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珍妈妈这辈子都不会原谅犯人,但至少她在最后抱住大树的一刻原谅了自己。
说真的是让人很难过很难过的故事,哪怕到最后都没有欣慰。
我看着小春轻轻摸西珍妈妈的头,耳边却还响着桥上撕裂的喊声。
十五年前开始一辈子都放不下的罪孽,苦痛地过着失去孩子的余生,你说要她释怀忘记,怎么可能办得到。
所以她尝尽了苦用尽了办法找到犯人,以牙还牙地让对方感同身受,只是有一点不同。
十五年前犯人在黑压压的树林里,从小箱子里抱出西珍。
十五年后西珍妈妈在明晃晃的太阳下,和小春面对面坐着微笑。
每个人都有情感,却不是每个人都有人性。
犯人爱自己的孩子大过一切,却在决定实施绑架的一刹那失去了作为人的本性。
西珍妈妈穷尽了半生只为复仇,却在得到孩子之后像妈妈一样温柔地疼爱。
比起看到犯人得到应有的惩罚,我更愿意看到西珍妈妈最终释怀的一幕。
她平静地拿着花走在去看望西珍的路上,太阳从身后照着,鸟叫声,树叶声,全片从未如此平静。
感恩最终至少是一个让观众放心的结局。
金相庆严正花比起从前演技都莫名其妙大大地提高了,特别是从此我完全对严正花改观。
当初一个晚上百无聊赖跳着看完魔女的恋爱感叹怎么还会有这样的角色给这样的演员,微微的整形后遗症脸加上浮躁夸张的演技,看完即删心情也并不愉快。
可是这次我却真的看到了严正花脱离狗血偶像剧后本身的样子,好演技,好情感,还有动人的影响力。
其实就算曾经是歌手出道又怎样,就算经历大大小小整形又怎样,至少人家以演员活动的现在并没有愧对她的身份。
是演员,演好戏,就是值得称赞的。
不知道为什么名气不响,但是是我近期看过最好的悬疑片之一。
十年的岁月流逝在金相庆的脸上竟然没怎么留下痕迹,2013年《抓住那个家伙》中的他与2003年《杀人回忆》中的他看上去没什么两样,依然是面目俊朗,依然是眉头紧锁。
不同的是,《杀人回忆》里的罪犯逃出法网、逍遥法外,电影则获得了极高的荣誉,甚至被评价为“完美罪案片”;《抓住那个家伙》里金相庆扮演的警察找到了真相,并最终将罪犯绳之以法,却不足以改变影片平庸的事实。
同样的主演,同样的角色,同样的类型片,最终呈现出来的电影却是质量对比悬殊。
再次证明导演对一部影片的决定性作用。
《抓住那个家伙》围绕一起马上就超过15年追诉期绑架杀人案展开,延伸出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金相庆扮演的警察吴青浩15年前亲身经历了案发过程,自此沉入案中无法自拔,但在追诉期最后时刻却依然与罪犯擦肩而过,愤而辞职;另一条是被绑架女孩西珍的母亲,在痛苦中期望警察能有所作为,最终才发现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
影片的前半段花费了大量的笔墨铺陈线索设置悬念,将杀人绑架案的罪犯塑造成一个完美罪犯的形象。
吴青浩也屡次将这个案子形容成“完美犯罪”,15年的时间,查不到任何线索,罪犯无疑是个心思极其缜密的高智商。
然而追诉期刚过,另一起与15年前的案子一模一样的绑架案再次发生,从而又延伸出影片的第三条线索:这次被绑架女孩的外公。
影片到这里,节奏还是非常紧凑和条理的。
观众心里清楚,这第三条线索势必会与前两条搅在一起,并成为破案的契机,也便愈发期待下面的情节。
然而也是从这里开始,影片开始失控。
一般电影失控往往是因为导演没有处理好线索与线索间的关系,而导致影片变得杂乱无章,这部影片的失控却不同,似乎导演一下子丧失了握紧导演棒的力量,几股线索扭成一条的时候,电影的冲突性本应达到高潮,却突然弱化了。
即便有情节上的逆转,也无法承载前面所积蓄起来的力度。
虽然还算不上烂尾,与前半段相比,也只能算续貂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问题发生在第三条线索,也就是第二次绑架中小女孩的外公身上。
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导演在他身上着墨过少。
根据影片的设定推断,这位外公绝不应该单纯被牵着鼻子走,他应该对绑架事件有自己的主张甚至处理方法。
因为只有这样,当你看完电影了解整个剧情后,才能前后呼应地完整起这个角色来。
电影中所展现的这位外公,实在给人点顾头不顾尾的感觉,也就成了影片的败笔。
电影的另一个名字叫做《蒙太奇》。
蒙太奇本意是指电影拍摄制作中,不同镜头的拼接。
影片一开头便有一组蒙太奇,15年前西珍妈妈经历那场绑架时噩梦般的场景不断闪回,暗示现在的她仍然无法从当时的痛苦中走出来。
但整片的意义上来说,蒙太奇指的是一模一样绑架案在时隔十五年后再次出现。
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很多经典的罪案悬疑片有类似的情节,罪犯通过这种甚至有些仪式感的方式来表达对警察的不屑,从而更加刺激起观众一探究竟的欲望。
《抓住那个家伙》对这一犯罪方式的利用更加别出心裁,可惜在表达重心上偏差得有些多,导致整部影片质量下降。
不知道金相庆在拍摄这部影片的过程中会不会时常想起十年前拍《杀人回忆》时的场景。
或许他除了想念那位当时还很年轻的导演奉俊昊,还会想念搭起戏来无比轻松的小眼睛胖子宋康昊。
严正花《奥罗拉公主》之后8年再度扮演绝望母亲,金相庆更是《杀人回忆》十年后重拾警察角色。
奔着这句话看的《몽타주》。
新片没几个影评,我就来吐槽几句。
说剪辑太乱,大概是开头那段吧。
又一个小学语文没学好的,都不知道什么叫首尾呼应,照应标题。
先说首尾呼应。
开头是记忆碎片,是妈妈的梦,不破碎凌乱就奇怪了。
为的是呼应最后金相庆与凶手的那段对话,他说了那么一大堆,被这案件折磨了15年是为什么,只是因为没抓到罪犯,孩子遇害,就纠结了15年,没那么简单。
他们两个为什么那么恨?
一个眼睁睁看着自己孩子在自己面前没呼吸,一个眼睁睁看着凶手拿钱走人,自己却困屎在车里,孩子母亲抱着孩子尸体崩溃在路边哀嚎,自己无能为力。
所以两次重复的放孩子妈在公路上那段,烘托气氛啊,制造氛围啊。
这段情节的不重点描述怎么行,所以放在开头,让观众看完影片再联想到开头能醒悟,更加理解导演所要表达的情感。
至于剪辑乱,节奏快,呵呵,这种悬疑的剧情片,慢悠悠的讲故事,观众慢慢的思索,再慢慢的品位啊,搞笑。
再说照应标题。
蒙太奇,麻烦去百度一下。
不要都不知道什么是蒙太奇就来犯傻。
最后吐槽一下关于有人说那老人跑的好快啊,像个小伙子。
一个为了自己女儿可以干绑架勾搭,最后被拆穿还能正义凛然的对警察说为了自己孩子可以不顾一切,那为了自己的孙女,被恐吓,被绑架,不就跑的快了点有啥想不通的,要是真一个老人家那种慢悠悠的跑还演啥啊?
而且能不能算一下那大爷的年纪,他女儿15年前还是个12岁孩子,那他能多老,就个50多岁,现在人50多,为了自己孙女在拼老命,跑快点怎么了。
而且,他是个凶手,虽然15年都没被抓到,但是会恐惧被警察抓到吧?
那么平时多锻炼锻炼也可以理解啊。
不知道是碰巧还是导演故意的,这片子用了这两位演员。
个人认为导演专门找了这个剧本,还找这两位演员来演,是对奥罗拉和杀人回忆致敬。
看过杀人回忆都会想抓住凶手,一定要抓住他,必须抓住他,没抓到不甘心啊!
看奥罗拉,会和母亲一起恨,恨那个绑架孩子的罪犯,想复仇,报复那丧尽天良的魂淡!
所以,导演就拍了这部电影,用杀人回忆和奥罗拉的套路,改变结局,创造一部自己的作品。
七分。
有提问的,见回复。
怎么确定凶手就是老爷爷呢 ?
小女孩被奇怪阿姨抱跑之后没逃跑?
见回复。
很确定之前是看过的,但剧情怎么也想不起,所以,在我的片单上一直挂着想看,这次终于下定决心重新看一次,看过后,发现有个决定着剧情走向的很大的逻辑bug,那就是:为何,在15年到期后,爷爷又在大白天开着偷来的车在市场里晃悠?
而且他有那么大的力气一下推倒两个现役警察跑掉吗?
而且这肯定不能解释为是15年前发生的事,因为餐馆打斗后,女主才通过雨伞找到了嫌疑人线索,而且是在男主觉得破案无望烧资料的时候打电话转接的语音信箱。
所以,15年后,老头去放个礼花送个花都能理解,但一切都干完了还开着假牌子的车大白天晃悠就很牵强。
还有个时间bug,按说女主是在15年到期之后,又过了一段时间才发现老头是真凶,因为线索和挨家查都需要时间,然后才经过一系列操作才实现了如此精妙的犯罪。
但剧里表现的是,15年的追诉期一过,立马就出来犯案,而且和15年前要求交付赎金的日期都一样,这就是说,剧里的时间线是这样的:15年追诉期到了—妈妈发现线索—找到真凶—模仿手法再次绑架。。。
如果真是这样,那给到妈妈准备的时间太仓促了吧?
还有一个事,也是决定性的剧情中出现的大bug,女主到了真凶家,过了15年了,还留着当初的日历?
一切陈设都还是15年前的?
好,就算是犯案之后一直不敢回去,那总不能拿到钱之后就直接不回家了吧?
拿到了钱,给女儿治好了病,这得有个过程吧?
说不回就不回了?
那真凶是15年来首次回家?
家里还挺干净?
犯了案不该抽个时间回去把所有都清理干净吗?
所以,这部电影,观感上,乍看完有种“哇哦,原来是”的感觉,但是,总感觉哪里不对,仔细想想就知道剧情是经不起推敲的。
不得不说,虽然韩国从政治意义上来讲不喜欢,但韩国的编剧都很丰富,我是说内心很丰富,看过的韩剧,电影,都很会编,真正叫编剧。
说回主题,这部悬疑类的影片确定挖掘了人性最深处,最自私的一面。
因为自己的孩子有病受到折腾而痛苦,作为家人不忍心如此看着自己孩子受苦,铤而走险而去绑架别人的女儿从而获得一大笔的绑票钱来解救自己的孩子。
这里说的是,你怕自己的孩子痛苦,而去伤害别人的孩子,你自己知道心疼自己的孩子,别人的孩子也是别人的心肝宝贝啊,这里就揭示出人性最自私的一面,但我想说的是,这个男人,确切说过了十五年后变成老人的男人,是个极其自私的人,即使你绑架了别人的孩子,将心比心你不能好好对待孩子吗?
弄得孩子极力反抗而致于勋命,你说你不是故意,其实这人打心底的是自私的,猥琐的,即使有人说你是有苦衷的也罢,全都掩盖不了一个自私人的嘴脸。
直至后来,死去孩子的母亲用相同的手段绑架这个自私老男人的孙女,这个母亲对孩子的态度可见一斑啊,像个真正的母亲一样,善待着小女孩,直到小女孩回到妈妈身边是带着灿烂微笑的,这其实想说人性的自私,不如说是这个男人老男人的自私,根本不要上升到一个人性的过程好伐?
但结尾处追踪了十五年的刑警跟失去孩子的母亲共同默契的将犯人送进监狱,这才是真正对人性的考验过程。
20250425鉴于周六只休一天,决定今儿彻底开摆,不洗澡不运动就是吃,顺便选个片片,于是选了这部。
很是满意,一开始就用一段蒙太奇(真蒙太奇)抓住我的注意力,默默点开全屏观影——先夸一下觉得最牛逼的地方,就是这个出神入化的蒙太奇剪辑,教科书也就这样了吧??
尤其两个受害者母亲跑出去拦垃圾车那,甚至会恍惚一下发生什么了?
然后才恍然大悟,是异时空的同时间点,交代了母亲当年的遭遇及新受害者母亲面临的同样情景,这段巧妙的双线交代到最后真相大白时甚至有了个完美的回扣——这其实是个伏笔,既可以看做双线的交代,其实也是母亲“模犯”的经过。
真是让我拍手称绝!
前半段的市场追逐戏也是回溯的话其实也是同样用意。
而到最后看过结局再反刍,会发现很多片段甚至让人会混淆时间线,制造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后边爷爷的反应也制造了很大混淆,让我也一度被误导,是否真的有隐情。
警察组居高临下的傲慢态度在让人火大的同时,被甩出的录音又让我跟男主一样瞠目结舌——完全被导演制造的影片节奏牵着鼻子走。
后边车站追逐戏的节奏也非常好,紧张感和无力感都满满的,张弛有力。
后半段交代故事脉络很是草蛇灰线了,磁带的设计回想一下其实在母亲的场所反复出现过,如果不留意,后边男主的回忆片段会有点一头雾水,但为什么他很快确认是母亲,就是他太熟悉受害者家属15年来的状态,那盘磁带会被反复播放是理所当然的事。
男主对着凶手说小春在自己手里后走出去的走廊背影给了一个倾斜角度,也是让我非常叫好的一个小设计。
代表本片中最追求公平正义的警察,在最后一刻的天平失衡,随着混乱的阴差阳错的际遇,为了这一案件的句号倾向了犯罪者一边的行为,为了这一案件的句号。
最后的结局更是泪崩啊泪崩,从母亲跪着摸树干的大俯视角度我就开始鼻子发酸,直到母亲复刻拍照却忍不住哭成一团,女孩不知所措又似有所感的摸上她头的时候直接哭懵比了——一个坚持了15年等不来正义的失望的痛苦的但坚强的勇敢的放手一搏的女性。
她在凶手的老鼠洞里颤抖着想动手,带着滔天的仇恨,带着让观众甚至不理解的以为她就是最开始凶手的误解握着刀,又因为不想让爷爷成为被害者,自己更不想成为同样的行凶者而放弃。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这句是我从小学就没变过的空间签名,这部影片里复现了我个人对这句的理解形式之一。
其实这个案子有点像《东京巴比伦》的一话,母亲的女儿被凶手杀害,她苦盼来的结果是凶手的精神异常证明,她用前半生制造的幸福被一纸轻飘飘的证明带过,无人来执行的正义,于是自己亲自出来,用自己同样的精神异常证明作为挡箭牌而作乱,但这里母亲的不幸是她其实没有报复应该被报复的人,《蒙太奇》里却有明确的目标。
母亲、其女、男主三个人阴差阳错的遭遇随着女孩飞起的身体,让人重温起片头莫名其妙的那段公路戏,恍然大悟的同时也是痛苦而无奈的只能说,造化弄人。
当然,本片并非没有缺点。
健步如飞的爷爷这个大bug就不多说了,警察组那个刚开始心事重重还能意识到录音环境不合常规的警察,到最后莫名人设崩坏成了唯利是图一样的人。
与男主的关系也不甚明了,开始以为是很久不见的关系不错的校友,到最后莫名又没再有太大关联。
包括整个警察组的塑造其实都比较刻板,转折的也比较生硬。
爷爷的设计仔细想的话bug确实有点多,他年轻时的无差绑架这段穿插的略微突然,而绑架孩子后要换心脏这种事是不会致死···的?
大部分都属于人设崩坏和剧情点的突兀,但个人还是认为瑕不掩瑜。
其实刚看完我在回想《模犯母亲》不是更合适一点吗,后来恍然大悟,复刻15年前的犯罪,交叉剪辑,何尝不就是个巨大的蒙太奇。
1.自以为是的警察警察拍的很到位,废物无能又自以为是。
整个警局的一帮人心眼比井盖大,看的生气又着急但又合情合理。
牛逼在于准确拿捏了韩国官僚主义里深刻的大男子主义恶臭。
那个自已为是的嘴脸,我告诉你,你别不知道好赖的样子,真的太生动了,莽撞无脑的样子,绝。
2.滤镜的时空错乱追诉期过后的新案件,那个昏黄灰暗的滤镜,一开始还让我分不清这是闪回到15年前还是一个新案子,一度时空错乱。
3.女主角的塑料脸说实话前半段这个母亲形象的设计都是非常讨人厌的。
前后时间跨度15年几乎没变样子连白头发也没有,更别提她的鼻子和嘴唇一股浓浓的人工味。
那个肿肿的嘴唇真的让我感觉很出戏。
还有她那股恶心的执念,就是和社会格格不入的感觉让人非常不适。
当然随着情节的发展,这个人物慢慢立住并且非常丝滑,表达情绪的细腻和爆发力的能力也都是很强。
4.没有忏悔的罪犯在我眼里男主警官也不过是一个自私的人。
他的自私可以理解,像他自己说的,当他得知犯人再度犯案时他兴奋得不得了,可以说,他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未能圆满结案的夙愿。
当他在结尾表达这些的时候,让我讨厌这个人的原因是,明明自己也很自私,却又依赖着所谓的公平让女主放弃惩罚罪犯放弃复仇,他没有资格指责或要求别人,至少语气令人讨厌,毕竟自己也不过是个大男子主义的废物。
在警官拿到人质之后,去监狱谈判的一段也很崩。
首先,15年来死不悔改,还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被原谅了,仅仅就是因为追诉期过了,就可以放下心里的石头。
如果什么都没发生那就无所谓。
但是自己的孙女都被人用同样手法绑架了居然还能心存被原谅的念头,这得是何等愚钝?
显然这里的设计就是不合理的。
因为如果罪犯诚恳悔过,那愤怒就会无处可去,编剧一定要这种复仇的怒火发泄出来,就必定要有一个非正常的反派。
如果结尾能留白一些就好了。
全剧透。
慎看。
1997.7.18之前 实施绑架。
个人猜测应该是提前踩好点的,虽然没有说如何绑架的,但在那个年代要能拿得出5000万(将近26万人民币)的应该不会是普通家庭,如果拿不出来这笔钱,那么老头也拿不到钱做手术。
1997.7.19 中午在车站掉包现金,绑匪发现为假币,再次联系西珍妈妈。
晚上警察撤出,韩哲约西珍妈妈,西珍摔下山崖,吴警官眼睁睁看着绑匪拿钱逃走。
2012.7.15 韩哲去西珍摔下山崖的地点放花,被吴警官查到,并开始找车。
2012.7.19 吴警官、西珍妈妈与绑匪韩哲在菜市场擦肩而过,公诉期截止,吴警官辞职。
2012.7.19之后,西珍妈妈进入小餐馆了解情况,发现重要物品银行纪念品雨伞,并找到银行工作人员花钱买到名单。
按照名单排查,进入韩哲家里后看到相册,得知其女儿生病一事(隐含可能需要钱的动机);看到15年前日历重点标注7.19这个日子,西珍妈妈得知韩哲即为15年前的绑匪。
此时韩哲回家坐在门口,妈妈没有下手而是偷偷看到韩哲与女儿孙女在一起的画面,激起仇恨。
接下来就进入小春绑架案。
西珍妈妈踩点,故意用电话引韩哲回屋接电话,同时抱走小春。
约5小时后韩哲一家人报警,此时警察都在屋内,韩哲在外面小乐园接到草丛中的电话,在给警察招手未被发现后,韩哲独自出门找小春并在花丛中接了电话,开车前往指定仓库。
韩哲被关仓库从当天到第二天早上。
中间当天晚上发生垃圾车时间,找到小春在爷爷家拍的照片。
第二天韩哲出仓库,换上军装去车站掉包现金包,之后在车站逃走并被抓住。
抓住之后警察不信其说辞,并根据电话亭捡到的烟嘴以及绑架录音的声纹比对认定其就是凶手。
吴警官觉得太过顺利有可能并未抓住真凶于是拷贝了韩哲的录音去找博士比对。
博士根据声音浑浊及随身听播放键按下声音推断绑匪用的是录音,并进一步坐实韩哲与15年前绑匪声音为同一人。
吴警官联想到电影开头去西珍妈妈家里时听到的录音,遂去找,果然找到小春。
此时吴警官第一反应是送走小春,但面对西珍妈妈的哀求,想到15年来的努力,于是去找韩哲,谈话过程中发现韩哲对15年前之事并无半点后悔之意且将西珍之死归咎于她自己乱跑,愤怒之下以小春威胁,韩哲认罪。
完。
关于疑问:1⃣️西珍妈妈于韩哲家中看到15年前日历,如果韩哲从那之后不在此居住还有可能保留日历,但显然韩哲还住在此处不然女儿也不会带外孙女来看他,那么他15年来不换掉日历的可能性大吗?
2⃣️韩哲接电话听到“孩子在我手上”显然为录音带(与其他录音一致),韩哲却没有听出自己声音?
3⃣️小春在韩哲家拍的照片小春父母肯定也是看过的,难道没有人认出是爷爷家?
(可以解释为同样的壁纸很流行所以很多)4⃣️没有解释韩哲自己走了之后把手机放在秋千上旁边还有两滴血,难道是自己戏太多弄上去的?
总之,作为一部悬疑剧剧情上不算是严丝合缝的,还是有小漏洞,但胜在剪辑,将15年前与15年后两条线并行而且剧情紧凑,并且多处使用男人身型举止的绑匪混淆视听(可以解释此为吴警官视角,未破案之前都以为第二次的绑匪还是第一次的男人),再加上韩国人擅长的气氛渲染和处理的非常优秀的转场,因此看起来还是比较过瘾的。
本电影剧情确实是的表扬,反转和设悬都很出色,但是对我这样的小强迫症患者来说,还是有好多纠结点:1.西珍妈妈每次都去小树(墓地)下给她换一双鞋,照理说这双鞋顶多放了一年吧,怎么能又破又脏成那个样子?
并且下面的小碎花垫板还挺干净,就一些小枯枝?
片尾西珍妈妈又去小树林换鞋了,当时整个剧情结束离她上一次换鞋应该也就一两个月吧?
怎么又脏成那样了?
(因为她的服装都没怎么变,好像一直是春天,韩国的春夏时间可没那么长吧!
)2.在小春被骗走的前面一幕是黑衣男试图追逐一个小男孩,但是后来并没有得逞。
那么这一幕应该是15年前爷爷准备绑架西珍前的场景吧?
他预备下手某个孩子进行勒索,一个不成就下一个,然后在西珍身上得手了。
如果是15年后发生的那就说不过去了,这个时候爷爷已经没有动机也没有闲情逸致去绑架小孩子了。
但是又剪辑在小春被绑走的前面,很能让人误解呀!
3.在西珍案追诉期快到的前夕,黑衣人又再次出现,与刑警青浩擦肩而过。
那么这个时候爷爷穿这一身黑,大下雨天的,开个套牌的黑车出来干什么呢?
为了出现在刑警面前?
告诉他我还在逍遥快活?
这位爷爷不是应该好好在家带孩子吗?
然后在青浩在农贸市场间追捕他的时候,身手那个敏捷啊~最终还是逃掉了。
请问他这次出现的动机又是什么?
4.西珍被绑架时被提出要50w,然后警方给了假币,后来被犯人发现并重新要求西珍妈妈给钱,后来没交代清楚给了没,不过肯定是给了,不然他女儿怎么顺利动完心脏手术。
我猜大概是西珍掉下山坡摔死后,在西珍妈妈撕心裂肺的哭泣过程中,犯人偷偷从她车里取走了现金吧。
问题在于:西珍妈妈,一个单亲妈妈,她哪来这么多钱?
然后女儿去世后,她虽然伤心欲绝但依旧体面地生活了15年,她工作了吗?
而且她在问银行员工买客户信息的时候又送了一大叠钱。
她的经济来源呢?
5.第五点跟大多数网友提到的一样,小春大概也有四五岁了吧,她怎么不会把抱走她的阿姨说出来?
说出来之后小春妈妈会作何反应?
我对小春妈妈的心理情况其实很关心,但是电影几乎只表现出了她在女儿被绑架时的极度担心。
当她老爸因为绑架孙女而被抓起来的时候她会作何反应?
这位最爱自己的,努力为了让自己活下来而“非法集资”为自己动心脏手术的老爸,居然绑架了自己的亲生孙女?
女儿依旧不知下落,警方却判是她老爸绑架了她自己的女儿!
她的心脏还受得了吗?
6.最后,实在看不惯女主那个特别不天然的下厚嘴唇🙃
韩国悬疑类型片中的佳作,精致又缜密的剧情设计让影片自始至终有着足够的吸引力,可以感觉到导演在剧本上的研磨付出了极大精力,而在如此特别的故事背景下,一些细节上的处理和某些逻辑上的漏洞是在所难免的,因此也会留下不少被质疑和吐槽的空间,甚至会给人一种过度戏剧化的痕迹,但总体上瑕不掩瑜,讲述的事情可以令人相信,影片的根基也就扎住了。
多级反转的故事最容易搞砸,也是非常难驾驭的,一不留神便会成为刻意与生硬的背景板,但此片从前期铺垫伏笔到后期进入高潮,层层递进自然流畅,特别在剪辑的视觉技巧方面运用得十分恰当,让观影者瞠目结舌的同时醍醐灌顶,解开谜底的一霎那更是升华了主题,打开了人们内心思考的空间,节奏感可谓满分。
片中对警方的讽刺和嘲弄基本成为了韩影固定的环节,几位演员的演技爆裂,片名则完美呼应了故事内容。
。。。警察:坐那歇会儿,说不定嫌犯就送上门了;爷爷:这犯罪手法我很熟悉但我想不起来;结局孙女:只要能回家,爷爷抓走就抓走吧。神之bug
智商80的人在一群智商60的人当中显得格外聪明的故事
韓國盡整一些三流港片路子,每場戲的處理都亂七八糟,那個嚴正花演一個憶女成狂的女人能少粘點眼睫毛嗎,煩球死
同样的题材,同样的闪回,同样的氛围却没有《杀人回忆》的高度,但仍然是一部高质量的韩国犯罪道德片,大概编剧太感性了,几个地方都有严重的BUG,受害人与犯罪人的身份置换做的漂亮,又一次母爱的复仇。总之,棒子的犯罪片总有惊喜。。。
因为先看过《昭和64年》也是被绑匪撕票的绝望父母找到绑匪后自己以恶治恶,所以看见这个情节并不觉得震惊,其实这部电影拍摄在前,不知道两部之间的关系,但觉得是日式悬疑的调调。这部集中于案件本身,昭和则重点在展示社会各方势力的角逐嘴脸。
女主角演的太好了。。
如果结尾不这么煽情,会更好
还不错,韩国一贯擅长的悬疑犯罪题材,结构上玩点花样,剧情上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再注意节奏的掌控,叙事和煽情上取得平衡,演员表演也都中规中矩。这样流水线上的作品都不会太差。★★★☆
bug多多
看完了感觉没有达到口碑那么高,很多悬疑其实没法很好解释,女主查询罪犯和犯罪似乎也太简单了,些微剧情一旦说不通,整个悬疑的架构就坍塌了。
三星半,历史创伤片
悬疑片,侦破片再严谨都找得出BUG,但好的叙事技巧和剪辑手法可以巧妙让人忽略。这电影恰恰相反。漏洞又大,叙事又差。就像女主的假脸,你就编吧,这丑样我不是很爱看。
逻辑混乱
剧本结构精彩,处女作加分。
小饭馆只有一个出口,俩警察拦不下一个人?追诉期一过警察就把卷宗烧了?戏剧冲突全靠黑化警察,看腻了。
老头儿退休前是练铁人三项的么。
老了 看不下去了
韩国的犯罪电影太棒了!
————— 📀 2013 👉 韩国【12月【➊】】【2019 ▲ 403】【≈ 120分钟】【原版 ★ 中文字幕】【⭐】◀▶【⭐⭐⭐】
看困我十几次最终只看一半实在是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