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还有纽约时报可以曝光,咱们有什么……连举张纸都会失联。
说说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吧:我举报A行贿,此人欠我近30万多年不还,那段时间催的紧,她电话里跟我诉苦,说自己醉驾被抓,还告诉了我当时她测的值200多,需要花很多钱,这样可以判缓刑不用拘留,最终她的判决书网上有,是拘留两个半月,缓刑3个月。
没办法我就去举报她行贿魔都甲分局,然后女朋友帮我收集了很多证据,基本都是她和朋友的聊天记录,还有她当面跟人吹嘘自己有关系,有很多人证。
其中聊天记录有她给那个police B送钱(现金),然后跟她之前给的几十万不够,跟现在的男朋友又要了30万,在某个餐厅给钱,聊天记录有很多。
并且她当时在酒吧偷人东西被监控录了下来,被人也报案了,也是在甲分局,最终police让被害人和她私了,并且奢侈品包等一干被窃物品鉴定价值几百元(几百元她会去偷吗),最终这个盗窃没有判决然后甲分局找我去问话,简单询问之后,威胁我,要我将微博发的东西删掉,涉嫌寻衅滋事,并且我作为举报人,找我询问案情是在审讯室内,并且和我女朋友在两个时间段,两个审讯室,我态度比较好,而我女朋友当时情绪比较激动,被数个police打,躺地上还被踢了肚子甲分局的人很有意思,问我坏人那么多,为什么我咬着这两个人(A和B)不放,我说抓坏人呢是你们police的职责,而一这人欠我钱,二我知道这人犯罪,举报她不是天经地义吗,既是我的权力,也是我的义务。
更搞笑的是,这个专门的调查组有个胖子问我,漂亮国总统川普那么坏,你咋不去联合国举报他……我很无语,只能耐心和他解释,川普他是美国人,他做的决策要从美国立场美国利益出发,他做的并没错,相反如果他如果一切政策都向着这边,那么他才是坏人,是美奸。
旁边一个年青的女police听到这捂嘴噗嗤笑了,哎这都什么人什么素质,这样的人混在police队伍里,怎么能好。
最终……我女朋友去那啥政治中心上访,她老爸在那边正好认识些人,然后一个电话打到甲分局,当晚A联系我还钱,并且要我不要在上访举报,还赔了我女朋友8万(因为她在审讯室被打)
24日,一则“女孩深夜街头遭一名男子重击头部、撕扯衣服、猛踹拖行”的视频引关注。
画面显示,事发时间为6月22日0时44分,一名女孩一边看手机,一边在街头行走。
迎面走来的男子突然用拳头重击她头部,女孩随后倒地。
该男子连续用拳头重击或用脚踢女孩的头部和腹部。
视频第1分33秒左右,该男子欲脱掉女孩穿的短裤。
随后,该男子拽着女孩的头发将她拖出了视频监控区域。
小派提醒各位女性出门,安全第一,要有防备意识。
小派看这个视频就想起了这段时间更新的一部冷门好剧,看着也是一样生气。
今天小派推荐的剧是根据纽约“中央公园五人帮”强奸案改编的四集迷你剧-《有色眼镜》新剧一上线,就横扫各大平台豆瓣评分8.9分,IMDB评分9.1分
《有色眼镜》主要讲的是五个年轻人被控告在纽约中央公园殴打并侵犯一位女性。
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中央公园慢跑者案”(Central Park Jogger Case),而这五个年轻人被称为“中央公园五人帮”(Central Park Five)。
1989年, 当时纽约全市治安越来越坏,那年就有3254件强暴案发生,黑白族裔之间(亦包括黑人与拉丁裔之间)关系逆转,全市充满了不祥与矛盾对立的气氛。
中央公园面积极大,是纽约不可或缺的绿地,但也是罪恶之地,不仅入夜后成为犯罪者的乐园,即使在大白天,也常发生抢劫和强暴等事件。
在1989年的4月19日,当时,正值28岁美好年华的华尔街投资银行员工翠莎梅里,在纽约中央公园夜跑时惨遭强奸。
被人发现时,她身上的白色跑步衫,已经完全被鲜血浸透。
脑部受到重击失去意识,体温已经降至27度,险些因为失血过多和低体温症丧命。
此案经媒体报道之后,舆论一片哗然。
没用多久,警方就逮捕了嫌疑人:5名14-16岁,非洲裔和拉丁裔的黑人青少年。
这五个凶残的熊孩子,从此成为臭名昭著的「中央公园五人帮」。
这个案子之所谓备受关注,跟受害者是白人女性,嫌疑人是有色人种有关。
案件发生在80年代,基本是有色即有罪,而且五个少年都是不务正业的小混混,受害女性是年轻有为的投资银行家。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
这桩案子,后来却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大冤案之一。
你所看到的熊孩子,并非真正的凶手;时间回到1989年4月19日晚上,住在哈林区的一群黑人孩子聚到一起只是为了“撒撒野”
本来中央公园的治安就不好,当晚警察出动时正好碰到“撒撒野”的他们,就已非法聚集的名义把他们抓了起来,关进了警局。
本来没多大事,但是翠莎梅里强奸案发生了。
正常这些黑人孩子只是目击证人,不是嫌疑犯。
但是接手这个案子的琳达警官,在没有经过慎重的审查,没有一点证据的情况下将所有当晚出现的黑人孩子定义成嫌疑犯。
第一步先将当晚所有出现的黑人孩子全部抓了回来,然后在没有监护人、没有律师的情况下审问了这些未成年孩子几个小时有的甚至几十个小时。
审问时强烈的暗示其他的孩子就是凶手。
更可怕的是他们之间彼此有的都不相识,警察通过暴力和诱导得到了一份捏造的犯罪事实。
首先确定了四名嫌疑犯,他们分别是:雷蒙德、安特伦、凯文、尤瑟夫。
当证据不足时,他们找到科里,首先通过暴力,给科里编了一段证词,科里就像胶水一样将整个事件连到了一起。
这些孩子顺着警察的诱导,做出了自己就在强奸案的现场的口供,因为这些录像,陪审团定他们有罪。
整个故事跨越 25 年,高潮部分为 2002 年,真凶出现并供认之后,他们最终无罪释放,并于 2014 年与纽约市达成和解协议。
在此之前,他们在监狱里服刑6-14年,从单纯的小孩变成了沧桑的大人。
小派在观影过程中就一个字:气在有色的眼镜下受到了不平等的待遇,小派认为不管什么情况下,都应该积极的去调查,记录任何一种线索与证据,办案要讲究证据,不能从结果去推导证据。
最后小派也提醒广大女性,夜晚即使繁华的街道也存在危险,尽量不要夜跑或者找其他人陪同,如果遇到危险一定要拼命的跑,并且一边跑一遍大叫,把手里的东西扔掉,脱掉高跟鞋。
所以平时练习跑步不光可以强身健体,在关键时候遇到事情也能派上用场,可能比学习搏击见效更快。
文章首发微信公众号:分派电影,每天推荐,实时更新,告别剧荒,所以要一起看电影吗?
https://www.npr.org/2019/06/19/734155492/best-of-ava-duvernay-bill-hader最近几天的一个访谈,采访对象就是该剧的导演兼编剧。
说的是英语,没有汉语,文本似乎也没有提供。
会英语的可以听下,不会的直接忽略就好了。
大意聊的就是该剧背后的一些信息,关于受害者的,事发的前因后果,参与其中的每个角色,事件对一些人的影响,受害者的真实面貌以及相关情况。
另外,还想链接另一个纪录片,也是关于疑案错判的,片名叫 “西孟菲斯/West of Memphis”,当年看了之后也是挺受冲击的,没看过的朋友如果感兴趣也可以看下。
(网上的资源应该有很多,这里就不搬运了)
令人震惊而且心碎的冤狱我并没有听说过关于中央公园5个人的案例,打开这部剧集也完全不知道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结果发现,是一个完全不可想象的故事, 而最让人痛心的,这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个真实发生的事情,那其中5个人的每一个家庭,加上受害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全部因为偶然意外的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他们的生命发生了翻天覆地都不足以描述的变化最虐心的,就是关于Korey Wise的故事,也是本剧集重中之重,刻画他的故事用了整个系列25%的时间做父母的的,看到自己仅仅17岁的孩子到一个成年人的监狱,是怎样无助心碎的感受,我简直不敢想这个17岁的孩子一个人在监狱里面需要面对的暴力,恐惧,伤害,他为了求生存主动到隔离间生活的创伤,尤其是当生活刚刚有了一点点转机(终于有一个看守对他好那么一点点)他又转到离妈妈更远的监狱又被暴力腐败极致的伤害包围 -老实说,我看了这一集,难过了好几天,因为这个小孩当时就是为了朋友去了趟警局的初衷,到后来经历的这一切,实在是太令人震惊令人心碎了我建议每一个人都看看这个剧,即使它虐心到几乎看不下去,但是也传递了一个太重要的信息 – 正义,并不是由制度赋予的补充一点,这个剧是Oprah奥普拉推动的 – 更崇拜她了。
上个月,由HBO和英国Sky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五集迷你剧《切尔诺贝利》大获成功。
该剧不仅关注度持续暴涨,口碑更是始终高居不下,甚至创造了IMDb有史以来的电视剧集最高评分的新记录(9.6分)。
《切尔诺贝利》而在近期播出的新剧当中,同样有一部拥有着和《切尔诺贝利》一样成为美国电视剧经典潜质的作品,它便是由HBO的强大竞争对手Netflix出品的,同为改编自真实历史事件的电视迷你剧《有色眼镜》(When They See Us)。
作为Netflix一部起初并未重点宣传的四集迷你剧,《有色眼镜》显然没有如《切尔诺贝利》那样获得足够高的曝光度。
在国内,它更是堪称冷门剧一般的存在,豆瓣截至目前也仅有200左右的用户标记和评价。
但自5月31日开播以来,凭借着作品自身的话题性和口碑效应的逆袭,《有色眼镜》也正在逐渐地打开它的受众格局。
该剧在IMDb上已经涨到了9.1的高分,是Netflix在原创剧集方面最好的表现,而且仍然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不出意外,这将会是除《切尔诺贝利》外,今年外界评价最好的电视剧集。
迷你剧《有色眼镜》讲述的是令美国整个司法体系蒙羞的著名冤案:纽约中央公园慢跑者案。
1989年4月19日晚上,与曼哈顿北部哈林区相邻的中央公园里发生了一起强奸案,受害者是一名28岁的精英阶层白人女性崔莎·梅里(Trisha Meili)。
事发前,她正像往常一样进行慢跑锻炼,却不幸遭到强奸和手段残忍的暴力对待,导致其生命垂危,在昏迷接近12天后才清醒过来。
遗憾的是,她的部分身体机能已经衰竭,连正常走路都成为问题。
崔莎·梅里遭到强暴的同时,在中央公园的另一边,住在哈林区的几十名青少年正在非法聚集,部分当事人便随之遭到了当地警察的逮捕。
哈林区是以非裔和拉丁裔工人阶级移民为主的社区。
在那个种族歧视问题仍然严重的年代,这里被认为是犯罪的滋生地。
由于哈林区青少年非法聚集与崔莎·梅里案件发生在相近的时间和地区,被拘捕的这些青少年便成为这起案件的嫌疑犯。
接手这起“中央公园慢跑者案”的是极端的女权主义者琳达·费尔斯坦(Linda Fairstein),她在未对案件始末进行慎重审查和判断的情况下,以自己对黑人存在的刻板印象,贸然断定犯罪人就在这群青少年中。
最终确定下来的五位可能的嫌疑人,他们分别是:雷蒙德·桑塔纳(Raymond Santana)、安特纶·麦克雷(Anton McCray)、尤瑟夫.萨拉姆(Yusef Salaam)、凯文·理查德森(Kevin Richardson)和科里·怀斯(Korey Wise),被媒体称作中央公园五人帮(Central Park Five)。
他们当中除了科里以外,均为未成年人,科里本人也仅16岁而已。
在审问五人帮的过程中,它们使用了暴力和诱导性的语言,引导这些对社会的认知尚未成熟的青少年配合他们捏造参与犯罪的事实,并以此为据起诉了五位青少年。
在漫长的庭审过程中,中央公园五人帮的辩护原本占据了优势。
一方面,现场找不到任何相关的证据证明他们参与了这起案件;另一方面,警方出具的五人帮的证词间存在着大面积的互斥,庭审中的警局证人也间接地说明了,认罪协议存在“屈打成招”的成分。
公诉方处于庭审劣势期间,公诉律师伊丽莎白甚至向五人帮提出了减刑的优惠,前提是他们承认强奸。
相比消磨钱财和时间精力的漫长庭审,认罪的减刑优惠的确存在不小的诱惑力。
但几位青少年笃定要捍卫真相和他们的尊严,拒不承认罪行。
但最终不管是庭审,还是来自白人阶层的社会舆论,都认定五位哈林区的少数族裔青少年犯罪的事实。
在那段种族仇视情绪高涨的岁月里,他们注定要被以白人主导的庭审制度判刑。
他们不仅在监狱中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岁月,出狱后还要背负强奸罪名带来的负面影响,不管工作还是私人生活都陷入困难。
科里是五人帮中唯一的成年人,他的判决刑罚力度相应也是最为严重的。
科里长期遭受到监狱里其他年长者的施暴,甚至数次因暴力而出现濒死的险境。
条件艰苦的禁闭室对于其他罪犯来说无异于是地狱,但对于瘦弱的科里来说,却是唯一存在希望的避风港。
服刑期间,科里与母亲并不经常见面。
他的家庭艰苦,出事前母亲就只能勉强维持生计,而今背负强奸犯家属的罪名,母亲更是四处碰壁,生活遭受到重创,甚至连探监费也出不起。
科里还有一个跨性别倾向的哥哥,他与哥哥关系亲密,相互扶持着长大。
但在多年前,因为跨性别的身份麻烦,哥哥与母亲决裂并离家出走。
哥哥是科里监狱生活为数不多的支撑,但这样的渺小的希望也最终破灭:哥哥因LGBT身份被杀害。
科里曾多次获得加释机会,前提是他承认罪行,但都被他回拒。
中央公园五人帮在纽约州的监狱里待了六至十四年,在纽约地方检察院重新调查后,于2002年撤销错误判决。
2014年,联邦法院支付了五人4100万美元的和解金,这是纽约州有史以来最高的法院和解金额。
如今,中央公园五人帮的五人在过着各自幸福生活的同时,均致力于美国的种族人权事业和冤假错案法律帮扶。
人道主义角度的故事呈现本剧仅有短短四集的剧情,但其剧本层次划分却非常强调人物的存在性:前两集详细交代了中央公园慢跑者案的庭审判决始末,使观众尽可能全面了解这件冤案的发生;第三集展示的是四位未成年蒙冤者假释出狱后的生活困境;最后一集则浓墨科里在成人监狱中的生活和心路历程。
对科里的监狱生活的描述,占据了剧集1/4的篇幅,这与身兼编剧和导演的艾娃·德约列有很大的关系。
这位积极献身于反歧视人权事业的女性导演,是近些年美国非裔独立电影人中的佼佼者,她最为国内观众熟知的作品是《塞尔玛》和《第十三修正案》,这些影片的核心价值都是反种族歧视。
《塞尔玛》
《第十三修正案》敏感的知觉是艾娃作为少数族裔女性导演的优势,她的作品尽管带有强烈政治诉求,却并不囿于偏执的政治表达和批判,她始终强调个体层面的情感体验。
受害者、家属、辩护律师、其他反面人物……《有色眼镜》中不同身份、肤色和立场的人物都是具有真实触感的,他们并不仅仅只是烘托电影主题和批判的道具。
对司法公正的批判剧集《有色眼镜》并不仅仅是让观众了解真实事件本身,它主要的批判集中在对美国司法体系的质疑。
在中央公园慢跑者案中,尽管没有实际的证据表明五位青少年是罪犯,但他们依旧被社会舆论和庭审偏见过早地定罪。
陪审团制度是美国司法体系一大弊端,在种族歧视的年代,陪审团被以白人为主的成员掌握了话语权。
而在如今,即便反对种族歧视的声音、女性主义的浪潮节节攀升,陪审团成员身份的多样性有所改善,但陪审团的公正却始终存在问题。
什么样的陪审团成员才能够完全抛开自我种族、阶层和性别立场,而公正地对被告知定罪呢?
美国的司法公正出现的伦理问题似乎已经恶化到了无法忽视的地步。
另一方面,使得哈林区的少数族裔青少年含冤入狱的关键,还在于该案件调查部门的主导者琳达·费尔斯坦和公诉方律师伊丽莎白,她们在得知这些青少年嫌疑人可能并没有犯罪的时候,出于维护自己和公诉权威的脸面,不惜用谎言去掩盖事实,不惜将无罪之人诬蔑成罪犯。
从职业道德层面来讲,警方应该做的是查明事实真相、惩奸锄恶,维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权利是警察职业之根本;律师辩护的前提应当是公正和公开。
琳达·费尔斯坦和伊丽莎白注定为这件冤假错案付出她们相应的代价。
以中央公园慢跑者案为训中央公园慢跑者案这桩轰动一时的冤假错案,不仅与种族歧视、美国司法公正有着必然关系,它同时还教育观众在面对强权威胁时,不应低头妥协,而是要坚持真相的立场。
真相的重要性不仅是针对当事者而言,对于我们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局外人也同样重要,因为它能够反馈历史中的错误,避免再度发生。
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切尔诺贝利》一剧中已经得到了深刻的解答。
本剧同时也侧面向观众重申了学习必要法律常识的重要性。
正是在缺乏法律常识的情况下,中央公园五人帮才会如此被动地配合警方捏造的犯罪事实,继而越陷越深。
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法律常识,才不至于始终被牵着鼻子走,这是法制社会的公民获得自由和公正的基础。
作者| 卡洛斯的三棵树;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肤色即是原罪,这是一场关于肤色谋杀的世纪冤案。
1989年4月的美国纽约中央公园,一群黑人孩子们在集会。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宣泄着青春。
而就在距离他们不远的地方有一名28岁的白人女性惨遭强奸遇袭,命在旦夕…而这些集会的黑人孩子必然成为所谓警察认为的凶手。
他们对这群青少年围追堵截,并在追捕的过程中使用暴力。
本身在1989年那样种族歧视的年代,黑人只要被警察抓住一定会被制裁,以各种莫须有的理由。
警察在在审讯室里对孩子们诱供逼供,威逼利诱甚至施暴的情况下孩子们妥协,一方面说着只要听话就能快点回去这样的承诺,一方面又对他们恶语相向。
五个孩子,他们压根是彼此不认识的,却被各种引导成他们彼此认识并一起对白人女性施暴,五个孩子凭着自己的想象说了各种不同的五个版本,而每个版本的最后都是一样的,自己并未参与,只是作为救助者和旁观者。
警察重复的说着:你只要签字就可以很快出去了!
约瑟夫妈妈说:你让一个孩子在没有监护人或者律师的陪同下在这里接受审讯了数小时,真是可耻。
当他们在统一的房间遇见,彼此并不认识自己口施暴的人,小心翼翼的询问着,你是谁谁谁吗?
是的我是,非常抱歉,我污蔑了你。
他们彼此道歉,说着非常抱歉,我污蔑了你这样的话。
诺大的一个房间,几个黑人少年,气氛压抑到冰点,令人窒息到无法喘息。
第一:大背景下的种族歧视第二:警察局的腐败无能与不作为第三:媒体的肆意夸大第四:底层家庭的无力反抗只是因为他们来自一个充斥毒品、贫困、枪支刀具、冷漠无知的世界,他们没有父亲、一贫如洗、强行定义他们就是施暴者警察根据自己的杜撰、臆想去定义判定法律的存在是伸张正义、警察的存在是除暴安良、而这些孩子在一开始就被定义、被冠以施暴者的名号、当雷的爸爸和奶奶去少管所探望他的时候、雷和奶奶相拥的那一刻内心好悲伤、只觉得眼泪突然就情不自禁的掉下来、凯文对妈妈说:抱歉要你老是过来看我、给你添麻烦了、妈妈说:如果他们允许、我可以天天来陪你、我对你的爱是每一天的、你不是一个人、我会陪你一起经历这一切、你哭我也会哭、你生气也会生气,你害怕我也会害怕,你自由我也自由、我们永远都在一起、1989年到2002年这漫长的岁月,他们和他们的家庭经受着各种不同的煎熬。
被假释后的他们不被社会认可,不被周边的人认可,就算是找工作也是被拒绝,被区别对待,精神的伤害一次又一次。
科里是五个孩子中唯一一个年16岁的,这是他的悲剧,本身只是陪朋友约瑟夫一起去警察局做口供而已,莫名其妙的被卷入这场灾难性的牢狱之灾,因为年满16岁不能去少管所,面对他的是成人监狱。
一个16岁的少年进监狱可想而知他会经历什么?
被办理对待,被拖进小房间。
因为家境贫寒监狱离家太远,每次妈妈来看他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费用,他一次次的要求转狱,希望转狱之后可以离家近一些,而每一次转狱也只是离家更远罢,他的要求真的不多,只是希望妈妈能多来看看他,这个16岁的善良的男孩子,在监狱饱受精神的折磨加上肉体的折磨,他甚至出现幻觉,他看到了妈妈,也看到了哥哥,还看到了女朋友。
如果那天他听了女朋友的话不参与那场该死的集会,他的人生一定会不一样。
监狱生活痛苦到难以接受,但是他仍然对出狱抱有希望,每一次假释听证会他都会积极参与。
去听证会前他都会整理仪容仪表只为能够给假释管留下一个好印象,可是每一次听证会他能够假释的必须条件就是认罪。
承担所有的罪责即可获得假释出狱。
他坚持自己的坚持,在他心里,他的骨子里没有犯罪就不会妥协,没有做过的事情即使遭受再多磨难也不妥协,这是他忠于自己的表现。
身体自己饱受风霜煎熬,只是自己的灵魂是纯净的。
以至于后来的听证会他都不会去参加了。
他硬气的跟狱监说:我不会再去听证会、请让我把刑期服满。
这是多么坚定又酸楚的宣誓。
这是他对自己的坚持、内心的良善不允许他妥协。
即使在高压恶劣的环境下。
最终与他同一所监狱的真正的施暴者认罪,因为他看到科里那么努力坚持的生活,他要为自己赎罪,承认了在1989年纽约中央公园所犯下的罪孽。
迟到的正义并非正义,不过最终还是来了。
2002年他们无罪释放,并在律师的帮助下获得政府赔偿4100 万美元。
这个赔偿也堪称美国之最、值得一提的是在1989年案件发生时、媒体的指向、肤色即原罪的定。
让他们含冤入狱、而当时已经是亿万富翁的唐纳德•特朗普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放出豪言并斥巨资8.5万美元在各大报社登报大放厥词:强烈呼吁相关部门对“中央公园五人帮”执行死刑。
而当2002年冤案得以昭雪五人被无罪释放的时候,唐纳德•特朗普并没有站出来为自己的言论道歉、这是一场关于肤色的谋杀、这是迟到的正义而非正义本身、那五个曾经的翩翩少年如今有各自的生活、他们付出了最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不禁想起影史上、同时期的另一则改编自冤假错案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而后者是完全不同的角度,有智商、专业技能和毅力的加持,冤假错案在安迪身上显得很轻盈。
插一句,虽然他同样也经历了真凶现身带来的巨大转折。
而本片中的几位主角,作为普通人,除了蒙冤之外,不仅尚处青少年,而且额外承担了文化与种族对立带来的巨大压力,于是无助、悲伤、痛苦、愤怒被事无巨细地呈现出来了,在不知道真凶会认罪的数年刑期中和出狱的数年岁月中,他们人生的一部分被毁灭,随后的人生被束缚和污染,而家人、家庭也因此面目全非。
人与人的对抗、组织与组织或系统与系统的对抗,远不如人与系统的对抗来的恐怖。
在误判的过程中,从警察到媒体到律师到法官,每个人做了一点点,远比不上《 南营洞1985》那么过分,但最终就能酿成五个人总计41年的刑期,如果加上翻案之前的时间,可能长达百年。
剧情有许多含混不合理处,专门去搜索了解该案的经过,这些事实被遮掩导致观众无法理解几名被告为什么被逼供以及陪审团为什么会定罪。
首先几名黑人少年不是像剧中那样只是因为在中央公园骚扰行人的恶作剧而被构陷,1989 年 4 月 19 日晚上,共30余人黑人少年团伙袭击并抢劫了在公园北部的行人,攻击了数名骑行者,并向出租车投掷石块。
其中一名受害者为40岁的教师,被殴打并抢劫,头部遭管子打击后失去意识,实施袭击的正是几名被告。
剧中受害者Trisha Meili于次日凌晨1:30被发现,受到重伤,大量失血且有头骨骨折,随后还发现她遭到强奸,昏迷了 12 天。
案件审理期间,Trisha Meili不断受到抗议者的骚扰,在法庭内外对她大喊“荡妇”、“妓女”等淫词秽语。
作案人Matias Reyes当时17岁,骚乱发生时他在中央公园作案,这个连续强奸杀人犯1989年8 月被捕并被判处无期徒刑,2002年Trisha Meili案五年诉讼时效期过后在监狱认罪。
因为迈克尔·肯尼斯·威廉姆斯加一星,Omar's Coming Yo!
首发于[电影七]微信公众号dy71992,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最近,有不少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美剧火了!
无一例外,这些剧的口碑始终高居不下,都是来自于它们对真实事件还原度。
其中,有一匹“黑马”,在众多大热的美剧中脱颖而出。
豆瓣8.9,IMDB9.1。
它敢于质疑司法的公正,打脸现任的总统,揭露社会的黑暗!
用环环相扣的剧情,将视角对准了一起臭名昭著的案件:
《有色眼镜》丨When They See Us“没有人能够了解别人,我们只是看到我们想看到的!
”这句话出自HBO的热播剧《大小谎言》,但是放在今天这部剧中在合适不过。
其实不难发现,海报上的演员都是清一色的黑人。
然而,种种细节都在暗示......片名《When They See Us》,“国旗”遮住了这些人的脸,导致人们对他们视而不见。
《有色眼镜》由著名黑人女导演艾娃·德约列自编自导,讲述一桩因种族歧视导致的冤案。
1989年4月19日,美国纽约的中央公园。
28岁的特蕾莎·梅里在公园夜跑时,遭到了歹徒的袭击,并被拖至草丛里实施性侵。
当警察找到特蕾莎时,她浑身赤裸,身上有多处伤口,因大量出血生命垂危。
幸运的是,经过医院的抢救,在昏迷了整整12天之后,女孩终于苏醒。
不幸的是,她对于当天所发生的的事,没有了任何记忆。
通过调查,警方确认了受害者的身份:白人、社会精英、名校毕业、富人阶级......外加上八十年代末,纽约治安形势比较严峻。
种族问题激化,导致各种犯罪事件频发。
当年,川普甚至通过媒体,插足了这桩案子。
他花费重金买下四家纽约报纸一整版的广告,要求恢复死刑。
于是在这起案件被媒体曝光后,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民众很愤怒,要求司法机关在抓到罪犯后,一定要严惩不贷。
在这样的背景和压力下,负责此次案件的纽约警察局,试图尽快破案,平息舆论的风波。
没过多久,警方便将目光锁定在了几个未成年的身上。
在案发的当晚,这5名14-16岁的非洲裔和拉丁裔的黑人青少年,正好在特蕾莎遇害的中央公园里玩耍。
一般“未成年”还是个孩子,做一下笔录就会让他们回家,但是警方却断定他们有嫌疑。
凭什么警方对事实一口咬定,难道是因为有确凿的证据?
显然,事实并不是这样!
首先,警方需要给媒体一个交代。
中央公园一到晚上治安就不好,经常会抓到一些黑人小混混在捣乱。
外加上时间和地点都十分吻合,所以当晚在公园内的所有黑人自然逃脱不了嫌疑。
没错,肤色成为了这群孩子的原罪......
然后,就是这个女人——女警官琳达。
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种族主义者,所以根本不在乎有没有抓错人。
反而是下达死命令,无论如何都要这群黑人认罪。
很明显,警方这不是在查案,而是在寻找替罪羊!
嫌疑人,直接变成了罪犯......于是整个审讯的过程,警方不讲证据,完全靠威逼恐吓。
先是威逼利诱,告诉其中一个孩子,另一个孩子举报他犯罪。
随后诱导他捏造犯罪的事实,只要他配合就能立刻回家。
最后引导他承认口供,并留下认罪的录音和录像。
在不断的恐吓、威胁、殴打的情况下,一群未成年人说出了警方需要的“标准答案”。
虽然这群孩子认罪了,但是想要定罪必须要有证据。
根据嫌疑人提供的证词,女检察官伊丽莎白发现,彼此之间存在着冲突。
按法律来讲,罪名是无法成立的!
其次,在案发的当晚,几位嫌疑人根本不在案发现场。
纽约中央公园占地面积有341万平方米,要想在几分钟之内实施犯罪几乎不可能。
除非这群孩子会瞬移......
最后考虑到物证上,根据犯罪现场留下的线索,任何一条都与这五个孩子无关。
而且自始至终,受害者特蕾莎都没有指认这五个孩子。
只可惜明明漏洞百出,纽约警方却依然选择起诉了他们。
女警官琳达不在乎这些,不惜故意将受害者的照片拿出来打感情牌,扭曲事实的真相。
甚至逼着检察官伊丽莎白,说出一段违背良心的话:“即使没有证据,也不能代表这群人是无辜的。
”“况且受害者都这么惨了,你们还在为嫌疑人辩护?
”最后,在陪审团的影响下,法庭仅凭着“认罪录像”就对这五个孩子判了刑。
一切尘埃落定,五个孩子被判处5年到15年不等的刑期。
至此,历史上又多一桩荒唐的案件,和几个濒临破碎的家庭。
在狱中,这五个孩子受到了那些“打抱不平”的白人虐待,每天如同噩梦般活着。
直到刑满释放,等他们回归社会后,才发现一切都变了。
有的人错过了爱情;有的人找不到工作;有的人被家人抛弃;还有的人遭到了报复。
想要重新开始生活,简直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如果不是凶手最后良心发现主动自首,恐怕他们这辈子都要背负强奸犯的罪名。
2002年,真正的凶手主动向警方承认了罪名。
沉冤昭雪之后,五个人将纽约政府和当地警察局,以及检察官等相关部门告上了法庭。
这场诉讼打了11年,最终在2014年与纽约市达成和解,以4100万美元作为赔偿结案。
可惜这一大笔钱,无法弥补他们这些年的损失。
尽管案件已经过去了30年,但是类似这种歧视的问题却依旧屡见不鲜。
城市人歧视农村人,本地人歧视外地人,正常人歧视伤残者……偏见,让我们带着“有色眼镜”去看这个世界,无疑也在暴露我们的无知和狭隘。
然而比偏见更可怕的是,对事物根深蒂固、死不悔改的认知。
其实警方不止一次机会可以改正自己的错误,但是他们都拒绝了。
更讽刺的是,负责此次案件的女警官琳达,却没有丝毫愧疚和忏悔。
反而是坚持自己的立场,认为自己在伸张正义。
When They See Us?
打破偏见,其实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
摘下有色眼镜,你会看到一个更美丽的世界。
希望这段故事,能够提醒每个人,保持一份可贵的同理心!
Netflix自出道以来,就展现出和其它家不同的气质,经常一口气放出全集,相比一周一集的模式,这样追起来简直不要太爽。
而且,Netflix经常会制作一些能让你眼前一亮的剧,比如今天要说的这部——《有色眼镜》When They See Us
如果你喜欢犯罪类题材,那一定没少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的影视作品。
比如近期大热的《切尔诺贝利》,FX的《美国犯罪故事》,hulu的《恶行》...都是故事精彩、制作精良,口碑很好的作品。
正因为都是真实记录的,才能让人感受到什么叫真正的脊背发凉。
今天介绍的这部剧同样如此——剧集改编自美国历史上一起臭名昭著的种族不平等案件,五名14-16岁的少年被错判为强奸罪。
他们为此付出了整整25年,才讨回了一个公道。
目前豆瓣8.8分,IMDb 9.1分。
「案起」1989年4月19日,纽约的夜晚。
白人女性特丽莎·梅里和往常一样,到附近的中央公园进行慢跑。
这是她最爱的一项运动。
但让她想不到的是,在未来的几个小时会是她与死神离得最近的一次。
路过的人发现时,她已经满身是血的躺在的血泊里。
重度昏迷,身上有明显被性侵和殴打的痕迹。
于是,警方紧急立案侦查。
「五名替罪羔羊」在案发的不远处,一群来自哈莱姆区的黑人少年因寻衅滋事被逮捕。
本来这不算什么事,顶多关几天就会放掉。
但偏偏运气不好的碰到了这起同时间发生的强奸伤人案。
黑心的警方迫于社会压力,很快的认定了五名少年有严重的作案嫌疑。
最让人无语的地方,是其中一个叫科里的孩子。
这件事本来和他一点关系没有,就是单纯的和朋友路过而已...结果就被警方骗了进去,遭到毒打不说,还TM蹲了十多年的监狱。
你说气不气?
「刑讯逼供」这下好了,犯罪嫌疑人有了。
其它的就好办了。
物证没有?
没事,我们不需要。
作案时间不对?
纽约中央公园是一座占地面积达5000多亩的大公园。
想从一个地方短时间内到达另一个案发地点,显然是件不可能的事情。
警方也明白这一点,于是他们就把孩子们的行踪时间对调了...
人证没有?
作案时间有了,接下来就是人证的事情了。
警方把五个孩子分开审讯,然后对他们每一个人说:谁谁谁已经坦白了,说是你强暴了那位女性。
现在你老实交代,还能早点回家。
最大的孩子只有16岁,哪里能承受住经验老道的刑警逼供?
所有孩子的精神都崩溃了。
他们哀求着告诉警方,我没看见任何女性,也没打过任何人。
求求你们让我回家吧。
警方说:好的。
如果你想让我帮助你,那就按照我的要求去做。
你反咬他们一口 ,说是他们干的,就可以离开这里了。
五个孩子就像提线木偶一样被警方摆弄着。
最可笑的是,他们还都是未成年人,被抓捕进来的时候竟然连监护人都没有通知。
家长来的时候,一切都晚了,孩子们已经录好了犯罪供词。
「庭审」就这样,五名无辜的少年被送上了法庭。
庭审上,双方激烈争辩。
可以作为证据的凶器,警方没有找到;五名少年的供词,漏洞百出;案发现场上残留的痕迹,也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甚至就连罪犯留下的精液在比对DNA后,都可以证明不是他们之中任何一人的!
尽管如此,五名少年的辩护还是失败了。
警方推出了第六人理论,精液虽然不是他们的,但不能证明他们没有参与。
同时也间接的证明了有第六人的存在。
无耻不?
更无耻的还在后面,警方拿出了孩子们被逼供承认犯罪的录像。
最终,5个人都被判为有罪,刑期最长的一个是13年。
父母们看着在被告席的孩子们,失声痛哭。
原本普通而幸福的家庭,现在频临崩溃。
即使熬到可以出狱,那原本属于他们的人生轨迹也已被改变。
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即使想找一份最简单的工作都无比艰难。
「昭雪」直到2002年,这件冤案才有了转机。
真正的犯罪凶手被逮捕了,他承认:当年的“中央公园慢跑者案”就是他做的。
可是,当年办案的人没有一个承认的。
唯一令人欣慰的是,督查此案的警探很负责。
她翻阅了当年所有的证据,结合现捕的犯罪人,终于把这件冤案翻了过来!
五个人最后被宣布无罪,并在2014年获得了来自纽约市共计4,100万美元的错判赔偿。
看到这里,院长的心里才终于舒服了些。
钱虽然无法把那段被偷掉的岁月买回来,但他们终于有能力去做一些想做的事情了。
正义不管迟到多久,它终究不会缺席。
用在这里,尤为合适。
3.5星。通宵看完的,因为这部剧在情节上很吸引我,很像16年的「罪夜之奔」,这两部剧都发生了严重的刑事事件后,而少数裔因为偏见,被诬陷而受刑罚,最后因找到真正的凶手而被平反。一共4集,剧情安排非常清晰,第一集案件发生,第二集庭审过程,第三集4名少年在青少年监狱以及保释后在社会以及在家庭中受到的待遇,第四集则是另一个成人监狱的遭遇以及最后的高潮--推翻所有受指控的罪名。从第一集开始,观看过程就非常“不舒服”,为何一个无辜的人要受到这等的不公平的指控和待遇,本来司法系统是为了要伸张正义结果却是在作恶本剧情节的分配太多分散,太短的情节无法深入刻画5个青少年的家庭,只是点到为止。中间部分跳切部分太多影响了剧情的节奏感。
气炸 为什么?气的是真正的罪犯还在逍遥法外 话说剧中出现的特朗普等一些细节都是真的嘛 好想知道真实事件的内容 毕竟剧也是在烘托气氛 不外乎也是激化矛盾 还是要看淡 但是坏人一定要得到应有的惩罚
法律,美国犯罪电视剧,剧情好。
很过分的砌生猪肉,庭审也是醉了,没有任何证据也就判有罪。最后正义来了赔偿也到位生活也愉快。挺复杂的。
又一部堵心剧。要不是已经知道结果,看完第一集就会放弃。看得人咬牙切齿!
断断续续的,还是把这部剧看完了。整部剧最厉害的地方,不是戳中了美国法律制度的痛处,也不是揭开了特朗普曾发表种族歧视言论的丑陋嘴脸,更不是完整还原了整个案件的经过。当你蒙受最大的冤屈而入狱当你出狱却发现在他们眼中你还是那个强奸犯当你觉得这一切都像是末日一样笼罩在你心头回头却发现你的家人自始至终都信任你并爱着你你并不孤单……
黑人真的和一群猴子一样,瞎凑热闹
剧集节奏感很乱,胜在真实故事撑住。整个过程很压抑很可悲,尽管最终洗白,却耗尽最珍贵的青春。★★★☆
5个人5个律师都没有办法证明自己无罪当别人一门心思要认定你是有罪的。如果如果真凶不认呢,真相永远被埋没
metoo blm dog eats dog
知道是真实事件改变,他的意义远大于影片本身,但剧本感觉让人很着急,台词和人物可以更聪明点的
《有色眼镜》中不同身份、肤色和立场的人物都是具有真实触感的,他们并不仅仅只是烘托电影主题和批判的道具。
13年啊 ps. 特朗普是最讽刺的
后两集太拖了 ep2看的好生气 有些人真的就永远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
意图明显,攻击拉满,恶人脸谱化,😂就当做一把利剑,足够锋利就好
平等的视角和充沛的情感张力。
精炼但太简短,尤其是主题为磨难。比如庭审的难堪,家人受到的波及,何以自处,特别是司法系统的铁板一块。少数族裔如若习惯于把自己预设为半遮半掩的吐槽立场,前赴后继的美国梦即便再美好,也就只是个梦而已。并且看似大获全胜的最后,问责纠错并为之接受惩罚几近全数缺席。哪怕你点了特朗普的名,他在签署总统令的时候也不会有丝毫犹疑。
我們每個人都被標註了很多很多的 tag,我並不覺得我們可以擺脫。雖然是同一個事件,但像是拍了兩套劇,前後風格差異有點大,而且還是保守了。當然有些場景和思考還是拍得不錯。我是喜愛看特殊時刻,人“自保”的條件反射,那可能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殘酷。
第一集看完就弃了。除了毫无诚意的作品,我鲜有弃剧。但是这部剧一方面探讨的话题太过于沉重(结合现在的国内背景,实在难以消化),另一方面,拍摄角度非常不客观,过于对立正反人物。此外,整部剧弥漫着一种焦躁,悬而未决的急促感,在我看来不是叙述沉重话题的正确态度,反而应该用在侦探悬疑类型上。
又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揭露现实的美剧,这一次是种族歧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