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情人節一役後,年三十晚學乖了,我怕真的會擠出個社交恐懼症,寧願躲在家裡靜靜的過。
Jiff也不用回家吃年夜飯,我就叫她過來吃火鍋。
在影視店發現了這部Art School Confidental,沒有在香港上映過的,看了簡介覺得挺有趣,便租了回家。
我和Jiff也看得大樂。
這片子也真夠酷。
開了藝術學院和藝術界一個很大的玩笑。
我最喜歡這種荒誕的黑色幽默。
人生是如此無聊,難得的是有人說些笑話跟你逗逗樂。
劇中的很多情節和對白都讓我們感到共鳴,想起了大學在創意媒體學院的時光,那些幾近懵懂的歲月。
然而,所謂藝術,至今仍叫我摸不著頭腦,可我卻沉迷依然。
我總是忍不住看了很多很多的垃圾。
真的,大多是垃圾,而且都是忍不住看的。
哈哈哈。
還記得前些年,那ifva的金獎作品,我看完後一直想吐,人呆了幾天。
媽的什麼驚為天人的短片,不過對著鏡頭看四仔和自慰吧,說是紀念自己肚裡準備要打掉小孩,實情是賣弄自己的私處。
賣弄私處不要緊,天下間多少藝術都離不開性,問題是她的作品除了大膽直接之外再沒有什麼可以欣賞和歌頌的地方。
那個時候我還在明報,話題嘛,便找她做了個專訪。
回想起來,這事兒也真夠逗樂,但那個時候可慘呢,一下子被這事兒沖擊得頭也昏了,腦子裡生出了十萬個問號。
扯太遠了。
電影裡,學生和老師們說了一大堆可能連他們也不明白的廢話去詮釋其他人的作品,我和Jiff都忍俊不禁。
當代的所謂藝術,最後還不是搞搞gimmick的事兒,如果所為的是名成利就。
說到這裡,我想起了卡夫卡。
劇情不談了,對藝術有興趣的不妨一看,沒興趣的,我再說也說得不明不白。
http://thereisnothingreal.blogspot.com/2007/02/art-school-confidential.html
片子没什么太大深意,不过情节和表演都很给力。
片头曲和片尾曲很好听。
可怜的男主角一直以为自己是天才,却苦恼于没有伯乐相识。
男主出场就是一个文弱少年的形象,深情而天真的眼神,单薄的身材,忧郁的嘴唇,十分符合一个艺术青年的形象。
接着杯具发生了,和同班同学的嫌隙,老师的不认可,暗恋美女无果,自己找不到创作方向,有一个和自己作对的死对头老是问自己他画得好不好,最后交作业时没灵感拿了杀人犯的现场作品充数结果还是被众人鄙视,于是一气之下去跳楼。
这时餐具发生了,被当做杀人犯抓起来,更惨的是自己的作品因此出名了。
吼!
希特!
这算什么!!
剧情很完整,男主长得一般但眼睛很美丽,反正就是那种充满不解伤心忧郁愤懑脆弱天真种种情感,嘴巴长得很有辨识度,有点像梁朝伟那种忧郁的嘴唇。
女主的身材真是堪忧,,,,,,,,,,,片子里有四个老师,一个有点才华却穷困潦倒兼酗酒的杀人犯,一个自命不凡但还算混得不错的三角形风格先驱,一个教泥塑平庸又什么都无所谓的日本老师,一个教艺术欣赏有点原则的老女人,每个人都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地方,但又演得恰到好处,不抢镜头。
卧底警察在大家的赞扬声中逐渐觉得自己是一个天才,实际上不过是因为他长得一副很吃得开的长相。
女主在垃圾箱中拼命找男主为自己画的像时,这一幕很动人,但总的来说,这部剧的重点是男主对爱情和成功的渴望,所以女主应该毫无疑问十分动人,但每次看到女主穿着高领衫没有腰围走来走去,这部剧就处于崩溃状态。
总之这部剧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大家应该鼓励支持艺术家,不然他们就很容易犯罪或精神崩溃,尤其是年轻漂亮的女性应该多多支持。
另外艺术学院其实是一个充满JQ的世界。
实际告诉我们越美丽的人艺术细胞越少,,被艺术的机会越多。
杀人狂杰米,其实倒是个真正的艺术家,不过变态反社会。
这也反映出艺术家里穷困潦倒愤世嫉俗者大有人在,衣着光鲜,侃侃而谈之徒不乏庸才蠢才。
艺术学院本应当是培养艺术家的摇篮,实际上,它的作用只是培养了扭曲人性的所谓的艺术家,就像一些侵蚀苹果的有毒病菌。
艺术本应当是严肃的,真挚的,高尚的,发自内心的,阐释人性的,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
但随着商业发展科技的发展人性的改变,艺术也变得无法定义变得鱼龙混杂鱼目混珠。
当艺术不再曲高和寡高不可攀,艺术的魅力也就不在。
因为是老师布置了寒假影评作业,所以看完了《艺校的秘密》。
就电影故事结构来说,我最大的感想是——主线到底在哪里啊?
一开始挺欣喜的,以为是部艺校为背景的校园把妹片。
虽然骨子里老套(主角又是那种美国电影里一抓一大把的有志屌丝青年,配上几个谢耳朵式的偏激朋友,偶尔来点荤段子,加上学校里少不了的典型角色,和一个dream girl),但是以艺校为背景,角色刻画夸张又真实(艺术生报到奇形怪状;搞艺术的妹子都神经兮兮;学生老师各个装逼大咖),再加上我也是美术生,自然感同身受,觉得看看还是蛮有意思的。
观看到一半时发觉是自己太肤浅,原来这是部艺术生追求自我道路的片子。
主角属于学院派中规中矩的画风,迷失在前卫的“真艺术”环境中,变得彷徨不知所措,被迫开始改变自己。
影片对艺术的讽刺更是针针见血。
片中的配角好像都比主角更有“艺术眼光”,各个会吹牛,并且异常自负。
到底何谓真正艺术?
影片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立场,垃圾一样的草纸也能被吹成佳作,让人在会心一笑时不禁思考。
好不容易到了该揭晓何谓艺术的时候,突然把之前的凶杀案搬出来说事,怎么又变成艺术生踏上不归路的犯罪片了?
可笑的是主角也变得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了,一开始说好的要当画家,现在又变成为了女人办画展,为了打败对手偷用凶手的画,是被艺术洗脑了吧。
影片也没有真正交代主角是否意识到自己摊上了凶杀案——如果他知道,那看来他作好了为凶案背黑锅的准备,好让自己出名。
那他为什么又要自杀?
如果不知道,那他为何不辩解?
更让人不解的是结尾时,律师告诉主角只需一句话就可让他澄清罪名,主角却放弃。
无论他之前是否甘愿背黑锅,现在名气和女人都已经得到了,为何还放弃出狱?
影片后半段完全忽略主角的心理活动,让人一头雾水。
这也许是借抽象的艺术来讽刺荒诞的社会吧,但单从故事结构课上老师教的内容来看,还是太突兀了。
这部电影三重主题的拼凑显得很混乱,给我的感觉更像是被压缩成90分钟的连续剧。
边拍边写般的剧情、过多的配角、以及不必要的角色刻画。
例如室友跑出来丢句我是gay,卧底警察误把片场当成枪击现场。
这些与故事整体没多大联系的情节大可删除。
个人觉得片中那个编导专业的胖子就是此片导演的缩影,他把艺校故事和凶杀案结合在一起拍片,还真的不太成功。
此片作为一部电影,没能很好地取舍内容。
但如果作为连续剧,有大量的时间去刻画主线以外的支线,将是部角色丰富,剧情丰满的佳作。
其实这是一部相当值得推荐的电影。
男孩杰罗姆从小就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像毕加索那样伟大的画家,为此他不断努力,进入了一家艺术学院专攻绘画,但是事情往往并非人所期望,很快他发现自己简直跟其他人格格不入,那些不可理喻甚至幼稚的作品被当作赋予思想的先锋派展览着,那些同学一个个攀比着自己对于艺术的前卫理解,学校给每个学生的成绩都是A,有人告诉他,人际关系比你做的事情更重要...以艺术的名义丑恶着、喧嚣着,他在艺术上和爱情上受到双重打击,终于要走许多艺术家的老路:酗酒,然后自杀...影片的结局更是讽刺,这不禁让我猜想这部电影的导演是不是一位愤世嫉俗的艺术家。
所以,我觉得这部电影的中文名字不妨改作《艺校的真相》或者《艺术的真相》。
当依靠百年一遇的灵感而存在的艺术被当作学科设置学院,当名利和金钱替代了艺术家捕捉住灵感的瞬间喜悦,艺术这个词是不是该重新定位了。
影片中主角在画展上尴尬的作服务生,在与情敌相遇时苍白的反击忽然让我想起周星驰的《喜剧之王》。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该片也可被看作青春励志片。
但显然力度不够。
尤其是女主角缺乏力量。
http://logten.iblog.com/post/3742/254878
我想很多人在看完这部电影时都会思考这样一个宏观问题:艺术是什么?
个性,作秀,暴力,纯朴?
我个人是很讨厌看到别人大张旗鼓讨论艺术的,今天终于面对这个抽象的话题了。
艺术这个概念对于我来说有些大了。
你要知道这个年头连“艺术都需要人脉”。
可是当我看到那些冠着艺术学院美名的高校子弟对卧底警察的汽车图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时,彻底欲哭无泪。
而原本也许是为执行任务而随笔涂鸦的警察反而像是发现了自己的艺术天赋一样,一鼓作气完成第二部叫人赞不绝口的坦克图。
到这里我看到的已经不是一群对艺术有着执着追求的人们,而是被艺术以及个性折磨得分不清方向的疯子。
当然我们都没有批评他人作品的权利,警察的卡通画虽然并无美感可言,可他对艺术的追求是纯朴的。
且他也曾天真的试问Jerome自己是否有成为画家的潜能。
Jerome迫切想得到他人的肯定,他的绝望促使他变得急功近利,讨好他人,烦躁盲目。
当他对导师的三角图形表示肯定时,他也许已经看不到自己的初衷,或者是自己对艺术的最初主张。
最终Jerome借助连环杀人犯的罪名成为人人眼中的艺术家,那些曾经反对过指责过他的人立刻变成另一付嘴脸,媚态百出。
而他似乎自得其乐,也终于能够在监狱里潜心作画。
他人就是地狱,这话说的没错。
题外:最有名的一次关于绘画评论家的讽刺,是前些年英国媒体设计的:请一个工人在纸上涂鸦,之后该涂鸦(画)拿给一群毫不知情的评论家鉴赏,该画意外赢得极高的评价。
报道出笼后,很是让那些评论家尴尬了一回。
本片似乎不像讽刺。
卧底警察返璞归真(儿童的画笔)式的涂鸦,教授花几十年功夫画的三角形,简单的素描作品,一切似乎都在传达某种后现代哲学。
只是对绘画了解不多,无法分类甄别,但片子主要的作品都围绕这种主题,难以让人相信是讽刺。
牵扯到的杀人犯,又有明显的反社会嫌疑。
年前去宝墨园玩,看到了几幅很令人激赏的中国画,岭南画派。
又想到了朱耷,或者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
后现代的画派阿,跟前一阵的国宝级诗人,时后让人费解。
不赘述。
杀人犯提出的口交,代指某种社会关系的形成。
而在这群所谓的画家与学生中间,出名的那几个不见得水平多高,在这个不讲究才华(片中多数人水平差不太多)的社会下,成名靠的是关系。
因此,guanxi,可能是本片的潜在主题。
主角是想出名想疯了的家伙,所以,他也在找关系。
他的所谓理想,片子里给出的他的实力,实在靠不上谱。
加之,对绘画实在无研究,只能这么理解。
不幸的是,他没什么特别,不能捷足先登。
可仍念念不忘,才有去向杀人犯请教,去向老师请教等。
不得其法而已。
后,凭借拿来的几幅反社会画家的作品,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主角牵入一桩刑事案件。
这才是真正的卖点。
嗅觉灵敏的媒体,抓到这个卖点,拼命的炒作。
结果,造就了一个所谓天才画家的横空出世,颇有点“美式宋祖德”的样子。
在其作品中,那几幅拿来的反社会的作品,俨然在列。
之后是“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当然,影片还是来了个大团圆式的结局:主角,靠炒作成了名,画室变成牢狱而已。
然后赢得爱情,这份爱啊,实在莫名其妙——从头到尾都是主角单相思,后来女主角因为那幅素描而爱上个杀人嫌犯,比爱上那个卧底还冲动,应了闽南话的“乱爱”。
杀人犯,其罪当诛,所以被主角没捻息的烟头酿灾烧死——是不是这个烟头还不一定,那个醉鬼杀人犯被烧死也就烧死了,但其他人也被烧死了,太夸张了。
如此这般,也算讽刺,那才是讽刺呢!
虽然一直怀疑大概是"Ghost World"给我的主观印象太强烈,最后还是不得不承认"Art School Confidential"是个失败的作品。
和"Ghost World"比起来基本上没有一个方面能够出其右。
最直观的,"Ghost World"的音乐非常有感觉,我曾经在这个blog上放了很长时间它的主题音乐。
伴随着冰冷的节奏,频频让人在脑海里浮现出Thora Birch一个人浓妆艳抹的走在黑夜中的场景。
"Art School Confidential"的原创音乐非常一般,和画面的搭配也欠缺谐调。
至于表演,Max Minghella除了长得像漫画里的人物几乎一无是处,和Thora Birch以及Scarlett Johanson的搭配无法相比。
Minghella给人的感觉缺乏作男主角的控制力,而且和女主角丝毫不来电,两个人好像都没有入戏。
Steve Buscemi是我比较欣赏的一个男演员,是不少导演(Tarantino,Tim Burton以及Terry Zwigoff本人)麾下的完美配角。
在"Reservoir Dogs","Big Fish"和"Ghost World"中都有非常出彩的表演,然而在"Art School Confidential"中却也显得非常苍白。
不过我认为这是导演本身的问题,整部电影如果味如嚼腊,怎能指望一个配角为其增加亮色?
Malkovich我就不想说了,还是老老实实去演话剧吧。
"Art School Confidential"要讲的东西我基本上看明白了。
围绕艺术扯了一些沾边的话题。
比如,一个人追求艺术的目的是什么。
Jerome从小就立下了为了和所有自己喜欢的女人上床而搞艺术的伟大志向,直到最后左右他艺术发展的动力依然如此;比如艺术造诣与被认可之间的矛盾。
得到承认的艺术品有 Sandiford(John Malkovich)的三角艺术,Johnah的涂鸦和某个女学生看似意识流的自画像。
然而导演对于这些作品的艺术成就显然持否定态度,而真正的艺术家 Jimmy的成就却来自于被自己杀死人的尸体。
影片对Jerome本身的艺术成的看法我觉得导演并没有表态,也不是很重要。
从情节来看,电影对Jerome这个角色持矛盾态度。
首先他追求艺术的初衷便有些暧昧,至少不符合我们这些俗人对艺术家的评判标准。
"Shall We Dance"中的女舞蹈教师便对以泡妞为初衷学跳舞表示了鄙视。
其次,Jerome的“画品”有明显缺陷,剽窃他人作品是一条明线,而一条暗线是,电影将近结尾时Johnah问他对自己作品的评价时,Jerome却终于坦白对方一直很有天赋。
所以,电影中所有搞艺术的人都不干不净。
除了导演的表述问题,Daniel Clowes和Terry Zwigoff对艺术的看法其实早已在"Ghost World"中体现出来,因此当看到此二人再次把这个主题搬上银幕的时候,算是老生常谈,新鲜感顿时打了不少折扣。
Jerome在艺术学校的经历很大程度上模仿了Enid(Thora Birch)在summer school的经历,尤其是在人们对装逼艺术的认可的讽刺上面。
Audrey最终对Jerome的态度也很难用我们这些非艺术家的价值解释清楚。
她喜欢Johnah并非因为看上他的艺术,而转向Jerome却是因为一幅自己的画像。
虽然女为悦己者荣,但一个人的价值观如何会转变的如此迅速?
因此,看完这部电影候觉得电影院骗了我的钱,于是匆匆闪到另外一个厅里,免费再看了一场电影 ...
改编自Daniel Clowes的同名漫画,一个尖酸的讽刺故事,Daniel Clowes从自己的艺校经历中获取素材,以布鲁克林的普瑞特艺术学院为原型,讲述一群势利眼的学生和导师如何荒谬地对待艺术、对待创作:现代主义的多义性、不确定性和解构性成为师生们不学无术的遮羞布、故弄玄虚的挡箭牌,他们整天胡诌看似高深的艺术理念,用以文饰自己作品的平庸,实质和投机倒把、钻研捷径无异,并且迷信艺术家必定是有怪癖的人,对“怪胎艺术家”更是毫无根据地推崇,仿佛只有割掉自己的耳朵,或抛妻弃子跑到南太平洋小岛去画画的才算货真价实的艺术家,这最终使得原本单纯的主人公杰洛,最后宁愿冒认自己是个杀人犯,关在牢里受人崇拜,以及得到心目中的女神的仰慕。
这部片里没有任何怜悯,里面所有人物包括相貌漂亮的女主角都极其庸俗、无可救药,而杰洛最终也彻底地迷失和沉沦。
讽刺的是,那个被派进学校的卧底警察倒更有艺术天赋(片里他的画作是原著作者Daniel Clowes本人就读艺校时的习作),而且在卧底的过程中他也真的爱上了画画,但是因为最后身份的暴露,他的艺术生命也随之终结,那些原本高度评价他的作品的人转而痛斥他是社会机器的走狗、人性和自由之敌——尽管他的作品和他的身份之间半点关联都没有。
如果你能忍受片里层出不穷的不无恶意的调侃,那么这部片的笑料和乐趣倒真的可以说是非常丰富。
秘密,顾名思义即是指有所隐蔽,不为人知;隐蔽不为人知的事情或事物。
而这里所指在我眼中只是个公开的秘密。
可笑的是人性中最显著的就是自欺欺人,电影中的主角其实不甚明显,就是杰洛这个郁郁不得志的想要成为伟大画家的屌丝。
和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实际上不懂艺术盲目摸索的卧底警察成了杰洛女神的男朋友。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名画家女儿的裸模,感性至上的她既爱才又爱色,清高又堕落,当她沉迷于卧底身边时看到杰洛所描绘的美轮美奂的她时,她动摇了,不知该爱谁,我记得她的前女友(她应该是双性恋)说过她一直等着她。
电影中一直充斥着杀人疑案为主线的内容,其实《艺校的秘密》中很多桥段是我不能理解的但不失趣味,这是它成功之处。
这部电影中多次出现了对于艺术的亵渎,对于艺校的鄙夷。
作为一个艺校的学生,我只认为这部电影在不断放大艺校的萎靡和部分学生的无知。
但其实是非对错本就是人主观所判定的,在这里我只是代表个人看法,不可否认杰洛是个努力的学生并且有着远大的抱负,但他的作品几乎得不到认同,甚至经常被同画室的同学所藐视和批评。
和他同班的男生告诉他,上大学就是为了上妹子,可屌丝是什么,就是拿真心对妹子的人。
于是他奋不顾身的甚至下跪的结果是看到了女神和高富帅在一起谈笑风生,而他的身份是个可笑的调酒师。
所以他急功近利所以他不择手段,也就是后来他同班男生介绍给他的那个落没的艺术家。
可能也是最后被烟呛死的那个肥的满身流油满嘴黄段子的“艺术家”。
当然也是杀人凶手的胖子。
我并不反感艺术的任何形式,包括这个艺术家。
而卧底警察在众人的追捧和难得一见的女神的青睐下沾沾自喜,几乎忘却了家中的妻儿和卧底的任务,我笑着看完这部电影,因为大家最后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只是过程不尽人意。
杰洛成为了知名的画家,落没“艺术家”也得到了死亡的归宿,其他人的我已经记得不是很清楚。
电影中依旧存在许多细节,包括杰洛的老师,那个如今十分盛行的原宿系三角。
只不过据我所知现在盛行的源头是日本。
也包括那个狂妄自大的讲座的老师,我忘记了他的名字,实质性的问题回答起来驴唇不对马嘴吹嘘自己倒是一套接着一套。
还有课上学生人云亦云为了标新立异而全盘推翻传统的推崇卧底所画的类似于儿童画的东西,也许在艺术史上那的确是种风格,但我想卧底的初衷肯定不是这个。
最后,我并没有从电影中得到许多东西,因为我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本就无法根除的盘根错节的问题在艺校经常都是以一句“这是艺术”解决了。
所以对于艺术这件事儿来说既然改变不了,试着接受也就罢了。
如果你看到这个影评,我不是抄的。
(Gai)
一般略过。
故事还行,演员阵容也不错,但黑色幽默的味道没拍出来
看不懂的艺术圈子,正经人进入会被同化成疯子
不错的电影
潜规则,沉默的好片
我想说,这个题材很棒,但电影可以拍得更好。没错,它很内行,我是艺术圈的人我知道;但是,它也太片面而显得小家子气,这是局限。但谁在乎呢?我TMD太喜欢这句话了:人性有什么了不起?人类是一群蠢蛋,希望瘟疫让人类绝种!”
最后一个镜头把挺精彩一片子全毁了!
补标
愣头青和杀人狂,艺术诨名,各取所需。可类比《子弹横飞百老汇》,但对fame before work的当代艺术更为抨击。俄式悲喜剧之余,不忘来一场老大爷枪战,还有彩蛋喔
He lives only for that narcotic moment of creative bliss.
让我更加喜欢那些会画画的人
谋杀只是一个外壳,主要探讨的是艺术高低的真实的原因,很黑色,但是拍的不够精巧,其实可以更精彩
不知所云,刻板印象。
小成本的黑色幽默
就是一个大讽刺
越看越不知道如何去评价,其实我觉得我特别喜欢艺术,可是很懒,由于还算会读书,在天朝的甄选模式下,就进了高中,上了大学,学了工学。我很想体验一下做一个艺校生,追求真爱和自由式什么样的人生。会不会真的这么虚伪。
男模特尽露。
Nick真帅
祝各位成功学人士早日激活信仰、激活人生!
看到了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