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电影真的是十面埋伏,简直是局中局,刘捕头让金捕头假意接近小妹去追踪飞刀门,准备一举拿下飞刀门,然而随着剧情的深入,却发现刘捕头其实是飞刀门的卧底。
小妹伪装为前任柳帮主的盲女,好似爱上了金捕头,在三天三夜的行程中,金捕头也渐渐被小妹的聪明独立坚强等各种人格特征及美貌所吸引。
在逃亡的路上,小妹给金捕头机会放他走,而金捕头放心不下小妹选择回来,最后落入圈套,于是第一层局揭开,小妹并不是盲人,只是在引诱官府追兵的深入。
金捕头震惊不已,因为他已经彻底地爱上了小妹。
另一条线路,刘捕头深爱着小妹,他为了让小妹对他刮目相待,独自潜入县衙充当卧底,这卧底一当就是三年,他等了小妹三年,为了任务他跟踪金捕头和小妹,看着他们在路上的朝夕相处。
等了三年小妹的他却发现小妹厌恶与他亲热,聪明的刘捕头已然知晓小妹爱上了金捕头。
飞刀门的大姐让小妹亲自杀掉金捕头,而小妹于心不忍,放了金捕头,并和金捕头进行最后一次的亲密接触,金捕头说,“我们两个只不过是两只小小的棋子,不如过如风的生活,只有你和我”,邀请小妹和他一起隐姓埋名浪迹天涯,而小妹放心不下三番五次救过她的刘捕头(个人感觉,小妹一方面是怕刘捕头接受不了,另一方面是害怕刘捕头报复他们)拒绝了金捕头。
金捕头一人远走,小妹独自一人在原地思考,决定追上金捕头和他一起浪迹天涯,而在路上遭遇了因爱生恨的刘捕头的埋杀。
另一方面,金捕头真的是放不下小妹,再一次回来找小妹,却看到小妹受重伤倒在花丛中,此时刘捕头出现,金捕头才恍然大悟刘捕头是卧底。
两个人因为小妹进行了一场生死之战。
就在刘捕头将要杀死金捕头的时候,小妹拔出心脏上的飞刀“你若杀了他,我就用这刀杀了你”,结果刘捕头为了试探小妹是否会真的杀自己,甩出了一滴血而飞刀仍在自己手中,小妹只是选择角度调整自己的飞刀冲击刘捕头的飞刀,而并没有真的杀刘捕头。
最后小妹一人身亡,刘捕头独自离开,金捕头抱着小妹放声大哭。
这个电影的故事情节简单,场景很美,但是结尾之处略显狗尾续貂,不是那么的干净利索又余味无穷,有一种故作深沉的感觉,特别是小妹死而复活了好几次真的很容易让人出戏。
但是各个演员都很棒,尤其是章子怡和刘德华,金城武贵在帅。
章子怡演盲人真是非常像,眼睛都不怎么眨,而且哭戏非常自然表情真实。
刘德华把刘捕头的不甘与委屈表现的非常好,连嘴角都是戏。
刘捕头强势,想保护小妹,爱着小妹,不如说是更想占有小妹。
金捕头随意,爱着小妹,并且尊重小妹。
不独立的女性更适合刘捕头,在爱人的怀中安稳度过一生。
而独立的女性,更适合金捕头,被爱着又有自己的生长空间。
镜头很美好,画面太美,演员演技很好,就是故事不怎么样。
自己在家把十面埋伏给看了,电影很有名,但上映的时候我还不谙世事,所以今天才看这个电影。
看完电影后,我就习惯性的上豆瓣看了看影评,发现豆瓣的评分竟然如此不客观。
我一个从来没有谈过恋爱的人都能陷入对这种结局的思考,有人却只把电影当成国师级的三级片来看,真是难过。
大致对此片的差评分为两类,一是说电影没什么剧情,只是摄影出色。
我虽然一点都不懂电影,但好歹我也知道,剧情仅仅只能占电影的一个方面,它不代表整部电影的价值,想要好的剧情,你完全不需要看电影,读书就能满足你的需求,甚至只用看剧情梗概,大致了解一下起承转合便也就足够了,哪里用得着买张电影票坐到电影院里来看。
吸引我看这部电影的,就是电影的画面,美景美人,视觉盛宴。
镜头也十分出色,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除了章子怡的两段舞蹈,就是马戏了,最后小妹骑马去找金捕头的马戏,拍的是小妹的背影,显出她的义无反顾,并且向观众暗示了她要追寻的方向,而对于金捕头回来找小妹的镜头,拍的则是金捕头的正面,这两者刚刚好的有所承接,仿佛两块碎玉终将合璧,两个失散的人也终将团聚,给人的是无限的希望。
这些镜头的处理本就完美,再加上美好的景色,难说这是一部烂片。
二是说电影仿佛一部三级片,拜托,这在外国电影中就是正常尺度,放到国产电影中就是三级片吗?
就没有人稍微留意一下这部电影本身所传达的爱情观吗?
没谈过恋爱的我又要胡言乱语了。
我觉得主题还是很值得思考的。
那句“我不信我等了你三年,比不过他陪你三天”,这句话听起来还是挺让人心酸的,然而结局是你等了她三年就是比不上别人陪她三天,这就不禁让我思考这三天到底为什么这么有魅力,答案就是那“随风”二字啊,随风在电影中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是“随处风流”,一是“随意的风”。
小妹和金捕头二人本来各怀鬼胎,各为其主,他们是两股势力下微不足道的棋子,吸引他们走向一处的是自由的力量,也就是做一股“随意的风”,无帮无派,非官非民,他们每一次策马都是想宣告自由,然而每一次策马又危机四伏,也就是十面埋伏,自由的道路上永远都是荆棘。
最后有情人终不成眷属,不是还隐隐的批判了体制的强大,自由的可贵吗?
这么多的主题,怎么就只看成了三级片。
最后还是要抒一下情的,爱情不是一件商品,时间永远没法为其明码标价,它分明就是两个灵魂相遇,一瞬间的事情。
豆瓣上这些个文艺青年,脑子都给猪拱了?
这么好的一部电影,为什么评分如此低,5分!!
我怀疑很多是快进三分钟看完的,或者坐公车的时候偶然听到一个抠脚大汉黑这电影不好看,于是乎你回家打开电脑直接奔豆瓣来吠几声。
我摘录一些精彩的评论。
1,张艺谋,老张啊,你可以去玩摄影了!
2,音乐风光三级片。
3,很黄很暴力!
看得我很惆怅啊,评分时能理智点么?
其实国产贺岁片第一功能就是承受大众的口水,大家都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国产的电影是垃圾,所以甭管怎样先骂再说。
这部电影头顶着年度贺岁片这样带有浓烈娱乐气息的帽子,给人的感觉本身就有点轻浮,所以到底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欣赏这部电影,这是我很怀疑的。
豆瓣的小文艺青年们可能看多欧美的犯罪悬疑片,看电影就是看剧情,如果剧情很简单轻易被他们识破,他们就觉得自己的智商受到极大的侮辱,肯定要把导演祖坟都掀起来数落一遍。
请问,看电影都这么看的?
《十面埋伏》这部电影,剧情不什么样,但我仍然觉得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电影。
国产电影本来审查就很变态,一部电影把政治,情色,暴力都去掉,敢问还剩下什么?
我自问,如果我是张导演我该什么办?
答案是:凉拌!
看《十面埋伏》的时候,我是非常享受。
中国太好河山的精华部分被搬到银幕来了,有旗袍美女唯美的舞姿,有翠绿的竹海,有中国鼓,有飞奔的骏马,这些融合上精心制作的中国风背景音乐、简直是一场美的盛宴,美景,美人,美音乐让本屌丝一炮眼福。
导演对细节非常用心,比如背景音乐很纯,但有几个人看电影的时候仔细的听?
刘德华和章子怡在竹林里ML那段,其实非常唯美,外国那些导演能想到这么唯美的野战?
可是有人却得出音乐风光三级片这样的结论,你说什么办?
就不能用美学的观点去审视?
这样的人就应该去看蜘蛛侠,钢铁侠什么的,看完了还能感动得哭了。
这部电影如果当作音乐剧来看,用美学的眼光看,那是极好的。
换个角度看,感觉全然不一样。
如果带着纯情色的角度看《金瓶梅》,那它就是经典的三级读物而不是中国著名的文学经典了。
其实我觉得,一部电影有许多看点,有的看剧情,有的看演员,有的看画面,有的听背景音乐。
真正意义上的烂片真的很少,我们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光。
连环套,不只是一个卧底,追捕与反扑;在情感处理上,也是连环套。
官府要剿灭飞刀门,不惜让捕快只身劫走小妹,只为找到飞刀门所在;岂料另一捕快却是飞刀门潜心暗藏3年的卧底,官府的围剿最终的结果虽然在片中没有交代,但是一方有备,另一方毫不知情,胜负之分已经明了。
至于小妹,3年与3天,时间长短不是问题;真正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人,时间长短又何妨?
于是我们在最后看到了两个男人疯狂的对杀,毫无章法,也没有章法。
最终的结局是,谁也没有拿到胜利。
从传统经济学角度来看,这次官府“内斗”的收益为零,因为两个捕快注定都要毙命,官府与飞刀门的火拼也会让双方都元气大伤。
但是从超边际分析的角度来看,金捕头是唯一的赢家。
他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并且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色彩的选择当然一直是老谋子的长项,这一点并不例外;配乐方面,做的当然也不错,尤其是“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这首曲子流露出淡淡的忧伤,几乎是整部片子的基调。
国产片做到这样,已经不错了。
如果梅艳芳来诠释,或许比宋丹丹大姐更合适。
一直想为这部电影申冤,我想说的很简单,故事情节固然重要但在这部电影里故事只是陪衬。
张艺谋在电影里表现的是他对艺术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打个比方,不懂绘画的人看美术作品唯一的标准就是像不像,就像不懂电影的人看电影唯一的标准就是故事好不好玩一样,如果只用这种眼光,那毕加索的画该怎么看?
当艺术做到一定高度就不只是表面的那点东西了,艺术家更注重心理和感情的表达,表达的方式才是关键。
这部电影里的台词很简洁,因为多说一句废话都会影响到艺术上的表现力,不知大家发现没有,十面埋伏的摄影之所以那么出色和它在剧情上的取舍有很大关系,导演没想说多么深刻动人的故事,多说一句话就得多插入一个镜头,就可能显得拖沓,无极是最好的证明,大量摇移镜头非常影响摄影的表现力,而张艺谋电影中的镜头一向简洁明快从不拖泥带水,每个镜头都像一幅画一样美。
他把电影中的色彩,摄影,光线,音乐的综合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不得不说人家真是个天才!
有兴趣的朋友回去再看一遍这部电影,毫不夸张的说我看过至少20遍,台词都能背下来。
朋友们看下摄影和背景音乐的搭配,还有他们融合在一起时表现出来的节奏感,真是无可挑剔。
看了这么多遍,感觉没有能删减的镜头,删了一个镜头或多一个镜头都感觉不完美,电影能做到这个份上是十个阿凡达都无法企及的水平,无人可比。
咱不是奉承张艺谋,我一个草民谁认识,但我由衷的为张艺谋的电影感到赞叹和欣慰。
如果哪天他不拍电影了,我也不会再去电影院了。
爱情即生活内容。
对于小妹来说,刘捕头代表着平和持续的爱,一种接近婚姻的状态。
但同时也是栖身于飞刀门厮杀和造反的血腥生活。
而金捕头代表着炽热浓烈的情爱,充满了浪漫气息,是一种潇洒走天涯式的无所畏惧的生活。
世上还有什么比爱情更让人如痴如醉的事物呢,不管什么价值观,所属什么阵营都可以弃之不顾,所以小妹最终选择了金捕头。
即使知道面临着死亡,她也宁愿飞蛾扑火。
刘捕头是不会明白,为什么等了她三年,却不及相处了三日的另一个男人。
爱情不只关乎时间长短,更在于是不是对的人。
竹林里的打斗场面很有美感。
官府追兵攀上竹子,齐刷刷用削尖的竹子刺向目标,威力无比。
想不到这竹刺阵有什么破绽,要是没有主角光环,非死即残。
盾牌兵也很厉害,一手持刀,一手持盾,攻击与防护兼顾,虽然最后还是死于金捕头会拐弯的箭。
十面埋伏这个词含义很深,既象征着官府的追兵和重锤打击,更具威力的则是心理上的紧绷与重创,无孔不入的背叛与卧底。
人心叵测,防不胜防。
刘捕头是飞刀门安插在官府中的内应,这一点和无间道很像。
刘捕头在心理压力下也出现了疯狂迹象,就像刘建明一样。
冷血无情,因爱生恨。
玩弄感情的人,终将被感情玩弄。
金捕头自诩为风流浪子,扮成拔刀相助的大侠英雄救美,借机刺探飞刀门大本营。
却不知,自己反倒成了这段真假难辨的感情的俘虏。
爱人死了,兄弟情破裂,工作也干不成了,自己的命能不能保住更是个问题。
这也应了《佳人曲》的词: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美人计永远都是一大杀器,男同胞们切莫大意。
险恶的竹林里,每个人都身陷重围,向往的自由只是疲倦的幻影,埋伏的追兵无穷无尽,为什么要选择和世界为敌,为什么世界要和我为敌,看得见和看不见已不重要,我只想和你在一起。
这世上有两种爱情,一种给你自由,一种让我死亡。
也许它们是同时发生的,只是在看不见的平行世界。
爱情是世界的诡计,自由是世界的诱饵,而我只想和你同归于尽。
终于完整地看完了一回《十面埋伏》,豆瓣评分6.1实在有点偏低。
不说别的,就章子怡那段舞,竹林那段打戏,还有金城武这张脸,还不够香?
还有人说是音乐风光三级片,可是这几段情欲戏其实都挺值得玩味的。
和这部片子本身一样,充满了较量与博弈。
第一次,试探阶段。
随风给小妹找了个小池洗澡假装走远又偷偷折返偷看,本就要使美人计的她自然并不在意。
但一触即燃后,他进她退,两位猎人各怀鬼胎,她说还不信他,他知道时机不对。
第二次,伏兵动真格,他受了重伤。
度过危难后她终于说愿意信他,主动示好,可她进他退。
因为这个时候随风发觉了局势的突变,入不了戏。
知道这场戏得玩命以后,他萌生了退意。
她试探着确认他的心意,他说随处风流的风从不为谁而停。
她佯装赌气离开,实是为了救他一命,但心底想必还是失落,不然不会在随风舍命折返之后露出那样真心的笑容。
真真假假局势变幻中,爱情毕竟还是发生了,在林中绿水边萌芽,在烂漫山花处盛开,在竹网围困生死关头下无所遁形。
和刘在竹林那段也体现了女人身体的诚实,她一拒绝,刘就知道自己要输了,三年的等待,多年的默契,比不过三天陪伴。
爱情果然玄学。
第三次,大家褪去伪装,她冒死放过他。
他们互相确认了真心。
才终于有了唯一一次在山野烂漫处的坦诚相待。
和《色戒》差不多,欲和情相互依存。
微妙的还有雪地决战中的三人对峙,刘要杀随风,小妹则以命相博阻止他杀。
随风为了小妹不做傻事主动走向了刘,而刘为了试探小妹是否真的会为他杀自己而虚晃一招,小妹见状拔出胸口的刀,却也同样没有杀刘。
在这个生死关头,三个人的心意都很明确,随风为了小妹一心求死,刘以命试探,小妹最后则是抱着殉情的念头拔的刀,但也没忍心对刘下杀手。
刘终于还是知道自己彻底输了。
最后,随处风流的风吹过了烂漫山野停了下来,成了随意的风,却无法向前;步步为营的她心被一场大风刮过后,束手就擒自投罗网;处心积虑多年的刘,多年守候与筹谋都付之一炬。
十面埋伏之中,谁能逃出生天?
那就一起逃去山野烂漫处吧。
比较经典的是竹林中的杀机四伏、惊悚毕现:飞刀手术刀般精准的劈开竹竿、竹影摇晃、人影浮动、竹竿剑雨般的飞向男主女主、竹竿将二人精准夹住、竹排削尖形成竹排暗器等等,让人不禁称奇,为张艺谋的独具匠心而喝彩。
但是也有人对此总结出:胡金铨是营造竹林氛围,李安是改变竹林性质成为情感交融的工具和暧昧的温床,而张艺谋是很好的开发了竹子的各种功用,应该是一种“奇技淫巧”,嗤之以鼻。
看起来好像有一定道理,而且也够幽默可笑,我们也不能认为说这话的人是别有用心,但是我想如果依他的这种说法,张艺谋早期的片子,例如《红高粱》的“我爷爷向酒缸里浇尿”、《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没有春天”、曹二婶敲脚时那奇妙的、操控大院女人的怪异的声音、《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里面的小孩的“倒立看世界”等等为世人称道的“技巧”是不是也都是“奇技淫巧”呢?
有些愚钝低级的刻意玩弄小聪明、小伎俩的行为不足挂齿,可像影片中让人称道的精彩手段也被称为“奇技淫巧”我觉得不妥,或者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这部片子是04年出来的,翻一翻当年的新闻,观众关于对这部片子的评价莫衷一是,我发现调侃乃至抨击它的“专业差评”占据着当时主流的价值导向,在我看来,这种“差评”更像是“水军”蓄意所为,被不明就里的观众(特指那些只盯着“章子怡滚草地视频集锦”看无数遍的那批人)以讹传讹,我相信但凡是在影院哪怕是在电脑前完完整整的看完整部影片的观众都不会死揪着一些桥段进行“花式”的无脑黑。
那些当时所谓的“槽点”固然存在,但那些真的该被揪着不放吗 ?
——不该!!!
瑕不掩瑜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影片中某些被“黑”的桥段,在12年后的今天看来,已经被文化市场淡化了亦或是被广大受众普遍接受了!
有意思的是,网友讨论得不再是小妹死了四次没死掉(个人觉得每一次的“死而复生”都是在推动情节的发展,并不是废戏),更多的是当章子怡滚草地的镜头一出现--“汪峰你造吗,你媳妇儿又给你带绿帽子了”等等诸如此类呼叫“头条哥”的弹幕。
调侃或者“黑”是不需要脑子的,跟风而已,低级趣味的万千拥趸在跟风的“差评”里找到共同话题,群起而“黑“之,这就是我指的黑这部影片的“水军”。
记忆有限,它会淘汰坏的,用今天的视角审视这部影片,它的台词、服装、色彩、构图、摄影都可圈可点!
国人那被烂片刺激到麻木的神经衍生出来的难道仅仅就是无休止的吐槽,乃至到了完全丧失判断力的地步了吗?
试问有那部武侠电影能像《十面埋伏》那样把中国风如此唯美的展现出来呢?
这样一部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诚意之作不该得到更多中肯的评价吗?
冯小刚曾谈到他对商业电影的理解——商业电影要想成功必须有两个要素:故事和制作。
这部影片的制作是它的一大卖点,从色彩构图的考究和电影特效的运用就可见一斑,我也就不想多谈。
我想说一说这个故事: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
“我等了你三年,比不上他陪你三天。
”这句话预示着故事的结局,往往移情别恋的故事都不会被祝福,往往也得不到好结果。
在我看来这种事不是不可以,当然也不是说移情别恋的对象像金城武这么帅,有颜值就可以被原谅^_^ !
只是说像“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爱不知所终,倏忽而逝。
” 的奇妙情感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旦开始,无论结局如何,本就没有什么值得不值得的了!
小妹正视自己的情感“寻风而去”,至死无悔。
最终等到的那句 “回来,为一人”的回应,卿复何求……形式至上--简评张艺谋电影摄影风格
2004年7月31日,海淀区花园东路国安剧院,lcn
張導精於將國畫擬虛成實,真的非常成功,可惜劇情真的……,就像是一堆不連續的國畫。金的角色的確搶眼,跟章在竹林裡的「盲人摸象」看的讓人臉紅心跳!而章在牡丹房「仙人指路」的精彩舞姿,既富麗堂皇又如仙女下凡來,堪稱經典!
比英雄黄金甲好点,但是依旧商业化痕迹过重,看着挺做作
第二遍终于捕捉到了张艺谋精心设计的每一个笑点:“跟他走就要死”、“三年来,我无时无刻都在想念你。”、“拔了刀就会血脉喷张而死”(还有很多)……一个曾拿遍三大电影节大奖的导演敢于将自己深厚的文学积淀毫无顾忌的奉献给大众,勇气可嘉!
剧情没看懂,就记得一个场面,人围在一圈喊“风!风!风!”
这片子为啥分数这么低??我看了几遍了,每次都被章子怡的长袖击鼓舞惊艳到
有的电影在结尾惊艳到我们,从6分升到8分;有的电影在开场10分钟就给了我们甜头,保底8.5;还有的电影,尽管剧情平庸,但画面、摄影、表演可谓惊艳,却因为开片1分钟跃出导演:张艺谋,而让评分乱了方寸。本不该这么高的分数,但也不该落得5.7分的下场,两个不该交融,妄还十面埋伏一个合理的评分。
小时候当三级片看,后来后悔了
逢场作戏背后层层阴谋又要硬拉回真感情…这样带入感会很弱不能共鸣的呀……两位帅哥!还有刘德华,你觉不觉得你这个角色简直毫无立场可言……太囧了。
拉高,居然分数这么低,我觉得片子很不错,比较喜欢, 是七分以上区的电影吧,那段时间流行黑张艺谋吗...... 但起码是在做电影,现在这国产简直快没救了
唐朝人却说着现代白话确实最大的诟病 不过影片想表达的意思还有些意思 打着替天行道劫贫济富的飞刀门竟然与黑暗腐朽的李唐王朝一样 为了夺权不惜牺牲马前卒并且视如草芥毫无吝惜怜悯之情 随风与小妹一双可怜小儿女妄图挣脱一切寻求像风般自由的世外桃源 结果可想而知 飞蛾扑火 以卵击石
张艺谋把功夫拍成了奇技淫巧,格局不如李安的文人六艺和墨镜的生命依存,但是却也美得叹为观止,让人有丶怀疑他或许真是中国的库布里克。同样叹为观止的还有风华正茂的章子怡,相比张曼玉她多一份漂亮,相比巩俐她多一份柔弱,看着她的脸,你能清晰地感觉到这就是与地球上其他任何种族截然不同的纯粹的中国女性美。不考虑任何艺术因素,该片纯观感近乎完美。
一个宋丹丹,二星足矣
两男争一女,最后还决斗的狗血剧情,随时随地都想滚床单。。。看得无语,难怪从来提到这部电影的时候,只提章子怡的两支舞,绝口不提电影的剧情,因为太烂了,三星给那两支舞和实力派的演员们
奔着电影美学和摄影技法教科书去的,也算求仁得仁。作为梅艳芳首部北上的电影,剧组一直等着她病好随时改剧本,梅艳芳去世剧组不愿另找演员替代,故事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努力编织紧张和悬念,整体草率干瘪,所有人物扁平到连名字都只叫“捕头”“小妹”“大姐”。
连看了三天的张艺谋,从1988年的「红高粱」开始 按着时间轴慢慢的把没有mark的电影重新统统看了一遍。看到刘德华、金城武、章子怡顽强的相爱相杀的时候 还是可以清晰的回想起十几年前同看电影的同学的那句吐槽:「怎么他们死来死去的都死不了啊。」哈哈哈哈哈。
小章那段舞倒真是足够惊艳!!!!!其他的…………
自己,华星,逃培训班的课去看,骗我爸说一直上课,结果老师打电话告状,被一顿痛骂
章子怡很漂亮~章子怡那段舞更漂亮!~
全當看金城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