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这个故事有着时代的印记,看的让人心酸,让人流泪!
主人公就这么挺着,熬着过完了一生。
里面一句台词印象深刻:别的咱什么都不会,就会挺着熬着!
都是老戏骨,特别喜欢何冰真是演啥像啥,加上本身就是北京人,那句哥哥哎,听着特别有韵味!
按道理讲瑞子应该比大妹小,让凤姐演瑞子,刘孜演大妹,年龄上差别太大。
但是邓婕确实适合瑞子的角色,唯一的遗憾就是年龄大点,刚开始瑞子年轻的时候面相有点显老!
越来越感受到有些作家为什么会很伟大,文字是那么奇妙的东西。
读老舍你会感受到浓浓的老北京,读贾平凹你会闻到强烈的黄土味!
最后不得不谈一下老舍痛苦的人生哲学,这个故事我实在是不想加以评说,普通人生逢乱世的无可奈何。
无论老舍对于男主人公所谓老实正直的做人方式做何评价,我只想说每个知识分子的内心都是正直诚实善良甚至是有点软弱窝囊!
再次感受到老舍在走向湖中央了结自己时的那份绝望!
大笑背后藏血泪,大喜之后是大悲。
都且熬着吧!
这么个破烂又糟心的剧,居然快看完了。
老舍的书写得挺通透,大时代里小人物,叨把叨一辈子的零散碎事,苦辣酸甜什么都活过了,挺有血有肉有滋味的一个人。
三万来字的小书,生生要拍成二十多集的剧,使劲灌水是必然的,书里但凡有个前情后事能发展发展的人物,都成了凡事出来掺一脚的主。
兑水这事儿其实问题不大,陈宝国那一版的茶馆就不赖,我这一辈子更难些,一方面这书有线索没故事,另一方面人物也少,多是闪一面就没了的。
灌水剧的破只是个程度的问题,更教人糟心的是书变成剧,那“臭脚巡”成了纸片人,执念和机灵全没了,只活成了一个:愚善。
专制的道德教化总爱滥好人,愚忠愚孝愚善都被赞美,全不管忠孝义的对象是不是个无赖混蛋。
老舍的书里,老巡警一辈子守的是规矩,有的那是小人物的人生智慧,而剧里的福海,则一味的与周遭格格不入就是善与义的化身。
看片看剧,被欺凌的小人物们对恶人恶行,往往最是能忍,这八成出于一个美好的假设,即是好人有好报。
基于此,好人们常是无原则的,很多时候所谓的大善,更像是一种对恶的纵容。
就是想说,无原则的善,就是恶,而宣扬无原则的善,更是。
张国立演的福海看着堵心,想起了李雪健版宋江,两位好演员都善于含蓄中见功力。
福海从清末平凡的生活到解放,他要求不高,只想过安稳日子,他娶了大妹,生了儿子,可大妹跑了。
他不想让儿子当巡警,想让儿子上学,儿子因故被退学,他又觉得儿子当巡警蛮不错了。
他的要求一再降低,最后只剩“把孙子全须全尾交给顺子”,最后死在街上,他满意吗?
这么过一生值吗?
日本人刚来时,瑞子跟福海说“你要是跟日本人拼命去,我支持你,这种死法值得。
”,福海为了安稳日子,没敢去。
怂装孙子也是死全家,如果早知结果,福海会怎么选择?
瑞子还想过再生一个孩子顺子愿不愿意,结果一切成泡影,为瑞子叹息。
有人说福海向解放军告密赵二,不念当年赵二在宪兵队不抓顺子的事;顺子带兵抓杀赵二,不念三叔从小养育恩情。
告密和抓杀都合理,因为他是汉奸,为虎作伥,福海被日本人杀全家,怎么能不恨汉奸?
每个人心里都隐藏着一个福海,一个刘方子,一个赵二。
刘方子的敢想敢干,为了名利不择手段,恩仇必报,心底残存一丝道义。
赵二的重兄弟情谊,市井油滑气,闷声占便宜,身处绝境的赌徒翻本心理。
福海的窝囊,心中有执念却不知行动,不敢行动,浑浑噩噩终老。
看完这部剧,遇事对比剧中人自省:是否伤害了朋友,得势时是否帮助过朋友,落魄时是否想到过朋友,是否有道德底线,是否犹豫不决,是否不思进取,是否因循守旧,是否目光短浅,是否得势忘形,是否报了恩,是否赎了罪。
2016-9-17个人自用 非影评从巡警不停更换的制服 体现了政权的更迭黎元洪总统 段祺瑞总理义和团口外 巡警制服总换颜色 小孩被辫子军砍头 张勋大帅南班子 北班子 刘方子出卖姓王的升职刘方子带队去JY 被当兵的围住杀了两个刘方子给市长送了钻戒 升职为局长福海找刘方子去站宅门 给拉洋车的跑路开道福海 刘方子 赵二 从小在大成庄学习扎纸活 三人结义为南城三虎福海 窝囊一辈子 扎纸活没有生意后 当了臭脚巡 娶了被顺子偷东西时打他的大妹 大妹跟刘方子跑后搬家到了另一个院子 结识了从小救过刘方子命的瑞格格 瑞格格全家被占 只有她和母亲逃了出来福海与瑞子有了一腿 瑞子嫁人后被退了回来 因为不是雏了 福海取了瑞子 为补贴家用福海去给有钱人当了门卫 小时候认识的王先生回来了 当了国民党大官 福海给他做了警备队队长 日本人来了 王先生跑路了 福海又做回了臭脚巡 顺子去当兵了 顺子老婆去给发烧的孩子拿药 碰到日本兵被QJ 瑞子被日本兵杀死 顺子老婆被杀死 丈母娘被气死 福海当了排长 因为不让手下收贿赂引起不满 被新上任的局长轰出警局 儿子当兵回来后 在去赵二的刑场中晕倒在地刘方子从小叛逆 自己出去闯荡 长大后成了某军阀的军官 被另外的军阀消灭后被追杀 躲到了福海家 勾引了福海的老婆大妹 二人跑到口外 因为PC被大妹发现 大妹跑了 刘方子又成了军阀的军官 回北平后开了赌场 打死了人 再次落魄后 去当了警察 受贿后成了警察局长 出钱让顺子上学 误杀了大妹 最后杀了QJ顺子老婆的日本军人和一个日本军官赵二 满嘴京腔 长大后偷鸡摸狗 在福海的要求下当了巡警 站宅门的时候与老爷家的老三发生了关系 被老爷家人发现 斩了一条胳膊 后跑路 日本人来了 赵二当了汉奸 知道顺子去当兵了 想抓福海 最终没舍得下手 又跟了国民党 国民党也倒台了 共产党来了 要抓赵二 汉奸加国民党特务的双重头衔 走投无路去找福海 被福海举报 赵二说不恨他 让福海每年给他烧纸 最终被枪决
写的时候只看到大妹回来,瑞子生气,后面继续看,我发现福海还是坚持自己原则的人,家国大事上面前选的对。
1.福海这一辈子,害了他的不是别的,是他自己遇事瞻前顾后举棋不定,什么都想顾全,什么风险后果都不想承担,谁都不想得罪,不敢说不,所以才会畏首畏尾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结果就是啥也弄不成啥也没得到。
他自己没个主心骨,还执拗,一直安慰自己老实本分。
这种人,没事的时候确实是好人,确实温和顾家老实勤劳,但只要是遇到点事,哪怕就是屁大点选择,那绝对就会误事。
这种男人没有担当,跟着他的人只能吃苦,但也拿这种"老实人"没办法,真是害人害己。
2.选择和担当真的太重要了,尤其是在动荡世事的大背景下。
我们命如草芥,所以面对时代潮流变换,必须尽量看清楚,尽量踏上浪点,避免被洪流拍死,正所谓顺应时事。
活人嘛,肯定都想活的好,但得知道追求好的同时也要承担坏的,凡事不可能都让你占全了。
刘方子虽然是个坏人,但是他看得清形式,干脆利索做出选择,敢于担当误事不慌,所以他过的最好。
赵二小人物嘻嘻哈哈,但是他看的开,也把日子过的乐乐呵呵的。
只有福海,看不清又选不好,用最大的努力把日子过得最费劲。
3.大妹抛夫弃子不对,但是这个人利利索索敢想敢干敢闯,当机立断,爱恨分明。
瑞姑娘品德更好,心里主意正,不拖沓,想的清做的好,这种明白人我真的很欣赏,我是觉得福海配不上她。
4.我看剧总会代入自身,这个剧真是让我越看越害怕,我自己就像福海一样怕得罪人,不敢说不,总希望十全十美,方方面面都妥帖。
我也是渴求一些东西,但又懒得去争取,也不敢担当后果,所以只能看着别人羡慕。
所以我看着福海真的是又气又怕,感觉仿佛是在看警示录,看寓言书。
5.我在19年后才偶然翻出这部剧,很喜欢,周末两天时间刷完。
符合我的胃口。
演员都是演技派,布景也真实,人物饱满立体,剧情丰富有说服力,仔细想我已经很久没看时新的电视剧了,因为看着总是不信,感觉没有逻辑,所以总是把拉旧剧,因为感觉那会人在认真讲故事,值得我认真去看。
有人说福海是百无一用的老好人,但殊不知福海在大是大非面前从来没选错过,这样的能力并非人人都有。
我想很多朋友都很明白,在利益相关的问题面前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利益,而不会选择大义,这一点来讲福海这样的人物也并非普通人可以做到的。
正如刘关张三结义,刘备论带兵打仗,上阵杀敌肯定不如关、张,但是为什么刘备是大哥?
因为刘备是三兄弟的核心人物,他是引领着三人发展方向的人物,正如福海的存在让刘方子残存的最后一点良心不至于泯灭,才会有刘方子后面的蜕变。
刘方子是一个很有想法,很有能力的能人,但私德极其败坏。
他利己,贪财,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但福海是他一直以来的精神支柱,原因是即使他把福海老婆拐跑了,福海还是愿意担起大哥的责任救他于水火,从那以后他是对福海彻底服气的。
他所有的目的就是做人上人,但是日本人来了让他的愿望落空,加上福海一家三口的惨死,让他对日治北平彻底绝望:与其苟且偷生的活着,不如做一回英雄。
赵二在很多人看来是普通人的角色,实际上并不普通。
赵二是一个混不吝的痞子形象,从小被欺负惯了,没什么远见和理想,极其贪财好色,为了自己享受不惜当坏人,小人。
但此等人物却对兄弟有股子义薄云天的义气,他是真正把城南三虎当做桃园三结义一般的结拜,即使自己能力很差帮不上忙,但也从未真正想过去加害自己的兄弟。
这一点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一般人就是剧里纯粹的小人,坏人,比如巡长,局长,或者平凡的人,大梁等等,没有具体的姓名,比如大梁看到瑞子和儿媳妇遭难,他想帮忙但是却只能顾自己的小家,这就是面对日本侵略普通老百姓的真实写照。
福海、刘方子和赵二三个奇人就是那个时代众生相的缩影,令人回味悠长。
刘方子最大的污点就是拐跑了自己的嫂子,他后来自我陈述,觉得当时他也是头脑一热就被嫂子迷住了。
其实归根到底就是大妹这样的女人并不适合福海,在旧时代体现的不明显。
但新时代来临之后,刘方子这样脑子灵活有想法,不停变换事业的男人更吸引外向活泼的大妹。
正如现代社会渣男与老实人之争,实际上还是逃不出“男人不坏女人不爱”这个窠臼。
老舍和本剧的编剧也算是没有让男性读者太过失望,包括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和朱九真的感情,都是再给男性读者一定的希望,与你不是一路人的女人注定是会失去的,但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许离开这样的女人会是好事情的开端。
福海通篇的就一个纯粹坏人,可他却自以为是好人。
他看似遵守所谓仁义道德,一口一个本分,损人却不利自己,归根结底是因为他相信了所谓的“道义”。
可是我们读过鲁迅知道,封建道德满纸都是吃人罢了,他只是在跟着封建道德作恶,对自己的所谓苦痛遭遇,没有任何警醒。
最简单的例证就是,赵二被他害的两次。
第一次,因为别人许他官职,就把好兄弟赵二的行踪透露,让人给废了,这是赵二一切悲剧的起源。
赵二由此处处被人针对,抬不起头,最终为了出人头地做了汉奸。
第二次,赵二成了所谓的通缉犯,这个是做汉奸的后果,归根结底是福海一开始干的蠢事,赵二无路可走,找到福海家,福海却反把他出卖,不把他认兄弟,可怜赵二还当他是大哥。
结尾,福海的儿子(做了共军小头头),亲手把小时候疼他的三叔送上了断头台。
请问,赵二做错了什么?
结交了这么一个畜生?
而且最后他福海一家站在所谓大义灭亲的立场上,亲手整死了他。
还有天理嘛?
有人说福海认死理,我看纯粹胡说,他要真是认,他做差老,就已经看了不少事情,真认理的早就辞了不做,要么就是严肃到底。
剧中有一次,福海做了片儿负责人,就开始装清高了,要搞自己那套,结果搞掉了工作,是纯粹的损人不利己,这是又蠢又坏。
反观刘方子真是有血有肉,他一开始信革尼玛命,是被那个吴先生鼓动的,方子一开始就是个很有骨气的人,只是不明就里,以为师傅太苛刻,其实扎纸店的师傅真大好人啊,交给了几兄弟手艺和社会规矩。
方子后来参军明白了世道的一切,逐渐开始钻营,知道了见人说人话的艺术,每次世道变换跌到谷底都能成功的爬起来。
非常励志。
刘方子干过的算得上坏事的就几件,抢了福海的老婆,抢了别人的未婚妻,举报了吴先生。
先说说吴先生,这个人满嘴跑火车,搞革尼玛命,只不过是为着做人上人,最后刮民党得了天下,他摇身一变,做了大官,还不是那样儿,和前朝有区别嘛?
这人最不地道的就是小鬼子打过来了,他一溜烟的就跑了,只顾自己,当初革尼玛命的说辞全没了,纯粹为了自己牺牲别人的小人。
方子整他我看没什么不对的。
反观张勋张大帅打回来的时候,福海执勤的所里,差老们聊天,人人都夸还是大清国好,前清老头热泪盈眶的场面,比起这个,这吴先生是什么东西呢?
刘方子能够绿了别人,用了几样东西,自己的幽默性格,英俊外表,以及权力。
而福海的老婆水性杨花,不跟刘方子了,就跑去找土匪军阀做压寨夫人,这个人和福海迟早分了。
到底是不是福海的错,剧中没有透露,究竟谁勾引的谁,当然一个巴掌确实拍不响,特别是出轨上。
第二个抢女人,也是第一个的悲剧来源,因为福海老婆跑了,刘方子想着找个长的差不多的,赔偿给福海,福海假仁假义不要,最后方子帮福海家报仇的时候,也把人放走了。
赵二才是老百姓,赵二一辈子本来是混过去,该糊弄就糊弄,该逍遥就逍遥,有时候偷鸡摸狗,从没想过那些什么大志愿,大礼仪,他唯一信的是兄弟情,可他失算了,因为和那些宏伟的革尼玛命,大道义,大是大非,一样,兄弟也是靠不住的。
这部剧真好看啊,我觉得张国立兴许是本色出演,把坏人演的淋漓尽致,有福海这样的兄弟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
这几天我把电视剧《我这一辈子》看了一遍,看到20集,赵二来方子的办公室准备抓捕福海和顺子那场戏,我是真的落泪了。
赵二瞪着福海,狠狠地说了句“福海,你他妈真拿我不当人呀你”,赵二咬牙切齿,泪水已滑倒下巴,整个身子也都跟着在颤抖。
当时我就真的绷不住了,太扎心了。
赵二那句“你们他妈谁也瞧不起我”必是积怨已久,谁都瞧不起他,他只会偷鸡摸狗,蝇营狗苟,跟大户人家的三太太通奸后被砍断左臂更是低三下四,不敢见人,当上汉奸后那也必然遭到万人唾弃。
但是赵二不在乎,他只在乎福海,他希望得到兄弟的支持和认可,希望福海能够知道自己的难处,能够服软。
但是一生懦弱无能的福海偏偏对自己的兄弟如此强硬。
然而赵二并没有出卖福海,这之后福海和顺子生活依旧。
如果赵二真是卖友求荣的人,他犯得着在这里和你们争论,犯得着撒几滴鳄鱼眼泪?
他是真的伤心了。
赵二是三人中最讲情义的,最把当年三人拜把子的事当真,永远记在心上的。
赵二与福海和方子不同,生下来就没有了父母,世上最亲的两个人就是福海与方子,方子投身革命时与他俩分离,这时福海就是赵二唯一的亲人了。
赵二也真把福海当哥哥,当亲哥哥,那一口“哥gay哎”长,“哥gay哎”短的,听得我心里都酥酥的。
结果福海这个王八蛋、窝囊废,除了会坑自己的兄弟,还会干点什么。
方子革命成功回来,派兵去找福海和赵二,大兵问赵二在哪?
赵二正准备蒙混过关时,福海就把手指向赵二了;赵二和徐家三太太暧昧,福海为了个空头支票,为了个实诚人的体面称号,转头就把赵二卖了;日本投降,国民党倒台,赵二身败名裂,想在福海家躲几天,福海义正言辞地拒绝,出门就告发了赵二。
而赵二是怎么对待福海的?
通奸一事事情败露后,赵二不怪福海,反倒怪方子不敢放了他和他一起逃跑。
赵二被共产党押走时,他还在说,哥哥,我不怪你,是我自己咎由自取。
我就纳闷了,你福海凭什么这么相信新上台的政党,这改朝换代这么多次,以前的经验教训都没了?
就不能既往不咎,还要一逼再逼?
赵二被枪决时,没有人来送行,有点关系的竟是将要送他上路的顺子。
讽刺的是,顺子没有一句关怀问候的话语,他是如此的大义凛然、铁面无私,一段铿锵有力的判词后,枪响人倒。
可是好歹他赵二也是从小照顾你,依你入睡的三叔啊,你的内心就没有一丁点的波动?
没有人瞧得上赵二,赵二这一辈子,是落寞的一辈子。
我也无心洗白赵二,他自己做的事情确实不是好事,但是这世间本应该还有温情,他并没有感受到。
张国立拖家带口的把老舍的原著改了个面目全非,可如果只说电视剧的话,这部戏拍得还算过得去。
就是我对赵二的命运感到不公,对福海和顺子对赵二的态度感到不平。
福海是个好人,那个年代拍出来的电视剧,好人似乎都是一样的。
老实、本分、正直、凡事都替别人着想、不是自己的错也往自己身上揽、最重要的就是……怂!
看福海的一生,就是这种老实的怂男人的一生。
如果说是那个年代造就了福海的命运,是不公平的。
应该说,福海在任何一个年代都吃不开,他太乌托邦了,他活在了自己认为的世界里,总认为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错的都是身边的人,不是自己。
他像极了一个孩子,在大人告知的世界里活着。
可孩子能长大,福海这一生都没有长大。
世界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谁都希望它是干干净净的,不需要违心的就能活着、活好。
可那怎么可能?
他和这个世界一直在拧着,刘方子和局长喝茶的事情过后,他一度趟了两年的事儿,我还以为他开窍了。
可你看他,老了老了,终于是提干了一把,连局长都没混上,就开始想着要改变世界了……多天真!
他还没有担当,分不清好赖。
他喜欢瑞子,瑞子也爱他,可他从来不敢说出一句承诺。
临到最后,说是说了,可瑞子都嫁人了。
瑞子告诉他,你只要说娶我,我就退了这门亲事。
可他怂的一批,啥都不敢说。
瑞子被退婚了,菊婶骂街,瑞子一个女人在死扛,他也没敢出来把事儿认下。
分不清好赖,谁对他好他分不明白。
除了女人,对他最好的当属赵二。
可他怎么对待的赵二?
刘方子是个人物,他在任何时代都能混得风声水起。
当兵能当成军官;辫子军跑路,他也能打砸抢的弄了一身财物;杀了人,和局长能坐到一起喝茶;革命党他也能反手出卖混上一个警长当当;他跑市长的关系,转身就混成了局长;他害了吴先生,吴先生得了势,可他居然还能蒙混过关……他是个坏人,但相比福海这个“假人”,他刘方子是个真实的人。
他心狠手辣,他懂得钻营,他不择手段,他无耻,他偷了哥哥的媳妇……可他也因此把自己仅有的那点良心都用在了福海身上。
从他当上巡长那天起,他就一直在还福海这个情。
福海自己也知道,他刘方子坏,但就偷人这件事上,他坏得不致死。
所以福海没拿刘方子那些钱跑路,最终还是救下了刘方子。
而刘方子给福海使钱,帮他升职,帮顺子上学,身居高位还要不停的听福海的辱骂和冷嘲热讽,这都是因为他欠福海的。
对赵二他从没这样过,因为他不欠赵二的。
刘方子在福海身上体现出了他那一点良心,换成别人,他都坏成这样了,你瞪他一眼,他都能弄死你。
刘方子死得其所,他也必然得死。
他嘴上说得硬,那一斧子就算两清了,可实际上对不起福海这件事上,他在为数不多的良心上,一直倍受煎熬。
战场上他拼命往上冲,就想寻死,还就死不了,反而还升了官了。
他偷了福海的老婆,可最后为了瑞子,他硬气一把,英雄了一回。
他说,那是我嫂子。
他这一死,算是解脱了,不用再煎熬下去了。
赵二在剧情中当了汉奸,他该死,死一万遍都不为过,因为他当了汉奸。
可他不该被顺子杀死,不该被福海杀死,不该被他护了一生的亲人杀死。
前面说到福海不知好赖,赵二和三姨太的事,是你福海给捅出去的;当局抓汉奸,又是你福海给捅出去的;他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送他,就连顺子,也是去义正言辞的去讲了判决书而已。
你们都忘了?
真的忘了?
赵二是怎么对待你们的?
如果没有赵二,顺子在娘胎里没有营养,能不能生下来都难说;如果没有赵二,福海在顺子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就上吊了;如果没有赵二,福海带着个孩子活不下来;如果没有赵二,福海连这个臭脚巡一个月6块钱的破差事儿都未必能混得下来;如果没有赵二,那个非常时期谁也不能护着他挺过来……无论赵二怎么该死,他都不该被你福海和顺子杀死!
有政府,有人民呢,他们会处死赵二,他们会代表正义。
但不该是你们啊!
无论赵二怎么坏,他这一生对你们都关爱倍致!
福海啊!
福海!
你活该一生受罪,因为你这一生都分不清好坏,你这一生都是个瞎子。
而顺子就是一头养不熟的白眼狼!
这片拍的更符合人的本性,剧本写的也真好,没的说。
这才是应该能流传后世的作品,记得有句台词:每朝每代都这样。
我感觉这不是朝代的问题,朝代也是由人创立的,这是人的本来面目啊,人——这种动物,自打是猩猩时就是这样自相残杀,现代人只不过比猩猩多了点智能罢了。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说,这部片子把人做了一个赤裸裸的具有哲学意义的剖析。
3个男人一台戏。
作者写了社会上的3种人。
第一种人也是戏的主角是福海,用老百姓的话说是一个纯纯粹粹的老实人。
不懂变通,认死理。
像一个当代“圣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无完人”等等这些话在他面前真是无法成立了。
他把善良、忠诚、诚实、博爱……等等等等这些所有能赞颂人类美德的词语几乎都紧紧的锁进了他那颗心里。
然而这个“完人”的一辈子又是什么样的呢?
不能不发人深省。
福海不过是一个最最普通的社会底层老百姓了,然而谁不想得到能够满足人们欲望的种种物质和精神享受呢?
可是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完人”的一生。
他不仅什么都没得到,还……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想我们很多人也不能解答。
社会的底层人是这样,那另一层呢?
第二种人:刘方子。
从小看起来是3人中最有志气的,不甘屈服于糊纸活的老板打骂。
一心要跟吴先生革命。
进入纷繁复杂的社会后,另一个充满着权力和欲望的世界大门开始在他的聪明圆滑下向他打开了。
他不在是当初那个其实什么都不懂的毛头小伙子,他天生的灵敏让他在这个尔虞我诈的世界中步步高升,看起来他比很多人都强,所以他能在乱世中不断的向上爬。
看到这里,我们每个人心中是痛恨他所干的那些让人不耻的恶事呢还是羡慕一个有本事的人而在心里默默的想向他学习呢?
然而人是复杂的,他能干出那些最让人不耻的恶事也能在日本人来了之后大彻大悟,最后用自己的生命来赎罪。
看到最后,你说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呢?
他的功和过相抵了吗?
最后一种人是赵二。
一个名字上看就知道是个可怜人,从小无父无母,侥幸长大。
连最基本的教育也没有受过(父母的教育)。
这个孩子什么都不懂就稀里糊涂的当了学徒,不知道应该如何做人,做事,只能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走,别人说什么他都认为是对的,干偷鸡摸狗的事也不认为是错的。
无知者无畏,他敢跟阔老爷的小老婆睡觉,胳膊被砍了,他也不认为他是错的,他敢当汉奸,怎么劝也无济于事。
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种状态下度过的,不过最后在被解放军抓住的时候他明白了。
明白了犯错是要受罚的。
你说是非道德是非得人教才能明白吗?
还是他一直都知道自己错了,还像啊Q那样死不认错呢?
典型的中国式不见棺材不落泪!
关于这部电视剧要说恐怕几天几夜也说不完,略述一二,愿为警醒。
不如老版本
拍的有够烂
顺子好榜样,有党性,有觉悟。方子有血性,赵二够义气,福海窝囊废。
不知道为什么,看了几集,总感觉有点害怕。。。
里面的很多台词非常有意思,我挺喜欢的!
男主就是个废物,自己想要高风亮节,却处处要两个兄弟帮他兜底。男主老是觉得世道不公平,他这种刚正不阿的人无法得势,看见兄弟处事圆滑当上官他心里又不平衡。可是不管怎样,俩兄弟还是处处罩着男主。男主不仅看不起自己的兄弟还间接害死了他们。结局拉低了整部剧的水准。男主的人物逻辑有点问题。
张国立民国时期代表作.
编剧来自老舍先生,怪不得一股浓浓的京味,还有人生的味道。
有点意思,但没那么有意思
“迷人的混蛋赢得尊重,窝囊的好人忙求认同。”看完之后在微博刷到朱敬一老师的这条微博,心中为之一惊。对此剧再也说不出更合适的话了。再说一句吧便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了。
不错
小时候觉得刘方子不是东西,长大了觉得福海这种人更不是东西
友邻们 在读一本《我这一生》的书,本人就想起来,看过这部电视剧,差不多也忘记内容了。。。
书比电视剧好看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092115/
哥三个,一个三起三落,一个乱世求稳,一个蝇营狗苟
算是我早起比较认真耐心看完的一部电视剧,当年基本都对弱智搞笑电视比较感兴趣,这部有点严肃的算是个例外,觉得人一辈子好坎坷哇~!但是现在长大了,读了原著,觉得和原著相比其实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为什么老电视剧看着觉得好,即使漏洞很多。可能人都怀旧吧。福海这辈子可真是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甚至有点窝囊。刘方子代表的是聪明人,什么时候都能爬起来,一直在还福海的债,最后死的有点可惜。赵二是没有本事但是挺讲义气的人,最后也是趁着自己也知道不对的机会辉煌了一阵。三个人各有千秋。
故事真好!演得也好。
两星给表演,至于剧本可以说原著精髓尽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