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真的觉得这部片子还行,国产恐怖片这样子可以接受了。
然后,推荐大家去看看《笔仙惊魂3》,记得别去电影院看。
看到个新闻说《笔仙3》告《笔仙惊魂3》寄生营销获胜,获赔50W。
然后才知道这尼玛就不是同一个系列啊。
最起码笔仙还有点演技,你去看看那里的,你就会觉得惊魂的演员真的学过表演么,全场笑点无限。
开头竟然是4分来钟的广告,减一星。
龙标和里面没有鬼一起减一星。
小孩子笑得好假好磕碜呀,是导演逼得吧,后面才发现不笑的时候多漂亮啊?。
场景切换的莫名其妙,一会儿演东一会儿演西,前后场景完全没有联系。
一会儿演学生一会演主角和小女孩儿,两人有什么联系?
看不懂。
主角发现杀人犯在别人屋子里杀人,第二秒杀人犯就出现在主角的房间,主角刚跑出房间第二秒他们就来到室外的离别墅很远的废墟里,难道他们会瞬移?
小女孩的声音和嘴型完全对不上。
话说请笔仙不是让笔在纸上画东西么,怎么变成招魂上身了?
还有那个男学生和女学生撕波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脚就死了?
我一脸懵逼。
啊,原来那女的没在自己屋,在别人的房子里,那个女生是家教老师。
让人看不懂的剪辑。
前一阵子主角在屋子里也不知道是谁的屋子里砸晕了男人,她和女学生就跑到林子里,后一秒竟然在对面遇到了男人?
男人会瞬移么?
正在林子里跑呢,竟然被车撞死了?
车开进全是树的林子?
下一秒他们竟然在公路上?
剪辑师吃屎吧。
小女孩儿为什么管女学生叫妈妈?
还有一个问题,女学生是被男人当做性奴的,如果主角是长大后的女学生,女学生都是幻觉的话,主角被男人追,同一时间女学生又生孩子了这个怎么解释?
最后解释了这一切都是主角没有救火中的孩子产生的心理阴影,但是那个弹钢琴的女鬼和请笔仙时上了对方身的女鬼怎么解释?
看完了,全篇和笔仙几乎没有一点关系。
《笔仙3》——感官上已经在第1、2部的基础上超越了对恐怖惊悚氛围的渲染,更侧重于运用时空、人物以及主从交错的线索将观众慢慢引入剧情,直到看到一半才在脑海中渐渐整理出前因后果,此时,更大的冲击在还原真相的过程中,当看到江一燕全身痉挛倒在地上,竭尽全力向女儿伸出自己的手,却只能泪眼模糊,眼睁睁的看着事情的发生,一步之遥,咫尺天涯,永远无法跨越,终生背负罪孽,拿什么来拯救自己,也只有自己了,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对于这部攒了很大勇气去看的恐怖片,实际上看完之后并没有很害怕,这点对于我来说也算是一个奇迹了。
中国的鬼片:没有鬼、大宅子、精神错乱。
这三要素似乎处处都能见到,也说不出这样到底是好还是坏,但个人觉得,≪笔仙3≫这部片的结局虽说出乎意料,但它超越了一般鬼片的怨念,给人以一线希望和美好,也许这就是我为什么没有后怕的原因吧,总觉得这结局打动人心。
对于人物与场景的转换方面,可以看出导演的经验丰富,那些前世今生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也能安排的条理清晰,不得不佩服。
其实个人认为最机智的地方是最后女主的录像,能跟记忆很好的配合起来,比较易懂,不像某些影片故弄玄虚,丢下一堆难懂的谜题。
总之算是个不错的鬼片,给韩国的导演点个赞。
首先,我是高中个毕业狗,高考完后就是个文盲了,以下的文字纯属吐槽和恶意也含大量的剧透成分,有考究癖,逻辑控和身心易激动的小伙伴还是不要看了。
不服欢迎来辩,不要说什么国产片拍成这样还上映了很不容易了比XXX好多了,这不是渣的理由。
于我而言,笔仙三是真的不好看,觉得全程尿点的是只有我一个人么【手动黄豆】。
笔仙一没看,二在电脑上看过一部分,现在闲在家里,就想着和小伙伴出去遛遛。
本来以为导演是韩国人还是有那么点期待的,结果我确实是笑着看完了全程,虽然本身的胆子是比较大的笑点比较低,但是一部不是以搞笑为卖点的恐怖片让我这样真的大丈夫么?
从名字开始,《笔仙三》不论从海报来说还是介绍吧总觉得怎么着也该和笔仙有关,事实呢,刨去了媛媛被要求请笔仙与主动和丽娜一起请笔仙的桥段以外半毛钱的关系也没有,或者说连笔也没见到几支。
说好的提笔成仙落笔成魔呢,你能忍受看一部电影原本认定的主CP在放到一半时恍然大悟原来是副的在结局时又恍然大悟原来只是个打酱油的么,反正我是不能忍,不能忍于是就在黑的这条康庄大路上撒丫子奔得宽广【膝盖有点疼】。
片子开头是丽娜接受诊断和跳窗逃跑的画面,由于这里是非专业的于是医生的素质就不作评论,但是槽儿这么好逃精神病院的安保措施都是摆设么,还是在字面解释飞越疯人院的意思呢。
转眼爷爷和奶奶出了车祸,丽娜和女儿小艾【看到这名字真亲切】去了乡下居住,身边的看过笔仙一的小伙伴说跟一的房子好像。
乡下的阿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我就不信天朝的普通话普及率这么高,除了第一次子键出现时有人管后面基本是乱入,在丽娜被媛媛送回家后她想拨打电话报警的时候电话线被拔出了【这里我判断失误原以为应该是被剪断的】选择了去拿手机那是一个爱疯,有钱买爱疯没钱搬家这样真的好么【壕放学后花园见】,个人觉得还是命比较要紧。
接着是媛媛和小艾玩捉迷藏时媛媛腹痛去解束腹带时猜到是怀孕了,但是万万没想到媛媛转眼就生了!
一个人默默地努力,不知道谁剪的脐带,生完就健步如飞,那肚子怎么看只有三个月的好么,早产也不带这样的,没生过我还没看见过孕妇么…….说到本片的人渣一定是徐圭哲【应该是这个,忘记惹】,死法实在不忍直视……大半夜的在小树林里意欲行凶,就被突然飞出来的汽车【目测是吉普越野一类的】给撞死了…撞死了…撞死了,乡里乡间的你能别逗么。
当然这教导我们,喜欢打野战的小伙伴千万不要挑小树林,万一呢万一呢万一你就是这么衰【手动黄豆】。
媛媛在生产完后去了房子里找小艾玩捉迷藏,逼着丽娜想起了尘封的记忆,包括真正的女儿小艾死去的画面。
小姑娘日常戴着红色的发卡,穿着红色的裙子和红色的皮鞋【目测造型师的恶趣味】被火困在阁楼里,脸被烧坏了,但是头发以及裙子一点事都没有,顿时觉得自己应该去洗眼睛。
在我的常识里,木结构的房子阁楼烧起来了居然没有蔓延开,小姑娘在火场没有被熏晕了而是活活被烧死的这都是极不科学的事情,恐怖片归恐怖片,我大天朝多的是能用天线棒查飞机讯息或者喜欢玩坏镍球的绅士们。
从片中可以看到,房子是没有烧过的迹象的,不认为徐家的爷爷奶奶在阁楼被烧掉后还有兴致重建房子,其实道具组真的是懒吧,不过如果房子是烧糊的丽娜说不定就不住了就没这片子后来什么事儿了。
适度吐槽有益身心健康,调剂几个让我发笑的片段,一是丽娜和小艾在吃饭时丽娜感觉小艾踢了她三次于是掀桌布艾玛就看到了鬼,二是丽娜报案然后警察苏苏来了的那段搞笑的对话【似乎有句“虽然这里是乡下,但是我们也是很忙的好么”笑喷了】,三是媛媛被上身的那段艾玛那特效做的跟新上的某部电视剧的特效有的一拼,四是丽娜看到徐人渣在杀人躲到了床下人渣坐床上等丽娜自己爬出的时候这里脑补了以前看过的段子【就是女人遇到有人在追自己躲进了厕所以后男人离开了然后女人早上离开时才发现男人在天花板那里看了他一夜】莫名笑了笑点奇怪真是伤……另有不少的黄暴画面这里表面矜持内心在为接下来的r18画质而有点小激动呢…….其实吧,以上都是细节,可以忽略不计的。
心里最想不通的其实是媛媛的存在关系。
按理来说,媛媛是丽娜的过去的记忆,如今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格那也应当是存在丽娜的脑海里,但是小艾明显是可以看得到媛媛的。
从一开始的小艾说是媛媛送丽娜回来的,到后来的一系列情节,以及最后小艾被绑起来来看,媛媛至少是实体,那么我就觉得这里的逻辑是硬伤了。
现实和记忆完全融为一体,虽然这里猜对了主线情节,但是一点都不讨人喜欢。
同行的小伙伴就没理解徐人渣老婆的那个梗,给解释之。
我默认她的鸡汁还有待提升。
其实这就是篇大乱入了,耳机里循环着千本樱,还是蛮燃的。
过几天打算去看另外一部,3D镜对于戴眼镜的真是伤,不过还是有那么点小期待的。
只有演员还不错。
但是这种套路还没用够吗 无悬念 不恐怖 感受不到构思的精巧 。
并且bug那么多看着很不舒服,像是觉得观众是傻子一样,后面女生刚说怀孕,但是肚子一点怀孕的幅度都没有,几分钟后就生下个婴儿的画面真的无法理解。
不过看差片让人神清气爽 真的是气爽… 毕竟拉进度条那么多次让我很没有耐心了
为什么有人看恐怖片感受不到恐怖?
上周五和17个小伙伴,一起去电影院看《笔仙3》,坐我旁边的是一个理工化学哥和一个法学女硕士,整部“恐怖片”看下来,我们三个人都极其淡定,面无表情。
而在电影院的其他角落里,当出现一个鬼或者一个恐怖的镜头时,不时听到一堆“胆小”的妹子在浪叫。
我们不屑的扫视影院,看是哪里发出的浪叫。
然后心里嘀咕,什么大不了的画面啊?
有那么可怕吗?
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夜读荣格。
荣格,把人分为了四种类型:1、逻辑型。
第一思维是:理解事物是什么?
是一种倒退式思考,通过回顾刚刚发生的事,对问题进行非个人因素的分析。
2、感受型。
第一思维是:判断事物自己喜欢不喜欢(或讨不讨厌等等)?
他们是情感在主导自己。
这是一种前进式思考,考虑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3、感觉型。
观察对象事物的色彩、颜色、大小、位置等细节。
关注事物的具体性与特殊性与同类类比的不同。
4、直觉型。
跳跃式思维,根据对象进行联想,产生自己想法的能力。
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
当我们面对一个问题时,首先是一种思维模式占据主导,让我们应对事物。
纸上得来终觉浅,当时初看到这个理论时,自己很难理解。
看完《笔仙3》,回想这套理论,我发现自己好像理解了。
其实,这是人,第一思维的不同。
我们在思考这个剧情如何发展、剧本的合理性,它是通过怎样讲故事,告诉我们,这里应该是恐怖的。
比如,这段剧情,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出现鬼?
他出现的合不合理?
他想表达什么?
他在暗示什么……以至于我们完全没有在感受电影,所以完全没有害怕的感觉……这世上确实有一部分人,看恐怖片能做到后知后觉,或者淡定从容的……比如,当我看到最后小女孩出现时,整个房子的三楼烧起来了大火。
小女孩的脸被火烧出了一脸的疤。
整个画面其实非常的虐心和残忍。
但是我脑子里想的却是,为什么小女孩被烧成了那样。
还能哭泣的叫妈妈,她为什么没有被烧晕?
而又为什么房子起了那么大的火,小女孩都被烧死了,最后整部房子却为什么没有被烧坏?
而几年过后,女主居然又回到了这座房子,而房子却完好无损?!
非常有意思的是,我们三个淡定无表情的人,在最后看到电影那个终极大“谜底”(编剧确实把高潮挖的够深),就是剧情终极揭穿后,我们都明白了女主角真正的心魔是什么。
才忽然开始觉得,电影有一点意思。
因为我们看通了整部电影,逻辑线终于理顺了……我们看恐怖片不觉得恐怖,是我们在用逻辑推理,后退式的在思考,恐怖片的剧情是怎么发展而来的。
而感受型的人,第一瞬间爆发出的是自己的情绪,自己对出现画面是否是厌恶、恶心和排斥?
在发生了这一件恐怖的事情后,接下来,身临其境的担心着,女主该怎么办?
会不会发生更恐怖的事情?
虽然电影中死了几个好人。
不过,影片的最后的结局,却很光明。
女主终于摆脱心魔的折磨,获得了“光明和重生”。
提笔成仙,落笔成魔。
想起前年看《职来职往》时,一位嘉宾对求职选手说过的一句话:“你是对的,世界就是对的。
”年轻时,总抱怨是世界错了,别人错了,唯独自己没有错。
当我们发现改变不了世界,而开始改变自己的内心。
尔后,开始学会看淡和接纳一些以前自己无法看淡和接纳的人和事。
在处理后来越来越多的事情上,变得淡定与从容不迫。
你梦中的魔鬼。
其实,是你心中的魔鬼。
当他反复出现在你的梦中,你每次都只是逃跑,最后逃无可逃时,你只有勇敢的转过身,向他战斗。
愿君已放下,常驻光明中。
个人一直都觉得江一燕适合演两种角色,一种是文艺小清新的女生,一种是心理惊悚的女主。
她的眼神里总是有很多复杂的情绪传递,文艺片暂且不说,关于她适合演绎惊悚片的判断终于在《笔仙3》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江一燕在《笔仙3》中饰演一位精神病患者,精准些说是精神分裂症患者。
“你是我的前世,我是你的今生”这本是片中请笔仙的咒语,但也高度概括了该片所要讲述的故事。
偏僻的老房子、密闭的阁楼、骑单车的红衣女孩……这些元素似乎都有点似曾相识,那么如何用似曾相识的元素打造一部让人眼前一亮的电影就成了观众关注的焦点。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长贴,是一个姑娘讲述自己从14岁开始,如何被自己的亲生哥哥性侵的经历,看完真心让人觉得后背发凉。
幼时的悲惨遭遇常常要伴随一个人一生,心里的阴影并非一朝一夕就可消除。
《笔仙3》的故事跟网络长贴极其相似,丽娜曾被自己最亲近的人伤害,所以在她的世界里,从不知道安全感为何物,而且越是被亲近的人伤害,心理上的创伤就越发难以愈 合。
《笔仙》系列显然已经成为国产惊悚片里程碑式的品牌,只可惜,这一品牌的打造者从严格意义上讲却是韩国团队。
安兵基作为亚洲恐怖大师,已经连续三年带给暑期档一档清凉之风。
从去年《笔仙2》刚刚上映就确定《笔仙3》的档期可以看出,这一品牌已然有了固定的受众群,在深谙观众所想的前提下,加之江一燕、焦俊艳、董子健等一干优秀演员的精心演绎,如此优秀的团队,想不打造精品都难。
当《笔仙》拍到第三部,显然已经超出了“笔仙”的范畴,这既可以说是整个系列不断升华,也难免有文不对题的嫌疑。
好在精彩的内容才是吸引观众眼球的杀手锏,当丽娜跟媛媛相遇的那一刻,注定了这座阁楼里将不再平静。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尽管小女孩还是未成年人,不过负责人的说,小女孩的设置绝对是影片的点睛之笔。
正是小女孩的出现,让这部看着让人无比揪心的电影有了一丝的温情。
在国产惊悚片几乎沦落为国产惊吓片的当下,安兵基以缜密的逻辑和超高的烧脑指数为中国惊悚片指明一条道路。
《笔仙3》绝对不到最后不明真相,观众都有一探究竟的欲望,而安兵基懂得把握节奏的将吊胃口的手法发挥到极致。
一个无处不在的傻子,一副深不可测的画像,似乎都在给观众提示,但同时又将更深的迷惑带给观众。
直白点讲,如果说惊悚片是一条长长的黑暗隧道,安兵基则懂得在观众过隧道的途中时不时的给一点亮光,希望和失望的不断交替,才是刺激人继续探究的可取之道。
韩国导演即使在惊悚片中都不忘记自己擅长的温情手法,当影片最后一身红裙的小艾转身离开,泪流满面的远不止媛媛,我想观众也随着媛媛留下的眼泪而释然了。
媛媛送走了心里的小艾,而迎接了躲在角落里的新小艾,走掉的是心理的阴影,迎接的是活下去的希望。。
很少有惊悚片像《笔仙3》这样,披着惊悚的外衣却讲述着温情的内核,前世今生循环往复,过好当下才是王道。
看完笔仙1,我很纳闷为什么有人会拍这种不能称之为电影的东西。
看完笔仙2,我很纳闷为什么这种烂片还能拍第二部。
看完笔仙3,我很纳闷为什么还是有人会给这种玩意5星的评分。
其实真的不想对这种垃圾过多的评论什么,只要它里面真的有鬼,并不是什么幻想,什么精神病,我都不会给它这么差的评论。
别对我说什么里面有鬼,广电不会审核通过的。
别动不动就往广电上面推,只要电影本身不反动,不骂共(和谐)产(和谐)党(和谐),广电懒得跟你计较。
国产惊悚电影必有的情节:作死,作死,作死。
国产惊悚电影必有的杀招:床戏,床戏,床戏。
其实,用一句话概括所有的国产惊悚电影内容就是:越没必要做的事情,男女主角越做,越危险的事情,男女主角越做,越傻逼的事情,男女主角越做。
既然内容是这样,那也就足以了解导演的心态了:这种电影越是没必要拍,我就越拍;电影拍了之后越是面临没票房的危险,我就越拍;电影上映之后越是被骂,我就越拍。
这种心态太恐怖了,世界上最恐怖的电影名字肯定是”中国国产惊悚片“。
不由得想起来《第十放映室》中龙斌的一个预言了,在评《笔仙2》的时候,龙叔说过一句话:对于《笔仙2》这种不能称之为电影的东西,我们不愿浪费口舌在这上面,只要有票房,这种东西,还会出现第三部的。
从开始到结束,就2-3处应该是用来惊悚观众的吧,记得妈妈和女儿吃饭,女儿用脚踢妈妈,妈妈看桌子地下时,冒出一个恐怖的人像,然后电影院一个女生被吓哭了,然后电影院其他人还没被吓住,就先被这场景笑呛着了,这是唯一一处的恐怖,然后然后大家就一直在笑,恐怖的镜头也在笑(导演认为的),不恐怖的也在笑。
依然记得,男的说”暖暖的”,还有女的“你想跟我ml不”这两处的全场的哄堂大笑。
话说这个电影如果不冠上笔仙,也许用类似于徐峥的催眠大师更好吧????!!!!
话说为啥是笔仙3啊,笔仙1和2不是很烂很烂不,怎么有勇气继续用这个片名的。
问我为啥看笔仙3,答,想再刷一次分手大师来着,最近的3个时间点的都满场,于是只能笔仙了。
还有电影中与笔仙没啥关系吧这个难道是估计是想复制拳击俱乐部中的精神分裂的,然后估计导演又看到了徐峥的催眠大师的治疗法门,于是两个都想借鉴,于是就变成了画虎不成反类犬。
话说里面为啥不弄个明星啊,一个人都不认识。。。。
其实是想给1星的,不过看恐怖片看的大家都一直在笑,这也是一种能力,就多加了一星。
非常戏谑地解构拥有绝对权力的上层对底层的压迫剥削和强行灌注的各种逻辑,配乐吓了我一跳又一跳,看完有种mental health被污染的感觉。。
#2025 No.182
被结尾爽到了
出了电影院打开豆瓣一看演职员表,又又又是《可怜的东西》《圣鹿之死》的导演。我的观后感依然是“我看了个什么玩意儿”。
没有Cloverfield lane好看,但说实话看完下来没啥惊喜也没啥很反感的地方…演技还是看着过瘾的,有些地方小幽默也抓得不错吧结局里那群人的造型让人一言难尽……但最后那一段的死相还是很有意思的
依旧是很美好的精神状态
近期看过最好的电影,演员好,镜头好,配乐好,故事更好,结尾上大分,值得二刷的电影。
弗如《龙虾》。 2.5现在难道是grain over texture了?
AMC18,连着两场第一场。这个片子有个最,就是是所有看过的电影里死的人最多。算是这个导演不错的片子,美学不如POOR THINGS,但是叙事精彩,比什么狗牙龙虾还有上一个不记得名字的什么好多了
石头姐继Poor Thing后,又到了next level!演技大爆发不说,为电影直接剃光头也牺牲太大。电影荒诞之余不会让人觉得无聊,最后的大反转直接让一步绑匪类型片上升为科幻伦理片!
两星半。本片可以看作兰斯莫斯风格的总和 —— 极端电影的多元素组合加上寓言图景的奇诡设定。只想说杰西普莱蒙的表演太杰出了!在如此单薄的文本和滑稽的概念之下竟然能够完全把握住这般复杂的表演基调和性格色彩,更惊人的是他的表演没有一处是“安全”的,几乎可以说是在处处试险。在内敛与外放之间、平淡与过火之间、压抑与狂躁之间以及清醒与迷失之间,表演难度恰恰在于多重微妙的平衡状态,不仅要在其中平滑地调动技术,且时常要在语言与肢体的错位中保留它们的自然特征,这在表演上有着极高的要求。他通过创造演员的分体(可控的人格)与角色的远景(瓦解的轨迹)来实现主角这种畸形的坚持、真切的信念。这是寻常与异常并存的卓越表演,内在的合理与外在的荒谬同频,足以确认杰西普莱蒙是一位顶级的技巧派演员。年度最佳男演员候选。
好荒诞的片子,看得我一懵一懵的,杰西普莱蒙和艾玛斯通演技真的牛逼
这个片子我不知道怎么打分,三星少了,四星多了。中间有一场,看得心跳加速,如坐针毡,让人非常不舒服。但是好在让人有想继续看下去的冲动。黑色幽默,好笑又悲伤,但是以悲为主
假马特达蒙目前为止最惊艳的一次表演
好看… 非常典型的兰斯莫斯风格,在影院看他的电影冲击力翻倍
片名翻译的什么东西。。。我在三四星之间犹豫,真的很讨厌给女的剃光头。有机会看的话还是可以看的,不会看完觉得浪费时间。
充斥着神经喜剧似的对白与情节,“Bugonia”,诞生于死亡的生命,似乎是从伊始就锚定了悲剧,随后用严肃却戏谑的语调表现,我们只是外星文明的所有物,被谎言欺骗,被剥削终生。兰斯莫斯可能并不崇信这些,但他也借阴谋论者之口审视了现实的阶级对立与人类的存在危机,很喜欢最后展现的动与静,对生态系统的重置,比前两部影片好点。
从各种角度看都是一部“太兰斯莫斯”的电影了,所以理所应当拍得游刃有余。听说改编自韩国原著,不过看的时候我更想到弗莱德金2006年的《千疮百孔》,同样的阴谋论腌入味,同样的锡纸糊墙,同样的惨烈结局。特别喜欢兰斯莫斯这套字体和视觉设计,赶紧抄起来。
那个……你们三个把日子过好比啥都强
救了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