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演员表演尤其是女主的表演超加分。
贺顿发觉真相后,对赵女士发出的一句句质问既有愤怒、难过、被背叛的痛苦,也有掩藏之下不安与歉意。
细节是贺顿除了最开始质问时,她始终未直视赵女士,而是在虚空中找到一个点支持自己问下去。
她是在寻找真相,也是在一步步主动撕裂过去的和平假相,要在或许让人难以接受的真实中重新认知自己是谁。
而求证后的晕厥呕吐也十分打动我。
那个悲伤难受劲儿让我迅速想起前段时间那位得知自己妻子不幸车祸后消息后在驾驶室哭到痉挛的丈夫,好心酸好难过啊。
可能部分拥有上帝视角的观众会觉得赵女士对贺顿那么好,不太能理解贺顿当时多种情绪之中为什么会有生气,我个人的理解是贺顿在生气自己被剥夺了真相的权利,甚至在自己已经察觉到隐瞒后还试图编瞎话欺骗自己,我以为我们是彼此相知相惜的母女,为什么要骗我…即使可能是为了自己好。
当然,生气是真的,毕竟赵女士是真的爱她;愧疚与不安也是真的,毕竟贺顿也是真的爱赵女士…我们就是这么复杂的人啊。
安娜热烈、自由;赵女士温柔贤淑、真的很坚强很伟大;抚平了伤口的贺顿也是真的温暖,她从用技巧开解来访者到逐渐能共情来访者,很开心我们一起见证了一块璞玉破开了层层束缚终于变成一块莹莹发光的美玉的过程,守到一朵花开。
2.多线并行,部分故事十分打动人心。
短短8集讲述了很多内容:贺顿找回自己的身份线安娜为爱痴狂一生的故事线地震妈妈的故事线互助组在争吵中线问题仪器线…一条条线互相交织,多线并行,信息量爆炸,有的让人唏嘘不已—安娜终于看开准备带着小可乐开始新生活时生命却戛然而止;有的让人暖心伤情,地震妈妈救了别人却没能救到自己…一口气下来看得颇为酣畅淋漓。
3.不足:整部剧不足也很明显,受到场外因素影响,因时长限制导致删减过多导致部分细节缺失。
希望能剪去男二叶家父子线臃肿多余的部分补充完善一下其他线的细节,包括父子线本身的细节。
觉得臃肿的地方,你花那么多时间塑造叶父的神经质与变态,演员确实也演绎出了神经质与变态,但是本就有限的时间里花这么长时间强化他的神经质与变态的意义在哪?
对主线有什么帮助吗?
仓库那一段扎大腿的意义在哪儿?
是为了给渣渣辉塑造为爱甘愿自我牺牲、迷途知返的形象吗?
你觉得有说服力吗,而且这条线结束的没有没尾的,叶父应该进监狱,扎扎辉也应该进监狱,好吗!!!
4.最后不吐不快一下对宇乐乐的牢骚:捧人不是这么捧的,要用扎实的剧情、丰富的细节来捧,不然只会适得其反,只会让人觉得要捧的人是个资源咖,尤其是演员本身还有一定能力的时候,很对人会因为他挤占剧情、影响剧的整体观感而对演员本身产生恶感。
真的,希望制片公司、导演等私心少一点,好好做剧,剧是根本,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做好了剧本身,再谈其他。
不然功亏一篑,令人惋惜。
5.作为观众的期许:《女心理师》、《贺顿的小可乐》重新剪辑在一起给我上星啊!
有个不太好的习惯,特别喜欢的剧几乎从来不写剧评,只是工作之余时不时打开看一看。
反而是槽点越多的剧,看一会觉得无法理解就会吐槽。
最近忽然意识到,如果我们都是这样的习惯,这样是不是烂剧讨论热度就会越高,越火。
而喜欢的剧,就显得没什么水花?
—————————————————我想说,真挚永远动人。
之前女心理师的时候就好奇这么好的题材、主题、这么真挚的演绎为什么没上星,这剧明明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不过好在我们这代人,追网剧的热情要数十倍高于有线电视,就算是同时开播,我们也一定是更多的选择网络平台,也就释然了。
算不上粉丝,但紫妹的角色总是让人共情的。
来评分看到女心理师5点几的评分,对豆瓣评分是失望的。
不过不重要了。
刚看到第五集,真挚美好的故事是最好的必杀技,相信紫妹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愿我们最终都被治愈,过更轻松的生活。
时隔一年,再来看,好像过了很久很久。
还记得当初看这部剧的时候,生活忙碌有方向。
每天六点二十起床,去抢座位。
天气很冷。
下午三点多回到宿舍吃吃喝喝,等着剧的更新。
更新后,又颠颠地回去。
那段时光,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挺幸福的。
只是这样的生活,再也不会有了。
剧情,很多都已经模糊。
可是在这部剧里,了解到女主的曾经,还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中国人喜欢happy ending。
我也喜欢。
两个的感情,总得来说,是相互扶持吧!
并不只是风花雪月。
有这样的扶持才能走完一生吧!
所有的故事终有结局。
只是我们选择什么样的一生呢?
轰轰烈烈,和女主亲生母亲一样?
还是细水流长安安稳稳?
尤其在这个大环境并不怎么好的时代,我们该何去何从?
我想?
到了必须该结局的时候,都会有个选择。
我们熬着熬着,就变成了个小老太。
心理学,可以治愈人。
只是需要比较高的代价去不停修习。
温饱理想,二者可否兼得?
拥有理想的人是最幸福的!
我会记得2021年的冬天。
图书馆门口的长队。
还有每天熟悉的面孔,即使那些面孔变得模糊。
趁年轻,我们刚好。
一口气看了8集,就很无语这么精华的主线,这么精彩的剧情,竟然放在这个番外里,到底咋想的???
这8集,每一集都高能高燃,有悬疑有恐惧,有专业的心理对峙,有打破沉默的勇气与力量,有感动和温暖,有错有爱有释怀,总之,处处充满正能量,充满反套路,这部剧携带的元素真的丰富多彩,但不重复不玄幻,不偏不倚的砸中我心中的柔软。
贺顿生世的揭秘,绝症晚期患者的群访,每一个故事都让我眼泪婆娑…演技部分,全员演技过硬,尤其是贺顿在墓碑前和母亲的对话,马苏骑自行车哭,两位女心理师的对峙,倪萍老师,肝癌绝症患者的表演分分钟带入,真实,真切…导演的拍摄手法,完全就是大荧幕电影的拍摄风格啊,剧情充满跌宕起伏,每一次心里对峙时的内心环境变化,标新立异,更加能够让观众直观感受到心理困境与破解之法。
不理解这么精华的8集,放在这个番外,可能制作公司确实经验不足吧,作为紫粉,我并没有想这部剧给我喜欢的杨紫带来什么成绩,因为看到最后我觉得已经圆满了,只希望他能被更多人看到,更多的关注心理问题,在有限的生命中与痛苦,与挣扎,与封闭的精神世界告别,每个人都有迎接美好的权利,希望你能走出阴暗,接纳…
现在是凌晨12:15分,我看到了贺顿在安娜墓前的那一段自白,泪流满面,其实贺顿没有说什么煽情的台词,可是我就是跟着哭的不能自己,大概想到了自己的妈妈,因为心梗过世的妈妈,我在我妈墓前也是这么说话的,这大概就是好演员带给人的共情吧,以前看过杨紫的很多角色,贺顿真的是全新的感觉,全新的角色特点,这个角色给予杨紫的很大的发挥空间。
哭着打下了这段话,谢谢贺顿带给我的共情。
文〡璐璐日译情医难自治,医生治得了患者的病却未必治得了自己的病;人能看得清别人,却未必能看得清自己;心理医生帮得了患者,却未必帮得了自己。
贺顿是一名女心理师,她说自己之所以成为女心理师是为了死去的弟弟,更是为了抚平她自己内心的伤。
她觉得这个世上不存在全然无伤的人,谁都不是圣人,每个人都有一己之私都有各自的心理需求。
她坦率承认自己用所学心理知识帮助他人就是为了一己之私,因为她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能从中收获成长与力量。
医难自治,渡己比渡人难。
人无论能力多么超群,功勋多么卓越,外表多么刚强,都有其难自治难自渡的一面。
羡慕别人的人容易看不清自己,看得清自己的人容易和自己过不去,和自己过不去的人容易排斥他人。
其实,谁不是带着伤行走于世呢!
与其羡慕嫉妒别人,不如先看清自己;与其和自己过不去,不如先尝试面对;与其排斥别人,不如先了解帮助别人。
▌和自己过不去的贺顿!
一次落水让贺顿一家四分五裂,让家中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了阴影。
赵希平在养女和儿子同时落水那千钧一发之际,放开了亲生儿子,救起了妹妹的亲生女儿。
她的这个选择,让她和贺顿都患上了难以根治的心理疾病,让她和深爱的丈夫产生严重隔阂,丈夫一走了之,母女俩也无法坦诚相待。
贺顿一直做着关于弟弟的噩梦,赵希平时而疑神疑鬼,时而精神恍惚,时而又小心翼翼。
就算贺顿靠着专业知识帮很多人走出心里阴霾让自己收获成长与力量,但她始终都无法让自己真正从阴霾中走出来。
贺顿说“我们全家人经历了丧失,却都没有好好地处理哀悼”,这话既触动人心又让人印象深刻。
因为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不接受,不面对,不处理,排斥都是再正常不过的选择了。
贺顿的养父贺召诚接受不了妻子赵希平的选择,更接受不了儿子的死,所以他选择一走了之不面对。
贺顿的养母赵希平怕贺顿承受不住接受不了,更害怕失去贺顿,所以她才会遮遮掩掩躲躲闪闪小心翼翼地,屏蔽排斥掉了所有可能对贺顿造成影响的事实。
贺顿,封存了关于自己亲生母亲的一切记忆,把弟弟的死,母亲的痛,父亲的逃离,家庭四分五裂的原因都归咎于自己。
她怕水,怕可乐,怕俊俊的名字,怕提起弟弟,怕一切可以让她想起痛苦回忆的人与事。
怕是排斥的表象,无法接受是内心的真实感受。
贺顿和她的来访者一样都是带着心底的硬伤和自己对抗,和自己过不去的心理病患。
贺顿的及时介入,让她的来访者们认清真实的自己,不再和自己对抗,学会直面与接受,进而走出阴影。
贺顿身边人的及时介入,让早已认清自己的贺顿慢慢面对,不再和自己对抗,渐渐接受,进而走出阴影。
显然,在人生的道路上,可以帮助别人走出阴霾的贺顿和她的病患一样,都是迷途中的羔羊。
迷途羔羊虽然带着硬伤,但这并不妨碍羔羊继续迎着阳光努力向上生长。
这应该就是医难自治的深意所在。
在做对自己对他人有意义的事时,你可以治愈到别人,别人一样可以治愈到你。
他人的过不去可以因你而过得去,你的过不去也可以因他人而过得去。
别忽视自己的力量,更别忽视他人的力量。
▌与他人为敌的温良!
温良,一个被父亲当成试验品训练而长大的女人,她从小被父亲灌输强者没有软肋没有弱点的思维,一直被父亲逼迫过着过关斩将的艰难生活。
她心里一直住着一个男孩,一个像极了父亲的男孩。
她还有个妹妹,是个淑女,和她过着截然相反的日子。
直到她长大后,才开始从一个没有软肋的呆板假男孩,伪装成了一个干练端庄出类拔萃的女心理师。
温良做事目的明确,为达到目的会不择手段,会做出格的事。
她视一切阻碍自己达成目的的人为敌,向心怀不轨的人妥协过,也做过违心的事。
她把贺顿当成假想敌,一直在暗中谋划破坏。
她表面看似赢得了想要的东西,可那些见不得光的人与事随时都有可能毁掉她辛苦得来的一切。
温良像极了大众眼中没有任何缺点且高大上的专业女心理师,在很多人看来心理咨询师就该是个没有阴影没有任何心理疾病的人,可现实往往并非如此。
越是有过痛苦经历的人,越容易发现他人的内伤,越容易感同身受,越容易找到疗伤的方法。
同为女心理师,温良洞察到了贺顿的心里硬伤,贺顿也一样洞察到了温良的心里硬伤。
两人唇枪舌剑的对峙,两人对心理咨询对彼此硬伤的探究探讨,无疑是彼此疗伤的最有效方式。
其实,所有完美背后不是伪装就是欺骗,无论多么成功多么强大的人都或多或少有着自己隐藏很深的伤。
想疗伤,与坏人为伍,与他人为敌是大忌。
坏人会反扑,会放大人性弱点,会加深加大伤势;与他人为敌会让人渐渐迷失,辨不清方向看不清自己,进而伤痕累累痛不欲生毁此一生。
温良是明智的也是幸运的,她最终做了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良心的选择。
和自己过不去的贺顿,与他人为敌的温良,两个可以治愈他人的女心理师都有着让人为之动容的心里硬伤,别人靠他们治愈了自己,他们也靠别人治愈了他们。
正如贺顿所说“这个世上就不存在全然无伤之人”,谁都是带着伤行走于世。
所以,无需羡慕嫉妒他人,因为他人也有你看不见的伤;无需惧怕带伤,因为谁都是一边疗伤一边前行;无需伪装隐藏,因为只有直面只有接受,才能成长,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才能过上想过的生活。
疫情之下,愿带着伤的我们都能彼此治愈,一边疗伤一边向阳前行,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去年追完前面几十集,当时就觉得每个单元都很有现实意义。
今年的这八集更是感人,全程为亲情、爱情、癌症患者的互相治愈、地震里的善良泪崩,接下来一个个说下。
最开始非常不理解安娜为什么要这么执着找小军,现实里可能被稍微拒绝我都会直接放弃,但最后她决定放弃的时候我反而理解她了。
她就是这样一个热烈、会为了梦想和爱情飞蛾扑火的人呀,也许这样的人普通人看来觉得很疯狂,但她的勇气也是我们无法企及的。
在带着小可乐四处漂泊的过程中,她从来没在小可乐面前流露过脆弱,总是充满希望地奔向下一个地点,作为一个妈妈,她做的很好了,虽然故事的结局并不美好。
然后赵希平女士真的很伟大,在自己亲生儿子和贺顿同时落水时放弃了俊俊,在现在这个还有重男轻女的社会来说,我很感动和惊奇,因为我家就是这样。
贺爸也很包容,之前一直觉得他是渣男,没想到他也很不容易啊。
团体治疗那里,让我明白了原来病人的心理问题也同样需要关注啊,作为一名医生,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只看病(当然现在的医疗环境确实也没时间做更多),我觉得医院很有必要设置心理治疗师这个岗位,让更多病人可以有一个好的面对疾病的态度。
其实我总是不太相信真正的无利益的善意,但地震中的孙护士真的有大爱,也许电视剧存在美化,我也没有经历过地震,不过想想地震时等待救援的每一秒应该都很难捱吧,孙护士用报时的方法给了大家活下去的希望。
总之,谢谢今年再次遇见女心理师贺顿,这么优秀的剧值得被更多人看见,也感谢剧组所有演员的付出,全员演技在线,上星吧!
《贺顿的小可乐》追剧笔记2:最后这八集,是小可乐的故事,是贺顿的故事,其实也是爱的故事。
《说文解字》中将“爱”这个字注解为“从心从受”,爱,需要用心去感受。
《女心理师》的故事中能感受到的爱,是一种广义的宏观的爱,是一切温馨的、美好的、值得珍惜的情感。
爱生命、爱万物、爱辽阔世界,爱自己、爱伴侣、爱亲人与朋友。
小可乐是不幸的,可贺顿又是幸运的。
在命运的试炼场中几经磨难,一次又一次在眼前痛别亲人,她经历了很多很多的痛,但也收获了很多很多的爱。
亲生母亲安娜在颠沛流离中不舍不离的爱,姨妈赵希平在养育与守护中无私而伟大的爱,与男友钱开逸之间彼此理解彼此陪伴的爱,与闺蜜汤莉莉之间互相关怀互相支持的爱,以及在每一个来访者的故事里体悟与感受到的生命缤纷广博之爱。
妈妈,真的是一个很温暖的词语。
在贺顿原本荒瘠惨白的命运里,赵女士暖煦慈悯的母爱,带给了她足以对抗人生中一切厄运的勇气;团体咨询者中的于大姐于桂芳,给予了年少的何涛和糖糖母爱般的情感支撑;地震篇中平凡的母亲孙护士,用生命点燃了他人的希望,也给自己的孩子留下了在人生之路上前行不辍的力量。
还有安娜,她在永别的那个夜晚告诉小可乐:“爸爸是不要我了,不是不要你。
他如果知道有小可乐在,一定会回来找你的。
”安娜活得执拗而狭隘,但也勇敢而热烈。
她追求爱情,她热爱生活,她如此爱着自己的女儿,她一直用带着暖意的话语竭力呵护着小可乐幼小的心灵,这份爱,也让许多年后的贺顿终于能坦然面对生命中曾经的种种伤痛。
很喜欢贺顿和钱开逸的海边吻片段,波涛微涌,日光晴柔,轻盈而绵长的一个吻,无关情欲,也并非喷薄而出的狂热,却又诉说着世上最动人的情意。
是信任,是抚慰,是包容,是治愈,也是接纳与释怀。
心灵之上的面纱被揭下的那一刻,贺顿看见了生生不息的海浪,看见了明净柔和的阳光,看见了俊俊温暖的笑容,也看见了心底的痛与涩被温柔的爱意一寸寸抚平。
杨紫在这部剧中的状态挺特别的,或许是因为心理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在她演绎过的众多角色里,贺顿的身上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清澈与宁和,一种茁茁向生的顽强生命力,一种在伤痛的泥泞中跋涉而行的韧劲与疏朗。
这一点,在最后这八集中尤其明显。
贺顿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她在寒冷中寻找和煦,在残酷中争取柔和,她帮助了许多人,也渐渐寻回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因为贺顿的故事,我愿意再次相信,生命是有奇迹的,而爱,能够治愈一切。
去年看了女心理师感觉贺顿的故事不完整,导致女心理师剧情不连贯很多人吐槽。
今年贺顿的小可乐播出只要看过女心理师就看得懂贺顿的剧情就完整了。
关注心理健康很重要,心理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个角度看也很少,所谓医者不自医。
女心理师加上贺顿的小可乐是个完整的故事,希望导演能两剧剪辑在一起就更好了
这八集看完我真的好喜欢😭😭 小可乐和安娜的互动艰难的生活 演员的表演真的代入感太强了 哭死我了 安娜的为情所困 俊俊的意外离世 希平作为姐姐的付出 贺顿童年是不幸的但是遇见了希平妈妈又是幸运的 贺顿妈妈真的好伟大 最后贺顿来到墓地的和解 太感动了 阳光进来了 爱你的人也来了 团体治疗那里真的感触太深了 在病痛灾难面前 人真的太渺小了 有时候死亡真的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在有限的时间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留遗憾 爱自己爱家人 好喜欢这句话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这8集的内容太精彩了,我基本上全程一直在哭,删掉男二线也丝毫不影响剧情,感觉很多余,每次看都快进
only for yz
不放进去正剧里就也蛮荒唐的……
不敢相信已经过去了一年,还是会想起去年对这个剧没有拍好、浪费一干演员的可惜。尽管这八集依然没有给贺顿&钱开逸,汤莉莉,各自的线有更多情感上的着墨;尽管它还是怂得因为流言蜚语把张钧甯弄消失了。但还是完成了一个对贺顿自身的角色剖析与探照,会让人更好地理解她在这个故事的种种;也觉得当初加上这八集真的会有所不同。虽然是无奈之举,但还是很想说建议其它剧集也按照这种方式“曲线救国”;不要给观众带来更多的不愉快了。【所以我们还需要《欢乐颂 2.5》、《我的前半生》唐晶外传等等等….】
生硬
很感动,很紧凑,为什么不早点放出来
国产剧之光女心理师,大胆尝试用心制作全程用心品质也超棒,剧情节奏核心内容三观正,此处优点,更重要让大家引起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对心理咨询的正确认知!演员演技都很棒!杨紫演技👍👍👍👍
笑死我了,被钱开逸的歌洗脑了……刀个刀个刀刀,一把杀猪刀,一刀一刀,刀刀催人老…钱开逸被井柏然演活了
杨紫!
心血来潮回看了一下女心的评论,发现出了续集,当初女心被冲,与导演和编剧很多的降智操作脱离不了关系,但是它优秀的单元剧依旧打动了我,所以当看到只有8集的续集我心中一喜,短篇单元剧不正好撞到导演和编剧的特长了,虽然看第一集的时候已经感觉味不对了,但我实在没想到看到后面我连快进的时间都不想用了,2集能拍完的剧情愣是水了8集,充斥着阴间的bgm,无聊的悬疑,让人不知道想表达什么的推理和镜头,情感表达还得一边念台词一边教育你,但是也还好吧,只能说水平发挥的很平稳,烂的普通。
一口气看完了,有种说不出来感受。一开始的镜头有点混乱尤其是第一集让我摸不着头脑甚至有点想弃了,慢慢的一些线索浮出水面。我最喜欢的部分就是大家聚集在一起讨论那里,通过对方描述揭露真实的自己。我会不由得代入自己去体验那种心理,有种想隐藏自己的内心想法结果被人一下子就发现了拆穿了的感觉
说真的,如果不是名字叫女心理师我都不会点进来。一整个发疯的邱莹莹。杨紫演戏都固定模式了。脸僵,做不了大表情,哭笑分不清。和其他剧女演员比起来她真的很没有演技。超级不自然。
太好哭了,杨紫演技牛逼!
为啥一年了搞个这个
情亲线永远最感人
女心理师的下部,为什么不错的电影评分却不高呢。大家演技都很在线,大多数现代人不够关注自己和身边人的心理健康,不知道怎么表达和调整。
很遗憾,这八集就是《女心理师》主线里剥离出来的边角料,看起来独立成章实则悬浮且碎片化。每个人物都给人用力过猛的刻意感。为什么不把原40集主线剧情的最后四集好好剪辑一下,任由它崩塌烂尾?
一口气补完!咱就是说为什么隔这么久才放出来啊!
时隔一年,终于可以将女心理师这个故事补全了,终于也能将所有线连起来了,满足了,当然看完这8集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更加恨这破烂剪辑了呢。
我们永远不知道别人走到现在承受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