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兽

La bête,爱如困兽,The Beast,超时空爱杀(港)

主演:蕾雅·赛杜,乔治·麦凯,古斯拉姬·马兰达,达莎·内克拉索娃,马丁·斯卡利,埃琳娜·勒文松,玛塔·霍斯金斯,朱莉娅·福雷,凯斯特·洛夫莱斯,菲利西安·皮诺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加拿大语言:法语,英语年份:2023

《野兽》剧照

野兽 剧照 NO.1野兽 剧照 NO.2野兽 剧照 NO.3野兽 剧照 NO.4野兽 剧照 NO.5野兽 剧照 NO.6野兽 剧照 NO.13野兽 剧照 NO.14野兽 剧照 NO.15野兽 剧照 NO.16野兽 剧照 NO.17野兽 剧照 NO.18野兽 剧照 NO.19野兽 剧照 NO.20

《野兽》长篇影评

 1 ) 24上影|“野兽”何来?

看的两个半小时我承认有时是“煎熬”的:吊诡的弦乐 张力拉满的jump-scare 未露面的“野兽”...还有莫名疯批般的剧情走向和情感线(我甚至一度怀疑三生三世羁绊没有表达“爱情”)。

很欧洲的风格,革新、颠覆、惊悚、悬疑、艺术。

说实话个人而言跟看完《poor thing》后观感差不多:豆瓣上两极分化会很严重吧。

以下仅从个人角度捕风捉影,内容上从人类社会发展讲,就几个元素说说理解和疑惑。

鸽子&“净化”:野兽何在?

鸽子一般象征“和平”“美好”“希望”。

在前世占卜中算命师也说“鸽子闯入家代表吉兆”。

但影片对鸽子的呈现对于观众而言感受并不那么乐观。

前世中出现是闯入房间(仿佛作为野兽)惊吓Gabrielle,现世中也是在危机时期闯入房子,未来世是最后一幕出现——Gabrielle得知爱人“净化”成功,精神彻底崩溃,不知是看着Luis(男主)得知真相而发疯还是看到鸽子(野兽)而发疯。

其实到这里有一个推断是,所谓的“野兽”可以就是“鸽子”,而在叙事层面鸽子其实可以看作是男主Luis的化身——前世鸽子闯入家对应男主闯入Gabrielle的生活,现世中更是代表物理意义上的incel男主闯入房子准备杀害Gabrielle,而未来世中更是男主平静说完“我其实净化过”后镜头切到鸽子。

如果从宗教意义上或许可以这样来理解。

在诺亚方舟的故事中,一只鸽子从方舟中被派出去寻找干涸的陆地,当它带着一片橄榄叶归来时,象征着洪水的结束和上帝对和平的承诺,是充满希望的意味。

此外,在耶稣出生后马利亚献祭的记载中,鸽子也被作为祭品,代表她的纯洁和对上帝的奉献,也是积极意味。

但在影片中鸽子的出现跟着的却是“灾难”与“死亡”(正如前世中占卜师所言:“有人会死,可能是你。

”)前世和现世中Gabrielle都死在水里,而未来式中侵在黑水里也是“净化”的一部分——这不是巧合。

个人认为这和典故里的“洪水”有关系,但在影片情节发展上是一种“颠覆”,完全的“倒置”;而其所代表着的“纯洁”是否意味着“净化”?

——毕竟“净化”是脱却前世记忆,摆脱“不必要的”激烈情感——那么“纯洁”就一定是没有“害怕”、“不详感”等消极情绪吗?

——这里又构成反讽。

综上,主创呈现的是一种在极度发达的文明的理性现代(也或许是未来)社会中尚喘息着的人类原始情感——【恐惧】、【不详的预感】本就是重要的人类原始感觉,从我们还是人猿起与大自然相处共存开始就学会的基本“生存情绪”:时刻提防周围,时刻提防野兽的出现。

而未来世界里出现的“净化”程序正是要让人类“不要害怕”——这是福音还是诅咒?

影片通过Gabrielle的视角提供了一个态度:scream.

恐惧&不详&羁绊:野兽的另一种解读鉴于学生思维总觉得把“野兽”直白地理解为“鸽子”或者具体的实体比较浅薄,“野兽”也是指一种心中野兽,一种心理,亦是一种精神。

“不详”伴随着“恐惧”,“恐惧”伴随着“焦虑”,而其实恐惧与焦虑可以说是任何时期人类情感的缩影(就比如当下社会的情绪:你我不正是出于变局中担忧着吗?

)。

从这方面理解对我们生活确实是有启示意义的。

正如一句东方箴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但我们到底在忧虑什么?

焦虑什么?

或许相比外部世界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自我观念的和解吧——与内心那个歇斯底里的“野兽”self和解。

又或者是说,一种持续的、强有力的“恐惧感”是一种精神疟疾——本没有“野兽”,就像影片中呈现的表象——只是一只友善的鸽子飞进你的领地了而已。

仅此而已。

(确实我自己看到时候用现实眼光来审视女主是认为她精神状态属于到现实生活中需要看精神医生的那一类。

那么,精神上的“野兽”(强烈的情绪)是否有“酒神精神”的意味?

又或者说“净化”仪式是未来进步社会的“日神精神”标识?

主创在刻意设置对立??

确实,“酒”是三世中的重要元素,Gabrielle去酒吧这一情节设定也是一个重要元素。

但奇怪的是在前世和未来世中Gabrielle的状态通常是【游离】而【冷静】的,似乎与酒神精神不符(?

),只有现世中的Gabrielle才那样地贴近现代人—— 这里也是一处现实启示。

占卜&灾难占卜也是贯穿三生三世的一个重要元素。

前世的占卜师古典神秘,现世的则带有戏谑色彩出场。

但她们的预言相同。

占卜、祭祀本也是人类原始社会时期很重要的一部分。

这一古老仪式的起源正是源自人类对大自然不可控性的“恐惧”。

为了尽可能地抑制和erase(这里有点“净化”的意味了。

)这种没有掌控感的不确定性,人类开始了祭祀与占卜,通过预言的形式提前知晓,这样真正灾难到临时就不会有那么激烈的情感。

占卜并不科学,后面的人类会知道。

占卜其实是一种预防,给心中恐惧打的预防针而已。

洋娃娃前世是树脂洋娃娃,现世中是Gabrielle(女主)看管家中的现代玩偶,未来世界中成了人工智能陪伴(名作“洋娃娃”)。

不过由于笔者理解有限,尚认为洋娃娃的意象是在每一世故事中起的作用不同,效果也不同,在统一的意象分析上尚没有结论。

(希望有友友能解答分享!

)另:此片有近8分钟的彩蛋。

在片尾用二维码的形式呈现,需要观众扫二维码看。

还是人生第一次见。

———一位忙里偷闲的上海大学生。

 2 ) 野兽|法国版三生三世

其实,说故事是法国版的《三生三世》绝对是抬举了《三生三世》了。

《野兽》里头透露的主题,可不是什么《三生三世》可比的。

故事的时间线还是比较混乱的,不如捋一捋,从第一世开始说起。

女主,嫁了一个有钱人,自己认为是爱的。

可惜,在一次聚会上,女主找来找去,没找到自己的老公,却邂逅了翩翩公子。

在这个大胆的画展上,彼此大概都有点胆大了吧。

此后的日子,俩人也是经常见面。

那种从未有过的情愫,在俩人之间激荡。

这貌似也再俗套不过的桥段,没有太多的惊喜。

然而,古怪的事情来了。

女主貌似有一种看见未来的能力,她预见了巴黎水浸。

说实在的,在《巴黎深渊》里头,被老美黑了还不够,法国人自己黑起来,也真是能黑。

这神叨叨的事儿,女主去请教了神婆。

请注意,其实在三世里头,都有一个神婆的存在。

女主这“预见”的能力,于其说是“预见”,还不如理解为对未来的担忧。

如今,这种担忧,其实已经演变成焦灼。

女主的老公是做娃娃的,这天,女主准备带公子去自家工厂参观。

预见的巴黎水浸,成为真实。

请教了一下度娘,当年巴黎确实被水浸了。

这段历史,一直是法国人心中的梦魇。

估计,在整个故事里头,还有很多关于法国的历史隐约其中,有兴趣的,可以翻查一下。

故事里头的娃娃,也是重要道具,三世里头,也反复出现。

在三世里头,女主大概也是人偶,甚至在这一世,女主还真实模仿过人偶。

或许,我们都是人偶吧。

这一世,到此为止了。

俩人在工厂遭遇火灾,俩人选择游泳逃生,最终没逃得了。

一直纳闷,为什么他们选择了游泳逃生,那个火场看起来也不太猛烈,完全可以选择破窗逃生的呀,再不济,躲在水下,慢慢等,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或许,他们之间无望的爱情,选择“同日死”,也是一种抗争吧。

第二世。

女主是个模特+演员。

无实物表演,可以学习一下。

这里,提到了“野兽”。

但是,至于什么是“野兽”,故事其实也就是惊鸿一瞥。

导演给女主导的戏,最后在“现实”中成为“真实”。

戏里戏外,就有点分不清楚了。

这里,绝对不是植入广告,如果想看广告,不妨参考文章开始时的“强推”。

看来,植入这种事儿,也是“大势所趋”。

这一世的女主,虽然是个模特+演员,但还是得替有钱人看房子维持生活。

大概也是任人摆布的人偶,特别是在导演导戏时。

女主也有一个“高科技”的娃娃,放在电脑旁边,有事儿没事儿,女主也喜欢摆弄一下。

当然,女主也请教过一个“高科技”的神婆。

每一件事儿,都可以在前世找到对应。

这一世的公子,是个一直找不到女人的死宅。

夜未央,夜深沉,他找不到一个人。

于是,决定尾行女主。

上一世,他们邂逅在舞会。

这一世,他们相遇在舞厅。

不过,此时,他们两个人还没有真正相遇。

彼此,都在为“爱爱”这事儿发愁。

百无聊赖的女主,选择上网。

只是,这奇妙的网络,不仅有神婆,还有莫名其妙的弹窗,很快就占据了整个桌面。

像极了当下的流氓软件。

借此机会,法国人也没对老美客气,狠狠的黑了一把。

他们终于相遇了。

女主是因为地震跑出来。

公子是因为尾行。

在上一世,俩人遇到“自然灾害”时,可没什么好结果。

当天,女主就做了个“梦”,这个“梦”,大概对彼此都好吧。

公子也完结找不到女人的愤怒。

女主也遇见爱情。

可是,等女主睁开眼睛,却发现公子不是公子,而是隔壁老王。

这下,连屏幕外的观众也给吓着了吧。

女主,虽然一直在帮有钱人看房子,但大概自始至终,没有得到房主的信任。

任何风吹草动,都得打电话回来絮叨一番。

从这个层面来说,女主一直都是被“监控”的。

女主能表示的反抗,无非是打破有钱人家的“明代花瓶”而已。

不过,看起来女主打破的花瓶,不是明代的。

应该是地摊货。

如果不是剧组太敷衍,那就是有钱人冤了大头。

这一世,大概是和我等最贴近的一世。

我们能不能被不在场的东西吓到?

太能了。

完全不需要女主的演技,我们就能被吓到。

要论焦灼,大概没有哪个,能比我们这一代更焦虑的了。

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害怕背后的那条鲨鱼,于是拼命的往前跑。

于是,这一天终于到来。

公子想着向人类复仇,首当其冲,就是女主。

公子那被过度精虫冲爆的头脑,决定拿所有金发女郎开刀。

这样的言辞,多多少少有点让人眼熟。

然而,这么个没救的家伙,却又貌似十分人间清醒的预见了人类的未来。

当公子潜入,女主遇见了导演说的“野兽”。

究竟是戏里戏外,完全分不清楚。

我们,大概也是按照剧本在按部就班的傀儡吧。

看得太清楚,大概就越痛苦。

于是,我们大可以想象公主和王子的美好结局。

然而,那一切,大概都只是想象。

现实残酷的真相,瞒也瞒不住。

前两世的故事讲完。

在那两世里,大家只不过普普通通的生活,没有前世的记忆困扰。

等到了距离文艺大年2046不久时,人类的未来已来。

女主被两世的记忆困扰,苦不堪言。

即便是成都这样宜居的城市,打麻将也不能消除女主的苦闷。

不过,在未来,一切皆有了可能。

人工智能大面积开发,已经不需要人类太聪明。

未来的人类,只需要做一些AI不能取代的事儿就行了。

关于未来职场规划,其实当下一些专家也提出了部分建议,AI不能取代的工作岗位可以了解一下。

关于未来,如何解决工作岗位危机这事儿,故事里头一点也没提。

大概人类已经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没有了工作压力和生存压力,各种情绪病大概是奔袭而来。

女主的情绪病,大概就是其中一种。

为了解决精神空虚(胡思乱想)这个毛病,未来开发了一种技术。

你不是会想么,给你阉割掉不久好了么。

女主受不了这前世的纠葛,决定接受手术。

大部分“前世”的记忆,都是在这场手术中进行的闪回。

这个未来,人类出门都戴着类似口罩的物种,大街上人也相当稀少。

前两世的娃娃,已经进化成人工智能。

这一世,大概也不需要神婆,一切交给了AI。

人类的焦虑,大概也神奇消失了。

女主想要找回人类“史前”的热闹,也得去酒吧。

不过,这样的酒吧,也是人工智能给她安排好的。

酒吧外头的招牌,一直在变。

为什么是1972?

故事里头只是解释是因为音乐。

但这个解释,大概是一种掩饰。

翻看一下法国历史,1972年发生的事儿,可不小。

在酒吧,前世纠葛的公子,再次出现。

在未来,满足感的获取,需要通过“没有激情”。

这对浪漫的法国人而言,绝对是无法忍受的未来吧。

女主的手术并没有成功,0.7%的概率,偏偏就落到了女主的头上。

在未来一切和谐的社会,有一个人,竟然充满了焦虑,这完全的不符合主流。

甚至,连自我意识都不应该拥有。

女主,在经历一次一次的治疗。

物理的,心理的,能用的都用了。

但是,偏偏就还是惦记着DNA里头的那点事儿。

女主自己也在积极治疗的,毕竟,在一个群居的社会,被认定为异类,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但是,女主一次次在酒吧流连,酒吧的招牌却是一直在换。

她每去一次酒吧,大概就会被唤起一段历史。

时间定格在1963。

1963年,法国发生了什么大事儿?

女主追求的自由人格,能不能得到呢?

在这个酒吧,女主终于“如愿以偿”见到了公子。

然而,当真相浮出水面,女主再次见到了“野兽”。

 3 ) 逆行的信条爱情 哭笑不得

故事的设定有些像著名的游戏《信条》, 人类过往几世的经历都印刻在DNA 里, 影响着今生的所思所想。

两者不同的是, 信条是要回到过去 寻找过往的人与事; 本作恰恰相反, 为避免感情用事、追求更高的工作效率, 需要舍弃人类情感、擦除DNA 中前世爱恨情仇(*^ー^) 有点断情决意。。。。

本作讲述女主所谓三段爱而不得 无疾而终的情事。

第一、第二段基本连续、顺序进行, 头尾相接,相对独立完整。

而第三段未来的故事,感觉主要是起到说明故事设定、承上启下。。。

推动故事情感层层推进的作用。。。

当然的, 最后女主终于鼓足勇气,主动向男主示爱。。

结果却啼笑皆非, 最后女主绝望的哀嚎Σ(っ °Д °;)っPS, 故事里的标志多多, 既代表圣灵又代表死亡的鸽子, 神神叨叨 多少有些解释作用的神婆, 多重寓意的玩偶。。。。

不一而足。

有趣的片头女主在第二世面试拿刀无实物表演和最后结局渣男闯空门的设定几乎相同(•̥́ˍ•̀ू)还有就是网络安全还是最重要!

不开网络防护,随便开网页, 暴露安全隐患引来杀身之祸(メ`[]´)/

 4 ) 许久没如此坐如针毡的电影体验

好吧,承认有一部分原因不是因为电影本身,冒着暴雨,迟到,走错影院,坐错位置,balabala…全身湿透的坐在美琪大剧院的一楼四排正中央,还暗喜位置真不错,但一个小时之后,因为坐在前排正中间起身容易打扰别人不好离开,而坐!

如!

针!

毡!

简单来说,就是法国版的三生三世。

1910、现在、未来,三个时间段来分别写男女主不同的爱情关系,故事讲的稀碎,两人在每个时代里最后永远be但不美学。

还有十分好奇,为什么,为什么片子一定要如此大量用jampscare的bgm,也没什么好惊悚的表达,就是硬凹紧张感。

一惊一乍…是,很多意向,很多构图,很多手法,很多技巧,很多小心思,但真略故弄玄虚。

最后只好把这部电影,当作一个动态的摄影展,毕竟很多画面,倒是真蛮美的,当1910年代架空的装饰艺术下的巴黎,被大水淹没成了威尼斯,倒也是少数精彩的趣味了。

唯一有趣的是,片中最后结束,放了一张二维码,上面写着“Scan me”,而遵守上影节“传统”的观众们,完全迷惑,不知道是否能够掏出手机对着屏幕举起摄像头,每个人都在左顾右看,看大量的人是否会举起手机拍摄,像因偷吃犯了错又被告知可以吃蛋糕的小男孩。

近日“道德警察”吵架的层出,也许… …算了,屏摄的这种“不文明”,跟生活中比,算得了什么呢

 5 ) 《野兽》:挣扎的个体面对宏大的净化

《野兽》本片由法国导演贝特朗·波尼洛执导,蕾雅·赛杜、乔治·麦凯领衔主演。

故事聚焦于一段“三生三世”的爱情故事,我们能在这个娓娓道来的故事中体悟到个体命运同社会时代的交织与无常。

接下来我将从叙事时空、角色形象、视听营造、社会表达四个方面对该片做简要的评析。

一、叙事时空1.叙事时间波尼洛在《野兽》中采取了点面结合方法来处理叙事时间,在超一个世纪巨大时间跨度中截取1910年、2014年、2044年三个核心节点作为故事的叙事时间而对三个节点外的时间做了省略的处理。

在三个时间节点中故事依然依据线性行进,但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相互跨越的现象,使得拥有漫长故事时间的叙事仍然凝练和紧凑。

概括起来便是总体线性,局部时刻非线性的叙事时间。

这也彰显了波尼洛具备着强大的叙事控制能力。

2.叙事空间故事中大的叙事地主要是在法国和美国两个国家,1910年的法国,2014年的美国,2044的法国。

在大的地域环境确立后,波尼洛并未陷入某种宏大的时空叙事桎梏中,而是将故事拆解放进了具体的叙事空间之中。

无论这些空间是室外的还是室内的,开放的抑或是封闭的,公共的或是私人的,皆是故事发生地中承载着人物情绪,记录着时间流逝的具体存在。

如同在1910年的某个夜晚,两人相会于巴黎街头,一同从画面深处缓缓走到镜头前,躯体亦由隐而显。

在这个场景中环境先于人物出现,人物的出现则几乎是梅里爱魔术的再现。

在一个个具体的空间中人物所具备的真实感能够令人信服并真真切切地进入到故事的情感之中。

二、主人公形象影片中的主人公形象同样值得细品,男主在三个时代皆以不同的形象示人,1910年的他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容易惹人喜爱的有思想的敢于追爱的博学绅士,2014年却变成了一位原始欲望被压抑直至走向犯罪的极端之人,2044年则成为了更理性的存在,选择放下过去拥抱未来的现实之人。

女主在1910年里是身份尊贵却深陷恐惧与寂寞的音乐家,2014年中的女主褪去了百年前的身份,在这一世中她既是一位豪宅看守人,也是一名拥有演员梦的底层模特,在2044年里女主是经历了净化与回忆后对人性和情感的态度更为坚定的失业人。

但女主身上那份独有的迷惘与迷人气质反倒是历久而弥新。

两人的角色形象相较而言,女主三世对爱情、人性的坚守以及某种超越时代的特性让这个形象置于当下更具别样的意义,而男主的形象则更符合被时代与现实裹挟最后选择妥协的人。

三、视听营造1.媒介感知影片伊始是女主人公在绿幕前听从导演指示进行相应表演的段落,而绿幕演出在影片的后半段还会以略显不同的方式出现。

波尼洛通过这种具有纪录性质的段落可以为观众揭示电影的假定性存在,打造一种能够令观者及时抽身的间离效果。

同时为后续情节做了铺垫,以一种简单高效的方式实现了前后剧情的呼应。

《野兽》值得一提的是,同为法国导演的卡拉克斯创作的《神圣车行》(2012)里已出现过类似的桥段,在该片里男主人公作为动捕演员在幕布前进行着各类动作以供特效的制作与使用。

通过两部影片三个段落的展示,我们可以得见关于电影表演乃至于电影制作的幕后一角。

《神圣车行》同样是在影片看场段落的末尾,女主人公惊声尖叫的场景伴着颤乐迅速溶解而去,片名随之显现在成碎片色块的拖影画面中间区域。

《野兽》这种处理方式很难不令人联想到同样是卡拉克斯的作品《安妮特》(2021)中开场时的设计,录音时发出的滋滋作响的红色电波流闪烁在画面的中央。

两者皆以一种摘取并分解媒介介质的形式进入正片,直接给予了人关乎身体与媒介的触觉体验。

《安妮特》2.情绪感知(1)镜头的悸动在第一世1910年的时间线之中,镜头对准身为高贵音乐家衣着华服的女主人公,她正在一个《游戏规则》(1939)《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夜》(1961)式的豪华庄园里参加聚会。

她穿梭于人群间寻觅着丈夫的身影,就在这时男主人公模糊的身影映入女主眼帘随后出画,原本跟拍女主的镜头也好似感受到了女主人公内心的波动缓缓地摇向了男主人公的所在看了一眼,在男主点头示意后镜头又回过头开始从侧面跟随女主移动。

在这个调度中,摄影机先是客观地记录与跟随,随后便像是感知到了角色间那流动着的、有距离感的情绪开始自主地活动了起来,自然转换的主客观镜头迅速引领观众进入到相遇的二人间所产生的某种情绪牵引力之中。

(2)记忆的扭转1910年中当两位主人公在人偶展览室里交谈时,这里的镜头也精准地抓住了两人间的情意。

虽然二人在展览室独处,但女主始终无法迈出最后一步,所以在画面上能发现两人间有着明显的距离感,一个在角落处,一个在另一边的桌旁。

但随后镜头切到位于画面靠右的女主的正脸近景,左侧居于中央的模糊的男主盯着女主看了一会儿便缓步走向女主男主的身影由远及近,由模糊到清晰,最后他从背后搂住了她,两人依偎在一起,最后那层窗户纸似乎就此破掉。

但随后镜头一转画面变成了女主的后脑近景,女主回头看向依然停留在另一边的角落里的男主,原来前面的镜头只是女主的想象,她的欲望幻象,当然也是2044年的女主在净化时的记忆片段。

类似的处理还出现在2014年中男女主在沙发亲热的段落中。

这时镜头剪辑速度也十分配合两人间的强烈情绪变得更快,随后镜头保持近景侧拍二人。

然后在固定镜头中男主由左向右出画,下一秒给了一个2044年的女主回忆时身体发生反应的镜头,紧接着又给了女主嘴唇的特写。

下个镜头又回到沙发亲热的画面,而此时男邻居亲吻着女主的身体从右向左入画,女主睁开眼后发现眼前的男子不是男主后发出了惊恐的尖叫。

记忆混淆后的恐慌一下便袭来。

(3)“简单”的正反打在影片结尾处,男女主二人相见于1963酒吧,第一组正反打镜头先展现了两人间的距离感具有一定的观察意味。

随后男主走向女主距离拉近,镜头切为近景,两人开始对话和交流。

这时正反打镜头微妙起来了,一边是没有女主身影的男主的单人镜头,而另一边女主的镜头里则有部分男主的身体进入。

波尼洛通过内外正反打的使用精准刻画了此时二人对彼此间感情的态度,女主心里有男主,而男主心里已没有她的位置。

后续的女主的行为和镜头也能说明这点,女主在交谈完毕后邀请男主跳舞向前走了一步后她的身影才出现在了男主的画面之中,此时两人才得以共享一个画面。

3.色彩与符号的感知(1)色彩不同的色彩对应不同的心态与情绪,2044年男女主卧室的灯光颜色便说明了这点。

女主角房间里的红是爱和爱而不得的郁郁之色,而男主那沾了一丝红色的大面积蓝色,则表明其内心的主导情绪是偏理智的,感性的情绪只存有一小部分。

两人对情感、现在以及未来的态度显然不同。

(2)符号片中出现的鸽子作为某种意义上的矛盾共同体的存在,它所指代的含义与其所在的空间和行动密切相关。

1910年中出现了一次,多只鸽子在女主人公的房内四处飞舞,然后其中一只落在了女主的背上,直接暗示了后续的死亡。

2014年中则出现了四次,第一次并未进屋而是落在走廊的栏杆上,根据片中巫师的话来说,当它停留在主人公居室的外部时是无威胁的圣灵象征;第二次是以血肉模糊的尸体形态出现在室外被女主踩到,明示死亡将至,但还有转机;第三次是出现在屋内女主的身后,意味着死亡;第四次以大特写镜头出现,观察着女主的死亡画面。

第三世出现了一次,在影片结尾的酒吧出现并飞走,两人间的爱情终是消逝而去。

奢华饰品也具有别样的意义,它一开始是1910年女主的衣着的华丽点缀,2014年时变成她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2044年是她回忆时所用的道具。

最后以历经了岁月洗礼,见证了社会巨变,目睹了女主身份的由上而下,自身却依然璀璨的时间信物显现。

四、社会表达1.科技发展的影响影片中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对人类产生了巨大影响,而这种影响又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层面。

消极层面,正如2044年的女主在面试时所说的那样,现在的法国出现了人类高失业率、工作作业高机械化率的情况。

显然作为典型的后人类的代表人工智能以及机器机械取代了人类成为国家运作的重要动力,而人类的地位和生存空间遭到了巨大的挤压与挑战。

积极层面则是人类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人工智能,他们能够在人类空虚和无助之时给予人类帮助。

在片中以女黑人形象示人的人工智能在女主人公困惑时和她谈话,还会带她去俱乐部放松,甚至还会试图同女主人公做一次深入交流,这也说明人类和人工智能是可以和谐共存的。

从人造之物的设置上可以看出波尼洛对科技持严谨而客观的态度,他认为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在未来科技迅猛发展下会发生进一步的崩塌,人类生活必然会受到影响。

但同时电影中也展示了人工智能会在人类日趋精神匮乏的时候给予人类的关心和照顾,并且还将人工智能的行为同男主的行为进行了对比,前者一直陪伴在女主身边,后者则选择净化同女主间的过去记忆,这么一看,似乎人工智能才更具本不可能存在于人造物身上的人性和感情。

可以看出身为人类科技结晶的人工智能对人类影响的最终走向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人类本身。

2.当代女性的困境女性在社会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在影片中2014年的女主的经历上有着较多的呈现,在这一世中女主褪去了百年前的高贵身份,变成了一位兼具豪宅看守人和模特双重身份的普通人,与之相应的女主在2014年里所面临的社会压力也随之增加。

首先,女主身为底层模特想要进军演艺界但面临着各种阻力,因为演员行业对女性颜会有要求,所以女主想要拿到入门券便需要整容,而整容费用对女主来说是不小的开销,而女主这种无奈的情况也代表着许多怀揣演员梦但受到相应行业规训的人的情况。

其次,女主从夜店离开后先是被男主跟踪,再到被男主窥视,最后被男主杀害的一系列遭遇,可以说是非常典型的独居女性受害的经过和过程。

独居女性的安全作为难以忽视的社会问题在影片中得到了直观的呈现。

再次,在《野兽》的现代时间线中出现了两个几乎一样的却意味深长的段落,女主被朋友放鸽子,而在酒吧只身一人的她试图想要加入坐在一旁喝酒的三个女人之中,但遭到她们的贬低和嘲讽。

这段除了是作为表现女主人公孤独的叙事情节外,还能延伸一下,那便是波尼洛想借此情节指出在当今呈蔓延态势下的女性主义思潮仍然面临着女性内部群体间还有许多矛盾,不够团结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对当下女性主义的发展和传播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不过,身为男性导演波尼洛并没有过分和刻意地去表现这个问题从而制造某些争议的话题,反而是确实地从影片内容方面给予了女性困境一定程度的关注,从这点来讲属实难得。

五、后话波尼洛经过岁月的沉淀和实践的磨砺,在吸收和融汇了新的元素进入作品后,从创作的各个层面都看到其展现出的更为成熟与自信的姿态,不过最关键的是波尼洛依然保持着身为作者导演应具备的个性与活力。

非常期待他的下次回归。

最后,强烈推荐《野兽》

贝特朗·波尼洛资源和字幕:嗯嗯找片啊。

图片:部分源于豆瓣官方。

最后, 第一次写,能力有限,还请各位见谅。

 6 ) 《野兽》随笔

赛老师的演技确实,赛老师简直就是诠释神秘的最佳人选,这角色你换谁演都不行,现在我是懂了,就在赛老师那个永远淡淡的语气里面,就让人不禁遐想,她这话里话外到底是啥意思,悟了,这就是众人追求的神秘感。

看之前没了解过这片到底是讲啥的,看见AI,遂下单。

感坐在影院里面就看见古代和现代的交替,我心想不会是三生三世吧,这种烂梗其实在国内挺常见,但在国外电影里面我还挺少见的,内心有一点欣喜,直至我如坐针毡。

意识流电影向来不太会是我的菜,空镜和转场毫无流畅感,三世之间的切换和跳转,纯靠那个“恐惧”和重复的台词以及相似的场景撑着,ok 我能get到洋娃娃或者台词什么的都有它想传递的意义,但在全片的呈现对我来说就是硬cue,不知道导演是怕自己忘记了还是怕观众忘记了。

配乐让人印象深刻,但是对我来说not in the good way。

对不看恐怖片的我来说,每一个配乐都把我吓得要死,很像是希区柯克似的恐怖还有东南亚似的恐怖的配乐的集合,甚至像是赛尔达的游戏里面每次红月到来要刷新怪物时候的那个恐怖,如果知道他其实是个惊悚电影的话,我可能就不会去看了。

我明白导演想要传递的东西很多,我也能够get到对于AI、人性、和生命力等等的思考,我愿意去思考这个东西,但是当它又是以男女关系这种所谓的爱情以及两性关系所呈现出来的时候,我认为这个题材还是被局限了,这或许是一个安全的方法,但是无聊的、毫无新意的,缺乏深度的。

不是我的菜。

 7 ) 在世界中心呼喊爱的野兽

#26th SIFF野兽是“情感的淡漠”:随着科技进步,生活的一切都在极限简化,没有情感波动的人类才有更高的工作效率,才有资格和人工智能竞技。

所以主角要接受“净化”,相当于一种情感脱敏训练,一遍遍经历前世最深刻的亲密关系,经历爱而不得的试探、克制、渴求、分离的痛苦、拉锯、背叛等一系列强烈情感。

习得情感淡漠,丢弃爱和共情,也接受别人不爱自己,与无聊和孤单作伴——从前世到今生,这都是她最恐惧的“野兽”。

巴黎水浸、incel男入侵,每一次回溯都充斥着对被爱的幻想、对触碰和分离的犹豫,幸福而痛苦,甜蜜而惊悚。

影片通过音效、特写镜头、台词call back等手法向观众强调了主角的一系列感受,再与2044人与人之间形同孤岛的状况相对比,更显“人类情感”的珍贵。

当对“野兽”不期而至的恐惧笼罩着我们,我们还敢迈出那一步去爱吗?

 8 ) 我还是没忘掉对你的爱,即使这是痛苦是灾难

我爱上你,这是几百年来不断重复的惯性,在我的前世,一次又一次,我无可救药的爱上你。

我疯狂的沉沦的爱,变成无法抹去的记忆,我要保留我的情感、我的爱,即使这是痛苦、恐惧和灾难。

我不在乎巴黎被塞纳河淹没,如果巴黎变成威尼斯,我也很愿意和你一起溺死在这里。

我知道爱上你是一场命中注定的 美丽的 活生生的灾难,即使我会死去你出现在我的面前,可怕的事情就会“降临”,我知道它会把我彻底毁掉,像是潜伏在内心的野兽我害怕自己再也感觉不到——那些被称作“人性”的、不理智的情感。

我不想变成没有情感的娃娃。

他们“宗教、巫师、人工智能”都不断的在提醒我,摆脱那些不切实际的强烈的感情,他们说我会变的平静 我会得到净化,我的潜意识已经被几百年的创伤所污染,我的DNA需要被“净化”。

他们想把我的记忆像绿幕一样扣除、抹去。

你说情感是幻觉,情感是自我满足的幻觉,你说情感已经不再重要了,它以更原始的方式出现。

原来你就是我心里的野兽,你引诱我,预知未来,走出剧院,我就预见到自己成为了蝴蝶夫人——我爱你,我也恐惧自己对你的爱最终会摧毁一切,但我无能为力,我无法选择,这是命中注定的蚕食我坚信我们的爱就像常春藤,当我决定再次走到你面前,我愿意为你冒险,原来你已经选择了遗忘原来你一直有退路,当我第一次对你说出那些预言,你什么都没说就跑开了,你说被我吓坏了。

现在的你也选择了遗忘,你对我的爱,或者说我们的爱已经消亡,我失去了我记忆里的爱人。

你真的存在吗,你只在我的梦里做爱。

你是我甜蜜的幻想,疯狂的爱,伟大的小说,心底的野兽

 9 ) 爱上一只野兽

没看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只看了法国版的《野兽》。

男主一世比一世让女主伤心失望。

第一世,虽说女主已婚,但是男主就是那种若即若离,不离开也不主动越雷池一步,逃跑的时候也一先一后,生怕死一起。

当然最后还是死在一起了。

两个人一起下去,齐心协力,未必不能举起那个门栓。

第二世, 男主说着用尽了一切办法泡妹子,却一言不发举枪就射,把妹子给崩了。

第三世, 妹子带着前两世爱情的记忆主动找到了男主。

男主却早已把自己的情感抹去得一干二净 或者其实,之前也并没有任何感情, 嘴上说着我爱你,不过是没有感情的我爱你。

和说早上好一样稀松平常。

归根结底,爱情不过是我们内心的投射,而,投射的对象不过是一只野兽。

很难期待这个野兽也会有相同的感情,用看待、对待爱人的目光和方式看向、对待自己。

 10 ) 原来爱才是洪水猛兽

HKIFF48@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 4.4 17:00 港译《超时空爱杀》两个半小时的片子,看到最后半小时才豁然开朗。

故事讲述的是女主嘉柏丽尔和男主路易斯在1910,2014和2044年的三次相遇。

在这三生三世中,嘉柏丽尔一直被一种灾难的念头所困扰,惶惶不可终日。

而使嘉柏丽尔害怕的源头是她和路易斯之间的情感纠葛。

1910年发生的背景是巴黎大洪水,嘉柏丽尔和路易斯被困在手工作坊,在寻找出路的过程中溺毙。

2014年的事情基于美国伊斯拉维斯塔枪击事件改编,该事件中凶手在UCSB附近的社区杀死了6人,最后在与警方交火中自杀。

电影里,路易斯因为没有女孩子喜欢他而盯上了嘉柏丽尔,最后将其枪杀于泳池中。

第三世里,嘉柏丽尔为了得到更好的工作而尝试净化情感(这里的黑水和沙丘里好像),在此过程中不得不回顾了前两世和路易斯的羁绊。

了解了一直以来困扰自己的事情,嘉柏丽尔决定和路易斯坦白。

二人相聚酒吧,在得知路易斯一直知道双方的前世今生,并且已经净化了情感得到了国防部的工作时,嘉柏丽尔痛声倒地,哭喊着“NO!

”结束了整部电影。

片中有一些意向非常有意思,灵媒、鸽子、娃娃。

无论是1910还是2014的嘉柏丽尔,在遭遇无法言说的事情时,都选择了求助灵媒。

而灵媒往往神乎其神,并不知道她们是真的看到了什么,还是随口一说,瞎猫碰上了死耗子。

1910年的灵媒说鸽子是圣灵的象征,但鸽子飞进家里就表示有人要死。

2014年的灵媒说我只想你独自一人的时候告诉你,尽管在此时刻路易斯还未进入房子。

1910年的嘉柏丽尔和丈夫做了中性表情娃娃,因为他们可以please everyone。

2044年的真人娃娃可以陪伴你做任何事而永远不会有情感波动。

蕾雅演绎的不同时期的嘉柏丽尔都非常传神,1910年忧心忡忡的钢琴家,2014年有抱负的模特,2044年不愿放弃情感的普通工人。

无论是古典还是现代,这张脸在大荧幕上都很美丽。

乔治麦凯的角色相比嘉柏丽尔较少有情绪变化,服化道上来讲最适合1910的油头西装造型,后面的现代造型略有一些傻大个的感觉,可能因为麦凯的瞳仁实在太大了导致眼神有些呆滞。

片子剪辑有一点乱,三个时间段交叉还得花时间辨别一下当下片段属于哪个时间,从观影角度来说需要费点脑筋。

2044有一些片段不知道用意何在,比如出门时脸上戴的面具,有一幕嘉柏丽尔和后面走过的一个人穿着同样风衣裤子的搭配。

《野兽》短评

siff26大光明最后一场#要演技有蕾雅赛杜,要剧情有蕾雅赛杜,要颜值有蕾雅赛杜…如坐针毡的两个半小时…刻意的炫技,糟糕。现在都这么喜欢炫技吗?厨房如此,这部也如此…这届siff体验真是太糟糕了,场场都有大大小小的讨论声,响起的闹铃声,晚到十几分钟打手电筒的人…

7分钟前
  • 程英
  • 较差

有些部分还挺喜欢,水中的戏,电视和屏幕的感觉包括算命老太太很像内陆帝国,等等。但是到了后面,感觉这个女主不是真实存在的,这个故事是男性的幻想,特别是女性主动示好要他送回家他就拒绝但是还非要跟去,这种傲娇就很男性化,后面面对拿枪上来的厌女男,女人竟然要去与他和解,这大概也更多是男性希望的剧情。其实整个故事女主对于这个神秘男人的欲罢不能和求而不得,不也是很男性幻想吗:你现在不珍惜我,离了我你是不会幸福的,于是我斩断情丝,你永远失去了我,活在孤独和悔恨中。。。

11分钟前
  • 9o1o31
  • 还行

如果對愛的恐懼是野獸,那麼愛本身又是不是野獸呢?Bertrand Bonello玩了一出形而上的高概念,以科幻化的夢中夢形式串起“三生三世”,然而看似合情合理的高概念並無太多必要性,同時又太過依賴台詞交待世界觀和人物關係,故事講得平庸又笨拙,倒是結尾的QR碼完成了一次與觀眾的交互。Léa Seydoux的表現只能說維持一貫水準,未有突破,反倒是George MacKay在第二段故事中的執念癲狂讓人眼前一亮。#SIFF2024#

15分钟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还行

概念挺不错的,加一星,但进不去。整体是路易马勒+阿伦雷乃+卡拉克斯😂

19分钟前
  • 希尼莫
  • 推荐

一不小心成了导演play的一环

24分钟前
  • 一根稻草
  • 力荐

爱情是人性的证据。一则充满了实验性的技术预言,它的大胆之处是打碎又连通了三个时空。1910那段视觉表现尤为出色。

28分钟前
  • 居无间
  • 推荐

影片真的挺没趣的,全靠蕾老师硬撑。

33分钟前
  • 吞云吐雾狮子兔
  • 较差

剥削蕾老师的电影我看得实在有点腻了。音效做得挺好的。警惕人工智能霸权。

38分钟前
  • 麦快乐
  • 还行

这导演的水平真的不咋地

42分钟前
  • k
  • 较差

1904年,第一世,他不期而至掀起波澜,又遇到了突来的洪水,在水中殉情。2014年,第二世,他闯进了她的房间,在泳池枪杀了她,在水里毙命。2044年,第三世,重逢,但是男主角已经完成了净化过程,不再拥有人类的真情实感,女主角大戚,泪水脱眶而出。“水”象征一种宿命,又是净化记忆的载体。“野兽”指的是男主,每次都会闯进她的世界,并且摧毁她的人生。

45分钟前
  • 一二三四卌
  • 较差

三生三世设定是不是像云图里的轮回那样,洋人很稀奇啊,男主越来越像蜥蜴人。

46分钟前
  • Silencio
  • 还行

这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蕾老师牙缝好大。#HKIFF2024

48分钟前
  • 27号侦探社探长
  • 较差

10++/10 #NYFF61 年代级作品。借由被动词化的“野兽”去呈现一种绝对的双重性和辩证性以高度复杂化“人”或“人性”: 野兽(欲望/爱)与被野兽(恐惧/尖叫),先验/超验与后设,闭上双眼(遗忘/被迫的遗忘)与睁开双眼(重置与反抗),操纵与被操纵。三段式的非线性结构相互缠绕相互论证相互补充,神圣车行似的对三种类型的杂糅(时代剧/惊悚/科幻),在那些看似重复的关于恐惧与爱的对话中找寻语言/肢体/面孔中的细微变动来构建令人着迷的复调与变奏,在那些相似的元素中寻找对媒介的批判性比对(传统的占卜人与线上占卜,陶瓷人偶与发声塑料人偶与人工智能,殉情与杀死与被杀死),且在工整互文对偶中保留原始的官能性的情感与偶发的想象与随机,而看似独立于三段之外的开头时绿幕之中的扮演或预演则更是近似于完美的序曲或导入。更是发人深省的警告:保持恐惧。

49分钟前
  • 鲍勃粥
  • 力荐

影片提供了三种视角去探索全片。在第一世的古典视角下,探讨的主题是三种不同社会环境影响下的爱而不得,困于礼数教养、网络时代的梳理、技术霸权的规训。第二世的当代视角下,讨论的是电影想象,在绿幕下通过电影类型想创造自己的过去和未来。这段也是我最喜欢的,自拍男的迷之自信非常典,杜比影院让音效的惊悚感提高了数倍。而最后重复了无数次的开门,让人心跳飙升的同时,也引导我们去想象无数种平行世界,创造自己的绿幕。第三世的视角下,探讨技术霸权的规训与反抗,以及如何用自己的真实情感去辨别真实与虚拟。从剧本角度看,结尾的反转尤为精彩。

50分钟前
  • 电车
  • 推荐

今年北影节唯一踩雷,不过我只做了两小时功课,所以也知足了,但这是我第二次在电影节看蕾雅赛杜踩雷,上一个是《鲁贝之灯》。选这片儿完全是出于这个时段我需要自己是在资料馆而已,所以在毫无预备的情况下,开场没多久就看到两个熟脸还是很高兴的,尤其是那个古装版的美术做得还不错,那场水下戏拍得挺好的,甚至给我留下了小小的阴影。但这个三生三世的设定实在是让人觉得作者在冒傻气,有种成年人沉醉其中过家家的难受感,以及硬凹男色却并无魅力的不自在。还有那些看似用了新媒体思维的技法,就……毫无意义也完全不出效果啊,还不如踏踏实实拍水下戏来得好。节奏也是一塌糊涂,后半程简直无聊要死,上千人在同一个大厅一起呼出废气也让现场憋闷烦热,我克服这么多客观困难看到最后,竟然是这么无聊一结局,那个尖叫简直震得我内伤了。不过蕾真美

53分钟前
  • U 兔
  • 较差

#HKIFF48#3.5,这不就是外国人来拍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54分钟前
  • kakakarl
  • 还行

BJIFF#酷如其名,不愧超时空爱杀。繁复叙事与实验影像相互攀附、彼此角逐,这次是导演赢了,视听风光无两。神秘的占卜师不可怕,深居于数码迷踪里方见其可怕,后景的血色红光、老太面容的噪点、“我希望我们能一对一谈话”激起的冷汗鸡皮。直捣生理不适的警报声量、后知后觉的incel入侵、与绿幕桥段的互文、鸽子眨眼的慢帧......颇有林奇风采的诡谲式惊悚。说回情节,智性的、学术的但或许看来有些卖弄的剧作,不可否认其藏在浪漫下的冷酷暗面的魅力。女主三生三世性格如一,无法忘却爱情记忆,她的爱仿佛基于一种自我续存,渴望为自始至终萦扰在人类生命中的有死性画上句号。然而,为实现这一宏大图景所倾注的精力,却恰恰强调了无数微末却切实的已死。古典浪漫变为现代谋杀,绅士演化为杀人狂,男主已死,怀旧的只是形式。

55分钟前
  • 春風的異邦人
  • 力荐

#26thSIFF# @大光明电影院

57分钟前
  • 江河湖海浪
  • 较差

8.3 先不论故事的寓言属性是否俗套,难以想象波尼洛竟然迈出了如此坚决的一步,从前段随机复杂的爱情悲剧摇身一变成为一场深不可测的超长梦魇,属于LA暴力,色情与恐惧被一锅乱炖(甚至致敬gta5笑死),别指望我会尖叫。

1小时前
  • KID Y
  • 推荐

很有意思《法兰西》和《野兽》都是关于Léa Seydoux脸的电影,摄影机放大了蕾老师的脸,对情绪的表达近乎严苛,虽然我认为蕾老师是一个很好很好的演员,但她绝非是可以这样用脸来讲故事的演员。我理解杜蒙对蕾老师脸的使用,一张可以代表法兰西的脸,一张就是要刻意可以看出表演痕迹的脸,一张很难表达出精准情绪的脸,这很符合杜蒙讽刺的幽默基调。但是《野兽》里,他好像毫无意义的在模仿着、消费着蕾老师的脸,在蕾老师的脸上我们看不到三生三世的沧桑,也看不到对爱追寻的执着,反而在娃娃和仿生人之中有着伪装的人性,这样做的意义是为何呢?这真是一部很不讨喜的电影,太多模仿的痕迹和毫无意义的刻意,虽然我们还能触摸作者性的那一部分,以及野兽的含义,但整体混沌且过于神神叨叨的来回拉扯完全破坏了宿命论题下爱和人性进化的那一部分,很糟糕

1小时前
  • 甦醒 Nostalgia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