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剧剧情不拖沓,像在讲述一个生活中的故事一样,让人觉得不陌生又跟舒服。
看似是一部普通的电影,但其实一点都不普通。
小女孩从小坚韧不屈的性格,与家人、朋友之间的情感,似乎在告诉我们些什么。
这个世界上,真正难以割舍的情感,大概就是亲情吧。
这部电影我给四颗星,因为在介绍长大后的小女孩哪里,感觉剧情有些仓促,结尾有点突然
我昨天刚刚看完. 来写个影评吧. 怎么说呢. 刚开始被电影吸引是因为剧中的小胖子的可爱. 本来是奔着甜甜的爱情去的. 后面却被亲情感动了. 剧中关于恭珠和小胖子以及恭珠对于生活充满热情就是在面对困境仍然乐观描写的很好. 但也有很多不足啊. 就比如恭珠的妈妈以及这个外婆是有什么矛盾以及过错。
提了但是没有说清楚. 以及小胖子最后和恭珠发展的怎么样. 还有最后出现那对情侣又是哪里来的.. 这些真的很迷惑好嘛…前面很杂乱. 着重就写了小胖子和恭珠的日常以及生活的零碎. 后面又描写恭珠家里所发生的. 而小胖子这个插曲又没得了…主线以及定位很不清楚. 以及对有些细节没有做出交代. 剧中外婆吃米饭已经在养老院表现出的到底是什么? 最后一幕. 有点泪目. 还有就是中间和小胖子甜甜的部分我很喜欢。
除此以外 没有任何亮点!
这个翻译以后的名字也是一大槽点emmm。
2019年12月31日晚上看的这部电影,迎接新年的是在我的眼泪中,我不是悲伤,是看电影看哭了,或许我应该看个喜剧,这样至少寓意是不是就是欢乐新一年,不过,这部电影真的很感人。
一直喜欢罗文姬女士,从搞笑一家人开始,里面的罗文姬女士形象我觉得是我大学电视剧生涯里面很经典的人物。
所以,我依然喜欢叫她罗文姬女士。
这部电影是挺典型的穷人多磨难催泪型题材,丧母的孤女俩遇到年迈的独居老人,加上韩国经典的生病要素,要说题材嘛,算不得新颖,主要是靠演技吧,罗文姬女士就不用说了,恭珠扮演者就是那个釜山行里面的秀安,一个不算漂亮的女孩,但就是不太出众的外貌更能凸显演技。
其实想要演技冲中的话,有时候外貌我反倒觉得是个阻碍,细腰丰胸瓜子脸,嫩肉鲜肉午餐肉,一张脸放在那里一堆的大特写,还能看到什么?
回到电影内容,很多这种苦情戏很爱把感情放在理性以上,比如未婚怀孕被抛弃的女人,总说,这个孩子就是我的一切我一定要把她生出来,结局就是母女一起吃苦受罪但是温情啊,导演喜欢啊,不管这个孩子的出生可能注定人生之路曲曲折折,但母爱主题必须是伟大的,这种我就很不喜欢。
这部电影里面,对于将珍珠送人这个情节,我觉得终于遇到理性的抉择者了,老年痴呆的外婆,年幼的恭珠,前提条件就摆在那里,无力抚养生病年幼的专注,能够被医生收养并治疗真的是最正确的选择,只是往往很多电影啊,书里啊,总觉为了营造亲情无限大义凌然的主旋律,哪怕知道孩子可以有更好的未来,父母亲属还是执意选择更为亲情却不是最理想的处理方式,就好像怕别人说,狠心啊,无情啊。
当然可能作为当事人心理上无法接受离别,也可能是我太理想化了,但是我所想要看到的是更加理性的面对问题,不要因为过度的感情而放弃最好的选择。
电影里面末顺奶奶得了老年痴呆后,能够去想要未两个孩子找到领养的归宿,能够自己想到自己不得不面对的未来而选择去养老院,其实,我觉得末顺奶奶的其实是很理性很通透的,就算是不舍不甘心,硬撑着不把珍珠送人,坚持着三个老老小小一起艰难的生活,亲情是在了,可对于两个孩子的未来真的是好的吗?
又到了我自己理想化的一种自我想法时间了,我所理想的状态时,末顺奶奶知道自己得了老年痴呆,也很明白无力抚养两个孩子,是否可以很诚恳的和恭珠去谈谈,以恭珠的年龄和心智是可以明白的,将珍珠送人是为了珍珠能够更好的活下去,不是抛弃不是离别,只是暂时分开,而末顺奶奶的病无法逆转,带着恭珠也只是将生活的苦难扩大化,是否恭珠可以试着接受医生夫妻的领养,同在一个城市,恭珠可以常去看望末顺奶奶,至少在养老院末顺奶奶是不是可以得到更好的照顾,也可以更多的陪伴恭珠,当然这是我理想的认为,现实生活可能会有不同的变数。
至少,我不觉得恭珠接回病重的末顺奶奶,是最好的选择。
以上是对情节的一点看法,如果真的太理性,其实就不是电影了,也不会有这么多的眼泪,我记得前几天有人在我豆瓣下评论:看电影就要就要接收剧情设定,不要关联到现实。
我也发现这是我的一个问题,很多电影本身情节设定就有虚构的成分在,也正因为一些不合理的存在,再会有矛盾冲突和剧情的发现,但是,我又在想,看电影的意义何在?
为了看别人的故事?
我倒觉得,看书也好看电影也好,承认差异存在,但最终不就是影响我们的生活吗,从我们看到的,理解到的,从而改变生活的的态度和想法。
2020年看的第一部电影,是同事给我推荐的,在寒假第一天,她发微信给我,下载韩剧TVAPP,搜寻《天衣无缝的她》,主演罗文姬、金秀安。
这部剧剧情还算完整,从社区工作者东光领二号主角(暂定)投奔外婆卞末顺(一号)始,到外婆手置于恭珠掌心平静安详离去终。
外婆撒手人寰,恭珠倔强长大,这期间发生的故事,存在于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撼动人心,催人泪下,发人深思。
也许理解天衣无缝的她指的是谁?
理解了何为天衣无缝?
为什么叫天衣无缝?
这三个问题解开了,也许就能理解导演拍摄之初衷,也仿佛不枉我作为观众抛洒许多同情心酸之泪,也算痴心观众不枉顾电影一场。
恭珠是卞末顺的外孙女,她们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因为金孝善是卞末顺多年前离家出走的女儿,是恭珠的继母,恭珠同父异母的妹妹叫珍珠,这个不足一岁的小珍珠才是卞末顺的亲外孙女。
人物关系简单,剧情也不复杂,讲述的是小人物成长生活的艰辛,又不乏生活的方方面面,琐碎不失完整,感人旨在真实,主题应是人性之美,我哭是因为我的代入感太强回忆太多。
恭珠一出场就被东光的母亲有意无意评说,说她“母亲”是离家出走如何如何,和外婆相处彼此从不适应到相互依赖,再到生活不因人们的美好愿望而转变,最后再到彼此无法分开而不能不分开,无法分开是生活是人之感性理性存在,分开是人性是生活的无奈。
恭珠仅仅十来岁,外婆已经七十多了,小珍珠注射疫苗无意中被发现患有血凝不止的血小板缺乏症,外婆也许是年高压力大生活不如意,出现了种种老年人容易出的问题,眼花、貌不美,手抖、力不足,甚至记性差老年痴呆了。
眼花,看不清楚,针线活做起来艰难,戴上恭珠为她买的老花镜也有点眼不从心;貌不美,邻居年轻姑娘摊前顾客络绎不绝,而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太婆却连一方手帕都卖不出去,为了招揽生意,害得老太太给自己涂上厚厚的口红,可是熟人照顾邻摊生意,只是照顾她的面子她的口红和她打了一声招呼而已,更有甚者,无视她的存在,强行拥抱年轻女摊主,卞末顺她该是庆幸还是不幸呢?
和几个老伙伴打牌因为输赢被牌友叫老年痴呆,她卞末顺和老伙计扭打在一起,不可开交,“水火”无情老年疾病来得更快,她和恭珠带珍珠看病,她竟然叫不出恭珠的名字摸不到恭珠和珍珠所在的病室,她的确“傻”了。
这以后的生活怎么过?
她挣扎无奈,虐待恭珠逼恭珠离开自己,珍珠被迫送给有能力有爱心善良的医生夫妇,他们收养珍珠,一方面是因为珍珠和他们死去的女儿长得很像,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有经济基础和他们善良的本质,后来他们在珍珠去美国看病后还收养了恭珠一阵子,恭珠躺在珍珠曾经睡过的松软舒适的小床上,却翻来覆去睡不着,她担心思念被送到疗养院的孤独的外婆。
她跑走了,离开了那个舒适的家,和外婆躺在他们曾经相依为命的家里,那个藏有他们许多神不知鬼不觉的秘密彼此深爱对方的家里,他们曾在这里玩类似我们所谓的真心话大冒险的游戏,恭珠庄重地说出自己把洗过的尿布偷偷又放了回去,外婆严肃地说在电视声音开得足够大时放了几个屁的事实,他们更是在不经意间说出她们彼此都知道对方不是自己的亲外婆亲外孙女,外婆替女儿给外孙女道歉,也许是因为女儿的虐待或不友好,也许还有自己的曾经过往劳累时的不开心,恭珠和外婆搂在一起感恩外婆的收留与关怀,感恩继母在父亲去世后的不抛弃不放弃,感恩继母外婆收养她和小妹妹后的不容易。
亲情此时此刻达到真正和解共融,或者说得雅一点叫其乐融融,剧情也完成一个小高潮。
她们彼此之间心照不宣,亲人之间“血脉相连”,生活不易的人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全是因为无奈善良感恩纠缠在一起,感情渲染到达高潮。
此时我有一大波眼泪“涛涛不绝”。
同事说她看完后,深夜两点难以成寐,我则是看了三回,才把一部影片看完,前两次有我的原因,第一次看在深夜11点左右,我的睡眠时间;第二次看在次日凌晨5点40左右,是我平时的起床时间,后来猛然发现是假期第一天,也许心里轻松,也许没有上班的负担,打开当夜没看完的它后我又睡着了;第二天还是念念不忘,就在泪眼朦胧中看完了。
说实话,我看时哭,不仅是因为剧中人,更是在于我想起我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贫困与荒凉,我们家不是村里最穷的,我作为家中长女,尚需陪着小心借同学也是本家长我七个月姐姐的杂志看,一不小心惹了她之后后果很严重,首先是没书看,接着就会有一大堆的麻烦事,她会挑起班里仅有的十几个女生不和我玩(记不清了,也许有二十来个),曾经最大的羞辱是在升四年级时,需要男女生从家里或搬凳子或抬桌子,两两结合坐在一起,那个时候我们村东头竟然没有一个女同学敢和我同桌,我是和我们班一个叫王全中的男生坐同桌的。
他是我本家远门的一个侄子,按辈分该叫我姑姑的。
尚记得他拿的是凳子,我抬的是桌子。
当然桌子不是我抬到学校的,因为那是个上百斤中的水泥桌子,是我的父亲和王全中的父亲把桌子五花大绑汗流浃背气喘吁吁送到学校的。
我们坐在教室第三排靠墙的位置,桌子在学校几年我记不得了,我感觉桌子一直压在我心里,沉沉的,重重的,那种灰色刺眼不舒服。
我没有恭珠的倔强聪明,她们一次又一次故伎重演后,我一直到初中一年级才明白她有时是嫉妒我背书快成绩好欺负我的,我还是渴望友谊的,总是在她伸出橄榄枝时,不计前嫌和好如初,然后又分崩离析。
成年,我作为一名教师,我最讨厌挑三豁四的学生,最讨厌无中生有的造谣生事,因为我的经历太难过。
恭珠不易,我也落泪,为她为我,为那些曾经被嫉妒过或嫉妒他人,身心遭遇过周围的人或上天不良待遇的人们。
还有别的原因的话,那就是苦难了。
我们村里有几家人生活极不容易,其中一家孤儿寡母,儿子四十多岁娶妻,妻是弯腰塌背腿瘸,倒也为他们家续上了香火,头胎生女取名改变,二胎生儿取名国强。
儿子大概一两岁时,其残疾母亲去世,一家两口生活不易,可由五口降到四口时的艰难可想而知,一家四口,七八十岁的老妪,两个嗷嗷待哺的婴幼儿,一个并不算高大强壮的中年男子。
我当时大概七八岁或五六岁的样子,已经能从大人们的人前背后的言谈举止里读出一个家庭的艰辛。
还有我的近本家八叔家,生活的拮据,事业的不如意,疾病的不可知,亲人的离去等等,也引诱我为之抛洒眼泪无数,特别是我八婶患病去世当天,我比她有的亲生儿女哭得还伤心,因为她死时,她最小的儿子也就三四岁,最大的也不过十四五岁,他爸妈近亲结婚他的智商不高脑子不很够数。
唉,人生在世,生不容易活不容易,生活更不如意。
明知如此,大概唯有以莫顺恭珠初心善心感恩之心平淡生活方得生活真谛吧。
当然剧情最终以亮色收笔落幕——恭珠在办画展时,珍珠出现在门口,出现在她眼前,姊妹拥抱,泪洒展厅,我也动情了。
惟愿安心不负君,但愿君心私我心。
最后解释一下题目,本想用两个成语“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题目,又嫌太长,头重脚轻,就用现在的题目了,虽不合规范,但哪有那么多规范呢,想必你或者你们能理解。
写得不好,敬请谅解。
电影由许仁茂自编自导,罗文姬和金秀安主演,讲述的是72岁的花样青春"末顺"(罗文姬饰) 在从未听说过的孙女"小公主"(金秀安饰)出现后开始的令人不可思议的同居故事。
罗文姬奶奶可以说是韩国影视界的口碑女王,她的代表作基本上是部部高分。
影片一开始用一组韩式小清新的画风展现了电影结尾,接着画面切到主人公之一,小女孩罗恭珠。
恭珠背着一个婴儿珍珠,带着行李,在社区大哥东光的带领下,来到了末顺的家里。
末顺是一个独身的老太太,她唯一的女儿早些年离家出走,平日里就靠手工刺绣手帕到街边卖赚点生活费。
爱也是人类最大的软肋。
因为爱使这个世界花儿长的这么可爱,草儿随风飘荡。
蓝天白云下一座座房子红黄蓝绿,奶奶坐在蒲上,阳光下,灿烂的笑着。
让我也躺在这空旷的草地上,你在旁边打牌,我听着笑声也笑了。
到晚饭时间了,我们一起回家。
走在这个坡上,我们提着用正好的钱买的今天的蔬菜水果与肉。
回家炊烟升起,坐在夕阳下,吹着风吃着饭。
一天。
爱是有人盼望,爱是有人依靠,像两张纸牌一样靠在一起,互相依撑地站在这个残酷世界的角落。
清风拂过我们的脸颊,这个世界,可真美好。
翻译成《天衣无缝的她》有些牵强吧,最近看了好多韩剧,觉得学点儿朝鲜语很有必要了,被韩国电影圈粉,被他们的与我华夏民族相同的文化底蕴共鸣,感慨于他们的文化产业发展如此健康、旺盛、而最最让我惊叹的,是他们的电影电视剧怎么能拍得这样好了,如果你还停留在过去那些眼泪癌症,白血病,唠唠叨叨,镜头不断回放的过去的韩国电影,那么你真的错了。
殊不知在这几年我们努力奋斗努力赚钱的时候,他们的文化电影产业也在努力发展,而我们却忽略了。
这一点,我们差之千里。
女主角很久以前就认识,刚刚结婚,电视台播放《爱情是什么》很有趣,之后,又被《奇怪的她》所感动,而今天,这部电影,我是在吃晚饭辣白菜泡面的时候,信手拈来,不想看得太认真,太投入,没想到还是落泪了。
他就是能这样偷偷的、紧紧地抓住你的心。
老年痴呆恐怕是将来很多人会面临的问题,看到老妈渐渐耳朵不灵,“啊,啊?
”经常地不知所措地茫然抬头,我真的害怕啊,我也不知不觉会关注,老年痴呆的病例,症状,看了李沧东的《诗》,如此娓娓道来,让你面对老年,面对将来,我知道了,有爱,有美好的亲情,是老年人最渴望、又是最好的拥有了。
小演员很优秀,将来会不得了吧,自然,从容,与老戏骨,学习很多,老戏骨毕竟不一般啊,让新人,一张白纸的小演员,能够如此自然,奔放,导演也了不起啊!
我根本不想落泪,却也感动异常。
就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想不起我奶奶的样子了,奶奶09年脑血栓去世了,十一年了,我独自度过的时间要比我们一起度过的时间长了。
我记得的是,小的时候爸妈出去工作,早上睡醒后我会直接跑到奶奶家,奶奶会给我煮泡面加煎蛋,吃饱会带我去大街上,她跟其他阿婆聊天,放我跟其他小孩玩,然后在我吵着去商店的时候给我买冰棍儿。
我记得她的短发,我记得她的碎花衬衫,我记得她给我做的草莓酱,我记得所有这些却记不得她的样子了。
不说下辈子了,做不了主的事儿。
遗憾,这辈子没能跟您好好告别。
但,在我们共同活着的所有时间,我都很爱很爱您。
虽然忘记了您的样子,但这一辈子我都不会忘记我的奶奶是您。
讲述了72岁的花样青春”末顺”(罗文姬 饰) 与从未听说过的孙女”小公主”(金秀安 饰)出现后开始的令人不可思议的同居故事。
电影的主打情感是亲情,亲情一直是许多人心中的情感痛点。
一提到亲情,我想大多数人内心都会有种酸楚感。
而电影将镜头聚焦于奶奶和外孙女之间的隔辈亲情,而且有趣的一点是奶奶和外孙女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她们却十分关爱着对方,成为了真正的一家人。
女儿离家出走后的末顺奶奶是孤独的。
父母双亡的恭珠和珍珠是孤独的。
但当她们成为了彼此的家人之后,她们都找到了自己与世界的联系,她们不再孤独。
那个违背母命的女儿、那个虐待孩子的后妈已经死了。
她没有带给自己的母亲天伦之乐,也没有带给自己的继女家庭温暖。
但因为她的死,这些因她而不幸的人却得到了家人与爱。
文姬奶奶太像所有人的奶奶或者外婆了,她有一身软软的肉可以让你拥抱、依偎,她还些老小孩的有趣和天真,这足够令所有孩子喜欢。
看电影的时候,抛开剧情,只看文姬奶奶就会感到温暖,就会不自觉想到疼爱自己的长辈,会不自觉地想哭,因为她唤起了你内心美好的记忆。
饰演恭珠的小女孩演技了得,把这个人物坚韧、聪慧、倔强的特性都塑造了出来。
除去演员的表现,剧情其实很老套,也有刻意煽情的嫌疑,但电影整体创作是完整的,合格的。
我选在了2020年的新年假期看它,一个人抱着我的狗端坐在电视机前看完了它。
我朋友问我今天是怎么度过的,我说我找了一部好哭的电影来看,我好久没哭了,我需要哭一下。
她说你这是做什么?
为什么没事要哭?
我回答她,要按时哭一哭,才能保持自己的喜怒哀乐平衡,这样有助于心理健康。
孤独的人与世界是分离的,很多时候都觉得自己只是个旁观者。
只有爱上什么人,投入某种情感之中,我们才会真的建立起与世界的联系,才能救赎自己。
新的一年,祝我们健康。
开头真的让人看不下去,一股我穷我有理的逻辑让我感到很生气。
实在是太平庸的亲情剧了,能看出来很多桥段是刻意设计过想要赚眼泪的,但是和同类型的《季春奶奶》、《爱·回家》完全不在一个泪点级别。我一直都很吃韩国电影的感情戏那一套,但是这一部我真的很难吃到,催泪手法真的太生硬了。年幼的一对姐妹在妈妈死后投奔釜山的外婆、大孙女只是妈妈的继女、非血缘关系的祖孙建立超出血缘关系的感情、外婆患上阿兹海默症开始遗忘两个孙女、小孙女患上急性白血病被医生收养、失散多年的姐妹凭外婆的刺绣围巾相认。整个剧情完完全完的都在套路内,我全程面无表情的看完,心里一直都在想的是:「这电影怎么还没放完?」
韩国实在是太擅长这种题材了,催泪啊,不敢看第二遍。
很好哭,点很多但是说的不细。
深夜找虐闹翻天,睁眼头痛飘飘仙……
每次看罗女士的电影都哭的一塌糊涂,每次看完都要说的是,罗女士一定要保重身体啊,一定要健康啊。还有,罗女士求求你以后别再演这种生离死别的戏了,接受不了。很高兴,你能成为我的家人,想到外婆一个人过了那么久,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说话,该是多么的孤独啊,幸好有你,你的出现,不知道我有多高兴,那,最后就让我们神不知鬼不觉的睡觉吧,外婆晚安,四星。
类似这样题材的电影,不论还是韩国还是全球,已经拍过太多了:将苦难的元素堆积,小孩变成小大人,营造坚强、温馨的气氛。不是说题材拍过就不行,而是需要有认同感和真实感,这部似乎就没有做到。金秀安的表演太过了,过度不符合年龄认知。罗文姬没话说,这角色对是她小菜一碟。嗯,影片最后的重逢,还是略有感动的。
我不相信大嘴巴姑娘能长这么漂亮
不太好看
小女孩的演技真好!!不过这样的人生,也真的是辛苦啊
虽然感动,还是很套路,看到一个情节马上就能知道后续结果的那种
罗文姬真的是韩国的国宝!
说句煞风景的话:这个小女孩就是个天煞孤星吧
其实很俗套一个故事,结尾更是俗大街了。不过节奏挺好的,有欢笑有泪点。是正常的韩剧发挥。
公主和奶奶妹妹都没血缘关系呀。
3.5. 你觉得是神不知鬼不觉,其实我都看在眼里呢。
看到最后真是情到深处泪自流。外婆太戳泪,打牌和去学校为公主理论和泼妇打架又超级超级可爱。片子前面大部分都是笑点,包括肥肥胖胖的同班小女孩和小胖子之间的故事。虽然知道生活中这些大大小小的可爱的身边人基本寥寥无几,却还是被这样的戏剧性安排感动到了。外婆好会演啊不知道她是不是我们表情包里常常出现的那个人呀?
流水线作品,每次以为要结束了又开始无休止煽情。小姑娘表演痕迹略重,不喜。对于这样一个糟糕的剧本,罗文姬奶奶亦无力回天。
〔我们啊,不必太过心怀愧疚,也不必太过理直气壮〕〔没有太阳,日子照样过。没有月亮,日子照样过。可若是没了你,要叫我如何承受?〕,挺感人的一部电影,也出现了一些金句,演员都演得真挚而自然。但,如果没有结尾的处理,我觉得可能更好些。留白的艺术,让人意犹未尽的美好。不是什么都要安排一个好的结局,才算ending的。
不合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