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部分拍得很好,年轻时候的爱情就是这么青涩这么纠结这么不可理喻。
可是爱情只能是这部剧的主线而不是全部,火华的挣扎和艰辛在哪里?
大学的精彩和迷惘又在哪里?
明明工作、学习、家庭都有很多可以深挖的地方,乔燃在英国初期的不适应就算用闪回带过都是好的,陈寻在酒吧打工的经历难道不能有更多大学和社会碰撞的调调?
肉夹馍后期只在维护五人关系时出现其余在女主故事里几乎隐身的表现让我很出戏,方茴的室友很具有代表性每人多加两句话岂不是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在这些东西的衬托之下或许更能体现他们之间的感情,而通篇的爱情戏让这部剧没有了骨架(对,后半部分连友情戏都几乎没有,与高中时期的朋友疏远也不代表不可以提大学的友情戏)。
最不可理解的是大学时代的N集,在教室里面的戏合起来超过十分钟了吗,这种“大学就该一节课都不上”的即视感闹哪样?
高中时期的生物化学语文老师班主任教导主任选角多好啊,大学阶段就不能延续一下吗?
近三年的流行语真的不能用在这种“时代剧”里。
我知道对于一个网络周播剧我不该这么苛刻,可是它真的错过了许多让更多人有共鸣的机会,作为一名普通观众我觉得有些可惜。
首先想说的是,这只是我自己看书和电视剧后,把两者结合起来得出的一点感想,也许会写得很乱,但我的中心思想是确定的,那就是,其实何泓姗把方茴演绎得很好了已经。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楼主,有不同意见的大家尽可以平和交流。
我也不是什么原著党啊什么的,大家都是喜欢《匆匆那年》的人,就别分什么阵营了,对吧 楼主是个90后,可以说,我很喜欢方茴。
而且换做是我,我相信我很难会对方茴变心,只要她不变,我就不会对她变。
这里有个逻辑先后的问题了,按编剧田博的说法,方茴是那种“等着外界入侵她的世界”的人,原著里小九也描述过,方茴“像松鼠一样保卫自己的粮食,害怕别人把她的松果踩碎”,所以“陈寻以疾风暴雨的形式闯进了她的生活”之后,她不能自已地“受虐”式地爱上陈寻,是自然而然的事。
其实乔燃从一开始就输了。
因为作为方茴来说,她对乔燃的行为、动作是比较熟悉、了解的,有句话不是说嘛,太了解了反而做不成恋人只能做朋友了。
原著中,不管是侯老师对方茴说“他年轻、聪明、他玩得起,你呢?
”、还是唐海冰对方茴说“你跟陈寻差太多了,你和他成不了”,都能证明,陈寻当初喜欢上方茴是必然的,后来抛弃方茴也不是偶然的,陈寻就是这么个性格。
这里解释的是大家常问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方茴没有和乔燃在一块儿而是和了陈寻在一块儿”。
需要补充的是,我认为电视剧版本的第一集的设计有点不妥当。
田博说,我们为了更快地让主人公进来,于是就砍了张楠那部分了。
田编的意思(据采访视频)大概是说,张楠是个“对剧情发展几乎没有作用”的人,我认为不妥。
张楠是干什么用的?
看过原著就知道了,张楠对方茴从一开始就有好感了,换句话说,其实小九一开始就想让大家知道方茴是讨人喜欢的,因为张楠迫不及待地和大家说他喜欢她——“很有味儿”、“让你过目不忘”,我相信对于一个正常男生来说,用这些词来描述一个女生,只能说他喜欢她。
但反观电视剧,编剧可能是想放大矛盾(有点以前港剧的即视感,所谓不打不骂不聚头嘛),方茴的形象一开始就被“电闸”事件所干扰了,于是在观众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方茴以一个“胆小怯弱、走路特别难看、眼神像个盲人、眼袋还很大(从一些观众的留言中提取)”的形象出现了。
私以为,这是编剧故意让何泓姗这么做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都看到第六集了,不妨回过头来分析一下。
方茴是以什么情况来到实验中学的呢?
是以一个带了几年小白花、在学校天天被人欺负、在校外被尾随、自行车被弄坏、家门还被贴纸恐吓的形象来到高一一班的,出于保护自己,方茴当然不敢把犀利的眼神拿出来——我知道乔燃你也喜欢小王子,可是你和赵烨陈寻这些欺负我的人关系这么好我怎么能完全信得过你,你会不会也欺负我?
——这是很正常的想法,我认为何泓姗在剧本不够完美的基础上把那点不自信却又善良但又很放不开的特点演绎得很到位啊。
到了后来被浇水之后什么走路很难看的,你们想想为什么?
浑身湿透不说,最可怕是“我初中三年已经这么悲催了我高中三年难道也要这样吗”,大家想想那是怎么一种羞辱和惧怕,都这个份上了你还能有什么形象走路还能好看得到哪儿去?
再有了,方茴后来哪次走路不好看了?
她迎着阳光微笑着走近画面的模样,头发被映照成棕色、校服和衬衣都那么整洁——不让陈寻倾心才怪呢!
话说在原著里,可是有四个男的喜欢(过)方茴啊,可以说是最受男性喜爱的女性了。
眼袋的问题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这是第二个常见问题:方茴在剧中一开始为什么不容易被观众喜欢。
问题三,到底是何泓姗把方茴演绎得不够好还是杨玏把陈寻演绎得不够好?
有人说方茴演得很作,什么扭扭捏捏欲言又止的,这是事实。
我必须承认。
问题是,作为“被动型”女生,方茴为什么会有这些“作”的行为?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来源于陈寻给他的影响。
在原著中陈寻是“喜欢打闹的、青春热血的、有时带点小孩子任性的”存在,在剧中,杨玏硬是把陈寻演绎成了一个超级沉稳的大叔。
就是让你特有安全感,很会照顾人的那种。
连那句“你过去就是杀人放火了,我也照样喜欢你”都能说得那么波澜不惊。
可实际上陈寻并不是这样的人,陈寻是个“进攻型(张楠语)”男生,他是想到哪做到哪的,哪有这么稳重大气?
可以说,方茴的“作”(其实就是敏感)是被陈寻的没心没肺给害的,可是杨玏没演出那种感觉。
杨玏跟方茴说话的语气总是和哥哥给妹妹讲话一样,次次都连哄带劝的。
但事实上一直舒坦地过日子的陈寻哪里可能理解有这么多曲折经历的方茴?
我认为何泓姗的表演是很契合原著里方茴的性格特点的,怪就怪杨玏太成熟了,演不出那种年轻劲儿。
还有一点必须说的是,剧本有意无意地把陈寻对方茴的喜欢归结成“我想保护方茴”,但并不是这样的。
陈寻喜欢方茴是从对乔燃和赵烨的嫉妒中开始的,是一种占领欲。
这才是陈寻,不成熟的,但却是真心真意地喜欢方茴的陈寻。
问题四,为什么头两集一直在渲染燃茴,到第二集最后忽然就变成了寻茴了?
好突兀!
这个问题问得好。
我记得不知在哪看到个评论说,手电照在方茴脸上那一刹那,觉得真好看啊——这不就就对了嘛!
陈寻也是这样的,那个moment,就决定了一切。
乔燃一切细水长流都敌不过这突然而来的心跳,相信谈过恋爱的人都能了解的。
这就是方茴口中的“这份悸动,让多少炽烈的我爱你都黯然失色”。
之所以先前一直渲染燃茴,那只是因为编剧/导演让乔燃来担任了原本属于张楠的工作罢了:从侧面让观众了解方茴。
但个人认为这段有关于《小王子》的改动比较失败。
问题五,何泓姗演的方茴的形象问题5.1 有人说方茴的脸有婴儿肥 就算有,与门铃草、林嘉茉的脸比起来(原著中只出现过这两人和方茴的对比),方茴的脸是不是显得最小?
是就得了。
本身设置就是这样的而已。
5.2 有人说方茴的头发为什么不扎起来,很没精神啊!
而且学校不抓,这不科学 小九的原话是“F中是开放式教学,封闭式管理的先驱……规矩也多,女生不许留披肩发”。
按原来的设定,这所学校应该也不存在像大马猴那样体罚学生的老师。
我把这理解成电视剧创作的需要。
另外,林嘉茉在剧中的发型怎么也难以和“超级玛丽里面的红蘑菇”扯上关系吧?
所以这是无伤大雅的东西,如果何泓姗留齐刘海长直发更加符合方茴的形象,那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5.3 有人说方茴的眼袋好严重 首先我不知道这是化妆师水平不行还是故意为之,我们讨论后一种情况。
在第4集里,方茴就做了一个噩梦。
对于看过原著的人来说,一定对方茴连高考都能失眠记忆犹新。
是的,方茴在整本书里就是总是睡不好觉,总是失眠做噩梦。
5.4 有人说何泓姗没演出方茴那种瘦弱,而且身材不好,还是饼脸 首先方茴只是瘦并不弱。
就算真的“弱”了也是到了大学后陈寻抛弃她之后的事。
方茴的“弱”是弱在精神上的,不是身体上。
其次,你觉得让何泓姗花枝招展的吸引陈寻在这部剧中合适么??
我相信在我们的匆匆那年时,最初开始喜欢一个人时,肯定不只是因为他/她身材好吧??
第三,关于饼脸的问题,女主同是齐刘海长发的,《挪威的森林》大法好,搜索电影版+菊地凛子有真相。
最后,何泓姗演的方茴给我的感觉和张楠的简直一模一样:不是明眸皓齿的美人,却有本事让你过目不忘。
问题六,最后探讨下暖男乔燃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第一,田博说这是一个主要面对女性观众的戏。
第二,看这部剧看得带感的,一般都已经过了那个岁数了,都是来怀旧的。
田博说,可能女生的年纪去到一个程度就会喜欢乔燃这种细水长流型的多一点。
年轻时喜欢陈寻这样的多一点。
这个我赞同。
第三,同样是内敛的人,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乔燃而对方茴的关注度没这么高?
因为乔燃做的事情是实打实的,大家都能看见的。
方茴主要靠内心戏,靠想,靠我们观众猜测。
而看乔燃是不需要我们自行脑补的。
是能直接让大家感到窝心的。
所以大家都喜欢乔燃。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可能有很多东西说得不够完善,还恳请大家不吝指教。
小弟先谢过大家了。
希望大家能一如既往地支持《匆匆那年》!
——2017.3.26分割线——作为多年的豆瓣小透明,看到那么多的小伙伴喜欢这个剧评,我真的很开心也很感动。
时间飞逝,距离《匆》上映已经两年半过去了,不知道大家有了什么变化,都过得好不好。
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了吗?
变成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那个人了吗?
对自己的匆匆那年释怀了吗?
希望大家一切都好,天天都开心快乐!
忘记了原著是在哪儿发现的,不过看上之后就拼命地想知道结局,最后熬了一个通宵把书看完了,第二天还睡过了头,放了闺蜜的鸽子。
看的不是很细,所以很多细节现在已经记不清了,但大体故事的情节还都记得。
八月二日那天在工体附近的车站偶然看到了广告牌上的大字“方茴喜欢陈寻"瞬时间看书时的记忆都回来了。
然后就下定决心这剧一定得追。
后来百度了一下,发现五个主角里唯一一个认识的就是杨玏,还是来自唐山大地震里那句”你怎么打人呢“。
林嘉茉的造型和我印象中书里的造型一模一样,所以顿时好感倍增。
这两天把已出的四集都追完了以后,更觉得这就是我脑补的匆匆那年。
今天逛豆瓣看到好多人都对陈寻用手电筒给方茴照板报那段印象深刻,就突然想到初中时的一件事了。
初中时我们班也有这样一对,女生做板报,她的男朋友,一个娇生惯养的少爷,就站在边上用牙给她撕着胶带,初中两年,高中三年,两个人一直都很好,好到让人觉得只要是大学毕业两个人就能结婚了。
可是上了同一所大学的两个人却没过多久就分手了。
因为男生就像后来的陈寻一样,喜欢上了大学班级里的另一个女生。
现在的两个人好像都有了自己新的生活,剩下的好像只有我这种局外人在感慨他们没在一起真遗憾。
真心觉得匆匆那年这本小说很真实,真实到让人害怕。
从来都没有人能打包票自己的爱情是永恒的,所以陈寻也不是渣男,只不过是他的爱情变了。
到四集终赵烨还是那个跳马猴子一样的气氛担当,一想到后来他逐渐成熟沉默,有点不敢看下去了。
并不是HE的结局才是好结局,没在一起并不能否定我们一起度过的青春。
========================================================看到评论里好多人吐槽何泓姗的演技,什么像盲人,不禁想替这姑娘说一句。
其实这姑娘真的演活了方茴,一个父母离异初中一直带着小白花被人欺负的女孩子你还希望她有多坚强。
EP14里方茴拿着花带着笑听着陈寻唱那首写给自己的歌,突然出现了沈晓棠的和声唱着那句我希望这首歌你能和我一起唱,那一幕我觉得何泓姗演的是真好,目光漂浮不定,当她明白怎么回事的时候才有了花束的掉落,夺眶而出的眼泪。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眼中的方茴就应该是何泓姗表现出来的这种小心翼翼,她怕别人觉得她不一样,和陈寻好了之后又开始怕陈寻不喜欢自己,一直努力让自己不变,却不知,在陈寻的变和自己的不变之间两个人的距离越来越远。
真的很难说明陈寻对方茴的感情是不是爱。
在小说里陈寻注意到方茴是因为赵烨和乔燃,赵烨为了和方茴变熟,每天兜个圈子和她一起回家,乔燃和方茴因为 对作业变熟了,而自己和她却怎么都不熟,她也对自己淡淡的,这些因素加在一起激发了陈寻对方茴的好奇心以及占有欲。
同时高中的单调生活和交际圈也让淡淡的方茴看起来没那么无趣,更多的是温柔可人。
但是大学的生活不一样,有社团,有了新朋友,更多的是没了约束,陈寻高中时喜欢吉他喜欢酒吧歌手的表演,这些在方茴看来都是高中生不应该做的事。
但是上了大学之后这一切原来不应该的框框都消失了,可是方茴还是活在自己的框框里,而陈寻却早已挣脱框框,所以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陈寻后来会喜欢上和自己有更多共同爱好的沈晓棠。
杜维瀚演的赵烨也要赞一个,过去的跳马猴子到EP14出狱后的异常稳重,虽然我不理解编剧为啥要把来我们大长春好好上大学的人送进监狱。
原著里林嘉茉在宋宁的追求下,做了一个春梦,可是梦的主人不是苏凯,不是赵烨,更不是宋宁,而是陈寻。
明里暗里都指出了林嘉茉喜欢上了陈寻,确实很狗血,但是又很现实。
作为方茴的好闺蜜,林嘉茉一直都目睹着陈寻对方茴的好,同时也享受着陈寻对方茴好的同时顺带对她的好,这种喜欢是水到渠成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人会被闺蜜抢了男朋友。。。。
电视剧里似乎是删掉了这条线,不能说不好,起码这样会让林嘉茉和方茴的友情更纯洁。
还有两集结局,可是看到现在真让我没法猜到结尾,不过真心希望编剧能给一个即使不是和,也要好的结尾。
不过私心来讲,我希望这个故事不要在十六集末讲完,来个sp或者第二部也是不错的,嗯。
========================================================虽然说指出片头的每集小标题像极了请回答系列可能被喷,但是我觉得学习人家的优点为己所用没什么不好的。
匆匆那年每个小标题都是满满的中国特色。
看剧之前知道的演员只有杨玏一个,启用新人演员真真是个最正确的决定,就像请回答1997,新人不会有代入感,不会有影子,不会看着看着就跳戏了,虽然杨玏让我看着就想到了我爱我家。。。
私下围观了杨玏和何泓姗两个人的微博,这两个人都很讨喜。
杨玏从小长在人艺,戏剧专业出身,总希望这样的人不要趟娱乐圈的浑水,呆在剧场这种地方多好,像他爸一样做个戏骨,成为artist,而不是artiste。
何泓姗这个姑娘也很特别啊,感觉完全是游离在剧组之外的一个人,感觉不像是混娱乐圈的人。
真的觉得这部剧特别好,日本有求婚大作战,韩国有请回答1997,我们天朝也有自己的匆匆那年!
=========================================================吐槽:微博上有人不断讽刺国产剧拿打胎做文章,其实看看各个地方台的电视广告,各种晨报晚报里充斥的都是各种人流广告,所以可以说国产剧还是接地气的嘛
本不想去看这部风靡网络的剧却因看完电影后想要知道更为完整一点的故事,就看了这部《匆匆那年》,说实话作为一部网剧来说已经算的是很精致了,看完之后除了借机缅怀一下自己的青春也有了很多的思绪。
陈寻誓言说起来美好,但却像个谎话这是一个即使劈腿也无法真正让人去恨的人,他像是最炙热的阳光照亮了方茴的整个青春,他对方茴的关注和喜欢是从方茴对他的无视开始的,他那样一个众星捧月似的阳光大男孩走到哪儿几乎都能听到女孩子的尖叫声,却在方茴这样一个无比安静的女孩儿面前被彻底的无视了,他不能理解为什么她可以和乔燃一起说笑一起自习却对始终对自己如此冷淡。
虽然有点不好听但陈寻对方茴最开始的喜欢确是一种猎奇心理和占有欲作祟,也许他也不会想到这个像空气一样安静的女孩儿会真的成为他的空气,就只是默默的陪伴着他,想要和他一起上大学、一起找工作、一起结婚生小孩儿、一起慢慢变老。
陈寻喜欢上沈晓棠是必然的,陈寻的世界太精彩,他喜欢方茴但也喜欢篮球、喜欢音乐、喜欢各种新鲜的东西,包括沈晓棠。
可是方茴的世界里却只有陈寻,这样的爱久了会让他觉得压抑,在面对沈晓棠这样的姑娘,有着想相同的爱好,性格开朗还多才多艺还恰巧这个女孩还喜欢自己的时候,作为陈寻这样一个男生势必是会移情别恋的。
不能就此说他是个混蛋渣男,至少他在喜欢方茴的时候是真的喜欢,手电筒照在她的脸上、把她编的手链戴在手上、在所有人都在批判他们的感情的时候仍既有坚持的勇气,为了她放弃理综的三道大题,为了带他去看哥哥的演唱会去打工,这一点一滴都是证明,证明他曾认真的喜欢过方茴,所以说即使他的承诺没能兑现,我们也能看到他在青春里最炙热的爱情。
我始终无法分辨出他到底喜不喜欢沈晓棠,不知道他到底有多爱方茴,也许是方茴最后的举动让他明白这个女孩儿是用自己的生命在爱他,也让他看清楚方茴对于自己来说不可能只是个过去,有些过去永远也无法过去。
方茴我们要互相亏欠,要不然凭何怀缅这个单薄瘦弱的女孩儿用她青春里最美好的时光去爱一个人、恨一个人,然后又像从未出现一样在他的生命里消失不见。
她的家庭以及初中的经历造就了她敏感脆弱缺乏安全感的性格,在她和陈寻的爱情里她永远都是被动的,陈寻就像是一束刺眼的阳光闯进了她的心里,那么的让人猝不及防,但却那么的温暖让她不由自主的想要去靠近但她却不知道太刺眼的阳光是会伤害到自己的。
从被逼着回答是或不是就注定了只能是陈寻抛弃她,她始终都是安静的陪伴在他身边,安静的看着他,甚至是在知道陈寻喜欢沈晓棠之后也没有大哭大闹,只是安静的说了分手。
她想不明白为什么当初说好的要永远在一起怎么说变就变了呢,大家都在往前走却只有她还固执的站在原地等待,还想要和陈寻回到过去,她爱的太深太傻,傻得没有了自己只剩陈寻,所以陈寻不要她她也就不想要自己了,这么极端的事情也只有她这样的人会做,要么是一百要么是零。
有人说方茴总是一副怯懦胆小的样子,但我不这么认为,她是勇敢的,在学校和家长的逼迫之下她没有选择放弃和逃避而是默默的学习默默的站在陈寻身边想要努力的追赶上他。
她也是善良的,至少她没有利用乔燃对她的爱,她宁愿选择毁灭自己也不愿去欺骗一个深爱自己的人。
乔燃是我的或不是,我都喜欢乔燃这种暖到心窝里的男生真是谁遇上谁幸福,但他最希望幸福的那个人却不幸福,在他的心里,只要你幸福,是不是我的又有何妨呢.真是可惜这样春风一般温暖的男孩儿却没能幸福也没能让最爱的姑娘幸福。
在我看来方茴喜欢上陈寻不是因为乔燃畏畏缩缩不敢表白以至于被陈寻给抢了先机,他们两个本就不是一个性格的人,在面对感情时陈寻选择的是进攻是掠夺,而乔燃选择温柔的守候和陪伴。
他对陈寻说他压根儿就没有把这(方茴)当做比赛,否则陈寻未必能赢他,是啊,相比乔燃对方茴的守候,陈寻确实自始至终都没能真正了解方茴的心所以他最后只能是伤害她。
而乔燃没有选择去表白并不是懦弱而是他不想打扰方茴的世界,只想在她身边温柔的守护只愿她能幸福。
无法去评判好坏对错,女孩子在年少的时候不论是出于虚荣心或是随大流多数都会喜欢陈寻这样光芒四射的人,等过了轰轰烈烈的年纪却只想要乔燃这样温柔相待细水长流的人相伴一生,爱若不能携手走一生那就只能叫遗憾了。
林嘉茉我爱你是我的事,与你无关这样明朗的女孩在学校里必定是人见人爱的,苏凯也不例外,他一定会喜欢上嘉茉的,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可是,她却搞不清楚自己的心究竟安放在哪里。
她对苏凯的执着像是一种自恋式的暗恋,她放不下不是因为有多喜欢苏凯而是她迷恋上了喜欢上苏凯的自己,打探他所有的消息,收集SK开头的钱,去看他们训练给他送水,这些事久而久之便成为了她的一种习惯,她沉醉在这样的习惯里无法自拔,所以即使知道苏凯有女朋友也还是要固执的做着同样的事固执的等待。
直到她如愿以偿跟苏凯在一起,直到赵烨为了她坐牢,她才明白原来梦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它永远不会实现,因为永远在憧憬着,而真的变成现实之后就会发现不过如此,才会发现自己的心已经不知不觉的变化着。
电视剧里最后让她跟赵烨在一起了,原著里好像是跟宋宁在一起,宋宁虽好但还是她们两个让人有点安慰吧。
赵烨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嘉茉就像是春日里最美的花朵盛开在他的生命里,她的微微一笑就可以抵消他所有的不痛快,他最大的快乐就是可以逗嘉茉开心,看她开心自己也会傻乐呵。
赵烨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无所谓,他是不喜欢学习,但他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也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奋斗的目标,有自己喜欢的姑娘,可是他学习不好,家境不好,就连喜欢的姑娘眼里心里也都是别人。
所以他只能通过打篮球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只能像个傻子似的都自己喜欢的姑娘开心,幻想着美好的未来。
可是在宣布他坐牢时他绝望了,想要让父母过上好日子的理想、拿到手的大学通知书、喜欢的姑娘一下子就全都没有了,他就像一下子坠入了黑暗的谷底再也不想爬上来了,也没有力气往上爬了。
所以他会选择出狱后一个人在夜总会打工没有去看以前的兄弟也没有再去找嘉茉,他觉得自己没有勇气再跟他们在一起玩了,因为他们不一样了,他选择安静的不去打扰,他想就此相忘于江湖。
可是嘉茉把他拉了出来,也只有嘉茉能把他拉得出来,在他的心里,即使有天大的事情,只要林嘉茉一个微笑就够了,嘉茉都对他笑了,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呢青春之所以这么难以忘怀,是因为我们在逐渐的失去它,我们一步一步的变成自己可能并不喜欢的样子,我们可能并没有过上当初憧憬的生活,我们想要海阔天空的自由但却局限在现实里无法自拔,我们看着现在的中学生多潮多年轻感慨着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我们再也无法在教室里安静的自习,无法在狭窄的楼道里嬉笑打闹,无法花痴学长也看不到漂亮的学妹,再也不用为无数的作业和恼人的成绩头疼,再也回不去那样的时候了。
我们怀念过去其实并不是过去真的就那么美好那么难以忘怀,事实上在过去的我们可能也会有很多痛苦难熬的时刻,那时的我们也盼望过时间你快点走呀。
只是所有的事情在回过头来看的时候都被蒙上了一层温暖的色彩,我们相信它都是美好的,因为我们回不去了。
对陈寻和方茴来说,陈寻最开始喜欢方茴在现在看来真是幼稚,为了自己的好胜心和占有欲,而方茴最后的自虐是真傻,无论是选择乔燃还是潇洒走开都明明可以更好的,可是这多假呢,不论当初是怎样的彼此伤害与错过,都是最真实的自己,最真挚的感情,都在彼此的青春里留下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才是成长,这才配得上叫青春。
至于那些伤害,那些悔恨,都会在匆匆的时光里被遗忘,留下的尽是当初最青涩的记忆,最明媚的笑容。
方茴其实是一个会存在每个人青春故事里的女同学。
沉默、内向、敏感、倔强,一头长直发,永远都是人群中安静的那个。
在一群同学嘻嘻哈哈的时候,她永远都在课桌边;当女生讨论着哪个男生最帅哪部电视剧好看谁和谁又在一起了,她永远是背景。
所以,这样的女孩子,其实是不适合当女主角的。
因为,在每个人的高中时代,这样的人都只是记忆里很小很小的一个模糊的样子,更有可能,谁都记不起她。
可是这样的女孩子,也拥有自己的人生。
方茴爱陈寻,几乎是概率百分百的事情。
陈寻是所有人高中时代都受欢迎的男生,学习成绩好,打一手好球,青春帅气,开朗活泼。
就像是太阳,谁不爱它的光芒呢。
所以当陈寻如暴风骤雨闯进方茴的世界时,方茴几乎连拒绝都乏力,渴求着陈寻留到最后。
可陈寻背叛方茴,也几乎是概率百分百。
每个人都爱自己,每个人也更爱会给自己能量的东西。
沈晓棠也是光啊,她和陈寻本就是同类。
相比于方茴,沈晓棠几乎是完胜。
我们都知道青春里那些长发飘飘安静认真的女孩子是男生眼里的女神,可我们也知道,人生里活泼潇洒聪明娇俏的女孩是惹人喜爱的。
方茴之于陈寻,要说是爱情,更像是冲动,像是懵懂的激情。
因为她特别,所以她吸引眼光,当接近得到之后,就会发现她其实没那么好,甚至没有普通人那么美丽。
这时就会觉得自己错了,想要放弃了。
正因为如此,我才特别爱里面的一段台词:“所有男孩子在发誓的时候都是真的觉得自己一定不会违背承诺,而在反悔的时候也都是真的觉得自己不能做到。
所以誓言这种东西无法衡量坚贞,也不能判断对错,它只能证明,在说出来的那一刻,彼此曾经真诚过。
”我相信陈寻对方茴说永远的时候是真诚的,也相信陈寻曾经真正爱过方茴。
只是这些都只是刹那。
只是人心,太难不变。
不悔梦归处,只是太匆匆。
这个故事其实一点都不匆匆,可是回首去看,往事了无痕。
正像那一晃眼就不见的青春,拥有时以为天长地久,转瞬百年。
昨天看完了该剧。
我没有看过原著,只是根据电视剧写写自己的感想。
可能这部作品,在大多数人眼里是一部很不错的改编,因为很多人在里面多多少少都可以发现自己的影子。
但我觉得里面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讲述的是教你怎样去寻找痛苦,怎样逃避责任,怎样对生活绝望。
其实,青春没那多的痛苦,如果真是这样,谁还敢去回忆,谁还会如此向往。。。。。。。。
记得林夕有一句歌词是这样的:但凡未得到,但凡是过去,总是最登对。
我们都曾有过这样认为,错过的都是最好的。
其实我觉得这是一种很消极的心态,因为无论发生什么,生活都得继续。
我们能做的最好的就是好好地过好现在,让将来的人生少一点遗憾。
坚强这东西,看似很容易,但真的真的是很困难。
一想起女主方茴遇事那苦瓜似得神情,就觉得不舒服,如果人们都像这样,怎么对得起上帝赋予我们如此美丽的生命。
在这世上,除了生离死别,真的没有过不去的事儿。
记得到目前为止遇到的最大的坎儿是那一年高考失利。
那时,真的很困惑,感觉天都会塌下来,那时候。
我很幸运,上天能给我一对这么好的父母。
她们没有任何埋怨,任何责骂,有的只是父亲的鼓励,母亲慈祥的眼神。
所以,我认为,中国的家长决不会像里面演的那样绝情,那样不懂礼数。
但中国的大多数高中老师,为了升学率,真的是什么都干得出来。
也许很多女孩都想自己的生命力有一个像乔燃那养的暖男,可以默默的对自己好,可以再自己需要的时刻立即出现在眼前,可以不用对他有任何的责任,只是沉默的接受。
其实,这很自私。
不喜欢,真的应该说得很清楚。
用一种适当的方式拒绝他对你的任何的好,让他去伤心,让他死心。
这或许才是对待感情成熟的表现。
同时,男孩们,我们真的不应该去暗恋一个女孩,因为,那只是在浪费时间。
看完最后的结局,感觉很揪心,我一直都觉得我的青春岁月虽然有很多的心痛,但开心时间比悲伤的时间多得多得多。。。
所以,青春很美,我们不应该这么消极,不用去装深沉,找一些不必要地哀伤。。。。。
看完结局的时候,突然想到詹姆斯.麦卡沃伊和安妮演的《 成为简·奥斯汀 》 ,不是因为比较,只是觉得他们的爱深沉、美丽,当然也很幸福!!。。
其实最先知道的是电影《匆匆那年》,也许是演员给人的感觉与学生更接近些吧,我反而更愿意接受电视剧的版本。
挺真实,也挺感动。
青春留给我们很多美好的回忆,美好之中总难免夹杂着苦涩。
陈寻曾经那么地想得到方茴的爱,各种试探、伎俩,最终得到方茴的回应。
他的爱很热烈,但在激情退去回归平淡以后又试图想去寻找另一份更热烈的爱情。
尽管他骨子里有着对方茴的愧疚,但这无疑同时伤害了两个女孩。
感情最忌讳的就是拖泥带水。
相比之下乔然默默的守护也许更容易长久,乔然最后离开的时候有一段台词:一开始我害怕你知道,又怕你不知道,更怕你知道却装作不知道。
又远又近,那么现在,请让我用朋友的名义,继续爱你。
乔然更像是那个年代里的青涩少年,想说又不敢说,让一些美好的故事遗憾地错过。
我们的青春岁月中必定有过或是见过陈寻和乔然这样的朋友,也必定为我们的匆匆那年留下过抹不去的印记。
《匆匆那年》的原著和电视剧我基本上是在同一时间交叉看完的。
所以,我既说不上是原著党,也并非来声援电视剧。
看完后只是越发觉得,也许我们每个人,无论看完后是喜欢还是不喜欢,都是在怀念自己匆匆的那年。
若是喜欢,定是觉得这故事将那个年代的校园,那个校园的爱情,那些爱情里的人都真实地还原出来了,而不喜欢的人,多是抱怨女主角演得太次,男主角选得太老,故事穿帮镜头多种种,大概是埋怨这剧并没能完美地勾起他心里的关于校园关于青春的一切美好记忆。
目前看来,这类青春校园剧选择网播是对新道路的一次很大胆而成功的探索。
毕竟青春题材的受众们早已经是不再每日坚守在电视机面前有什么看什么的九零后,而九零后正在成为撑起网播电视剧市场的主力军。
十六集的片长看似不长,但对于一个简简单单的校园故事已经足够了。
电视剧和原著的出入很多,但这并不影响它本身的优劣,镜头语言和文字语言本也无法直接拿来比较。
因此,电视剧里完全删除原著中“张楠”这个旁白者的角色也确实是出于电视剧叙述角度的需要。
若非要说改编后的遗憾,也许该是高中校园与大学校园戏份的侧重,书中大部分内容其实是方茴在讲述她和陈寻、和乔燃、和林嘉茉、赵烨的高中时代,那些让她最刻骨铭心的爱情和友情,那些他们一同经历的建国五十周年大庆、高考、申奥成功也都是以高中时代为背景,而大学随时几人故事的转折点,但并未占据大量篇幅。
相反,电视剧里没过几集就已经把高中时期的种种一带而过,对于未读过原著的人来说,“匆匆那年”这四个字到底是指什么,就变得模糊了。
说实话,刚踏出校园的我,似乎已经渐渐忘却高中是什么感觉,虽然总说着自己似乎是停留在高中的最后一刻,这四五年来一直未向前迈一步,但终归是悲哀地发现,高中生活的细节在我脑海里留下的记忆慢慢在褪色。
也许,很多人说青春题材影视所作的恶就在于助长一群二十出头的九零后还未长大便已经开始怀旧青春。
可真正觉得高中是青春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的人大概都懂得,这些作品到底有什么内涵什么深意根本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和书里戏里的他们一样,都那么年轻,那么美过。
我们并非怀旧,而是记住。
我们只是在看,自己的匆匆那年。
“你知道心痛是什么感觉吗?
是我看着你拉过我的手却拉着别人,心痛就是每天夜里我梦见你醒来却是无尽的黑暗,心痛就是我在和别人上床的时候心里想的还是你。
”一直强压着的情绪被大结局的这段对白戳中,这段电视剧增加的情节似乎在诠释陈寻对方茴的感情,证明着他是一个有良知的混蛋。
看过小说的人一直对于这个时候的陈寻耿耿于怀,认为他有什么资格难受呢!
男人啊,总是一边厌倦着旧爱甜蜜着新欢,又会一边惦记着旧爱心痛着错失,殊不知在你变心的同时有多少人也一样的惦记着你的旧爱。
每个人都有青春,每个青春都有故事,每段故事都有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回忆之美。
整部影片截取了小说的很多精彩情节,同时又增加了很多独有的特色,编剧田博在采访中肯定了九夜茴对他的尊重和宽容,他以男性视角诠释了对青春期年少疯狂的刻画,更加丰富了整个故事。
还记得08年看小说时候去翻了九夜茴的博客,她提到小说中一个剧情是她认为最心疼的,不是2001年那场大雪后的分手,也不是陈寻带方茴从医院回家时的我们回不去了,而是大学时方茴知道陈寻和沈晓棠同居后默默的跟踪他们,或者拿着电话卡分别给他们打电话,听到占线后听一会再挂了,一张201的电话卡直到出国也没打完。
感同身受,一直欣赏女性导演或编剧对于人物细节的描述,正是如此。
影片泛黄的色调竭尽全力的在还原着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青春模样,从装扮到物件,甚至音乐。
配乐既有原著中的《你怎么舍得我难过》,也增加了周杰伦、张国荣的记忆。
关于演员其实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幻想,任何影片都无法让所有人满意。
何泓姗一出场我觉得她比我想象中的方茴漂亮,跟小说中低眉细眼完全两个人;杨玏的沧桑感略强了些,但是后期代入感很强;乔燃的扮演者很成功,博学多才的暖男;嘉茉神似小姚晨,女神范儿略低了些;赵烨的感觉有些不够阳光;苏凯是我在看预告片时候唯一觉得和原型最接近的;沈晓棠没有小说描写的活泼开朗人见人爱。
但是这些不足以我们对该剧的喜欢。
作为网络剧,它的制作和宣传要远远高于其他同类题材。
周播剧的形式,每集一句话的小标题,影片最大的成功就是能让每个人看到曾经的自己。
一直以为它是一部80初的青春,没想到我的90后学生们也在追剧,足见其魅力所在。
“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依然挚爱这句话。
年轻时的我们总是不顾一切,以为长大就永远在一起,但是发现长大只是意味着分离,而那时候的人只能渐渐活在心里或梦里,那时候的事只能变成美好的记忆。
而爱回忆的我们,终究注定走的会慢一些。
正如方茴的“不能伤害你只能伤害自己”的心痛,也如陈寻“我不怕你不爱我却怕你所爱之人非良人”的错失。
没看过原著,但这就是我的匆匆那年,每个演员和角色都是对的。
陈寻、方茴、乔燃、赵烨、林嘉茉每一个角色的感觉都刚刚好,不多不少。
一开始我是不喜欢这种懦弱看着丧丧的女主的,可是只是因为这个女主是方茴,让人心疼到不能自已的方茴,她爱得那么纯粹真心又小心翼翼。
虽然女主在剧里表情基本是从头丧到尾,可是我想她在男主面前是真的开心,男主当时可能也是真心的喜欢她。
为什么说可能,因为男主最初接近追求女主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好奇和想征服这个自我屏蔽外界的女生,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个人。
但陈寻也的确为方茴做了很多很多,也许在追求的过程中的确喜欢上了女主吧,不然女主这么敏感胆小怯懦被动型的女生也不会爱得这么刻骨铭心,爱得说自己不会再爱了。
所以我想男主还是爱过女主的,只是一切都抵不过时间和人心的变化。
现实就是这么无奈,山盟海誓都是虚的,只有时间是真的,时间会告诉你谁在说谎,谁变了。
看到后面真的超级心疼女主,她是鼓起多大勇气接受这段感情,并用心对待啊!
恨透了男主,幸好结局没有狗血地破镜重圆,不然只能一星!!!
第一次看剧的时候希望女主借自杀来报复男主,让他一辈子活在愧疚后悔之中,一辈子忘不了女主。
现在想想当时的想法挺可笑幼稚的。
除了陈寻之外,方茴、乔燃、赵烨、林嘉茉每一个角色都让人心疼😭特别是方茴和乔燃,方茴和乔燃应该都很难再这样刻骨铭心地爱一个人了吧。
幸好还有赵烨和林嘉茉有个好结局😭
国产青春偶像剧拍到这程度已经不错了。女二比女一美系列。
国产偶像剧的良心作品啊!画面看着好舒服 演员也不是老在电视上晃悠那几个 不错!
烂到没朋友,把原著都毁了。还是期待电影吧
其实前面对于高中的拍摄真的很还原我们的高中生活,很有少年感,一起做坏事,一起聚餐,一起学习。而且感觉演员演的也很棒,将角色的性格特点刻画的很好。但是后面剧情走向总感觉有些狗血。
80年代读大学才有这样喊自由独立有好的图书馆吧…男一演中学生也太老了
电视剧好评,电影差评
好傻逼的电视剧啊!真心讨厌那个僵尸脸的女主,各种不懂事还作个要死,活该被抛弃……
好剧烂尾 高中的部分真的拍得好 自己也回忆起了很多高中的事情 大学的部分就开始乱了 乔燃选的好 赵烨林嘉茉选得也好 如果把男主和女主换两个更适合的演员 就更好了 后面马上要上电影版了 求张一白不毁剧本
或许就是因为青春里失去了那么多,错过了那么多现在才会那么喜欢这一类的电影
我整个曾经都是那么爱你,爱的那么真心那么纯粹,那时的我又怎么能料到今天的我又爱上了别人,而且貌似也很真心和纯粹
乔燃真的很让人心疼。剧版比影版好看很多,很赞
现在看来,我真讨厌这个故事。所有的角色都那么傻逼,电视剧拍的也够刻意的。烦死陈寻了,臭傻逼。
很不错的一部电视,没有很出名的演员,都是90后新人,但是演的真的很好,女主长得很让人怜惜,也很现实,好像每个人都不会和高中相爱的人最后走到一起。如果,当初选择和男二在一起,结局可能就不一样了吧。可是,青春没有如果。个人感觉比电影版好看
主演这么老,怎么演出小鲜肉的高中生的感觉啊。。。。
电视剧拍得挺符合书的,演员也很切合
开头每集一个哭点,后来每集一个怒点。乔燃揍陈寻的时候我拍手了!
大学阶段明显不如高中时期拍得好,另外结尾实在太匆匆。关于陈寻的变心,编剧改得不如小说自然。为整体的拍摄诚意,还是四星吧。
忘记了很多公式,但是却记得你微笑的样子。高中生活简直神还原
还是小孩看的东西
陈寻不是我心中的陈寻,但乔燃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