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阅部的每一个人都是天使👼每一个人都因悦子的到来或多或少的改变着,也影响着悦子。
从森尾到幸人再到校阅部的每一个人,还有每一集出现的作者,悦子用她自己的方式感染着每一个人,到最后,所有人在她出去校阅的时候都会说一声路上小心,注意安全。
在工作中能遇到这样一群人,真是得之有幸。
既有工作上的好伙伴,也有领路人,更有每天的欢乐来源,即使在校阅这种枯燥无味的工作中也能找到乐趣,梦想的职业并不在天赋所在的职业,但努力过后,是可以把他们同时出现在自己的工作中的。
日式影片所存在的热血是真的可以治愈人的,看到这么多生活琐碎的事情也能如此有意思,不仅可以治愈人心,也可以找到一些前进的方向。
希望我们都可以遇到温暖如斯的人
校阅女孩是我的第二部日剧,第一部是《我,准时下班》。
虽然只看过两部日剧,但是已经明显感觉到了日剧的相似之处。
(准确的说是这一类型的日剧)这两部都是讲述在工作里发生的事,主要的故事场景都是在公司里,而且都有下班后的居酒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地点。
他们都是基本上每一集围绕着一个不同的人物展开一个故事,在不断的冲突、奇遇中改变成长。
石原里美的笑容真的特别美啊!
而且会感染看的人,令人很想微笑呢。
剧里的年轻人物的颜值都好高啊。
这部剧特别的地方(可能并不特别,只是对我这个不怎么看日剧的人来说)是,他并没有强行皆大欢喜式地发展和结局。
正片里,在观众的一片期待(我相信是)中,表白屡次波折的悦酱和幸人,最终是,河野悦子在家里看完幸人刚写完的书稿后,对幸人说:”我们是在交往吗,我感觉我们这样太暧昧了。
“她说,她还没实现她的梦想,还想保持现在的状态。
幸人很快地接受了。
我想观众这时候大概都会和我一样疑惑和发愣吧,悦子你不是对他一见钟情吗,你上次不是准备说“可以和我交往吗”(被电话打断了),为什么又这么决定了呢。
当时磕cp的心情是急切和不解的。
后来发现,即使在SP里也没有和前面呼应圆满的森尾(是这个名字吗?
捂脸,只记得猫里奥了)和章鱼的CP,以及在校阅部真的沦为背景板的另三个同事,这些有一点点非常规的地方反而让这部剧舒缓了下来,没有成为无脑的爽剧。
就是这些淡淡的,简单的,细微的,令人小纠结与意难平之处,让这部剧”很日剧“。
不过电视剧嘛!
自然也是有很多巧合与狗血的。
要不然怎么推动情节发展下去呢。
要不然,真的完全真实,平淡得和现实生活一样,那看它有什么意思呢。
就像本乡老师是幸人的父亲,候鸟主编是三(?
)作家的前妻,没有巧合就没有转折和故事了。
所以大可不必苛责影视剧的真实性,要真实还看他们干嘛。
当然,剧里幸人在森尾家住的时候,当时还有男朋友的猫里奥强吻幸人真的令人大为震惊,好奇日本的观念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已经开放到这地步了吗?
河野悦子的性格真的很令人喜爱,虽然剧里有的地方是靠着主角光环才让她的做法得到了好的结果(这也是不可避免的嘛)。
这样直率、心直口快、道德感强、必须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她真的很像我认识的一个人啊。
这样的人生活得到底是什么感受呢,会比别人更轻松和快乐吗?
不得而知啊。
不过我倒是想,与其羡慕和想要尝试变成这样的人,倒不如老老实实地做好自己。
你是什么样的,也许你自己也掌控不了,那不如就接受自己吧。
当然,你可以有一百种向往和喜欢的人的样子呀。
石原里美老师马上就要三十岁了,这是个在无论哪个国家的语境中都不会被划归为“少女”的年龄。
然而在事业上,她依然火得一塌糊涂,是现如今日本三大收视担当女忧之一(另外两个是隔壁正在出演火九剧的新垣结衣老师以及年收入4亿日元的绫濑遥老师)。
不仅在日本,在中国,石原里美老师亲切可人的长相,轻松搞笑的剧情使她迅速被接受、喜爱,再加上营销账号的推波助澜,近年来由其出演的每一个电视剧都不负众望地成为了网红剧(2014年的《失恋巧克力职人》、2015年的《朝五晚九:帅气和尚恋上我》以及今年十月的《平凡不简单:校阅女孩河野悦子》),其剧情截图、表情动图充斥着所有社交网络。
单从这点来说,也是了不起的成就。
比起靠写真和“治愈人心的笑容”走红于中国的“国民媳妇”新垣结衣,石原里美老师的形象更立体也更丰满。
“可爱”永远是她专属的关键词,哪怕这三部剧里,她可爱的模式完全不同,甚至能不能用可爱来描述都很难讲,可现如今看整个弹幕风气,她确实已经重新定义了“可爱”了。
《校阅女孩河野悦子》这部剧这周已正式完结,作为一部从开头就能一眼望到结尾的剧,完结好像也没什么值得撒花的。
可能唯一的悬念就是剧中的cp组合了,然而无论我们见过多么奇葩的组合,都架不住编剧大人再出奇招——一对cp都没成……十集播下来,取得了12.36的成绩,从商业上来说,无疑也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近年来,日本的职场剧日益增多,涵盖范围也越来越广。
单就今年,就有两部跟出版有关的(另一部是上半年的《重版出来!!
》),有人打趣说兴许明年春季就要播一部热血印制了。
身为出版行业从业者,对石原里美老师也算是热爱,所以知道企划的时候就打算要追,可第一集没看完就差点忍不了直接关了。
幸好还有女二本田翼老师,以及男二青木崇高老师,即便这两个人之间一点cp感都没有。
老实说我并不知道这部剧是怎么在以“不打扰别人”为人生首要信条的日本社会里拿下平均12.36的收视的。
毕竟在日本那种文化以及舆论环境中,石原里美在剧中所扮演的角色人设简直可以用“可恶”来形容。
在公共场所旁若无人地高声喧哗、在办公室内一惊一乍大呼小叫、对刚见面的同事就毫不顾忌地起了侮辱性外号、行事越矩、干涉他人生活、自以为是强加指导……这几条中无论哪点单挑出来,只怕都应该会遭尽嫌弃。
然而借着主角光环和逆天神颜,她一路取得所有人的谅解与支持,甚至最后还感染了他人。
也许现在的日本人民把“可爱即正义”放在第一位了。
即便这是日剧一贯的“光芒照耀他人”的套路,看的时候还是觉得特别难堪。
如果我一个办公室有这么一号人,我很难保证会在几天内掐死他。
而且作为出版业从业者,代入感更为强烈,如果一个校对动不动就拿“事实确认”这种理由随便出门,一周内不开除她人事就可以滚蛋了。
她顺风顺水地活到了最后一集,元气满满,光彩照人。
其间唯一一次备受打击也是因为莫名其妙的感情问题。
每一集平均换七八套衣服而且都作为中间过场被重复强调(其实每次看到换装过场都忍不住猜想这剧是不是她亲自拿钱投拍的)。
还泡到了日本最受欢迎的新生代男演员菅田将晖。
所犯的所有错都能被原谅,所有的恶人都能被其感化,她的可爱、纯真、天真、直率被所有人所喜爱接受,在她的带领下,所有人都走上了幸福快乐的新生活……大概现在最粉红的晋江写手都未必敢写出这么过分的剧情,毕竟如今所有读者都对玛丽苏有了一定的抵触感。
可石原里美老师用其亲身经历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玛丽苏从来都不是少女的专利,只要长得好看,人生可以一辈子玛丽苏下去。
这部剧的中心思想是强调一些平凡不起眼的工作的重要性,一个极其符合日本主旋律的主题,从演员的角度来看,所有角色也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可奈何剧情上毫无道理可讲,生硬干涩,像强往模子里塞烂泥。
菅田将晖一出场就被设定成帅得惨绝人家,就连时尚杂志主编都对他赞赏有加,说他气质独特。
而作为主角的石原里美老师就更刻意了,几乎每一集都要进行一番强行解说。
整个看下来套路感明显,你能很清楚地感受到哪里要煽情了,哪里要伤感了,哪里要高能了,尽管大部分的煽情、伤感、高能都来得毫无道理,从工业生产角度来看,它简直标准得无可挑剔。
可是从文艺作品的角度来看……老实说,这确实应该是脚本的锅。
从一开始剧情就是立不住脚的:部长把石原招去做校对,是看中了她刨根问底的朴素精神,他认为这是校对最重要的素质。
可是,这其实是最微不足道一点的。
校对跟编辑这种基础部门的工作基础,永远是基础知识。
听起来挺绕,可事实却正是如此。
有一次我们做的一本书发行后出了出版事故,校对部门的主任拍着桌子冲所有校对人员吼:“你们以为做校对只要认字就行了吗!
”可是……石原里美老师在里面基本是个半文盲,刚去的时候连作家的名字都能念错……既然是职场剧,还是希望能在最低程度尊重这个行业,这份职业。
都冲着穿衣搭配去看,不如直接买石原里美老师写真了。
何况……石原里美老师的穿衣搭配真的不具备参考性,没有她那个脸真的不要轻易尝试那种穿衣搭配了……后果往往惨不忍睹。
(而我在单位摸鱼写这个稿子的同时,办公室门口一个编辑跟一个校对打了起来……真事儿。
)
这个大概是看了朝九晚五啊之类的十元的剧之后,就觉得十元的剧真的是部部都是经典,所以这个刚出了之后就去追了,但是追到半截儿的时候不看了,因为不知所云。。
并不懂得这个剧,这个人设,这个场景,到底是在讲什么。。。
而且,女主在里面是咋咋呼呼的,难道时尚圈就是这样的吗,而且衣服穿得也并不是很好看
穿着地味是真的。
甩锅是真的。
提颠覆性的意见被总编辑劈头盖脸地骂也是真的。
……从这个剧中大概可以学到一点故事的叙述手法,把所有想要表达的、苟且的、真实的东西都揉到“反面”,然后光鲜亮丽地反转,名正言顺地秀时装(广告),扬眉吐气地上价值,让每一个人都眼泪汪汪看过就忘(喂……啊当然,那种沐浴洗手深吸一口气想要认真对待稿件的初心,也是真的。
我还是编辑的时候,有一年编辑室准备搞一个“大项目”,就是受众是大型企业的宣传系列,包括书、宣传册、传单和挂图什么的。
赚钱当然是能赚钱的,但这并不是我要讲的重点。
关键是,这个项目,差不多是我们科技领域编辑室第一次向“四色全彩”“图文并茂”的转型,时间紧任务重,设计制作中心也相当重视,派了一支队伍驻扎到编辑部。
说是队伍,其实也就是两个人。
一个是号称在广告界吃过x年干饭的资深设计师W,作品一拿出来就惊艳了土了八百年的我社众编辑,一度被大家争抢着翻牌,另一个是他带的新人,正经学艺术的一个小孩。
在我们恨不得一个人掰成八个来用的企业文化下,这确实算得上是一支了得的队伍,绝不是讽刺。
反正就是很重视吧。
于是大家就开会,就各方面的设计展开了各种讨论,商定风格提供素材啊什么的。
我记得很清楚的是一个很小的细节,就那个学艺术的小孩问“有没有清晰一点的图,最好是XXX格式,分辨率xxx”的时候,W拦住了她,从胸膛深处发出一声很轻但又很有存在感的叹息声。
他说,在咱社工作,你要做的事情就是“凑合用,变不可能为可能”。
原话我有点忘记了,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吧。
我在看《校閲ガール》的时候,反反复复地想起来这个场景。
也许是国情不同吧,反正,我所知道的校对工作,大概要比电视剧里的土八百倍。
说土也不是很恰当,但反正,穿成十元那个样子是不可能的,工作环境也不会是那样的。
非要说的话,袖套大概才是校对的标配吧,小的时候因为嫌弃“土”而不肯戴的袖套,参加工作了之后反而戴得甘之如饴,算不算是向现实妥协的一种姿态呢?
其实严格来说,电视剧里的校对工作更像我们这边的文字编辑。
通读稿件,纠正字、词上的用法,提问题给作者,顺页码标题图号什么的。
我们的校对也提问题,但是并不会直接和作者对接,基本上是提给编辑的。
这又让我想起我自己吃过的萝卜干饭——专职文字编辑。
专门开出一个部门只看稿子,现如今出版社大概不太会这么搞,外编公司倒是有可能吧。
但是我社是认认真真地这么干过的。
当时的口号是“不仅加工稿件,也加工编辑”。
意思就是让新人先接触文字工作,然后再去做策划的工作。
大会小会都会拿这个点出来讲,也确实,很多编辑室都会到加工中心要人,免去从头培养的麻烦什么的。
在理想的状态下,我们加工中心的每一位新人,就算不能每天都换不同的衣服光鲜亮丽元气满满地面对工作,也至少电视剧里的诸君那样,认真对待每一本稿件,就算没有电视剧里那样的戏剧化经历,至少也可以某种程度上“博览群书”,就好像剧中的十元能在联谊的时候用现学现卖的稿件里的内容狂怼钢铁直男。
理想状态永远都是理想状态,大多数的现实是“凑合用,变不可能为可能”。
提颠覆性的意见是不行的,新人文字编辑你们哪里会懂策划的苦?
你们怎么会理解任务的压力,你们只要老老实实看稿子就行了。
正如最开始所言,所有的反面铺垫,才是最真实的真实,艺术作品的所谓忠于生活,大概就是这里,而高于生活,就是那些光鲜亮丽的但并不存在的部分吧。
回到开头,W同学的那一声叹息吧。
很轻、很深,很多人都听见了,但是没有人说什么,就好像流行的“男默女泪”标题一样。
“凑合用”才是正经事,大实话被人家不经意间地瞎说出来了。
谁都有烂稿子被改的满篇红但还是扶不上墙的经历,有真实地看稿子看到吐的经历,但最终这些稿子都变成了书。
被稿件加工中心加工过的编辑啊,大概最大的收获就是“没有什么不能成书”的底气吧。
我又想起来曾经的编辑学习大会,我社有一个总编辑号召年轻编辑要热爱工作,她用一种特别可爱的姿态说:我就特别愿意看稿子。
真的,有时候你们让我终审个稿子,我特别高兴,哇!
又能学到新的知识了。
我一直不知道我对于这段话的厌恶来自哪里,现如今倒是明白了。
选择编辑这份工作的人,谁又不是热爱阅读的呢,谁又不是随便拿一本书都可以读下去的杂家呢。
但是那些让你挠头的烂稿子啊,那些逻辑混乱、那些莫名其妙的语病,那些前后不统一的示意图,又能从中获得什么呢,也许能从花费十倍力气最后也只能成就一本烂书的挫败感中领悟一声叹息吧。
能劳总编辑大架终审的稿子,本身就已经是不错的书了啊,何不食肉糜之问,真的到处都是。
稿件加工中心不仅加工稿件,也加工人。
这一句话的初衷我想应该就和《校閲ガール》里演的一样,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热爱工作、安于寂寞。
作者也好编辑也好,大家都是闪闪发亮的自己。
而最终它在现实的泥潭中滚来滚去,却变成了另一种味道。
图片质量差自己画,稿子写得烂我来改,变废为宝,变不可能为可能,要努力、要振作,渐渐从不能说变成了不想说,甚至还会对那些在稿件审读意见上写“本书不建议出版”的“新警察”编辑嗤之以鼻……
话又说回来,试问,谁又真的能对那些斥巨资的包销书说不呢。
《校对女孩河野悦子》这部剧像是不让人特别生厌的neverland(职场版)。
never在于有着伯乐般的老板、愿意细心认真教学的前辈、还有一大票包容、有相似价值认同的同事等等。
这些温暖的,给予支持的时刻总让我鼻酸,真好呐!
现实很骨感,我多希望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链接。
这部剧在表达“把平凡的小事做好,也会有意义和精彩。
”这一传统日式价值观这一点,非常贯通,几乎是从一而终,没有情节是跳脱出这个价值观的,包括连这部剧的后期,各种贴画特效也是又可爱又细心又认真,不知道制作这部剧的人是否也能认同并践行这一价值观呢?
那么看剧的人呢。
另外这部剧有另外一点价值观的呈现我也很喜欢。
其实即使河野没有出现在校对部,校对部的大家其实依旧是很有自己个性的人,比如说私下很爱时尚的gay小哥,比如说一直循规蹈矩,秩序感满分的冷脸前辈也会为了自己最爱的小说家受到评委会不公正的待遇,在初高中的年纪很破格但勇敢地写信维护。
无论是否展现出来,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的怪癖,也都有自己小小的世界。
只不过社会的规训压迫着我们的现活,节制着我们的表达。
说到社会规训这一点,在看这部剧之前我不是对时尚全然无知,我对时尚认知到资本主义特权的表达以及消费陷进这一点。
当然不是说之前的认知是错的。
只不过在这部剧中我居然看到了时尚对于普通人的意义,不是以一种看似标新立异,实则跟随大流,不管美不美喜不喜欢只为了区别其它人的表达呈现,而是以一种普通人的个性,服务于普通人生活,增添色彩和趣味的表达,我感觉很接地气,很好,也很漂亮。
也给时尚圈一直专注于宏大命题狠狠一回击。
(我臆想的)最后,对于我来说这部剧出现的时机很合适,我现在就处于刚出社会,明明迷茫得要死,但是却要做很多类似重要的决定的艰难时刻。
女主让人眼前一亮又一亮的穿搭,以及女主和谐的工作氛围,自身所带的energy等等,这些都使我快要爆炸的脑袋得以简单放松。
当然女主自身对待工作又认真又热情的态度,以及剧里关于职场的部分探讨也给了我面对当下的一些力量和信心。
“但你是那种即便梦想在别处,也会全力去处理自己眼前工作的人。
”可惜我不是一个有梦想的人,就把这句话当做我的梦想吧,希望我能够大胆选择,而又专注执行。
当然,这部剧的不足之处也很明显,比如女二的演技真的是相当相当不自然,经常会瞪眼,无关和四肢乱飞,表演总是呈现出僵硬的状态。
第二是感情戏,哈哈哈哈一点都不好嗑!
就是感觉女主和男主在一起时很紧绷,一直是overreact的,一直是昂扬的,太怪了。
反而和那个编剧在一起,吐糟的时候又鲜活又可爱,如果后续有感情线的话,河野悦子小姐!
请选择能让你释放出更多不一样色彩的伴侣吧!
每次看日剧的时候总是会特别留意剧中房间、办公室、办公桌等等生活工作区域的布置,虽然被人们概以“生活气息”的夸赞,但是每次特意为角色专属设计的空间以及为契合角色的个性、经历等展现的细节之处都特别吸引我,在总能转危为安积极向上的诙谐剧情与失意居多的现实的游离之处,令我感叹“啊,自己在生活中要是个不被丧气击倒的热血笨蛋该多好”时,还能更深切地看到角色贴合现实生活的一面,传达给观众看似永远乐观,永远热情的悦子在自己的房间之内其实有着常人无法坚持的努力,有着镜头之外的不知多久的失落与迷茫,当然,呈现最多的还是平凡却炽热的心。
在极简风格、断舍离概念的流行以及消费主义的真相被越来越多人知悉的当下,夹杂在购物快感与租房搬家存钱等琐事引往的理性消费减少物品之间纠结的普通人的房间是怎样的呢?
都筑响一在拍摄了无数个普通人在东京的居所后出版的《东京风格》的序言中写道,“世界经济将会越来越不景气,将来会有很多人失去物质上的余裕。
在狭小空间的惬意生活术,说不定反而是种极有远见的技能。
”在目前的环境,极简与极繁却能激情碰撞的奇妙的世界中,既有视物品如负担,只将必需品留在身旁并因此感到轻松愉悦的人,也有在许许多多自己喜爱的物品的围绕下每日惬意生活的人,或许私人空间反映了人们对生活形式的不同看法,但我想,存在一致的是,它记载着人们对无论是否实现的理想的付出与努力的宝贵痕迹,也隐藏着对改变不满现状或迎接更好将来的“准备就绪”的开关。
“对时尚是真爱啊”
梦想成为时尚编辑的河野悦子,连过场都是她的每日服装秀。
这种设定一出来就有会再次变成出一大段穿搭/妆容教程的网红剧的预感。
果然,不过一集,女主已经换了四五套的穿搭,但是总感觉不对劲。
终于,在最后五分钟,持续了整整一集的变扭感找到了源头。
当两个都不看路的人撞到了一起,结果女主一抬头,看到那个样子的菅田将晖,竟然感觉世界都停止了?
在周遭时间停止的时候,明明是放多了两个女主的特写,结果一见钟情的是这个脸都在发光的女主?
理由是可能再也看不到这么帅的男生了?
那个穿着一套红,刘海挡住了小半张脸,基本看不清楚的长相,只出现了一秒的菅田将晖?
EXM?
明明只是换了一套西装,连发型都没有整理一下,这样的菅田将晖从试衣间走出来,居然能让本田翼呆滞几秒钟?
EXM? 果然是审美差异啊。
女主的大部分搭配也都有着微妙的不协调感,其中有些并不是衣服搭配的问题,而是衣服的气质和人的气质并不符合。
衣服的作用应该是衬托人,而不是掩饰或者伪装。
所以当衣服是A,而穿用者是B的时候,两者单独看可能都不错,但是放在一起,微妙啊。
相较还是女二几套出工的搭配耐看实用。
还是请校阅和章鱼,慵懒两人组好好组CP!
虽然不可能是最终走向,但是这是目前的萌点啊!
这是看的石原里美的第二部剧,看这部剧主要还不是因为石原里美,是因为苏打,因为刚看完《三年A班》就想到了这部剧也是苏打主演,而且还有十元,那就没理由不看了。
其实这部剧也算是比较老的了,2016年距离现在已经有6年了。
这部剧主要讲了校阅这一职业,就像剧里面所说的,校阅这个职业确实并不是那么广为人知,我在看这部剧之前也不知道还有校阅这个职业。
就像苏打说的那样,在社会中有很多无名英雄,他们在不起眼的角落支撑这城市的运转。
校阅部的河野悦子把简单枯燥不起眼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这也启发了我,希望把自己手头上的工作做得更好,带有更大的热情工作。
我发现日剧比较能打动人的一点是有很多的支线,剧里的很多角色都有自己的情感线,每一个人都随着剧情发展做出了改变。
正是这些立体的人物形象让整个剧变得丰满起来,其实这样挺好的,把主角和配角都打磨好,而不是一味地在主角身上制造转折点。
看了第一集之后,我以为这是一部甜甜的恋爱剧。
结果看到最后,不仅不是甜甜的恋爱剧,而且连一个拥抱的镜头都没有。
日剧有时候很理想化,比如一些角色前一秒还很难说话,下一秒就变得很随和。
但是有时候有很现实,不管男主还是女主的事业都没有那么顺风顺水,女主最后没有进入编辑部,男主最后没有做成模特,不过他们都找到了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人就是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才会发现原来自己想要的是这个而不是自己以为的那个。
在最后男女主并没有在一起交往,他们两个给出的答案是想先在各自的事业上前进。
我觉得这种方式还挺好的,谈恋爱确实会给人带来快乐,但会牺牲很多时间,在年轻的时候还是应该把时间用来提升自己,这样在未来才会有更高质量的恋爱。
那么,跟河野悦子一样,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前进吧!
和unnatural一样,我不知道要看什么了就翻出来回味的剧,衣服和十元都一样漂亮。
剧情一半接近现实,另一半浮在空中一样美好,不管是什么样的遗憾,大家都会有释怀的那一天,这就很好了。
苏打还没舅化的曾经🚬剧里十元和打舅都好可爱,我磕爆,如果要谈恋爱好想谈这样的恋爱!!!
打开收获好心情系列。
看到第五集左右就腻了,剧本对“校对”的表现比较潦草,女主一路高歌猛进就差自己代替作者写书了,不太对劲。如果不是十元来演此剧就不成立。
注水注到~只留下女孩最向往の换装collage梦~却也难免审美疲劳~
傻白甜脑残剧还我德芙婊
男主动态比静态好看。女主有点违和
satomi可爱又美丽!!!Morio美丽又可爱!!!整整十个元气罐头!!!
我的秋季最佳。
丝巾这美,让我对本来不太喜欢的十元也有了好感。不过十元的角色太星光熠熠,其他人都黯淡无光,尤其是苏打的那个小男友角色,感觉整体像是半个人……最近这种职场剧怎么那么火
对于里面所谓时髦的打扮接受不太来,主要还是看脸,另外主角光环也是没谁了。。。
衣服太花哨了。剧情跟重版出来似的,可是没后者的两米八气场。
十元的造型美翻了,但是她为什么总是演差不多类型的女主……看久了还是会厌倦的呢……不过这剧作为职场温情剧还是不错的。
讲真主打的职场服饰搭配丑到火星去了好么,国内时尚编辑穿这样大概会被整个编辑部群嘲的吧。而且就女主这情商和专业水平基本告别校对组了,这样的新人大概是一天被大师傅骂哭八百回的,初入职场一文不名的你凭什么要求别人在意你性格里的一丢丢闪光点,失真得离谱!十元姑娘是越来越美了(≧▽≦)
玛丽苏混搭匠人精神
3话弃。 果然还是因为男主太丑... 好吧,其实还是这剧剧情太烂了。
浮夸
对工作做到极致的认真和热情很值得学习
站过1秒章鱼和悦酱CP的举手!(-゜゜つ)
光鲜背后有很多默默付出的了不起的人
开头不能算吸引人,还有正中红心式的一见钟情BG邂逅害我差点想弃剧,也有比较无聊的几集,不过越往后越精彩,呈现的世界观也丰富起来,BG线的收尾也恰到好处,还有各式各样的小说家类型也觉得很有趣,本乡爷爷有一句话甚至把我说哭了,值得一看。
变脸女王十元妹子,怎么就那么可爱呢。
校对还是棒!自从明白了整部剧想表达的主要思想我就觉得越来越好看,非常有正能量。何况角色一个个都这么萌,从女二到Lassy的副主编,原本不太讨喜的角色后来都会变可爱。可以说是看得让人心情舒畅的剧。我最喜欢的就是结尾这一段,以男主的纪实文学内容作旁白,画面陆续播出校对部的每个同事的事实调查工作现场,既说明了女主给整个部门带来了改变,也以这一特别的工作内容表现了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工作的人是如何地认真努力,真的很让人舒畅!当旁白念到最后,【致不管梦想能不能实现,以小小的身躯支撑这个世界转动的,所有质朴的人们】的时候我真的感动了,为什么日式鸡汤那么好吃呢我不明白!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