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部电影之前,通过预告片以及宣传词,让我误以为影片要传达的是那种纵使人间悲苦但依然要坚忍顽强的活着。
所以我一开始的想法很简单,去看看芸芸众生的苦难,去学习普通男女的乐观。
看完电影我才发现,影片里没有一个人是普通的,拍的是现实故事,却处处透着矛盾的荒诞。
李一甜,名中带甜,却全程苦着一张脸,直到结局我都没见她笑过,大概编剧设计这个名字就是奔着荒诞去的。
单亲妈妈,在带娃、工作之间疲于奔波,然后又遇上前任借钱不还、孩子上学没有学区房,老人住院需要人照顾等一列生活难题,镜头给到她的也经常是上班迟到、开会接电话、无故缺勤。
按照正常逻辑顺下来,我以为她会因为经常缺勤而被裁员,这样也会带给观众一种“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无奈感,更容易让人共情让人怜惜。
但是这部电影另辟蹊径,她确实被裁员了,裁员原因却是因为时代的眼泪,传统媒体的式微。
电台因为受众流失拉不到商业广告,所以即便她播的实时路况和天气预报这样还算有人听的栏目也会选择比她更便宜的新人来替代她。
她穿着全片最干练的服装,却毫无职业规划与危机前瞻,和上司的对话也通常是一脸懵加一头雾。
在专业上没有野心,也做不到无可替代,倒是拍出了不裁你裁谁的合理感。
与前篇的无可奈何连起来,制造出了一种荒诞的对比,她的上司跟她一起被裁,更添一层荒诞。
李一甜与现任男友袁方的相处模式也处处透着荒诞,他们的约会地点通常是电影院,看睡着的是她,看入迷的是他。
他俩的组合就是:一个看不进去文艺电影的文艺毕业生,一个解决不了自身法律问题的法学毕业生。
袁方,名字出自一句古代法律格言“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但他的名字却是倒过来的,不叫方圆,却叫袁方。
就像他的人设,明明是位法律专业人士,却行着违背法理之事。
一个律师还不知道怎么解除婚姻关系吗?
没有孩子的抚养问题,没有财产的分割问题,对方不同意他不会走诉讼程序吗?
上一段婚姻关系还没解除就开始下一段感情,是想承担婚姻过错方的赔偿责任吗?
他跟妻子刘雪解释说他们分居之后才跟李一甜在一起,可分居不是婚姻关系的结束啊,这就还是婚内出轨啊。
以律师的身份帮李一甜处理借款纠纷,最后变成了八卦聊天。
以律师的身份帮胜强处理交通事故纠纷,最后用的是网舆手段。
最后的最后,还能被刘雪以不合法的行为威胁到出国逃避。
种种行为建立在律师的职业背景之上,不可谓不荒诞。
职业上荒诞,情感上同样荒诞。
刘雪一说病了,袁方就回家了,这是还有感情对吧?
刘雪和袁方的这个家在镜头里给人的感觉是既干净整洁又有人间烟火,刘雪做得一手好菜,摆盘色泽都非常讲究,家里的装修陈设也可以看得出来文艺气息,结合袁方平日的衣着打扮以及爱看电影的爱好,他俩曾经应该是非常搭的。
这让观众产生了和刘雪同样的疑问,她到底哪里不如李一甜了?
刘雪得不到的答案,李一甜同样没有答案,袁方给她们的回答是“爱情是爱情,婚姻是婚姻。
”“要是一两句能说清楚,这了断起来还这么难吗?
”所以他们的婚姻到底怎么了?
马怀德是喜欢上了更年轻的女大学生,那袁方呢?
除了莫名其妙的分居引发了刘雪一系列应激反应,我们观众窥不得前因也看不到后果。
角色说不清楚的事,角色之外的导演编剧能说清楚吗?
讲不清楚故事又让观众看什么呢?
最后的三十分钟,影片更是让荒诞发挥到极致。
在故事都讲不清楚的情况下,用大篇幅的蒙太奇和声画对位的剪辑手法凑够了时长。
这部影片,说它是文艺片,但通篇没有半点艺术性,说它是剧情片,却处处都是情节的裂隙。
或许着这部影片换个名字会更好,荒诞男女或者孤单男女。
全篇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李一甜对弟弟胜强说的:“世界那么大,我觉得好孤单”。
最爱自己的妈妈已经不在人世,这是李一甜的孤单。
明知女儿又要带娃又要工作忙不过来,不留下来给女儿搭把手,明明帮忙送个娃接个娃就能缓解影片开头的很多问题,却以不愿添麻烦的理由离开,这是老父亲李发祥的孤单。
明明被人爱,有爱人,却因为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不得不离开,在离开的过程中泪如雨下,却没有人知道他为何流泪,这是袁方的孤单。
明明活得很通透很理性,却莫名其妙被假大空的诗人骗走所有存款,甚至想跳楼轻生,这是任爽的孤单。
马怀德夫妇倒是不孤单了,他们因为怀上了孩子,抑郁症也没了,债务危机也没了,破产都能开饭店了,生活的所有问题都奇迹般地迎刃而解了。
影片通篇让人恐婚恐育,最后五分钟又对恐惧的观众说,你们别恐惧了,生个孩子就能解决疾病、破产等所有问题!
怎么能说不是一部荒诞的现实主义大片!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看了这部电影,发现坚持在大城市生活的外地人其实骨子里都有一种倔强,这种倔强可能是要创出一番天地,也可能是在家无法施展拳脚被迫外出谋生,但不管如何,普通人在大城市立足的确不容易,特别是这几年,减薪、裁员、失业、公司不景气发不出工资,各种糟心的事情都让中年人遇上了,特别是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中年人无不是咬牙在坚持,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默默付出,默默忍受这个世界的各种变化和不公,有时候孤独得连一个说心里话的人都没有,就像电影里的铁蛋的问题一样,你们大人怕什么?
其实在大城市打拼的外地人特别怕晚上老家亲人打来的电话,怕失去,怕再也不见。
中年人怕是不行的,必须勇敢的迎上去,接纳,改变,与自己和解。
《平凡男女》这部电影以真实、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当代年轻人在大城市的生活状态和成长过程,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和关注。
首先,这部电影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性格各异、形象鲜明的角色。
李一甜这个普通男女在大城市拼搏的故事具有很强的代入感,观众可以轻易在她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她面对的困境、经历的挫折以及追求梦想的决心。
电影的剧情和叙事也非常出色,故事情节紧凑、引人入胜,同时又不会让观众感到过于紧张或压抑。
影片通过一个个真实的生活场景和细节,让观众深刻体会到年轻人在大城市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同时,影片还以李一甜的成长为主线,展现了当代年轻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不屈。
此外,电影中的一些情节和场景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例如,李一甜在工作中遭遇的性别歧视、年轻人在大城市买房的压力、面对家庭与事业的抉择等都反映了当代社会对年轻人的影响和期待。
这些话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让观众更加关注当代年轻人的生存状态和未来发展。
除了剧情和人物塑造,电影的制作也值得一提。
张国立特别出演为电影增色不少,他的表演使得角色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同时,电影的摄影、音效和配乐也非常出色,为故事情节增色添彩。
总的来说,《平凡男女》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电影作品,它以真实、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当代年轻人在大城市的生活状态和成长过程,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和关注。
这部电影不仅具有娱乐性,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它让我们更加了解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现状和内心世界,也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开开心心冲着《우리최고의 순간》走进电影院,开头还因为第一次在国外听见四川话发笑。
从第一镜头就开始感觉不对劲,从头看到尾我一直在疑惑,到底是什么原因可以送来参加釜山电影节。
婚姻,乡镇城市,小孩子中年人老年人的焦虑烦恼,一地鸡毛都想讲,什么都讲的一地鸡毛。
黄璐全程死妈脸演技和一堆话剧式表演在搞什么演技对冲吗?
刻意的台词,浮夸的演技,敷衍的美术。
到底是怎么做到从剧本,表演,节奏,画面没一样拿得出手的?
就像拍中年版的张瀚在自我高潮。
用好的设备好的资源和一堆明星,拍了一个连教授都会骂几句的学生作业。
各个国家的人坐在这电影院里,就像被捆绑着看了场中国式文艺汇演的诗朗诵,尴尬又窒息,看着导演摇头晃脑的抑扬顿挫,如芒刺背,如鲠在喉,如坐针毡,太丢脸了
成年人,也许也如电影名字一样,这世上的每一个普普通通的成年人,都会在这部电影里看到自己的影子。
我也时常会想,这糟心的日子,过的我好害怕。
我才八零后啊,怎么就成老人了。
世界那么大,我却好孤独。
风华正茂的我们,怎么过得一地鸡毛。
最后也希望我能“因为害怕,所以勇敢”。
现在小孩的日子过得也不容易。
成年人,好好活下去吧。
冲着这么多实力派演员来的,包贝尔、郭涛、张国立都演出来自己的角色人物。
女主角虽然 说不上漂亮,但是她正代表生活中的你、我、他,是那么的朴实又无奈。
生活中的一地鸡毛压得人喘不过去,抑郁症、焦虑症患者也越来越多,结局没有过多的赘述,反而是找到了自己平平无奇而舒适的生活方式。
期间感动落泪了两次,结局那句话“因为害怕,所以勇敢,因为亲人,所以坚强”!
最终我们要学会和生活和解,找到自己生活的支撑!
影片精准表达了身处中国的中年人群体面临的窘境。
中年人是最常害怕的也是害怕最多的。
害怕失去亲人、害怕突然的改变、害怕一切突如而来甚至早有预料却终究无能为力的局面。
而悲哀的是,即使面对这些却不得不继续装下去,哪怕每一个人都知道彼此在装。
其实都想得开,不是装给别人看的,却是装给自己的至亲、甚至装给自己看的。
中年人没有资格去做选择的,影片里,每一个人都在被命运推着走,被迫地防守,尽自己最大力量去抵御一次又一次来自命运的挑战和进攻,疲于奔命地活着。
他们每一个人到最后,其实都不是自己最初的模样,每一个选择,都是顺应当下不得已而为之的。
因为每一个人,都是普通男女。
还好,到最后,还是给了大家鼓舞甚至希望:因为害怕,所以勇敢!
说得好,有希望,就是好的。
电影以情感为主线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短短一个影片真实地描述了单亲、抑郁、失业、破产、北漂等新一代年轻人的人间百态,故事看似平淡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演出了人生酸甜苦辣咸,百般滋味,引人深思!
这部电影会使人产生共鸣,让无数本想逃避现实的人,获得了直面生活的底气!
现实世界有着更真实、更真诚的,对幸福的渴望。
在这个上有老下有小过得一地鸡毛的时代只有勇敢投入生活,才能绽放精神的力量!
电影主题感非常鲜明,脑子里突然豁然开朗,感受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唯有努力向前才行!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要<与生活和解!
与自己和解!
>。
电影演员都是实力演员,主色调还是比较压抑,有些苦涩,里面有几幕如过生日,戴面具等真的有被吓到和震惊到!
印象很深,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还好结局是好的!
我只想做一个自由自在的普通人,健康快乐最重要‼️
成年人,也许也如电影名字一样,这世上的每一个普普通通的成年人,都会在这部电影里看到自己的影子。
我也时常会想,这糟心的日子,过的我好害怕。
我才八零后啊,怎么就成老人了。
世界那么大,我却好孤独。
风华正茂的我们,怎么过得一地鸡毛。
最后也希望我能“因为害怕,所以勇敢”。
现在小孩的日子过得也不容易。
成年人,好好活下去吧。
导演刘雨霖透过女性的独特视角,聚焦当下所有人的生活点滴,通过破解打骂式教育真的有用吗、职场女性如何兼顾事业与家庭、怎么才能处理好亲密关系等近在眼前的困惑,每一个角色都在用最普通的方式诉说着你我,呈现出普通人努力生活的真实百态,告诉我们“普通”从来不是一个贬义词,普通男女依然可以无所畏惧。
在大城市繁华灯光的映衬之下,每个人都是那么的渺小,低头不语或是欲言又止,可还是在挣扎着前行。
这是成年人才懂得的“心累”,是孩子口中的“当大人,真不容易”。
李一甜的儿子铁蛋以小朋友的视角提问出了成年人的无奈,一句“你们大人都害怕什么呀”,让努力生活的普通男女们陷入思考。
原来我们害怕失败、害怕告别、害怕变化,职场、情场、亲情、友情处处都有害怕的东西,但眼下的困惑并不能动摇普通人勇敢面对生活的决心,把日子过好,就是你我人生最值得赞扬的坚强。
因为害怕,所以勇敢!
【贤Movie观影团】
看的非常闹心,就像我的生活,尴尬的仿佛有个摄像头对着我拍!我不喜欢这部电影,但是不得不说太真实!谁都是一屁股债,一脑袋官司,生活还要继续,我不看了!
导演的立意有问题,把害怕的说出来与自己和解,明明很多事都是自己选择的,说白了只能吃自己酿的苦果,别把自己太当回事,这真的不是害怕不害怕的问题……同时不要把社会问题简单的说成害怕的事情,一味叫自己勇敢对吗?
新手父母的茫然,中年爱情的现实,导演很会抓都市生活的痛点。
如坐针毡
这几个人都不普通啊,真正的普通人不是更难受
先不说导演才华哈,编剧才华是不太有。这个故事还是站在高处的俯视,先给普普通通的我们,普普通通的我们可不这样。求求了,不了解就别写,发挥点自己的长处吧。以及演员们,一个入戏的都没有。
演员和角色都挺有反差感的。剧本很现实,不悬浮。张瑶演的闺蜜特别可爱。
看20分钟就放弃了这部电影,没有退场已经是我对这部电影最大的尊重。
普通男女在大城市生活有诸多苦难,人生失败了又怎样呢,还是离不开这里,子女能上培训班,老人能来大医院看病,中年失业失婚还能再找,离不开恰恰是因为在这里,至少还有个盼头啊。
刘震云你女儿真的会拍电影吗
导演想描写都市男女生活的艰辛不易一地鸡毛,然而仍然是将平时电视剧里的一套移植在影片中。人物情节生硬,台词做作,表演也无法让观众无法共情。实在是可惜~
电影从底层小人物的角度展开,描绘了几个不同的角色人生某个阶段的经历,向观众一一展示了他们的成长,看完非常有共鸣,普通人的生活正如剧里的主人公们一样,一路挣扎,一路向前。
从没看过这么言之无物的电影……甚至不能称之为电影,仿佛120条没头没尾的抖音鸡汤拼接成的超长版影像垃圾。
我们都是普通人,累了就休了,休息够了就继续前行,不内卷,不内耗,好好爱自己,做自己的铠甲,勇敢向前。
5.6/ 今年院线看的第二部刘雨霖。同样作为“二代”导演,她拍人物真的好细腻,日后在国内再沉淀几年,接接地气会更好。这次有韩三平坐镇,起码稳住了片子的下限。中青年人的感情危机、子女教育危机、债务危机、职业危机等等一系列问题抛向空中,像飞舞的塑料袋,无力又无奈。本是风华正茂的年纪的一群人却把日子过得一地鸡毛,害怕失败、害怕孤独、害怕失去、害怕告别;可能在大城市安家的异乡白领去看会更有感触。拍人物,创作理念和贾樟柯正好相反,一味教人勇敢,最后部分鸡汤味儿太重了,日子再苦也还得照样过,不是吗?
无法理解电影中这些角色的行为,他们的脑子完全不是正常人的脑子,就别提什么普通人了。创造者完全不了解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是什么样子,这种靠想象力和新闻话题强行编出来的故事,实在是很难让人共情。
还没到深刻体验感同身受的年纪不过有句话说的挺好 报团取暖罢了
不需要大悲大喜,每个普通人的生活也尽是戏剧。这是一部能给人勇气,让人好好生活的下去的都市电影。
郭涛和张国立老师,你们被绑架了就眨眨眼睛吧。导演对于“普通”的唯一认识,可能就是生活一地鸡毛和每天送外卖了,所以结局瞬间合理也就不奇怪了。至于其他上位者视角的“普通”,观之只觉恶臭。。
有房,有外遇,管这叫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