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与正义
Tõde ja õigus,Truth and Justice
导演:塔内尔·托奥姆
主演:普里特·鲁格,埃斯特·昆图,普里特·沃伊马斯特,麦肯·施密特,西梅奥尼·桑德贾,因德雷克·桑穆尔,玛丽卡·瓦里克,里斯托·维德拉
类型:电影地区:爱沙尼亚语言:爱沙尼亚语年份:2019
简介:影片描绘了年轻富农安德烈(普里特·鲁格 Priit Loog 饰)的人生旅程,展现了他与邻居佩尔鲁(普里特·沃伊马斯特 Priit Võigemast 饰)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对正义的追求。安德烈受过良好的教育,聪明又强壮,与温柔宽容的妻子克鲁特一起购入了一个荒废的农场,希望在那里开始新的生活。然而,他们的邻居佩尔..详细 >
这也许就是一代一代之间的隔阂吧,上一代辛辛苦苦建立的很多东西,下一代却不以为然,其实很多事无所谓对错,无关乎正义。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选择了就毅然决然的走下去,即使那样很辛苦,丈夫不停的在劳作,希望早日还清债务,妻子希望能够轻松快乐多一点陪伴。整部电影看完,看到了一个人的一生,也许就是父辈要向我们表达的。
爱沙尼亚建国百年献礼片。人家用来propaganda的电影都这么动人。东欧是个充满苦难与诗意的地方啊,和俄罗斯一样。
比较平。
爱沙尼亚乡村爱情故事(误)。爱沙尼亚某农场主一辈子都在与混蛋邻居农场主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互不相让,在他看来他是为了寻求“真相与正义”,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信仰、失去了曾经被人爱过的优秀品质,最后他也成为了自己憎恶的邻居那样的混蛋。当他疑惑为什么自己打下的江山子女们并不买账,甚至一个个离开农场去外地闯荡时,他才幡然悔悟,可惜此时的他已经走到人生的尽头,没时间改变自己了,也不可能回到充满希望和热情的过去。没有爱过生活的人生多可悲。
好在有绝美的自然风光和BGM,至少不让人昏昏欲睡
《真相與正義》橫跨了幾十年的時光,當影片開頭出現的毛頭小子們長大之後,他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逃離農場。因為即使在這片農場生活了幾十年,他們依舊沒有對盜林鎮產生任何的情愫。這是整個故事讓人情緒最為復雜的地方,既為新一代的覺悟和新生活感動,又不得不替掙紮奮鬥了幾十年的老一代嘆氣。他耕耘了幾十年的農場將何去何從,這幾十年的奮鬥又是為了什麼呢?似乎一切,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影片的最後並沒有告訴我們什麼是真相與正義,男主似乎也早就在日復一日的枯燥生活中放棄了對它的追求。但這兩個詞組,我想應該烙在我們每一個人心裏。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在基本的生存需求外,還有著對真相與正義的追求。
19世纪爱沙尼亚的田园生活,一个男人的生活史诗。上帝,你只是信仰,我却是我。一个信仰上帝、心中充满正义的男人带着自己心爱的女人来到了一片新天地,他满心欢喜地期待用自己的双手努力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理想生活,却偏偏遇到一个无赖的邻居,为了赢、不被欺负,他终于学会作假、撒谎来赢得属于他自己的正义。而为了找个新女主人抚养他的孩子,他便在老婆和佃农女老公尸骨未寒时就结婚,甚至和神父约定忏悔可以在稍后进行,但那天必须给他们登记结婚。女儿与恩怨不断的邻居儿子谈恋爱,他便不认女儿,大儿子也不认同他为了这片土地付出辛劳远出参军,二婚佃农老婆心中仍对前夫存有愧疚,几个孩子相继夭折。于是,当头发变白的他到头来一边看着《圣经》一边滴下伤心的眼泪。他以上帝作为他生活的指引,但唯有变成恶魔,生活才能继续。。。
华美的画面,稳健的叙事,每个环节都几近完美,醇厚如一部经典苏俄长篇小说,思考着为人为生最根本的问题。讲好一个故事就能达到浸润身心的超验奇效,花里胡哨的技法不用也罢。 top 5 2020
故事关乎于土地与传承,但当我们对一直以来的传承方式质疑时,我们该如何选择?
在行至将尽时回顾一生,真是太沉重了。可能因为生在一个对土地难有真挚留恋和爱戴的时代,恨父亲以农场来绑架身边人,欣慰于孩子们的绝对反抗。没有吻过自然,感受到更多是农耕文明下人的生如草芥。不知道为什么看完这部电影想起狗镇,当一个人在践行自己认为的正义和道德时,不是英雄高歌式的虽千万人吾往矣,而是潜移默化地扭曲异化自己和他人。邻居的恶可能显得市井,安德烈的恶则更加复杂凶猛,令人窒息。
最后一部也是最爱的一部。就是这样一部我不熟悉的民族,我不熟悉的语言,用简单的叙事方式,简单的人生轨迹的记录,让我反思我的人生,我的不安,我的初心。所谓史诗,战争与和平那样的波澜壮阔的贵族人生是,但是爱沙尼亚的农场里一对贫穷夫妇的人生也是。布鲁克林里从一个国家漂泊到另一个国家的归属感缺失,这里从一个农场的家到另一个农场也是。星际穿越里男主用爱帮助人类建立另一个家园,这里的人都在逃离缺爱的盗林山。与恶邻为伴,会唤起自己内心的恶。深沉悠远的一部民族史诗,悲痛欢乐真相正义。
#23th SIFF#4很难想象居然是导演的长篇处女作上影节居然删减了16min影片之成熟、精致像是误入了19世纪爱沙尼亚乡村的平行时空很多画面古典到了极致,像极了油画,三个孩子的死,玛丽、玛丽和小儿子像极了圣母与耶稣的几副名作
5.5 很多次我都在想这是在干什么?更像是穷山恶水刁民将常人异化的过程,那对世仇的爱情,大表哥2第三章都要比这个好
(165分钟版)以粗线条进行的精美乡村史诗,粗在安德烈执着的基督教信仰与当地的‘社会哲学’之间的冲突集中于他个人身上体现,他的观念——‘男人对两件事引以为傲,土地和儿子’——让其家人为之‘牺牲’,而镜头一定程度忽视了这部分的呈现;细在影片对于带有民族属性的乡土风貌和人物时代特征的描绘,让人惊叹这竟然是部处女作
8.1果然是经典。剧本出色。完成度如此高的长篇处女作。听多了上帝的话,听不尽凡人之言。
其实,男主的转变只是从“坚持真相”到“制造谎言”,他对家人的态度自始至终都没变过。自诩正义的人有时会做出超乎想象的恶,清官有时比贪官更害人。后半句来自《老残游记》!#上海国际电影节#
不看了
每个人都有要求获得真相和正义的权力。只是如果过于追求公正和正义,那便会渐渐变得铁石心肠,慢慢失去善良。安德烈在自己的新农场遭遇了这样的处境。他确实有一个混蛋邻居佩尔鲁。就是癞蛤蟆趴脚背上,不咬人恶心人那种。于是,安德烈的余生都变成了用公正对抗蔫损坏的过程。而最好的选择一定是搬家。
古典到窒息的自然风光画面得以细腻呈现,观影过程中联想到「磨坊与十字架」。可以用客观而单薄的形式塑造单一形象,并将其作为线索贯穿二十多年的历史;也可以深入塑造两个农场上的人物,去讲述一个历史的切片。但导演选择塑造几个角色,却没能保持线索的连续,推进情节的线索不断转换,有点弄不清主旨。看完全片,觉得主旨更侧重于农业社会的乡土情结是如何不适应人本身而逐渐失落的——乡恋的本质是人文,土地不过是人文的一种临时依附,农业社会将人文与土地捆绑起来,而在垦荒一代身上体现尤甚,子女终究会像袋子里的苹果那样跑掉。而电影主题所要讨论的主题却没能纵贯影片,只是时不时拿起又放下,让人对剧情发展有一种错误期待。因为这点从五星中扣掉一星~
B+/78|就好像影院里坐在我旁边的一个人一直在动作很大地各种抖动、抖腿、敲椅子扶手,而我碰了一下她的胳膊轻声提醒她不要抖腿了,然后她不屑地哼了我一下,还用力掸了一下被我碰了的胳膊。那我能怎么办?我只能在豆瓣上吐槽她并祝福她身体健康。上帝之言自有道理,人类如何解读就是自己的问题了。#2020SI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