轻易说出我也爱你这种话呢,他应该说把床铺好等我回来,把我爱你换成一种行动表达出来才对。
这部电影故事是及格的,所以全程看下来并不枯燥,作为处女作,导演还是不错地完成了把故事讲圆这一基本任务。
看到新闻说电影花了20天拍完,感觉有些仓促了,要是精心雕琢一下可能会更好。
有幸参加电影《灰猴》的超前点映活动,还见到了导演及相关主创人员,感谢主办方@方才说观影团。
电影比预期的要好很多,说实话原本从演员来说,我是不准备去看的,但意外很惊喜。
影片属于荒诞犯罪喜剧类,主打黑色幽默,像是山西版《疯狂的石头》,主要讲述了以“古董”和“秘方”为引子,围绕一个像是事件宇宙中心的饭店,一系列形形色色的人物之间,所发生的一连串匪夷所思的蝴蝶效应。
以章回体的叙事结构展现,不断地闪回,环环相扣,反转不断,每个故事独立又有相通之处,从不同视角展现各个人物间的关系和动机,信息量很大,最后才把故事串联起来,让人恍然大悟。
有点烧脑吧,能做到自圆其说,关系繁杂又不难懂,这个平衡和分寸的拿捏,很考验导演的功力。
只是故事分离的碎片有点多,镜头过的也很快,有些逻辑连贯不是很严谨。
而且故事背后的思想意义表达不是很深刻明显,不过谁说电影就非得上升到某种价值高度,能让大家看的开心快乐,就算是好作品。
整个故事就是展现了一场闹剧下的人生百态,如同粗旷的黄土高坡般生猛。
灰猴这个方言化的名字就颇有戏弄之意,从小人物出发,几十个角色被塑造的有血有肉。
角色的名字也很有意思,像是杜子腾,秦寿生,殷查,杨厝,黄良,伊梦等,每个名字与角色的命运有着一种荒诞的关系。
所表达的讽刺意味很明显,原本是个高级杀手却成了最惨的人,冷酷的黑社会一副蠢萌中二气质,情人也不像情人,各种偷情关系混乱,那一句“你很丑”得造成多大的心理阴影啊,甚至连乞丐老头儿都不像乞丐,抄起棍子打人时反倒像个黑社会。
有些人看似跟主线并无关系,却因为某些阴差阳错的纠葛被牵扯进故事中,各路人马,粉墨登场,机关算尽,全部被裹挟在这场闹剧里,每个人为了事业,爱情或者利益,忙碌奔波甚至互相利用。
这一切滑稽荒诞之中又觉得似乎理所当然,人物的境遇,事件的巧合也不过是贪念所造成的结果,通过不劳而获得到的,往往都是因果循环,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真真是“黄粱一梦”。
最后高潮部分,在日出日落里大部队的马拉松追逐,西北的阳光和沙尘,渲染出了一种悲壮的氛围,还有那一句“我要钱”和“你到底爱不爱范花花”,充分展示了每个人不同的人生选择。
彩蛋也挺有趣的,不要错过。
映后的互动交流也看得出导演和主创们的用心,讲到拍摄这部影片只用了25天,过程也波折不断,觉得在这么短时间和低成本下,制作出这样完成度很高的电影,算是不错了,支持小众电影和青年导演,祝票房大卖!
首发于公众号“青年阅读分享”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yODk4MjY5Ng==&mid=2247484043&idx=1&sn=839b090d350a62dd9181257f53ee229c&chksm=fa66b54ccd113c5a109ac8eb482fbdb9aaefe1c5de54b2a0807792ee469c7e172711661ced53&token=1302973710&lang=zh_CN#rd
灰猴是山西话里面,类似混子,小瘪三一类的话。
片中台词里面出现过两次“灰猴”,一次是洗脚妹依梦说追她的男的黄良——你个灰猴,这俩人连在一起凑了个黄粱一梦;第二次是男主杜子腾说老宋——老灰猴。
我今天自掏腰包看的点映场,空荡荡的影院就我们两个人,开场的时候不禁有点囧。
电影分六七节,看第一节戏的时候依旧有点囧,因为第一节的男主杜子腾长得实在是有点丑,眼睛实在是不想盯荧幕,辣眼睛。
后来豆瓣上有人和我说这人是征服了董洁的男人,好吧,董女士喜欢就行。
咱也没有黑谁的意思,国产片国产剧我看得也不多,电影里的演员没一个认识的,就事论事说,这部电影里除了几位女演员,男演员没一个能看的。
不过男演员不好看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演混子——也就是“灰猴”特别像。
毕竟让张震之类的男明星去演灰猴,长是长得比较帅,但实在是不像那偷蒙拐骗撬锁抢钱开赌场的混子不是?
第一节之后的几个章节,杜子腾不再是叙事中心了之后,出境瞬间减少,画面顺眼多了,不得不说,看过了杜子腾的大镜头特写之后,秦寿生和愣后生几个男演员,简直有点越看越有趣呀。
电影剧情基本和两杆大烟枪差不多,学的盖里奇,;叙事由直线叙事打散为几个章节的环形叙事,学的昆汀。
本土化改造的不错,一碗刀削面从片头贯彻到片尾,全片所有人——除了刚出狱的五舅被狱友带偏了口音说的普通话——其他人都说的山西话。
我真是谢谢导演,没有让我在非京津冀地带听到北京话。
结局除了杜子腾和老宋一家,其他人都进监狱了,这个本土化的改造大概也是为了符合核心价值观,看得出片方的用心了。
相比之下盖里奇的结局好玩得多得多。
总之,好奇山西版两杆大烟枪的观众可以进影院去看看,不喜欢看丑男的还是别去了,真的,辣眼睛……
本着支持山西人的电影和看好片子的心去了电影院,只有听到山西味儿的口音,山西特有的语汇,才会心一笑。
除此之外故事没讲明白(看完之后对于发生的事情完全没有印象,甚至觉得这个故事索然无味,即使是犯罪也觉得好假,两个笨贼怕警察很合理,一个香港杀手,怕警察怕成那怂样儿,怕的有点太虚伪了)人物不够鲜明(好人坏人都差不多 ,不够好也不够坏,最差的是那个败家子儿,完全像是个导演的木偶,败家败的太假了 )线索混乱(多线叙事也就算了 还非线性叙事,把原本就混乱的局面搅到了尘土飞杨)最后的大集合过于生硬(突然就变成了一个长跑比赛,倒是把北方特有的景色,黄土高原,无际旷野展现了出来)想致敬(抄袭)疯狂的石头,却是抄都不会抄,只能说导演还要再修炼修炼,把一桌珍贵的食材做成了猪食,唉。
顺便提一句,王大治艳福真是不浅,撩妹技术一流,甭管现实还是电影中。
电影《黄花梁上的灰猴们》讲述了一个荒诞离奇的犯罪型喜剧故事。
影片通过一件“古陶坛子”为 引子,从而引出了一系列形形色色的人物:大智若愚的小饭店老板、见利忘义的无良商人、深明大义的老者、利欲熏心的小人、善良淳朴的朴实女孩、拜金风骚的妙龄女郎。
种种风格迥异的角色加之各种棘手的麻烦事件,与“古陶坛子”这个主线巧妙结合在一起。
张璞导演选择多角度的叙述手法,让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先将悬疑抛出,再把线索一点一点如抽丝剥茧般呈现给观众,耐人寻味。
其实情节还挺好的,加上方言特色,营造出了内蒙山西独有的韵味。
但整体结构有点画虎不成反类犬,硬伤过多。
首先模仿《疯狂的石头》痕迹太重了,尤其是杀手的安排,简直算是照搬了。
第二是非线性的故事线太多了,以至于很多内容都在重复,让人觉得乱七八糟、啰哩啰嗦。
第三就是国产电影的通病,出现人物很多,但符号化严重,多数缺乏深度的人物刻画,导致人物过于偏平,相互交集刻意、牵强,为了巧合而巧合。
#PYIFF #低配版《追凶者也》《疯狂的石头》,依旧延续着玩结构凑巧合,外加土味黑色幽默,片子中的一切都太过熟悉,方言、黑帮、笨贼、仿制品……导致在整个观影过程中收获不到任何新的体验,有些遗憾……可以概括来说本片算是一部完成度还算不错的仿制品,若放在十多年前,估计还算有些惊喜,但在今天来看略显平庸寡淡了……其实,还是很希望新人导演在首作中能有一些惊喜的东西,不单只才气,还有对电影本身的思考,而不是单纯的复制与重复……因为是山西籍导演作品,多一星算作支持……
一般化吧,叙事方式我挺喜欢。
2020
《心迷宫》后,这种‘非线性结构低成本黑色幽默犯罪题材影片’(好长)忽然多了起来。本片除了《心迷宫》的结构之外,还加入了一些《疯狂的石头》的元素,但总体来说还是缺乏新意。而且影片中还出现了一些时间线上的bug,让档次又退了一阶。三星鼓励。
NO.52
对《疯狂的石头》的拙劣模仿
网大水平的低端盖·里奇多线叙事犯罪喜剧,表演糟烂,不值得看。
就是山西版本的《两杆大烟枪》或者说《疯狂的石头》,将山西风光和特色与影片融合的很好,虽然还是有所瑕疵,也难逃一些俗套烂大街的剧情和段子,但是还可以。
这和《疯狂的石头》有什么区别,除了差得不是一星半点?亏导演编剧绞尽脑汁尽量去圆这么故事,叙事上追求打破时空,演员们卖力演出,确实个仿冒货,何必呢。WOT
疯狂的古董
这种结构挺好
5.5/10
形似而神无
和《疯狂的石头》至少还差着个《提着心吊着胆》的距离,很多设置也过于刻意,不自然,喜剧效果不足。
这部电影里面好几个人物和桥段甚至画面都与刘健的动画电影《大世界》重合,又一部玩叙事结构的国产黑色幽默喜剧电影。许多人提心迷宫,心迷宫虽然也很土,但整体的氛围营造上还是要比这部要好,里面唯一觉得还行的镜头就是王大治出门的那声枪响的剪辑。片里的好几个人物都又丑又蠢,就和豁牙咧嘴眼睛成缝的王大治是怎么和董洁(影片里老宋面馆老板的女儿也黏上杜子腾了)好上的一样,他们都是怎么找到女朋友的,能不能教教我。坐我旁边的一个哥们是电影拍摄地山西云州人,一会给同伴说这个面馆离我家不到五公里,一会说我们小时候就在这个桥底下玩,就不能看完回去说嘛?怎么在影院老遇到这种笑点低的观众。影院里出现了二十几个组团带着小孩看电影的家长,小孩串上串下出出进进,话说是培训班给送的票么,影片色情犯罪都有,这样的培训班还是不要去了。
设定有点抄袭提着心吊着胆,导演有些过于注重多线叙事和巧合的堆叠,但是主线剧情其实弱了一些。不过还是喜欢看这类电影, 给个四星鼓励下。
我是特别偏爱这种叙事风格的电影的,就故事和结构来看,电影完成度还是不错的,就算是老烟枪或者疯狂系列的仿制品,但也有些土味特色在里面。就是看完总感觉缺了点啥,也许是几个意外的衔接转换得有些生硬,又或者是结尾收的太仓促了点。
想法太有限了,非线性叙事基本没什么作用,并线后崩得彻彻底底,另外「借鉴」的痕迹也太重了,还假模假样搞了个石头项链想伪装成致敬?可你就是抄袭啊
这种方言版的电影有时真的会让人眼前一亮。上次眼前一亮是在长沙看熊出没,结果放的长沙话最后无奈退票了。。。这部黑色喜剧,所以让我想到了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导演同时抛出了几个连着线的皮球给观众,还是成功的收回来一半以上。王大治这人演这种小人物的角色还是可以的。
两星半,看完空空的,也没有讲出个所以然,算把功夫用在多线叙述了,可能是故事也没有多精彩,结尾草草收场,把自己绕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