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呢,从开始看前几部就感觉,这是最好的一部关于家庭的剧。
每一集给我们带来了的不仅是欢笑,更多的是每一集的最后,三个小家庭,一个大家庭给我们带来的现代社会少有的关于家庭的温暖。
我一直都很憧憬这样的家庭,这样每天都过着很好玩,好戏谑,很无厘头很“不好”的生活。
在这里,学习不需要好,在这里父母鼓励你谈恋爱,在这里一家人可以吵起来,在这里一家人可以去度假,在这里,一家人总是一家人。
最后一集,真的戳中人心,不管前面20分钟是都么搞笑,可是最后的20秒,大人们看着长大懂事的孩子开车远去,总是那么的感人。
大家的脸上是happy face,内心却是感动,感慨。
剧中每一个小家庭,都是现实中会有的家庭的缩影,只是剧中的他们过得是更加让人羡慕的生活。
希望现实生活中人人都能有一个摩登家庭。
第九季再见。
真好看啊,喜欢西方的这种独立自主的价值观,在此基础上繁衍出的亲密关系在我看来更为符合人性,也更为真实稳固,例如杰和曼尼,家有儿女式的亲戚虽然好看,但放在实际生活中,其实很经不起咂摸和实践,试问谁能如此不顾一切地奉献(虽然我真看到现实中一个家庭确实如此,和我家关系还挺近的的。
自己打脸自己)。
Phil的dad的乐观人生观不知道自己能否学会
4 橄榄球队的寄居小子 do you have key for these , usually I let people find it in my under pants 哈哈哈哈来自战乱萧墙的曼尼9 I know you may all think of me as the golden boy 天才选手 神一般的人物 Who are you?
Indeed11 My son lucas here is a recognized 业余蹦床运动员 我猜你们应该有相应的设施让他继续追求这门运动吧12 菲尔和可莱尔的Magic lover day15 I waited 79years to see neil sedaka I can wait another 79 hahaha17 在蹦蹦圈上拆穿自己的魔术 这集倒是很温情 19 曼尼的舞步 和玩具枪婚礼20 菲尔和杰的停车场雇员22 老爷车 Isn't it what we hope for? We raised them to be a man, and now they're out in the world having their own lives It is last lesson up to now I watch that TV have been half years more ,then back to watch again the first lesson on number one season ,It feel much memorable
记得刚开始看《摩登家庭》的时候,little Joe这个角色还没有,Luke还是一个小正太,Lily还只是一个小baby,补刀只能靠冷不丁地冒出几个词来完成。
而逐渐逐渐,也记不清楚什么时候开始,Luke开始变声长个子,已经超过了Alex和Haley,Lily上了好几年的学,也转过头开始吐槽她家的大爸二爸,little Joe都已经开始满地跑着捣乱了。
就如同每一个家庭一般,在油盐酱醋的不经意之中,时间这把杀猪刀磨的越来越快了。
自2010年开始,连续多年获得艾美奖最佳喜剧的《摩登家庭》,可以算是美国情景喜剧中的名利双收的作品。
我的同学C是《生活大爆炸》粉,一直因为《大爆炸》无法取代《摩登家庭》在艾美奖的位置耿耿于怀,归咎于《摩登家庭》的参评剧集是特别加长版,因而胜之不武。
但是当C看过《摩登家庭》之后,也不由得同意这部作品在创作本身就在观众和专业人士两处都占尽了先机,因而此剧能在艾美奖风光多年,也算是对其实力的肯定。
那么,Modern Family又是怎样把modern这个新瓶子和family这一似乎滥调的老酒巧妙的装在一起了呢?
Modern作为family的修饰成分,modern这个定义词汇自然更有份量。
在拍摄形式上,这部剧并不是大家常见的情景喜剧,比如《破产姐妹》、《大爆炸》、《老友记》、《好汉两个半》等等,常见的这类情景喜剧有观众的笑声、欢呼声等存在,官方名叫cannedlaughter,播出的效果似乎有一种与他人一同观看的感觉,并容易跟着笑声一起笑。
这种模式在早期的情景喜剧中的确是请观众到特定剧场内观看,录制时候将观众在现场观看时发出的笑声一同录制进去,十分真实,但是成本太高、过程繁杂。
因此,在70年代后的此类笑声基本全是后期制作是人工添加进去的,包括《老友记》、《人人都爱雷蒙德》这些经典作品。
这类后期人工植入的笑声,有时候与观众的笑点不切合,就显得多余。
当然,在看《破产姐妹》这样的荤段子满屏飞但是大家不一定能get的时候,canned laughter一起,就知道这里又出现了一个荤段子。
相比常见的有罐头笑声的喜剧,《摩登家庭》这类安静的喜剧反而不像情景喜剧,不需要带动气氛、不需要提示笑点,从这一点来说,《摩登家庭》在创作时即选择了一个较高的起点。
本剧的另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常常被提到的 “伪纪录片”的形式。
纪录片本是纪录事实的作品,而《摩登家庭》这一情景喜剧中却时不时的出现只在纪录片、真人秀里常见的单人采访的镜头(严格说来,《摩登家庭》应该归于伪真人秀,而《拆弹部队》是真正的伪纪录片形式,但是二者大范畴可算位一类)。
本来,情景喜剧就是在虚构情景中制造冲突、笑点、泪点等等,角色不会和观众直接交流心里所想;真人秀节目,比如大家熟悉的《爸爸去哪儿》,每个爸爸都会有单独采访,讲讲那时自己心里想法、感受之类的,目的便是给每个参演人丰富、进一步塑造自己形象的机会,让观众更多的了解参演人员,毕竟真人秀就是人人参与完成任务,仅是拍摄人的行为整个节目显得单调苍白,也容易产生误解,单独采访则有效弥补缺陷并使得节目更充实。
但是,《摩登家庭》这个电视剧中也出现了,人物独白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两个人,对白在人物心理想法之外,还经常承担铺开伏线、解释冲突和笑点的功能。
比如为什么Claire瞒着Phil做了什么事,Cam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而不是按照Michel的方法那样做,观众知道每个角色的想法,也清楚他们的用心、初衷、和彼此间的太极。
仔细回想,剧中许多笑点都是采用这类方式展开并且收束的。
因而这种形式在剧中的作用真正的举足轻重。
最后,最直接的Modern,就是人物的设定。
不像《成长的烦恼》等traditional family,这个是modern family。
摩登之处,在于其三家人物都贴合美国实际,老少恋、同性恋、异性恋均有,不仅只有白肤色,亚裔、拉丁裔都涉及到。
即便是Claire家,最符合传统的美国中产阶级特点的一家,三个孩子也是老大漂亮有点没脑子、老二聪明不漂亮(这里指的是人物设定)、小儿子似乎就是一般的孩子,小时候捣蛋、十几岁时候想的也不过就是勾搭漂亮妹子、应付作业、偷跑出去干点坏事儿等等。
与传统的慈父严母不同,Claire在孩子大了之后开始做一个职业女性,从寻常的照顾孩子而变成了学习如何事业家庭能够兼顾,体现了现实中万千妈妈的劳累生活。
而爸爸Phil却是一个不怎么靠谱的爸爸,梦想是魔术师,经常干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他想要做一个新潮的和孩子打成一片的cool爸爸,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只不过也经常事与愿违。
而更而更加大胆的体现在另外两组家庭中。
Jay娶了美艳年轻老婆,Gloria,在美国依然被人嚼舌根子,Gloria自己也常常自嘲是为着钱和绿卡嫁给Jay的这种说法,但是Gloria和Jay之间、Jay和Manny之间的感情,观众都看在眼里。
只不过Manny变成Luke的舅舅一辈儿的存在,Claire有了一个比自己孩子还小很多的兄弟,这样家庭关系即使是在不讲究排辈分的美国也是很有冲击性的。
Cam和Michel作为同性恋夫夫领养的来自越南的Lily,被Jay难以接受、被人吐槽、被他人另眼相看,无论是家庭、工作、lily话语中都体现出同性恋婚姻在社会中的被边缘化的位置,更加让观众去了解和体谅他们。
因此,Modern,旨在体现当下的新式的家庭关系、家庭成员构成、家庭成员——尤其是孩子的新特点。
这也使得这部剧更贴合实际,拉近了观众和故事的距离,观众看了更有代入感,似乎这些人就是邻居或者亲朋好友口中的谁谁,而这部家庭剧更有家庭的温暖。
这也就说到了另一个关键词——family。
Family剧中三个家庭也是在一个大家庭之中,三家相对独立又可以随时组合到一起,成为热热闹闹的一大家人。
而这也就是全剧最着力打造的重点——亲情。
无论发生乌龙事件、惊喜事件还是其他林林总总的事情,都在表现出发点是亲人之间的浓厚的感情,无论孩子变的多大、走了多远、受了委屈还是变的喜悦,哪怕世上所有人都远去,仍然有家人陪在身边,做最强的支柱和最温暖的港湾,哪怕他们曾经怎么嘲讽你、批评你,亲情血浓于水,永远化不开。
这其中体现方式就从现实出发,Claire和Michel如何和Jay交流,Haley和Alex在离家上学后父母如何想念她们、她们如何想念家,这样的体现不会出现在还不懂事的Lily和无法体会的Manny和Luke上,所以,从每个角色的年龄实际出发,几乎覆盖了老、中、小三个大年龄层,整个剧中家庭有了足够的创作空间。
感情的流露也细水长流式,Jay和Manny开始的尴尬相处,慢慢开始相互接受,成为一家人。
实际上,看了许多年的剧,似乎很难记的演过什么印象特别深刻的情景,Christmas、Thanksgiving、Easter等等节日相关集每年都会出现,温暖感人的sweet场景也屡见不鲜,而多年中的剧情似乎全部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儿。
正如每一家里每一天的日常一般,日子如同流水一般逝去,孩子在不知不觉间不在腻在父母周围、一个个离开家开始自己的生活,岁月的痕迹爬上父母的脸庞,待到发觉的时候都不知道日子又过去了多久。
平淡的日子、温如小溪般的亲情,虽然不起眼,但是生动有力。
所以,《摩登家庭》以新式的形式、时下的人设讲述了一个多年流传、老得不能再老的故事,新瓶装老酒,漂亮的瓶子更好的辅助老酒散发出醉人的酒香,熏的观众狠不下心弃剧、忍不住不看新的一季,看在眼里,暖在心里。
米奇哭了,我也哭的稀里哗啦的…听着jay 和didi 的道歉,我心中的悲伤和愤怒也仿佛好了一些😭😭😭😭😭😭😭😭😭😭米奇哭了,我也哭的稀里哗啦的…听着jay 和didi 的道歉,我心中的悲伤和愤怒也仿佛好了一些😭😭😭😭😭😭😭😭😭😭米奇哭了,我也哭的稀里哗啦的…听着jay 和didi 的道歉,我心中的悲伤和愤怒也仿佛好了一些😭😭😭😭😭😭😭😭😭😭
[cp]#摩登家庭[超话]#虽然还没有看完~但是很喜欢!
[爱你]超有爱的一个家庭!!
一大家子[哈哈]!!!
[围观]羡慕😊在这么好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一定不会丢失掉纯真和善良的[心][心][心]虽然现在最终季都完结了~但是未来还是充满爱与温情的[太阳]#摩登家庭大结局# [/cp]
第一季最后一集有科比(⊙o⊙)!
澳大利亚之旅
米卡夫夫结婚💙💙
歌姐不化妆且故意弄糟的样子😂
美国自由文化
一家人整整齐齐在一起欢乐唱歌💙
学习英语口语
我的关注
还在继续中~❤️👨👩👧👦
《摩登家庭》中最精彩的一环莫过于最后这个结合了老少配+离异家庭重组+继子继父相处+不同文化种族的家庭——热辣的年轻美女与不服老的强势老头,外加那位才11岁就忙着泡妞和做妇女之友的胖小子Many,还有时不常跳出的前夫与前妻来过乱,这极端戏剧性的设置无疑会让笑点频发,光看这一家就已然眼花缭乱了,可同时也描绘出了,面对截然不同的文化与成长,一家人所做出的妥协和奉献的爱,剧中某集里,胖小子Manny的亲父答应带他去游乐园玩,偷得半日闲的老头夫妇决定趁此机会去温泉度假,最终Manny却被父亲放了鸽子,一个人默默坐在街边等候,本准备携妻外出的老爷子在此时走到了继子身边,“虽然你爸爸不能来带你去游乐园,但他派了一辆超长轿车和我们来带你去玩。
”剧集的最后,老头放弃了热辣的温泉之旅,抱着胖继子在车中打哈欠,他说:“其实我不知道该如何做一个好父亲,但我知道在他需要的时候,你要一直陪着他。
”怎么样?
够摩登也够传统吧,够出位也够温暖吧,这就是《摩登家庭》顾名思义所在,在本剧每集的30分钟中里,充满了揶揄、自嘲、温暖和干脆利落的笑点,你可以从它身上嗅到《成长的烦恼》或者《老友记》的味道,但不同之处在于,它采用了当下最时髦摩登的伪纪录片风格,手持摄影机拍摄、随意的推拉镜头、不断出现的主角访谈…让这部剧集仿若成为一场盛大的美国家庭真人秀。
那些曾经只是出现在新闻片里的、被认为是粗糙而令故事片不屑的拍摄手法,现在全都反过来被用到了电视剧的创作上。
尽管这种手法早在NBC剧集《办公室》里就已用过,但对于《摩登家庭》显然同样奏效,令人感受到耳目一新又自由自在的风格所在。
陪伴了我们多年的《摩登家庭》在11季后终于落幕了。
这部美剧就像一个乌托邦,多元且包容的家庭,富裕且阳光充沛的中产社区,虽有争吵矛盾却最终以爱和理解和解。
而这部剧对美国社会其中一个最大的影响,是Cam和Mitch这一对同志伴侣,把同志家庭的日常生活展示了在很多对同性恋者没有深入接触的人面前,向他们展示了社区文化,向他们展示自己的可爱之处以及缺点,总而言之,向世界展示他们作为普通人欢乐与烦恼。
从而,改变了很多人对同性恋者的印象。
虽然偶有强化刻板印象之嫌,却更多时候是在输出酷儿文化。
其中最经典的便是第8季的万圣节装扮:
如果你正好点击过本公众号的文章目录,便会发现目录的封面图便是这两位:
1966年的电视剧《蝙蝠侠》,是美国最著名(没有之一)的耽美电视剧。
从60年代开始,内裤外穿的蝙蝠侠和罗宾便是美国重要的同志偶像,在时尚界则是代表坎普风格的偶像。
坎普风的内涵,便是以夸张的、不自然的、不正确的、或者过时的形式呈现思想的一种美学风格。
歪个楼,去年的 MET Gala 的主题便是坎普风。
今年因为疫情的缘故大概不会有 MET Gala 了,可以看看这篇文章回顾一下哦:看热闹| 从反抗先锋到网红:18世纪-2019的坎普风 | Met Gala
性格纠结的蝙蝠侠通过不同的角度被各种解读,被搬上荧幕无数次,经历了无数代。
但只有1966年的这一位才能被称为坎普偶像。
所以,无论后来蝙蝠侠的战衣变得有多豪华和帅气,Cam和Mitch致敬的也只能是1966年版的蝙蝠侠和罗宾。
1954年,一本名为《 Seduction of Innocence 》的学术著作诞生。
作者旨在向全社会,尤其是广大父母,指出漫画里面哪些角色是邪恶的,尤其值得注意,需要好好引导天真无邪的读者们。
在这本书里,作者花了很大的篇幅谈论蝙蝠侠和他的室友兼战斗小伙伴罗宾。
他认为这俩人是一对同志伴侣,并提出一些重要的证据——其中包括他们喜欢花(就是花,不是印花),以及他们有一个管家。
《摩登家庭》里的大直男Jay在第一季也有个狗管家👇。
难道这是他后来不得不把狗管家送人时,把狗管家送给Cam和Mitch的原因?
无论如何,这本书第一次提出了蝙蝠侠和罗宾是同志的观点,对很多人来说如同醍醐灌顶。
他不说可能很多人都不会留意到。
从此的几十年间,无数的文化研究学者和心理学家们都致力于研究蝙蝠侠究竟是不是同志这个重要的问题。
(自然也有很多同人小说/漫画/视频)
相当多的学者认为,蝙蝠侠纠结的内心世界,非常大程度上都和他压抑自己的性取向有关。
而蝙蝠侠和小丑(也有人认为他其实是个深柜)的战争,不少人把这看作是同志与恐同的抗争隐喻。
而《蝙蝠侠》的创作者们,有人坚决认为蝙蝠侠是直男,有人觉得他的确是个同志,使得那些年来,蝙蝠侠在漫画里的性格也看起来更为纠结,更容易被解读为一个永远不会出柜的同志。
1966年,蝙蝠侠的电影和电视剧在同一年上映。
所谓腐眼看人基,既然都说了他和罗宾是同志伴侣,大家自然也更容易从这一版本里面看出他们的同志属性。
于是,这部耽美电视剧和电影就此诞生。
把蝙蝠侠是否是同志这个重要的问题作为自己文化研究博士论文题目并成功通过的 Will Brooker 博士便指出,每一次蝙蝠侠和其他女性调情,总是生硬而莫名其妙,而罗宾则一副尴尬嫉妒生气的样子。
这是当年的预告片,来感受一下1966年的蝙蝠侠👇在那之前的1943年和1949年,已经有过两个版本的蝙蝠侠。
但1966年的蝙蝠侠是第一个正式的电影版本,电视版本则持续了3季。
电影和电视的演员卡司是一样的。
使得蝙蝠侠作为超级英雄在当时成为了主流的文化现象。
而在这之后,一直到1989年才出现下一个版本的蝙蝠侠。
这几十年间,蝙蝠侠就只有这一个主流的形象。
对于整整一两代人来说,根本没有一个新的蝙蝠侠可以刷新他的形象。
另一方面,60年代是美国民权运动的时代,其中包括轰轰烈烈的同志运动。
正如一篇1991年发表的论文《Batman,Deviance, and Camp》的论文所说:“(蝙蝠侠之所以引起同志观众的兴趣,是因为)他是首批因为被假设的同性恋性取向而被攻击的虚构人物之一。
”“60年代的这部电视剧则是坎普的试金石。
”
就这样,同志们也有了属于自己的超级英雄。
60年代这位蝙蝠侠便是他们的偶像。
而由于他们的造型独特而又夸张,同时也被看作坎普风格的代表偶像,象征着与主流抗争。
从此,无论性取向如何,每一个走坎普风的人,都有一个蝙蝠侠在给予TA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看片 | 为何二战时的德国会穿得很抽象?
| 乔乔的异想世界看片 | 蜘蛛侠战衣进化史(1962-2019)看星星 | Michael Jackson:只穿被禁止的衣服看片 | [波西米亚狂想曲]与风骚的伦敦:网红Biba看热闹 | 从反抗先锋到网红:18世纪-2019的坎普风 | Met Gala文|Granma图 | 网络(如有版权疑问,请豆邮,我们将马上处理)欲转载、勾搭、约稿,请豆邮微信公众号👇
09年,美国著名的ABC电视网力图要在他们最擅长的家庭喜剧上有所作为,一鼓作气送出了三部类型雷同的中产家庭剧,力图培养它们成为接档老骥伏枥的《绝望主妇》之生力军。
首当其冲的是老友“莫妮卡”的《熟女镇》,接着是以贫穷一家为主线的《中产家庭》,而最先在新剧榜中杀出重围,也是09年最受器重的秋季档剧集《摩登家庭》无疑是这三部中最成功的一部,在美国本土受到无与伦比的热烈追捧,第一集播出时收视率竟高达4.3。
这在某种程度上再次向我们证实了全球经济危机对于环球娱乐品味的深远影响,深陷风暴的美国,似乎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这种典型的美国家庭梦的支持和安慰。
《摩登家庭》瞄准的是三对各有不同的美国家庭:一对普通父母与三个孩子、一对同性恋夫夫从越南领养了养女组成三口之家,一个60岁的老头迎娶了位热辣的哥伦比亚异国美女,美女还带着个捣蛋的11岁胖儿子。
把如此热闹的三家平行摆放,可并非本剧最巧妙的地方,《摩登家庭》第一集里最神奇的时刻,就是在这几个诡异家庭坐到同一张餐桌上的时候发生的:三个孩子的妈妈和同性恋组合中的男生向60岁老头叫出了爸爸,那一刻叫人惊喜交加也恍然大悟,原来这三个集中了传统价值观、青春期孩子、异国婚姻、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同性恋等元素的家庭实际是一个相亲相爱的大家族。
这摩登又现代的组合配置实在是太美国了,也太混乱了,一方面让鸡飞狗跳和戏剧冲突铺陈而来,另一方面告诉我们,这才是货真价实的美国家庭,充满了热烈的包容并收,荡漾着摩登的不同凡响,也绝对不乏传统的价值观,最基本的中产家庭观。
就这么简单的三家人,可以向世界展示有关美国的一切。
《摩登家庭》中有最标准的中产夫妇,一对努力经营家庭的丈夫与妻子,他们会为了如何教育小儿子不要说谎而争吵、会为了女儿的裙子太短而咆哮、会真诚无比的和女儿十来岁的小男友做朋友,他们是美国最标准的父母,希望家庭和美,希望子女健康,希望一切美满,为丁点幸福而沾沾自喜和津津乐道,日日忙碌却自得其乐,他们是标准的美国梦,充满了温暖和本土核心价值观,美国人讲起这种故事总是自如得像讲老百姓自己的事情,如梦想也绝对现实。
像北美那么钟爱人文关怀和自由平等的地方,跨国婚姻和同性恋家庭也是不可放过的一环,一对同性恋couple带着越南来的养女,他们将要面临的压力、眼光、审慎和挑战来自社会也来自亲人,让古板的老爸理解与接受、和普通父母学习和相处、学着照顾小孩和维持感情,他们当然不容易,在这些不容易中他们奋力演出了自己的与众不同和格格不入,但那些与社会大众的违和在家庭中得到了包容和理解。
感觉像精神鸦片,会上瘾。
像mitch和cam给lily建的玩具屋,逃避现实的好去处。
像一块吸满温水的海绵,我趴在上面疯狂挤,把温暖灌进胃里。
我是个挑剔的人,在旁人感动地稀里哗啦落泪时,我却斤斤计较剧情不合理,嘲笑别人傻。
但在这里我愿做一个傻子,愿意放弃这些小瑕疵,每集不放过,只愿他能陪我久一点。
好羡慕他们啊,虽然有误解有争吵但是在每集结束时都会解决,大家都深爱着彼此。
羡慕他们有家人的理解和陪伴,全家人在一起渡过喜乐伤悲。
alex毕业演讲全家人在下面鼓掌,haley摄影展有所有人站在照片前,luke有无论如何都会支持他古怪想法的phil,manny永远能听到gloria对他说you're perfect,而lily有永远循循善诱宝贝着她的daddies。
我以为自己一个人可以,但是慢慢觉得自己和家庭少了一点connect,他们是我的家人,但是似乎只是名义上的,逢年过节聚在一起争吵。
婚姻真是奇妙,一家痛苦,两家痛苦,大家一起痛苦。
如果真的有八号当铺,我可能早进去典当了婚姻与爱情。
kind of sad for 2017,but thanks MF,for your company.
笑不出来
只有我觉得Lily长得越来越像田馥甄了吗??!!
一眨眼,当年的小不点们都毕业了,就连莉莉都开始跳级了……虽然这一季质量稍有下滑,主创们也有些疲惫了,不过还是希望这部剧能一直拍下去……
有点笑不出了,鸡汤又不到位,这分高到怀疑人生。
最后大人们站在门口看着孩子们开车离去的场景很动人。孩子们满怀无畏的迎着未来开去,满心欢喜着所有的冒险,而大人被留在了身后。
一天补一季,度日如年。
完全没有前几季惊艳了 不过一家人完完整整就是最好的
越小越好看,莉莉本季可爱度让位给乔,小贼说话一套一套
搞不懂这平淡如白开的剧是怎么拿的9.5,搞不懂美剧为啥都爱拍那么多集
mark
还是好想嫁给像Phil那样的男人(>_<)
我第一次看最喜欢的角色就是Manny和Alex,因为这是奇怪的、早熟的、格格不入的小孩,这就是我。重看发现Manny的奇怪总有亲人的保护,而几乎所有人都在劝Alex变成一个“正常”的女孩……以及编剧好喜欢老男人配小女孩,还要说小女孩自愿的,简直怀疑主创有人恋童……
补标,已经是我完全没剧看的时候才会去看的东西…
Drop it 、Let go梗笑死了啊!!第一集好好看!!!
第三集二姐封神集,就片头封了一下……第六集米球封神,第九、十、十一、十二集好看,18集概念绝了,gay线无敌了,21集不算好笑,但绝对收了个好尾!
20用脚写的剧本吗
实在看不下去,弃剧了
今年秋番跳崖式质量
最难看的一季so far
从luke大学学费那里开始笑,joe小可爱好想抱走,lily的音色好像变了,也越来越漂亮了。对这部剧的评分永远无法客观,这一家子对于我来说是平行世界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