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拍古代外交的电视剧,新鲜的题材和视角。
主角团每个人有各自的故事和经历,由军械失踪案开始结识,无论是孤零零长大的元莫,还是流浪来大雍的胡女阿术,亦或是被下放的军人王昆吾,想证明自己的尉迟华,他们每个人都有优缺点,不是完美无瑕的假人。
一群人结识,熟悉磨合,并且走探案剧情,完成自我追求,保家卫国的故事。
前五集2个案子,探案是小团队共同参与的,区别是以往的探案剧,本剧点题四方馆,由工作属性外交,那么发生的案件都是聚焦于各邦人,有的是受害者,有的是嫌疑人。
只有处理好这些大小案件,才能维护好外交职责。
目前令人感触最深的是返魂香案,故布疑阵,冤魂索命,一环又一环,你以为的凶手并不是你以为的。
心里有鬼的人才惧怕冤魂,返魂香只不过是让人直面内心的恐惧罢了。
当公道公正得不到维护,以身试法就是正确的吗?
的确痛快,但有法有就规则。
好看的探案群像剧,少年一起成长,一起探案,保家卫国。
弃了……纯轻喜剧,悬疑算是添头,都不能算辅助。
前期看脸,嗑cp,或是纯为了放松,可(毕竟还是有很多搞笑桥段的!
)全剧大的主线是男主父母真正死亡的原因,其中也牵扯了女主的身世,这就涉及大量的王权争斗、势力纷争、邦交等等问题,这个还是蛮考验写作功底的,毕竟是轻喜剧,写重了侧重点就偏了,一般来说说肯定是要弱化处理的……然,女主身世大白,封为公主后,两个人的感情线也到了顶点,这个阶段大的背景问题急需升级,而剧情集中在两个人的腻歪,就根本没随着剧情走向做升级,轻喜的设定就显得非常降智,真的有些没眼看……感情线跟剧情结合的并不好,这个问题初期就已经显现,最初两个人刚有互动的时候,就猛推感情线,唯恐观众跑了,到了感情已经明确,剧情又彻底拱不上去,显得就越来越不好看,剧情也越来越水……完全可以猜中后续剧情走向不说,更要命的是,戏做的是真难看……女主不适合古装,她本身现代感就重,妆造做的又不行,根本就没去弥补这一点。
《四方馆》是由李业茂、邱婷编剧,赵启辰执导,檀健次、周依然领衔主演,杜淳、阚清子、魏子昕、张舒沦主演的古装群像嘻剧。
该剧改编自陈渐的小说《西域列王纪》,围绕大雍都城长乐设立的特设机构四方馆展开,讲述了元莫、阿术、王昆吾、尉迟华、于得水、安修义等人在四方馆这一方小小天地中各展所长、勇闯四方的欢乐故事。
以上来自百度。
本剧共37集,目前播到第八集。
我准备弃剧了。
本来在第三集的时候就想弃剧了,但是想到每次都有粉丝说我没看完就瞎哔哔,就坚持多看了五集。
可这五集也用尽我的耐性了。
这部剧我隐约记得我一开始看到粉丝的安利说是群像探案剧。
我看了八集,群像感受到了,探案没感觉。
这部剧有案子,但是没侦破过程。
稍微的一点探案都是小学鸡水准。
剧情推进特别像玩角色扮演游戏,只要玩家找到道具,所有的故事情节就一股脑的推了过来。
讲好一个故事的耐心是没有的,当然,或许是能力不够。
譬如第一个返魂香杀人案,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军杀了发狂的属下。
主角团查到其实是有人想要对将军不利。
管家给将军安排了一个湖心岛躲藏避祸,但将军还是惨死在睡梦中。
这个故事讲得好的话,应该很扣人心弦的。
可是,毫无推理,毫无铺垫,毫无波澜的,男主看到了一片被夹在地道入口的木地板缝隙中的叶子……然后,一个黑屏转场,大家开始抓凶手。
抓到凶手开始吧啦吧啦吧啦,案件告破。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就知道了,这部剧已经失去了它最吸引人的卖点了。
第二个案子是外国权臣之子当街被杀案。
查案子的方法手段就目前的节奏来看,也不会比第一个案件高明到哪里去。
一天天的,一群人就跟过家家似的。
不过,度娘不是说了嘛,这是一部“古装群像嘻剧”。
emmm……古装群像嘻剧,恕我孤陋寡闻,我是真的第一次见这个题材。
本剧探案故事不给力也就罢了,其他地方我看了八集也没有发现什么亮点。
要说这八集什么信息都没有吧,还真不是。
通过看完这八集我们至少可以知道:男主元莫是忠烈之后,他父母的死另有隐情,却无人探查,或许有,只是还没有播到。
女主阿术跟那个外国权臣之子龙卑其实是一个国家的人。
女主一家都被那个还没有出场的权臣龙突麒害死了。
女主也是死里逃生逃到大雍国的。
男二王昆吾本是军人,弟兄们却都死在沙漠了,他被误会杀了自己弟兄,遂从军中下放到四方馆来任文职。
但杀死他弟兄的无面人应该跟杀死男主父母的是一个组织。
女二尉迟华出身高贵,但是性格粗直仗义。
做事不太过脑子。
总之,主角团交织起来会引出一个惊天的陈年旧案吧。
不过可能剧里也不会表现得特别的严重。
毕竟,连威名赫赫的大将军被居心叵测的人陷害造反最终家破人亡的事,也是高高拿起,轻轻放下。
极有可能当无面人浮出水面之后,观众大抵也会觉得“不过如此”吧。
编剧为了能把故事写下去,让全剧所有的人物都对重要信息选择性无视+不了解。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女主。
女主是男主在城门口抓住的,而且一开始男主就知道她偷的是别人的过所(古代中国的一种官方文书,相当于现代的通行证。
)可是男主哪怕一开始就被她算计,对她也毫不怀疑,毫不提防。
按剧本打闹,走程序同居……如果男主是个人美心善人傻钱多的白月光小可爱人设也就罢了,可男主是个混迹市井嗜酒爱财的滚刀肉。
这样的人设,他一点都不提防来历不明的女主。
男主不提防还可以说是发工业糖精,剧情需要。
可是男主身边所有的人,包括那个历经沧桑的王昆吾以及滑不留手的馆主于得水,都没有任何一个人怀疑过女主的来历。
我是该夸大雍国民风淳朴,还是该夸大雍国治安好?
就算《四方馆》讲述的是小官小吏的故事,可市井风俗里居然充满赤子纯心吗?
那还用得着出这么多命案吗?
我感觉这部剧的主角团跟他们遇到的案件处在两个世界:一个阳光下处处温暖,一个荆棘里毒蛇遍地。
尤其是男主还不是什么完美人设的前提下,本剧编剧都能把剧本写成这样,不得不说:牛逼。
但我还是想说:都选择不完美男主了,就不能把故事的内涵写深一点吗?
女主制作假胭脂联合四方馆里的一个妇女之友卖给贵妇,把人家的脸涂烂了。
女主不自己承担责任也就罢了,还在公堂上诬陷男主指使她制作假胭脂+男主打她。
女主甩锅给男主又有女二作保,压根没有受到惩罚。
妇女之友跟烂脸的贵妇看对眼了,贵妇治好了脸,不追究了,把妇女之友保出去了。
只有毫不知情、完全无辜的男主在蹲大狱。
编剧,你觉得这甜吗?
你想想这三观合适吗?
就算是男女主的小情趣,这是不是玩得有点邪性了?
当然,女主也努力想要去救了。
可是女主听说馆主于得水在想办法,她就回家了。
回家去好好改造他们的屋子,他们的院子,别说去送饭了,看都没去看一眼。
男主被于得水想办法救出来,捆绑条件是进四方馆当差。
男主失魂落魄地回到家,气头上跟女主说了几句不太好听的话,女主就背包袱走了。
她背包袱走,这里是合理的。
她也知道自己闯了多大的祸,连累男主坐牢。
如果男主不是背景硬,就要被关一年。
可是,女主走了,不应该自强自立吗?
为什么她跑去找了她在青楼里不打不相识的花魁借住,受伤后遇到男主来找她不是意外男主还会来找她而是骂男主杀千刀的终于来找她了……我不太懂小情侣的相处模式,但是他们还不是情侣啊!
然后男主因为这一场无妄之灾莫名跟女主拉近了关系,同款的床,同款的躺椅,成双成对的。
我知道这是剧组发的糖,可是我有点磕不动。
有种冷战三天打电话给女朋友,问她在忙什么,她回我在忙坐月子的仓促感与无措感。
到底是发生了什么,进度就到这里呢?
怎么我就迟到了五分钟,就演奏到《第九交响曲》了呢?
哦,原来是因为人家上来演奏的就是《第九交响曲》啊……
本剧除了男女主感情进度堪比32马赫之外,整体节奏平缓毫无波澜,人物人设也是扁平无趣。
其中最明显的是女二尉迟华,冲动、莽撞。
女二真的是在各种剧情需要里不问前因后果的从公理正义层面出发误会了许多人。
女二刚出场就误会男二贪污受贿,跟男二打了一场,男主没有被她绊住,还是抓到了偷盗军械的贼人。
我正要松口气的时候,女二带着侍卫乌泱泱地来了,刀架在贼人脖子上。
贼人一扭脖子,得,死得透透的……编剧是觉得这样的剧情挺出人意料吗??
本来以为死了人,线索就断了。
结果编剧另起一条线,死了别人来呼应这人怎么弄到的军械。
……呼应得好也就罢了,偏偏编剧毫无呼应之意,连句台词都不给。
偌大一个军械盗窃案,严重性是提都不提。
反而把重点放在倒卖军械的将军的死亡案上,还是死了才知道他倒卖军械……整个故事讲得叮铃哐啷散装似的。
死了那个倒卖军械的将军,还搭三个人进去——被诬陷叛国的将军家的忠心仆人以及当年在他家教琴的琴师,还有一个是这个蒙冤的将军的好友吏部侍郎……侍郎是个好侍郎,就是有点榆木脑袋。
你要自首,你要寻死,你好赖等故友的冤案沉冤得雪之后再去啊!
你提前死了,人家不管了怎么办?
而且谭侍郎这么帅,找张剧照却费老鼻子劲了。
我记得他在《忠勇小状元》里演魏英杰。
长得可以,气质不错,仪态也好,就是一直都是演一些小配角。
至于演技。
我一开始是认为檀健次演技不错的。
看《长相思》的时候,三个男角色,就他演得最好。
《四方馆》看前两集的时候我也夸他演技还可以。
可是看到杜淳出场之后,我就发现檀健次的演技是不够的了。
这部剧就目前出现我有记忆点的人物来分演技(仅代表我个人):谭侍郎、王昆吾一个档。
一眼看过去,谭侍郎风骨卓然,王昆吾冷峻板正,这两个人物都是看起来就有层次感有延展性的。
当然,谭侍郎更帅更有气质一些。
杜淳的演技还是有的,只要他不演美男……王昆吾这个苦大仇深的角色很适合他。
把他放这里也是因为我觉得看着他饰演的王昆吾,只要一两个闪回的镜头,我就能体会他目前的苦大仇深是为什么。
于得水一个档。
滑不留手又慈爱善良演得很好,但是这个演员我看过他这种人设演得有点多了,次半个档。
尉迟华一个档。
阚清子是有演技的,至少尉迟华这个飒爽又爱美,莽撞又善良的姑娘被她演得不讨人厌。
尉迟华跟王昆吾的感情线比较吸引我。
元莫一个档。
檀健次的演技,在古偶堆里他是出挑的,但是一碰到能演正剧的演员,他还是缺一些故事感层次感。
本来他的人设也很苦。
幼年丧父丧母,命苦心善,自己讨人生活时间长了自然而然的带些油滑。
可是,我没有在檀健次身上看到这些层次与延展。
不过他台词不错。
注:路人与粉丝的悲喜并不相通。
你看到了是你的事。
我没看到是我的事。
阿术、安修义一个档。
这两个人的演技都非常非常的……凑合凑合都不够用。
女主是小魔女人设吧,一出场就在偷东西,后来制作假胭脂卖钱。
本身也背负着很多伤痕累累的往事。
但是统统看不出来,女主看起来像个没心没肺没脑子没胆量的傻大姐。
安修义应该是暗恋尉迟华的。
高官之后,不想靠家里给铺路想要自己努力挣得荣誉又放不下世家子弟的架子总一副眼高于顶的样子。
可这哥们把自视甚高演得像个小反派……非常平面的,粗制滥造的古偶里的小反派的样子。
哪怕他更高更年轻,我是尉迟华我也选王昆吾啊。
明显王昆吾更有意思。
【原创声明:本文为公众号“今天娱乐调查局” 独家原创,欢迎转发,但严禁任何形式无授权转载到其他平台,发现必追责到底!
】
文:踏歌编:喵局长图:net&截图
“我说!
除了剧方和粉丝宣传的元素外,这部剧是平民视角,没有什么血统神族嫡庶神教,没有雌竞雄竞,不歌颂权贵爱情,不无视底层高光,女性友好,正常的人际,健康的氛围,接地气说人话,真的很好!
”引用一位红薯自来水朋友的这段话,四方馆真的巨好看,群像中每个人都有特点,个性鲜明,在一个个案件和外交事件中一起成长成大雍国的栋梁之材,底层打工人逆袭之路,很励志很正能量!
看了几集有点打脸真香hhh我真的非常上头元莫和阿术一个搞笑男和一个机灵鬼在不同身份下的各种相处。
——双马甲,不打不相识开局就是废话不多说,节奏非常快,女主异邦人来大雍纯“黑户”,没地落脚,没有多少money,手拿犯人通关文牒,主打一个蒙混过关。
男主则是刚好有点小人脉可以办户籍,这小财迷属性一通,趁机就是一波忽悠“办证”,结果钱收了户籍难办还惹了一身麻烦哈哈哈,从城门口到酒楼的相遇再到自己家,一来一回的扯皮中直接喜提小婢女一枚,开启双马甲“主人与婢女”拿捏与被拿捏的同居生活。
——欢喜冤家,日常斗智斗勇这一同居简直就是在我笑点上蹦迪,俩人拉扯起来一个比一个机灵,看似是元莫处处占据上峰,掌握着一家的财政、居住大权,还拿捏威胁着阿术的黑户身份,实则一波波过招主打一个频频败阵,元莫拖延办证,阿术稳定监视外加痒痒粉威胁;元莫拿下婢女户籍,阿术实力展示虚假的婢女、真实的活爹,大手花钱大手装修,主打都是你逼我的,有来有回的像极了我和我对象耍宝日常.....而且看惯了檀健次之前霸气的相柳,再看元莫这张怨种脸有种莫名的喜感。
——是朋友,或许也是家人再说他们从搭伙到日渐亲密的过程也非常让我上头,最开始是本性使然,因为花钱互相算计,面和心不和;随后是在日常的三餐陪伴、共同经历是非下,阿术的突然乖巧,元莫的温柔体贴,都让我略微察觉到了一丝丝微妙,但还没几分钟这俩人立马又因为要酒、催证再次掐起来,属于是心里已老实嘴上不饶人,小学鸡掐架既视感很强,全程笑skr;到后来就是本能反应,是第一次元莫入狱,原本大大咧咧的阿术突然也变得有些惆怅不适应,也是元莫口是心非逼迫阿术离开后的于心不忍感觉空落落。
那种从陌生到习惯有你在,从一开始两个人的威胁式互怼到渐渐融为一体关于日常小事儿互怼的转变、循序渐进拉扯的氛围,全程丝滑的让我有种看养成系恋综的感觉,但相比磕糖我更喜欢看男女主逗趣的相处方式,偶尔来一波欢喜冤家确实更让我上头
真的有那么好看呢?
我看不见得!
…首先说下男一男二女一女二的人设。
男一檀健次,聪明。
男二杜淳,有点脑子,武功也不错。
女一周依然,像花瓶,没啥脑子。
女二阚清子,有武功,没脑子。
有没有发现,一点点,一丢丢,唐诡的影子。
除了喜君,元莫对应苏无名,王昆吾对应卢凌风,阿术对应费鸡师,尉迟华对应樱桃。
但是!
人物的塑造对比,不可以道理计!
四方馆有着群像的企图心,却正走着一主三副的路,而更可怕的是,三副还有变成工具的趋势,搞不好最后变成一个畸形的大男主,那到了最后就好笑了。
只能说编剧,“心比天高,剧情却比纸薄”。
当然这部剧,肯定不可能因为粉丝的缘故就刻意写出这样的作品,以上玩笑居多,可能性更大的大概是看中檀健次的流量。
…至于为什么说讨厌女性。
看下女一女二的出场就知道了。
说句重点的话,前2集差点没让我直接弃剧。
女一出现的时候在干什么呢?
——偷东西——对!
就是字面意思的偷东西!
然后我想了想,后面肯定会给出解释,毕竟是女主,你整这么个出场,多少有点不太合适。
而事实证明,我想多了,完全没有任何解释,任由观众自我消化。
我……只能说,你牛!
再来看女二。
嗯,比女一还不如!
女一都偷东西了,那么女二是什么缘故比偷东西这种事还让人讨厌呢。
答案是:愚蠢!
如果说女二拦住男二追击逃犯的时候,因为尚不知情,还情有可原。
那么,男二明明好不容易抓住了嫌疑人,结果被追来的女二横插一脚,不仅导致嫌犯自刎,还冤枉男二成了帮凶。
完全不听解释。
接下来,更绝的来了。
男二好不容易制定了引诱计划,女二不负众望,关键时刻一声“保护大人”戳破计划。
理由是,谁叫你没有提前通知我的,我就喊了!
好家伙,好有道理,你是怎么当上京兆尹参军的,拼爹吗?
还真是,惹不起惹不起惹不起。
女一女二这么“惊艳”的出场之后,然后后面开始疯狂找补。
但是编剧你知道吗?
先入为主这个东西有多可怕。
哪怕你告诉我这是群像戏,但我确认看着的就是大男主戏啊。
……这!
还只是人设和出场的问题。
剧情也是,一目了然,一言难尽。
…拿营救举例:男二提前推理得知了有人要杀侍郎大人,于是提出了李代桃僵的引诱计划,计划被女二提前喊破也就不说了,最诡异的是计划的粗糙程度,完全不把百姓当人啊。
除了双方的战损,无辜百姓同样也被顺带走了不少,但没有后续,哪怕一个镜头。
而且明知道军械丢失,对方还有弩这种利器,真就一点不防范,全靠主角光环啊。
……还有推理。
推理环节,偷军械是为刺杀,下毒是为了刺杀,反派无面,主打一个,你要对付我,我就想办法干掉你。
目前情况:侍郎被救了,窦都督没了。
…无面背后是焉乐,焉乐是漠北最大势力。
男主父亲之死,男二同袍之殇,都与无面息息相关,女一就是从焉乐过来的,身份暂且不明,女二的父亲的手下,就是那个姓窦的都督被干掉了,也能扯上关系。
最后估计就是四人齐心协力,弄翻无面,皆大欢喜的结局。
对不起,我剧透了。
…还有查案,居然是以四方馆为主。
除了京兆尹出了一个参军,大理寺,没出现过,刑部,没出现过,是的,就是这么高冷,哪怕死了一个大都督,哪怕吏部侍郎险些被杀。
四方馆是什么机构,它归属于鸿胪寺,鸿胪寺是干啥的,是外交部门。
负责查案的没见着,反而是外交部门的下属机构查案,挺有意思的设置。
…最后,作品主打的是:探案,喜剧,群像。
探案:看跟谁比,如果唐诡的故事,那没戏。
喜剧:没有【柳舟记】前期好笑。
群像:配角们想表现,但编剧不给机会啊。
…完。
算上这部,暑假已经看了两部檀健次的古装剧,之前先是被没见过的对外机构设定吸引住了,看到主演才知道又是檀健次演的,而且这部剧好像还是檀健次第一次演这种“放飞自我”的喜剧人设,抱着好奇我一个水灵灵的点击就进来看了,没想到还怪上头!
相柳虐我千百遍,元莫待我如初恋,檀健次虐完我就开始给我逐步点亮情绪价值。
帅气、搞笑、专注、机智、善良···我想要的样子他都有,越往下看对他的好感度就越高,魅力值upup在风平浪静之时他是当之无愧“搞笑男”。
日常见酒眼开,嘴上“外务无小事”实际有事没事先小酌两杯,看似醉了实际大脑飞速运转ing,便衣探案问起话来那叫一个滴水不漏,就好像有那个社交NB症;没收阿术“顺手牵羊”的过所,再次偶遇直接让人家提着两坛酒在街上遛了一整晚,别人是智力双绝,他是智、怂双绝😂在外“人仗馆势”,在内日常“挨打”,和新任领导第一次见面就被拧着胳膊提走,此后更是不停被cue各种棘手问题,乐子人的他身弱就罢了,关键是嘴硬啊,一个“不小心”就被骗、被捆、被断胳膊断腿,本剧大冤种非他莫属
在面对“侍女”阿术之时是委曲求全的“倒霉蛋”。
本是无意半逗半帮的拿走了阿术偷来的过所,但缘分总是妙不可言的,几番偶遇、戏弄之下,被制毒高手的阿术用痒痒粉一招制敌,看似白捡了一个侍女实则是给自己找了个“活爹”。
拿人钱财替人办事,帮忙办户籍、提供暂住之地、负担大手大脚的花销、时不时还要受着阿术毒花毒草毒蛇的各种“威胁”,时而嬉笑打闹,时而委屈巴巴,元莫嘴强王者爆改受气包,主打一个大丈夫能屈能伸,让人忍不住笑出声来。
在探查案件之时又是慧眼如炬“机灵鬼”。
元莫表面随性不羁,但其实是在细微之处,处处留心的一个人。
假意和王舍人喝酒,从酒坛封泥就能发现端倪,顺着线索就摸到了嫌疑人落脚地,并且手拿地图逐步分析从而找到破案的关键线索;勘察现场时也总是能注意到别人注意不到的细节,抽丝剥茧一点点揭开凶手的犯罪手法。
总是说着不想惹麻烦,但有麻烦事他是一次也没错过,还都能挖出破案的关键所在,都说在自己擅长领域发光的人最迷人,每次看他专注探案的样子都觉得好帅一男的:)
讲实话,如此风趣幽默又细致入微的元莫,真真是一款“既美观又实用”、还能逗乐子的百变型男主。
当然,这部剧或说元莫这个人设令人上头的原因也离不开檀健次舒服又自然的演技加持,从动作、眼神、微表情、台词等各方面把喜剧人的感觉拿捏的恰到好处,一下就能把人带入到情绪当中去,特别是被王舍人“手动闭麦”,整装变散装的那段使相,我现在想起来还控制不住嘴角哈哈哈
让我有些意外的是这部剧的服化道,可能是架空朝代的原因,在剧里能看到元莫各种制式的妆造并且都蛮适合,尤其是在预告里看到元莫穿红色官服的样子很期待后面的新造型,元莫前期编外人员当爽了也该回来上班当吗喽了/手动狗头一下。。
PS:从于馆主的话里话间以及元莫不愿意入职四方馆的后他的身世也呼之欲出,而他父母的死更是迷雾重重,这让我更好奇之后的剧情了23333
不是『四方馆』怎么肥四啊!!
前一秒还在嘻嘻哈哈,转眼一到片尾曲就把人虐死了啊啊啊!!
导演竟然是我刚刚膜拜完的『河西走廊』纪录片的导演之一赵启辰~刚刚从西北大漠嘉峪关莫高窟回来的我……这是啥美妙缘分55555……传说中的轻喜剧情,好玩的群像,主角们有的皮有的乖有的正义有的直率有的端水~节奏欢乐剧情紧凑相当下饭,但是没想到,想看看制作团队以及听歌的我快被哭死在片尾曲里了啊啊啊!
所以这压根不是个什么轻喜剧吧!
飘雪时悲伤的眼神,大火中焦急的等待,真相前喷薄的痛哭,大漠间坚定的前行……看到元莫和阿术两个小苦瓜相拥的时候才知道四方平安的真正要义……那些轻松愉悦的外表下,是家国大爱,携手确幸,直面忐忑以及承志生长。
这是我们人生中都会经历的过往,只是出现的形式可能稍加不同,有人一笑而过,也有人立志变革,从此而不同往以。
至此,我深信这个故事的内涵并不是简单的嬉笑,其下带出的深意,仍待开启。
四方使,出使四方,汇四方过往,保四方宁安。
短评给了5星,长评想了想改成4星了。
剧本身还有进步空间,赵启辰拍喜剧一向是这个风格,何况这次是原创剧本。
但题材确实新颖,以前没看过从外交方面切入的古装剧,所以我连夜找了本《汉唐外交制度史》来看。
实体书在路上,我先从z-library找了电子版。
下面是一些相关摘录,本人不是历史学家,有错漏欢迎讨论^ ^
汉唐外交制度史6.4黎虎 / 1999 / 兰州大学出版社评分6.5我觉得低了,这书有点类似老一代的历史教科书因为大雍的原型明显是大唐,剧里提到的圣人也明显原型是李世民,所以我在阅读时重心主要放在唐朝前期的制度上。
书的下册第九章是有一节专门讲四方馆的,让我们看看剧里对四方馆的职能和定位做了哪些改编:1.隋朝的四方馆隶属于鸿胪寺,而唐朝则已经是隶属中书省的直属机构(见《旧唐书》)。
剧中的四方馆则依旧隶属于鸿胪寺,改编大概是让四方馆和鸿胪寺的关联更加紧密,猜测与后续剧情有关。
且元莫父亲剧里的设定是四方使,这是剧中的原创官职,唐代出使西域的使者多数都是鸿胪寺官员,或者是他官摄鸿胪寺官员担任(见上书第八章)。
鸿胪寺在唐朝是有关外交的核心部门,几乎包揽藩客使节相关的全部工作。
而四方馆主要是执行和接待机构,更类似于我们现代的一线服务部门,要接待来自五湖四海的使节。
2.四方馆的管理由直属中书省的通事舍人负责,其中一人名曰“宿长”,总知馆事,谓之馆主(见《资治通鉴》)。
四方馆在剧里分为东院和西院,而在历史上,四方馆是按照四夷的方位设置四夷使者(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出处是隋书,唐初基本沿用此设置。
剧里的改编大概是矛盾需要加上方便记忆,不然还需要设置元莫究竟在哪个署当差。
根据黎虎先生的总结,四方馆主要负责四个方面的外交工作:官爵封授、朝贡事宜、后勤保障、互市事宜。
剧情目前进展到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主要是后勤保障方面,不知道未来会不会展现出四方馆更多的职责。
所谓官爵封授,是指对外邦使节授予官职。
唐朝会依据藩属国和使节本人的地位授予官职,具体拟定职位由鸿胪寺上报朝廷,四方馆协助。
鸿胪寺的职能可以从一些外藩使臣的上奏中确认,而四方馆的叙职、叙仪职位描述中提到了相关职能(隋书)。
所谓朝贡事宜,在旧唐书中有专门对通事舍人职能的描述:“ 通事舍人掌朝见引纳及辞谢者,于殿廷通奏。
凡近臣入侍,文武就列,引以进退,而告其拜起出入之节。
凡四方通表,华夷纳贡,皆受而进之。
”这意味着通事舍人在引导百官朝见之时,也同样要引导安排藩臣的朝见礼仪。
所谓互市,隋书中记载四方馆有互市监和参军的职位,而在唐朝,互市监则改为隶属于少府,设置在边境地区,负责替太仆寺采购牲畜等大宗交易(新唐书)。
电视剧中,虽然于馆主多次强调“协助”……但我们的主角元莫同志还是多次以核心身份参与了种种案件的侦破。
这让我想起以前在银行基层坐柜台的时候,某位知名国际华裔女星曾经在网点办理存折挂失当场补发,由于金额过大要总行特批,然后我国驻XX国大使馆写了个照会给我们总行……最后就特批了。
我的意思是,就像剧里说的,凡是番邦人的事情,都和我们有关系……3.关于藩客的迎来送往。
唐初,各番邦使节进入大唐时,需要在边境查验铜鱼符(新唐书)。
鱼符本身是唐朝内部官员的凭证,李渊把它也用在了各国使节的身份核验上。
具体查验由边境政府和官员负责。
进入大唐国境后,地方官员要奏报朝廷,由鸿胪寺上报中书省,确认允许进京的名额。
来使在境内通行,需要持有地方官员签发的“边牒”(见《新唐书》),类似于今天的外交签证或者领事证(一些外交人员开户的回忆忽然袭击)。
至于普通民众和藩客商人,就和剧里一样,要申请“过所”,载明行进路线、目的地、携带行李等相关事项。
进入大唐要过所,回程还要另外申请。
(《唐六典》)当年玄奘就是过所批不下来,最后偷渡去西天取经了(见大慈恩寺相关记载)。
这一凭证在京城由刑部的司门司颁发,而在边境由地方政府颁发(见《新唐书》)。
由此可见剧里阿术偷走库迪勒过所的情节是个BUG,因为过所上会载明进京事项和所携带货物。
虽然库迪勒的蔬果贸易也是假的,但阿术什么都没带就进城,应该是会遭到守城士兵盘问的。
不过剧是架空的,类似瑕疵就让它去吧……4.剧里提到的外国学子参加的宾贡考试,历史上是中晚唐才出现的(《太平广记》)。
不过这不是很重要,剧里这段很明显架空的成分更多。
历史上最经常参与宾贡考试的是新罗国人(现在的朝鲜半岛),所以剧中学子都是东亚长相也很正常。
然后这段剧情是今晚更新的,为了写这个评价我还没来得及看今晚的更新,等我看完可能会接着写8.25 看完我来更新力!
今晚的剧情前半段是凤凰男的故事,凤凰男来自焉乐,想要通过科举考试留在长乐城。
前文说过剧中把中晚唐出现的宾贡考试提前,实际上贞观年间给番邦使节赐官依旧是按照他们本身国力的强盛和自身在国家的地位来决定的(《唐六典》)。
曾经也有过外邦使节提出抗议,李隆基说都是鸿胪寺卿拟定的,驳回抗议(《册府元龟》)。
可见无论是剧情中还是现实中,凤凰男在当时都是很难翻身的。
后半段是焉乐使臣与大雍这边官员的交锋。
外交官员在历史或者当今都经常承担类似的职责,剧里把这点体现得很好。
《旧唐书》中记载了丰州刺史李景略对付回纥(现在的新疆一带)使节的事迹,当然此事也发生在安史之乱后了,以李世民的控制力,真实的贞观年间应该很难发生类似事件。
剧中对焉乐馆的设定就是完全的架空了,参考的是现代模式下的大使馆,近代外交形成的标志目前认为是《威斯特伐利亚条约》,那是文艺复兴之后的事情了(见金正昆的《外交学》)。
剧中提到焉乐馆所处位置归焉乐管辖,受焉乐法律约束,这是治外法权的内容,也是国际法的一部分。
以我们国家为首的东亚国家在唐朝实行的是朝贡制度,番邦使臣在大唐是需要遵循大唐律法的。
不过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朝贡制度开始朝国家贸易的方向演变,依据《旧唐书》中裴延龄的说法,(唐德宗时期)天下税赋的三分之一都用于“鸿胪礼宾、诸国藩客,至于回纥马价”,可见财政系统的巨大压力。
PS:真的没人GET到返魂香来历迫害刘彻的笑点吗我真的觉得好好好好笑啊啊啊啊啊我来更新了虽然很晚了!
前段时间不幸受伤一直拖到现在,不好意思其实后面的情节架空居多,没有太多和真实历史重合的。
后面的情节我看的时候感觉李世民就这样:
朕的大唐!
.jpg接着说大唐吧。
首先,很明显是出于剧情需要,电视剧扩大了鸿胪寺和四方馆的权力。
根据黎虎先生的研究,唐代的外交政策(尤其是贞观朝)基本上由皇上决定,有时候皇上会与宰相、百官私下或公开讨论,但不会将权力下放到鸿胪寺。
我们看到的五邦会盟、条约签订应该是由更高层级官做出的决定,剧里这种改编可以理解,照现实那样拍就变成《大明王朝1566》了,《四方馆》毕竟还是走剧情的。
所以我们会看到一系列发生在京城的案件,最后牵涉出大漠里的白衣客。
贞观年间唐朝国力正盛,不太可能发生类似的事件,不过到了安史之乱之后,根据《旧唐书》的记载,代宗年间,回纥就曾经闹市抢劫、伤人,那时候的大唐明显对各邦的控制力降低了不少。
最后讲讲出使吧,因为元莫最后就作为四方使出使焉乐了嘛。
这也是历史上鸿胪寺官员的职责所在,上文说过,四方使这个职位是剧里原创的,唐朝大多数出使西域的都是鸿胪寺的高级官员,有关事宜受主客司管理。
主客司是礼部所设的负责番邦事务的机构,刘禹锡写过一篇《授主客郎中制》(对就是他“前度刘郎今又来”之后),从文章里可以看出,主客司基本负责对鸿胪寺的工作执导,也包括对出使番邦使节的管理。
历史上的使节从国外回来后,需要先去主客司报到(见《新唐书》),陈述路途见闻,核对旅行开支及受贡情况。
路上也是危险重重,新罗有个叫慧超的名僧就在书里记载过大漠中有番邦专门派人抢劫胡商和使节(《往五天竺国传笺》)。
所以元莫出使焉乐的时候老于那么依依不舍,就算没有焉乐的内斗,他这一去也不知道能不能再回来了。
差不多写完了。
我个人看四方馆,有点遗憾的部分是,它基本只捏他了一些西北地区番邦的纷争,也就是说四夷只着重写了西戎和北狄两方。
但大唐实际上和朝鲜半岛包括日本的外交关系更紧密,还有感觉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之类的南方国家经常被影视剧遗忘……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啦,既然叫四方馆,还是展现得更加全面一些比较好。
最近播出的剧里,四方馆算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了,而且我感觉四方馆算是我近几年来看到的比较新的一部古装轻喜了,就感觉方方面面都不是原来的那种老路子,他们好像在这个赛道又发掘出了一种很新的表现形式,设定啊、人物塑造啊、还有剧情的节奏上都很有特色,这两天跟着看下来真的有点好看也有点子搞笑hhh一、设定:古装、轻喜、对外机构=超新的观剧体验说实话,在我看预告片的时候就有被吸引到,毕竟在古装轻喜剧里看过谈恋爱的,看过破案的,看过走日常的,但跟对外机构沾边的还是真的没有看过。
古装群像轻喜剧和对外机构诶,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这四个字还能组合到一起开局就是四方馆的介绍,馆子本身的设定就已经挺新奇的了,再加上东院西院这两群身怀异禀的“能人”,以及那风格鲜明的出场介绍,确实小小的硬控了我一会哈哈哈哈哈哈哈
二、人物塑造:没有工具人,绝对的群像大戏被群像拿捏就是我的宿命。。。
但话又说回来,馆子的群像做的确实是不错的,东西两院的人物虽多,但是每个人都个性鲜明,而且最有意思的是我一路看下来,发现每个人真的都很符合自己的人设,也都好生动可爱啊,没有哪一个人会让我觉得是背景板,也没有哪一个人会让我觉得他的出现只是为了推动剧情。
爱财如命的元莫、古灵精怪的阿术、一丝不苟的王昆吾、铁女子尉迟华,还有端水世界吉尼斯记录保持者于馆主;老季和小沈的上班日常完全就是我的真实写照,不是在摸鱼,就是在想办法给自己涨薪,我很赞同这种做法,毕竟有位哲学家说过,摸鱼的时候才是真的在挣钱(狗头);还有人菜瘾大的安修义和他身边的人型夸夸机,这俩走到哪彩虹屁就跟到哪哈哈哈,我严重怀疑林素素哭出来的眼泪都是彩虹糖
三、嘎嘎快的剧情:主打的就是一个集集不一样,集集都好看剧情的推进速度对我来说也是一大惊喜,真就是一个快的冒烟了。
小分队登场的速度那叫一个快啊,第一集四位性格迥异的人就相遇了,几乎是第二集就开始组队做任务了。
王昆吾和元莫是直属但互相看不顺眼的上下级,阿术和元莫因为“户口本”乌龙不得不被绑到了一起,尉迟华和王昆吾不打不相识,尉迟华又和阿术是路见不平一声吼的好姐妹,这四个人虽然总有人不对付但又总能互相找到一个平衡点凑到一起,虽然嘻嘻哈哈是他们的日常,但他们四个一起查花小娘案子的时候真就让我品出了一点团魂的味道。
元莫会帮大家出谋划策,阿术会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协助破案,王昆吾也会在下地道的时候贴心的走在最后一个保护大家......
而且小单元的故事形式看起来也很轻松,不管从哪个小单元开始看都能接上,整体的追剧体验就是一个又新奇又轻松,搞笑的同时也有zzsg的情感流露,入股不亏!
人物的成长线还不错,也有轻松的部分
啊现在演电视剧也能即兴了,我为什么会喜欢檀健次呢?
25集弃,阿术这个角色太讨厌了,蠢蠢的,十几集害元莫进大牢已经很想弃剧了,二十多集,又害康云海。
不知道是不是最近电视剧看多了,感觉剧情有点平,基本都猜得出来,没有惊喜感,7分
审判完毕,尤其喜欢男主的变化,从开始的玩世不恭纯摆烂到积极认真的破案,虽说初心是为了赚钱但在悲惨身世下仍愿意进四方馆,不再逃避还挺打动我,反正这种成长型男主我拒绝不了一点
不太行,轻松幽默的剧情老套,属于是很多剧里都会用的,女主不好看,和男主没有cp感
下饭轻喜剧,笑点多也有剧情,案件一个接着一个,还挺好看的
制作水平6的,导演的运镜很有水平,编剧估计也没少打工才能讲出这么地狱的笑话hh两对cp都有点打打闹闹的,都很好玩
女主的人设让人都开始怜爱男宝了
不错呀,有些惊喜了,暑假的尾巴让我看到了自己喜欢的剧了!檀健次演得有点儿意思呀,真是不错。剧情节奏也很好,不拖拉,故事讲的不错!
看完两集了,剧情轻松不拖沓,超绝下饭剧!男主檀健次演技很惊艳!
硬撑着看到了18集,实在是食之无味,弃之也不可惜。
连刷六集,剧情还是相对紧凑的,有案子,也有搞笑的部分,整体看下来比较轻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悬疑剧,属于轻喜剧里混进去几个小案子那种……中间再穿插个男主成长主线……目前观感能看……
檀健次整的那个通关文牒也太好玩了,弹幕说很像落地签笑死,我都怕女主忽然来一句city吗
后面注水太多,减到20集以内应该还可以
经典老剧,情节大于人物,动线基本合理,没有特别降智的地方,但是人设都不太行,喜剧/悬疑混合,但都不突出不垂直。只能说剧是还行,但明显不适合这个时代了。演技都还可以吧,导演态度很好,接受意见不破防。
古装群像喜剧,怎么说呢,没什么特点,什么都觉得很平庸
没想到还是探案题材,是我喜欢的类型,可以一看。
能看出来剧作是下功夫了,可是我看到女一全脑都在想:怎么又是她?她是怎么拿到这么多女一的?演戏真就到了碾压其他美丽女演员的程度?想不了一点和剧情有关的东西。
( 檀健次 演技擔當… 但劇情 推理破案 少了些懸念和火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