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好,里面人物很多,每个人物都人设非常明显。
项羽的气势,刘邦的市井,非常入骨。
某些场景和材料是参考了很多历史故事和野史的,也加入了故事性,用心了。
懂得很多道理,另一半是战友,不能互相拖累,对标霸王虞姬刘邦吕雉,虞姬过于柔弱,无法赋能项羽,还屡次拖累,两个优柔寡断的人走在一起,难。
成大事者不可心胸狭窄,恃才傲物功高盖主,韩信就是下场。
能琢磨人心并能利用人心者,谓之强者,只蛮干不行。
项羽的失败剧中其实早有伏笔,我愿称霸王为君子,光明磊落,对待身边的人其实也有情有义,但由于太过恃才傲物,刚愎自用,听不进去旁人的劝谏,更认为自己无所谓不能,不把微小危机放眼内,所以一再放过一些可能性,最终把自己送上绝路。
身段不够柔软。
刘邦几次保命,皆因贪生怕死,且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说白了市井小手段很多,没有什么制约。
最后更是把不择手段夺得天下渲染得淋漓尽致,还有一个字狠且绝情绝义。
很多剧评认为把天意渲染得太过,但我认为,只有一些场景把天意加进去作为戏说的成分,以及古人本来如此挂在嘴边。
但细看,早已性格决定命运。
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如资本原始积累,哪个不是肮脏不堪细看,但历史是强者的历史,如今看的,都是胜出者的历史。
每每触及楚汉历史,总会想起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一字一句非常传神,也是我所想。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其实上述说的项羽的性格,不渡江是符合他性格的。
如此骄傲的人,无面目见江东父老,比死更难受。
其实本来违背人性,一身本领文物全才,在古代的礼教下,能屈能伸,难!
淮阴猛虎群狗欺,老妇一语顶头湖。
三投楚羽不识将,子房识得英雄骨。
千里入蜀粮仓屯,幸得萧何月下赴。
调养生息东风起,霸王绝唱该下歌。
我就是个历史文盲也不感兴趣,纯粹是喜欢看TVB连续,此片一如既往的TVB风格,节凑紧凑、道具简陋,但是里面的每个人物都要得特别到位,尤其是蒋志光和黎耀祥,张良和韩信演的太到位了,而且每集片头还有小知识点科普,有意思,我要买本书熟读那段历史!
原来那么多著名成语也是出现在那段历史,郑少秋的刘邦真的比张丰毅力刘邦演的更接地气!
最近才看,算是补点历史知识,片头还会专门讲解一些古语,对我算是教育意义非常,虽然不知道真正的历史是怎么样,但的确明白了,政治上有很多身不由己,有很多的势在必行。
但看完之后还是更喜欢项羽一些,他更像真英雄一些,虽然有些残暴,但正人君子一个,就是运气总是不太好。
而刘备的成功在这部电视剧里基于大量的巧合,所谓的祥云环绕,刘邦本人虽仁但软弱,让吕雉在背后全权操纵,又抵不住韩信手握兵权,最后出尔反尔另兄弟自刎乌江。
本来平分天下也可,就像现在2党当政,虽有争,但相互的监督作用更不可忽视,比一党制只手遮天对百姓更好。
韩信虽满腹武才却心胸狭隘,萧何月下追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这剧对比TVB其他剧,已经算耗经费了。
群演也请了不少,场景也没那么寒酸了。
看得出他们当年可能想继续寻秦记和金枝欲孽在内地取景的成功。
当然,对于内地军事和宫廷那种规模来说,场景还是很寒酸(沛县那个场景重复使用不知道多少次,皇宫很小,咸阳宫殿更是小),服化很少,打仗大部分都是稀稀疏疏的人,特效也只有5毛。
但是看TVB其他军事剧更离谱,只有十几个人就是打仗了。
所以TVB一直不舍得出钱拍军事题材的戏。
特别是我看了很多小说,我就算不看内地电视剧我也能想象到咱们大华夏以前的宫廷有多宏伟壮观。
这个刘邦跟平时看过的刘邦都不一样,编剧改得很有意思,现在看都觉得很搞笑,不愧TVB。
我不太懂历史,反正看得津津有味就行了,好看就完事。
而且编剧是根据历史去编造的,虞姬真的一步一步成了不祥人。
其他我也说不出来,反正我觉得很好看。
转载自:https://www.weidianyuedu.com/content/1819485350700.html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被刘邦评价为麾下三位人杰之一,后世以此称之“汉初三杰”,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
在楚汉之战中,被封为齐王,一度能与项羽、刘邦争锋。
正是刘邦的知遇之恩,韩信才能一展雄才,建功立业。
因此,韩信在情感上是感恩刘邦的,始终留在刘邦阵营,不愿背叛。
在建功立业,实力雄厚之后,韩信自然也是有其利益诉求的。
因此,韩信在灭齐后,“停”了下来,寻找利益最大化的方式。
霸王项羽,力拔千斤,武功盖世,英雄无敌,谁与争锋,智勇兼备,豪气冲天,大丈夫若如此,一生无所求矣。
生逢乱世,凭一己之力,英雄造时势,纵横天地,收英豪,揽大贤,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建功立业,立不世之功勋,英名远播,可谓男人之楷模也。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侠骨柔情,倾国虞姬,由恨生爱,托付终身,英雄美人,乱世佳人,惊天地,泣鬼神,真是羡煞世人矣。
大丈夫若得此佳人,万里江山,何足道哉,神仙眷侣,逍遥人世。
只叹,乱世英雄,刚愎自用,荼毒生灵,残暴不堪,行事武断,亚父范增,忠言逆耳,疏辱韩信,水能载舟,亦能煮粥,可叹,民心尽失,万念具灰,霸王别姬,美人自戕,难抗宿命,乌江自刎,东山再起,付诸笑谈。
楚汉之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相争、楚汉之战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十二月(约于前202年年初),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
喜欢看楚汉之争的人,或者说对秦汉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霸王项羽是贵族出身,开始的时候有大将之风;而汉王刘邦一生下来就是一个农民,开始时是一身的无赖风。
如果说论单挑的话,项羽不知道可以打死多少个刘邦;可项羽忘了刘邦是无赖出生,他所谓的单挑就是一群人打你一个人。
所以刘邦带领着韩信、萧何等人,把项羽逼到了乌江自刎的地步。
其实刘邦开始的时候,没什么大的追求,只想娶个老婆,高高兴兴地过日子。
而项羽不同,因为是项氏贵族,他知道自己注定要成就一番事业,甚至于在看到秦始皇出行的气派时,他直言:“大丈夫生当如此。
”刘邦可以说是依靠着众人的力量,在一步一步地往上爬;而项羽更多的是相信自己的力量,带领着手下前进。
很多人认为是性格问题,导致项羽最后败给了刘邦,但我却觉得是能力问题,导致了项羽最后的败北。
项羽的个人能力基本上是完爆刘邦的,可正是因为他的力量强大,使得他过度自负,没办法去听取下属的意见,更不懂得韬光养晦。
鸿门宴计划的失败,也许有刘邦下属的功劳,但主要的原因在于项羽的盲目自信。
项羽那时认为,就算我放你刘邦走了,你又能如何?
你现在打不过我,以后也是一样打不过我的。
至于小看韩信,让其为刘邦所用,不听谏言,视亚父如空气,这则是项羽自废双手。
因为项羽打败无数强大的对手,所以他觉得自己带兵打战是无人能敌的,你一个个小小韩信,在我面前说那么多干嘛?
因为项羽觉得天下基本已经在自己的手中了,那么就应该树立威信,自己是绝对的,不可被指指点点的,即使你是我的亚父,也不用你告诉我应该怎么做?
刘邦可以赢项羽,是因为他手下人才济济。
善于人事管理的萧何,善于行兵打仗的韩信,善于出谋划策的张良,如此豪华阵容,岂有不胜之理?
而项羽连唯一可以统筹大局的亚父都不理会了,那他又怎能顶得住刘邦的明枪暗箭呢?
可能刘邦赢得并不是那么光彩,但项羽却没办法怨天尤人,因为一路走来,是自己的种种作的行为,让刘邦一步步把自己完爆的,让自己的一切都没了,最后也乌江自刎了。
这剧真的太超出预期了,印象中感觉tvb 总是扣成本预算低,没想到这种历史大剧居然也拍的如此大气恢弘,还有总感觉tvb人总算不够多吧,没想到演员个个演什么像什么,有的感觉不是那一挂的演员居然演起来超级有感觉,像张可颐的吕雉,好有气场啊我的天,感觉张可颐是温柔可爱型的居然演起这么霸气侧漏的吕后都好好啊,江华也是,感觉斯文帅哥演起楚霸王来也是超赞,当然造型也给力,这部剧造型很好,剧情也不错,不过刘邦感觉是美化了,完全没野心还是项羽的崇拜者,虞姬和项羽开始居然是相杀对头型的,最神奇是戚夫人,完全没一点心机傻大姐一个,历史上可是让刘邦废太子的,而且还跟吕后那么和谐,人彘可不是闹着玩的,里面的薄姬刻画的心机得不行,看了美人心计总感觉薄姬有那么复杂么,不过想起历史最大的赢家没点心机怎么可能。
这段历史很精彩,而且主人公们对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印证得的太有力了,现阶段对吕后以及后面的吕氏政变非常感兴趣,总感觉吕家后面太惨了,被灭族一个不剩,历史可真是残酷。
“ 指鹿为马”是我国发生的一段历史,也成为一个典故让人代代相传。
可是对于这样一段荒诞可笑的历史,如果只是当做口耳相传的笑料故事,作为丰富大众的娱乐素材未免太可惜,这也玷污了中华祖先代代相传大浪淘沙般遗留下来的智慧与期盼。
指鹿为马在当时带来的是何种灾难,有目共睹,在不同的条件下造成什么样后果也是很容易想象。
可是指鹿为马的情况是怎么发生的了?
那些指鹿为鹿为之纠正的人做了什么,又达到什么效果?
这些的问题答案,历史早已解答,赵高权利太大,集权于一身,而说真话的人呢,豪无抵抗之力,除了慷慨说实话从容就义,于事无补。
这个历史其实给我们很多启示了,一是专权,二是自我的保护——自卫。
我想说什么,你应该懂的。
吕雉一副诸葛亮的模样实在影响观感
我不是针对谁,这部剧整体就是个胡编乱造的垃圾剧
吴美衍的虞姬最后霸王别姬真的有古典美人的韵味,二小姐的吕后的一句我是恨做皇后,但我只想做你刘邦一个人的皇后,果然有女霸主的风姿
片头小故事过分可爱,以一己之力教会我几十个成语。I miss 秋官演小人物so much。有多中意看他风流倜傥,就会多着迷他爱财滑头的小人物样。被张良整个迷住,好像是没有缺点的完人。演项羽江华是不是嗓子也压坏了 = = 真的好辛苦。选角精到:为了衬项羽是绝世大英雄,必要将刘邦塑造成弱鸡市井烂人(有点过分了),但找了秋官来演,气质怎样都下沉不到地上,也算是平衡,只可惜无法体现刘邦野心一面。说演戏,秋官江华二小姐不用夸了,但也幸而有蒋志光黎耀祥林韦辰罗乐林!历史剧的配角,本就不能算配角。幸而有他们,个个都熠熠闪光。
不拍正史也没什么,拍点野史也讨人喜欢,不拍野史也没什么,拍点穿越剧也有看头,信口雌黄胡说八道一通乱改就泥码离谱,除了人名和照抄的成语故事,完全就是现代都市剧。而且女权主义跟八婆是两回事好吧,我在这个吕雉身上看到的只有让人想一巴掌打过去的八婆,也不知道是张可颐演得不对劲还是编剧写得不对劲。总体制作水平确实比三年前的寻秦记好得多,但是剧本和人物塑造真的太烂,刘邦只会哭哭啼啼废人一个,张良惊鸿一瞥从此沦为路人,韩信戚戚小人无半分将帅气度,范增堂堂智者只会倚老卖老发牢骚,三杰萧何只有随时露脸唯唯诺诺的份儿。
简直是糟践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本来想打一星,但鉴于同题材剧还没有特别好的,且这部在tvb古装剧里居然还算尊重历史的,故两星。
汉王您放心,我这个九方大阵,稳如泰山,牢不可破
要被弹幕笑死:我是项羽 我爹是项少龙 我娘是乌廷芳 但我长得像连晋 hhhhhh
吕后人设好带感,可惜后面戏份太少
时间会把好演员筛选出来,现在回头看,记忆深刻的是西楚霸王的扮演者,江华。还记得他的另一部电视剧——那是作为嫪毐的扮演者——《寻秦记》,还有一部全忘了的《碧血剑》,单单只记得他的金蛇郎君夏雪宜。
这个确实好看,初中看的,电视台放的,只觉得项羽太耿直,刘邦被夫人逼着,当了小人。
补录
我爱项羽!!
龟公郑少秋!
港剧格局还是小了,没见过这么傻白甜的刘邦,这跟白莲花武大头有啥区别,我自己单纯善良不争不抢,都是别人把我推到皇帝宝座上去的😣😣😣
不好看,也不是正确的历史片,配音挺好的。
我必须得说我是多么的热爱大风歌,而甚于垓下歌。
简直太垃圾 香港人的一贯作风不尊重历史 除了韩信吕雉演的可以外其他的都是什么?高祖刘邦虽然起兵前是个痞子但也是一世之雄,结果这里面演的成了个只会耍小聪明胆小怕事的鼠辈简直不及陈道明分毫,这种东西都能称之为经典,敢问经典的意思到底是难以超越的佳作还是只是拍的时间长了点?
四星半,每集开始都会讲一个成语或者典故,真是寓教于乐!刘邦是真的苟;韩信大元帅有点狂;霸王项羽太可惜了,年少成名,太顺利,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看的张可颐剪辑版。她的吕雉确实英气而有力道,但我很不喜欢剧中的价值观。而且是越看越不舒服。是我心软,难成大业,实在无法喜欢她与刘邦。世人皆是推崇刘邦吕雉的成王之道,但我宁可投向自刎落败的项羽虞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