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关于小朋友的电影。
《小花的味噌汤》,初以为是关于小朋友,却未想到,小花背后的故事,竟是那么地动人。
影片一开始,男主人公信吾就将日本人那种独有的浮夸式搞笑发挥地淋漓尽致,并且,从一而终。
以前习惯把韩国电影跟日本电影做比较,总觉得日本电影道行太高,高在哪呢?
有一点非常明显,韩国电影也喜欢搞笑,但往往走的路线是前半段搞笑后半段悲痛,以强烈的心情落差给人以震撼的情感冲击,如《杀人回忆》等。
而日本电影,若要讲悲痛,总有一种举重若轻的感觉,就像女主角广末凉子的另一部代表作《入殓师》也同样给人这样的观影感受。
生死之事,其实很大,会让人感觉很沉重,而影片则通过信吾这一形象贯穿始终的搞笑感,将痛苦降低,将爱凸显。
克制地释放,最令人着迷。
再来说说节奏。
刚看的时候,开了弹幕,有些人表示节奏太慢便弃之而去了。
那些人,可能没太理解节奏这事吧。
这片子节奏不慢,而且很多时候会觉得节奏是快的。
电影本来讲述的就是好多年中发生的事,从女主人公千惠未发病,到发现生病,到结婚,到生孩子,到复发,到治疗,到康复,到扩散,到再次治疗,再到最后离去,这么漫长的生命历程只有两个小时来呈现,还要体现出复杂的人物情感,多难啊。
长时间线的人物故事就怕拖沓,而本部电影恰巧做得很好。
千惠答应和信吾在一起 ➕ 发现肿瘤 两个情节,只用了四十秒。
请忽略加速 那是我在看完全片找配图才用的 找配图仅用1.5倍速 能想到画面切得有多快了么 现在能够想到常见的国产都市电影中类似情节的画面吗……这两个完全可以再展开些的部分,影片只用了少到不能再少的台词,就把所有的内容和情绪都抛给你了。
再说生孩子的部分,还没做好准备,感觉上一秒还体验着千惠生产的痛苦,下一秒小花就将生了,一点也不拖沓。
看这两个镜头,两个人的手 接 新生儿小花,温暖的寓意不由言说。
对于新生命的出现,依然是一句台词也没有。
一个信吾憨傻的镜头,足够了。
所以啊,不是节奏慢,而是影片把那些不需要说出来的话省略掉,安安静静地推进罢了。
只要你愿意用心去看,一切都有千斤般的重量。
当千惠有点赌气地说不生孩子的时候,她爸爸说了一句:“生吧,以赴死的决心生下来吧。
”
一开始我也有点惊讶。
难道真的所有人都不考虑千惠生孩子有复发的风险吗?
难道所有人都只在乎孩子吗?
我没轻易下结论,继续看下去,便体会颇深。
癌症本就是很难人为预测的事,生了可能复发,不生也可能复发,不生可能不复发,生了也可能不复发。
那么,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呢?
我总在想这个问题。
我个人的价值观当然不是结婚生孩子这些,但我的价值观里有一个理念是,尊重每一个人的价值观,而这个价值观的前提是稳定的。
对于千惠等所有片中出现的家人来说,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以结婚生子为人生核心价值观的,不生孩子的话,包括千惠在内的所有人都会不开心和遗憾。
所以,明确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其他的东西就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既然复发与否是很难确定的事,而生孩子是自己明确想要的,当然就是生了。
而爸爸那一句“以赴死的心生下去”在此就凸显出分量了,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尽头,就是“死”,知道最坏的结果,那就去做吧。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与千惠爸爸的价值观是一致的,认定了一件事就去做,想好最坏结果,做好最坏打算,一切便都很简单了。
影片结尾,千惠对姐姐说:“爸爸真的好伟大啊,就是那个说让我以赴死的决心生下小花的人。
在我们几个懂事前,爸就已经病了,活下去会为我们带来什么帮助,他都是知道的。
抗癌剂治疗让我觉得,不如死了算了。
但只要一想到小花,就觉得这都不是事了。
我自己也很吃惊。
”
短短几句话,千惠对于生命的总结与感悟,令人动容。
影片结尾设计的“千惠”视角能够让观者感受到,和一家人在一起是她离开这个世界后最留恋的事,也就说明,这是她一生最渴望的事,最幸福的事。
为了一生最想要的东西,付出任何努力,不都是最值得的么。
当年看《辉夜姬物语》的感受,令我至今难忘。
那是一部我认为最动人的动画片,它让我明白了一件事,就是即便生活中有那么多的不如意,有一天离去时依然会不舍,而正是那些与人世间藕断丝连放不下的东西,才是生活的意义。
回想《小花的味噌汤》这个名字,用得多好啊。
教小花做味噌汤,是千惠最幸福的时光。
而要求小花做味噌汤,一是为小花培养好的生活习惯(乳腺癌有遗传的风险 而味噌汤在第二次治愈千惠中发挥了作用),二是为小花树立生活信念,即便有一天妈妈不在了,小花也能够照顾好自己。
味噌汤,是整部影片最核心的力量。
此时的味噌汤,已成为了连接千惠与小花之间的桥梁,我相信在日后漫长的成长岁月里,小花无论遇到什么事,只要喝起那一份妈妈教会的味噌汤,就仿佛妈妈一直在身边,就会充满爱与力量。
写至此,我已泪流满面。
人世间那些牵绊啊,才是最重要的……辉夜姬物语,真的是很透彻…… 这些年看过不少日本电影,日本人真的是有一种独特的民族精神,就是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被磨灭的那种骨子里的坚韧劲儿。
和吉卜力动画一直以来传递的核心信念一样:无论如何,都要努力活下去。
不过有意思的是,前段时间北野武拍了一个鼓励日本年轻人努力拼搏的广告,这也凸显了日本社会现存的一些问题。
我们现在所谓的“佛系”、“独身主义”其实日本早就开始了。
对于日本这种独身率日渐增高、生育率逐年下降的国家来说,这种电影在社会角度上还挺有利的。
信吾是一个很讨喜的角色,影视作品中这样的好“爸爸”,上一次见应该是《美丽人生》。
虽然由于篇幅有限,信吾的人物形象不够丰满,但几个小细节足以打动人心。
比如收到千惠“复发”那条短信后的低头悲伤,不需要什么言语,就展现出了极致的痛苦、无奈和对千惠的在意之情以及责任感。
还有千惠上台演唱前对千惠的“奚落”,也真应该算日本影史的最佳片段之一了,那种平平淡淡中蕴含的巨大幸福与悲伤、丈夫对妻子的全部爱意与关怀,全在看似搞笑无礼的言语之中氤氲开了,让人笑着落泪,痛彻心扉,更感念家庭的美好、人性的善意。
有人说,信吾知道千惠得了癌症还和她结婚,真伟大。
是啊,伟大。
可仔细想想,难道不是本应该就这样吗?
你想要跟一个人在一起,跟她生不生病,有什么关系。
所以啊,婚姻本就是个概念不明确的东西,正因为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婚姻都如同它诞生于这个世界最开始的面目一样——经济契约,所以才显得那种因为喜欢一个人而跟她在一起的“结婚”——伟大。
这又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还是那句话,每个人都是自由的,大家想做什么做什么,尊重每个人的价值观和选择,就是最舒适的一种状态。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我们社会什么时候能够把独身生活的各种保障做到日本社会那般呀,要努力啊。
特别想再说一下,每次看到广末凉子,总会想起我看得她的第一部片子,《恋爱写真》,它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唯美”。
《恋爱写真》,还是中学时在电视上看的,情节我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冬日里凛冽的风,明亮的橘子,和如梦一般的广末凉子。
最后很喜欢千惠唱的那一句翻译得真好 命运复无常 明日无归处 灼灼尽欢颜 绚烂无需顾
在治病期间,根据常理,千惠家人们应该都被告诫过生孩子会提高雌激素,增加乳腺癌复发风险,但即便如此,信吾听到千惠怀孕第一反应是欣喜,第二反应是在千惠专门说先不要告诉父母的前提下通知了父母,第三反应是千惠决定不生之后的沮丧,自始至终他没有主动想过怀孕对千惠的影响;千惠父亲得知消息更是说要以赴死的决心把孩子生下来;医生竟然说“生吧,给其他病人信心”。
怀孕至生产期间影片更是没有丝毫着墨千惠身体的变化。
纵使后半段竭力表现信吾的贴心,但妻子生病连饭也不做,指望着小女儿学做饭将来照顾,怎么来说这也算不上什么实质的爱吧。
父亲的话更是解读成增强千惠活下去的信念。
哎,真的,至于吗?
我打字下来真的是为千惠委屈,未婚时期帮父母照顾弟妹,结婚了又要承担为夫家传递香火的重任。
她不能为自己活着吗?
简直都能想到她怀孕期间对死的恐惧,却又要以母亲之名坚强的矛盾心态。
一星给千惠怀孕后决定打掉的第一想法,一星给小花。
爱情没有生命重要,请不要以爱之名来绑架女性。
小花的爸爸妈妈,一直用爱在一起,即使一开始就横着乳腺癌的大山。
也许这就是爱的奇迹吧,所以才会有本来不能出生的小花。
爸爸爱妈妈,所以不害怕癌症所带来的一切恐惧和苦难;妈妈爱爸爸,所以用生命哺育了新生命;妈妈爱小花,所以教她做味增汤以及洗衣服;小花爱爸爸妈妈,所以一直很懂事,很听话,很健康的成长。
这一切都是因为爱。
但,这样的爱是稀有的,稀有到你我这样生活在现实社会的人有可能一辈子也不会遇到。
疾病是很可怕的,长时间的疾病会摧毁大多数的爱。
爱这个东西不在了,留下了忍耐和责任。
大多数人都会变得痛苦和不幸。
可是,我们无能为力,我们无可奈何,只能任由爱消失,痛苦增长。
1、女主的勇敢坚强让我动容,生病也没有看到她在爱人在父母面前哭诉,勇敢承受这一切。
虽然不甘心,也接受命运的安排。
担心自己会离开,教会女儿做饭、叠衣服,独立自主,这是给女儿最好的礼物。
2、只有真正生过病的人,才会体会到被命运砸中的无奈。
这就像我和朋友之前讨论的话题,你相信命运吗?
一点点。
命运会在不经意间赐予你我他一些东西,逃也逃不掉,躲也躲不了,那就欣然接受吧。
3、另一部分就是自己的主动性,这件事情的发展方向就是靠自己。
就像女主,让自己短暂的生命绽放了光芒。
女主说,她是幸运的,在很多人眼中她是不幸的。
但是她热爱这个世界,热爱生活,所有的不幸也变成了幸运。
4、她告诉女儿,要好好生活就要好好吃饭,好好吃饭就要好好做饭。
也是因为这句话,改变了我的生活习惯,平时我做饭总是吊儿郎当的,但现在我会把做饭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情,听听歌,用心做饭,热爱生活。
5、其实谁都不是天生就坚强,连可以笑着说出自己得恶性肿瘤的千惠,也都会因为要被切除左胸而拒绝进行治疗,而信吾来到医院和千惠说的是:“出院以后去加拿大吧,太美了。
见过落基山脉的雄伟,这些小事也就都烟消云散了。
” 真正的爱情为什么那么珍贵,就是因为即使大难临头,逃跑是本能反应,爱情也能让人留下,这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
6、千惠的爸爸,“抱着必死的勇气怀孕生下她。
”爸爸的勇气与魄力。
人说 “在痛苦和绝望中,在心里埋下希望,便有勇气活下去”。
然而,能有多少人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看到希望,并相信希望?!
这里多少存在自欺欺人,那么请以赴死的决心活下去吧,因为当你身心都接受了最坏的结果,那么接下来经历的一切都不会再感到恐惧。
当女主角在为是否要这个意外的孩子苦恼时,她的爸爸告诉她“以赴死的决心生下来吧”。
爸爸敢对女儿说出这样的话,不是因为残忍,而是因为他的病痛让他一直处在死亡边缘,他长期而深刻的经历告诉他,比死更可怕的是活着的恐惧。
一碗味噌湯似乎让女主角离世后,小花和爸爸的生活看上去没有多大改变。
我一直狂热的爱着日本电影,其中之一是因为不管什么样的题材,食物都在其中占有不可取代的位置,那种对食物的热爱和尊重早就超越生存和味蕾的享受,它会带给人一种安全感和存在感。
如果你只是身体感到疲惫也许你吃上一顿好吃的外卖便幸福了,但如果你此刻无比难过,你会不会刚好吃到一碗熟悉的番茄鸡蛋面便泪流满面,因为它一定有属于你的回忆。
妈妈明白,始终有一天她会离开小花,所以即便不忍看着小花小小年纪拿着小刀在手上划豆腐做味增汤,但也坚持让小花去学习。
都说母爱的伟大是付出,然而,在我身边,我能看到的大多母爱都和伟大无关,我毫不怀疑每个妈妈都深爱自己的孩子,但到底你是否知道什么是爱?
爱,不是你给予的东西你的孩子必须全盘接收;爱,也不是你为你的孩子在成长道路上踢开一切障碍物;爱,更不是你的教导你的孩子必须铭记于心。
爱,应该是用心陪伴和信任,你的孩子每天都在成长,如果你无法正视,那么你只能一直用对待3岁孩子的方式来与你的孩子相处一辈子,孩子和妈妈都太累了。
小花的幸运与不幸都因为妈妈,妈妈的离开自然是伤痛的,然而,自己亲手给爸爸和自己做一碗味增汤似乎感觉妈妈也从未离开,心,便感到安稳;家,便不再冰冷。
也许,你会为男主角即便得知女主角的病情后依然选择与其结婚而感动;也许,你也会为男主角在漫长的岁月里任劳任怨的爱着女主角而感动:也许,你为这个世界上还能有如此美好的爱情而感动。
诚然,我没办法用这份感动去说服自己,这就是真爱所以能长存。
事实上,这并不真实,我相信会有男性在得知女朋友因为癌症切掉乳房,不能生育,随时复发而死亡,依然选择要娶她,因为那一刻,男性并没有用理性在考虑太多,他此刻的想法,因为爱,只想要守护这个女孩。
然而,此刻到底有没有冲动的决定?
大多情况下,男人的重大决定都是在冲动下做出的,此刻顶着外界给予的期望和光环,回到柴米油盐和一次次化疗,谁还能保持初心?
导演把男主角塑造得不太真实,这也是我认为电影有减分的地方,爱情的本身也许是童话,但生活不是,它真实并赤裸。
小花的爸爸妈妈,一直用爱在一起,即使一开始就横着乳腺癌的大山。
也许这就是爱的奇迹吧,所以才会有本来不能出生的小花。
爸爸爱妈妈,所以不害怕癌症所带来的一切恐惧和苦难;妈妈爱爸爸,所以用生命哺育了新生命;妈妈爱小花,所以教她做味增汤以及洗衣服;小花爱爸爸妈妈,所以一直很懂事,很听话,很健康的成长。
这一切都是因为爱。
但,这样的爱是稀有的,稀有到你我这样生活在现实社会的人有可能一辈子也不会遇到。
疾病是很可怕的,长时间的疾病会摧毁大多数的爱。
爱这个东西不在了,留下了忍耐和责任。
大多数人都会变得痛苦和不幸。
可是,我们无能为力,我们无可奈何,只能任由爱消失,痛苦增长。
幸运是我们灌输给自己的,如果你知足,你就觉得幸运;反之,你会觉得世界对不住你。
小花妈妈自己做出了决定,受周围人影响也好,自己内心深处渴望也罢,她自己把花酱生下来了。
如果没有小花,癌症也有复发的可能。
问题是没有一个平行时空做一个对照组,让我们能提前预知哪种选择才是最好的。
那么,从生娃到养娃,经历癌症复发,治疗,到了人生末点,花妈是怎样的心情呢?
——我很幸运。
这不是教导一个癌症暂时得到治疗的女性万一怀孕一定要生下来(有的时候即便不得癌,也不一定怀孕,怀了也不一定能健康生下来),而是影片中的女性,在癌症复发的可能前提下做了生娃选择后最终没有后悔的经历。
小花的味增汤,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和能力,无论有没有父母疼爱,都要努力做一个美好又坚强的人。
影片并没有展示女主家庭之外的人如何帮忙照顾家庭(除了钱财资助,这当然很重要),但是小花从未出生到保育院,都是花的父母在全力以赴。
这可能在日本社会就是这样,孩子和父母,迟早是独立的个体。
父母可以教你走路做饭,甚至在你需要资金周转时给你财政支持,但孩子需要为自己每天的衣食住行全权负责。
影片的最后,也是导演想传达的场面,不管人去了哪儿,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能力得到了延续。
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对那种日剧里元气满满的人物避而远之,什么努力生活啊,感受小确幸啊,虽然远远不至于上升到生理性厌恶,但心理上的远离是有的。
就像这部《小花的味增汤》,可能是去年或者前年就下载在电脑里,可能受上周末看是枝裕和《如父如子》积累下的好感,抱着“那就来再看一部日影”的心态看了起来。
像泷藤贤一这样瘦小的男演员往往在电影里很少担任主角,在人物塑造上也常常担任脸谱化的搞笑角色,但导演在这次选角上却是很成功,因为这样的演员更容易让观众代入到自己的生活,毕竟谁没认识几个又瘦又小的亲戚朋友呢。
在被主治医师告知自己深爱的恋人因为癌症不能生育时,泷藤贤一扮演的安武信吾推门而出,千惠的父亲来到餐厅找他,两人刚坐定,信吾哆哆嗦嗦地提出结婚的请求,因为激动地想站起来鞠躬,接连打翻了桌上的水杯和酱油,让未来老丈人身上一塌糊涂,喜剧化的动作和关键性的情节点糅合在一起,给影片定了温馨又轻松的基调。
这部电影前半段讲的是爱情,在爱情这部分,有一期奇葩说的议题是“面对灾难,伴侣手刀逃跑要不要原谅”,那一期讨论了很多被伴侣抛弃的伤痕和要不要原谅他们,有人说原谅了你,我今后的生活都难以默认人性的美好。
惊涛骇浪的海啸千年一遇,地动山摇的大地震百年一遇,足以摧毁生活所有希望的癌症却常常不期而。
其实谁都不是天生就坚强,连可以笑着说出自己得恶性肿瘤的千惠,也都会因为要被切除左胸而拒绝进行治疗,而信吾来到医院和千惠说的是:“出院以后去加拿大吧,太美了。
见过落基山脉的雄伟,这些小事也就都烟消云散了。
” 真正的爱情为什么那么珍贵,就是因为即使大难临头,逃跑是本能反应,爱情也能让人留下,这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
电影改编自安武信吾一家合著的同名书籍《小花的味增汤》,癌症的复发扩散和有好丈夫乖孩子的幸福家庭,讽刺得就像一边进水一边放水的神经质游泳池。
千惠想为家人留下一些东西,孩子四岁生日的时候,送给小花围裙和小刀,用游戏式的方法手把手教她做有妈妈味道的饭菜,这样即使自己不在了,孩子也能好好地照顾自己。
站在三层台阶上切菜煮味增汤,和要住院治疗的妈妈说自己会照顾好爸爸,四岁的小花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深深地爱着妈妈。
影片最后,癌症已经扩散到全身的千惠,为了让小花记住妈妈唱歌的样子,强忍着全身的疼痛再一次穿上礼服登上师姐的音乐会。
上台前和信吾说”我是幸运的人吧,人生的百分之七十是运气,要是这么想的话,我这一生都活得值了。
“可能真的是这样吧。
像张悬歌里唱的,拥有的都是侥幸,失去的都是人生。
非常典型的日式温情电影,虽然看之前已经预设好了这部电影的观感,但那些被几近白描而出的真实生活、别出心裁的三处手持摄影使用,以及片末北野武式的空镜头回顾,还是给了我惊喜。
影片节奏平淡却无比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里面有着在我看来非常难得的不被刻意营造出来的安静,我们的人生不管走到生老病死的哪一步,其实都是一声安静得只在我们自己心里悄悄爆破的“嘭”,汹涌的心绪外是依然正常运转的世界、按时洒落的夕阳。
这部片子很好地把这样的氛围带了出来,毫不做作。
再加上烘托情绪的配乐进来的点不但很对,还都做得很好听,如此舒服的“动静”对比,我只在《那年夏天,宁静的海》里感受过。
此外,三处用得恰到好处的手持摄影,也很能给观众代入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手持摄影的摇晃感本就很适合用于展现电影人生的“动荡感”,用在爸爸临别前的最后一夜更是很直接地向观众输出了人们面对死亡的无力感,让人不禁屏住了呼吸。
另外千惠上台前的紧张感,以及片尾父女俩吃早饭的日常感,导演都选择了用手持摄影的方式来呈现,在我看来,是真正达到了镜头语言里“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尤其是片尾两父女吃早饭的稀松日常,晃晃荡荡的视角,看着难道不像千惠在天堂幸福的俯瞰吗?
在这个摇摇晃晃的人间里,千惠留下的“味噌汤”早已煮进了父女俩的心里,“好好吃饭,好好生活”是汤里的独门秘方,让这碗汤无论时隔多久,都会在父女俩心里飘香。
最后,极具“杀伤力”的合唱虽是日影套路,无奈这招在荧幕前永远“百试百灵”,谁叫日本电影人永远都会认真对待这样的电影插曲,用最好的旋律与歌词轻敲我们的心灵呢?
这样的歌曲再配上片末既温馨又残酷,满载动人回忆却已然“物是人非”的空镜头回顾,已经能妥妥把这部影片推上四星了。
小花略显不投入的演技、缺乏足够铺垫而显得略显单薄的人物形象在某种程度上虽然算是缺点,但换个角度看,却是导演为还原真实生活煞费苦心的“直给”。
毕竟,小孩子跟大人互动时,本就有着那股漫不经心的纯真劲;而我们的人生本就没有那么多的理由跟伏笔,有缘相遇便倾心,平淡度日便幸运。
最后的最后,如果大家已经看腻了那些因刻意煽情而略显“油腻”的温情片,但又无法控制自己在是枝裕和的经典作品前犯困,不妨来看看这部立意普通却深刻,套路明显却不做作的电影,听一听广末凉子在日暮时分静静拨奏手中的三味线,为我们唱出大家“灼灼尽欢颜,绚烂无需顾”的人生。
电影三大母体,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日本电影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中非常细腻,平淡的细节中处处透出干净美好的爱,味噌汤,曾经给身患绝症的妈妈带来希望,于是她也希望教女儿做好味噌汤,一点一滴的陪伴与教导,只想让女儿在没有自己的日子里也能勇敢坚强的活下去,两母女一起做美食的时光恬静美好,还有一个如此深爱着她们的父亲和老公,全片没有一句我爱你,但是却处处透着我爱你的呼喊,发自内心的。
情人节,看一场暖心的美食治愈系电影,比看爱的死去活来的青春剧要温暖的多。
凉子姐姐演得好!可惜剧本不够给力 拼命想用喜剧元素冲淡悲剧色彩 结果搞得有点做作 小花虽然可爱但是真不会演戏...
坚强活下去
没有鸡零狗碎,看着都很幸福
爱的味道,永记于心
孩子都是妈妈的心头肉,就算拼尽最后一丝力气,也会想要给她创造最为舒适的未来。未来无论妈妈是否在你身边,也要记得好好的照顾自己哦,你的精彩人生才刚刚起航。
不如书来的让人感动,很闷
不知道煽情片怎么能拍得不落俗套,反正本片没做到。好好生活,好好吃饭,好好做饭。味增汤治不了癌症,可以改善体质?打问号,但是女主的一种生活态度。
怀着必死的决心去做吧!
太无聊了……太套路了……是我老了所以不能感受这种日系治愈了吗
这个可爱小女孩带着围巾和头巾端着碗汤的样子真的挺可爱的,很喜欢可爱小女孩和妈妈一起做料理的一些镜头,很温情很吸引人。对于日式片子的美食与生活,总是有种难以抗拒的魅力,略感动
想到孔融的那个“母亲不过是孩子的器皿”
感人,但日式温情有时有点怪怪的,不是很理解日本人某些方面的脑回路
全片没有太过刻意的去强调和煽情,整个内容都充满了爱和阳光。
平安,简简单单生活!幸福就在身边,用心去感受
这里面的那个小女孩太小了,连镜头在哪儿,该看哪儿都还不知道呢,看着特别出戏,这让人一下子就联想起了芦田爱菜,觉得由她来演这个小女孩会特别合适,上豆瓣一查,也是巧了,电视剧版的就是她来演的,不过她现在也长大了,也演不了《白兔糖》和《再见我们的幼儿园》里那个年龄段的小女孩了。
我对这种无害的,无竞争力的,又和美食相关的电影毫无抵抗力。节奏舒缓,任时间静静流淌剧情渐渐的发展,当中突然一句话一个眼神莫名戳中泪点哭的稀里哗啦,这种传统意义上的好片子凭什么不给满分呢? 还有大阪,不出意外的话这是大阪拍的,这才是传统日本片应该的拍摄地。还有我将来也是这个死法,和食能抗癌这是真的,无论是吃饭还是做饭都不能糊弄,这样才能好好活着。
星全是给演员的,电影本身毫无可夸赞的地方。一个成年男人,要“深爱”的妻子承担死亡风险生育,要自己才五岁的女儿煮饭给自己,这是何等奇葩的故事
4.5/10。前半段节奏很好,后面就不行了。可能是对绝症故事无感。
很感人的剧情,做饭就是女性的天职,只要有女性在,不管她是不是只有几岁,绝对轮不到成年男性做饭的。
我的所有幸运就是遇见了你。前3/4很无聊,夸张的爸爸和稚嫩的小花。从妈妈阳台唱歌开始我情绪就上来了,然后止不住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