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贱则无敌。
却不知如果一部电影信奉着“唯贱不破”的理念时,会得到多少人会心一笑或者点头称赞。
《江湖论剑实录》就是这样一部将“贱”字贯彻到底的电影,人物贱、剧情贱、台词贱…..就连平日里神圣的爱情有会透着那么一丝贱贱的味道。
观众先别忙着下定义,因为电影贱不是单方面的贱,观众看完电影难免受影响,所以整个观影过程,也是观众贱笑的过程。
走出影厅遇到熟人,相互莞尔一笑,脱口而出的打招呼:今年,您贱笑了么?
一个出身卑微的城乡结合部屌丝青年,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不信命,而最悲剧的同样也是不信命。
郑恺饰演的司徒耀祖正是这样一个屌丝青年,好不容易考上公务员但是却对千年不变索然无味的工作生活感到绝望,于是决定辞职下海,闯荡江湖。
然而电影就是电影,试想如果真实社会中真的有一个基层公务员辞职下海,首先有没有这个勇气另当别论,就算勇气可嘉,可是社会上处处荆棘也会刺的他束手无策。
然而司徒耀祖的运气不可谓不好,屌丝遇上白富美的几率本来就低,更别说遇上白富美中的头名。
当然,耀祖能获得公主的青睐并非毫无来由,机会当然只留给有准备的人,而高强的武功正是耀祖鲤鱼跃龙门的敲门砖。
尽管《江湖论剑实录》属于披着古装的外衣借古讽今,但也幸亏是这样的方式才让电影多了很多趣味性。
观众看电影既能从中读出现实的苍白无力也能脱身而出俯视故事中人物的无厘头遭遇。
换一种说法,现代观众坐在影厅里看银幕上以无厘头的形式演绎无奈的现实,有种隔岸观火的快感,而又不至于完全脱离其中。
《江湖论剑实录》严格意义上是一部古装公路片。
司徒耀祖、张鼎鼎、王二丫、王翠四个各怀鬼胎的人结伴踏上拯救公主的道路。
一路前行,途中最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故事,疯狂的、搞笑的、无节操的、掉底线的。。。
所有的经历最终都会面露尴尬的跟观众说一句:对不起,让您贱笑了。
郑恺颇有演喜剧的天赋,《致青春》里悲催的富二代身上倾注了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青春,《私人订制》里跟葛大爷的对手戏显然让他对喜剧拥有了更加具象的认识。。。
只是司徒耀祖的搞笑风格跟郑恺之前饰演的角色搞笑方式有着天壤之别。
这是一种完全颠覆的搞笑方式,打破了以往观众对搞笑的理解,简直是用生命在贱给观众看,你若不笑,又怎么对得起他的贱……导演蒋卓原在说起拍摄《江湖论剑实录》的缘由,他说到:“拍正剧干不过新闻联播,拍动作戏干不过城管,于是就拍一部喜剧供大家娱乐。
”如此一针见血的言论也注定了这部电影不会只是简单的耍贱。
电影里的人物贱一贱,观众跟着笑一笑,笑过之后呢?
其实满腹辛酸亦难免令人深思。
《江河论剑实录》的故事从头到尾发生在一个寻找公主的世界中,而在这个空间的人物形态表现得却是人物奋斗的辛酸史,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完爆笑后会对影片中那些不靠谱,嘻哈无常的人物产生认同感。
导演蒋卓原用纪录片式的手法,戏谑和解构武侠世界,然后用少侠司徒耀祖(郑恺饰)与纨绔子弟张鼎鼎的基腐情怀,表现底层与高层孩子的追梦状态。
在整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科举舞弊、找工作受阻、职场受排挤等一系列与当下现实相契合的事件,而片中一句“家父张二河”则道出了人生的幸酸与权贵的力度。
说到底,影片其实是借助古装招牌,进行现代化演绎的“人在囧途”。
影片采用半记录的访谈式视角来直观人物的内心真实想法,这就是这个故事与众不同之处,也是魅力之所在。
从某种角度上说,它摆脱了人物的单一化,进而用纪录片的真实直击每一个人物的灵魂,使得人物在观众面前更加的真实化,现实化。
一个以钱权为中心的江湖武侠世界压制着现实社会,而在这个社会中,人似乎一出生命运就注定——子承父业。
然而司徒耀祖练就一身本领,却无奈无处施展,看着本来光鲜的职业“捕快”却整天追着猪跑,心里的愁苦让他辞去了铁饭碗。
面对着什么都不如自己的同学,却已经腰缠万贯,还娶了梦中女子,于是,司徒耀祖决定赶往汴京,闯荡一番事业,一雪前耻。
这个社会只有一条戒律,那就是靠着自己的实力,勇往直前。
电影中郑恺饰演的司徒耀祖与孙坚饰演的张鼎鼎是少数让我们记住的电影角色之一,就像《西游降魔篇》中的唐僧,《龙门镖局》的书生一样。
他们完完全全地,尽情地表现出自己的本色,而电影也恰恰依赖于两人的本色演出。
喜剧化的风格戏谑下的古代社会,实则是导演和编剧一次用影像的方式偷渡他们现实中的困境,是一次借古讽今的淋漓尽致的发挥。
影片中司徒耀祖是现实社会受挫而努力追求的人,他一个人背着一把剑来到陌生的汴京,只为考取功名,改变现状。
只可惜,现实的社会游戏让他在不得已之下认了一个“干爹”,然后直步青云迎娶公主。
这一切仿若一个“屌丝”男窘态下的虚幻美梦。
在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旅途之中,司徒耀祖和张鼎鼎将人生的囧途通过夸张的表情,或劲爆,或咆哮、或沉思、或惊讶、或癫狂的上演了一出互相欺骗,互相合作,互相搞怪等之戏,并将他们遭遇到的大企业冷漠的服务,银行“金鸡”的业务的坑蒙拐骗以及官场的勾心斗角等一系列现实味道十足的“囧态”全面的展示在观众面前。
作为一部为“8090”专门定制的电影《江湖论剑实录》,将视角赤裸裸地聚焦现代年轻人的生活,通过北宋奋斗男的故事,展现当今青年人的奋斗泪史。
在电影中,虽说有种种元素杂糅,但却将人生中的美好消解殆尽之时,又用窘态去批评现实。
司徒耀祖并没有迎娶公主,而是放弃了荣华富贵,接受了死心塌地跟着他闯天涯的二丫(潘之琳饰)。
这是导演一种对现实最大的肯定,也是对这种踏实人生的一种认可。
看着他的电影,我们能感受到现实的无奈,现实的真情。
从他的故事里那些为了摆脱标签,摆脱贫困,努力追求的人物身上,我们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认出自己熟悉的影子。
文/梦里诗书 小成本的无厘头喜剧电影,《江湖论剑实录》从郑恺那爆照头的发型便知这是剑指搞怪以博人眼球的作品,古装的外壳现代的内涵,难得嬉笑间得见电影的讽古寓今之意,总算还是有了点料,可谓是上了一碗鸡汤方便面。
毕业“名门正派”,就职衙门捕快,郑恺饰演的司徒耀祖,电影以其志存高远辞了铁饭碗来到汴京考武举拉开了电影的序幕,紧接着便是其偶遇三同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开始了一段冒险救公主公路片性质的电影,单就剧情而言,电影乏善可陈并无新意,究其亮点就在于令观众感同身受一同《武林外传》的那种现代即视感,孙坚饰演的丞相公子张鼎鼎从始至终的那句“家父张二河”总能令人忍俊不禁联想到今下那句脍炙人口的“我把是李刚”,而怀揣梦想“北漂”汴京的屌丝青年司徒耀祖“求职”的艰辛,也同样令当下观众在欢笑间为之感慨这是现实版求职工作不易的写照,诸如此类将今下元素融于这部古装无厘头的喜剧之中,是《江湖论剑实录》颇为讨巧之处,这也是其一碗方便面中总算品出了点味。
说完了料,自然要来谈谈这面,这种电影拍的立足点便是嬉笑搞怪,你自然无法用一出历史正剧的标准来对其苛求,君不见作为一部中国古装片连电影的配乐都是英语,其出戏度可想而知,但即便作为一部无厘头的喜剧《江湖论剑实录》虽有其新意,但却仍难掩其败笔,粗糙的道具服装既没能金玉其外,内容上的涣散更可谓是败絮其中,电影原名为论贱,后估计因难过审核关,这才变为了毫无剑之主题可言的论剑实录,电影以装疯耍贱秀下限来营造所谓的笑点为之果腹,又冠以伪记录片的形式令演员竹筒倒豆子自已说人物心态为之快捷,这样的电影可不就是一碗方便面的精髓所在快捷果腹吗?!
至于其内涵,也就是那点说教味的鸡汤料包,买的就是碗口感不明的方便面,最后还品出了些鸡汤味,能有这般就自当窃喜了。
还是一样的配方,还是那熟悉的味道,看电影不就图一乐吗?
正是这市场方才会有这么一碗鸡汤方便面来满足其需求,照这进度下次《万万没想到》出电影版也不是没可能的,估计是个老坛酸菜牛肉味,这酸爽不敢相信……(转载须注明:原作者梦里诗书)
偶尔在浏览器看过几个小片段感觉挺有意思,就千方百计找到这部电影看完,这些年好久没一口气不快进看完一部电影了,也许小时候看这个电影就是搞笑,20多岁看的话就是无聊,但是到今天看来,感触颇深,也难怪有些人会说你带着经历去看好多事情他就不一样了。
也正巧刚听完大唐盛世三百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黑格尔说过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教训就是没从历史中学到教训。
看完有下面几个感悟:1.想成功你得有勇气去闯,你连闯的勇气都没有,谁还能帮助你成功,你还得坚定信念抛去杂念,这个电影里面司徒也确实是成功了。
如果是我的话我估计就跟二丫在一起了。
2.想赚钱你得拉得下脸,还得有些才艺,才艺不分高低贵贱也不一定非是手艺,现在很多大网红高雅庸俗不论但就是才艺而且拉的下来脸。
3.想混的下去你得有行走社会的本身,还得有利用价值,司徒的成功也非偶然,如果他一点本身都没有,估计早死在路上了,如果没有利用价值,张二河还找他干啥。
4.俗话说遇良人先成家,遇贵人先立业,但有时候这两个也不是不矛盾的,遇到贵人是个立业的好机会,但你有可能错失良人。
人生就是这样有舍不一定有得,这就看你的选择。
5.没本事别瞎晃荡,张鼎鼎的家境应该是很多人一辈子也到达不了的巅峰,可是不懂得珍惜,虽然剧中没写结局,但未必会是善终。
6.以前的信条是:我命由我不由天,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
现在的信条是:尽人事听天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剧中张二河位居人臣,风光无限,最后也难逃下台,司徒也确实是成功了,但是刚位居二品次月北宋灭亡了,世事难料,这难道不是命数。
命中有些是早早注定的,我们不能听天由命,但也很难逆天改命,也只能活在当下,努力活着。
以上是个人言论,如有不当敬请谅解!
文/梦见乌鸦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用这种境遇来形容中国的古装电影是再合适不过了。
从当年张艺谋的《英雄》开启中国大片元年以来,大小无数古装电影如满天星斗,然而无数国产古装题材基本具备了高票房与高争议两个必要功能,人们如潮的涌去电影院看古装片,又带动如潮的口水,直到现在,或者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忠烈杨家将》、《王的盛宴》等片接连票房惨败,去年的佳作《大明劫》也只有不到500万票房。
国产古装电影,就像美国的动作片,香港的新武侠一样,最终噎死在了其唯一的美德——无节制上面。
2014年古装片似乎有了复苏的迹象,因为古装片不少,但这个光芒转瞬即逝,去除《大闹天宫》这种魔幻片,《白发魔女》票房不错,但拍得乱七八糟,后面《四大名捕大结局》品相不佳,《绣春刀》还没看,周末去观摩。
到了这部《江湖论剑实录》,如何评价实则有些为难。
因为该片跟之前几部古装片没得比,性质不一样。
说其是古装片,但里面的故事和情节都是现代模板,说其是现代片,明明是宋朝时候的故事,所以不好定性。
这片其实跟《武林外传》、《龙门镖局》一个类型,利用现代化的价值观和情节内容等手段包装一个古代故事,通过时代感的错位造成差异感产生喜剧效果,通俗的讲叫借古“玩”今。
所以给这种类型电影起了一个名字叫做“荒诞时髦古装片”。
这类片子并不是《武林外传》这些首创,很早就出现了,最早是英国人搞出来的,是1975年巨蟒团搞出来的《巨蟒与圣杯》,无厘头派开山祖师,然后流传到香港,比如尔冬升编剧、姜大卫导演的《猫头鹰》,里面就出现了如古装手电筒、时髦歌舞等穿越情节,该片也被誉为香港无厘头电影的鼻祖。
所以这类时髦的古装片也是无厘头的一种,后来被黄百鸣这帮“新艺城派”发扬光大,《花田喜事》、《水浒笑传》等片都是这种类型。
除去这些电影,国内观众熟悉的当然是《武林外传》等影视剧。
这部《江湖论剑实录》其实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看这种电影的好处就是不用自带避雷针,作为古装片,绝不会出现一两处雷人、穿越感的台词和情节,因为全片就是奔着这个调性去的。
但这种时髦古装类电影本来卖点就比较单一,局限性大,也很难拍出花样。
本片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呢,咱也用现代话来形容,从前一个屌丝,铭记祖训,刻苦学习考取名牌大学(名门正派),毕业后当了个片警(捕快),虽有国家编制,但心比天高,放弃职业前往帝都(汴梁)发展,然而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这个故事平心而论属于随大流的类型,典型的三无主角北漂、公路片,主题是追梦,模板放在《老男孩》、《后会无期》、《人在囧途》里都能试用,且不说以上几部知名作品,就是更多不知名的如《北漂鱼》、《城市乡巴佬》等也是这样。
但电影的新意在于古装,是将一个传统的故事套上了古装的马甲,将交通工具换成了马和驴车,贯穿一条追梦主线和感情支线,就变成了如今这个样子,这种形式是优点也是缺点,如下细说。
首先肯定的是电影的剧本,故事模板不新鲜,但里面的情节都是全新的,而且本片可谓真正的借古讽今,片中用尽一切笑料和情节来讲述当今的现状,比如官二代高呼“家父张二河”,最终坑了爹;科举舞弊案讽刺了公务员考试靠关系上位;“工部的人绝不敢过自己修的桥”明显暗示豆腐渣工程;如今取款机多吐钱取走没有上缴,变成了捡了马车掉落的钱被官府羁押的情节等等,片子里大多数这样的夸张搞笑情节都是这样的套路,假如这是一部现代戏,剧本保证第一轮面试就被毙,正因为是古装戏,借用片中讽刺宋朝的段落来表现当下,谈不上高明但很有意思。
电影的故事性不强,虽有大段跌宕起伏的追逐和打斗戏,但总体还是以小情节和搞笑段子为主,这一点也是公路片的通病,看《后会无期》就知道了,其实该片形式上跟前者差不多,以五花八门的情节笑料和段子取胜,故事性就不行了,当然也缺少一个精神内核,因为本片过于注重情节和相关的借古讽今段落,从而忽略了整体,让本片看上去很散碎。
导演蒋卓原编剧出身,在设计情节方面有两把刷子,片子里很多搞笑段落品相都不错,完全没有借用现在的网络段子,台词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搞笑的情节,比如郑恺和孙坚初遇两场戏,第一场坑爹戏孙坚头戴大头娃娃喜庆面具夺命狂呼,非常具有笑点;第二场破屋子里偶然撞见,孙坚手拿铜镜正在半裸身体自画像,两场戏带出了人物性格和特点,同时也非常具有新意,这是优点。
但蒋卓原毕竟是第一次导演,电影的节奏出现了问题,也就是上面提到过的“散碎”,电影想说的故事很多,主线是救公主,但之前包括坑爹、豆腐渣工程等情节只是作为过渡,没有充分展开,让电影旁枝大叶显得很多,中间还有大量“采访”戏,角色对着镜头独白,从而导致故事主题很薄弱,这是缺点。
几位演员值得一说,第一次见孙坚那种贱样,很有意思,部分地方有些过火;郑恺在片中属于冷面笑匠,造型一般;这是第一次见潘之琳出现在大银幕上,真心漂亮。
最有意思的是那位孙坚口中的“家父张二河”,演员虽无名气,但是几场戏是电影里最大的笑点,那句“令郎的胸肌竟然如此——浮夸”,笑掉大牙。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是午马先生真正的遗作,原本饰演郑恺的父亲,但在剧组几天之后身体不适便离开,不久之后便撒手人寰,但看之前的宣传并没有提午马,正片中没有午马先生的戏份,演员表上却有。
只是字幕后出了一段彩蛋,是午马饰演的父亲给儿子说祖训的片段,算是一种致敬。
通过片名的直观感受,作为一个普通观众可能不知所云,通常会想到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武林,“论剑”无非是比武争霸。
而此片的“江湖”非传统意义的江湖,论剑也非比武论剑,其实“论贱”更为合适。
这是一部另类古装片,遥远的宋朝,古装的造型,而一系列的戏剧冲突却让观众看到了当下。
司徒耀祖、王二丫、张鼎鼎、王翠组成“论贱四人组”,郑恺扮演的司徒耀祖是位胸怀抱负却郁郁不得志,从小城辞职到汴京闯荡的宋朝青年,杀马特造型让人捧腹;孙坚扮演的官二代张鼎鼎外形一贯的呆萌,口头禅“家父张二河”;潘之琳扮演的二丫容颜娇俏,无论是歌伎装还是行走江湖的便装,都被她演绎出不同的味道,是片中最美的一道风景,设计色诱张鼎鼎的那场戏则展现了她清纯之外的风情一面;余思潞扮演的王翠虽然在片中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以男装示人,但依旧难掩她有料的凹凸身材,一场野外沐浴戏更是展现香艳性感。
四个宋朝青年,身份悬殊,但都满怀抱负踏上西行之路,他们从起程之时就受到来自各方的阻挠。
有绑匪、奸商,还有意图不轨的二驸马,在嬉笑打闹、惊险刺激的旅程中,他们四人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四个青年打打闹闹、一次次经历社会险恶,最终明白自己之前希望的富贵名利到头来不过只是一场空,平凡安稳的生活才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古装的形,现代的芯,这部电影全片都在借古讽今。
官二代拼爹、官僚作风、不差钱儿、黑中介、虚假宣传……种种当今社会的现象在片中都有体现。
虽然片中对这些现象都只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的鞭笞,但这部电影中涉及的社会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在古装武侠恶搞喜剧中绝无仅有。
虽是宋朝事,处处露今容。
从四位古代青年的身上观众会看到自己,他们的苦逼正是当下社会中苦逼的自己,不同时代相同的遭遇,让观众与戏中人产生莫名的亲近感。
如题,电影是古装电影,但时时刻刻都有一股强烈的现实主义气息。
这种借古讽今的展现手法,在以往的电影题材中闻所未闻,让观者觉得新奇。
导演在各种夸张表现的同时还采用了大量的摇臂镜头,增加了写实的风格,让电影的层次感、空间感极强,让观众就像身临其境与演员在一起。
模仿美剧式的风格,让多个主要角色进行内心独白和对故事的倒叙或插叙,让电影有了多线叙事般的立体感。
游戏动画进程的植入和电影音乐的混搭配合也让电影显得更加另类有趣。
古代青年奋斗史也是现代青年的苦逼呈现,古装电影照进现实生活,这部电影还有点意思。
这部片子真算得上是国内喜剧的新秀作品了,虽然剧情平庸,大体走势能预测个七七八八,但就电影本身而言,确实是无厘头的有力继承者,真香定律运用的浑然天成,真的能逗笑别人,及格是肯定没有问题的。
另外不得不说,摄像大哥拼命炫技,有几个镜头真的是可圈可点,奈何剧情实在平庸,有点浪费了。
要说缺点就是开篇尴尬,非常之尴尬,郑凯的独角戏演搞笑角色有点力度不足,需要有人配合他,发挥效果,三人组凑齐的一刹那就渐渐好转了起来。
曾经光顾着笑,没有注意过台词,然而事实是很明白的讽刺社会现象的,家父张二河这个最出彩的梗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文/芳菲小猪人类的出现与水密切相关,逐水而居也是人类生存的第一基本原则。
所以,有人的地方必定有江湖。
而有了江湖之后,渐渐的出现了侠客与义士。
因此,施耐庵才写了《江湖豪客传》,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水浒传》来赞颂英雄。
而那些古装片中的高手论剑,英雄对决,无论何时听起来都让人血脉贲张。
所以,江湖、武侠、论剑、英雄,这些也成了无数少年心中的梦。
从古至今,一直如此。
但正因为一直如此,古装武侠片往往都跳不出英雄的藩篱。
久而久之,也就出现了审美疲劳,早已不复当年“少林寺”时代万人空巷之勇。
所以如今的古装武侠片要么票房不佳,要么口碑很差——比如四大名捕,比如白发魔女……那么,古装武侠片能不能有全新的演绎方式呢?
由郑恺主演、卓原导演的处女作电影《江湖论剑实录》,就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尝试!
对于《江湖论剑实录》这部电影来说,卖相着实不佳。
即便是在非诚勿扰中的出色表演,但作为男一号的郑恺绝对算不上顶级明星。
靠他买票,难度太大。
甚至如果看一下片花或者预告片,相信在很多人看来必定烂片无疑。
因为十全九美、天下第二这种同类的电影早就玩滥了。
不过,如果你真的带着这种先入为主的思想,那你就会发现《江湖论剑实录》和你想的大相径庭,处处都能带给你惊艳、惊喜甚至惊吓。
首先,这部电影全片都在借古讽今。
名牌大学毕业证无用论、拼爹、富二代、高考舞弊案、官僚作风、我爸是李刚、黑中介、基金夸大宣传……种种当今社会的现象在片中都有体现。
虽然片中对这些现象都只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的鞭笞,但这部电影中涉及的社会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在古装武侠恶搞喜剧中绝无仅有。
甚至电影的背景设定在宋朝,也是因为当时的中国青年的生存状态与如今极为相似。
所以这部电影从点到面都有着强烈的现实主义气息。
另外,在拍摄手法上《江湖论剑实录》也做了很大的创新。
导演采用了大量的摇臂镜头,增加了写实的风格。
层次感、纵深的空间感极强,让观众就像身临其境与演员在一起。
而且在片中还会从多个角度,由多个主要角色进行内心独白和对故事的倒叙或插叙,让电影有了多线叙事般的立体感。
更有趣的是,电影还与动画、多种风格的欧美音乐诸如乡村、R&B等等结合起来,跨界感十足。
而活吞章鱼、羊驼等动物的植入也使得电影的元素更为丰富,在细节把握的细腻程度也远超同类电影,生搬硬套到毫无违和感。
当然,电影最核心的还是并不醉心于英雄!
郑恺扮演的司徒耀祖梦想打败恶势力,迎娶公主,成为人生大赢家。
但最后他却并没有当上英雄。
而是在游到龙门之后选择不离开小伙伴,继续做了一条鲤鱼。
从大学毕业没有工作,到做了县衙里的小捕头,再到沦为京漂、住进合租房……司徒耀祖一直都是被人玩弄的小人物。
可他选择了甘于平庸,回归鸡毛蒜皮鸡零狗碎,收获的是心灵的坦然。
而现实中,大多数的我们都是普通人。
所以对这部古装喜剧,我们除了莞尔一笑,更重要的是能够看到自己,看清自己追求的又是什么。
而能在大胆针砭时弊的同时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江湖故事,《江湖论剑实录》真的开辟了古装电影的一片新天地!
讽刺题材搭配一个鸡汤结尾,这是我为什么打3星,主角看透一切、隐居山林的转折实在是生硬无比。
其实整部电影完全可以看做当代大学生初入社会,梦想破灭的故事。
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心比天高,最终却只能在家乡小县城做公务员,这个公务员还是靠父母托关系。
似乎自己十多年努力毫无意义,不甘心的他选择了北上广,想凭能力闯出一遍天地。
(顺便吐槽一句,电影里的猪是王小波家里的吗)
现实很快打脸,这是个拼爹的社会,武举考卷按家庭社会地位分类,平民考生考卷直接烧火,最终主角当了妓院保安。
张二河他爹举了个十分形象的例子,让司徒耀祖猜手掌
十分精辟!
只是给你一个看似存在的选择罢了,你当真就输了,科举从来不是做官的唯一途径。
不过身为主角,自然会有旁人没有的大机遇,被御史张二河认为义子迎娶公主。
因为大臣们认为:迎娶公主就是在家中摆了一个活佛,何况公主被大理国掳走,还需营救危险系数太高。
从后面剧情来看,公主的颜值也是一言难尽。
总之,主角十分顺利的成为了附马,接受了营救公主的任务。
本片比武时的春节联欢晚会音乐,妙不可言,走形式巅峰剧情看到这非常想吐槽,这不就是勇者的故事吗?
剧情风格冷笑话也类似勇者义彦啊!!!
讽刺的是,接下来的反派没有一个跟大理国有关,全是内部矛盾,深得马原真理。
劫财杀人的小吏、推卸责任毁尸灭迹的工部尚书和劫持公主的二附马,人民群众中藏着敌人,嗯,北宋官场需要一场整风运动。
接着往下,勇者司徒耀祖和他的伙伴:嘴炮男张顶顶、近战大胸肌女、弓箭手王二丫,终于打败了反派二附马,却放弃了附马身份,和王二丫过起男耕女织的故事。
电影顺便还给了第二条线和公主结婚的结局,成婚两年后就是靖康之耻,这么一看,主角的选择十分合理个鬼!
一部讽刺时弊、讨论理想的故事被搞到这种鸡汤结局,可以说是最大的失败。
有没有发现,主角其实根本就没有理想,他只是想做大事成为大人物,这能算理想?
非常不具体,看看张鼎鼎的理想,丹青大家,称呼不再是张二河的儿子。
至于司徒耀祖?
他到底想做什么?
最初想考武举,不成功就放弃了。
又做了张二河义子,想成为附马?
他真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吗?
或者说,他追求的不过是权势而已,那么结局倒能理解了。
这不是一个关于理想的小人物的故事,而是一个得了妄想症的家伙是如何清醒的故事。
实现理想并没有错,主角该放弃附马的原因难道不是因为他的作弊行为吗?
而且,拥有理想难道不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吗?
电影主题由于过多的讽刺导致剧情跑偏,最终只能用鸡汤结尾。
有评论说主角怀着高原理想的,请看过《喜剧之王》再来说吧,那才是关于追求理想的最佳电影,反观本片,不过是给尹天仇做了个反面对比。
王迅
恭叔
如花至于说靖康之耻的白痴:1,做官可能被抓被毙2,当社畜平安平凡一生所以你就选择了2,真TM二货一个!
大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
说实话,对于国产喜剧片,我现在预期非常低。
今天的喜剧片大多只能打30分,那本片也只有40分的水平。
借古讽今的处理并不高明,看得出导演想表达的东西挺多,东拉西扯没有前后关系的无聊段子太多,处处显得低级。
镜头不多说了,毫无亮点。
只能说极其的普通和平庸。
这种由一个个直给,肤浅的讽刺拼凑出来的电影,在十年后的今天因现实环境之故被称赞有深度,错把猪糠当细粮,这真的是一种悲哀。
借古讽今,那也是个弱智片,拼接感很重(引起不适的低质量男性视角)
有些地方还蛮好笑的,像网络短片,但各种弱智桥段也真是。。?
够搞笑,有剧情,有演技。就这就已经足够秒杀如今的大部分喜剧电影了,我觉得本片值得7分,所以过来抬一抬
感觉导演还是有想法的,可能经过打磨之后会更炉火纯青
反映了很多社会乱象
除了抱怨还是抱怨,似乎也是无力回天,只是讽刺剧而已,完全没有大腕范!进攻娱乐,后期有转为感情戏。。。一锅粥毁在搅屎棍上了!
从2014—2023,电影没怎么变,电影里的也没怎么变
我信了你的邪,我在期待什么。。。
2018.11.11
一部中国古装电影,背景音乐竟然是英文歌,而且还不违和。轻轻松松的江湖喜剧,用反讽的手法来告诉大家平凡的生活也没什么不好。故事朝代我以为是明朝,没想到是北宋末年。
不知道他在讲什么,乱糟糟,搞笑搞的也莫名其妙
剧情不好 创意肤浅过时 不过可供一乐
火了个梗:家父张二河
现在再来看这部14年的电影,居然颇多荒诞的讽刺
虽然并不是多么经典的片子,但是5.5也有点太低了,现在国内哪个电影不是在明着暗着捧臭脚,或者不痛不痒的做鸡汤,这种影射现实的片子还赶不上那些垃圾?
影片只是为了讽刺社会,就电影本身没有什么可取之处。
就记住一句台词。
亂七八糟,不過挺好笑的,竟然演的都還可以,隱約有點武林外傳的的模式
只能说同行衬托这片最有意思点在于讽刺天龙人,最后告诉你做条鲤鱼就好
被低估的喜剧片,换个能上映的剧情,票房不会低。方言+英文BGM一点不违和,神了。最后,女主好美 明艳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