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确实反映生活和社会,小时候的港片主题或正或邪,家有喜事,古惑仔,赌神赌侠,逃学威龙…都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而最近看的港片,都充满了逼遢,压抑,挣扎的气息,从桃姐开始,但破地狱,还有这部。
细朱童言无忌那句:为什么他们可以走,而我们不可以,是不是我没有改英文名?
走不走不重要,走的权利更重要。
可对于普通人来说,谈何容易,知道偷便利店雪糕不好,顺主顾家的口罩不对,进货三十多条内裤网上卖原味给lsp羞耻,但能怎么办呢?
寄托于马会,六合彩?
还是像男主一样寄托等疫情结束就一切会好起来?
环境病了,可见,没准备好的人和家庭,何去何从?
什么是困境,困境就是进和退都不对,躺和卷都不行,毫无解法,这才叫困境。
可能,把进口光触媒消毒液稀释勾兑下,反正主顾也不会check,才是喘口气的方式?
亦或是男主那句:你知道我妈上次旅游是什么时候吗?
是四十年前。
你说将就活?
将就活就容易?
消毒液稀释多了,就成假的了,税务部门是真的会带人上门查抄的。
众生皆苦,越大越悲悯。
疫情的三年,我们都经历过太多,有太多的人说走就走,有太多的遗憾无法弥补,有太多辛酸讲不出口。
或者你我都仿似微尘,注定随风飘散,很多故事不值一提,但小人物小故事,是否有勾起你那些似曾相识的片段,原来这三年,我们都在遗憾错失中学会了成长。
都市就像一片钢铁森林,每行每业都是这个生态圈里的一环,做清洁也是,虽然是很辛苦,世界是很坏,但总有些人没有放弃成为一束光,仍然选择照亮他人的道路。
三年里,我们或许都会面对亲人的离世,有太多的伤口等不及结疤愈合,又毅然地踏上了征战的旅途,但从中我们也反省自己,学会了珍惜身边的一切。
对的,时间从来都是不等人的,或者在不经意的下个十字路口,又会有人挥手告别,但那些红了眼的夜晚,那些曾经有过的片段,又在时刻提醒我们,那些离别的亲人,其实从未离开过。
“It is true,look how they shine for you.”
香港的确很适合拍摄这种关注小人物的电影,特别在如此狭窄的街道,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简陋的住宿条件之下,总给人一种抬头都看不到天空的压迫感。
林森导演的《窄路微尘》,同样将这个电影故事,放置在这个石屎森林里面。
开清洁公司的窄哥,对待自己这份事业,保持着良好的信用和热情。
但由于疫情,生意可以说岌岌可危,连工作用的面包车坏了,都没钱换一台新的。
加上腰伤劳损,他决定找个兼职搭档一起开工。
楼下刚好看到招聘传单的单亲妈妈 Candy 于是上门求职,窄哥觉得这个 Candy 年纪轻轻,应该做不了,但是心软还是答应了。
单亲妈妈 Candy 是个叛逆少女,年纪轻轻怀孕,被人抛弃,与父母交恶之后带着女儿离家出走。
还有在便利店偷东西的习惯。
窄哥也是从底层走出来的人,她刚巧看到了Candy 带着女儿在便利店偷雪糕,只是警告她做工的时候手脚干净些。
不料在一个富裕中产家庭清洁的时候,Candy看到主人家一堆日本进口口罩,竟然顺手拿了几盒回家。
这件事让窄哥觉得Candy的人品有问题,决定不再聘请她。
这是整部电影两人的第一次冲突,窄哥认为凡事都要讲求信用和诚信,不然无法获得客户的信任,自己也将失去生意。
而 Candy 则认为只是拿了几盒口罩而已,这些有钱人家里屯了几箱口罩不会在意的。
然后高喊疫情当下病毒来临,难道穷就一定要因为买不起口罩而等死?
后来, 因为看到街上的某对父母,就因为口罩弄脏了而立刻换一个新的,而窄哥自己的母亲每次都将口罩反复使用而不舍得丢弃。
窄哥选择了暂时原谅Candy,两人又继续合作了。
两人的第二次冲突,是因为窄哥的母亲去世,清洁公司的工作由Candy一人独撑开始,本来以为一切都顺利,窄哥都打算让Candy成为公司合伙人了。
结果因为Candy使用了假冒清洁剂,被人投诉而政府人员过来公司查封。
最让窄哥心寒的是,Candy没有向他解释任何事,然后因为欠租还偷偷带着女儿跑路了。
直到后来,窄哥做了保安,因为假冒清洁剂的事,被罚了钱,公司也没有了,面包车也卖了。
就是如此落寞之下,窄哥在网吧见到了Candy,才知道是她女儿弄撒了清洁剂,她为了公司才冒险使用了假冒产品。
窄哥依然选择了原谅,甚至把自己面包车变卖得到的补贴,扣去罚款之后,剩余的钱给了Candy。
他认为,大家都是一粒尘埃,上天不会留意我们,但尘埃与尘埃之间,是可以互相看到的。
电影《窄路微尘》从故事性来说,讲述了窄哥和Candy的故事,两人并没有产生任何的情愫,反而有种在微不足道之处,一个陌生人给了一个扶持的感觉。
也许很多逻辑上,我们不懂为什么窄哥要如此,Candy的人物塑造,也不是那种正直的人,她习惯了骗人,骗人成为了她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
甚至遇到了困难,她都会选择逃避,包括离家出走,包括偷东西等等。
而窄哥代表了一种信任,但他不是无私,他也有自己的一份情愫,觉得Candy内心不坏,也许还可以原谅,甚至自己落寞之下,能够帮助到她,也是希望Candy能够改变。
导演并没有打算将这份情愫来烘托两人的情感升华,所以一切都以一个拥抱作为结束,以后如何,谁也不知道。
但明天总会有另外一个故事。
人都会保持初心,但当另外一个人的出现,也可能把他/她改变。
或变好,或变坏。
只是那份初心,还是如此纯粹,在内心深处。
第55分钟整部电影这个镜头最能体现主旨,窄路微尘,Candy(袁澧林)其实就像这个小女孩一样没长大,心智不成熟,年纪轻轻就被人搞大肚子,跟父母关系恶劣,离家出走,没人养她教她,所以进了社会做事就偷鸡摸狗滑头耍诈屡屡犯错,窄哥(张继聪)就像这条窄路的窗户,给她带来一点光,一点窗外的风景,一些光明美好的东西,他们就像两颗微尘在一条小路上相遇,相见,相依。
窄哥遇见她两母女之前他的车打不着火,他们仨的缘分来了,车子就能打着火了。
Candy母女之前的租房没有窗户,空调是坏的,所以细朱(董安娜)很喜欢趴在窗口看风景,电影尾段她们新的租房有窗了,空调是好的,她们的境况在窄哥的帮助下一点点变好,她也开始脚踏实地打工,不再像以前倚靠小偷小骗混日子,后面夜宿街头的时候应该也是心怀内疚,开始醒了,立定心思正经做人,不再让女儿跟着自己折堕。
1.22.11
34.08
1.21.14
我哋哩啲一粒尘都唔系嘅人,个天唔系成日睇到我哋噶,不过唔紧要啊,我哋睇到对方米得咯。
故事以普通人的视角,用舒缓的基调将一些沉重中见轻松、轻松中显沉重的几个人物的生活状态诠释的恰到好处,影片中轻快舒朗的配乐带来的极佳的治愈感,包括以小见大、以大见小的画面构图给人带来很独特的美感和设计感,影片节奏虽然缓慢,但每一个桥段都不令人排斥,尤其最后结局的悄然结束的设计令人意想不到,整体来说是很棒的一部影片!
活在这世上,绝大多数人都是上帝没时间关心的微尘吧。
窄哥的妈妈,上一次旅游是四十多年前新婚蜜月,一辈子赌马,偶尔赢来的钱借给儿子开保洁公司,自己却节俭到用过的口罩蒸煮后再用,最后孤独猝死在成天呆着的沙发上。
年轻漂亮的女孩,经历了常见的那一套,生下女儿独自拉扯她长大,疫情期间找到一份做清洁的工作,很勤劳很卖力地干着,却因为清洁剂掺假的行为害了老板,自己也羞愧离开,艰难度日。
人到中年的窄哥,勉力经营着自己小小的清洁公司,诚信经商,善良待人,却被女孩连累公司倒闭。
他对女孩颇多照拂,女孩却只担心欠他太多。
最后做了保安的他,看到地上的污渍,忍不住自己动手,又干起了老本行。
那段刚刚结束的特殊时期,影片用一对母子与一对母女的故事娓娓讲述,逼仄的住所,黯淡的灯光,辛劳的男女,快乐多半用美食来实现(因为移民的梦想非实力可以支撑),偶尔想想生存的意义。
这不就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即使微渺如尘埃,也有自己短暂漂浮的瞬间,也会在阳光的照耀下自在飞舞片刻,然后沉入大地,杳无声息。
整部戏好舒服主打的其实一直系一种善良。
世界很坏但不代表你要做一个坏人,好喜欢这部戏细节噶处理,尤其系窄哥对善良的彻底失望到拾回的处理,在窄哥与女主分裂前的崩溃,我们可以看到讨论区窄哥有一张同一个男人的合照,到特写办公桌上同样有一张同样的合照,由此其实我们可以理解窄哥应该已经被朋友背叛过一次,亦解释到前面情节为什么窄哥宁愿没了生意也不愿意骗人
后续窄哥摧毁了整个办公室,到后续宝贝车又再坏掉,这辆车从验车师傅口中的车况也了解到其实窄哥一直有好好维护不舍得卖掉,但这一刻的男主觉得即使你多么努力去善意维护信任理解一样东西到头来她甚至只会带给你麻烦,同时特写贴纸也寓意男主彻底放弃了善良和女主
后续的重遇后,开始了一场追逐场面,最终男女主角停在桥上,桥其实是两个地方之间联系的工具,也正正代表男女主角重新达成了沟通解开误会,后续法官的宣判男主不需要坐牢以及车换来的金钱足够给清罚款,导演其实在告诉大家其实保持善意老天并不会将你赶绝,最终男主将当初贩卖善良获得的金钱重新再给回女主,也正正寓意着男主重新找回了善良和信任,另外好想分享呢套戏美术指导对于女主造型的解释,好多影迷会觉得女主明明家庭困难为什么还能一直做不同造型,美术指导的解释系,首先她想摆脱戏剧里大家对底层的看法一定就是穿着朴素黑压压的没精神面貌的,但实际并不一定真实的底层也会装扮也会有精神的,而且香港有一个地方叫美姿里面很多的古着低至10元一件的都有,美姿本身也是很多戏剧美术指导造型师会逛的地方因为便宜好看,只要有品位是能配搭出造型的,所以女主作为一个年轻女生会装扮也是很正常的而且女主其实有好多化妆品是偷窃的,所以在剧情上还是合理的,而且美指也希望女主的色彩,给男主的灰色世界带来彩色
港產導演會如何描寫社會底層呢?
窄路微塵給了一個範本—清潔工和單親媽媽的互相扶持。
很平凡的劇本 鏡頭的取捨也很特別 刻畫他們貧困的生活環境時鏡頭都比較近 仿佛與他們身處同一地方陪他們一齊經歷辛酸 而與他們離天隔遠的高樓大廈 則多數是遠鏡頭 其實就是底層人的視角—眺望 當然導演不是在賣慘 而是展示真實的生活 電影的前半段确实平淡 平淡当中的香港街景还是挺令我着迷的 我后来思考 街景其实不止香港的美 我们所住的地方也很美 只是离我们太近以至被我们忽略而已 今天的越秀南路人迹稀疏 漫步街中撇除雜念聆聽身邊的聲音 細想這也挺可愛的 我也放肆地在車站發呆了一刻鐘 放空自己去感受平凡的可愛 跳去另一話題 文青女神是否適合這個單親媽媽的角色呢?
估計不少人會吐槽這個選角 貌似全套戲就只有她格格不入 我相信導演不是盲的 (娛樂圈黑暗面另當別論暫且不討論) 導演一定也能分辨出袁澧林的造型很奇怪 不過再切合劇本和角色背景:去看 別說還是有驚喜之處的 袁澧林飾演的年輕女子 俗套的過去——估計剛成年被渣男肇事逃逸 與家裡吵架離家出走 自力更生養大女兒 但是她也只是個未成熟的小女孩呀 所以仍然熱衷於打扮自己 而另一方面她也要堅強生存下去 至少為了女兒 所以毫無社會經驗的她只能找到男主角窄哥做清潔工 幸好她也是個聰明女 只是手腳方面依然戒不掉一些壞毛病罷了 例如小偷小摸之類的 還有引發後面故事推進的違背職業道德的行為等 一切都表明她這個年紀要同時養大自己和女兒的艱苦 不過她樂觀的性格是值得欣賞和推崇的 社會中最缺乏的就是這種心態和氛圍 太多戾氣只會毀人害己 到了窄哥和Candy的人物關係方面 若不是主角光環 我真的不相信現實中會有窄哥這樣即使被人害到雞毛鴨血一敗塗地他也沒有放棄她 難以置信 真的只有電影才會發生這種事 底層人即使多互助互愛也肯定不會是這樣 太荒謬了 唯一還能理解的原因是 窄哥的媽媽也是很早就失去了丈夫 獨自養大窄哥 所以窄哥對媽媽的態度有目共睹 很孝順很溫柔很細膩 媽媽的性格也是很好的 沒有過多的負能量傳給兒子 反而是踏實節儉的生活態度很好地傳給了窄哥 所以當窄哥知道Candy是單親媽媽時特別感觸 也比對其他人更多關心 這就能解釋為何後面即使被害也塞錢給細豬(小女孩)作為生日禮物 還叮囑一定要和媽媽一齊拆開 這裡是很感動的 「微塵」這個詞本來很疑惑 窄哥說「我們都只是一粒微塵 不會有人見到我們的 但是我們能相互看見 就足夠」P.S.作為又一套描寫香港社會的電影 當然不少得穿插一些社會元素 這些元素紅衛兵未必看得慣 但這就是現實 例如移民潮啦 疫情啦 口罩令啦 貧富差距啦 等等 還有另一樣東西值得提及 袁澧林的角色造型也是令我能夠精神地看完整套電影的原因 … 之一 身材挺好看的 略微太瘦了些 不過樣子太甜了 冧!
關於為社會底層發聲方面香港的創作人還是很熱誠的 至少他們沒放棄過為呼籲關注某種社會現象而停止腳步 試想下 換作瓷國去訴說社會現象 誰有勇氣?
連新聞都可以報喜不報憂 即使報道真實事跡也會被封禁 很容易理解到為何港人會害怕回歸
故事實在太差了。
如此陳腐的設計。
但是屍斑令我想起我寫過一篇疫情期間長者死亡的論文,在編造時電腦後面的世界如此遙遠。
以及會想起張曼玉的眼睛,李翹說,「這裡是香港啊,只要肯做就乜都得的」。
最後也還是絕望——更絕望。
結尾停在男主做了保安還是自願地把地上的殘骸打掃乾淨⋯⋯⋯⋯⋯⋯⋯⋯⋯⋯上海封鎖,我的康德主義就是每天清洗垃圾桶。
⋯⋯結果看完失眠了。
那篇論文寫得我很痛苦,因為一邊寫,一邊覺得自己對不起香港人。
一些記憶緩慢浮上心頭,同時寫的另一篇期中論文我給起了個聳人聽聞的標題,《知己遠去這都市——港府當下的人才政策》,並且想把卷字數的無心肝者腦袋擰下來。
然後驚恐地發現已想不起放開政策究竟在哪一天悄無聲息地到來。
那個寫作還痛苦在,到最後我也沒有答案。
要是民眾對政府多點信心?
早點上門給長者打疫苗?
歸根到底,人類社會是否真的有更優解?
我說半山的中產生活菲傭遛狗lululemon讓我想死,可是看到主角嶙峋的阿媽住唐樓鎖進床的下舖我會怕,會下意識在心裡盤算家裡房子的面積想至少要保證我的親人能在他們所生活的環境中保持體面⋯⋯⋯⋯哪怕我說我可以流浪,可以流亡。
也是因此對這個電影生氣。
它原本有機會討論更多的東西,而不是輕描淡寫地「人家真金白銀買來」「都做咗成世係榮休來嘅」「只要我們看到彼此就得啦」,依家都唔係前只要肯做乜都得的香港,點解我們走到今日?
這不是堅守法治還有公共道德底線所能回答的問題。
(太守序了——在一個機械的現代社會裡!
想起烈火青春。
如今巴士二樓都有錄影,哪裡還可以供遊牧者棲身?
)
故事发生在疫情下的清洁公司,男主和女主同是这个大环境下的小人物,值得庆幸的是,这部影片专注于讲好当下的小人物努力挣扎的故事,而不是花费过多的笔墨去刻画大环境。
在人物形象上,刻画了单身男主,在社会大环境的冲击下经营不利,仍能坚守自己的底线,安分守己的做好分内工作。
女主则被刻画为一位穷横且自私(义正言辞的偷拿别人的口罩)得寸进尺的“小人”,人物刻画很有味道(很让人生气)在影片中,有一些意象(真的是没办法,符号学看多了,脑子里总想着意象跟符号),例如口罩(直接展示社会环境)、消毒喷枪(可以代表男主对于生活努力的象征,在女主应聘时,男主收留了他,或又展现出一种心境的阔达)影片节奏还是比较舒缓,长镜头使用不多,但很能触动人心。
时…时代产物?但是真的很温吞也差了很多口气啊。
拍的算是近年港產片少有的踏實,但人物關係有很大的問題,甚至到第三幕後明顯不知道如何收尾,又要逃避張繼聰所飾演的窄哥對女主的私情,上價值寫成低層人士的互相扶持後匆匆結束,完全令人難以信服;Angela演mk妹算有進步,穿得漂亮也能勉強接受,但每日換造型確實太離譜了,房間可能都不夠她放衣服的;土瓜灣十三街的熟悉場景令人多了親切感。
微尘人生
3.5 议题不错 疫情时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又间接示意香港贫富差距 但是…张继聪这个人设是什么落入凡间的天使吗
感觉底层的人看不到希望,能看得出来是疫情期间拍的电影。为母则刚,女主也算是在夹缝中生存,还要照顾自家闺女。所以说投胎是门技术活!
男主的朋友移去了加拿大,女主女儿的同班同学也走了很多,只剩这些微尘在互相取暖,这是创作者的善意,现实哪有这么温暖
“个世界嗨,唔代表你要做嗨人”,艰难环境下,个体对价值的坚守。3.5吧。
没有太跌宕,疫情的背景,不生硬地展示,而是很好融入故事,这一点值得肯定
整体还是不错的,虽然张继聪这个角色有点过于完美到圣母了,但考虑到这个人物对袁浓林还是怀有少许的爱慕呵护之意,也不是完全不可能,整部片子气质比较舒服,演员表现也都不错,新导演林森值得鼓励,给个四星吧
依然没有解决香港新电影的问题,那就是把每一个场景和镜头都做的精致且涵盖大量信息,但场景间的递进以及整个情节的剪辑都缺乏大局观。这是只有大量纸面知识缺乏实际片场经验导致的。回到这部电影,依旧是表达疫情后底层人民的生活苦难,把人物和场景的设计放在清洁工和夜晚这个又底层又乌托邦的前提下,营造出了一种没有阶级对立,仅仅是那些只为了“活着”的人的抱团取暖的氛围。在美术、镜头等技术上这部片子显然是成功的,但人物的问题还是会让整个故事显得刻意,比如女儿已经表现出了超出同龄人的聪明又怎么会把消毒水不小心的打翻。加上每一场景割裂感的严重都让这部电影变得好像只是讲了两个人物,而不是故事。即使是这样,看到送钱那一段我依然泪流满面,没有什么是比这种笨拙的真诚、个人对待生活的豁达和底层人民相互救助更让我感动的了📽
疫情之下平凡人的生活记录…… ★★★☆ —— 窄哥:我们一粒尘也不如,上天不是常常看见我们,不过不要紧,我们能看见对方就可以了。
人物和情节有点假,整体有点刻意。对人的理解不深刻,全是自以为是的想象。
许久不曾看到这样港式“正能量”的电影了,在正能量一词被诸多曲解和用烂的年代。和《茜色如烧》几乎属于一类题材,同样是疫情挤压之下普通人的生活、单身母亲、以及无处不在的巨大阶级差异,香港人跟日本人有完全不同的表达。不苦情不卖惨不回避这一切困难,但同时又是轻巧的,说说笑笑擦干眼泪转身上工,用一点点游离规则秩序外的狡黠在夹缝中努力生存,是很中式的智慧和乐观。你就觉得无论这个地方经历了怎样的冲刷和浩劫,港人性格里那层坚忍顽强的明亮底色还在。
“我在HK做保洁”。聪哥&园林这组合有点高配啊,结局是那种走向也没事的。啊我开的清洁公司就这样倒闭了。
以底层视角下展开的疫情电影,也是两人相互救赎的过程,剧作比较工整,总体也比较流畅,当然,各种矛盾及人物设定充满了设计感,但好在细节丰满,情感也处理得很细腻。张继聪稳扎稳打,影帝迟早有一天都是你的;小朋友也好评,可爱自然又有点少年老成;至于袁澧林,虽然不喜欢剧中的人设,但我太喜欢她的颜了,从电视广告上就开始关注她了。7.8
讲人间一粒粒的埃,也讲冷暖,但也是一部商业课,要有诚信,要讲操守,别随便挑合伙人,否则辛辛苦苦几十年做的牌子,倒下只在分分钟。
主旨其实很乱,到最后也没能理出个头绪来,但这大概是最真实的疫情电影了,没有哭天抢地,没有振奋人心,有的只是一群普通人挣扎的活着,我们都只是一粒灰尘,漫游于世间,本来也没什么目的
谁打翻的很重要吗?反正就是混呗
女主人设没站住脚,一起共事了这么久,应该完全了解男主的做事风格,宁愿赚不到钱甚至赔钱都不会用假清洁剂去敷衍。而且明明已经用偷口罩和雪糕去描写女主因生活被迫做这种不干净的行为,跟着中间捡到手表不私吞表示女主已经渐渐走回正确道德观上,结果后面拉一坨大的。
袁浓琳演的太好了!!鬼马可爱又坚强勤劳!就是太漂亮了感觉不会没朋友啊!! 半山豪宅的整窗广阔海景令人屏住呼吸 男主卖车时我也忍不住跟那辆车挥了挥手 > < 想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