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剧最初只是出于颜值喜好和对小甜剧的追捧,校服到婚纱的故事很吸引我,原因可能就是每个女孩子都有过这样的梦想吧而这种剧恰好是梦中的样子,换句话就是在戏里找点儿安慰。
看了几集之后我觉得更打动我的是那种青春回忆的共鸣感,胡同生活、发小青春和邻里情感都让我记起那段难忘的岁月。
同样是胡同里长大的孩子,充满烟火气的情节和情感让我狠狠代入 从小一辈的故事说起,自己像邵雪他们那般年龄的时候也和他们一样,总是想要努力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这可能不是胡同孩子的专有,相信很多人都做过像他们一样的傻事,总是搞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想要证明些什么,就像剧中人一样“成长的第一步是自食其力”,证明自己不是一个孩子了会像他们一样想尽办法达到目的还不想被长辈发现,追求莫名的仪式感。
比如“拿菜只掰外面的菜叶子”“拿锅想要用完后原封不动的还回去不被发现”,看着是挺精明的,但不过是自作聪明的欲盖弥彰,结局往往都和邵雪一样“自食其果”,尤其是在有张祁这样一个损友在身边的时候事情的曝光率成倍上涨,回家免不了是一顿说教和收拾,看着就是满脑子的回忆。
还有那些年被考试支配的恐惧,永远在临时抱佛脚的我就像张祁一样,考试早上还在背书,说实话很多年前“天涯若比邻”就是我的人生悲剧,不知道是脑子的问题还是怎样我总是记成“天涯比若邻”,明知两个中有一个是错的,总是把错的记成正版,简直就是悲剧hhhh。
还有考试前万年不变的一根油条+2个鸡蛋,简直就是噩梦一样的存在,从刚开始的封建迷信要不得到后来说001也是一根油条+2个鸡蛋的配置,自己当年也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想反抗过我妈,但结局就是毫无用处,相信不止我一个人受到过折磨还有小伙伴之间的熟悉整蛊,想想当时虽然会恼羞成怒的闹一下,但现在回忆起来倍感亲切,那段难忘又珍贵的时光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借这剧回忆了一波还挺温馨的。
共鸣感最强烈的还是属家庭片段,邵雪的妈妈简直和我妈如出一辙,强势、嘴上不饶人,小时候臭丫头这样的话我也是听到耳朵起茧子,每天叨叨叨个没完,但说到底都是嘴硬心软的表现,只要撒个娇、哄一哄就好了。
每次看见邵雪哄母亲、还有父女俩打配合在东歌面前蒙混过关哄她开心的时候,总是会将自己也代入其中,脑子里飘来几个字:这不就是我家么曾经我也问过父母为什么没在自己面前秀过恩爱,我爸的回答是“那能让你看见么”哈哈哈哈,现在想来估计我爸也是那种独处时才会说“吾妻东歌”这样肉麻话的男子吧!
那些父母不为人知的小情调就这样摆在我眼前了。
还有郑素年和他们一家就是典型的父母口中的“别人家孩子”,和我这种倒霉孩子口中的“别人家父母”,曾经我也当面和发小聊过小时候的嫉妒,他的回答简直和郑素年如出一辙“我还羡慕你呢,父母关注都在你身上,不像我在家里就是个多余的”,这就是郑素年说的,自己就是个意外吧!
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很多事情是羡慕不来的。
现在看着剧中的邻里情感还是会倍感亲切,我家以前的一些老邻居即使拆迁了也保持着联系,这就是当年老人们常说的远亲不如近邻吧那时候真的像剧中一样家家户户、邻里邻居之间谁家有点儿什么事情大家都是集体总动员,互相帮忙、一起庆祝,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心里暖暖的,毕竟当年我也是个吃过“百家饭”的孩子,对那种情感有着很深的记忆,当剧中一幕幕展现在我眼前时仿佛有种穿越的感受,那是我忘不掉的青春,是人生永远无法割舍的“烟火”岁月。
这剧真的值得强推一波那段时光是每个人都回味、珍藏的记忆
用几天时间追完了,大部分是1.5倍,最后几集3.0倍。
感觉没中不足的是为什么要把素年妈妈写死,难道是为了证明吴欢妈妈的诅咒灵?
剧情后面乔木的戏少了。
最后没给张祁和诗音安排在一起有点遗憾。
吴欢的结局有点勉强,一个高中生几年时间当了物流公司经理,不太现实。
诗音考上大学还和吴欢搞对象也不太现实。
女主角三十多了演一个17岁的高中生,相貌性格都符合角色,但是为了演少女,崩崩哒哒的一点不稳重,戏演的有点过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钰琪的颜,之前的剧基本也都刷过,可能算是颜粉+路人粉?
邵雪是她的第一部现代剧角色,我觉得表现其实还不错,在这部剧里是个活泼开朗,古灵精怪的孩子,还很皮,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说的就是她了但是这样的性格一看就是在爱里面长大的,我很喜欢这个角色也是因为她有的地方跟我有点像:一直在努力但是名次却总也考不上去、数学对自己来说实在太难而英语成绩又相当好的偏科。
可是我没有素年张祁这么好的兄弟和青梅竹马啊啊啊啊这个真的相当羡慕了!!
而且这部剧里钰琪演的还是个挺有社交nb症的,见谁都能自来熟,她对郑素年和张祁的相处也是两个不同的状态。
素年是青梅竹马,看到他发烧一下就着急的不行赶紧去照顾他,平日里两人相处也会撒撒小娇,能感受到邵雪对于郑素年是无尽的信任。
而对于张祁,邵雪是他的“哥们儿”,两人拌嘴互怼互踢甚至上手都是家常便饭,她对张祁是理所当然的关系好,但素年会是她第一时间选择的依靠。
还有得知自己能去给大使馆来员当翻译那个臭屁又得意的反应真的笑到我了,那句“我就英语拿得出手”笑死你在内涵谁!
迈出六亲不认的步伐hhh
你好,我也是 从她的表现来讲我还是挺满意的,钰琪虽说并不是那种非常厉害的演员,但是就这部剧中来说,邵雪的喜怒哀乐就是会牵着你的情绪去走,这部剧也是有笑点也有泪点,一整个被拿捏住的感觉,我觉得我应该会继续追,当做下饭剧来看也还挺不错的。
小雪被骗,有点勉强,她签署合同和文书的时候不看内容吗?
警察也说一些非法文件上都有小雪的签字。
那个人渣学长没骗小雪的色就不错了。
有一个情节没处理好,小雪和学渣学长出国面试瞒着素年,回国的时候和那个人渣学长一起做出租回胡同,不是要引起素年误会吗?
如果安排诗音和张祁走在一起就好了。
后面乔木和那个窦的戏减的太多。
吴欢他妈是个有故事的人,剧情交代的太少
剧情在住大院儿的几个家庭两代人之间展开。
家庭的,课室的,校外的,邻里间的每一个故事都温馨,搞笑,气氛轻松,正能量,还有不少那个年代的集体回忆,很适合春节和家人一起看。
除此之外,编剧还设计了很多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桥段。
比较印象深刻的故事有:林诗音回老家和奶奶之间打开心结;张祁上课偷看奥数书,和语文老师的冤家戏;素年爸妈的恋情;唐娅(穆乐恩唱歌真不错)和吴欢的cp;当然还有素年和邵雪的点点滴滴。
这个剧到目前为止,就觉得素年的人设完美,就是那种人见人爱的稳重且睿智的校草,默默守护着自己心中的那个女孩。。。
林一很适合演这样的角色,呈现得也不错。
就是人设太完美了,没啥好评价的。。。
邵雪呢,天真烂漫,乐观贪玩,讲义气,对男女之情还是处于懵懂的状态。
虽然她看起来不太懂事,但作为故事的主视角,邵雪在很多时候靠着自己天性中的正能量,推动着剧情的发展,比如和林诗音在老家的夜谈,又比如在改旗袍时引出了康阿姨的情感故事,当然还有帮晋宁阿姨完成了最后的心愿。
这个角色身上虽然有很多缺点,却可以让观众很包容地去喜欢她。
我感觉陈钰琪在演这个角色时非常用心,虽然有个别脸部特写稍微有点演过了需要改进,但整体呈现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一些肢体小动作,都能在细节中呈现出大大咧咧的性格,比如邵雪整个走路的样子都像极了男孩子。
邵雪有一场戏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就是第二集邵雪翻墙扭了腿,素年把她抱起来那一场戏。
邵雪的动作,表情,声音都表现得很到位。
这场戏的动作和对话都是素年发起,邵雪也没有台词,但我相信很多观众的注意力都在邵雪身上。
我觉得邵雪到20集为止,做得最让人感动的一件事,莫过于为了遵守对晋宁阿姨的承诺,默默拒掉了梦寐以求的留学Offer,留在素年身边帮他走出丧母之痛。
而这个承诺,她没有对任何人讲过。
剧还没有看完,让我暂且先用剧里的一句台词来形容邵雪:木槿花,虽不惊艳,却也朝气蓬勃,经得起风雨。
林一那张帅脸,说出抱着她留下她多容易,可是她有梦想啊,这种台词我真想给他一巴掌。
剧版女主已经为他放弃过一次梦想了,第二次其实也打算放弃了。
这是什么恋爱脑啊,一点独立自主的精神都没有吗?
为什么男主没考虑过一次,哪怕一次为了女主放弃自己的梦想呢,文修院里有你选择的永恒,那外面的世界就没有她想看的多变吗?
再不济,你俩都交往两年了,房子你都买了,那么深情就异地恋呗,能接受分手后一直深情守候,不能接受异地恋?
真正的爱,不是陪伴吗,如果男主一直陪着,女主至于被人骗那么残吗,08年有qq有msn有skype,又不是98年只能打国际长途?
小说是让男女主分开七年才在一起,但小说里女主把男主睡了就出国了,俩人压根没正式交往,女主压根没考虑过为男主放弃梦想啊,她都是在国外很久了才想明白,她和男主的追求方向不同,但对生命内核的理解是相同的。
男主也是在完全不知道女主会不会回来的情况下,选择等下去的。
剧版这么一改,男主不仅脑残而且自私,女主恋爱脑,完全不是一个坚定追求梦想的独立女性形象。
没有林一的腿,我是不会给五星,这片子从编剧到布景,从剧情到演技,全部一颗星,无奈我爱林一……
希望平行时空的瑞雪兆丰年还有胡同的小伙伴都可以幸福快乐的在一起,不管是亲情友情爱情在这部剧里面都是我的爱,很感恩遇见,希望越来越好,被更多的小伙伴看到。
父母爱情父母友情父母之间的联系,孩子们的亲情友情爱情,还有他们每个人的人生和每个人的职业,没有一个是我不喜欢的,都是心头好啊,都是我想要的。
能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真的是件超级幸福的事情啊。
抱着羡慕喜欢感动的心情看完了,特别的开心治愈。
林一陈钰琪就是素年和小雪,我觉得他们就是他们,完全演绎出来了我的期待,在我的点上。
而且我能感受到他们所有人在这个团队里面多么开心幸福,至少很享受其中的演绎了这段平行时空会发生的人生。
唯一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宣传不够完成观众的所有期盼,真的很希望看到他们这群人多一点的同框多一些的活动合体,这真的就是作为粉丝的期待了,希望多多看到他们,是多么棒的一件事情。
这就是作为剧粉的私心。
就是爱他们。
真的希望温暖的大家可以被更多的人看到感受到。
最后希望他们都好,实现自己的人生期待,开心快乐哟。
我们也是,一定开心幸福,找到自己的期待。
女主的演技争议较大,客观来说从赵敏入的坑,的确一直在退步,原因较多:一:不认可角色对角色认识不深,自己不理解就立不住,只能用习惯的皱眉表达悲伤难受,瞪眼表达惊讶喜悦。
眼大近景拍就容易无神,自己也不知道想表达什么情绪,就容易感到木二:年纪和频繁进组年龄大了,很多少年意气,天真烂漫就要花很大力气才能传递出来,本剧刚开始的用力过猛也是如此。
但这也是努力的表现了,在这整容年代,很多演员连五官乱飞都做不太到了。
频繁进组就会疲于奔命对角色理解不深,表现出来就是遮不住的疲惫和勉强三:导演的要求好的导演可以调动演员,对他们高要求。
现在流水化作业大部分导演自己都在完成KPI,根本就不在完成作品,对演员的调度和指导浅尝辄止,出来的作品自然难以入目。
陈钰琪如果不能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自己的演绎之路,可能就无可奈何花落去了,犹如那部倚天,高开低走,斯人斯剧,都可惜了。
虽然和某剧同播,女主的问题其实是共性,但本剧的表现明显优秀。
耐心看过一二集,女主的表现慢慢开始自然,也不乏高光表现了,剧本和有些桥段的设计显然扎实很多。
撇开男女主作为群像剧也很优秀,笑中带泪,剧情扎实可信。
因为一些场外因素可能拉低评分,但碧玉无瑕总会闪光。
希望评论的人都能静下心来,不带偏见地看看本剧,我对这个推荐还是有信心的
看了昔有琉璃瓦,剧情节奏紧凑 主演颜值高,三观正 ,台词符合那个年代,各种细节都蛮好的,文武修复与历史变迁就是一个很好的主题,最感动的是妈妈们一起过年和林诗音和奶奶的告白 把我弄哭了,陈钰琪林一演的也很好,非常符合小说中的形象,入股不亏,嘿嘿一口气看六集,卷死你们[doge][doge][doge][/cp]
说实话已经好久没有看到这么正儿八经的群像剧了,5个家庭各有各的故事,导演很会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街道、游戏厅、网吧等等的道具街景都能引起我们这一代的回忆,虽然说的是千禧年间的事情,但每个家庭发生的故事却那么的接地气。
不论是亲情还是对每个家庭的描绘刻画都让我很有共鸣感,我们都可以从5小只的家庭里找到自己小时候的影子,或是因为打电动忘记了时间或是被母亲用鸡毛掸子追着到处跑,每一幕可以说都是小时候我经历过,记忆深刻的事情。
首先先来说一下我很有回忆的考试早晨的片段 张祁复习错了考试的内容,所以考试的时候趴在桌子上昏昏欲睡,不知道当你看到这个画面是否回想起自己上学时候,后排那些天天疯玩但考试上课就瞌睡虫的同学呢?
诗音母亲帮诗音梳头,说着“女孩子干什么都要漂亮”,那几帧的亲情戏份真的很有我妈对我妹的feel说到对我?
那必定少不了“一根油条+俩鸡蛋”,可以说这个搭配是小时候全国统一的考试早餐,每次只要一考试,家里老妈必定会准备这些,老一代的思维总是说象征着100分,每每想起那些早上,我都是和小雪一样,不相信这些“旁门歪道”,不耐烦的胡塞两口就去考试了。
就光考试内容这么一小个片段简单但是接地气的刻画了五个家庭。
除了考试之外,可能给我感触最深的应该是小雪得知自己要有弟弟妹妹之后的小迷茫吧?
我小时候刚有妹妹的时候也有这么一个困扰,因为又有了一个孩子要照顾,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偏袒就会被分走一半,这是每个多子家庭的孩子都会遇到的事情,这段写的非常温馨和感人,从邵雪一开始的不理解和闷闷不乐;想开大家还是会继续喜欢她,还会有个弟弟妹妹来喜欢她,便欢天喜地回家的想要当姐姐;得知母亲体检未通过自己当不成姐姐的失望、母亲的伤心,说实话小雪抱着哭泣母亲的画面我眼角微微酸了一下。
好家伙,一波三折的治愈剧情,这波预判还是失误了。
还有一个非常应景的片段——过年,因为这些年的疫情,看起五小只走亲访友的反而更加怀念当初过年的那种喜庆感。
送年货,邵雪母亲强行收红包说上大学在给小雪的场景越看越熟悉,这不正是小时候老妈被我压岁钱收走的理由吗!
还有几个小伙伴之间打赌熬到12点,通宵打麻将,凌晨放炮等等,想想以前过年也是这样开心,还是很怀念的。
和冬天最搭配还得是暖剧,可以说《昔有琉璃瓦》很好的把握了我们这一代小时候的各种经历,不论台词还是画面,都用非常接地气的方法来演绎小时候那种和父母、小伙伴之间的温情和治愈,很有共鸣感的一部剧。
【C+】一脉相承的俄罗斯电影,这里有空落的地貌观察与萧瑟的寒意,有沉稳的全景镜头与推进节奏,也有在特写中近乎一言不发而渗透出的情感,像是新导演对大师衣钵的承继,虽不能称得上十分的“言之有物”,但依然饱含引而不发的“冲动”。
3.5
灰色的天空,沉默的父女,没有笑容的人们,真实的生活
开头的两个旋转镜头就给我干晕了。中间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背景音,我想到导师说我的论文:要用白话文把专业术语说清楚,让即使不做这个方向的人也可以看懂你写的论文。(´-ω-`)最后,我真的害怕看文艺片,漫长的铺垫,短暂的高潮。
有点安哲,走出影院有一种死了很久然后复活的感觉
尽管经常跑电影节 但也觉得本片… 挺没意思的。两星给风景和故作深沉的长镜头。
太喜欢了。用致敬大师的迷影场景编织出颇具作者性的故事,“海”的意象在荧幕-话语-现实中交错,宝丽来相纸又让现实重回画框。在群山之间,在群星之间,唯一得到宽慰的是消逝的灵魂。谢谢世界上有电影谢谢电影界有俄罗斯人——
#BJIFF 2024#❌就算让我边看边睡我都不愿意……
广袤的大地上,一对父女开着一辆破旧的电影放映车似乎没有方向的前进着。单身父亲和女儿的对话不多,可是女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开始叛逆,她看到自己的生长 也发现了身体的成熟,也发觉父亲对野女人的性事。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声音(电影、电影院),大家静静的看着电影里的故事,好像有一世我们也是这样生活着。
不是我的菜,太闷了……中间忍不住合上了眼醒过来还是风景定格orz
头一回参加电影节,有点新奇。风格是安哲。
视听语言很棒,但总觉得没能和故事形成特别有机的互动(虽然故事本来就比较弱)
我的冲动被扔到无人之地了
车子来到海边停下,我在想,你最好不是来撒骨灰的
BJIFF2024 No.3柯达胶卷拍摄,好冷酷的影像,是否太过沉闷?风格想起《寒枝雀静》,后者都更富有生机些
胶片的质感太美了
不懂评论说的什么“故事”“叙事”,好震惊,这种弥漫出荧幕的张力与情绪竟然无法被感知。无言的隐隐对抗的相互厌弃又牵挂的父女关系,女儿反复追问的未来,被甩在时间外的村子与放电影的游牧民族,揍人也被人揍的男人,那么想去的海边原来是为了撒下妈妈的骨灰,一夜的放纵与回归……草原上飙车带起沙尘的镜头太酷了,那瞬间觉得幸好我有来看
里面的俄罗斯真的很典啊,简直一个人口老龄化,乡村劳动力流失纪录片。俄罗斯本身多民族国家,能看到中间有几个小男孩在山上说想去巴黎用的阿语,并且难得的在俄罗斯电影里看到了蒙高丽亚血统的人(而且确实基本都是干餐饮的😂),小van里面的萨满教经幡元素,一路上语言风景的不同展现他们走过的路有多遥远。全程没有演员的名字,只有各种身份,讲的也是各个身份下的成长。但是说实话这个片子只能是及格的好看,不恰当的配乐很影响质量,能感到导演想通过持续对焦某个景观,把人们代入女儿视角或父亲视角,恍惚也好,愤怒也好,甚至于无奈的沉思,只是利用画幅的放大和聚焦来做这点就会生硬,少了逻辑和细节镜头的铺垫。
北影节打卡。可能是我格局太小以至于欣赏无能,第一次在北影节的影院里睡得很香。
片中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