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活力还是活力,创新创新仍是创新。
能够跟着电影再年轻一回,再激情100分钟,足够了,就不要再挑剔什么了吧。
有帅哥美女展着,有音乐歌曲听着,有街舞芭蕾舞欣赏着,还有伦敦的风光看着,即使剧情老套俗气了一点,仍然值得一看,尤其是喜欢舞蹈的朋友们。
电影的3D效果堪称一流,真正的3D。
超爽。
还有就是片中的芭蕾舞教师海伦娜,她是最有风度和最值得尊敬的。
她教育学生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活力、激情、交流、协作,这些都是当今我国教育制度所欠缺的。
本来想取的题目是《同质化的街舞》,最早想象中的伦敦,是打着领结,西装革履的绅士们和高雅文静,坐着老爷车穿行的城市。
但一开始的舞蹈,就让我以为表演的主题是纽约。
如果不是芭蕾舞学院的学生们,我差点晕倒了,以为全世界的青少年都崇拜的是嘻哈风格。
故事的情节很简单,比较励志,舞蹈也编排得不错,节奏强烈,挥洒青春,但没有看出和其他同类片子的不同,在简单享受的同时,也让人有点失望,难道大不列颠也彻底被美国街头文化征服了吗?
就像影片中出现的城市景色一样,以花岗岩类材料揉和历史形成的老城,也逐渐被摩天大厦包围,我不想去这样的伦敦,就象西方人来北京,也想看到的是“唐诗的世界”,人类需要宣泄,但内心深处都还是向往着解脱。
如果没有最后街舞决赛高潮的到来,这部电影也就just so so,但当舞队中芭蕾专业的成员放弃考试,来到比赛现场的时候,气氛变了,首先成员们的服装就有一点超凡脱俗,纯白正版西装,然后《睡美人》似的开局,蓝色背景,柔和清新的音乐, 以芭蕾风格和街舞技巧相配合的动作,让观众不只是仿佛置身于迪吧的共舞,而是被一种超脱的力量感染。
街舞让人想融合,而芭蕾却让你想挣脱地球向上飞!
另外,除了男女主角外,我对舞蹈学校女校长海伦娜印象很深,既艺术又不失灵活,岁月增长反而越加弥漫优雅。
希望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也会带给人这样的惊喜,希望我以后能去的雾都,有穿着斗篷雨衣,吸着烟斗,在维多利亚时期的建筑中行走的的福尔摩斯的魂。
it's first time to notice Charlotte Ramping, so France, so Star.to be honest, the dancing part is not so excited as step up. good try. As to the 3D tech, we can say North American are kind of leading now. cause I happened saw step up month before.
这种街舞电影主演一定要大众啊,你请一帮外国人我们谁认识啊,女一号应该找姚晨,这是微博红人;男一号找郭德纲,这是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家。
配角把什么芙蓉姐姐、慕容晓晓、凤凰传奇都请去。
这等阵容绝对攻占全国主要一二三四五六七线城市。
剧情一定要纠结,不能重复棒子2男2女近亲绝症生死互搞恋,女一号是职业特工,跳街舞只是掩人耳目;男一号是俄罗斯卧底,跳芭蕾锻炼身体;两个人要先以舞会友,然后再以武会友,最后是以屋会友。
场面一定要宏大,开始先安排一场爆炸戏,女一号一出场,蹦,房子就炸了;男主角一回头,轰,车子就翻了;女一号和男一号在一起,哐,床就塌了。
然后再安排多场追车戏,300辆敞篷奇瑞QQ连环相撞;取景一定要国际化,韩国的金字塔是一定要去的,还有韩国的尼罗河、韩国的富士山、韩国的五道口…… 特效一定要肯砸钱,头发绝对不用实拍,要让演员戴上光头套然后用CG来做;群众演员不用廉价劳动力,用PS一个一个拼上;找最好的配乐大师从头配到尾,找最好的后勤提供优质盒饭,而且加蛋; 影片拍完了不算完,宣传也要铺天盖地。
第一轮主推地面,找几千个临时工去贴小广告;第二轮主推网络,抢占各大色情网站的头条;最后主推口碑,免费放映1年赢得近10亿人次的好评。
要是以后街舞电影按照哥这思路拍,肯定比这《舞力对决》牛逼。
作者:江城子“舞蹈的本源是释放内心的情怀,这样通过情怀而表达出的形式被固定了下来,被当作是接近这种情怀的捷径。
而当这种能被触碰到的形式被供奉,情怀反而被遗失了。
”这是一位豆瓣网友的影评,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注解电影《舞力对决》情节成立的原因。
没看过这部电影的读者可能对这句略显晦涩的话感到费解。
其实它原话是影片中芭蕾舞学校的教师海伦娜所说的,舞蹈是相通的,不要老是想着“芭蕾舞”、“街舞”之间的区别,要试着去体会舞蹈本身。
这一点就是《舞力对决》的背景。
这是一个“一开始就知道结尾”的剧情。
英国一个街舞团体发誓要打败全英街舞冠军“巨浪”组合,谁知道这时候核心成员杰伊突然离去,给这个誓要冲击冠军的组合以重创。
杰伊的女友卡莉是外卖店员,在劝说杰伊归来无果后,卡莉只能与大家团结起来坚持梦想。
但是首要的问题便是缺乏资金。
为了筹集资金,卡莉们冒险在广场上表演街舞,谁知道被警察轰走。
这时候,卡莉在送外卖时认识的芭蕾舞教师海伦娜伸出援手,请他们到芭蕾舞学校来免费练习。
但条件是要教会他们街舞。
初次到芭蕾舞学校练习时,清淡的饮食、学生的抵触和两派完全不能融合的观念,使得他们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但是迫于经济压力,街舞组合不得不留下来继续教舞。
皇家芭蕾舞选拔赛开赛在即,校长与舞者却对海伦娜的想法越来越费解:他们为什么要互相教对方跳舞,这样的好处在哪里?
海伦娜带卡莉去看了“真正的芭蕾”,告诉她舞蹈应该淋漓尽致地表现舞者的内心。
她希望自己的学生找回舞蹈应有的活力,而不是空有板着面孔的一招一式。
卡莉顿时理解了她的用心,开始全心投入与芭蕾舞学生互相学习的过程。
互相拯救般的训练开始了。
孰料,打开了心结之后,两个舞种的演员却迸发出了意料之外的活力。
在全英街舞大赛中,融入了芭蕾舒缓优雅的剧情设计;摒弃了街舞“涂鸦”文化的装束,而采用蓝白两色的素雅舞美,保留了街舞的爆发力和芭蕾的柔美的舞蹈动作,帮助“亮点”组合问鼎冠军宝座。
对许多喜爱街舞文化的年轻人来说,这部典型的歌舞片深得人心。
尤其是采用了大量在“英国达人秀”中获得冠军的“巨浪”组合的精彩舞蹈片段,直看的人热血沸腾,坐不住想跳舞。
而整部电影精彩的剪辑,更是把舞蹈部分凸显得精彩绝伦。
街舞表演具有强烈的英伦风格,不禁让人想起了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英国人表演的“伦敦八分钟”。
但是,歌舞片的软肋仍然是磨不开的死穴:情节。
有道是,歌舞片本来就是很难兼顾情节,但是这部电影似乎有着非常大的硬伤,那就是它立论的根据——芭蕾舞和街舞融合,是谁成全了谁?
影片一开始,古老又高雅的精英艺术芭蕾本着增加学生活力的想法,接纳了街舞组合,而这种想法明显经不起推敲: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即使所谓舞蹈的本质是一样的,但是那是从舞蹈的性质来说的。
作为后现代文化的典型代表,街舞来源于街头,几乎没有对身材比例的要求,也不需要长期系统的练功。
你只需要练一两个吓唬人的动作,便可以在人前显摆名曰“会跳舞”。
而芭蕾舞者可以只学会踮着脚走路就可以说会跳芭蕾吗?
明显贻笑大方。
它与芭蕾的关系正像是歌剧和流行歌曲之间的关系。
二者都能愉悦身心,抒发情感,但是任何人都知道,艺术与消遣、文化与娱乐之间一定有它的界限。
此为其一。
其二,芭蕾舞要求全身处于一种肌肉紧绷的状态。
上身保持直立和上扬,主要是下半身腿部和足尖的动作;街舞的胸、腰、臀要求分开,每个部位都有自己的动作,要求联系者的每个部位都分得很清楚,切忌“含糊”。
在很多动作上面,二者不仅没有共同之处,而且还是相反的。
同时练芭蕾和街舞这个主意,明显就是一个超级没头脑的主意。
不知道芭蕾舞学生到底想不想拿皇家芭蕾舞选拔赛的入场券了。
所以由此分析,海伦娜以芭蕾舞老师的身份,以增加学生活力为目的的“联合练习”,根本就是瞎扯淡。
因为,如果是想借助芭蕾舞增加“亮点”取得冠军,那也应该是好友一类的角色为了成全街舞比赛而友情出演,这样的话是比较合情理的。
由海伦娜这个芭蕾舞老师来做此决定,实在是狗血之至,既不符合情理也不符合逻辑。
作为必须通过选拔赛以获得校董资金的学校,最后她甚至让学生放弃珍贵的芭蕾舞选拔赛资格,去帮助街舞组合比赛,还亲自到现场观战!
看到此处,观众只能彻底放弃对它剧情的期待,因为这就是一部为了达人秀冠军而打造的歌舞片。
因为电影前半部分讨论的、关于芭蕾可以从街舞那里获得了什么的话题,压根连他们自己都不在乎。
而对于一些观众所认为的“励志”内容,笔者也表示,在强大的逻辑背离面前,这样的成功励志就如童话书上写的美好故事:只能看,不能学。
伤不起的观众只能走出电影院,对海伦娜扮演者夏洛特•兰普林(Charlotte Rampling)嘴角迷人的英国式微笑耿耿于怀——她本来是个最该出戏的角色,谁知道却是加入了一场羞辱芭蕾的无聊闹剧。
故事分为三部分:街舞队解散危机--重组团队--与芭蕾舞磨合、糅合--战胜“冠军”。
重点想提男女主角的感情戏。
女主角的身份是街舞舞者,男主角的身份是芭蕾舞演员。
他们因为舞蹈互相欣赏,直到爱慕对方。
而在一开始,彼此是有激烈冲突的。
这种冲突的背后,实际是不同舞种的冲突,是传统观念里野蛮与文明、低俗与高雅的文化冲突。
而它们糅合,迸发新的舞蹈演绎,并且获得大众喜欢的案例,说明舞种的相互渗透和影响是有积极意义的。
街舞最初只是非洲人的自娱自乐,谁也没想到它具有这样的传染力和能量,传播在世界各地。
它是流行是年轻的符号,却又怎样定义都觉得牵强,因为它本身就是自由,还是想说,它像我喜欢的萤火虫一样。
它有让你全身热血沸腾的音乐节奏,有让你充满激情的肢体运转与变化,有一群玩疯了的和你有共鸣的朋友们。
人这辈子,总是会被一个人,一件事,一样东西点燃,我被摇滚乐、足球、钢琴、一幅画点燃了,现在还在燃着。
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被《舞力对决》点燃了。
有时候我会喜欢看一些热血片,因为那些朝着梦想不懈努力的年轻人们,就像是我们希望成为的自己。
因为学业、因为家庭、因为各种压力,我们总是不能尽情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那些压抑在心底的梦想啊,不知道是不是还有实现的一天。
如果可以,我也希望像片子里的年轻人们一样,一切都可以完美地实现,即使有困难有挫折,也可以凭借最真挚的悍勇和期盼,勇往直前,达到终点。
1、3D:舞力对决的3D效果在我看过的3D电影里算是上乘的了,事实上除了阿凡达为首的一小批电影之外,真人电影3D效果好的不多。
可能因为单机的缘故,经常还不如直接摘掉眼镜反倒明亮,除了字幕外也没什么区别,与动画的3D效果相去甚远。
本片的3D就不然了,我几次摘开眼镜,整个画面全都明显有重影,戴着眼镜时的3D效果自然更是和之前的部分3D电影大不相同。
初以为宣传的詹姆斯卡梅隆御用团队只是个噱头,现在看来詹爷手下确实有两把刷子。
(PS:3D电影永远要有物体飞向观众的镜头,比如那个食物大战里一遍笑场一遍把东西丢向观众视角的男人)2、舞蹈:我对舞蹈没什么研究,街舞组给芭蕾组展示各种不同舞蹈的时候,我也都看不出什么区别来,只能是外行看个热闹,内行人眼里想必是另一番感受。
只觉得夜店舞斗处的那几个旋转定格镜头,实有画蛇添足之嫌,反而破坏了节奏的流畅感,还不如换作慢动作好看。
3、剧情:说点重点吧,其实光就我把剧情放到第3点就可以想到,这部电影没有什么剧情,事实上作为一部3D街舞电影,剧情放在了3D和舞蹈之后,也算是理所当然的。
不过细细想来,纵然被不断的舞蹈场面打的支离破碎,电影的剧情框架还是非常完整:主角们即将面临他们最强的对手,一支称霸多年的强队,令我想起湘北Vs海南/山王,或是泥门Vs神龙寺/帝黑;而就在此时他们失去了他们的队长,队内的二号人物被迫上位,她既没有野心,又缺乏智慧,却不得不带领着整个团队前进,这是个标准的领袖成长题材;然后是和芭蕾组的合作,两种不同世界观的人们合作,又互相的敌视到团结无间,如果两方的Leader还是异性,那简直理所当然要走到一起。
舞力对决的剧情就是这样安排得四平八稳,换言之,也就是没有任何新意,但其实这种早已经过无数电影或者其它艺术作品检验的剧情,反而避免了产生剧情上的突兀感,可以让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到舞蹈这一主题上来。
就这一点而言,许多国产电影刻意追求剧情上的突破,却让观众无从捉摸,近年翻拍和传统题材电影大热,就已有的部分电影而言,只能说是创新不少,烂的占多。
或许在他们写一个新故事之前,不如考虑下拍好一个老故事,新瓶装旧酒还不算太坏,至少好过把一罐可乐当新瓶新酒不是么?
看的第一部这种题材的是美国的step up,那时候开始就很喜欢这个题材,其实舞蹈最好看的就是舞种结合,一个舞者要有一个自己的专业擅长舞蹈,然后再有其它舞种的皮毛就最好看了,芭蕾和街舞结合电影的蛮多的,都不会差到哪里去,但是如果是纯街舞,总觉得还不够炫,高雅和街头的结合的效果确实很棒。
其实,并没有抱太多希望去影院的,结果出乎意料的好!
先说下3D吧 这部片子,话说是全球首部真人3D街舞电影,全3D机拍摄的,果然,比那些什么什么坑爹的伪3D好太多了。
画面明亮,而且不闪,看着 一点都不累,让我对3D改观太多了。
有几个场景,有被吓到,特别是帽子扔过来的时候,很多人都忙着躲开,还有墙倒塌的时候,食物大战的时候,哈哈,看着我就开心!其次,说下演员吧。
影片一开场,女主角的那段衬衫性感秀,把我撩拨的痒痒的,若隐若现才是性感的王道。
女主角嘻哈风格的装扮我非常喜欢,男主角真是帅毙了,跳芭蕾的果然比较有气质,身材很好,最重要的还是帅,爱死了!
还有一直都不怎么有戏的小男孩,居然成了秘密武器,最后那场舞蹈 酷毙了,看得我好high,原来他就是英国达人秀的冠军,乔治 辛普森,果然不是盖的。
还有他们的对手巨浪组合,真的是强大,看他们跳舞被震撼的不行不行的。
回来一查 才知道,这个也是达人秀冠军,现在可是全球超级棒的街舞组合,多样化组合,果然,都是天团级别的。
舞蹈非常炫,音乐非常好听 很赞!
这个电影如果在家里看,就浪费了,一定得去影院看!
总之,看完电影 让我很开心!
一点都不励志
。。。。。。
剧情上比第二部好很多,不过可能芭蕾还是太过文雅,最后的舞不过爆。相比之下还是喜欢男主自己练的那段
剧情太弱
你们跳的HIGH 我也看的HIGH。
3D效果很不错,光线非常亮;故事很一般,人物很平板,舞蹈还算不错但也没特别出彩。女主角还挺可爱,男主角也很帅。不过最抢眼的当然是夏洛特·兰普林!
还是最老这部最好看·~~
下次要看清楚片名⋯⋯
真人3D才能让视觉逼真和心理认同混在一起,最后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阿凡达算神马,那更偏向动画,3D舞力对决才是真正的视觉,听觉感受~!
这个片子就是各种混搭~diversity和george是亮点呀么是亮点~为神马把george设计成这个龙套~我在等他solo啊。。
It's cool ,3D效果还是不错滴……
剧情有点鬼扯,做足青春歌舞片的套路,离不开的团队精神的再三强调与友情爱情的风波曲折。亮点不多,就像加长版的MV。
除了老戏骨没有看头
欺骗我感情啊~~~我看的时候没注意 一直以为是舞出我人生的第三部
情节简单..最后芭蕾结合街舞,小有亮点
本来以为会很山寨,不过其实还好,英国版的《step up》
我不懂舞蹈,但是舞蹈真是美好。舞蹈电影的普通套路,也比较零碎不完整,但最后一段舞蹈真的有震撼到了。
爱街舞的人会懂。
男主角衰 女主角丑 舞蹈编排差 要什么没什么的烂片
跳得一般 编舞一般 女主角更一般 就看到一下那个英国达人 别的没啥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