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是我第一次写影评,就连我的年度挚爱carol都没让我产生写影评的欲望。
但是freeheld真的让我觉得非得写点什么。
从知道这个片子要开拍我就一直很期待,毕竟这个话题真的还不错,咩姨和page的cp也挺吸引人的(大雾)……… 然而看完之后我真是呵呵哒。
我都不知道为毛这样的卡司碰上这样的题材,拍出来的居然是这种连纪录片原作都不如的破片子纪录片原片是40分钟,电影是103分钟,多出来那一个小时在干嘛呢:除了卡瑞尔大叔和忠犬警官以及will同学卖了加起来不到十分钟萌之外,剩下50分钟都是咩姨和page的感情戏………… 说真的,肤浅如我其实是很热爱感情戏的,但是freeheld里面的感情戏真的真的看得我尴尬症一个劲儿的犯😂 俩完全没有cp感,各种不般配的女子(蜜汁不般配,年龄身高气场简直没有一样有cp感的),用50分钟从相识到约炮到吵架到同居到买房到爱得难舍难分要死要活,这样的剧情还能更糟心么😂 尤其是尼玛她们俩居然还有船戏…… 我特别认同魔王说的觉得船戏必须要是有推动情节或者塑造人物的作用才有必要拍。
freeheld里显然是不需要船戏的,但是既然都拍了这个完全无意义的船戏,明显就是打算做噱头,那至少得脱个衣服吧…… 不用漏点不用正面,但好歹得真实点或者美点吧……… 然而肤浅如我都只能感到阵阵尴尬😅 咩姨和page一点儿chemistry都没有我就不说了,毕竟这部戏的重心也不全在爱情。
但是关于同志平权的部分,说实话,也没拍好。
我也看过纪录片,知道过程是怎么回事,但是这毕竟是个电影啊,不求多波澜壮阔至少也得有点艺术加工再创作吧!
bbc拍个无人生还还要创新一下改改凶手的作案动机;云中漫步一样也是以纪录片为蓝本就把情节改紧凑了好多,人设也改得很厉害。
可是显然freeheld电影后半截和纪录片内容真的没什么区别,甚至于还没有纪录片动人。
虽然加入了gay律师忠犬小伙伴和好人议员,可是说实话,他们的加入确实有点儿喧宾夺主。
同志平权在影片中根本就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也就是咩姨的角色强调了几次equality,然后就这样了。
甚至直到最后我都感觉page那个角色根本不care同志平权,gay律师还是只在关注同性婚姻,至于其他角色更是只是把关注点放在对个人的同情上了。
这样拍确实很平实,但是如果想看平实,为什么不直接看40分钟的原版纪录片呢?
既然拍成了电影,那么总应该深化下主旨吧。
所以总的而言,freeheld的剧本真的问题很大,重点的平衡很有问题。
说实话,我觉得一部成功同志电影的focus真的只能有一个,要么主要讲情爱,比如断背山、春光乍泄、卡罗尔,要么主要讲平权,比如米尔克、费城故事。
毕竟正常情况下,一部电影差不多就两小时,怎么可能把情爱和政治都讲充分。
freeheld要么就应该好好拍拍咩姨和page如何情深意重(说真的这对cp我是真的接受不来),要么就干脆弱化page的角色删掉那些得病前的感情线好好说同志平权嘛。
一点小小的进步需要太多人的抗争与牺牲。
虽然没有《骄傲》那么令人热血沸腾但同样打动人心。
我不禁想,如果某一天自己遇到同样的困境,我的朋友亲人是否也能像电影里的警察修车店老板那样伸出援手,而我自己又能为处在困境中的同类做些什么?
人想要活下去就要不断的抗争,需要莫大的勇气,在这样的过程中,势必需要来自他人的支持。
从这类影片中就能看出,维权之路无论在哪个地方都举步维艰,必须要有更多的人团结在一起,不仅仅是LGBT人群,还要有正义的官员、热情的社会人士,敢于直言的媒体,清醒的民众……天朝的维权进程何时能够前进一小步?
需要太多人太多的努力。
最后那个同志警察站出来带着一众警察去参加议会的时候我很感动。
一个开始明哲保身的人都敢于站出来,说明其他人的行动已经给予了他很大的触动。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身边都有同志朋友,除了嘴上说理解支持以外,作为直人到底能给予LGBT群体什么实质帮助?
抛开直弯之分,一个朋友有难,作为一个人,究竟应该用怎样的态度面对?
这已经不是直弯范畴之内,而是作为人,生而为人,就会面对的。
美国的同类维权电影表现的都是一种众志成城,最初觉醒的人去引导和影响他人,感化以前对此抗拒的人。
这表现的是一种民族精神,一种凝聚力。
透过现象看本质,此类电影除了宣扬平权思想外,内在还是在弘扬美国精神。
比起直言不讳弘扬英雄主义的战争题材,这碗回味曲折的美式平权鸡汤才是我的爱,也是更加能够将老美要传达的精神深入我心的一类电影。
具备同一特质(这种特质可以是性向也可以是种族)的人聚集在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的设定总是会让人斗志高昂,也更会令人感同身受。
电影最后授予女主中尉勋章,公开的葬礼,体现了体制内对她的认可。
这对couple不仅从最初的家人朋友支持逐渐扩展到社会支持,最后在形式上也得到了体制的认可。
这种层层递进的铺陈,赋予了电影张力,也表达了主创们的价值观,同时很好地引导了观众的情绪。
之前看评论有人觉得剧情割裂不连贯,我并没有这种感受,觉得节奏和氛围处理的都很好,虽然没有太过精彩之处,但也没有败笔。
朱迪摩尔和艾伦佩吉的演技也都很棒。
最后的最后要说一句,片尾原型照片出来的时候真的很震撼,让我心里一下子升腾起一种肃穆感,最后一张照片两个人的眼神坚定有力又平和宁静,那是找到了爱的眼神。
假期的第一部电影,在去哈尔滨旅行的火车上看完的。
虽然里面群演的表演有些夸张,不过电影里罗拉说“我并不是要得到什么特殊待遇,我只要求平等”让我印象深刻。
有不了解的人会疑惑为什么要用游行,平权运动这些在他们看来“大张旗鼓"的方式争取同性婚姻,不嫌麻烦吗?
也碰到反感谈论同性平权的题的人,他们认为同性的平权游行过头。
甚至有人偏颇的认为同性平权只会让社会的秩序混乱,会让自己的孩子变成他们口中的“不正常的人”。
之前的自己也曾经觉得只要2个人相爱就够了,婚姻也只是一纸关系协议。
其实现在想来,这样想的自己其实很缺乏对于自身权益保护的意识。
目前同性恋人的现状是,在许多基本的社会保障方面,只因为是同性伴侣,就没有办法享有那些异性伴侣拥有的基本权利。
当你在遭遇变故,无法放心自己的伴侣,希望给自己深爱的伴侣更稳定的保障时。
却发现,只因为是同性伴侣,你们的关系不被承认,哪怕你们相爱了几年,甚至十几,几十年,哪怕你们之间经历了多少生活的点滴。
当本该合法的权利无法被保障,爱情也无法保证彼此的合法权益,无法给你牵挂惦念舍不得的伴侣任何保障时,你会变得无比希望得到平等的对待。
15年,美国成为世界上第21个全境同意同性婚姻的国家,同性平权,还在路上。
同性平权,从不是为了凸显自己的不同,争取的只是异性伴侣早就拥有的权利,争取的只是平等。
同性平权just for equality.
存了1080p,借着ep和摩尔阿姨家主页字幕组的字幕看了电影,却没有写观后感。
感谢字幕组爆肝工作,也感谢EP和摩尔阿姨演员们,剧组的努力工作,带来这部影片。
看到一个小时的时候已经泪流满面,看完的时候完全是抽噎着关掉电脑,最后又听到了麦莉的Hands of Love.这是我心目中2015年最催泪的电影(也可能是我泪点太低,聚焦,丹麦女孩,房间,女性参政论者,布鲁克林都把我看哭了,也因为自身原因,这部让我最难过)。
很多人的评论说电影“政治倾向太明显”,电影背景在一个民主国家,他们有选票,政治是她们生活的一部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电影的原型“保险被拒”原本就是与政治息息相关的,即使当事人并不愿意牵扯太多,只想要自己的爱人能够好好的,留下她们的房子,但要知道,她们恰恰是促成美国2015年同性婚姻合法的基石之一,和所有的LGBTQ人群一起,密不可分。
这部电影也确实向我们展示了政治,展示了公平,正义,在电影中,很多的普通人,白人直警,白人弯警,白人直议员,犹太弯男,看到了终生百态,不同的人对这个人群的态度,看到了博弈,想想原因,只觉得无言以对的痛苦。
犹太弯在庭上跪着对着席上的直人议员,说“You have the power”,直男警把他拉起来说他就是在耍猴戏,没有任何意义,又有几个直人能够懂得跪在那里祈求一份对普通人来说不能再普通的权利的感受?
在美国这已经成为过去式,在这里不是,也看不到会是的那一天究竟在哪里。
这部电影不纯粹,要说的很多,也说了很多,很多很多之中,又有着纯粹的爱情,纯粹的勇敢。
可以说这部电影,是这个群体与世俗博弈的一个缩影,真的让人动容。
EP,摩尔,所有的演员,都很好,没有拖后腿,也没有过于出类拔萃,融合一体的真实。
最后,我真的很喜欢这部电影,我心目中的,2015年最佳LGBT题材影片。
我只想给我爱的女人正义 那个女人就是你
豆瓣推荐的一部影片 看之前先浏览了一下短评 部分人觉得剧情太平淡昨天看完之后 眼泪一直流不停 很少因为影片而流泪摩尔阿姨演技真的太赞了 英姿飒爽 刚开始出现的时候真的为她着迷 看短评说佩吉是本色出演 可能生活中就有女朋友吧 不过在摩尔阿姨面前 觉得她一点儿都不怯场 演技也很OK基本上就是讲了一对忘年恋 在阿姨最后绝症的时候 为了把抚恤金留给自己的同性伴侣而不断维权最后维权成功的故事 据说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 看了一下原型 警察阿姨还是好迷人
电影原型人物原型颜值真的也很可 这样看来佩吉有点娘娘的哈哈哈哈哈开场佩吉和摩尔阿姨在酒吧外面 聊到生活 佩吉说信任一个人蛮难的 但是找到了这种感觉说这句话的时候 画面直接切到摩尔阿姨 真的很有feel
摩尔阿姨眼里都是心动相对其他同性电影 这部电影中的🛏️戏并不多 跟生活更贴近一点摩尔阿姨是名警察 佩吉是名汽车修理工 两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工作 一切就很平常且平淡搬进新家后 佩吉一直在帮忙装修 打造两个人的家 也是摩尔阿姨的梦想
摩尔阿姨气质好好
佩吉两人 一栋房子 一只狗
摩尔阿姨的梦想生活一切改变是从摩尔阿姨查出肺癌晚期 不停的化疗 不停的进出医院最后癌细胞扩散到大脑 她连自己的亲妹妹都不认识了 但还是紧紧抓住佩吉的手而在手术室外的佩吉也很令人心疼
我爱你在治愈率不足10%的时候 摩尔阿姨申请去世后将抚恤金给自己的伴侣佩吉但是县议会的议员们都不同意 他们认为这是违背世俗的 不应该被认可和接受之后县里的一个同志联盟负责人站出来帮助维权 【那个时候同性婚姻还未合法】
志愿者们在议会大厅看到这段的时候 真的觉得好温暖 同志们互相支持 当然还有摩尔阿姨的警局直男搭档 一直在帮助她 刚开始是不理解 后来一直跑来跑去帮助摩尔阿姨维权 在议会大厅的发言令人印象深刻
原型最后 佩吉坐在海边回忆摩尔阿姨的时候 看到这里狂掉泪
第一次在海边散步的时候到最后 分享一点个人感受·爱是一切·不论是什么类型的爱情 都应该被祝福和尊重 因为爱是一切·我是你的 但你是自由❤️
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讲述汽车维修工Stacie(艾伦·佩吉饰)与其警探女友Laurel(朱丽安·摩尔饰)在后者被诊断身患绝症后,进行养老金维权的故事。
毫不意外的,咩姨又是受。
虽然她在戏中办案时很帅气,但是所有感情戏的段落依然软萌。
前面把谨慎的柜中人演得很好,后面的病态也很到位。
艾伦的戏份比较少,可表现的空间也不太多。
后面的犹太律师,感觉有点儿用力过猛,有点儿太过脸谱化的sao零。
这部片子叙述方法特别“纪录片”,因为平铺直叙,没有卖弄任何技巧,但剧情走向又很典型的美式商业片,“平淡的开始,幸福的发展,遭遇困境,不被理解,少数人站了出来,带动了更多人,最后得到了所有人的理解和帮助”这种典型的套路。
因为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要更贴近真实事件,所以局限也比较大吧。
片中用一定笔墨描写了女性在职场中受到的歧视,在一些行业中,只因身为女性就受到嘲笑和排挤。
两人在警局和汽修厂,要比男性更努力、更优秀,付出了成倍的努力后也仅仅在职场上得到了和他们平等的待遇。
====以下是概括全剧透,慎看====
故事的开始在2002年。
Laurel是名非常优秀的警探。
因为女性在警局里受到歧视,她一直倍加努力的工作,功绩卓越。
因为工作关系,Laurel不敢出柜。
在一次离家很远的圈内排球活动中,Stacie遇到了Laurel,对她一见钟情,两人虽然年龄差距挺大,但还是走到了一起。
Laurel在GAY吧遇到了男同事,同事偷偷和她沟通,说好互相保密。
Laurel的工作危险、繁忙,对同事隐瞒Stacie的存在,Stacie觉得很委屈,但也支持着她。
1年后Laurel贷款买了新房子,Stacie和她搬到一起住。
她们去已经合法的州申领了民事结合。
Stacie亲自动手装修两人的房子,一起养了只大狗,开始幸福的新生活。
Stacie在新家这边的汽修厂找工作,被嘲笑是女孩子力气小。
Stacie和汽修厂的冠军工人比赛换轮胎,Stacie用了7分12秒,比最快记录快了50秒。
她很高兴自己能为Laurel分担房贷了。
Laurel的多年搭档Dane来送乔迁礼物,Laurel才向他介绍了自己女友,Dane生气她为什么不告诉自己,Laurel说你作为白人直男,不会理解我工作的压力,你觉得轻松得到的东西,我需要用尽全力去争取,如果我出柜,可能就只能被派去打打杂了。
Dane并不理解,还是为不被信任而生气。
Laurel觉得不舒服,在Stacie的催促下,她去医院检查,发现得了肺癌晚期。
Stacie很伤心,要辞去工作照顾她。
Laurel向县级立法委员会提交了申请,自己死后把抚恤金给Stacie。
一桌直男领导们开会讨论这个申请,一番嘲讽后迅速拒绝了,立法委员会的Brian提出了她们是申领过民事结合的,按规定应该享受伴侣的待遇,有人立刻反驳,这样是个人都能拿到公务员的抚恤金了,Brian指出,取得民事结合的手续比结婚复杂的多。
但是另4个人依然坚持,拒绝了Laurel的申请。
搭档Dane来到Laurel家,告诉她申请被拒绝了,他为Laurel鸣不平,他建议Laurel在地方的公开会议上亲自争取。
Laurel在会议上介绍了自己23年来的工作,并提出了诉求,再次被拒绝。
有记者报道了这件事,登上了当地报纸的头条。
一位同性恋犹太律师找上门要帮她们造势,引起全国关注,他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推动平等的同性婚姻而不是被歧视的民事结合。
而Laurel、Stacie、Dane的本意都是只想解决抚恤金问题,并不想把事情闹大。
看着无助的Stacie和病情急速恶化的Laurel,Dane终于能够理解她们,他和Laurel作为多年的同事和朋友也冰释前嫌。
律师号召了游行抗议,Dane也号召警局的同事们能去声援Laurel,而直男警察们都因为局长的指示、更因为事不关己而拒绝。
Dane只好自己去加入了抗议。
他说如果自己现在就和Laurel结婚就可以轻松拿到抚恤金,然后转交给Stacie,但他不会这么做,因为Laurel善良、正直。
她是对的,希望她能带着尊严死去。
县政府把锅推给了州法律。
在Brian的提示下,Dane查到了县政府的档案,有些官员能够拿多份退休金。
县政府再次召开公开会议讨论这件事,Laurel的GAY同事鼓足勇气去参加了抗议,局长也睁一眼闭一眼,更多的警察去参加了会议。
在众人的帮助和支持下,她们终于争取到了应有的权力。
Laurel还被警局升职。
Laurel去世了。
因为得到了抚恤金,Stacie得以继续住在充满二人回忆的房子。
一间房、两个人、一条狗,再加上三餐、四季、偶尔的吵闹,以及数不清的浪漫……我愿意追求这种生活,至死不渝。
我是一名警探,在一次出差时,被她搭讪,从此她成了我生命倒计时里最重要的人。
两个人在一起需要相互了解,慢慢磨合。
令人惊奇的是,我们一切都非常顺利,我们有了自己的房子,在房间里拥抱,一起休息、吃早餐......这一切都太美好了。
但是,这美好被突如其来的噩耗打破了,我被诊断为肺癌晚期……我舍不得她、当我处在生命尽头时,我在乎的只有她。
我想为她做点什么,我准备把我的抚恤金在我离开之后留给她,这样她就不会辛苦还房贷了,但是,我的上司不允许我这么做,他们不承认我和她的关系,换句话来说,他们抗拒拉拉。
幸运的是,我的搭档,他站在我这一边,帮助我,不遗余力的。
他是我最需要感谢的一个人,因为他的努力,原本不支持我的同事,最后他们也站在了我这一边。
经过我们不断地努力,最终,我们赢了这场战争,这场属于我的最后的战争。
是的,我们赢了,我要感谢每一个帮助我们的人,谢谢他们支持我,帮助我。
记住:我们生而平等。
公众号会话框回复关键词:被拒人生
开头一段简直看不下去,比起《卡罗尔》来,被甩几条街,人物情感处理的不够细腻,感觉Laurel和Stacie莫名其妙就在一起了。
想来前部分导演只想体现Laurel的工作态度以及她23年来为政府的付出。
之后倒是慢慢紧凑了,也耐看了。
但总体剧情还是平庸,就像大家说的那样,“改编自真实故事”拯救了这部电影,姑且以一部纪律片看还是可以的。
不想对具体内容评价,单从电影来讲,《阿黛尔的生活》、《freeheld》、《卡罗尔》三部片子中,还是《卡罗尔》演员深得我心,摩尔阿姨和女王比起来逊色得多。
原谅我是女王的裙下走狗。
她们有一栋白色的房子,房子里有一对相爱的人,房子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她们精心布置的痕迹,她们养了一只狗,房子前后种满了绿树和鲜花。
她们爱过、闹过、悲伤过、尽力过,房子里有她们所有的痕迹,见证了她们斗争的记忆。
个人感觉片子好过卡罗尔。
泪如雨下并不仅仅两个女人忠贞不渝的爱。
更多的是人们为了权利而尽力争取,政治为了人权妥协和前进的社会宽恕和法律制度的弹性。
局长把中尉的徽章授予Hester的时候,她的一生圆满了。
这是我的第一个泪点。
全过程我感到身在中国的无可奈何,太平洋另一边的东方国家几乎不具备任何一个这样维权的条件,它几乎没有一个为民众开放的入口,它的文化也没有一个拥抱变化的姿态。
单从影片上看,Page表现一个痞气十足的少女的表演太过刻意。
Moore很美,气质美。
Hester的work partner、修车店黑人老板等对她们的支持显得义无反顾,毫无情绪冲突。
总的来说,影片的重心太偏向这场维权的律政斗争,而不是个中人的情感,于是几乎每个人都被脸谱化,不是支持Hester的黑脸就是直男癌的白脸。
剧情上,前面比较拖沓,我猜如果不知道这拍的是真实故事,不少人会抱着看拉拉如何做爱的好奇心去等待他们的G点,然而拖沓的前半段让大家失望了。
前半段虽然拖沓,却是后半段的基础,因为前半段主要讲述了两个事,第一Hester是正义的女英雄,第二两人是真心相爱的不是仓促的炮友。
一个值得一提的讽刺是,最终做决定的不是民众的呼声,而居然还是州长的一个电话。
这也许是西方对于“民主”的重新思考。
单从电影讲,不好,真的不好。心里仅存摩尔的好感又快没了。
正片显然比另外两部冲奥作品《丹麦》和《卡罗》弱了一个档,但片尾有感动,屏幕一黑由Miley Cyrus演唱的片尾曲渲染的震撼和感动比正片还要大。比奥卡斯获奖单曲强一百倍!
三星半,看完很感动,但剧本真的稍欠火候
剧本糟糕节奏也有大问题,人物主次不清,情感可疑,全部都是不了了之式的处理。
题材不是我的菜。
四星
没有想象中好看 剧本槽点太多了
为什么有的人从朱诺就看出艾伦佩吉是弯的???什么都需要勇气。
三十分钟,不敢往下看了,虽然女主们进展迅速,但是看着好自然,太甜了。house,partner,dog,我也想要这样的生活😭果然马上开始虐了,看到最后果然是真实故事。电影的生活气息很浓厚,故事转折也很现实。这就是没有获得同性婚姻合法权前gay couple的生活。想哭。这种事情一定发生了很多很多次了。前辈的牺牲,政治的博弈才换来了今天。
“The personal is political.”//电影的失败之处大概在于用了103mins讲述甚至还不如最后真实原型的几张照片来得更直接也更有张力//表达的本意从想要为爱人争取合法权力转向了对更大范围的平等权利追求 确实生硬和别扭//真的很累 仅仅要活得普通就已经需要绕很多弯路//只想扑进朱利安摩尔怀里呜呜哭…
首先这不是爱情片 但作为伪纪实前半段两人感情发展太奇怪 还不如十分钟简单说一下直接代入平权主题 后半段犹gay律师介入以后影片才进入正题(略晚|这又是一部只有懂得平权重要性和艰辛的人才看得下去的电影 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切都不是白来的|即便电影本身价值一般 还是红着眼睛看了后五十分钟
讲真 这个剧情设定有道理??不大看得下去系列
I’m only asking for equality……难受。
无聊的剧本加上完全不来电的两个人。
哦 不行啊 我们必须要站出来说话啊 我们都是普通的人啊 请平等的对待我们啊
柏林威尼斯戛纳奥斯卡四料影后加一个现实中的蕾丝边并未擦出什么耀眼火花。从里到外中规中矩,甚至有些生硬。如果对一个真实事件改编的题材,没有某些明显的艺术化渲染,冲击力可能都不如拍成纪录片强烈。
前半段so sweet,后半段直接给我虐哭。只求公平对待,不妥协不放弃的人们为平权运动的付出令人钦佩。感觉对于两位女主的情感线描绘并不及《卡罗尔》,倒是女主的男同事的仗义行为让我印象深刻。因为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片尾原型的照片出来后,更打动我。p.s.摩尔阿姨最近几年都太拼了!
影片剧情发展太快了,总感觉摩尔阿姨和艾伦佩吉差些火花,主角的演技弥补了剧情的不足,几个男性角色也有些光彩。为同性恋争取权利的桥段让影片进入高潮,感动之余更多的是欣慰。让我更加相信一句话“我们坚持一些事情,并不是因为这样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做是对的”
又浪费了个好题材,毫无打动人之处。而且主角毫无cp感,让人出戏
就是个平淡无奇的维权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