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十五分钟是神作,看得我热泪盈眶,你以为那小孩会有一番伟大冒险,但转眼间biu地一声,人的一辈子就这样过去;到一堆五彩斑斓的气球带着房子拔地而起的时候,我会心一笑,是呀,气球飞行,哪个少年没有过这样的梦呢。
那之后的故事却感觉有些……不协调,我不喜欢看老年人被一路摔摔打打跌跌撞撞,那种场面就像看拔牙一样,对我是一种精神凌虐;我不喜欢看一个人儿时的英雄突然就变成了大坏蛋,只是因为抓不到一只傻鸟;我不理解为了扑灭房子的火而放弃救那只傻鸟怎么就变成了give her up;我尤其不接受反派最后关头就这么坠入万丈深渊,而好人就可以得到他的船作为奖励,这种游戏里砍恶龙打装备的简单逻辑充满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血腥气息(ok我承认已经在胡扯了)。
我承认真正的故事是在半小时以后才开始的,前面那部分掐掉也并不影响其完整性;我承认后半部分情节紧张,冲突迭起,笑料也很多,虽然有些逻辑硬伤,但就剧作来说依然保持美式动画大片的行业标准;是的,我承认后面的故事看得人十分欢乐,也不费什么脑子,但接在开头那十五分钟之后,那感觉……就好像有美丽的姑娘引你进一间雅室坐下,与你煮水奏琴熏香分茶,你以为后面的正餐一定牛X得不得了,她却端上两块炸鸡请你赶紧吃,吃完该干嘛干嘛去。
想起看Wall-E,也是类似感觉。
当Wall-E第一次在废墟里看见绿色植物的时候,我的眼里突然就涌出了泪水;Wall-E与EVA相遇的场面,也令我会心微笑;到后面那堆大胖子出现的时候,我就开始有些不耐烦了,谁在乎这些狗东西的死活,老子要看的是那对机器小情人呀!
由这两部片子看来,皮克斯已经找到了和迪士尼的合作模式,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叙事节奏:前十五分钟是给寂寞的成年人看的,接下来十五分钟满足一下那些死文青内心深处的小梦想小感觉,后面那一个多小时则是给小盆友们看的,让他们开开心心吃完手中的爆米花喝完可乐,开开心心出门,或许买两个小玩具带回家,开开心心继续畅想明天的美好生活。
老少咸宜,男女通吃,雅俗共赏,官民同乐,这是最高境界,好,非常好。
我认可皮克斯的这种努力方向,所以我开开心心吃下它端给我的炸鸡块,抹抹嘴回家去了,毕竟那煮水奏琴焚香分茶的美丽境界,一个夏天里有短短十五分钟,就很好很好了。
刚刚看完枪版的《UP》,感动的一塌糊涂。。
不多说啥溢美之词,pixar的那群天才们不需要我们给信心。。
我们只要给自己信心就好!
“为什么要一个人去呢?
”一个人去旅行,我究竟期待着什么呢?
地图看不懂,也分不清楚东南西北,向陌生人问路还要紧张半天,只是想到处走走,只是想去看看不曾见过的美丽景色,经历不曾想过的充实人生,凭着自己的那套古怪逻辑实践着自己的生活。
片中的小女孩有一本
无知无畏,大声嚣张,在跳出窗台的时候对着小男孩说"i like you"。。
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有dream destination的单子,也无畏地和喜欢的人说"i like U!"(虽然结局不圆满),也每天没心没肺的傻乐,所以,最终也会得到想要的幸福。
他们的梦想最终败给了时间和琐碎。。
啊,其实也没有。。
老奶奶把他们之前的照片贴满了余下的adventure book,难道你还是不明白吗?
虽然没有去成南美,但是和你相守到老就是我所拥有的最棒的冒险。。
我开始相信,总有一个人是我愿意为他留下来的,原意和他一起去冒险,不管是去哪里。。
pixar动画里有简单的爱情,不是《he is just not that into U》里面玩心理战的alex,喜欢就是喜欢,何必猜忌,何必逃避,又何必觉得愧疚呢?
老爷爷最后明白了一句话:心在哪里家就在哪里,而房子,哦,那只是房子而已。。
Thanks for the adventure with me. It's over and start your new adventure now!当最终需要说分别的时候,除了感谢你带给我的快乐和幸福,没有其他要说。。
一部电影能做到连我都觉得俗套,那么它一定是没治了。
如果Finding Nemo也保持在你最喜欢的没有之一的动画片长达5年直到Wall-E的出现,如果你5年之中把它的台词熟得要吐了可是每次当你看到全世界的动物八卦着有一只小丑鱼穿过整个大海去找他的儿子那段,还是忍不住要红眼眶,你也会不由自主地想,这也太像了吧。
好吧再直接一点,就是说在我眼里Carl与Russell,就是另一个版本的Marlin与Dory:遇见得很没有道理,用比赛穿过海蜇群,沿着北大西洋暖流找到悉尼,与鲸和鲨鱼交朋友,在途中放弃对方,因为对方突然的勇敢。
再比如说,Finding Nemo里,Marlin失去了他的女孩,只剩下唯一一颗受伤的鱼卵,他发誓,要让Nemo永远安全。
一只鱼不懂得在胸口划十字,可是他也不需要懂得。
再比如说,Russell被捆在飞船里听说Carl来了时的那个眼神,瞬间就让我想起了Nemo听Gill说爸爸来救他的时候,沮丧地转头说的那一句:那他一定不是我爸爸,他害怕大海。
是吧?
可是你看到上面那个金光闪闪的5星了吧,我其实一点也不介意这个故事再俗一点,比如说那个落到地上砸碎了的相框,如果Carl在一片废墟里把相片倒腾出来玻璃茬划破了Ellie的笑容,Carl一双老手颤抖地把它抚平夹在My Adventure Book里…好了打住我知道自己恶心了。
其实我是想说,这个故事让我不断地想起自己的童年。
比如Up刚开始小Ellie把房子当飞机使的那段让我想起正儿八经地驾驶着小红屋顶自以为是粉红男爵的Snoopy.小学的时候我死缠着爸爸终于在打折季买下了那本Snoopy《黄金五十周年》。
8年之后的今天,我从小学走到大学,终于读了Snoopy里不断提及的那本《了不起的盖茨比》。
我在读的时候以为自己会有一刻恍然大悟(“原来Snoopy里说的是这个意思喔”什么的),可是直到整个故事结束,我才发现自己早已不记得漫画里的调侃了,一点都不。
所以你看,我们总是以为自己对童年有着超乎常人的记忆,其实在心里也只剩下了一个无关紧要的书名而已(你也许可以试着给自己讲几个以为自己印象极深的动画片的情节。
)。
或者说,我们对自己的了解,也只是一个诸如“双子座”、“A型血”般的概念。
我们把自己早已经远远地抛在了生日聚会和成人礼上。
所以我清晰地记得两周之前,我合上《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一秒,对自己失望透顶的那种感觉。
就像你知道的那样, 那些无聊的小事更容易让我们记忆深刻。
我说,这个电影让我最窝心的是看着白发的老头用千万个彩色气球去冒险,去看小时候梦想的世界。
我见过追着曼城队到上海、追着胡尔城来北京只为了看两场毫无生气的友谊赛的球迷,见过追着Apple Store开业满世界飞的苹果迷,他们来自若干个小时的时差外,他们头发花白他们背着巨大的旅行包,他们实在很讨厌北京的夏天更讨厌上海的夏天,可是他们戴着厚厚的围巾高声歌唱。
空荡荡的球场里有一个小小的看台,像是一场热闹的聚会。
你相信吗如果球队要去火星训练,他们也义无反顾。
所以当黑色的袋子撕开千万只彩色气球升上天空的时候,我比在学校的成人礼上看到挂着纸条的气球升空更要感动。
你早就知道,丢下一个行李箱,你就可以飞。
对吧。
我为什么挑了这么没头脑的一句话当标题呢,是因为从昨天晚上看完电影到今天早晨我都处在一种莫名的状态,紧张又说不出的低落,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直到早晨在一条没什么人的小路上耳机里随机到了Neil Young的这首歌,Only Love Can Break Your Heart.我突然就释然了。
I have a friend I’ve never seenHe hides his head inside a dream你明白了吗,Carl其实根本就不那么在乎他儿时的超级英雄今天的样子。
说的恶心一点,就是当我们以为自己在为一个理想努力,或者只是希望它自己走到你的面前的时候,若干年之后,当你和它终于可以并肩的时候,你却都没有意识到,一开始让你这样去做的那个愚蠢的理由,你自己都要不记得了。
可是你没有想过的是,如果不是小时候去听了那个神经飞行员的英勇事迹报告会,你就不会想要飞,你就不会遇见Ellie,你就不会丢掉蓝色的气球,你也不会找回它,你就不会拥有一枚愚蠢的汽水瓶盖做成的胸针,当然啦你也就无从说起失去Ellie,也就没有超级英雄要杀死你的故事因为并没有超级英雄,而小Russell他可能会挑一个心灵手巧的老太太扶她过马路帮她除草,然后得到一枚精致的和别的一样规矩的徽章。
可是遇见Ellie,依然是人生里最美好的一件事,对吧。
你知道吗其实你可以让一切都不改变,除了有一天你也会衰老。
你会变得固执,更固执。
你会可笑地为了自己认准的一件事眼里容不下其他所有。
你不再为如何说“不”而犹豫,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你才不在乎那只是儿时的一个故事,你从没有想过这个理由是多么的摇摇欲坠。
那个故事在几十年之后,依然遥远而坚定。
Coz only love can break your heart.你会翻起手边的书与票根,你会对着空荡荡的房间发呆,像是可以看见时间。
你会为了一个邮筒奋不顾身。
你会第一万遍摩擦一个相框,你会缓慢地摆正桌上粗糙又古老的木雕(注意这里不是你犯恶心只是你的动作没有办法快起来了)。
你的左手边是一个永远也不会落灰的沙发,一年,十年,一百年,它看着一间烂房子刷上了彩色的漆又褪掉了,它见过城市与山崖。
可是它唯一的位置,是在那张红色的沙发的左手边。
你知道吗,无论发生什么,无论怎样,总有一些你忽视的东西,从来没有改变,并且不会改变。
小心翼翼的维护是做给自己看的仪式,因为你并不需要担心,它们永远都在这里。
就像你不需要怀疑,她永远都会在这里。
And “thank you for the adventure with me”.
4分钟,年华老去。
《飞屋环游记》有感这部电影,我只看了开头的四分钟,后面都在昏昏欲睡。
但恰恰是这4分钟,让我莫以名状的感触颇深。
【我们有共同的梦想,这就足够了么】伟大的冒险在召唤着你。
谁能想到这样一句口号,成就了卡尔和艾米一生的幸福。
倒反是这句稚音盖过了太多的海枯石烂。
终究,厮守的不是承诺,而是心底共同的坚持。
谁还能记起幼时的伙伴啊,那些过家家拉拉手都会脸红的往事陈年。
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最是难得,终成眷属厮守终生更是凤毛麟角,可遇不可求。
当我们成长,当我们成熟,当我们想要成功,当我们想要成家,我能否用我们当初共同的梦想,要求你嫁给我?
【我什么都没有,你愿意嫁给我么】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情,结婚是两家人的事情。
所以,大部分人说不。
事业、金钱、权势、地位、房子、车子、账单最后才是爱,太多障碍横亘通往婚姻的道路上。
恋爱是马拉松,结婚却是铁人三十项。
我不该用成人的眼光去挑剔一部动画作品的,我只是不知道老卡尔当年是怎么把到艾米的,他只是一个公园卖气球的小人物。
但是仅仅是这点,就足以让我们感到生活还不是那么的无望,每个人都要的幸福,就算在每个细小的而卑微的人生上,都会有闪光的绽放。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主角,虽然我们知道,这不过是电影,不过是童话,我们只是宁愿相信。
甚至希求,它会降临在自己的头上。
我什么都没有,你愿意嫁给我么?
【我们还在固执地坚持梦想么】开篇的那段4分半中的闪回,感动得一塌糊涂,关于那些青春散场,平淡的幸福生活。
没有孩子对于一个家庭是多么致命的伤害,更别提是对卡尔和艾米这对无比向往孩子的人来说,他们或许已经给宝宝取好了名字,就像他们共同崇拜的那个探险家一样。
但是现实就是这样的残酷,不会给任何人完美的幸福。
或许幸福从来就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身处其中的人自己创造的。
就像卡尔和艾米,没有孩子,他们依然幸福,因为他们还有共同的梦想。
就是它,梦想,被多少人丢在了不知名的角落里,忘记了曾经的坚持。
或许,卡尔和艾米的幸福正是在于他们对于梦想的坚持。
但其实,要坚持的,又何止是梦想。
【我愿意改变,你愿意么】生活总是让人显得渺小而苍白,生活没有愈强大,但确是离我们越来越高。
渺小者愈渺小,苍白者愈苍白。
卡尔和艾米为了南美之行而开始积蓄,他们不是巨富之家,甚至算不上中产阶级,但是他们依旧为了梦想而努力,仅仅因为那也是对方的梦想。
但是生活并不会因为幸福而眷顾任何人。
现实的榔头一次一次敲碎了那个装满硬币的罐子,变成了修补好的汽车轮胎,变成了修补好的屋顶,变成了修补好的现实生活。
现实总是需要修补,幸福也是一样,现实和梦想总是不可兼得,两个只能幸福一个。
总有人要改变,总有些事情要放弃,对于艾米来说,幼时的Stuff I'm going to do是去南美的绝境瀑布,而现在,是每时每刻一起幸福的生活,不知道当老卡尔看到了那个相册后面贴满的他们生活的照片,可否体验艾米为了幸福而做出的改变。
我愿意为了幸福而放弃梦想,你呢?
【幸福总是早退,往往来不及,不是么】当老卡尔拿积蓄换来去往南美的机票时,艾米却已经病榻之上。
我们总是埋怨,悲伤来得那么毫无征兆,却没有想过,其实是幸福早已错身而过。
艾米走了,带走了卡尔所有的关于幸福的生活,留下了装满旧时回忆的屋子。
房子不只是一个建筑,它是我们生活的容器,装满了生活的种种,一高一矮的沙发还静静立在那里,只是永远空出一个,老卡尔还是习惯的去触摸那印了两个手印的邮箱,就像握住艾米的手一样。
但是,老卡尔,你知道的,幸福从此与你无关。
【许下的诺言就是欠下的债,你不打算还么】或许不该说什么谁欠谁还,夫妻之间,哪有什么债务。
其实那所房子,就是老卡尔的债,他一直背负,直到他还清。
我们不该相信诺言,诺言总是不会兑现。
但是对于幸福的执念,让我们一次又一次的许下诺言,只是现实的榔头一次又一次地敲碎它,伤的还是我们。
其实并没有什么幸福的诀窍,兑现你说过的所有的诺言,那个一直被梦想着的生活,就是你要的幸福。
灯光暗下去,银幕亮起来,我的左手边是一片黑暗。
看银幕中那一对两小无猜慢慢变老,一起搭建那个叫做家的小木屋,一起经营小小的气球生意,一起为了梦想中的旅行攒钱,又一起为了一些不得不面对的困难一次一次打碎那个盛装梦想的罐子,却始终微笑面对,从来也不曾放开手。
有爱的人在身边,有梦想可以去实现,其实幸福一直就很简单。
于是,泪水模糊了眼睛。
我一直是个纠结的人,形式主义,专注细节,抓住一点小事不放,爱钻牛角尖,这是你说的,一点也没错。
这时候,我所有的想法竟然只是,你是不会和我一起一分一分去积攒梦想,也不会和我一起为了生活毫不犹豫地去砸碎它的。
无论我如何要求,你也不会去做,因为你不理解,这小小一罐子硬币能带来什么快乐呢?
你不明白,重要的不是钱,是一起为梦想存钱这件事,往罐子里扔钱,看着它慢慢满起来,快乐便会溢出来,即使要砸开它,从碎片里洒出来的还是幸福的感觉。
你没有那么可爱的小心思,而我却那么向往这样的幸福,即使,仅仅是形式而已。
这就是我们每天争执的原因,我们都不快乐的元凶,我们之间最根本的矛盾。
我们是如此不同的两类人,即使面对着同一个方向,看到的也是不同次元的风景,又怎么可能会有共同的梦想?
所以,我无法像Ellie伴着Carl那样,陪着你一起慢慢变老,即使,我爱你。
我们终究必须分开,为了追逐各自的梦想。
可我还是会难过,比如在这样的时候,看着别人相爱着,厮守着,为琐碎的小事幸福着的时候,我还是会难过。
我大概只是难过不能陪你一起老吧?只是,为不能实现这个形式而难过,不是因为失去你吧!
说到底,我也只是个形式主义者,你是知道的。
可是,爱,到了后来,不就变成了,只有形式而已么?
即使他们始终不曾牵手旅行,他们都是快乐的,因为他们相爱着老去。
直到,她终于老得再也不能陪在他身边。
然后他变了,变得孤癖,变得固执,变得暴躁,变得难以接近,终于变成了电影、小说中最常见的那种孤独的不幸福的古怪老头儿的样子。
他每天按习惯的方式擦拭旧家具旧摆设,按习惯的顺序做每一件事,生活,变成了习惯而已,而对她的爱,最后也变成了一种形式而已,他固执地守护着他们共有的木屋,固执的要去实现那个共同的梦想。
有一天,当这个古怪的坏脾气老头儿和他的小木屋,随着一万只气球拔地而起的时候,那腾空飞起的,不是爱情本身啊,而只是爱情的区壳,只是形式而已了。
“把房子带到仙境瀑布去”,这件事,变成了一个符号,无论如何,只要把房子带到仙境瀑布去,他忘记了这个符号所代表的梦想和爱情,他的心已经不记得幸福的样子了。
幸好,故事不是这样结束的。
所以才会有那个小男孩,以及小男孩带来的大麻烦。
当他终于毫不犹豫地扔下他和她共同打造的家具,舍弃她留给他的物质形态的遗物,他的幸福回来了。
他终于又一次体验了爱,又一次体验了和人交流,有人陪伴,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爱别人的感情,在飞艇上搏斗时,那越飞越远渐渐消失的不是小木屋,是寂寞(汗)......木屋虽然不在了,爱的形式已经肢解已经消失,但爱永存。
银幕暗下去,灯光亮起来,我的左手边没有你。
可是这,又怎样?
《飞屋环游记》是由彼特·道格特执导,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制作的第十部动画电影、首部3D电影。
讲述了一个老人曾经与老伴约定去一座坐落在遥远南美洲的瀑布旅行,却因为生活奔波一直未能成行,直到政府要强拆自己的老屋时才决定带着屋子一起飞向瀑布,路上与结识的小胖子罗素一起冒险的经历。
六岁的菲尼逊是一个喜欢探险的小男孩,认识了同样喜欢探险的小女孩艾莉,他们都是探险家查尔斯的粉丝,长大后他俩结婚了,快快乐乐的度过了几十年,就在他七十岁那年,艾莉得了重病去世了。
为了完成妻子的梦想,就想出了与自己的老屋环游的办法。
在路上,他认识了新的朋友,旅程上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这是一个很暖心的动画。
84分钟有泪有笑的冒险旅程不仅逗笑了孩子,也惹哭了大人——大人说,这电影里有他们的童年。
作为一部大片,《飞屋环游记》迷住了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大家对梦想与追求、爱与救赎各有不同的思考。
看完正片后,我又到网上看了《飞屋》的附送片子《道格的特别任务》和《暴力云与送子鹤》。
童话自有许多不可思议的情节,例如气球竟能把房子从地基中拔起来,房子飞翔过程中没撞上高楼,高空低气压没有使气球爆破或人窒息,探险家年近百岁仍强壮有力,发明让狗“说话”的翻译器……看的时候目瞪口呆,看完以后一笑了之。
正常的观众不会嘲笑老人如此强壮不合情理,不会责骂气球拉起房子不符科学。
然而有一点真的很值得分析,狗的叛变问题。
狗在我们中国人的印象中是最忠诚的动物,为什么在本片中竟然叛变了呢?
内因一:接受了人的思想《飞屋》里的狗狗无比神奇。
影片开始,探险家年轻的时候,转动发电机发电的就是宠物狗。
后来的情节则比科幻片还科幻:狗不仅会烹饪食物、打扫卫生、端茶送水、使用通讯设备,甚至还会开飞机;探险家还真不如说是一发明大家,竟然发明出了特殊的多功能项环,不仅带GPS跟踪和可视电话功能,最不可思议的是项圈上的翻译器,居然能把狗的思想翻译成多国语言……当然这一切只是童话的表现形式而已,通过这个表现形式可以把狗当成人来描写。
既然是把狗当成人来描写,似乎有了人的思想,那么狗的叛变似乎也合情合理一些了。
人有了知识,就会更有思想;更有思想,就会更叛逆。
这些高科技的狗既然受了人的思想——而且是美国人的思想,大家都知道美国人认为投降是合法的——那么有投降的思想也不足为奇。
外因一:扫地出门,只好另找东家起首“叛变”的自然是金毛狗道格了。
《飞屋》正片中它见到老少俩是主动打招呼,热情“握手”(握爪);然后就是借“拖鸟”死皮赖脸地跟着他们;喊着卡尔“主人”,尽管“主人”多次赶它并喊着“我不是你主人”——完全不合情理。
后来补看了《道格的特别任务》,总算是有点搞明白了。
道格被狗群排挤,被狗老大、老二、老三变着法子整,生日那天却接到了抓住大鸟的命令,不完成任务就不许回飞艇。
大家都知道探险家用了半个世纪也没活捉大鸟,这次就让一条狗去捉,这不是不可能的任务是什么?
不完成任务就不许回来,这不是摆明了别想回去了?
这真是道格“狗生”中最低谷了,用它自己的话说“这是我最糟糕的生日了”——就在此时,一老一少出现了,于是道格“又有了希望了,这个生日还不算最糟”。
狗老大们用如此条件把道格排挤到飞艇外,这种行为近乎放逐。
大家知道狗是狼驯化而来的,狼群首领有权放逐低级成员,被放逐者只好另谋生路了;而且还要离开原所在狼群的领地,避免发生竞争。
现在道格既然被种群放逐了,寻找新主人似乎就是理所当然的,如同失业者迫切地寻找新工作。
老少俩正好在这个时间出现,能满足它的实际需要和心理需求。
然而这时,道格也发生了动摇:他捉住大鸟了,他完成任务了,他不仅可以回去,而且还是立了功的,以后主人(探险家)会爱它胜过其它狗,狗群的其它成员会对它另眼相看,狗老大们更不敢再整它……总之,那些促使它叛变的外因消失了。
于是道格就不会叛变了吧?
剧情急转直下,大鸟又跑了。
原先想像中的一切荣耀转眼化为泡影,并且情况比先前更糟:被群殴,还被套上了“耻辱圈”——相当于我们中国的“带枷示众”吧——真够耻辱的。
此时,它只好下定决心跟随老少俩了。
内因二:狗贪食的本性大家都知道狗贪食,“有奶就是娘”吧?
给它扔点吃的,就能和它混熟。
不知道有多少盗窃犯用这种方式迷惑了看门狗!
吃才是狗的本能。
本片中也有这样一个情节:探险家指着其中的一条狗向老人炫耀自己的狗多忠心——那条狗叼着鸡毛掸子打扫骨头标本——结果主人一走,那条狗就扔掉了鸡毛掸子,开始啃骨头。
探险家以为狗能忠心到克服自己的本性,其实狗只是在看主人脸色办事,彻底的阳奉阴违啊。
我们也经常犯探险家的错误:我们时常以为有人能爱我们胜过他们的本性,我们时常以为我们能改变别人的本性。
其实那基本不可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
所以大家如果有这样的心思,我还是劝大家趁早打消这个念头吧?
如果真的想改变什么人的本性的话,那就改变自己的benxing吧!
外因二+三:狗老大易主;失去主人探险家死后,探险家的飞艇被老人接管了,所有的狗全部向老人投诚了。
这里有两个原因。
第一在此前道格给狗老大带上了“耻辱圈”——按狗的本性,拼的是实力,谁战胜了老大,谁就是老大——狗群都认道格作了老大,也为狗群都跟着向老人投诚作了铺垫。
第二,没了主人,狗也得活下去啊,“识时务者为俊杰”,狗也要活下去啊,必须有个新主人啊!
既然老人是飞艇的新主人了,那也当狗群的新主人吧!
当然,我认为最关键的原因,是导演编剧大胆创新,敢打破“狗忠心”这一观念的束缚,反其道而行之,才有了这个经典的情节。
我们若是不能打破限制我们思维的条条框框,那么我们至少是不会有大的突破的!
今天上午我在北京星美国际影城观看10:45的3D立体电影《飞屋环游记》(UP),结果遭遇了一次很无奈的放映事故——电影院又把左右眼的画面给放反了。
为什么要说“又”呢?
因为在我非常有限的立体电影观影经历中,这已经是第三次了。
前两次我就不想说了,但这次我实在忍不住想说两句。
立体电影对于国内大部分普通观众来说,都还是一种新鲜的观影体验,所以他们对于这种放映事故并没有识别能力。
我在观看电影的时候,之前放了一个国产立体电影《乐火男孩》的预告片,我马上就觉察到立体画面有问题。
因为之前遭遇过类似情况,所以我就找到剪票员,告诉他现在的放映画面有问题,还拿我的立体眼镜给他看。
这哥们当时发现后,承诺说他马上给放映间反映。
然后,就没动静了。
这种左右眼放反的情况,应该是放映机的镜头或偏振片的问题。
立体电影之所以能够产生立体效果,就是因为观众戴着偏振眼镜,保证观众的左右眼只能看到相对应的画面——左眼只能看到左眼的画面,右眼只能看到右眼的画面。
然后由于双眼的视觉差原理,就在观众的脑海中产生了立体效果。
而由于放映机的事故(应该是人为事故),观众现在看到电影画面正好反过来——左眼看到的是右眼的画面,右眼看到的是左眼的画面。
对于观众来说,这种情况下是无法体验到立体电影的正常效果的,具体感觉就是非常晕。
基本上,这个立体电影的票钱是白花了。
当我反映情况后,发现电影院根本没有动静,就只能采取一招临时措施——把偏振眼镜左右反过来戴。
这样虽然不是很舒服,但起码能保证看到正常的立体效果了。
我还尽可能地向周围的观众传授了这一经验,但没敢跳起来大声喧哗,我实在没这个勇气。
看完电影后,我的鼻子很疼。
因为星美的立体眼镜很沉,直接压在鼻子上肯定不舒服。
但这其实无所谓了,因为我听到很多观众一边散场一边嘀咕,说这立体电影也就这么回事啊,头晕等等。
估计他们是根本没体会到立体电影的效果是什么样的。
对于他们来说,今天的电影票钱是白花了(虽然周二是半价日,但也40元/人呢!
)我去找电影院经理反映,但没人搭理我,我实在懒得和他们较那个劲了,就跑到这里来发泄一下。
如果有看到这篇文章的人以后也遇到类似情况,在电影院不搭理你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我说的办法来临时救急。
但最好还是大家都知道这种放映事故是怎么回事,直接去找电影院反映情况。
如果有人说这种数字放映设备只要开始放映就不能重放,那他就是在骗你。
这个电影很奇怪。
我看第一遍,结尾的时候哭,看第二遍,开头的时候哭,看第三遍,从开头哭到结尾。
一般的狗血片,是看得越多哭得越少。
这说明,本片可不是一般的狗血……这部片子很好地描述了:思念是怎么变成怨念,怨念又是怎么变成正念的。
影片里不止一次有过提示,Muntz和Fredricksen互为镜像,他们就是同一个人:一开始都很幸福,尖鼻子探险,圆鼻子结婚;后来都遭到了命运的打击,尖鼻子被取消探险家资质,圆鼻子被夺走了最爱的妻子;于是尖鼻子决心要找到怪鸟,圆鼻子决心要把房子移到瀑布旁边。
决心要做,必然不惜一切代价,所以Muntz看谁都是小偷,Fred看谁都是妨碍;尖鼻子穷凶极恶,圆鼻子见死不救。
Muntz住的洞穴遮蔽了阳光,Fred背负的房子遮蔽了雨水,噩运从虚空里来,却被他们紧紧抓住,当作自己的存在本身。
Muntz变成了洞穴,Fred变成了房子,所以尖鼻子圆鼻子,都是鼻子。
可是,你是喜欢探险,还是喜欢做探险家呢?
你是喜欢艾莉,还是喜欢做艾莉的丈夫呢?
由净转染,由染转净,就在一念之间。
掉下去的就是Muntz,升上来的,就是Fredricksen。
看尖鼻子多了解圆鼻子啊:要抓鸟就烧你房子;罗素来了,圆鼻子一定会来的。
当且仅当Fred看着Muntz和房子在大雾中消失的时候,Fred就不再是房子了,但Muntz还是洞穴……房子和洞穴当然一起gone with the wind。
然后是happy Ending了。
其实,也没有什么happy ending。
由于我对死亡的古怪偏好,我倾向于认为,Fred的房子从地基上升起的那一刻,Fred就已经死了(参见《龙猫是死神》)。
因为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动画片,否则Fred小朋友从木板上掉下去的时候就不会送医院,而是会变成一滩中间凹陷四周突起的MUD然后又“扑”地一声恢复原状。
Fred死了,见到了偶像,找到了艾莉,扔掉了房子,救出了凯文,安慰了罗素,终于死了。
(顺告:罗素他爸爸也早就死了。
)浪漫的残酷归根结底是一种残酷。
而残酷的浪漫,归根结底是一种浪漫。
一个人的死亡,会在孩子的房间里映照出奇迹般的五颜六色。
想1想,这是多么精彩的象征。
至于我最喜欢的角色嘛,是门策的厨子。
他的名字是Epsilon。
ε通常是一个很小很小很小很小很小很小很小……的数,不过,它是一个正数!
小女孩对小男孩说“我喜欢你”,小男孩睁大了眼睛,满脸幸福,他胸前的蓝气球“嘭'炸开了,我仿佛听见他心花绽放的声音。
爱情就这样开始了。
后来他们长大了,结婚了,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看着他们平凡单纯的美好生活,我想每个人都想和爱人过那样的生活吧,和爱人朝夕相伴,举案齐眉,缱缱绻绻,天长地久。
反正我就是那样想的,和所爱的人温柔相伴,那就是我的人生理想。
平平淡淡的剧情
史上最牛钉子户!
追求梦想
飞屋是很不错的作品,但又把原型为女性的故事硬生生偷给了男。“动画片里,精彩一生的强势老太变成了一个深情老头。女性的精彩又被偷给了男性。”
无感,小房子不错
恩
迪斯尼出品,必属精品····· 轻松 幽默··· 而且很感动
开头浓缩的一生,从小变老,简洁的一生确实最真实幸福的一生,爱不需要华丽的语言去修饰,爱只是简单的陪伴,那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才是回忆里最温情的东西。
起飞之后确实没意思了,好好的基调被一大段追逐逃命的戏破坏了。。
在电影院看的,3D效果非常勉强。故事过后想想也一般吧
可能我还年轻吧,看不懂
剧情一般般吧,唯一出彩的就是那个狗领头变声器坏了,说话稍微有意思一些
我坚持认为这部影片除了精彩的前五分钟以外了无新意
前几分钟如果短片给超五星
不知道是剧情不好 还是我不喜欢这风格 勉强看完
美国做动画的这波人太厉害,每次都无法抵抗,飞屋看了无数次了,就算长大,感情也依旧不变
好温情的电影,这是最可爱的钉子户
只有老太太Ellie这个角色可爱。还有豆瓣上的旁友打标签可不可以不要人云亦云,全片就一两个笑点的片子不好标记“喜剧”哒。
2010.3.10听到cross your heart, 心疼了。连忙转头看菜,只看到两只红得像兔子一样的眼睛。他说,干吗啦?于是,撮了一团面巾纸塞他眼睛下。还算可以啦,可惜剧情太简单了点儿。再看到豆瓣评论都是些不靠谱的煽情文,有点莫名其妙。
又把痴男怨女感动的稀里哗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