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

Passengers,幽灵乘客(港),灵异航班(台),危险飞行,空难乘客

主演:安妮·海瑟薇,帕特里克·威尔森,克里·杜瓦尔,大卫·摩斯,黛安·韦斯特,安德鲁·布劳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加拿大语言:英语年份:2008

《乘客》剧照

乘客 剧照 NO.1乘客 剧照 NO.2乘客 剧照 NO.3乘客 剧照 NO.4乘客 剧照 NO.5乘客 剧照 NO.6乘客 剧照 NO.13乘客 剧照 NO.14乘客 剧照 NO.15乘客 剧照 NO.16乘客 剧照 NO.17乘客 剧照 NO.18乘客 剧照 NO.19乘客 剧照 NO.20

《乘客》剧情介绍

乘客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某飞机失事后109名乘客仅数名幸存。心理医生克莱尔(安妮•海瑟薇Anne Hathaway 饰)被导师派去对幸存者进行心理治疗,却发现自己渐渐爱上幸存者之一,前证券公司副总裁艾瑞克(帕特里克•威尔森 Patrick Wilson 饰)。与此同时,克莱尔发现诊所外经常有人监视,自己被跟梢,病人神秘失踪,甚至航空公司职员也来威胁她不要多管闲事,这令克莱尔怀疑航空公司为掩盖机械故障的事实,故意用操作失误来掩人耳目避免调查,进而对察觉真相的幸存乘客施以毒手。随着克莱尔与艾瑞克感情的深入,病人竟变得越来越少,克莱尔与姐姐一家也失去联络,甚至就连她的自身安全也面临威胁……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出租家人你住在我心里错点鸳鸯戏点鸳鸯黎明决战一个女人冰河时代魔游纪1:盘古之心我叫刘金凤女神有难吉姆·杰弗里斯:不醉解千愁相会在昨天勇士传奇巴瑞第一季华丽计程车行寄宿学校的朱丽叶恶魔的艺术2:邪降路的尽头勾魂蛇魔女史前巨鳄遗产恶搞之路我口袋里的女朋友警察世家第三季地心历险记卧鼠藏虫下一个受害者不思异:录像憨豆特工2楼上的外星人办公室第五季男神

《乘客》长篇影评

 1 ) 我发现我死了。

评分是不是有点低了,虽说有珠玉在前,但整体并无太大的逻辑漏洞,而且人物压抑的刻画也很到位。

还有安妮的颜。

层层的渐入,管家,老师,每一人都为我而来,扣人心弦的温暖,渐行渐远的恐怖,承接了最后的温暖人生仅此而已。

每一份突然终要平静接受。

你说:人死后会有光吗?

但你留下的光永远是光。

即使只能够怀念了。

 2 ) 死前思维

监定完毕,本片虽然有不合逻辑之处,不过,完全是因为要给观众设置悬念,扰乱视听,所以总的来说,还不错。

另外,是否编剧是否可以试着从这方面入手呢?

即“死前思维”,接下来,先介绍理论基础——人类大约有几百亿个脑细胞,每个脑细胞大约有几百条脑神经,每条神经上大约有几百个突触,每个突触有几百到几千个蛋白质,一个脑细胞的作用大约相当于一台大型计算机,一个突触的作用大约相当于计算机的一块芯片。

可以很简单地推算出来,人的大脑相当于上千亿块或上万亿块芯片。

人类目前最大型的并行计算机,美国的白色战略加速计算机(White ASCI)也不过8000块芯片,和人类的大脑比,相差大约一亿倍,也就是差8到9个数量级。

计算机的运算能力一般用一秒钟能做多少次加法运算来统计,目前最快的是日本的“地球模拟器”,40亿次。

如果用计算机类比人的大脑,由于人脑是超级巨大的并行运算系统,所有突触以及每个突触上的所有蛋白质,都可以瞬间同时运动,蛋白质之间又只有几纳米距离,电流在这个距离上一秒可运行几千亿次,人脑运算速度的数量级就大得没法形容,大约1后面跟27个零到30个零。

要知道,40亿次,才不过是4后面跟10个零而已,差了大约20个数量级。

所以,如果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类大脑的功能,以目前研究进展的速度而言,大约还要一百年才能实现。

因为根据著名的“摩尔定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每18个月提高一倍,也就是每年大约提高0.57倍,要提高20个数量级就需要100多年。

俺这辈子肯定是看不到了。

另外还有一个因素没有考虑,计算机就两种电路状态,开或关,而脑细胞、脑神经、突触、蛋白质以及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有很多种,运动起来远比电路复杂得多了。

所以人类搞清人脑功能的时间还要推后。

--- 人的大脑是人体中最微妙的智能器官。

它重约1.3千克,体积只有1.4立方米,大约由100多亿个神经细胞所组成。

每个神经细胞的周围,有1000~10000个突触伸展出去,和相邻的神经细胞的突触相交联。

这些突触像电路一样,都具有一个能通过或停止“电子流动”的“闸门”,因此,大脑能够储存10万亿位的信息量。

这样的存贮能力可与1万台计算机的存贮容量相媲美。

人脑的思维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形式化思维,是人脑演绎能力的表现,具有逻辑的循序的特点:一种是模糊性的思维,是人脑归纳能力的表现,可同时进行综合的整体的思考。

尽管在人的一生中,每小时约有1000个神经细胞发生障碍,一年内有近900万个神经丧失功能,然而,即使如此,大脑仍能正常地工作,其主要原因,就是大脑有足够的“后备力量”。

一些神经细胞发生故障,另一些“备用”的神经细胞马上顶替上来。

科学家从人脑的功能原理上,受到了启发,研制成功了电子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是20世纪最重大的发明之一。

它具有非凡的计算能力,现代最快的计算机在1秒钟内,能完成上亿次运算,这样的计算速度和计算过程的可靠性,是人工计算望尘莫及的。

计算机还能模仿人的某些感觉和思维功能,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判断和推理,代替人的部分脑力劳动。

正因为这样,计算机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被称之为“电脑”,而且在各个领域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代计算机总是按照人规定的程序进行工作的。

在这些程序中,人要为计算机预见到一切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安排好计算机该如何作出反应。

一旦出现了意料之外情况,计算机也会晕头转向,束手无策。

计算机的体积很大,虽然它的元件和人脑细胞的数量一样多,每个元件的体积为1立方厘米,耗能为0.1瓦;众多的元件组装起来,其体积已经是1万立方米的庞然大物了,它是大脑体积的600万倍,所需要的能量高达100万千瓦,相当于一座现代化大型水电站的发电量。

因此,尽管电子计算机的才能非凡,神通广大,在某些方面远胜于人,但人脑仍然是世界上最完善的“天然计算机”。

也就是说,可以试着用这样的逻辑来讲述故事——Clair在坠机前时间里,脑袋里处理了若干的信息,我们把其中任意一条可以形成完整故事链的情节加以处理,然后讲述出来!

从方法上讲,这是一种对时间的放大,当整个思维被和盘托出了以后,ok,此时坠机!

全篇结束!

这样来讲故事的话,主要可以体现人直到死去的时候都还是带着很多遗憾和愿望,因此,应该珍惜现实的每分每秒!

去争取,去追寻!

 3 ) 谁为你而来?珍惜他们吧

没看过第六感,所以是第一次看这样情节的片子,直到最后姐姐出现,以及坠机前克莱尔在现实和冥想中来回切换的画面里才明白整个故事,对我来讲很新鲜。

全片阴暗的色调和几乎无群戏的场面很符合“死后世界”的样子。

在片子传达的主题里我最喜欢的,是"who came back for you"——其实不是谁为你回来,而是你在生命结束前会想到谁。

这些人是你生命里最重要的人。

提醒着所有人,生时当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当懂得爱,莫要等到死时追悔。

 4 ) 尚算美满但一点也不意外

因为有《鬼语者》打了底(没错,就是那部米国电视连续剧),我给这电影三个星。

电影远没到结束,就女主角打电话老没人接,我知道她已经死掉了。

好些电影电视里面都会这么安排。。。。

(这个桥段哪部片子给我打过底,我已经忘了)在鬼语者里面,当飞机失事,我们都以为女主角死党的BF会出事的时候,影片告诉我们,死的是女主的好朋友。

那时候我意外的很呢。

尽管剧集在真相将要揭示之前的那片刻里已经给足了暗示,结局却依然让旁观者都觉得难以接受。

但在这部《空难》里,这一点却用得相当无惊无喜。

不过是让人呼了一口气,说“你终于走到这个点子上来了”。

不过女主角是长得可爱的,大眼睛虽然眼皮有点耷拉,却还是会说话的。

在剧中表现也还过得去的。

口味是大众化的,茶余饭后消消闲大概没有问题。

不至于太刺激。

温情脉脉。

最终各个相关的鬼魂来迎接女主,这真是温暖。

去吧,天堂在光明处等着你,走进那光里去吧(《死神似我》?。。。。

小小声说,其实我挺喜欢《死神似我》的。

)。

 5 ) 谁是度你的那个人

《第六感》是我看过的最好的恐怖片之一,除此之外我比较抵制欧美恐怖片。

因为讨厌血腥和杀戮,讨厌变态和恶心。

某天随便在电脑里找了个《乘客》,糖爸看过了,他先告诉我说是恐怖片,又马上更正说是惊悚片。

这是最不像恐怖片的电影,它自始至终都没吓到我,但非常令我为之感动。

一部好电影就是在你看过后总会让你若有所思地思考些什么,有时甚至会非常不经意的在你脑海中徘徊几天。

它留给我的问题就是:在生死之间,我们需要那个引度你的人。

前一段时间看克里斯托夫《时间倒流七十年》的拍摄花絮时,这位昔日的“超人”讲述了一个他的亲身经历:在坠马瘫痪后他又经历了一次飞机失事,他感觉灵魂和肉体分离了,自己漂在空中看医生们尽力抢救自己的“肉身”,这种感觉只持续了几十秒,虽然最终他还是回到了自己的身体中,但这感觉非常逼真真切。

大概这就是濒死体验。

不过《乘客》这电影不是在告诉我们濒死的感觉,而是人如何接受死亡的现实。

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人死后是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亡的(《第六感》中的男主角也是如此),一般来说这是因为他们生前的执念过于强烈,一直延伸到死后。

那么如何让他们相信自己已经是“死人”呢?

这也是这个片子中温情的部分,如果真正跨越生死界限,就会有先你过世的人前来引度你:恩师,伯母,爷爷,父母,甚至小时最爱的那只狗。

他们还是像在人世一样与你共同生活,你丝毫没有怀疑自己作为“人”身份,对他们的死亡似乎也已经遗忘,而当你真正发现自己置身天堂时,没有恐惧和无助,而是心里一片豁然:死似乎与生没有区别,甚至更为温暖,这大概就是天堂。

我是非常愿意这是真的,因为这让死亡看起来并不可怕,甚至有着些许轻松与美好。

之后又看了《小岛惊魂》。

众人都赞妮可演技之高。

其实无论从演员演技、影片结构内容或是恐怖程度来说,它都高于《乘客》。

但我还是喜欢《乘客》。

这大概也是因为看此片时正赶上法航飞机失事,影片使我对那些遇难的乘客的经历有着真切的恐惧和遗憾,我更愿意把这种感觉作为对他们的哀悼。

同时也愿意相信我们曾经伟大的“超人”克里斯托夫和迈克杰克逊离开人世时曾经被温情美好的“引度”。

我不是他们之中任何一个的粉丝,但他们曾出现在我过去的岁月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曾若有若无地渗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所以,他们的离去,其实也是我们过去某段岁月的死亡。

 6 ) 搭一班会爆炸的飞机

前半部拖沓沉闷,结尾很出彩。

有点像小岛惊魂,已死的人并不知道自己死去了,已故的人帮助失去记忆的灵魂接受自己死亡的事实。

结尾拍出了温暖甚至喜悦的感觉。

看着自己爱的人,即使没有能够来得及与他做成情侣,在最后一刻,互相凝视,然后一切空白。

如果真的搭上一班会爆炸的飞机,我希望我的结局,也是这样。

 7 ) 还以为是不心理题材

可能是一周前看了《沉默的羔羊》,而看《Passenger》之前又看了《汉尼拔》的缘故吧,从开始到快完事儿了我都以为是一部心理题材片子直到最后,最后,最后姐姐拿起妹妹的信,才知道整错了妈的,看电影还得再有想象力一点啊

 8 ) How people know they are dead already?

That a person is dead means s/he is socially dead, “the final separation of a person from a human community” (Carey, Communication as Culture). For living people, all kinds of rituals serve to prolong the death, which can reduce the sharpness of the break between life and death, preserving the continuity of community existence. But for the dead people, how can they know they are dead already? That is what the movie tries to answer, although not very successfully.

 9 ) OK……我被编剧耍了……

开始看到介绍是恐怖片,就下载了。

下来看了下开头,厄,飞机事故,幸存者说有爆炸,有火光,航空公司坚持说是机师的问题,嗯,有内情,偶猜测是不是美国电影常用的剧本,军事演习飞弹失误,国家机构要求隐瞒的故事。

中间的插曲,男主冲出屋子看狗,结果站路中间当灯柱,然后手放在别人车引擎盖时,还以为他突然有了异能,下一秒就把车给掀飞了呢,结果啥事都没……再看下去,哦,确实是飞机引擎着火,那就不关国家的事了,是航空公司个人的黑暗,还把幸存者一个一个的抓走呢。

然后,男主说他死了……被火车撞也没事,好,转到鬼片情节了……看到这我已经混乱了。

男主难道是地狱回来的复仇者?

要把航空公司的人一个一个的杀掉?

但看前半部影片塑造的形象不是这种人哦。

继续,航空公司的人说那架飞机的机师就是他,厄?

难道开机前他开溜了?

剩一个副机师也照样起飞?

女主没听明白,偶也没看明白……哦,留下了剧情引发物品,女主不理会个人私隐的法律问题,擅自就给它开箱了,结果,世界崩坏了……原来女主也在飞机上。

OK,到最后,大家原来全都是死人,我们从头到尾都是在看老幽灵和新幽灵在耍宝……哦,尾巴那里有看到女主的姐姐出来,总算有活人了……看完了……不知道能说什么……不过很喜欢那种城市的环境和气氛……和现在的广州真的差很远……唉……

 10 ) 终点还是起点

不知道怎么说这部电影,活着和死去的世界,亡者的解脱及与尘世的分离终究怎样,我相信只有禅者知道,我相信某些神秘的东西。

解脱,如果最后你到达的那个世界真的会让你给原来的人生画上一个句号的话,或许就不会对死有什么敬畏了,我们活在另一个世界......突然又想起了《你在天堂遇到的五个人》,大概是这个书名吧,同样说到了引导,看到离别已久的那些人,是该为自己快乐还是悲伤?

无聊的话题,让我们好好的活着吧,死,到了那天再说吧。

《乘客》短评

果然是很少看这类片子的原因,看到最后才有一点点明白,而且一点都感觉不到恐怖。

6分钟前
  • 个篱
  • 还行

又是一部玩弄观众的电影,我要是去首映式,一定放丫导演几枪!

9分钟前
  • ★冰凌宫★
  • 推荐

看Anne Hathaway和Patrick Wilson~傻傻的剧情~~~

10分钟前
  • Ston3s
  • 还行

一部不看到最后不了解主题的电影,前半段很需要耐心,不恐怖,因为题材的关系所以才硬要用恐怖这个标签么-。-。s亡在这里成了一个很温情的过程,喜欢。

15分钟前
  • <。)#)))≦
  • 推荐

可以举报这片名剧透嘛请问/ 烂恐怖片就是来一心二用的 看完这片我翻完了一天的微博顺便写了几条上卓越买了两本书剪完指甲打了个盹 - -

17分钟前
  • 蕊蕊
  • 较差

悬疑片变爱情鬼故事真是太操蛋了,当观众没看过“第六感”啊!!!

1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奔着安妮海瑟薇去的,依然赏心悦目。剧情看得那个累啊,结局虽峰回路转,但耐心早被消耗完了。

20分钟前
  • 胖胖
  • 较差

Dead people walking

22分钟前
  • 8000LL
  • 还行

本来想看看安妮公主怎么演绎惊悚,结果给我来了个大大的温情拥抱。我想说安妮公主的脸太不适合这种压抑的风格了,尤其是最后她知道真相,大声哭喊的时候,那表情,那声音,那神态,丝毫没让我感觉到悲伤或者恐惧。最后鄙视一下影片的类型分类,怎么能归到恐怖片一类呢,竟给我下套!

26分钟前
  • 晚风云意
  • 推荐

看的我快睡着了= =就记得一句话。Get away from me

31分钟前
  • 傲娇续小肥
  • 较差

要看懂还真不容易。。对男猪脚的印象已经停留在水果硬糖里的那个恋童癖了。。。

34分钟前
  • capi love cat
  • 还行

2009.1.11考完试的晚上跟老公一起看的。经济危机的美国电影怎么也开始有中国大陆政府片的味道了……

35分钟前
  • MISS MISS
  • 还行

剧情还行,女主气场太弱,让人瞌睡

39分钟前
  • 小5|猫饼干
  • 较差

结尾的那个twist只会让人觉得厌烦,不过演员们演的其实挺好

43分钟前
  • 海南鸡饭
  • 较差

ANNE 笑起来很迷人.who came back for u?who came back for me?

44分钟前
  • 推荐

一看故事就有很多漏洞和可预知的东西,最近好多片子都走这个路线,比如眼前的生活,可惜全都表现平平,甚至可以说完全在梦游

49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较差

真是失败啊,看了十分钟就发现电影名字直接就给剧透了,但是女主角挂了这点倒是最后才看出来。安妮在片子里面真是丑爆了。

51分钟前
  • 宅拾叁
  • 较差

完美安妮身上阳气太重,真的不适合这种假装人类,最后又迅速接受自己是空气的女猪脚啊。

56分钟前
  • 猱困困
  • 较差

1、他们都死了   2、他们不知道自己死了   3、不知道自己死了的人在一起讨论他们为什么没有死   4、知道自己死了的人开始靠近他们向他们娓娓道来他们其实已经死了   5、不知道自己死了的人终于明白了其实他们已经死了   6、他们都真正死了,他们终于安宁了 一个网友的见解!!很精辟的!!我真的很佩服他!总结的太好了!

60分钟前
  • 巴洛克灰调
  • 推荐

本来剧本算是优势,只不过有同类型典范片在前反而有点吃亏。缺点明显,头轻脚重,时间又短,结局部分塞过来的一大堆信息很难让观众一下子理顺,同Stay、The others、第六感等简单明了的逆转比起来差距明显。但回过头仔细品味的话也有优秀之处,剧本之外,这样美好的想象也能带来些许温暖。

1小时前
  • 月渡重河Stray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