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不愧是蛆站出品,类似北辙南辕,看似关注女性其实充满男凝,蹭大女主剧流量。
如果你看完一部剧,回想觉得里面的男性角色每一个都有独特人格,非常鲜活很可爱,里面的女性角色却要么没主见小可怜要么女强人却无恶不作欺软怕硬,对于女主角你只觉得她有个性,有点疯,情绪化,一直在找人谈恋爱,穿搭妆容真好看,那么恭喜你又踩到一颗雷。
你以为他要讨论母女关系和成熟女性,其实他想说女人离开男人活不了。
剧中女主角自母亲去世后一直在寻找异性安慰。
给爸爸写信,找前男友,找相亲对象还对一个普信无业游民艺术家穷追烂打。
剧中其他女性角色,山竹还要她拯救,大学闺蜜或者山竹上司都是事业女性却都是恶人形象,其他还有几位就是典型娇妻了没啥好说的。
而时不时出现的刘恋发表看法“这个社会给了女人太多枷锁!
”你以为他要升华主题了,他却非安排刘恋做言行不一的举止(教育山竹不要受害者有罪论之后穿长裤,说完畸形审美后自己用瘦脸仪)。
最可气是最后刘恋街头扯下假肚子,继续把不合常理的行为当真性情来加深女性容易情绪化这一刻板印象。
然后装修工作室必须要男人帮助不然都不会,还把爸爸和姥爷合影挂到正中间,最后一幕竟然还是发邮件给爸爸,编剧还埋了个彩蛋什么对方已读的,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特别伟大让刘恋找到了爸,还是你已经得意忘形忘了最初围绕刘恋失去母亲展开,前提设定本来是六闵之一人带她长大,刘恋长大成了母亲的模样,不怕世俗看法活的不拘一格?
你的初衷是要蹭女主的这个流量,编飞了吧你最后装都懒得装了。
就这样吧喜欢这部剧的也别来和我理论,面斥不雅。
第7集:忠于内心是爱的第一要务顺从内心,从爱自己做起这就是今年的七夕节原来爱一个人,并非仅仅是心跳加速这么简单我听从内心,放弃了一次恋爱山竹肿着脸告诉我,她没有回复吴为的信息,她人生第一次尽管今年的我们形单影只但至少,都比昨天更了解,也更爱自己一点第8集:操控无处不在我们只要还在呼吸就会被操控从社会这个大机器到无处不在的网络从你的上级到身边最亲密的人控制无处不在,我们也无处可逃只有清晰地知道上瘾及被操控的原因才能好好地驾驭自己艘小船以免遁入虚无我不知道性这种东西到底是与生俱来的还是成长的环境塑造出来的但是你总能发现其实你的性格,真的很适合你生长的那个环境因为你们,彼此相辅相成就像,安吉丽娜朱莉的纹身上写的培育我的也是毁灭我的但是这种恨,早晚会变成依赖与爱的,是吗?
1.虽然远远算不上抄袭,但《伦敦生活》即视感很强。
2.没有短剧的尖锐,也没有精华的幽默。
3.抒情和煽情的片段并不动人。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匠气太重,甚至都说不上是匠气,就是安排得很刻意很老套。
譬如第十一集和丧女富豪爸爸的互相“沟通”,安排太刻意了完全猜得到剧情的发展。
不过打动我的点是他们并没有彼此原谅,他们只是好好地送了彼此一程。
4.不要小作文不要小作文不要小作文。
虽然导演尽了全力用配乐和画面让小作文显得不突兀,但小作文毕竟是小作文!
我拒绝它存在于影视作品中,把价值观安排在台词里是对影视剧最起码的尊重!!!
5.有很多没必要的剧情和转折很突兀的台词,比如突然去山竹公司打上司那段剧情(风格突变仿若江郎才尽),还有最后一集小剧场里脱口秀的台词(号召太浓而转折生硬),简单来说就是出戏。
6.演员演技全员还行。
就是宁远那个角色的台词听起来不太舒服,像没气一样。
(感觉演员们的台词功底普遍需要加强,宁远观感最为不好。
)7.很多细节不够真实。
如第一集挤公交车,谁把骨灰举头顶啊?
一开始看到这里我是放弃的,觉得这又是磁悬浮电视剧,后来看评论还好才重新鼓起勇气继续看下去。
8.角色塑造功力欠缺。
这点跟这剧有些部分的磁悬浮有关。
比方说女主吧,她是一个究极无敌大矛盾体,她的人设就是“敢说”“矛盾”和“艺术家”,她“敢说”的人设被用来做段子了;“矛盾”的人设让她时而洒脱时而后悔时而相亲时而放弃时而殷勤讨好时而放弃工作——仿若一个为了推进剧情存在而设的工具人,而她转变的契机却并不明确;“艺术家”的人设是我觉得最磁悬浮的地方了——这年头哪个年轻人不想当艺术家?
哪个年轻人不在自己的天赋和命运之间纠结,又想追逐理想又被迫回顾现实。
这些讨论都是“有,但只有一点点,且非常空泛”,而最磁悬浮的就是,女主既然是个艺术家了,居然还有钱装修???
(不是。
这部剧一直说生活很艰难,然而女主的生活就是看似痛苦的玛丽苏凡尔赛文学:永远陪伴你亲人般的完美前男友、刚住进来不会有任何戒心还很快打成一片的好室友、超级照顾你又无偿帮你的五好领居、看起来很严格但却不蠢不坏的领导、就连跟你同台竞争的同事都是正常人……你说生活艰难吗?
艰难了,但只艰难了一点点。
国产编剧们,你们不懂真正的艰难——要让我写,她还可以再难过十倍。
9.编剧的台词给我一种卖弄聪明的感觉。
感觉他读过书,但读的不够多,只能停留在引用和写出苍白无力的华美文字的层面上。
说真的,这样的台词让角色失去了很大一部分的魅力。
10.我可以再说一遍吗?
不要小作文。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及格线以上的片子,感觉就是缺乏更精更细的磨练,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说了这么多,当然是期待更好的进步。
长大是一个情绪的成长历程,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过。
那些早早成家为人父母投身入成人生活的人只是拥有了成人符号,未必真的长大了;而那些无理取闹发疯发痴的人,也许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和消化这个世界,努力成长着。
前者是易祖竹,后者是刘恋。
在最后一集里,她们好像都闹累了、哭累了、玩累了,终于可以平静地接受死亡和其他形式的离别。
至此,我觉得,这才是真正地成长。
和俗女养成记是同年的片子,包括酒后在同学婚礼上激情发言的片段似曾相识。
榴莲更像一位假扮而立、喜欢逞强、爱照顾朋友的二十来岁小朋友,试图用几段大的感悟就把人生拼图划分清楚、把生活需要的养料描绘充分。
看到一个热评说,榴莲和山竹,留恋和删除,榴莲对过往的留恋和山竹对过往的删除。
没办法,如此年轻的两个人,甚至谈不上什么重启人生,继续生活着,生活自然而然得就翻篇了。
不过并没有被标题、剧场、抒情台词说教到(谁会真的在意宣发时特意去类比什么伦敦生活,哈哈哈),反而有被轻松和愉快感染到,比如,山竹:阿姨去哪了?
弹幕:阿姨去花盆里了。
是不是二十几岁想象中的三十岁,就是要经历一些系统的、格式化的留恋和删除,才称得上三十岁呢。
那似乎也不错,反正陈嘉玲会告诉你,四十几岁时不出意外也要持续发生一些留恋和删除。
肯定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突如其来的假期,而荧幕真的需要榴莲,需要陈嘉玲,需要五十几岁、六十几岁、七八十岁的各种女性,用温柔视角讲讲人生故事可以超级自洽的另一面,是怎样的荒诞与精彩。
5🌟不解释 好久没看到这么喜欢的剧了❤️看完以后简直想安利给所有人 唯一的缺点就是才12集太短了根本不够看啊!!
用荒诞喜剧的台词说着尴尬现实的人生。
人总要学会和世界和解和自己独处 纵使在黑暗中也永远要相信有光🙌没有人会永远陪你 但永远会有人陪你 愿我们都能成为榴莲这般有棱有角但又闪闪发光的女孩✨这部剧真的堪称我七月的国剧之光 小破站真有你的👍
张扬的配色像极了女主的性格
片头包括里面女主穿搭的色彩搭配都很好看这部剧每一集前面的小剧场以及引出的题目都像女主角榴莲一样有个性 都表达了这一集最想要讲的事情 特意做了一个汇总。
以及榴莲山竹yyds🙌期待第二季✌
这就是官配给我🔒死😍
阚清子主演的《突如其来的假期》,大8岁的倪虹洁演她母亲。
把这部剧当职场剧吐槽社畜绝非如此的,或者把它当生活剧看定论生活不带这样的,思路都搞错了,它不是职场剧,也不是生活剧。
这部色彩艳丽,风格轻盈,经常一惊一乍,偶尔深情款款的小剧。
更接近于一曲30岁大女生的“白日梦蓝”。
《白日梦蓝》是刺猬乐队的一张专辑名,同名歌曲也是他们的代表作。
白日梦就白日梦,为什么加个蓝呢,因为比单纯的白日梦更神秘澄澈,白日梦的炽热和疯狂,叠加蓝的纯粹,是独属于青春年华的炫彩。
《突如其来的假期》不是天降大假成年人也有了寒暑假,也不是人生在忙忙碌碌中有了间歇,不仅是这样。
《突如其来的假期》是更精神层面的,生活还要继续,大脑却突然放了空。
刘恋,小名榴莲的女主角,自小就跟别人不一样,因为妈妈告诉她,她是试管婴儿,小朋友说她是低等生物,妈妈却说她是高科技的成果。
小时候谁不是一边害怕跟别人不同,一边又向往着与众不同呢?
然而生活会告诉每一个人,大家都一样,别人有的烦恼和开心,榴莲一样拥有。
母亲意外离世,给榴莲造成的悲痛更接近于一种枕头盖帽的钝痛,明明透不过呼吸了,表面看着却没啥变化。
该吃吃该喝喝,很长一段时间,榴莲甚至流不出眼泪。
与此同时,她又像只受了惊的小猫,家中旧物,捡来的来狗,任何东西都可能让她炸毛,她很孤单,一种抽调心理依仗后的巨大空虚,人若浮萍的无依之感,比真的无家可归还要浓重。
我们常说,每个男孩长大都要有一次精神上的”弑父“,女孩长大何尝不要经历一场跟母亲的情感剥离呢。
只不过榴莲跟母亲的情感剥离,用的是最极致的方式。
曾经相爱相杀,磨牙唠嗑互相挤兑的人,再也不会出现,也不全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惋惜,更多的还是人生无常,命运捉弄的无力感。
人生总有这样的时刻,我命由天不由我。
但人生就是这样,失意有时得意有时,有时候觉得人生快过不下去了,一转头,新的转机又来了。
《突如其来的假期》,是给人生放个假,回头看看,也跳出生活看看。
新来的租客也有她的人生烦恼,但两个同龄女孩子在一起,总是能够更容易理解彼此。
保留“白日幻想”的成年人,没那么计较,也愿意提供一点支持和温暖。
即使偶然认识的某小姐,彼此也能交流一下困境,提供一些支撑和眼界给对方。
好戏怎么缺得了男人?
一个在一起多年,分手后还能做朋友的前任,当初拒绝求婚的榴莲不可能没有后悔的时刻,也没有要强到分手后就在对方的生活里死掉,所以也会冲动上门,会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低头求助。
对方的两难,人家现任的介怀都展现在面前,但这两人还是上演了平行世界的某种可能性。
新认识的艺术家,当然是另一种可能性,新鲜,热烈,无情,搅动一潭死水,可能会搅成一滩活水,也可能只是轻轻泛起涟漪,而后悄无声息地消失。
都是生活本身。
回到最开头,职场剧最好真实多面地描述职场生态,生活剧也要全方位地展现生活百态。
但《突如其来的假期》是小剧场,就是要把生活当戏剧过,要高于生活,要炫彩多样,并短暂地沉浸其中,像假期一样。
首先,这部剧让我觉得这个时代真的还不错的。
真的是有好多想说的,但是要码字开始就不知道该从哪开始,现在就是和一年前的自己一样,丧丧地想表达一下,就当是个树洞口。
现今生活的每个女性都能在榴莲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吧,我觉得我和榴莲之间的区别就是,我没她好看,我没她那么豁得出去,我有爸。
其他的还真是和我太像,我也叫我妈全名,我也是最近这一年才理解她给我小时候的那些不快乐,我也原谅;我也曾觉得自己很特别,大家都说嘛,特立独行,是有一点点,但是我才理解曾经说你特别的人是喜欢和欣赏你,那是有光环,要珍惜这些人。
我也想挽回喜欢过的人,但也是最后那一集我突然清醒,早就是两条路的人,你把他拽回来干嘛,人生这条路就是孤独前行,不是什么贬义和悲观色彩,就是事实存在,大清早听我爸妈拌嘴,心里一笑,呵,结婚真的是对抗孤独最好的方式,法律帮你们捆在一起,避免在个人创造的内心世界里遁入沉沦和虚无。
精神上的沟通不是完全不可能,只是我们不愿意相信,还是想把孤独色彩留在自己身上,享受一下自己的小天地精神世界。
我也讨厌社会规则,如果可以,见面不要说你好最好了。
世俗压抑粉粹了创作小梦想,曾经好多人都觉得自己是个艺术家,但是没有给艺术家创作艺术的基地,只给了个碗,叫你自己挣米饭,还好的是曾经的艺术家们学会挣钱以后觉得这种生活也还行,可能自己也没啥艺术天分。
但是,未来的社会还有艺术创作的空间吗?
悲观现实主义到此结束,下面理想主义上场。
我觉得很神奇,我爸妈的放养造就了我,这样的我,这一年因一份不成熟感情打开的泪腺让我在正式踏入社会之前想那么通透,哲学不哲学的我都看了思考了,但还是由注定的性格决定了我的思维方式,可能在22岁那年已经成型了,三观我不知道还会不会改变,但是一切都回到一年前的原点。
为什么说这个时代还不错,现代社会和以往时代不同在于我们的国家所处阶段实在是太纠结,发展得太快,社会方式超前于人们的观念进化,独处,异乡,沟通,不婚,理想,每一个都是成年人的大难题,束缚太多,困在玻璃房里的很多人走不出去,必须找到事情消磨排解一下这种孤独,所有大家都在强调有个爱好有多重要,你看,幸运的是有些人把想法转换成行动,拍了个网剧,放送给大部分的年轻人,告诉他们,你不孤独。
b站作为这个时代里关于热爱的产物之一,拯救了好多对生活困惑的青年,所以,去行动吧,别瞎想了,生活给你的任务可不少,它会教你的。
一口气把大结局看完了。
榴莲哭的那一段真的破防了。
前面挤压了11集的情绪,终于在这一刻,榴莲抱着花盆,在无人的小巷中哭得撕心裂肺。
但凡经历过亲人离去的人,都能懂那种滋味吧。
我真的太久没有追剧了,上一部追的剧还是在19年暑假追的《亲爱的热爱的》,但远没有这部剧来得如此合我胃口。
我喜欢吃榴莲,女主的名字也叫榴莲。
正如有人评价这部剧所散发的独特气质一样,喜欢的人会很喜欢,不喜欢的人超级讨厌。
不得不说这部剧绝对是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是近年来大爆的电视剧中的一股清流。
这部剧中看不到“青春就是恋爱,生活重点就是恋爱”这种烂俗主题,看不到傻白甜女主。
它小而精,更多的是贴近现实,一定程度上运用了意识流的拍摄手法,有点偏向荒诞喜剧风,使得它超脱于现实,但在结尾处理得很棒,起到了一个升华的作用,兜兜转转又回到了现实。
榴莲、山竹都跳出了社会对她们的性别期待,这样的女性在“充分满足社会期待的部分男性”眼里或许是令他们不舒服的,就像宁远抱怨榴莲不结婚就是缺少了基本的社会属性,在“充分满足社会期待的部分女性”眼里可能是不幸福的,因为无法获得“男性如对待孩子般的宠爱”,就像山竹的老同学阴阳怪气的嘲笑山竹在情人节的夜晚没有老公陪在身边而是在便利店做兼职。
但榴莲和山竹,她们无疑都是勇敢的,她们可以去接纳自己,没有为了安抚和满足他人而装傻示弱的压抑自己的天赋、雄心、才华、能力。
有人说这部剧太抓马,太荒谬,毫无逻辑。
但私以为电视剧是作为一部作品呈现在大众面前,期间需要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去体现导演想要表达的内核,当然不可能毫无保留的还原现实逻辑。
作品是否虚构不重要,但唯有情感是真实的,才能达到打动观众的目的。
这部剧做到了。
每集开头的小剧场很得人心,而且每集都会有一个小标题,每集都是一个主题。
看似分散,实则剧情紧凑。
无论剧中的主题曲还是片尾曲和插曲,极具浪漫气息,多段配乐都很点睛,配乐审美没得说。
深情并不柔弱,反而很有力量。
忍不住暗暗为这种审美点个赞。
镜头运用的也很精妙,质感超级棒,复古情调经得起推敲。
这部剧的拍摄地点选取在厦门——我最爱的城市。
厦门自带的小资气息,给这部剧染上了几分浪漫色彩。
厦门的风景别有韵味,厦门的海,厦门的小巷,厦门的街头,厦门的老社区,每一帧截下来都带着复古又迷人的气息。
结尾,大哭过后,生活依然没有好好待榴莲,山竹被上司调去了北京总部,她身边的唯一慰藉也要离开了,她难过。
但她学着释然,她和山竹自驾游,带上装着妈妈骨灰的花盆。
她们把那盆花栽在了海边——年轻时榴莲妈妈与未曾谋面的“爸爸”合影的那片海。
她希望妈妈也学会释然。
最深有感触的是榴莲和宁远分手前的对话,一个想要结婚生孩子,渴望安稳;一个什么都没准备好,向往自由。
最终的结局便是无疾而终。
或许榴莲还觉得宁远还是她的,只要她想,他便在。
但直到最后一集她想要重新开始时,宁远却要结婚了。
没有人会在原地一直等着你,且行且珍惜。
很多人吐槽的一个点就是榴莲的三观问题,吐槽的无非是无法接受她过于依赖前任,三番四次的去找已经有了现任的前任。
但我想导演在这里并不是想要刻画一个完美型女主,作为在单亲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榴莲的性格是有缺陷的,所以导致她对于前任没有明显的分寸感。
简介也说明“榴莲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30岁女性”,她的叛逆和狂妄,就是她的特点。
国产剧并不缺乏完美型女主,缺的正是像榴莲这样的“不完美女主”,像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并不是一位循规蹈矩的女性,放在现代来说,她婚内出轨已经逾越了道德的界限,但并不妨碍《安娜》这部作品的声誉。
生活不是爽文,没有那么多上帝视角的大女主。
榴莲只是千千万万的我们的缩影。
也正因她的另类的不完美,我们找到了更多情感上的共鸣。
其次,分寸感不足是榴莲的一方面,在她身上我们还能找到更多的可读性——作为一名30的女性,她没有容貌焦虑、没有身材焦虑。
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她认为这是她的自由,坦坦荡荡。
她坚守创作的初心(这里有受到妈妈从小对她教导的影响),为了版权问题不惜与好友闹掰,因为设计理念不合的问题公然向上司辞职,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是她的可贵之处。
从来不让自己莫名受委屈,小时别人欺负她,她揍了欺负她的三个小男孩,长大后一言不合就回怼别人,这是她的可爱之处。
最后榴莲抱着花盆在小巷中哭得惊天动地,每个人都是有阈值的,榴莲的阈值就在此刻崩塌了。
那时候,天地间仿佛只有她,她完全沉浸在孤独的世界里,没人能伸手救她,她被铺天盖地的悲伤包围。
前面挤压的所有情绪,就在那一瞬间爆发出来了,这里阚清子的演技真的很棒,感染力极强。
没有刻意卖惨,自然而然的便走到了那个点。
结尾导演的也处理的非常好,悲伤过后擦干眼泪生活还是要继续,即使一地鸡毛,即使身边已无人陪伴,但女主还是继续打起精神来,开了自己的工作室,走在自己理想的道路上。
这个时候有没有爸爸,爸爸是谁的问题已经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已经学会与自己和解,与妈妈和解。
若这是世界的最后一日,与其掩面悲哭,不如笑着跳舞吧。
二刷,我很喜欢这个电视剧。
然后其实也看了一些人打低分的原因,觉得女主不正常精神有问题什么的。
但是我觉得吧,国产电视剧的主角一直都是真善美,我们追求的女性主义,也不只是正统的形象,我觉得女性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有人可以选择成为家庭主妇,或许这就是她的追求。
你可以有自己的选择,但是不要随意评价别人的选择,说她的生活不好,女性必须要为自己考虑,必须要成为女强人。
我觉得这又是被禁锢了,不是真正的女性自由。
聊回这个剧,有些人觉得榴莲有病,夸张,没礼貌,但是我觉得这是塑造的很好的一个点,榴莲打破了常规。
正如剧里的一个篇章一样 ,每个人都应该正视自己的欲望与需求。
就像性欲望,并不是只有男性有需求,女性也有提出需求的权力。
前段时间的《我的阿勒泰》里面的女主妈妈张凤侠,很多人觉得她的感情线是败笔,觉得她不是恋爱脑的人,应该是一个清醒洒脱的存在。
但是正是因为她洒脱清醒,她才会正视自己的感情需求,听从自己的内心去爱。
即使最后知道他或许是骗子,她也对村主任说,一个男人嘛,有什么大不了的。
也正应对了剧里那句话,去爱,去生活,去受伤。
我们要允许女性形象的丰富多彩,即使她可能不是那么正面,她有缺点,或许甚至有道德缺陷……总之,影视作品里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形象,我很喜欢榴莲,我也期待未来有更多不一样的女性角色的形象塑造在影视作品里出现。
我喜欢有点神经质的人,喜欢尽管疲惫还挣扎向前的人
喜欢疯批
出乎意料的有意思和抽象(指剪辑过于跳跃。就是你 把我看疯了
真的看不下去,差伦敦生活几百条大街,别再闭眼营销了,喜剧并不是没素质的鸡飞狗跳,女性题材并不是矫情的无病呻吟。
荒诞与真实,自私与自尊,潇洒与拘束,突如其来的自我。
千山暮雪 各自珍重 以為別人都是卿卿我我 甜甜蜜蜜 只有自己孤獨孑然 無人愛戀 其實 都一樣的吧 不過回家不換鞋 真的 很出戲
难得的不是拥有像山竹和榴莲这样的好室友好闺蜜,而是她们不论何时何地遇见什么事情,都能义无反顾,没理由的维护你,安慰你,懂得你的脆弱和委屈,这样的友情真的很珍贵吧。
为毛我看《突如其来的假期》好尴尬,看了两集多就不想看了。。。。尬点太低
看b站推的,这里面音乐和女主穿搭不错,不过我感觉和剧里的生活很有距离。看了四集,感觉只是满足白日梦一样的发泄,没太大意思。
OST好听,服化道不错,女主的服装打扮好看
看完了改五星。短剧就是精良,好喜欢女主的穿搭,也好喜欢妈妈。其实和小画家特登对,可惜生活没有如果。真的是一步成长剧,准确说是女性成长剧。看似无厘头,但摄影,剪辑都好绝,意识流的路子。孤独没有形态,只是我在这儿。
女主神经病吧!!!!
为什么第一集就drama得我看不下去
不得不说B站自制剧很节奏大师,拿捏住了
好看。我觉得是好看的。虽然某些情节确实扯。但我喜欢倪虹洁,也蛮喜欢阚清子。
看完好想学穿搭,但剧情满天乱飞……
单身妈妈,试管婴儿的善意谎言,毫不犹豫地站在女儿这边,给女儿留存的婚嫁险……刘闵之就是我期望可以成为的那种妈妈!!
有一点点符号化,有点乱
太可怕了。太尴尬了。
人要适应孤独,没有人能一直陪你。摔倒了就躺着吧,不用着急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