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宁小住了一周,晚上无事,忽然想下些电影看,1军说云中强烈推荐红男爵这部片子,于是我决定下了看看。
片子下完,看第一遍的时候,看到最后一战红男爵跟女友告别,即将登机起飞的时候,我实在不忍看下去,按下了暂停键,在群里跟1军他们聊了会,情绪稳定些,又继续看。
导演处理的很讨巧,最让人无法接受的场面始终没有出现。
不知不觉中,片子就结束了。
后来又看了几遍,是的,我很少能坚持把一部这样长的片子反复看几遍,今年另外一次大概是看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确实很耐看。
当然,红男爵对后世的航空迷有多大的影响,有些人也许是很难真正了解的。
但是,即便你对航空、一战都没有兴趣,或者说缺乏认知的话,也仍然可能会喜欢上这部片子,因为这部片子拍得真的非常美。
他驾者艳红的战机腾空而起,嘴边划过一丝微笑,这是自信的笑,在天空,红男爵便是主宰。
对于那些脚踩污秽的泥土,带着防毒面具,脚踩尸体碎骨与敌人肉搏,不管是生还是死都如蝼蚁一般的陆军士兵而言,头顶千尺之上的空战宛如众天使之战,拥有战神天使的一方是幸运的,他无疑是这场战争的希望。
天空的搏斗往往充斥着追逐,腾挪,捕杀,但并非致命,如骑士间不间断地冲刺,人与神之间的高度决定了,天是自由的,也是孤独的,对手是值得珍惜的。
这可能是战争历史上最后浪漫和优雅,无论你是翱翔,抑或是滑落…然而一战的结果终究不是欧洲皇室和空中武士们能决定的,是钱,是科技。
红男爵参透早已胜利的诀窍,伺机而动,只打有把握的对手,否则就逃跑,这不是因为怯弱,而是精密的计算和权衡。
他算到了这场战争会失败,将军们也算到了,只是没有他上天入地般的洒脱,毕竟战败的代价过于沉重,红男爵只是筹码,将军贵族们才是赌徒。
一个猎手的嗅觉警醒他:战争应当结束了核心引擎的落后,亲密战友的陆续死亡,加重了他的不安,然而战争的机器却无法轻易停止运转。
他自己甚至被过度宣扬成不败战神:只要不出击,当然也就不败。
红男爵小时候骑马,在光芒和发动机的轰鸣中追逐飞机的那一刻起,就决定了他将崛起于天,注定陨落于天。
这一战他必败,因为他代表的东西太多,他能承受与平衡的却又太少,既然他只想简单地飞翔,那便永远在天空飞翔吧,他要告诉士兵的是神也会死,德意志也会崩塌,这场战争毫无荣耀可言。
这部电影首先让我记住的就是王尔德那句:Patriotism is the virtue of the vicious,配上贵族们闹着玩儿,士兵们洒热血的一战背景,无比的讽刺。
开头驾着飞机去给牺牲的英国军人(其实大家祖上都认识)送花圈,主角很有风度,很顽皮桀骜,很贵族。
空战对他来说更像是一场奥林匹克,各国之间竞分出输赢即可,“永远不要向坠落的敌机开火”,他一直坚持这点。
然而他的形象却和圣母不搭边,他就像一只刚会狩猎的小豹子,乐颠颠的把战利品挂在墙上,立志要成为王牌,踌躇满志。
这段小马哥把少年感演到了极致,在酒馆里跟朋友开玩笑结果把东西扔在了上级脸上,那个小样子特别可爱。
心疼上级,不能把这帮讨人厌的贵族子弟怎么样,只能默默喝几杯。
小少爷还特别喜欢给别人点烟,很会照顾人,很会带兵。
最善良的人往往戴着最狰狞的面具,就像那些寺庙里的罗汉。
他把飞机漆成红色,用以吓退敌人,看起来很嚣张,可是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敌方的伤亡,红男爵来了,就不要派弱鸡们当炮灰了。
而红男爵的传奇被传唱后,偶像效应不止束缚了他多飞行生涯,更误导了为国家拼死拼活却被蒙在鼓里将士们。
在这时候,冯·李希斯托芬又一次展现了贵族的品质,当面拒绝了皇帝的提拔,戳破了皇帝的幻想,坚持回到空军战斗,果真有种!
正如战况每况愈下,整部电影也变得十分深沉,男爵的好友纷纷战死,两个弟弟也加入了他的大队并且满腔热血…男爵变得十分沮丧。
唯一庆幸的就是负伤后,和女主终成眷属,打针那段特别有爱。
这部片子里Lena的表现和演Cerci时完全不同,演出来了一个我认为稍微有点圣母但是十分有性格的战地小护士。
就在这段后就迎来了一个这电影的第一个泪点,我觉得特别神奇,明明是男爵掀翻了部下的吊床和部下们嬉笑打闹的温馨场景,却把我看哭了。
或许是因为这相似情景里的故人已经不在了,或许是这忽然明媚起来的气氛暗示着男爵可能要牺牲了,又或许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了那些牺牲了的和准备上前线的战士们也都只是孩子而已。
电影的最后稍显仓促,但是仔细想想十分有道理。
首先,男爵的死是谁造成的确实至今不明,拍出来可能会误导观众;其次,战争中生死本身就是弹指一挥间决定的事情,谁也不能预料,故而我们看到,男爵和往常一样,穿着粉色睡袍剃胡子,穿上旧夹克,登上了红色战机。
然而白围巾,和最后看女主的眼神无一不暗示着,这是最后一面了。
尾声,女主在男爵救过英国军官的帮助下去协约国看男爵的墓地,男爵花圈上写的our friend and enemy 都是对男爵骑士精神的最后点题和呼应。
这部电影里贵族精神(骑士精神,君子之风)是主题,和这场战争相比,紧随其后的二战显得无比残酷暴虐,而如今的和平赛事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吃兴奋剂,耍无赖的某些人和国家更是吃相难看。
不想说现在这个社会缺少骑士精神,只想像男爵一样,挺直了脊背做个绅士,直至最后。
柏林——巴黎Gentlemen,we are sportsmen.Not butchers.I don't want them to be surprised.I want them to be scared.Stop dreaming!This is not a polo game.We are not children anymore,we are grown men. Fighting a bloody war!Damn those English.They won't be happy until all of Europe as horrible as death.It's a thin line between cowardice and cleverness.38:47 人人翻译有点渣59:00元首?!
弟弟好烦啊好吧弟弟还是蛮萌的 哥哥的贤内助
《红男爵》描写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王牌飞行员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短暂而传奇的一生。
于 “一个军人最好的归宿,就是在最后一场战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
巴顿将军
这部电影,呃,你说它有什么错误之处能圈点勾画的?
——很遗憾,这些奇葩的东西在这片里随处可见!
所以这里只能先挑几点说说。
有什么观影建议?
如果你是马提亚斯颜粉放心脑子一抛食用即可,如果你想了解这位传奇人物的真实故事?
两字箴言——快跑!!
首先,我不太明白为什么德国导演制作的德国军事传奇人物电影,要用英语拍。
而在叙事结构方面,《红男爵》这部电影就没有做到基本的连贯性,非常跳跃。
如,影片中时常出现上一段镜头的空战刚刚开始一会,下一个镜头立马切到人物地面的闲谈的情况。
这令人相当困惑。
但是和其他问题比起来还是太小巫见大巫了。
脱离角色原型的剧本塑造是本片一大硬伤。
以男爵的弟弟洛塔尔举例,他的人物形象在电影中的体现不能说是遵照史实,只能说是完全割裂且崩坏。
真实的洛塔尔·西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是家族中另一位王牌、飞行天才,作为战争刚开始就参战的龙骑兵军官,洛塔尔在飞行方面的技术并不逊色于其他人——在一战结束时他获得了40架击坠数的漂亮战绩。
(要知道后来二战时赫赫有名的空军元帅戈林都只有22架击坠)同时,洛塔相当尊敬和深爱自己的兄长,他会记得小时候和哥哥玩过的试胆游戏,还笑着纠正了母亲叙述中关于哥哥的年龄错误,会因为今天长机是哥哥而骄傲开心。
他们的兄弟情天地可鉴,曼弗雷德会为了保护被四架敌机围困的弟弟只身前去1v4单挑,洛塔担心哥哥受伤不顾自己的机枪报废也要和哥哥并肩作战。
因此,他怎么可能会像电影里一样随随便便就对着哥哥趾高气扬的说话和哥哥吵架,更不可能说出“你就不能为我的升迁庆祝一下吗,我可是你弟弟!
”这种话。
导演你糊涂啊!
请不要为了塑造红男爵的伟岸形象就把弟弟反而写成娇纵的小少爷,让我们为洛塔花生好吗……顺便,请无偿归还洛塔185+的身高,其实有趣的是曼弗雷德真正的身高只有165左右,而在影片中完全反了过来,小鸟依人的变成了洛塔。
以及,另一位角色沃纳·弗斯,在历史中身为第一飞行中队的另一位超级王牌,年仅二十岁,与曼弗雷德同为奥斯瓦尔德·波尔克(电影里波尔克活在了台词里,逃离了ooc的命运)门下的学生,而在选角时却严重忽视了这个年龄问题,非常意义不明。
(当然没有说演员不好的意思orz)而其他优秀的队员们被边缘化处理了。
男爵本人被过度神化的事情老生常谈,总体概括就是电影里对他战争反思一面的塑造过多代入了21世纪的战争观,显然不符合历史上的情况。
在当时的帝德,作为一个军队上长了个国家的神奇地方,冯老爷们身为贵族对战争定义,个人觉得是当成工作,一份应尽的义务而已。
他们知道战争是残酷的,但为了胜利牺牲是必须的。
曼弗雷德上过普鲁士军官学校,他经历过骑兵们还没有完全丧失职能的时代抛头颅洒热血过,当然知道战壕里面发生了什么,但普遍观点都是如果你不去我不去,那么谁还会去打仗。
他是职业军人,不是什么都不了解的义务兵。
但电影中描绘的他是什么样的呢:看过一次战地医院里的伤残士兵们就被吓的天旋地转?
这显然很不合理。
他在影片中给人的印象是一个不成熟的小男孩,而不是一名有职业操守的军官。
正是这份认知和操守,他更不可能去和兴登堡说“战争应该停止”之类,这份英雄主义是很突兀且无用的。
其次其实空战发展初期的“骑士精神”定义和现在我们熟知的很不一样,有必要纠正的是“不能朝着坠落的飞机再补枪/不能攻击跳伞的飞行员”这一点没有资料表明红男爵本人说过或者立下了队规,或者他这么干过。
这是一条一战时期各国飞行员心照不宣的不成文规定,一是因为训练飞行员成本太高,二是因为对对手致以敬意。
在实战中,他本人在战斗早期也会经常朝着敌方飞行员攻击,但这也只是标准的战术手段而已。
他获得“红男爵”称号更多是因为对他实力的肯定,而非所谓“骑士美德”。
同时,虽然曼弗雷德在战争期间确实与一位护士有过绯闻传言,但是不可能进展到了电影中“敌机来偷袭了!
看一眼不管,继续亲完”的夸张程度,引用里希特霍芬家后人的评价吧——“如果他有挚爱,那一定是飞行。
”故而他也不太可能说出“你是我最大的胜利”这样的词,太肥皂剧了。
本来希望这部电影能叙述真实的红男爵和他的战友们的战斗故事。
好吧,如果作为战场青年爱情故事它还不错,但是坏就坏在,它叫《红男爵》。
导演我祝你成功吧。
因为《红猪》知道了红男爵这个名字,一个神奇神话的缔造者,一个空中的霸者。
影片里的曼弗雷德·冯·里奇特霍芬象个孩子,单纯的陶醉在空中追猎的游戏中,其实战场上的英雄本来就是很单纯的一类人,无惧者无所成,所以他死了。
自己很喜欢那种符合战斗礼数的决斗。
此片一般,而且后来的一些强加的战争理念有点美国鬼子的味道,但因为它讲得是红男爵,所以我喜欢。
1、比《空战英豪》好太多了,情感表达克制,不刻意煽情。
最后的出击,英雄落幕也不过是一魅回头的浅笑,无怨无悔,为长空而生,为长空而死;2、贵族精神:绝不追击在击坠中的飞机和飞行员。
只要敌方飞行员落到地面,必须施以力所能及的救援。
尊敬对手,我的朋友与我的敌人。
3、为什么能击落73架飞机?
进退有度。
我只在有胜算时候出击,没有把握时候就撤退。
明智和怯懦,只有一线之隔,天才飞行员懂得当中的差别;4、《机动战士高达》中红彗星“夏亚”的人物原型。
为什么把飞机漆成红色,人家100公里之外就能发现你,怎么能奇袭敌人?
我不要surprise他们,我要让他们scare。
5、记住不要提前开火,当你飞到敌人身后50米的射程再开枪,太早开枪只会告诉敌人你的位置;6、近距离的空战格斗,拼天赋的技能,也只有在某样科技产品的初期阶段才有用。
一项科技越是发展到后期,对于使用者的天赋依赖就越少。
真正拼的是产品的内在科技含量,举个例子,多厉害的神箭手,也拼不过会用狙击枪的普通士兵。
民族英雄
原剧人物照片
1918年4月21日在一次空战中桀骜不驯,倜傥不羁,令人恐惧的“红男爵”,死在了战场上,年仅25岁,他是最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一生击落80架飞机,是一战中最闻名的英雄。
英国人以最高军人葬礼等级安葬了他们的敌人——曼弗雷德-冯-里奇特霍芬。
这是一部高贵的单纯青年,抱着满腔激情,怀着爱国之心,在死亡的战斗中用骑士精神的风度撰写的荣耀之旅,夹杂着浪漫的爱情,离奇的善良,忧伤的友情,“红男爵”用舞蹈般的技巧和高不可攀的战斗记录将自己的传奇留在了历史传闻中。
战争,让文明在刀剑和炮火之中灰飞烟灭。
而英雄,在铁与血的映衬下更具光辉。
“他们(统帅部)想让我成为他们(普通士兵)心中的榜样,柏林用我的照片来欺骗他们(普通的士兵),但是我不想欺骗他们,我要与他们同生共死,不会与柏林玩什么造神游戏!
”,这是统帅部要让他成为空军总司令,他回绝后对女友说的。
一直不太喜欢现代战争,感觉缺乏了那种原始的血性和艺术。
是的,当你看到铁甲巨舰彼此轰鸣着对射的时候,当你看到骑士们呐喊着冲锋的时候,当你看到坦克如同洪流一般对撞的时候,当你看到战斗机在空中以极大的技巧缠斗的时候,你都会觉得这些画面如同难以言喻的艺术品一般,让你热血沸腾。
而那些战争指挥家们在生死一刻的勇气和智慧的迸发,也被人们视为艺术一般传颂至今。
但是,当看到美国人拿着金钱堆砌的先进武器砸向毫无还手之力的弱国以及这些弱国的某些人则以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袭击着平民作为抵抗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战争只能反应了其最消极的一面,而且最积极的一面却荡然无存。
绅士们已经不在了,只有一群恐怖分子在对抗着世界上最大的恐怖制造者。
当你某一天用一颗精确制导导弹炸死一群几千公里外的人们的时候,当你拿着一把AK47扫射毫无反抗的民众的时候,你有的只是残忍和血腥,而荣誉和伟大则早已荡然无存...再见了,绅士的战争... 最后给导演加鸡腿,演员选角很耐看,很棒的编剧,色彩效果也不错。
这不仅是战争,有兄弟有爱情有民族也有战争反思。
特别欣赏“红男爵”只打飞机不杀机组的绅士精神,还救治英军飞行员,为敌人的葬礼送花圈。
战斗场面很精彩。
是最爱的两部国外战争片之一。
印象最深的是开头那一幕:在协约国为飞行员举行的一场葬礼上俯冲下来几架德国飞机,然后准确投下一个花环,太意想不到了!
一战双方都是毫无正义,而双方军队有时还是保持骑士风度,这部电影如此,《战马》也是如此,真正的英雄是被敌我双方所尊重的。
红男爵最向往的就是飞行,但偏偏却以战争的手段,想起了宫崎骏的《红猪》,真是感慨!
马马虎虎还可以
最后的骑士道。电影比较糟糕,三星都是鼓励分。珍珠港水平的感情戏,还姐弟恋,日了狗。Melodrama有红猪了,整个屁的的感情戏啊,蛋疼。重要对决还全数掠过。开头移花接木献花圈的对象应该是兰诺·霍克。
豆瓣的剧情简介都比电影有意思
难得有一部战争片这么助眠的
萌点多得数不完~
男人为了理想,女人为了爱
很差
超级让人失望的传记
战争也是一种运动~
就空战有点看头
冲着这孩儿去的。。。
我的年度电影!!!!!!
SB
没啥意思
"你击中了她""为什么这么说""过去的几个星期她一直在骂你"
庸俗而毫无新意的套路,二星给bgm和难得的双翼机空战
看的英文版的,能把红男爵的辉煌展现出来,空战的场景很劲爆,战友情很感人,把德国英雄和绅士般反战完美的结合,精彩
三星半。这货好萌啊。。。
这TM就是只能活在电影剪辑视频里供人观赏男主美颜的电影,剩下的你都不知道导演想拍些啥
三星半,但是把小马拍得太好看了。To our enemy and friend.虽然这种在战争中奇妙的运动精神让我们有一种敬仰,却还是要说那并不是战争的本质。短暂而传奇的一生,没有花太多力气在真的空战上,而是地面上的红男爵。故事说的有点碎,不过和兄弟冲突的地方挺好的,还有他的几个有代表性的战友还是挺可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