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青春的青春

Youth Without Youth,第三朵玫瑰(台),迷失青春,逆转年华,衰老的青春,L'homme sans âge

主演:蒂姆·罗斯,亚历山德拉·玛丽亚·拉娜,布鲁诺·冈茨,安德烈·赫尼克,马塞尔·尤勒斯,阿德里安·平泰亚,小弗洛林·皮尔斯齐,米尔恰·阿尔布列斯库,德拉戈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语言:英语,梵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俄语年份:2007

《没有青春的青春》剧照

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2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3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4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5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6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3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4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5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6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7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8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9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20

《没有青春的青春》剧情介绍

没有青春的青春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改编自罗马尼亚神学家伊利亚德的同名小说。1938年,年逾七十的哲学教授多米尼克•马泰(蒂姆•罗斯 Tim Roth 饰)本打算自杀,却被闪电突然击中。严重烧伤的多米尼克得到了罗马尼亚医生斯坦库里斯库教授(布鲁诺•岗茨 Bruno Ganz 饰)的救治,痊愈后,多米尼克竟发现自己返老还童,并分裂出另外人格。不仅如此,多米尼克还具有梦中学习、透视、意念移物等特异功能。为了躲避纳粹医生鲁道夫(安德烈•汉尼克André Hennicke 饰)的追踪,多米尼克化名辗转于瑞士、罗马尼亚、马耳他、印度等地,直到二战结束。六十年代,某次登山时多米尼克遇见一名叫做维拉尼卡的女子(亚历山德拉•玛利亚•拉拉 Alexandra Maria Lara 饰),与他年轻时的未婚妻劳拉一模一样。维拉尼卡及朋友山中遇险,被多米尼克救治后便拥有了梦中追溯语言起始的能力,却因此加速...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金橘童话先生青春舞台革神语我的街区:弗里瑞吉一号有轨电车运行了杜拉拉升职记一克拉的室友空之境界第五章矛盾螺旋丛林历险记末代福晋志愿军:雄兵出击蝴蝶屋五个女生妖逆门不朽的你末日回旋我盛大的西班牙婚礼剑桥风云红十字:女人们的入伍通知单爱情公寓3野蛮生长正义联盟:毁灭有花在洲阿登高地少女爱上姐姐2~二人的ELDER~绅士联盟周年特辑仲夏夜魔法少年往事豪门新娘

《没有青春的青春》长篇影评

 1 ) 栩栩如生的逝去。

你们又走近了,飘摇无定的形影,就像当初,在我迷茫的眼前现形。

这一回啊,我将努力把你们抓住?

那大胆妄想,我对它仍一片痴情?

好,随你们争先恐后,你推我拥;随你们窜出雾霭,围绕着我汹涌!

随着你们的到来,空中弥漫灵氛,青春的热血啊,又令我心胸激动。

你们带来了欢乐时日的欢乐情景,一些可爱的身影也随之冉冉上升;恰似一个渐渐淡忘的古老的传说,浮士德式的猜想--主题旋律“善与恶都失去本意,而在绝对极端中,存在和虚无重叠在了一起。

” ---多米尼克上面那一段是《浮士德》的献词,献给此片倒也不足为过,动手写《没有青春的青春》这部影片的影评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如导演科波拉所说,这是一部参杂了哲学,宗教,语言,神学历史等等很多方面的私人电影。

如同一盘大杂烩,神秘,纷乱却又意味深长。

从剧情整体上来看,似乎是部变体的《浮士德》,虽然有人不赞同这个观点。

可我依然认为,还是有很多蛛丝马迹可以寻觅和牵连的。

传说,在复活节死去的人可以进入天堂。

片中的多米尼克一生投注于对人类语言的研究,为了自己的兴趣和坚持。

他失去了一生中的至爱,直至他到七十岁暮年依然没有任何伟大的成就,就如同于一辈子坐在书斋中碌碌无为的浮士德一样绝望和烦闷,回顾过去,他们都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生活几乎毫无意义。

于是多尼米克为自己准备了大量的马钱子碱,而浮士德则把毒酒送到了嘴边。

令他们都想不到的是,就在复活节这一天,他们的命运从此发生的巨大的转变。

多米尼克被雷电击中,不但没死还意外的重返青春,并且获得了神奇的力量,这股神奇的力量使他过目不忘,预知未来。

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继续他的研究和学习,而在《浮士德》中浮士德则遇见了恶魔靡非斯特做他的仆人,可以为他解愁除闷,获得一切需要。

可实际上,这幸运的力量都让他们纷纷危机四伏。

掌握了多种语言的多米尼克被受到纳粹奴役的罗马尼亚极端主义分子的追踪和迫害,他不得不逃亡中立国瑞士,学着各种伪装身份的技巧。

浮士德则与靡非斯特签下了出卖灵魂的‘魔鬼契约’。

恶魔靡非斯特曾告诉浮士德,他是“否定的精神”,“恶”就是他的本质。

也就是,他其实是浮士德人另一个人格。

而多米尼克也发觉了另一个自我,无论是在梦里,在水中,在镜子里展现出的影像。

他们也都遇见了同样的《浮士德》难题,面对人生真正的价值意义,面对事业与爱情,面对有些无法做以的抉择的难题。

他们一正一邪,一追求爱情,一追求知识。

一形而上,一形而下。

他们经常会做着一些似有似无的争辩和斗争,平衡却矛盾着。

另一个多米尼克更像一个理智的旁观者,在适时的时候出现,左右着多米尼克的思想,交织呼应。

就像最后多米尼克喃喃自语的那句话‘善与恶都失去本意,而在绝对极端中,存在和虚无重叠在了一起。

’多米尼克放弃了研究而离开了女友,他不忍心剥夺爱人的青春,不忍心看着至爱一天天的老去,时间给了他另一次可以成功的机会而他选择了放弃。

回到旅店的他望着女友重获青春的照片不禁潸然泪下,听着另一个多米尼克冷漠嘲讽的话语,他砸碎了镜子中的另一个多米尼克,恢复了本我,最后在一个清晨倒在雪地上离开人世。

天使带着浮士德的灵魂上了天堂,最后的第三朵玫瑰出现在多米尼克冰冷尸体的手中。

有人说多米尼克的结局带着一点哀伤,就像1900选择独自一人在船上死去,无比苍凉而遗憾。

可我却为此感到庆幸,因为他们在临终前都做出了自认为对的选择,都圆了自己最后一个梦。

庄周梦蝶式的隐喻---哲学思考“我很清楚,我只是在做梦罢了,几分钟之后,我就会醒来。

”---多米尼克片头的“人生如梦…惟有…道”和片尾多米尼克口中的庄周梦蝶这些埋线,都或多或少的提升了本片的主旨。

在《十空六首·如梦》“秘驾良难辨,司梦并成虚。

未验周为蝶,安知人作鱼。

”一诗中曾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来表达一切皆空、人生如梦的思想。

庄周梦蝶告诉大家只要梦足够真实,人是没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的。

但凡人们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

物极必反,人们在追求某样东西的时候总会在当中破坏或失去另一种东西。

片中多米尼克两次出于全裸的状态与另一人格对话,想必是为了革除一切障碍回到人类最原始的状态,如同意识一般。

人类最初的语言也出于意识,在这一场梦中,多米尼克意识经常会受到另一人格的左右,再用意识力是法西斯极端分子自杀后,他对自己说“我别无选择。

”多米尼克有时候分不清梦或现实,他记不得与他交欢的女特务,对梦中见过的车辆若有所思,他意识到这些可能只是一个梦,可那感觉缺又如此真实,他的确是的确清醒的,他知道该去做什么该去说什么,他知道另一个多米尼克的存在,他说“我的另一种人格是我的守护天使,可又同时把我监禁。

”影片中双重的象征主题很多,年轻与年迈的多米尼克,与劳拉长相一样的维罗妮卡,潜藏在维罗妮卡体内的印度湿婆,形似意象,如梦如幻,彼此重叠纠结着,没人知道哪个到底是真,哪个到底是假,就像不知道到底是庄周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的庄周,是悲是喜无从得知。

笛卡尔在《形而上学的沉思》曾经讲过物质实物的纯在以及人的灵魂和形体的差别,在这部片子里,导演就这些双重人格或明或暗的对“物我”做出了完美的诠释。

多米尼克的另一人格曾问过:“你想叫我把玫瑰放在哪里?

”多米尼克回答说:“一支放在我手上,另一支放在我膝盖上。

”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上为精神,下为物质,一抽象,一具体。

代表两个多米尼克,一唯心,而另一唯物。

多米尼克最终打破了物我的境界了吗?

答案是否定又是肯定的,恢复青春的他,获得了神奇了力量,上天给了他再一次的机会完成他的追求和梦想,他在梦里如饥似渴的汲取着知识,预示着未来,他渴望挽救人类文明,于是他用自己发明的语言记录下未来将要发生的核战,他曾接连不断给维罗妮卡暗示性的语言来唤醒在她体内里的湿婆,用来追溯探索人类语言的起源,完成著作。

可发觉这样会促进维罗妮卡加剧衰老时,多米尼克面对理智与情感,面对知识与爱情,他最终选择了爱情,而放弃了对知识的追求。

打破镜中另一个多米尼克的时候,也就是他将那个物质的多米尼克抛弃。

美好的爱情打垮了即将成就的事业,多米尼克‘唯我’的自私了一回。

他打碎镜子那一刻,像极了《搏击俱乐部》诺顿朝自己开枪那一幕。

玻璃的碎片与纷纷坠毁的大楼,纯粹物质的摧毁和纯粹精神的塌陷,最终都要回归本身的现实。

当多米尼克再次回到抉择咖啡馆,时光的转瞬,他对好友说:“我很清楚,我只是在做梦罢了,几分钟之后,我就会醒来。

”回过头,多米尼克又变回七旬老人,梦醒了,多米尼克的再一次青春也就此结束,他用心做的这场梦重新给了他选择的机会,虽然多米尼克他依然失去了最爱的人,可他却留住了往日青春的那份爱情。

庄周醒了,梦里悠然自得如蝴蝶般的他,僵卧在床边。

多米尼克也醒了,在梦里重覆青春的他,冻死在路边,手中握着第三支玫瑰。

普鲁斯特式的追忆拍摄意识“如果我把真实经验与春梦混淆了,那我的人生可比我想像得要有趣。

” ---多米尼克普鲁斯特认为时间可以改变一切,摧毁一切,但通过回忆可以使储存在梦中和下意识中的往昔的自我复活。

在意识流的纵使下,往往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随意的梦幻,想象,交叉再现和复苏逝去的岁月,就像用潜意识编织一个缤纷的梦。

导演科波拉这次在此片中狠狠的玩了一把意识流,从片头的滴滴答答的钟表声开始,伴随着零碎纷乱的影像,时而抽象,旋转,变焦,隐现,像漩涡一般把我们引入了多米尼克的意识范围,“流逝的时间,语言文字、和那丢失的爱情。

”‘时间·轮回’在这部片子里是一个关键性的词语,从多米尼克意外的恢复青春,意外的再次遇见恋人,从1938年到1956年,从70岁到40岁,到最后年迈的多米尼克倒在雪地中死去,我们才明白这是一场意识回忆的春宵大梦。

影片中经常会出现倒置旋转的画面,在多米尼克的梦中,在他的潜意识里。

多米尼克时而喃喃自语的独白,时而与另一个意识中的自己对话,凭空出现的玫瑰,一晃而过的或圆或缺的皎月,多次吞烟吐雾的镜头,包括再次遇见与劳拉一样面貌的维罗妮卡。

大量的倒置交叠穿插的画面和镜面影像,加强了时光倒错和转换的奇幻感觉。

这样很意识流的拍摄手法给人带来了非常戏剧性的自然感觉,仿佛如普鲁斯特那些绵长渐远却又乍现的回忆一般。

那些朦胧的片段,不断重复和暗示的影像画面,还有那些下意识的独白都使这部影片回味深长。

科波拉式的回归---玫瑰意义“ 我在你生命中消失的那一刻,你的青春和美貌都会回来。

”多米尼克科波拉十年后的回归,送给我们一部名叫《没有青春的青春》的片子。

多米尼克重返青春,送给了自己三支玫瑰。

玫瑰最终的意义,只有科波拉自己清楚,也只有他自己可以诠释。

从片中来看,第一支玫瑰形而上,送给爱情。

第二支玫瑰形而下,送给知识,第三只玫瑰则回归了多米尼克的本体,送给了自己,送给了这个创造和追求爱情和知识的人。

如果让我说,我更想认为,第三支玫瑰献给那些已经逝去的,美好的青春与爱情。

仍然拥有的,仿佛从眼前远遁,已经逝去的,又变得栩栩如生。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三支玫瑰,而你,又会选择把它们放在哪里?

 2 ) 神秘的玄幻,刻骨的孤寂

影片的确有些深奥、晦涩,但却不妨碍我的用心理解Tim的好些电影都透露出这样一个主题:孤寂在这部电影中,这种孤独感的体会也是很难磨灭的他在毕生研究着语言学经历了那次雷击之后,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将他带入了一个用意志、精神维系 掌控的世界他在坚持着什么,他在探索着什么冥冥中遇见了似曾相识的爱情,那女子的遭遇也是类似一种“灵魂转世”的玄妙当她和他在一起时,也渐渐坠入了一种不可知的玄幻境界她迷惘痛楚的在时光隧道中追寻,代入那些已经遗失消亡很久的语言 文明他在深夜及时的记录下她呢喃的古老语言呓语又心疼着她在这时迷失自我的痛苦渐渐的,年轻美貌的女子因为和他在一起而变得苍老,生命转瞬即逝他放弃了即将可以完成的著作,离开了她这种爱情亦是种无疾而终的伤感和孤独仿若是回到了那片广袤无垠的大海,在海上的船上,他也曾和一个自己倾心的女子相遇但因为已深入骨髓的孤寂,他对她止步了这次亦是同样深刻动人的感情,最后还是消散在那不可触摸的精神阻碍上看Tim Roth的几部电影都会感觉处在孤独和寂寞中,找不到出口,望不到边际..

 3 ) 存在与虚无之间的梦游——解析《没有青春的青春》

理解《没有青春的青春》的关键线索,包含在一句话,两次闪电和三朵玫瑰里。

存在与虚无之间的梦游——关于《没有青春的青春》的主旨和哲学的解构文=空语因明 《没有青春的青春》犹如梦话般,在经历的意识与无意识之间交融,在意义的存在与虚无之间旋转。

它如同一幅超现实主义绘画,看起来似乎难以理解,实际上却是直观要素的组合或错位。

它和存在主义(大部分)相似,都有故弄玄虚之嫌疑,但经过适当诠释之后,那些玄虚实际上相当直白。

接下来,我自以为可以对该影片作出适当诠释,避免过度诠释,避免东拉西扯,或者用不怎么靠谱的口号来说:回到影片本身。

我觉得,若回到这个影片本身来看,虽然本片的叙事并不算完好,但它的主旨和脉络还是相当清晰和一致的,并非它看起来的那么发散和含糊。

当然也会有含糊的地方,比如影片中玫瑰的意义,然而也会有明确的领会。

一,题解:人生如梦,唯有道 《没有青春的青春》的主题很明确,是用汉字写出来的:人生如梦,唯有道。

这可能对于不懂汉字的观众而言,就属于本片的故弄玄虚之处了,但对于懂汉字的观众而言,它的意思相当直白。

本片的主角就徘徊在梦与道之间,进行选择,完成自我。

天朝古典思想里的“道”,大致相当于欧洲古典思想里的“逻各斯”。

这样“人生如梦,唯有道”就可以转换为“生存如梦,唯有逻各斯”。

逻各斯的粗略宽泛原义是“言语”,而对这个词的具体粗略理解是“概念”。

那么,所谓“没有青春的青春”实际上就是概念式“青春”。

它之所以“没有青春”是因为作为概念的青春是脱离时间的,不会幼稚,也不会衰老。

除了在概念中,现实中并不存在永恒的青春,除非发生奇迹。

《没有青春的青春》就发生了这样的奇迹:男主角在奇迹中获得了“没有青春的青春”——道化的青春,概念(逻各斯)化的青春。

在这个奇迹之前,男主角本来耗费了青春和人生都在探求逻各斯-言语的起源,但以失败告终——遭遇意义的虚无。

拥有了现实的逻各斯化青春后,男主角可以完成自己探求逻各斯-言语起源的目标——或者说他完成了生活意义从虚无到存在的转变。

本片里的宗教-哲学立场实际上很简单,无非就是:道教(老庄)+佛教-中观派(天朝称之为空宗)+(叔本华)-尼采+存在主义。

它们是一个系列,而且都是“大众哲学”所熟悉的内容。

再简化这个系列,它相当于:虚无主义+存在主义。

本来,存在和虚无的意思并不限于人的生活,存在的意思大致相当于有,虚无大致是无。

对于存在主义(生存主义)的玄虚而言,存在或虚无都是和生存及其意义相联的,因此,“存在与虚无”在这样的语境下就是“生存的有意义与无意义”。

在人带着自我意识去思考这种问题的意义上,存在与虚无就关联到了意识与无意识,自我与非我。

而这些对立所获得的内容在时间中。

时间是什么?

本片里所用的不是物理意义上的时间,而是存在(生存)主义意义上的时间。

本片中,在男主角对言语起源-逻各斯起源的研究中,时间是一个概念,一个言语-逻各斯的符号;在科研狂人门罗对男主角的反问中,时间“表达了人类生存状况的最强烈的意义不明确状态”。

这是典型的生存主义的时间:时间是自我生活的有意义和无意义-这种意义和那种意义之间含糊不清的状态——被过去和未来所烦扰,以及自我对这种状态的意识和无意识——被记忆和期望所纠缠。

如果有人要说生存主义所说的时间根本不是时间,那么也可能是合理的,但它就乐意用这样名不符其实的词汇。

对于本片而言,当男主角因为奇迹获得了道化的青春之后,却没有摆脱生存的焦虑(自我生存的时间性),而是成为一个失去原本身份的流亡者;为了摆脱焦虑,代表他的意义的著作和感情都要被抛弃,最后凄凉地死在雪中——完成他的时间-生存,回归虚无。

本片从虚无开始,到虚无结束。

这是道化的循环,而不是时间性的循环。

影片最后,男主角在故乡的咖啡馆似乎回到了1938年,在那个咖啡馆里,男主角意识到自己像梦游那样看到了以前的同事,他讲起了“庄周梦蝶”的典故。

这是梦游式的回归,不是说男主角最终真的死在了1938年。

他死的时候,携带的身份证件可以证明:上面写的是他修改了的身份,出生日期是1938年。

旅馆给咖啡馆打的电话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对于存在于时间中的主角而言,经历了奇迹,拥有了超人的洞察力,却仍然摆脱不了在时间中消磨。

他的人生-生存时间,似乎确实如同梦境,意义若有似无=若存在似虚无。

男主角意识到“庄周梦蝶”的故事,也是在回应时间。

他打破青春,放弃奇迹,回到时间中,完成衰老,直到死亡=意识的虚无状态。

“没有青春的青春”,无论对于道-逻各斯,还是对于生存-时间而言,都是如此。

生存-时间的青春不是永恒的,而道-逻各斯的青春也是虚妄的。

道-逻各斯,从虚无到存在,再回到虚无。

存在如此,恰如梦境。

《没有青春的青春》通过两次闪电奇迹,演绎了道-梦境的这种周期。

似乎很多观众都忽视了这两次闪电对于本片叙事的标志性意义。

第一次闪电发生在男主角身上,促成了他经历从虚无到存在的转变;第二次闪电发生在女主角身上,促成了男主角经历从存在到虚无的回复。

道-梦境的时间性交融就在这两段往复的经历中演绎,而其中涉及的宗教-哲学思想,则是对这种演绎的注释。

二,从虚无到存在

【略】三,从存在到虚无

【略】四,玫瑰的意义 第一朵玫瑰在(生存着的)自我手中,第二朵玫瑰在自我面前,第三朵玫瑰在(死去的)自我手中。

玫瑰的象征意义,就这样澄明若揭。

简化点说,第一朵玫瑰象征自我-把握,第二朵玫瑰象征你-爱,第三朵玫瑰象征时间完结-死亡。

第三朵玫瑰要放在那里呢?

时间中的自我-存在,不会知道它的位置,除非直面虚无。

玫瑰是虚无的身体,是存在的残骸,是虚无与存在之间的朦胧。

 4 ) 青春是种态度

谈哲学对于导演这个职业确实是一种奢望和错位,干什么的就是干什么的,导演最主要的工作和创作还是应该在电影本身上,你内容再深刻,没有通过电影有效的表现出来也是白费。

科波拉并没有在哲学问题上叫真,仍旧是想讲一个故事,可以说它是一个纯粹的导演。

电影中的一个情节,女主角同男主角来到了一个世外桃源的房子,但他们的快乐很快就瓦解在了女主角被灵魂附体这件事上了,她每天晚上的发作无疑给研究语言起源的他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研究资料,但她一天又一天明显的衰老却使这种价值变成了自私和罪恶,善良的他决定离开彼此,保留她宝贵的青春。

两人彼此依靠却加速了青春的流逝,似乎他的返老还童实际上是一种偷窃行为,他窃取了周围人的青春,而她却宁愿衰老死去也不想与他分别,这是两人在对彼此青春的抢夺。

青春究竟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美丽的身体,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心态,以及犯错的特权。

我们渴望在青春逝去之前留下些什么,但能留下些什么呢?

多数只能是些回忆吧。

我们在年轻时做着年轻的事,而年老时再做年老的事--回忆年轻。

年轻原来只是在制造未来的回忆罢了。

错,这一切都是错的!

年轻是种态度,而我们美丽的身体则是年轻的比喻,它让我们知道年轻是美好的,但我们年轻的心态却总是随着身体的衰老而衰老,这绝对是对年轻的误读。

我们年幼时渴望成年,因为那象征着自由;我们年老时追忆年轻,因为那代表着失去的能量。

但真正年轻时,我们并不在意,一天……一月……一年……青春就这样过去了。

假如让你永葆青春,永存于世,那将是另一种企盼的到来,羡慕孩子的成长,渴望同别人一起变老。

因为世界时刻在变,你若不变就会和宇宙摩擦,这其间释放的能量会让你窒息--生不如死。

顺应自然吧,不要羡慕这个那个,做好自己。

 5 ) 如果可以重头来过

《没有青春的青春/Youth Without Youth》是一部蛮有意思的电影,也是一部很私人的电影。

在科波拉这个年纪,声望、财富和褒贬什么的应该都不再重要,更何况该有的都已经有过了。

如果我能重新活过……每一个人大概都曾经做过这样的假设。

尤其是当自己背靠墓穴的大门回过头来的时候,对自己整个一生的经历会有绝然不同的审视。

这种特殊的视角,只能被时间给予而无法人为地复制和借鉴。

我向来以为,如今我们对“成功”的理解太片面也太狭隘。

成功不单单是以穿什么牌子的衣服、开什么价位的车、银行里有几位数的存款、跑上大街有多少人围着你要签名这些来界定的。

成功的人生就是在垂垂老矣的时候依然可以说:如果能有重头来过的机会,我还是要这么活。

所以假使到了暮年就变得不值一提,那么我们现在又何必为了博得他人的首肯而费尽心机呢。

但在现实里究竟是没有这种机会的,所以马泰最后还是死在了圣诞节的街头。

手里拿着终于找到了的第三支玫瑰。

科波拉花了124分钟来讲这个故事,我同样花了124分钟来聆听。

我所听到的是:如果没有爱,永生要来何用?

如果没有爱,窥尽世间一切的奥秘又有何益?

换一个人,科波拉的故事就可能换一种含义。

部分取决于讲故事的人,部分也取决于听故事的人。

 6 ) understanding without understanding

看的时候,知道这是一部奇幻片,所以努力跟上影片的节奏,试图抓住导演的思路。

但是看完的时候,还是感到一片困惑。

感慨类似的片子总是大量消耗我的脑细胞,以前看《穆赫兰道》也是这种情况。

看了一篇影评,sigh,愈加困惑——总有人能让我在本已困惑的基础上再添困惑。

但还是理了理思路,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不能白看啊。

不知道我的理解能不能和导演的本意搭上边。

1938年,年迈的Dominic悲叹自己事业未竟、老无所依,决定去一个陌生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来到Bucharest,被雷劈中,但没有死,反而返回到三十几岁的年纪,而且使Dominic有了双重人格,超现实的能力,并且保留了之前所有的记忆。

这样的事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想知道这种神奇的能力从何而来,其中包括了德国纳粹。

从这里开始我看到导演引入的价值观——天才的价值在于把能力用于为善。

Dominic隐瞒身份,用他得到的超能力一边继续搞研究,一边躲避德国纳粹的搜捕。

终于,二战以纳粹的失败结束了。

影片在此时安排重生的Dominic遇见了和Laura长得一摸一样的Veronica。

(Dominic年轻时,未婚妻Laura因为他长期沉浸在学术研究中,不堪忍受寂寞而与其解除婚约,Dominic选择了接受。

但他一直不能忘记她。

)Veronica在一起旅途中也遭遇雷劈,从此便被古印度的湿神婆的灵魂附身,在夜晚可以讲出远古的语言,这正为Dominic带去难得的研究资料。

依靠Veronica“变身”时的语言资料,Dominic一步一步实现着完成关于语言起源的著作的愿望。

然而,就在眼看着愿望要成真的时候,Dominic发现,由于灵魂附身消耗了Veronica大量的精力,她迅速衰老,如果继续下去,她必死无疑。

在这个时候,导演的价值观又出现了。

Dominic选择放弃研究,让Veronica返老还青春,而他则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当他收到Veronica抱着小孩的照片时,他“杀”死了那个自从雷劈后出现的另一个自我(就是双重人格之一),因为这个Dominic认为探索真理比人类的幸福更重要,而这是Dominic不能接受的。

影片最后插了一段Dominic关于庄子晓梦蝴蝶的叙述。

运用庄子哲学来考验观众的逻辑,使我们感到之前所看的一切不过是年迈的Dominic的一个梦而已,而年迈的Dominic也不过存在于另一个梦里而已。

也许片子还涉及到性欲诱惑和精神之爱、灵魂轮回之类的问题。

另外关于那三支玫瑰,不知寓意为何?

总之,感到片子想讲的太多,以至于只能点到为止,使人感到有些杂乱。

P.S 在看《海上钢琴师》的时候没感觉Tim Roth好看,在这部里面倒觉得他是越看越能看出味道来的类型。

 7 ) Youth Without Youth

So it's come back to my old passion again: Philosophy of religion.科波拉借多米尼克的口道出自己的心声。

科波拉老了,老得开始神神叨叨,探讨起这种古老的,深奥的,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问题。

The concept of tetralemma logic, the four possibilities. What you say is so, or it is not so. It's also so and not so combined. Or it's neither so nor not so combined.整部电影就像上面那句E文一样复杂,虽然只有一个词不认识。

究竟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

曾经迷恋老庄很久,不是因为什么哲学思想,而是因为蔡志忠的漫画。

漫画上没有庄周梦蝶的故事,变个大鹏什么的倒是印象深刻。

庄周能想到这些,所以他才能成为哲学家。

多米尼克能想到这些,估计是因为那个梦境无比真实,而且又有前人的提点,虽然他把那位前人错当成了国王。

做梦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大卫.林奇的《穆荷兰大道》,那么真实的梦境,真实到可以让人反过来怀疑现实。

可是谁又能说梦境中的事物不是真实存在,不是可触可感的呢?

那样一来,梦境里的自我就是第二个可以感知的自我,两个自我,无论性格如何迥异,都深深地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互相感知,互相梦见对方。

影片的重点还不在这里,相对的那个梦境只不过是老多米尼克一个自我救赎的过程。

他年轻时一心向学,忘记了身边的人。

老的时候,学问没有做成,反倒是要孤独终老。

梦境中的返老还童是再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

如果再给一次机会,多米尼克到底会把那第三多玫瑰放在哪里?

是家庭,还是事业?

影片中的语言学家多米尼克由Tim Roth出演,这也是Tim向往已久的想要出演的科波拉的电影,他也没有辜负科波拉的希望。

片中Tim的表现近乎完美,只不过那两个中国字实在听着不像。

最喜欢多米尼克刚刚返老还童,护士给他穿上衣服,然后让人送他去某地疗养那段。

多米尼克还没适应年轻的身子,佝偻着背,脚步却轻盈。

让我想起了Al演《教父III》时的样子。

刚返老还童的多米尼克经历了一个换牙的过程,预示了一个奇迹般的新生命的开始。

影片末尾,多米尼克捂着嘴走出咖啡馆,然后吐出那两排新牙,预示着这个生命的殒落。

当多米尼克摆着走路的姿势,躺倒在雪地里,人们翻出他随身携带的护照时,上面写着的却是梦中伪造的身份,Martin Audricourt的名字,而出生日期则是April 26, 1938。

这个结局,到底说明梦境的确如此真实,还是,这个只不过是梦中人Audricourt死去时的场景?

不过这些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多米尼克,把最后那支玫瑰放在哪里。

http://imapollo.blogbus.com/logs/23693940.html

 8 ) 梦魇。镜子。死亡。

2008年的某天凌晨看完这部电影,在混乱的思绪中写下这些。

一些线索:1) Laura说很想帮助他的研究,可是永远进入不了他的世界,所以她不得不和他解除婚约,嫁给他人,并死于难产。

这是他永远的痛苦记忆。

然后他遇见了Laura的替身。

她真真实实帮助了他的研究—找到语言的起源,而且进入了他的生活-- 可以看到他的另一个人格。

一切看似完美。

然而结局仍是分离,幸好没有难产—他看见了她抱着自己的孩子,在火车站。

这两个女人分别是他两段生命中的真爱。

分离也是注定的,否则,当他重新回到原来世界的时候,应该是已婚身份了。

2) 他终其一生想要完成他的著作— 语言的起源,或者,至少在Laura离开他之前他是充满斗志向所有人宣称自己将迅速完成研究的。

可是Laura的离开不外乎是对他的致命一击。

每晚的梦魇困扰着他— 不同的语言文字,混杂着Laura的脸孔和永远爱他的誓言。

所以直到70岁,他还是没有完成。

他开始绝望。

于是选择自杀,然后意外遭到雷劈。

他获得了年轻的身体,并且获得了一个理性的人格,帮助他在各个方面度过难关(教他向医生说需要一个新的身份;在替身Laura噩梦时告诉他要给他暗示,对她说一直爱她,成功平抚了她的不安;等等)直冲向最后的目标— 完成研究。

他重新有了精力和机遇(替身Laura的语言)完成他的著作,然而最后他还是杀死了那个理性的人格,选择放弃。

一如雷劈意外之前的他那样。

感性战胜了理性。

人类感性的一面永远是对进一步知识探索的一个障碍。

这可能就是影片对我最大的启示。

正如理性人格对他说:所以你永远都完成不了研究。

片中很多内容都在叙述这一个观点— 例如,纳粹的女特务从一开始的刺探他,到后来为他而死;希特勒想找到长生的秘诀残暴对待动物和诸多的不择手段导致了人类的灾难,最后被大多数人强烈反对并且压制了;原子弹的发明可能进而促成新人种,拿来进一步研究,然而人类控制了它的使用,等等。。

3) 有很多西方哲学最喜欢探讨的事物:多重人格,镜子,梦境,时间-空间,轮回,主世界和次世界,voyaging,超自然力量,scripted life, 本我和超我…… 在西方文化中,通常镜子和梦境是使人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通道。

影片中大量运用了这两个元素来制造过渡和切换。

镜子中的呈象都是反的,影片也运用这一点来表现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格:一个代表感性,一个代表理性。

感性的人格喜欢女人(明知道是纳粹女人,仍然挡不住诱惑),富有同情心(拿起骷髅端详,眼泛泪光),难忘旧情(Laura),满怀爱情(不愿意看到心爱的人因为自己老去而选择离开并放弃理想)。

而在这些时候,理性的人格只是在旁边事不关己的站着。

在发现骷髅的时候他说:我现在让你自己呆一会。

4) 对三支玫瑰的解释他最后说的话是:等到下次你们再问我这些问题,我就可以回答了。

老头们问:是什么问题?

他说:是我们都关心的问题。

然而他死了。

可是谁又能说死后不能知道更多活着的时候无法知道的事情呢。

“下一次”是死亡之后的聚会吧。

死亡或许是除了梦境和镜子之外第三个通往另一世界的“道”(片子中多处出现汉字— “惟有道”);也是第三朵玫瑰的意义所在(最后出现的是一个女人的声音在问第三朵要放在哪里) 是另一段旅途对他的召唤,也是他第三段人生的开始。

玫瑰,在这里,代表人性中的温暖(代表爱情,代表女人,等等);同时,也应和了法语中常说的“La vie en rose” – 代表着人生。

 9 ) 没有青春

文 by 紫果西番莲事先完全不知道科波拉Copolla 07年拍了片子。

自来到南半球,或因语言,或因渠道,或因自己懒散,对新片资讯的了解总是太迟钝。

科波拉这片,我竟是在VERYCD上无目的相关搜索时才看到。

看完一遍后头脑又兴奋又迷茫:这不愧是我心目中神坛上的科波拉。

这部看来散漫且无要领灵异的电影,却传达了科波拉过去十年对时间、生命、死亡、轮回、永生、哲学、科学以及人类意识的思考与领悟。

电影里的这些事实际上完全可以拍成一部A级科幻大片:男主人公被雷劈后突然生出特异功能,不仅返老还童,意识也变得很强大:看书的话过目不忘,更可以控制别人的行为。

而女主人公在前世离开男主人公后猝逝,轮回后的此生与男主人公重逢,在遭遇一次暴风雨中的车祸后被一个古印度尼姑灵魂附体。

这样的情节貌似很商业,再加上二战的时代背景,若放给其他导演去拍,应该会是以胡扯与场面取胜吧?

但正如科波拉本人所说,这并不是一部类似《蜘蛛侠》或《史莱克》一样可以取得立杆见赢的效果的电影。

科波拉也不会像拍《蜘蛛侠》、《金刚狼》一样来拍这一部《没有青春的青春》(Youth Without Youth)。

自从最开始的那些幻觉中的表声与光影流转,我就被瞬间牵回到伯格曼的时代。

我忽然想起《哭泣与细语》,从前的图像与色彩一下子就都回来了。

钟表的指针在飞快地倒行,而Laura的面孔却褪逝为枯骨。

没有一点废话,自第一秒科波拉就开始他对时间及生命的表达。

这些表达无处不在地混在影片各处,无论是故事本身还是拍摄手法。

在doctor Roman询问Dominic年龄的时候,从40岁到70岁,当每一个人念出每一个数字都会有一个画外的回音与人物的话语随附发生。

双重的语音使得Dominic年龄的计量有种不真实的空间感和立体感,由是说,数字是不真实的,躯体及思维的年轻度或衰老度在片中都放弃了以数字为依据的衡量。

自从Dominic乘上Doctor Roman的轿车迁往另一个住所开始,影片的画面经常会倒悬着或倾斜着。

我其实一直都有些费解,不知道要怎样解释。

这或许是种实体上的延伸:人类的意识到底可以做多大限度的超越。

先不谈画面的倒悬倾斜,Dominic的意识做到了无数超越人类已知范围的事情。

他有一个也许是(真实的)客观上独立存在的另一层自我;他不用翻书就可以“看到”并领会书中的内容;他用意识杀死一个盖世太保;他可以进入Veronica的梦境……所有的这些,在已知的人类历史上并没有已被证实的相关记载,而野史上、小报上、社会的口传中的种种离奇,并不足以作为证据。

我爷爷从前常和我说,不能在实验室中被重复演证的结论不是正确结论。

Dominic的能力实际上象征着超自然的力量,而导演也并未吝于借Dominic之口传达他对超自然力量的正面观感以及对自然科学的怀疑。

所以画面的倾斜和倒悬,或许传达的就是科波拉对人类意识由严谨的科学的层面向着超越的及灵异层面的、肯定性的延展。

我最喜欢的画面是Dominic与Veronica迁到地中海边的别墅后两人生活的情景。

中世纪的古旧建筑与其下站着的现代的两人构建起的人物风景图象,不仅是时空的错位,也是Dominic或科波拉对影片中一再提及的起源(Origin)的寻找与追溯。

这个时候就不能不提科波拉对光的运用。

整部影片的光影都是细腻柔和的,Dominic真实的生活部分像是《教父》里西西里岛的乡间,而他与Veronica相处时又有些《吸血僵尸惊情四百年》里的浪漫。

至此我又不得不感动Dominic与Veronica的爱情,这两人的相恋既不简单又很简单。

说不简单,Dominic与Veronica的相恋并不是普通的两个男女的相恋。

Dominic虽然看起来只有30几岁,但和Veronica在一起时却已经是“88”岁的高龄,而Veronica不仅背负着Laura的前生,甚至若加上那灵魂附体的印度女隐士,她已不知道是几百岁年纪了。

于是他二人的相恋不只是男女的情愫,更有几生几世语言与智慧的记忆与承载,特别沉重。

可是同时他们的恋爱又是很简单的,就是男女的、坚定与惟一的爱情,一个场景就足够说明:Dominic把被噩梦困扰的Veronica从海浪中拉回家,Veronica说“Don’t ever leave me. ”,Dominic便回复她“I’ll never leave you.”。

这个对话反复了三遍。

而对于我,仿佛三遍也不够。

我后来看到Dominic为了不让Veronica继续变老甚至丧生执意要离开她,他说他不能眼看着她死去,她却说若他离开自己那么死的时候就没有他在身边。

我忍不住眼泪哗哗的留下,因为我知道如果我是Dominic,我一定会做出和他一样的选择。

可如果我是Veronica,我宁可不要青春不要生命,也不想我深爱的人离开我半步。

Tim Roth的表演是绝对过硬的,只是有些地方“演”的痕迹太重。

在Doctor Roman的工作室制造混乱后Dominic与另一个自己对话,他大汗淋漓坐在椅子上,此时Roth的表演匠气太重。

有时看到他演失语演冥想,我都很容易会想到他演毒品滥用者的形象。

不过仍旧无损他的优秀。

我下载的是影视帝国出品的版本,影视帝国对于我确是品质的保证,但这一版的翻译实在让我失望。

有关哲学以及辩证部分的翻译还是比较贴切的,但有关语言学和其他的一些对话就让我不甚赞同了。

看完影片后我才看到一些评论,虽然看到的不多,但都几乎是一面倒的负面评价。

要么说乏味要么说混乱,要么说太过个人化。

这部电影当然个人化,因为它分明就是科波拉的一次自我反省的阶段性总结。

电影是由米尔恰·伊利亚德的短篇小说《没有青春的青春》改编而来。

我没有读过原著,不知道电影中还留有几分原著中的细节。

但无疑的是,小说的情节正好与科波拉的自我总结相对应,他借由这部小说里的故事做了一次哲学与生命的思考。

意大利日报的评论说,“科波拉可以在《吸血僵尸惊情四百年》中表达同样的东西,但他选择了一种更稀奇古怪的语言。

”这怎么是同样的东西?

《吸血僵尸》更多的是科波拉对宗教的怀疑与诘问,而这里却是意识与哲学与起源的观念。

但话说回来,两片里的坚贞爱情倒是有的一比。

我始终放不下对《吸血僵尸》的热爱,连同1921年茂瑙的不朽《Nosferatu》以及1994年翻拍并由依莎贝尔·阿佳尼主演的《Nosferatu: the Vampyre》。

1994的翻拍片还差些,《吸血僵尸惊情四百年》却绝对可以与茂瑙比肩。

我跑题了。

好像想说的怎么也说不完,写这些字太少了。

But I’d rather lose you young and beautiful, the way you were, the way you will be again without me, than to watch you perish in my arms.我宁愿失去一个没有我会年轻美丽的你,会如往昔,会将重来,也不能眼睁睁看着你在我怀里消亡。

 10 ) 没有青春的青春

虽然被雷劈这个戏码无论是小说还是各种电视剧都用到雷的不行的剧情。

但是呢,这个转折的很好,只能说,太棒了这部电影,是周末早上9点多开始观看,然后连续2小时看完的结局嘛,我觉得很可惜,但,更多的是感动吧,男主有跟自己有关的生命的孩子延续下去了而劳拉,恢复了自己的青春。

恩恩,对了,青春,为什么这部影片的名称是叫做 没有青春的 青春。

现在写着写着就想到,原来,男主都那么大年纪了,就算是恢复了年轻的身体外貌,但,他的心理年龄依旧是那么大的年纪,并且,他一辈子的执着因为这年轻的身体和外貌,发挥的更加极致,两个人格,也依旧是第一个他创造出来的,所以我自己觉得,他在录劳拉讲越来越古老的语言的时候,其实一个人格在兴奋,一个人格在犹豫的,虽然那个犹豫,都比不上两个人格的执着和其中一个的诱惑。

哈哈影片中的信息含量超多的,轮回、前世、返老还童、基因、骨骼、量子、人格.....好咩,我还想说,女主演的也超赞好咩!!!!!!

在讲那些语言的时候,肢体动作超赞,拍他们两个站在海岸的大石头边的时候,那一刻,觉得,他们会一直走下去,当然,这是我的期待,不过,或许他们在另一个平行世界幸福的在一起呢 o(* ̄▽ ̄*)o。

假如可以,我也愿意过一次,当然,其实我现在正在过从老年的状态,越活越年轻,越活会越回到小时候的初始状态,然后,再慢慢的成长,变年轻,变年老.....

《没有青春的青春》短评

脑残才看的电视剧,画面垃圾,剧情垃圾!

9分钟前
  • 云淡风轻
  • 很差

庄生晓梦迷蝴蝶,只是当时已惘然...

12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还行

一部电影。抱歉,我在打喷嚏,叙说不完

16分钟前
  • 糯隐糯现段朕朕
  • 还行

哎……科波拉老了。他有跨世情缘以及神秘主义情结啊。

21分钟前
  • 章鱼大头丝
  • 还行

人生如梦这母题,今敏和大卫林奇已拍得过于充分。科波拉并无新意,居然还露出他反感的超级英雄电影气质。

23分钟前
  • 拖延者费边
  • 较差

情节简单,哲学意味顶多是炫技,摄影牛逼。

24分钟前
  • 老墨
  • 推荐

奇幻设定但没有带来什么新鲜有趣的角度诶,我是觉得食之无味,看得好困啦(≖͞_≖̥)看完狠狠地昏睡过去了。

26分钟前
  • 下一站,鲜葱
  • 较差

故弄玄虚呀但是蛮好看的

29分钟前
  • 混chance大王
  • 力荐

似乎以梦为主题的电影都是那么混沌复杂,禁得住推敲。譬如《穆赫兰道》、《stay》等等。这部《没有青春的青春》也是如此。个人对这个三朵玫瑰花的庄周蝴蝶梦搞得不是很清楚,看了一些分析还是不太明白。不过一个闪电把人劈得返老还童还真是个不错的设想。近日连续的雷雨天气总让我不自觉想到被雷劈的情形。

31分钟前
  • skysunny
  • 还行

又是佛教轮回,又是道家思想,搞不懂要表达什么

32分钟前
  • 豆婷
  • 还行

科波拉真是老妖怪。肆意地玩着故事,而极多的镜子映像,倒置斜置映像,让人看到某种影像探索的可能性,非常impressive。逼近八部半的杰作~

37分钟前
  • Lies of Lies
  • 力荐

虽然不知道到底在说什么,不过好像很NB的样子。蒂姆罗斯帅气。语言学,宗教学,哲学,生物学 貌似还有别的吧!

39分钟前
  • 孤檠行者
  • 推荐

我应该把玫瑰放在哪里

4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不喜欢 强烈的外在扰动,导演呼唤着影像的幽灵附体,却只是显露科波拉对其信仰影像的崇拜

47分钟前
  • 黑色的伯劳
  • 较差

Without the book, I'll be nothing.

52分钟前
  • mcdonkey
  • 推荐

cant comment

57分钟前
  • 11
  • 还行

真的好难看,前世今生,生命轮回,记忆传承,宗教文化各种东西交织在一起,还有二战,爱情,双重人格。呈现效果真的很差,制作也不行,特别是二战时期的故事跟整体的风格完全脱节,完全无法理解科波拉是因为啥拍的这部电影。

58分钟前
  • 我和我的小毛衣
  • 很差

想被虐吗?看这部!

1小时前
  • 橘橘子
  • 推荐

Youth Without Youth

1小时前
  • Konnor
  • 推荐

即便返老还童,人生也会有新的遗憾,不圆满才是存活的意义

1小时前
  • 一杯小啤酒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