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者》:石器时代战胜铁器时代 □文/火神纪
为了保卫我们的家园、妻儿、祥和的生活、河流和山林不受侵害;我们将付诸我们所有的一切。
生命在流逝,鲜血将流尽;可是我们绝不后悔。
因为对幸福与宁静的渴望;我们显得如此无畏、勇敢而且强大。
——火神纪。
题记。
为什么这会成了一部被忽略的电影呢。
这部耗资4500万美元制作的集民族、奇幻、剧情、冒险、战争等诸多元素为一体犹如史诗般的电影却居然没能在中国的影迷中引起并点波澜,实在有点让我不明所以。
在我所熟知写电影的朋友们中,似乎没有人注意到这部电影。
因为没有足以吸引眼球的明星加盟,因为导演马库斯·尼斯佩尔的名字还不够响亮,因为制片方前后期的宣传工作做得还不到位……或者其它什么原因,反正这部电影都已经淹没在一大堆大片里没有人注意到它。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跟梅尔·吉布林的《启示录》一样感人;只是因为梅尔作为全世界最成功的独立电影制作人和导演的名号要比马库斯响亮得多。
执导《德州电锯杀人狂》以其彪悍风格著称的马库斯也并非无名之辈,如果看过他的那部《德州电锯杀人狂》而且能够接受他的那种电影风格的话,应该会对这部电影有所期待并且应该会喜欢上这部电影。
这是一部挺大气的电影,也许多少带着残酷和血腥,可是这要比马库斯的前作温情也收敛得多。
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也接近于扎克·施奈德的《300死士》;尤其是那些杀戮和对抗的场面都让我想起了前阵子红红火火的《300死士》。
而且这部电影的风格、底蕴和艺术高度上都不比那两部电影差。
电影讲述的故事发生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600年的美洲大陆。
讲述了一个被遣弃在北美大陆上的维京小男孩被当地的印地安人养大并且跟着他们过着平静而安定的生活,善良、朴质、宽容、与世无争的印地安人感化了这个自小生活在残暴的维京世界里的小男孩。
电影开始在一场维京人的劫掠和肆杀,为了彻底而完全地侵占这块尚未被开发的富庶之地,他们自从发现了这块大陆之后就从来不曾停止过屠杀;在他们眼里,他们必须把这里原来的所有居民斩尽杀绝之后,他们开始给这块大陆书写一个清澈而且纯洁的历史,富饶、平静、与世隔绝的美洲大陆上兴起了血雨腥风;维京人开始了他们肆无忌惮的烧杀掳掠彻底地结束了这片大陆上所有的平静与幸福。
十五年后;他们来到了那个维京小男孩所在的村庄烧毁了所有的房屋并且屠杀了整个村庄的男女老少。
这是一场铁器时代对石器时代发起的战争;也是一场侵略和反侵略的守卫战。
富饶的美洲大陆丰富的猎物和单一的社会构建养活着世世代代的印地安人,原始的小规模战争让他们的武器和狩猎工具依旧停留在最原始的石器工具时代,他们只要使用这些最古老的石器和木器便足以在这块富庶的土地上自给自足而平静地生活。
维京人则带着他们从欧洲带来的尖锐锋利的长剑划破了整片美洲大陆自古以来的平静,厚重的用以保护自身的铠甲则遮挡住了那些古老武器的所有进攻。
武器和装甲上的先进和优胜让他们的杀戮如同羊入狼群般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
这是一场铁器时代发起的侵略战以及石器时代的家园保卫战,无止境的欲望以及无边无奈苦痛和充满血泪的挣扎;可以说,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争。
维京人屠杀了不计其数的印地安人,烧毁了无数的原始村庄,不论男女老幼大村庄小村落都无一幸免。
这部电影多少延续了马库斯在《德州电锯杀人狂》里那种残酷写实的执导风格,喷溅式的鲜血和堆积如山的尸骨让这部充满了血泪的电影显得残忍而现实,景美的原始丛林和高高的雪山,极其骇人的雪崩和履着薄冰过湖时的坍塌,电脑特技上的完美效果让这部电影显得磅礴大气。
唯美的写景和残酷的杀戮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就赋予了这部电影在精致的镜头构图和颓杀的暴力上形成了一种极致的视觉反差。
侵略战里维京人的残酷和惨无人道的屠杀;与守卫战里印地安人和长大的维京男孩所表现出来的坚韧勇敢与无穷的智慧让这部电影一波三折的紧凑剧情显得紧张而诱人。
可以说,这不应该是一部被忽略被遗忘的电影。
被维京人所遗弃在美洲大陆并且被善良而宽容的印地安人养大了的维京小男孩,他所面临的一方是跟自己同根同脉的维京同族,另一方却是抛开了种族的成见把自己养大的那些宽容的印地安人,他将要面临的是一个极其困惑的窘境:是帮助自己的族人前往下一个印地安人的村落里彻底地斩尽杀绝那些原始未开化的野蛮民族,还是救助养育自己的印地安人并且替他们报仇;这将是个沉重的问题。
这一段的剧情设置改编自1987年挪威的经典电影《白夜迷踪》,也许也是这部电影所改编的最重要的一个情节。
人性的劣根性与人性的良知所交织和斗争,矛盾和纠结以及人性的选择,也是这部电影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他在一种轻描淡写的描绘里选择了良知;可是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并不容易。
也许,个人的情感摆在了民族和种族大节之前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当他把维京人铸就的铁器挥向暴戾的族人,并且最后设计杀死了所有入侵的维京人而保护了仅存的所有印地安人时,他的身影足以被标上伟大。
这个时候我突然想起了那部风马牛不相及的《辛德勒名单》里那些获救了的犹太人。
这样的一个选择赋予了这部电影浓烈的说教味道。
当一个人处于人生的交叉点和十字路口的时候,我们也许犹豫不前,可是我们最终必须由自己来决定我们前行的路;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或者选择一条错误的歧道,选择了荆棘或者平坦,其实只是在我们自己的一念之差。
电影要告诉我们的是,选择良善,我们有能力决定我们的人生以及前行的路。
石器时代战胜铁器时代。
从兵器考证学的逻辑来看,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因为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再到铁器时代,中间横亘了两个冷兵器时代;基本上,这是一场现代对古代的战争。
然而,电影里的这个故事却违背了这种在力量上的悬殊的导致战争胜负的规律促成了这场家园保卫战的最终胜利。
也许,并不是所有的战争结果都纯粹只是以武力的高低来决定的。
我记得在高中时代的历史老师就曾经告诉过我,中外历史上所有的任何一场战争的最后胜负都是由战争的性质所决定的;武力上的实力悬殊、装备的优劣只能决定局部战场的失利和暂时的失败,可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最后的胜利终将归于正义的一方。
中国最简单的一句古话“得民心者得天下”早已一言蔽之了。
而这部电影里的故事,无疑是符合了这个客观的历史规律;侵略和反侵略的保卫,节节败退的正义最终将取得的胜利就显得一点也不出人意表了。
人类有这样的能力,至少我们可以相信自己;当我们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之后,当我们为了这个正确的选择而付出了足够多的努力和汗水之后,我们可以得到我们最想要的那个结果。
实力的悬殊让我们选择了智取,而正是因为这种逻辑思维能力才是我们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根本。
我们能够做到以弱胜强,所以最后正义总会战胜邪恶。
我喜欢这部电影,因为邪恶最终被打败了,所有的维京人丧身于万丈的悬崖之下,正义得到了传颂,人性的良善也最终战胜了人性里的邪恶。
所有的一切都结束在必然里。
我当然知道这个世界并不像我们所想像的那样美好,我也知道很多事情并不可能如同我们所想像的那样发展与结束;然而我们也许并不怎么喜欢不停地被提醒着这个世界的可怕,我们也许更愿意相信我们心里的那些应该归于美好的幻想。
2007-09-20;丁亥年己酉月丁巳日。
附注:电影资料扩展链接。
■片名:《Pathfinder》 ■译名:《开拓者》|《探险号》|《征服者》 ■导演:马库斯·尼斯佩尔(Marcus Nispel) ■编剧:Laeta Kalogridis|Nils Gaup ■主演:穆恩·布拉得古德(Moon Bloodgood)|克兰西·布朗(Clancy Brown)|卡尔·厄本(Karl Urban) ■国家:美国 ■语言:英语 ■类型:动作|奇幻|剧情|冒险|战争 ■片长:103分钟 ■发行: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 ■上映:2007年1月11日(马来西亚)TOM独家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是原来那艘船遇到恶劣天气出问题了吧,全船幸存者只剩下了那个小男孩,然后被收留了。
nn 年后,又有一群 Viking 海盗来到了这个大陆 ……
这片是根据图画小说(graphic novel)改编的,所以不要指望有多少剧情,或多少正常人思维,只看场面就可以了。
同类的电影还有《300》,《罪恶都市》等。
不过哪怕是对比其余根据图画小说改编的电影,这片子也实在是太差了。
人设方面,维京人已经变异成半兽人了,不过这个可以理解,想想《300》里的波斯人...全片几乎没有几个有人名的角色或正常的对话,当然这也可以理解,想想《300》里除了里奥尼达斯和薛西斯之外,还有谁有名字?
连首席大将都以”卫队长“这个称号取代了名字。
根据图画小说改编的电影,没几个有名有姓的角色也是正常的。
然而这片子差就差在,场面也令人失望。
《300》虽然各方面极差,但场面够壮观,尤其是第一仗,把斯巴达方阵的作战方法体现的淋漓尽致。
可惜在本片中,除了乱斗还是乱斗,没有任何军阵或战法。
我甚至没有看到任何精彩的1对1交战,主角基本上一招或两招制敌,而且就那么一两下简单到我都可以舞出来的剑招,还非要放成慢动作,再配合上维京半兽人的怪叫,实在是可笑至极。
虽说《300》也没什么剧情,但故事至少有个中心思想,最后幸存下来那个老兵在普拉提亚战役称”今天,我们有一万斯巴达人指挥三万自由的希腊战士“也很震撼人心。
然而此片的主题实在烘托的不够明显,许多地方给人莫名其妙的感觉。
在我看过的西方动作片中,这个可以算是垫底了。
一查导演Marcus Nispel的档案,难怪,除了本片之外,他只拍过两部电影-《德州电锯屠杀》与09年的《第13号星期五》,全是恐怖片,怪不得在剧情方面如此欠缺力度,甚至是战斗场面上也极为小儿科,除了纯粹暴力之外一无是处。
主角很强悍,视死如归。
那些viking人也点太背了吧, 情景剧解:什么叫一条绳上的蚂蚱,不,不是蚂蚱,蚂蚱没这么壮!
维京海盗们的装束多是动物造型,尤其喜欢有长长的角,这使得他们的形象很有魔幻色彩。
这是我之所以会去看这部电影的最主要原因。
对于视觉系排第一的我,这个片子还是比较满足的。
魁梧厚重的铠甲很是有感觉,整体的画面也一如那些铠甲般厚重。
我就超喜欢哥特的暗无天日。
动作场面也算可以,慢动作和人物的姿势还是比较漂亮的。
美洲大陆的风光也不错,尤其是那些雪山,很能烘托出史诗的气氛。
但是~,它终究排不上史诗的号,因为情节是在是简单了点。
先不论背景,天知道那些维京人有没有可能横穿大西洋。
(也许有些疯子靠着极好的运气真的可以做到。
)单就那个语言就觉得很搞笑。
你要都说英文咱倒也不会注意到这个问题,可你那些维京人说起北欧语言了,印第安人的英语就觉得怪怪了。
要么不搞,要搞就专业点么,印第安人也是有自己的语言的么。
至于具体情节,一开始小孩被收养还当是在看《泰山》。
后来的故事,那些维京人不穿那么个性的铠甲的话,按他们的所为还当是后来的西班牙人。
带路那段有点《最后的摩西干人》。
碟店老板吐血推荐,说超过《魔戒》的历史大片!
满怀期待的看完了,却空空的说不出来什么味道。
多么熟悉的情节呀!
只不过换了个维京人+印第安人的噱头而已!
标准的爆米花电影,什么都不用去想!
跟着走就行了,打斗、景色、铠甲、兵器都是亮点---但那些海盗究竟抢了些什么?
为什么要不惜一切代价去找那些村民?
抢人?
大大小小搞了个种族灭绝,抢物?
除了那个项链外还抢了什么,真想倒回去看看——可惜我有脑袋!!!
《征服者》:石器时代战胜铁器时代 □文/火神纪 为了保卫我们的家园、妻儿、祥和的生活、河流和山林不受侵害;我们将付诸我们所有的一切。
生命在流逝,鲜血将流尽;可是我们绝不后悔。
因为对幸福与宁静的渴望;我们显得如此无畏、勇敢而且强大。
——火神纪。
题记。
为什么这会成了一部被忽略的电影呢。
这部耗资4500万美元制作的集民族、奇幻、剧情、冒险、战争等诸多元素为一体犹如史诗般的电影却居然没能在中国的影迷中引起并点波澜,实在有点让我不明所以。
在我所熟知写电影的朋友们中,似乎没有人注意到这部电影。
因为没有足以吸引眼球的明星加盟,因为导演马库斯·尼斯佩尔的名字还不够响亮,因为制片方前后期的宣传工作做得还不到位……或者其它什么原因,反正这部电影都已经淹没在一大堆大片里没有人注意到它。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跟梅尔·吉布林的《启示录》一样感人;只是因为梅尔作为全世界最成功的独立电影制作人和导演的名号要比马库斯响亮得多。
执导《德州电锯杀人狂》以其彪悍风格著称的马库斯也并非无名之辈,如果看过他的那部《德州电锯杀人狂》而且能够接受他的那种电影风格的话,应该会对这部电影有所期待并且应该会喜欢上这部电影。
这是一部挺大气的电影,也许多少带着残酷和血腥,可是这要比马库斯的前作温情也收敛得多。
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也接近于扎克·施奈德的《300死士》;尤其是那些杀戮和对抗的场面都让我想起了前阵子红红火火的《300死士》。
而且这部电影的风格、底蕴和艺术高度上都不比那两部电影差。
电影讲述的故事发生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600年的美洲大陆。
讲述了一个被遣弃在北美大陆上的维京小男孩被当地的印地安人养大并且跟着他们过着平静而安定的生活,善良、朴质、宽容、与世无争的印地安人感化了这个自小生活在残暴的维京世界里的小男孩。
电影开始在一场维京人的劫掠和肆杀,为了彻底而完全地侵占这块尚未被开发的富庶之地,他们自从发现了这块大陆之后就从来不曾停止过屠杀;在他们眼里,他们必须把这里原来的所有居民斩尽杀绝之后,他们开始给这块大陆书写一个清澈而且纯洁的历史,富饶、平静、与世隔绝的美洲大陆上兴起了血雨腥风;维京人开始了他们肆无忌惮的烧杀掳掠彻底地结束了这片大陆上所有的平静与幸福。
十五年后;他们来到了那个维京小男孩所在的村庄烧毁了所有的房屋并且屠杀了整个村庄的男女老少。
这是一场铁器时代对石器时代发起的战争;也是一场侵略和反侵略的守卫战。
富饶的美洲大陆丰富的猎物和单一的社会构建养活着世世代代的印地安人,原始的小规模战争让他们的武器和狩猎工具依旧停留在最原始的石器工具时代,他们只要使用这些最古老的石器和木器便足以在这块富庶的土地上自给自足而平静地生活。
维京人则带着他们从欧洲带来的尖锐锋利的长剑划破了整片美洲大陆自古以来的平静,厚重的用以保护自身的铠甲则遮挡住了那些古老武器的所有进攻。
武器和装甲上的先进和优胜让他们的杀戮如同羊入狼群般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
这是一场铁器时代发起的侵略战以及石器时代的家园保卫战,无止境的欲望以及无边无奈苦痛和充满血泪的挣扎;可以说,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争。
维京人屠杀了不计其数的印地安人,烧毁了无数的原始村庄,不论男女老幼大村庄小村落都无一幸免。
这部电影多少延续了马库斯在《德州电锯杀人狂》里那种残酷写实的执导风格,喷溅式的鲜血和堆积如山的尸骨让这部充满了血泪的电影显得残忍而现实,景美的原始丛林和高高的雪山,极其骇人的雪崩和履着薄冰过湖时的坍塌,电脑特技上的完美效果让这部电影显得磅礴大气。
唯美的写景和残酷的杀戮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就赋予了这部电影在精致的镜头构图和颓杀的暴力上形成了一种极致的视觉反差。
侵略战里维京人的残酷和惨无人道的屠杀;与守卫战里印地安人和长大的维京男孩所表现出来的坚韧勇敢与无穷的智慧让这部电影一波三折的紧凑剧情显得紧张而诱人。
可以说,这不应该是一部被忽略被遗忘的电影。
被维京人所遗弃在美洲大陆并且被善良而宽容的印地安人养大了的维京小男孩,他所面临的一方是跟自己同根同脉的维京同族,另一方却是抛开了种族的成见把自己养大的那些宽容的印地安人,他将要面临的是一个极其困惑的窘境:是帮助自己的族人前往下一个印地安人的村落里彻底地斩尽杀绝那些原始未开化的野蛮民族,还是救助养育自己的印地安人并且替他们报仇;这将是个沉重的问题。
这一段的剧情设置改编自1987年挪威的经典电影《白夜迷踪》,也许也是这部电影所改编的最重要的一个情节。
人性的劣根性与人性的良知所交织和斗争,矛盾和纠结以及人性的选择,也是这部电影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他在一种轻描淡写的描绘里选择了良知;可是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并不容易。
也许,个人的情感摆在了民族和种族大节之前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当他把维京人铸就的铁器挥向暴戾的族人,并且最后设计杀死了所有入侵的维京人而保护了仅存的所有印地安人时,他的身影足以被标上伟大。
这个时候我突然想起了那部风马牛不相及的《辛德勒名单》里那些获救了的犹太人。
这样的一个选择赋予了这部电影浓烈的说教味道。
当一个人处于人生的交叉点和十字路口的时候,我们也许犹豫不前,可是我们最终必须由自己来决定我们前行的路;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或者选择一条错误的歧道,选择了荆棘或者平坦,其实只是在我们自己的一念之差。
电影要告诉我们的是,选择良善,我们有能力决定我们的人生以及前行的路。
石器时代战胜铁器时代。
从兵器考证学的逻辑来看,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因为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再到铁器时代,中间横亘了两个冷兵器时代;基本上,这是一场现代对古代的战争。
然而,电影里的这个故事却违背了这种在力量上的悬殊的导致战争胜负的规律促成了这场家园保卫战的最终胜利。
也许,并不是所有的战争结果都纯粹只是以武力的高低来决定的。
我记得在高中时代的历史老师就曾经告诉过我,中外历史上所有的任何一场战争的最后胜负都是由战争的性质所决定的;武力上的实力悬殊、装备的优劣只能决定局部战场的失利和暂时的失败,可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最后的胜利终将归于正义的一方。
中国最简单的一句古话“得民心者得天下”早已一言蔽之了。
而这部电影里的故事,无疑是符合了这个客观的历史规律;侵略和反侵略的保卫,节节败退的正义最终将取得的胜利就显得一点也不出人意表了。
人类有这样的能力,至少我们可以相信自己;当我们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之后,当我们为了这个正确的选择而付出了足够多的努力和汗水之后,我们可以得到我们最想要的那个结果。
实力的悬殊让我们选择了智取,而正是因为这种逻辑思维能力才是我们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根本。
我们能够做到以弱胜强,所以最后正义总会战胜邪恶。
我喜欢这部电影,因为邪恶最终被打败了,所有的维京人丧身于万丈的悬崖之下,正义得到了传颂,人性的良善也最终战胜了人性里的邪恶。
所有的一切都结束在必然里。
我当然知道这个世界并不像我们所想像的那样美好,我也知道很多事情并不可能如同我们所想像的那样发展与结束;然而我们也许并不怎么喜欢不停地被提醒着这个世界的可怕,我们也许更愿意相信我们心里的那些应该归于美好的幻想。
2007-09-20;丁亥年己酉月丁巳日。
附注:电影资料扩展链接。
■片名:《Pathfinder》 ■译名:《开拓者》|《探险号》|《征服者》 ■导演:马库斯·尼斯佩尔(Marcus Nispel) ■编剧:Laeta Kalogridis|Nils Gaup ■主演:穆恩·布拉得古德(Moon Bloodgood)|克兰西·布朗(Clancy Brown)|卡尔·厄本(Karl Urban) ■国家:美国 ■语言:英语 ■类型:动作|奇幻|剧情|冒险|战争 ■片长:103分钟 ■发行: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 ■上映:2007年1月11日(马来西亚)http://cyacz.blog.163.com/blog/static/982699200782384331796/
近日,英国某媒体将电影《征服者》评为好莱坞历史上“最不祥的电影”,由于这部影片在美国内华达沙漠尤卡平地上的核试验地点附近拍摄了13个礼拜的外景,结果导致上至导演和男女主角,下至剧组人员和其他演员等91人全都吸入放射性尘埃,染上了致命的癌症。
视频: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i_HsI_Kf9k/ 据悉,在《征服者》剧组前往雪峡谷外景地拍摄前,该片制片人休斯和他的顾问小组曾向美国原子能委员会进行过咨询,询问雪峡谷地区对于剧组拍摄影片是否安全。
美国政府专家对他们宣称该地区并没有遭遇任何核污染,事实上,政府科学家显然对他们撒了一个弥天大谎。
1954年,毫无防备之心的《征服者》剧组在犹他州沙漠雪峡谷拍摄了整整13个礼拜的外景,该片导演迪克;鲍威尔、男主角约翰;威恩、女主角苏珊;海沃德和其他电影明星、剧组人员不得不在华氏120度的高温天气下工作,一次山洪爆发差点冲走了所有剧组道具,女主角苏珊还遭到了一只黑豹袭击,差点儿丧命。
然而,《征服者》剧组当时压根不知道的是,最糟糕的事情还远远没有到来。
为了拍摄大规模战争场景,导演鲍威尔命令剧组人员用好多台电风扇对着沙地狂吹,从而制造出战马奔腾、灰尘漫天的战争场景。
所有剧组人员可以说整天都是在漫天灰尘中拍摄这部影片的,甚至连他们每天吃的食物都沾着大量灰尘。
毫无疑问,他们都在拍摄这部影片时吸入了大量致命的核辐射尘粒。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当13个礼拜的外景拍摄结束后,制片人休斯还命人将60吨重的沙子从雪峡谷运往好莱坞,从而可以在好莱坞拍摄一些剩余的沙漠战争场景,这导致一些没有参加外景拍摄的剧组人员后来也都吸入了核辐射微尘,《征服者》这部影片的所有220名剧组人员可以说无一幸免,几乎全都或多或少地吸入了混杂在雪峡谷沙尘中的核辐射粒子。
几乎一半演员都染上癌症 在接下来的30年中,拍摄《征服者》的220名剧组成员中,竟有91人先后患上了癌症,其中又有超过一半人已被癌症夺去生命,这些患癌去世的人包括该片导演鲍威尔、男主角约翰;威恩、女主角苏珊;海沃德和艾格尼斯;摩尔海德、皮德罗;阿门达里兹、约翰;霍伊特等其他几名著名影星。
这些患癌死亡的剧组成员中,还不包括那些为影片充当临时演员的印第安人土著,许多临时演员后来也都染上癌症痛苦死亡。
皮德罗在该影片拍摄结束后一个月,就在医院病床上饮弹自杀了,因为他不愿忍受长期的病痛折磨,当《征服者》剧组演员相继患癌死亡后,该片制片人休斯就一直饱受负罪感的折磨,他后悔自己选择了雪峡谷作为《征服者》的外景拍摄地。
后来,他竟花费1200万美元回收了这部影片的所有拷贝,导致这部好莱坞“最不祥电影”从公众视野中销声匿迹长达17年时间。
当《征服者》从公众视野中彻底消失后,据称休斯每天都在自己拉斯维加斯市的豪宅中一个人孤独地观看这部影片。
维京海盗与印第安人的大乱斗.故事的主要角色设定颇有些"异乡异客"的感觉,被印第安人抚养大的维京男孩长大后抗击入侵的维京海贼的故事.我们可以说故事发生在Apocalypto更久远之前.Mel Gibson的Apocalypto走得是记录片式的史诗风格,而Marcus Nispel的Pathfinder走得则是文艺片型的史诗风格,陈旧感的冷清的神秘感的画面极富张力,配乐虽然不能让人印象深刻但还算大气,唯一的遗憾是里面语言的设定,如果学习Apocalypto那样的(采用原著民的语言),不采用英语对白--现在如此让人觉得不伦不类,另外语言的选取也不具特殊性,都是些没有个性的大白话,这只能说编剧还没达到考据狂的程度,事实上我觉得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还是编剧,整个故事毫无亮点可言,如果配上适合的歌特音乐,我们会以为在看一出超长版的MV.(文/len calvin)
看着海报好让我心动了下,到手再看全片,差点岔气,好气有好笑。
时间设定在哥伦布去美洲的600年前,大意就是北欧蛮人入侵印第安部落烧杀抢掠,最后土著中一个有着蛮人血统的小孩成长为人,英名神武风流倜傥,迷倒首长女儿独领部族将蛮人击溃。
纵观全片,就算慢镜头创造美吧,你也不能玩命慢放100分钟啊,如果正常倍速的话片子也就1小时左右吧。
很做作的对白,平淡无力;然后剧情里搀和了点三角恋,美女与野兽,血腥屠杀,你要设定个中土时代我看到比较合适。
一概效果都很好莱坞,假惺惺的恐惧,假惺惺的爱情,假惺惺的民主,假惺惺的对手。
就算北欧人习惯严冬也不能13年如一日在北美的冬天打打杀杀,众千大老爷门穿的希奇古怪的横行蛮荒之地,没财宝,没资源这些光棍求什么啊。
再说土著和本片的关系,这个题目——征服者到地说的是谁呢?
打退的海盗?
还是入乡随俗的小孩?
还是征服大地的笨笨的傻傻的虚弱的当地居民?
还是600年后才会到来说发现新大陆的西欧人?!
这么假的片子,呦,你还当真了啊!
烂片。维京人的甲胄服饰头盔兵器和大块头还有点意思+一星。其他真的是烂没边。男主角是魔戒里的骠骑王国的骑兵首领,大眼珠子愣登愣登的。剧情简直2得没边。打斗也不精彩,笨呵呵的。吐。
若你的力量不能战胜熊,就要利用熊自身的力量战胜它。
剧情够古典的耶~~
看过,绝对看过。
前半段打斗挺出彩的,后面以计谋为主
北欧人和俄罗斯人一个品种,viking,眼下俄罗斯大地正面临考验,这种蛮横原始的viking精神会支撑下去。
半史诗的掠夺战争电影,场面有点血腥
维京题材,拍得也过得去
讲一个维京后人带领印第安人对抗维京侵略者的故事。画面阴暗些,有些英雄主义,一个人整死整只军队……兰博现身……
太他妈的无聊 真他妈的坑爹
雪崩一幕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5分
多一星给美女和美景
维京人 pk 印第安人
大剧啊····
整体色调昏暗,维京人那鲜艳的战色哪去了?!
要说暴力血腥那来看这个吧·驷马分尸腰斩砍头等等·
长途汽车上看的,实在太烂,我都不想睁眼看。印第安人有这么弱?当年第一次打跑叱咤欧洲的维京海盗可不是靠“龙族”的后代完成的
①有史诗之形,无史诗之实,剧情苍白,有一种不合适的游戏画风②丛林中的印第安兰博消灭海盗并成长为开拓者③选片还是参考豆瓣评分为好
心狠手辣维京头子Gunnar 这个妆造怕不是除了john dies at the end之外最差的了………脸上抹一大片+乱七八糟长胡子长头发 再整个头盔就只能听声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