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 非常暴力 钢琴曲却一直相伴 故事内涵深刻 老人 年轻人 2个极端 除了赤裸裸反应社会问题 更让人深省 正义不一定正义 黑暗的东西也不一定都是你以为的那样...英式暴力风格 全篇黑灰蓝为基调 却让我感到那么几分柔和凄美 老harry睿智 身形不那么矫健 却依旧宝刀未老 这些老将 真是一个顶十 Michael Caine,Clint Eastwood.... 喜欢和睿智老人在一起 听他们道人生波澜起伏 感受他们带给他人的启迪和感悟人命将至 若能在将死之际 完成某些使命 也可欣慰了.... 那也就活有所值了
趁着自己刚刚看完还在情绪点上来随便絮叨絮叨。
看完电影脑子里想到的就是,“把社会渣子简单化到只是渣子只做渣事全家都渣生出的孩子也会是一群渣的情况下,正义也就简单了”。
这电影里没有灰色地带,对渣们——杀之!
现在这么干脆的,有自个儿主意的片子少了,也可能因为这是导演的第一部电影,主题会保守些,不会搞什么多条主线啊,不同人物立场啊,主角的道德困境啊等等等等,最后给你抛个主角的背影,镜头一拉个全景把问题都扔给辛苦了个把小时看电影的我们。
这么看的话,导演挺厚道的,或者说还是挺诚恳的。
可是,人就是贱啊!
好不容易有了这么个简单明了,痛快淋漓的除恶霸扫纯渣的电影,自己却都难以相信。
为啥这么不平静?
想了半天,就是因为这个电影里的纯渣纯的太浓郁了。
电影中的处理很符合故事发展的,一切都是以老Harry、警察们的视角来呈现,这群渣就没干一件人事!
一开始的随机性暴力犯罪就很让人shock,无缘无故,那些青少年渣们就是为了试试手枪,不好意思,枪法本来不准的,没想到扫着您了。。。。。。
这个被扫着的妇女成了一则早间新闻。
青少年渣们以暴力为消遣,组织语言只会以F字开头。
某晚,这群小渣子们还打死了一个不堪其扰的退休单身老头,并残忍的捅了数刀,且毫无不适感。
成年渣们呢?
倒毒品,卖枪支,并且更加暴虐,更变态。
电影中的成年渣们渣的更经典。
卖抢的那俩,经典的瘾君子形象。
惨白,枯槁,深眼窝,神经质的眼神,痉挛似的动作神态,毫无逻辑征兆的情绪起伏。
插针管,吸白色粉状物,用毒品控制他人进行性虐待。
镜头里的一切都渣的让人想埋了他们。
来收保护费的那个成年渣呢?
也是个耽于性事,好小男孩这口的毒枭。
渣叔叔呢?
隐藏在吧台后面的职业杀手啊。
做活稳准狠,并亲自示范给小渣如何漂亮干净的干掉活人,且招呼小渣实地演练。
而且心中有计划有步骤的杀人灭口、掩盖死因。
好了,电影中的渣就是这么的纯,让你连恻隐之心都很难唤起。
然而,当你看到至渣们的存在就是上帝的错误的时候,心中还是难免唏嘘。
为啥?
因为我又想起了自己当年上完刑法课时的自己无奈的想法——很多情况下报不了仇就只能是暗杀了。
犹太人对待当年屠杀他们同胞的,逃脱了法庭审判的纳粹们,进行了大规模的暗杀行动,是为复仇。
这种后续复仇,让纽伦堡审判成了象征性演出,而且演出的主角还是纳粹。。。。。。
前天看到一则新闻,说是在全国哀悼日那天,有四个中学生,无聊到街上游荡,看到个精神病,暴打其两个小时致死。
有人说是家人疏于管教,有人说学校不负责任,有人总结说是后天成长环境不良,当然也有人指出了天生犯罪人理论,认为这种小畜生就是纯渣。
看到电影里面那群青少年渣们打人我就想到了这四个中学生的新闻。
心中一阵恶寒,谁都有可能是随机犯罪的那个被害人,而被害后你的生活会怎样?
还活着的话,去看看朱迪福斯特的勇敢的人吧。
又是一个血亲复仇的故事。。。。。。
好了,还得说说老Harry。
影片前半部分老人丧偶的悲痛,孤独的晚年生活,让人甚感压抑,因为谁都会有老的那天,命够长的话,难免会移情。
看老人家颤颤悠悠的杀人,确实不是滋味,一般电影中的老人不是智者就是圣人,有岁月允许他们拥有的庄重感,有阅尽人事的豁达和淡然。
可是本片里,本应是以上形象的老Harry却被逼上了梁山,这种巨大的反差甚有效果,让渣们看上去更渣,让观者压抑上更添压抑。
年过古稀的迈克尔·凯恩大开杀戒!
凯恩和康纳利爵士貌似年龄相仿,但是很明显康纳利那棱角分明的英俊面庞更加硬朗和凶悍。
康纳利似乎是天生的银幕硬汉,从17岁到70岁。
但是凯恩则有着一张慈眉善目的面孔。
比较适合扮演慈祥的长者、忠诚的管家等。
有道是人善被人欺,凯恩在本片中明显已经忍无可忍,以至于古稀老人大开杀戒。
本片被BBC成为年度英国最佳电影之一。
这个假期里看了好几部烂片,多亏有了这部《哈里·布朗》,总算看到一部不错的电影。
成熟的男人懂得忍让,懂得三思而后行。
老人不是智者就是圣人,有岁月允许他们拥有的庄重感,有阅尽人事的豁达和淡然。
心中存有的正义感也逐渐升腾起来。
看过一部类似的影片,处刑人。
看简介以为这部影片也不过尔尔,可看完后却觉得十分给力,倒也不全是因为那个老帅哥。
其实有时候我觉得,人心中的恶会是想都想不到的程度。
就像那些个被称之为孩子的混混们,看到自己屠杀的老人居然会有快感,还把手机视频录下,毫无一丝半点的难过内疚之意。
对这样的人,如果还要一位的以公平道义处之,就像那个女警官开始冠冕堂皇的审讯,我都觉得很可笑。
所以说,人会可恶到难以想象的程度,实在是令人发指。
其实这样的剧情以前也不是没有过。
无非是警察不给力,于是百姓要自己去伸张正义,警察却觉得百姓这样做是不对的,自己作为法律的代表要去阻止他们,云云。
我每次看到这样的桥段,都想狠狠地“哼”一声,狗屁。
这就像是有两个人在打架,一个人高马大,一个身材弱小。
你想去劝架,却劝不动那个强者,因为他会连你一起打。
于是你拖住那个弱者不让他动手,说不许打架,结果就是弱者只能被你绑着手,任那个强者打。
事情就是这样。
那个女警官穿越暴力区,被撞了,她满脸鲜血,她满是恐惧。
这样一个菜鸟,这样一堆无能的,不关心百姓的警察,无力对抗整条街的悍匪,只能对自己的同事说,我是警察,所以我要阻止犯罪,我要去阻止那个老头杀了那个我们知道是杀人犯却拿他没办法的人。
我了个去,搞毛啊。
其实这不是几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环境的问题。
这让我想到某个不能说的地方,这个地方里有很多阴暗角落,有各种各样的冤屈与不公,却被强制压下。
我不知道到底会有多黑暗,因为我还太天真。
我只知道,如果一个人最起码的生活被遭到惨无人道的破坏时,如果是我,也会反击。
就像那个可怜的哈利,妻子离开了,朋友也死了,警察还不给力。
草,都闪开,让爷来!
想到那个自焚在自家屋顶,不愿搬迁的妇女。
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么?
上午没事儿,和往常一样,找部电影看看,结果遇到了《哈里·布朗》。
一口气看完后,心里有些感触。
就片子本身来说,没什么出彩之处。
老套的情节,和有些电影一样,都是拿着退伍老兵说事儿。
和他们不同的是,这个名叫哈里·布朗的老兵已经70多岁了。
哈里·布朗住在一个贫民区,每天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去社区医院看望垂危的老伴儿,然后去楼下的酒馆和老朋友len下棋。
然而,每次出行,他都小心翼翼的避开可能是捷径的地下通道。
因为,那里是贫民区小混混们的乐园。
这些小混混们无法无天,吸毒、贩卖毒品、打骂甚至杀害当地的居民。
len就是受害者之一,小混混们往他邮箱里边放狗屎、往他脸上吐吐沫。
哈里·布朗劝他要忍让,要去警察局报案,避免正面冲突,len感到不理解,因为哈里曾经是皇家海军陆战队的成员,可是现在却看不到一点儿特种军人的勇气。
哈里告诉len,自从认识了老伴儿,就已经决定安安静静的过日子。
可是,事态的发展总是出人意料。
先是老伴儿抢救无效而去世,接着,len也出事儿了。
一天晚上,小混混们在len的门口放火,len忍无可忍,怀揣一把刺刀来到地下通道,想把他们赶走,结果被混混们杀死。
哈里心痛之下,把希望寄托的警察身上,可是最终却大大的失望。
因为刺刀是len自己的,所以法院不认定混混们是故意杀人。
受到双重打击的哈里在酒吧喝多了,回去的路上竟然遇到一个混混持刀抢劫他,专业的特种格斗技能使他轻松结果了这个混混,鲜血似乎更加刺激了复仇的欲望。
他取出了尘封多年的军刀(看外观应该是索林根的FS2000),杀掉两个贩卖枪支的混混,抢了几只手枪。
开始踏上复仇之路…… 最终的结局还算圆满,他亲手打死了杀害len的凶手,因为救了警察,也免于起诉。
最后的镜头是哈里在家里出来后,终于直接走向了地下通道,这似乎代表黑恶势力已经烟消云散。
这部片子给我的印象就是立场不明确。
要说突出显示警方的不作为吧,最后还是警方的狙击手救了哈里。
要说突出主人公的英勇吧,最后的结局似乎暗示不全是个人的力量。
想来想去,真正有所感触的是:人一定要在年轻的时候有所积累,同样是拿着一把军刀,len的结局是被杀,哈里却能用它复仇。
如果没有海军陆战队的经历,一个70多岁的老人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
倒是《飓风营救》里男主角的一段话可以为此做个注解:“我不知道你是谁,也不知道你想要什么。
我不会和你谈判,因为我没有钱。
我有的只是特殊的技能,经过千锤百炼的技能,这种技能对于你们这种人来说,将会是一场噩梦。
”
又是一个以暴制暴的故事,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不是浪漫的爱情复仇,也不是年轻人为哥们复仇,而是一个花甲之年的老头为自己的棋友复仇。
很震撼人心,应该是英国电影史上最好的电影之一,不知道中国90后10后以后会怎么样。
这种以暴易暴在国外可以追溯到罗宾汉形象,在中国就是武侠。
公正是人民不懈的追求,但是总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阳光有自己的规律在什么时间照到什么地方。
所以罗宾汉和武侠经久不衰,人们津津乐道。
好電影。
电影色调正是叙事的感情色彩有個鏡頭很有意思的鏡頭:老朋友的葬禮。
先是幾輛威風凜凜的黑色車隊駛進、駛過,攝像機跟隨車隊、走過中點停下,才發現飄然而過的車隊與劇情葬禮沒有情節發展上的關係,停止後的攝像機的畫面中心點聚焦在“老友的葬禮”,禱告的牧師和肅立的主角,以及新挖開的黃土與墳坑。
——葬禮只有這些元素!
只有兩個人和一座墳。
淒涼、孤獨,被遺棄、遺忘的感覺極其強烈!
很經典的片子。
感情的鋪墊和發展都很到位,劇情更多地讓人感到冷和壓抑。
治安混乱的社区,社會的治安混亂與主角的老邁和社區居民的孱弱,構成極強烈的比對,相互支撑并增強暗色调的调色所持續散发出的暮气、死气、悲哀。
好电影,确实!
人到暮年一条腿迈进棺材的日子真不好过!
就矛盾衝突看,看似是主角的復仇,大殺四方;更隱微的控訴,該是针对治安混亂的社区的窒息和絕望;但就個人体验来说,老而孤獨和無力,才更是始終貫穿其間的主體,人到暮年!
——正如前面所例举的那个镜头所表达出的信息,孤独、被(社会)遗忘、无力无奈……看的過程中,總會禁不住想起自己的父母和岳父母的老年生活,唏噓難受。
怎麼才是幸福,晚年的幸福?
至少,這是影片給我的一個問題。
同時,影片另外一個很大的主题,是城市社區的衰敗。
城市化到成熟乃至衰退阶段,真會上演如此絕望的衝突嗎?
我只是本能地拒絕相信其在社會主義中國之城市化進程和發展中的預言性。
天天去医院看植物人的老伴,由于地下通道被小混混占领,需要绕远道,他忍了;和朋友常去喝酒、下棋的酒吧里,小混混在进行白粉交易,他忍了;公寓的楼下,晚上小混混抢东西打人,他忍了。
朋友被小混混拿刀捅死,自己也遇到小混混抢钱,他再也忍不下去了。
于是,70多岁的退役海军陆战队员开始了他的复仇之旅。
PS:女警察挺傻X的。
他是一个善良的老人,善良到似乎有些胆小。
行动迟缓,肺气肿让他随时有倒下来的可能。
他唯一的亲人是垂垂老矣的妻子,躺在医院的病床上靠呼吸机维持生命。
他唯一的朋友是他的棋友。
在一个绝望的时刻,这两个人同时离他而去。
夺去他们生命的,一个是无情的上帝,一个是残暴的人类。
对于上帝他无话可说。
对于残暴的人,他期待着法律的公平。
然而,民主社会的专政机关力量太软弱了,没有铁的证据,对坏人只能无可奈何。
亲人和好友的离去,让他愤怒、绝望到无谓,平时无论如何都不愿穿行的地下通道,他走进去了。
一个倒霉的瘾君子,为了搞到一包毒品的钱,向他笨拙地挥舞着刀子。
这位前皇家海军,已经了无牵挂,且对这帮坏蛋深恶痛绝,社会现实也让他的价值观有了转变,他不再是以前的那个小心翼翼的寡居老人了。
他只是灵巧地抓住对手的手腕,翻转,向前一送,瘾君子立马毙命。
这次被动地杀人表面上看起来完全纯属以外。
实际上在他的潜意识里早有预谋。
从他走进那条地下通道的时候,他就已经在内心最深处做好了杀人的准备。
所以他才可以在动手的一瞬间没有丝毫的犹豫。
杀一个是杀,杀一百个也是杀。
这次杀人反而增添他的勇气。
原来个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实现正义。
他翻出皇家海军配发的匕首,看了看,有点过时的感觉。
于是去买枪。
顺便杀了两个枪贩子,救了个美女,还捞了一笔不义之财。
枪有了,钱拿了,坏人杀了两,然后去教堂。
去忏悔?
如果这样想的话,那你和我一样俗套。
正义之剑无须忏悔。
是来捐钱的,不义之财不可留。
老人杀人照杀,是非善恶的原则还是非常明确的。
然后就开始了复仇之路,大开杀戒,遇到坏蛋绝不手软。
先抓个坏蛋,动用私刑审一审。
用枪审坏蛋可比美女用和颜悦色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软磨硬泡管用多了。
三下五除二,案情就一清二白,连证据都搞到手了。
继续杀吧。
在坏蛋死光以前绝对不手软。
正义最终得到了实现。
坏蛋死光时警察开始上场吹牛了。
不仅吹牛还撒谎。
可见,无论是专制,还是民主,政府说话是永远不靠谱。
@2024-06-01 13:04:58
凯恩老头子后劲不足嘛~
明显是在探讨当今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只不过借一个老人复仇的故事,就变得很精彩
老人侠!
老戏骨MichaelCaine沉稳依旧。 那个女ploice真是一个SB,放着坏人不去抓,还从老头身上打主意,白白害死自己的同事。
铺垫不足,中段开始失控,后段接近崩溃。
太压抑了
光是警察不看凶器指纹这件事就够让人失望了。
不错的英国电影
太平淡
退休老士兵教训社会青年的剧情,等待高潮一直不来,最后虽然以暴制暴但是并没有很震撼和潇洒,也有些无奈和悲情,色彩暗淡女警圣母无法接受。
老戏骨就是牛 一人之力震全场
看了半集都觉得是在看人类之子 科幻片一般里面那条毒虫是指环王里的小鬼吗
Caine的眼睛……永远是那么意味深长
1.警察这么弱?2.英国贫民区的无法无天这么严重?3.harry最终也未入狱?说明以暴制暴合情合理?剧情漫长简单,有时候故弄玄虚。完全不符合个人口味。
老夫聊发少年狂
海报骗人啊 喂
你在老爷车里得不到的发泄,就在这部电影里得到吧!还是以暴易暴我最心水。Michael Caine老当益壮,凌厉逼人。
当社会把一个老人压迫到通过杀人来反抗这个社会的黑暗的时候,大概这个社会的道德已经沦丧地剩不下什么了。
Michael Ca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