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回来了

Er ist wieder da,希魔回来了(港),吸特乐回来了(台),元首在现代,Look Who's Back

主演:奥利弗·马苏奇,法比安·布施,克里斯托夫·玛丽亚·赫布斯特,卡蒂娅·里曼,弗郎西斯卡·沃芙,拉尔斯·鲁道夫,米夏埃尔·克斯勒,罗伯托·布兰科,施特凡·格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15

《希特勒回来了》剧照

希特勒回来了 剧照 NO.1希特勒回来了 剧照 NO.2希特勒回来了 剧照 NO.3希特勒回来了 剧照 NO.4希特勒回来了 剧照 NO.5希特勒回来了 剧照 NO.6希特勒回来了 剧照 NO.13希特勒回来了 剧照 NO.14希特勒回来了 剧照 NO.15希特勒回来了 剧照 NO.16希特勒回来了 剧照 NO.17希特勒回来了 剧照 NO.18希特勒回来了 剧照 NO.19希特勒回来了 剧照 NO.20

《希特勒回来了》剧情介绍

希特勒回来了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二战结束70年后,沉睡的希特勒(奥利佛·马萨奇 Oliver Masucci 饰)竟然苏醒了。再度走上德国柏林的街头,眼前的一切已经和当年大相径庭,而他的一帮拥趸也早已经不再身边,希特勒陷入了迷惘之中。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个网络时代里,自己因为“长得太像希特勒”而一跃成为了网红,接踵而至的聚光灯和赞誉令希特勒内心里建造帝国的梦想死灰复燃。 于是,希特勒决定利用新时代的高科技产物——网络来实现自己的理想。然而,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希特勒的计划在刚开始似乎进行的非常顺利,但渐渐的,分歧产生了,他无法掌控的事情接二连三的发生。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鬼同你住我想藏起来囧爸卢浮魅影恐吓包裹极盗车神越和南海洋巨兽该死的歌德3摩登家庭第二季桃花小妹倾听大唐小吃货2咕噜咕噜美人鱼2非礼勿言天国的阶梯大佛开眼巨鳄风暴加油,你是最棒的恰逢那年花开邻座的关君与小留美的现象死于德州大帅哥辣手回春王昭君极限飘移次郎长三国志十三格格铃芽之旅新上海滩

《希特勒回来了》长篇影评

 1 ) 【Er ist wider da】这哪是喜剧片、讽刺片,这明明是预言片!

<图片1>他的确存在每个人心中,但是为什么以前都看不到他,现在却到处可见呢?

历史又在重演,脱离了群众的精英阶层就像当年的贵族一样,自以为代表了全民,代表了正义,把底层那些不符合政治正确的诉求斥为错误,这样从舆论上把问题掩盖住了。

身临其境不只是一个比喻,不真正的身临其境,是没法完全感受“其境”里面的人的想法的。

所以他们难以理解:文化多元化多好啊,可以欣赏不同文化的魅力;那文化差异的冲突呢?

反正他们交往的都是其他文化里面的文明人。

少数族群在社会上是弱势,需要纠枉过正的弥补;那些被你慷他人之慨的主体族群里面的弱势群体呢?

反正不是他们。

移民也是好事啊,上为国家增加了多元人才,下为企业降低了人工成本;那些被抢了工作的人呢?

反正精英是不怕下岗的。

底层因此而来的怨念和恐惧,就一步步导向了一个声音:非我族裔,其心必异。

外人的文化带来了困扰,赶走他们就好了。

少数族群特殊待遇不公,赶走他们就好了。

外来移民抢走我们工作,赶走他们就好了。

当精英提不出其他解决方案,反而一味站在外人一方道德批判自己时,这群人只能找到这最直截了当的答案了。

看看现在的欧洲,看着现在的美国,看看现在的中国吧。

这时候,如果有这么一个有魅力、有煽动力,最主要是为他们说话,说出他们不敢说的道德错误的心声的时候。

Er ist wieder da。

 2 ) 精致的喜剧片

本来写了一篇台词和画面的解读,不过太散,推到重写。

画面方面的解读高手很多,我就不班门弄斧。

就从别的方面写写。

整个故事,只有三个人反对希特勒。

男主,犹太奶奶和广场大叔。

男主为了爱情而惧怕希特勒,犹太奶奶和广场大叔则因为希特勒对犹太人的迫害。

三人的共同点,都是因为种族屠杀而憎恨希特勒,这是不是德国人民的共识我不知道,却是现在我国年轻人的主流观点。

希特勒最大的罪行是将德国在内的欧洲人民卷入万劫不复的战争深渊。

一部政治喜剧,男主从头到尾没有一句关乎政治的言论,是一个有意思的方式。

他关心什么呢?

怎样靠希特勒发财,怎样勾搭哥特妹纸,怎样保护哥特妹纸。

是的,与好莱坞主角一样,本作男主在影片开始时下岗待业,用一部录像逆天改命,左右金钱右手女人。

不,是爱情事业双丰收。

最后本应杀死希特勒成为英雄,却被关进精神病院晃晃终日。

同样,哥特妹纸与她的朋友们也只热衷于撒旦信仰。

也许这种不关乎政治的心态,正是德国青年的真实写照。

犹太奶奶,从纳粹屠刀下幸存的亲历者,代表主流媒体的观点,希特勒屠杀犹太人,所以他是魔鬼。

广场大叔,he has been told to hate hitler 。

他对希特勒的恨,就像我们现在喊打倒四人帮,是一种历史经验。

而这种经验从老奶奶的保护整个欧洲犹太族,已经缩小到男主只保护自己的爱人。

这种缩小是非常普遍的,影片中其他角色身上更为明显,心胸狭隘的副总监,对希特勒的爱恨只因为自身职务,节目主持人讨厌希特勒,只因为抢了他的风头,打着民主党旗号混日子的主席,为了装酷而崇拜纳粹、撒旦等的年轻人。

而关心政治的人,几乎都只看到难民问题。

于是希特勒敏锐地发现问题所在-人民不关心政治,因为自身对政治无能为力。

里面有一段希特勒关于咖啡的演讲,星巴克谁负责?

还有一段对电视节目的评论,演员表情僵硬,戈培尔看到肯定不高兴,这种让人民要求政府负责的态度让人眼前一亮。

他再次玩弄“代表民意”的把戏,成功出现在民众视野。

身为政治评论员的希特勒,没有祸从口出,而是倒在爱狗人士的口诛笔伐。

重新包装后东山再起,依旧风生水起,甚至有了死忠。

果然,人民不是不关心政治,而是人民离政治越来越远,越来越局限于自身利益,这才是影片最大的讽刺。

当男主把希特勒逼上天台,我以为所有人都因此幡然醒悟的时候,希特勒出现在男主背后:“你杀不死我,因为我活在你们每个人心里。

”正如八十年前一样,当所有人都沉默,希特勒成为他们的嘴巴,告诉列国,我们要发展和扩张,人民得到了面包和工作。

如今,希特勒再次代表人民,于是所有人选择沉默。

就像女总监,知道这就是真的希特勒,却选择追随。

而八十年前的德国人民,除了面包和工作,还得到了战争以及沿用至今的不平等条约。

影片另外还提出一个讨论,就是德国的难民问题,让希特勒宣传民族平等本身就和带着盖伊福克斯面具来传播民主一样可笑,希特勒最大的标签就是极端民粹主义,那些沉默的追随者不可能忽视这一点。

而驱逐难民也是现实德国民众的主要观点之一,也许影片想让人们想起,被极左政党支配的灾难。

 3 ) 自我反省的勇气

非常有趣脑洞大开的政治讽刺喜剧,我敬佩德国人敢于自我反省的勇气,有一句话说得极对,妖魔化也是一种逃避,一味的否定反而暴露了心里的恐惧。

这个管他真的假的希特勒有一句精准点题:你永远摆脱不了我,因为我就是你们的一部分。

存在即合理,他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肯定是有道理的,文明和理智的体现应该是客观反思。

 4 ) Er ist immer hier

大约90年代的时候,哈佛有一位博士生Goldhagen写了一篇论文,后来补充后出版,叫做《Hitler's Willing Executioners》,大陆翻译本《希特勒的志愿行刑者》这本书后来去德国宣讲的时候,受到了空前的欢迎。

这一盛况大大超出作者自己之前的估计,本来以为会在德国遭遇不满。

90年代的德国成年人作为希特勒一代的子孙辈,当时的社会政治风气更愿意去承认父祖辈的错误。

 5 ) 大胆的题材,无尽的遐想。

几乎没看过德国电影,但是这个名字实在太吸引人了。

一个罪恶滔天、杀害600万犹太人的元首在其战败自杀之际穿越到2014年,会发生什么故事?

这个题材很容易让猎奇爱好者们浮想联翩。

当然,这个片子很显然超越了猎奇的层次。

电影中“一切从零开始”的元首让很多对他有刻板印象的人大开眼界:他始终坚持走到群众中间,认真听取、记录他们的诉求,希望能帮助他们实现一个更加理想的社会。

同时他能比普通人更准确地判断出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在脱口秀电视节目上的演讲让本来哈哈大笑的观众们都陷入了严肃的思考,甚至有群众开始愿意“支持”这个看上去像模仿演员的“元首”。

这还是我们认识的魔鬼希特勒吗?

电影告诉我们,这就是元首的本来的样子。

影片后半段一个德国犹太老太太见到元首时认出了他是真正的希特勒:

说白了,不是所有的魔鬼都以披着黑斗篷,手握镰刀的形象现身。

而魔鬼能得势,靠的当然也不是一个人的力量:

我们知道,从地缘上讲,德国西有法国和英国堵着,东有俄罗斯(前苏联)虎视眈眈,自神圣罗马帝国时期以来几百年间就是一个长期缺乏安全感的区域(19世纪前叫德意志邦联)。

没有希特勒,在那个特定的时代也很可能会有其他“特勒”出现。

电影最后通过镜头语言问了我们一个问题:历史会重演吗?

当现在的”德国人“像二战前一样对移民、难民和社会制度有诸多不满和迷茫时,“元首”会回来吗?

本片用伪纪录片的拍摄手法,让观众们不禁思考一下历史发生的“土壤”究竟是什么?

未来的和平仍需要历史记忆的传承,需要像这样精彩的电影带给大家的思考。

 6 ) 轻易地遗忘和轻易的宽恕也是罪恶滋生的温床!

的确是蛮有深意又十分大胆的黑色幽默作品。

希特勒的众多演讲中总有一款适合你。

比如我认同的一个观点是:电视节目是深渊的评论。

纷杂的媒体节目中,有思想性的节目很少受到欢迎,而很多一味博人一笑的真人秀恶搞节目却纷纷得到追捧。

这里又涉及到了媒体良心的问题,为了收视率不惜牺牲舆论的正面导向作用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这里提到的媒体包括电视、报刊和互联网。

互联网是伟大而可怕的,人人都能从中获知信息,而又仿佛可以隐匿身份的参与其中,一种“伪自由”状态,让大家都乐在其中。

上面提到的宣传导向作用中,恶性炒作、道德离经叛道的行为都会有人出来给你辩解。

你批判它是恶趣味,他们会辩解说:“人们压力大,我们看恶搞就是为了减压!

”;你批判它见死不救,他们会辩解:“不要道德绑架!

”。。。

大家感觉自己越来越“宽容”了,越来越懂得这个世界了,实际上我们都“迷失”了。。。

驱动这场变革背后的媒体良心之始作俑者还是人欲!

不管换做是她还是他,谁来做编导都要以“希特勒”做文章,因为你懂得,权和利才是人类终极目标!

就如我赞同“轻松的娱乐节目是深渊”一样,希特勒其他观点各有认同的人们。

而希特勒是聪明的,利用普通民众对生活中的不满情绪,承诺他们美好的生活是他的拿手好戏,民众的支持率水涨船高。

杀了一条狗的曝光只是暂时的低潮,或者也算炒作的一种手段。

尽管大家鄙视这种行为,却还是疯抢他的书,看他的新闻,总有一天会被他洗脑。。。

历史总会重演,距离二战完结仅仅短短的60年,很多经历过那场战争的人甚至都还活着,而人们竟然是如此善忘的。

广场绘画一段戏,一个中年男人说:“如果在2014年有人来到贝鲁特中心广场模仿希特勒,而公众能容忍的话,那对德国不是什么好事。

如果我能做主,我会把你赶走!

”但是更多的人看到希特勒的反应是已经没有了憎恨,只感到搞笑、甚至认同他的观点、按照他的指使做事、口呼我爱你、做出元首万岁的手势!

大家都当作不经意的玩笑,却在不经意中丧失了正义的方向。

轻易地遗忘和轻易的宽恕也是罪恶滋生的温床!

黑色结尾令人反思更多。

法比安说:“你在试图再次用宣传愚弄人们。

”希特勒说:“1933年的人都没有被宣传欺骗,元首是被人们选举出来的,因为他明确表述了他的计划,德国人选举了我!

”法:“你是个怪物!

”希:“所以你也必须谴责那些选举了这个怪物的人!

他们都是怪物?

他们是普通百姓。

他们把他们的国家托付给了一个非凡人物。

你一直没问我,他们为什么选举我?

他们心底里都像我!

有着相同的价值观。

”法比安枪杀希特勒后,下面并无尸首,而希却出现在法身后说,“你无法摆脱我,我是你的一部分,来自你们所有人。

你知道,一切并非都是负面的。

”台词相当耐人寻味,the希特勒已死,而希特勒们却只是藏在某个角落,等待时机!

影片让我想起看过的《浪潮》,一次小小的教学实验,效果惊人!

适当的条件下,只需轻轻一推,一切轻而易举、万事俱备!

就如滚雪球,并不需要核心做过多的事情,一圈圈外围的人自发准备好了一切,这时核心只是变成了一种信仰、一种精神象征!

片中有个哥特装扮的团体名称叫做“撒旦信徒”,应该也算是一种深刻的讽刺吧!

浪潮效应刚刚好验证了本片台词中希特勒说的:“我存在于你们所有人的心里!

”。

复辟并没有想得那么难,而为了打倒法西斯付出的代价却是沉重和巨大的!

最值得深思的还有最后这句“一切并非都是负面的”。

试想一旦法西斯成功取得胜利,这所谓非负面的部分便会掩盖负面的一切!

想起曾经看过哪部电影的台词:“历史一次次的证明,胜利永远属于正义的一方,从未出错!

”当时被深深感动,现在想来竟是如此讽刺。

为什么正义总会胜利,从未出错?

因为胜者为王败者寇,胜者有权粉饰一切,美化所有污点!

镜头推回片场杀青,不同价值观的人被关进疯人院,这里也影射集中营吧。。。

PS:女编导表演的很好,气质也不错!

希特勒扮演者的个子太高了,片中也有个人吐槽:“你变高了”!

喜剧部分做得也还不错!

小清新加喜剧效果尽量淡化这个值得所有人思考的沉重问题:难道法西斯不会复辟吗?

 7 ) 《希特勒又回来啦》 影评

今天需要谈论的电影是一部德国的一部电影《Er ist wieder da》,《希特勒又回来了》则是他的中文名,也算是在2015年的一部划时代有意义的代表作啦。

本篇讲述的是作为在二战当中所向披靡但是最后失败的元首穿越回了现代的德国然后在现代德国当上一名演员,你没有听错,元首已经转行做演员了!故事一开头就描述了元首希特勒穿越回了现代

我在哪?

你看元首的表情一看就是很懵逼的,要知道前一秒还在考虑如何和斯大林“搞基”(不不不,是如何与斯大林大决战,这部分决战内容可以在另外一部巨作《帝国的毁灭》得到体现),后一秒就来到了这21世纪。

二货!

画面一转,你可以看到这些小青年看到希特勒也是一脸懵逼的,这个傻X是谁来着,怎么会来到这。

元首来到了柏林的四驾马车大门(现在作为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类似于现在的中国天安门,以前有幸去过柏林四驾马车那,到处都是来世界各地的游客),然后被一群人拍照,有一群人要和元首一起拍照,在人们眼中阿道夫只是作为一个演员的存在,之后的剧情我们的主角就在演员路上越走越远。

元首之后来到了报纸小摊,当浏览了新闻才知道自己居然来到啦2014年(其实这是电影开拍的时间),自己居然真的穿越到了未来,激动的心情你懂的啦,然后就开始一个标准的“碰瓷摔”啦,报纸店老板就惨了,就这样被元首骗吃,骗喝!

在报摊的这几天,可以说是再给元首进行全方位的知识补充,毕竟那么多的报纸可以白看,他对现代的认知可以说是上升了一个新的程度。

不过不得不说,这是一部相当腹黑的电影,通过元首获取知识这一个契机,导演可以说把德国各个当都黑了一个遍啦。

默大妈明显就是被黑的料,作为一个执政都16年的老司机,又是一个坚定的左派,大力鼓励外来种族的移民(中东穆斯林,土耳其等),反正2016以后大规模动乱都是和 不稳定的移民政策有关,不过这是后话啦!

除了黑德国自己的政党,关于社会环境问题,导演还是要黑一下的,不过电影里面都用了好些中国环境问题的影视图片,就比如如下的一张,这张敢问是北京的景象吗?

充满了那仙雾缭绕的雾霾,小男孩一如既往的戴上了口罩,虽然戴口罩有损拍照形象,但是保命要紧啊,乖乖带上口罩哦(⊙o⊙)哦!

通过这些写照,其实也客观说明了,老外对我们的环境问题充满了怀疑的态度,堵车,雾霾,大量垃圾问题可以说是对我们中国人挥之不去的问题。

看完电影的亲,以后记得多做地铁啊,垃圾记得别乱扔啊,毕竟我们要向德国,这个全欧洲最环保的国家,学习啊!

本文有一个男二,萨瓦茨基,也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人物,你看他的样子这就是一个《哆啦A梦》里面的大雄的德国翻版,额间写了一个大大的惨!

作为一个新闻小记者的男二还真是倒霉,毕竟能力不咋地,主要长得也不帅啊,刚好那天自己的上司公司副总编没能选上总编的位置,最后只能悲剧地被扔出公司啦,到底这社会到哪里,只要穷矮矬加霉运都是被鄙视的啊(心累>.<)。

救命啊!

顺便一提,这个男二是有女朋友的,众多单身狗花式吃狗粮吧,人家妹子是一个淑女。。。。。

好吧,其实是一个典型的德国朋克一族,也就是我们中国的杀马特一族。

不过导演为什么让女生用这样子的造型,我想可能是借机黑一下,德国这一代杀马特一族。

回去以后的男二很是伤心,无聊的陶醉于自己的拍摄作品,可能在想,我那么优秀,为什么就把我开除了呢?

感觉真是人艰不拆啊!

忽然间,自己的拍摄视频拍摄到了一个奇怪的人物,这个人怎么忽然间出现在自己的摄影机里面啦,这个人不是阿道夫希特勒吗?

顺着这个线索,男二于是就去寻找了希特勒,不得不说,世界是如此的小,可能这个电影的世界就一个庆丰村那么大吧,两位重要人物就顺利的遇到啦!

PS:报店老板也是老实人,居然知道问大大要钱,:“元首大大这几天你吃吃喝喝钱还是要给的啦(>_<)”元首说:“给钱是不可能给钱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给钱的,生意又不会做,只能厚着脸皮骗吃骗喝,小伙子我是元首,记得打钱,以后打下江山,封你个将军当当,^_^”

100块都不给我,好坏好坏的!

现在可以开始2个人的旅程了!

不过一路旅途的路上,元首无聊的去找狗狗玩。

被咬啦!

心疼元首这么不受小动物的喜欢直接被小动物咬了一口,

不过接下来就要心疼这倒霉的狗狗,接受来自大德意志的制裁吧!

毕竟元首还是带枪的咯。

这只狗杀了也为后面剧情留下铺垫。

PS:不过这里面有一个bug,电影里面没有处理好,作为德意志这个严格控枪的国家,一般人都是带不了抢的,我在德国就没看到有人带过枪,就算是警察,也就是那种特警才有可能携带枪支弹药。

电影里面看元首开枪的人真是如此淡定,这要多么淡定才做得到这样子啊,一般直接报警啦,接下来都可以直接拍《监狱风云之元首在柏林》拉!

下面的内容就进入到了纪录片模式,你可以理解为是中央焦点访谈新闻去看下面的内容。

下面这个动作千万不要做啊,谁做谁死啊,这真的是只是个电影啊,中国就有人在柏林做这个手势被抓进去啦!

不要盲目啊,重要的话要说三遍,千万别学这手势,千万别学这手势,千万别学这手势!

这一档路边访谈,走秀节目发布在网上就一下子火了起来,上百万的点击率就那么来了,毕竟希特勒是这么一个敏感而又有熟悉的话题,一般人不免要凑凑热闹!

男二靠着这部片子,让原来的公司副总编surprise啦,就这样子男二又可以回到公司上班去啦,这也真是难为男二啦!

看着笑容就感到,这总编是不是直接迷上了元首啦,这么一看以为要吻上去了呢(=@__@=),不过这才第一次见面好嘛!

甜蜜的笑容 好像元首大大对这Lady也是充满了好感的说,毕竟这电影要是没个男女搭配都让人怀疑是不是断背山剧情了!

女总编很看好希特勒同志啊,也许是很看好自己未来的老公哦,\(≧▽≦)/啦啦,在女总编的大力支持下,以及其他同事对元首感兴趣下,元首终于有机会开始上电视将节目啦,这对于一个鼓动8000万德国人发动二战,意图统一世界的元首来说真是小Case!

PS:这部电影的名称就是下面那一句Er ist wieder da!

(他又回来了!

)下面元首的演讲的内容,可以说是现在德国出现的基本问题,当然现在中国这方面的问题更加严重,老龄化加剧,生育率基本和日本有一拼啦。

值得称赞的是导演能把现代的问题,借助电影里面的希特勒很自然的表达出来,除了这一次,影片其他地方也运用这类手法的表达。

SPEECH 希特勒的节目很受欢迎哦,尤其是年轻人在Facebook,YouTube纷纷收看这类节目并且对此表示大为赞赏。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下面做小板凳划重点,网上居然有关于希特勒的鬼畜的视频,由此可见鬼畜是属于全世界的,连这类古板严谨的德国人都开始搞鬼畜啦,壮哉我大B站!

鬼畜 下面剧情又进入焦点访谈的阶段,还是街头和人聊天,房间里和人聊天,通过这可以看出本片很喜欢通过这类形式来表达德国的政治与群众的个人态度。

当然基本都是黑色幽默的,幽默中带着腹黑,把这些党都黑了个遍。

在一档节目中,主持人拿出了希特勒杀狗的视频,然后这引起了轩然轰动,许多人看到这个视频之后全都留下了眼泪,然后希特勒就被开除了,连带着还让女总编也降职啦。

前面的杀狗为后面这一段风波做了铺垫,然而区区一直会咬人的狗居然引起了那么多的风波(在中国基本都把狗当食物来吃的),其实也是表现了导演对欧洲那种白莲花思想的讽刺,对于像希特勒这种十恶不赦的杀人狂魔人民居然可以容忍,但是容不下一个杀狗的人,难道在欧洲左派眼中狗权是最重要的吗?

在欧洲,狗是被当中人类的朋友看待,而且有事没事就谴责中国人吃狗肉,如果真有那么多时间,那么多心思,何不去关心一下非洲小朋友的吃住问题,何必就站在道德高点说些有的没的。

其实看到这我会陷入沉思,人类那么多年文明发展过来,到底发生了些什么呢,虽然人类是站在食物链的顶端的动物,本身就是主宰这个世界的,虽然爱护小动物是人类文明的进步表现,但是如果把爱好小动物当成是最高的权限,这似乎是对我们人类文明的讽刺,想到国内有些人也是这种风气,不免感到悲哀。

去死吧!

可怜啊,我的孩子 此时,副总编莞尔一笑,自己的春天终于来了!

自己终于可以掌舵这个公司啦!

嘻嘻 下岗的男二和希特勒开始了自助创业的道路,自己写作品,自己做活动,生活上还是美滋滋,积极学习,棒棒哒!

写书啊 与他另一面的是现在掌舵的男总编,由于少了公司的灵魂人物希特勒,电视台人气直线下滑。

然后总编开始元首的咆哮啦!

看过《帝国的毁灭》或者哔哩哔哩鬼畜视频的都应该知道,下面这张图是干什么的吧!

你猜的没错,玩梗时间到了!

没事就带上眼镜,然后摘下来,开始我到河北省来(und doch habe ich allein)!

(不知道梗的朋友百度哦(⊙o⊙)哦)

开始元首的愤怒 里面吃瓜群众总要有人来哭/(ㄒoㄒ)/的,记得《帝国的毁灭》里哭的是女孩子,这次换成男的啦。

可怕!

不得不承认这个B站玩坏的鬼畜梗,德国人也玩的不亦乐乎,很多美剧也同样在玩元首的甩笔骂比利梗!

走投无路的男总编不得不去找希特勒寻求帮助啦,毕竟公司都快倒闭啦!

现在看看男二和男总编的样子和一开始刚刚反了过了,男二一脸嫌弃的看这这个前上司,给你一个王之歧视的小眼神!

(不得不佩服这部电影里面演员的演技,一个眼神已经把想要表达的那种不屑都表达了出来)

呵呵!

男二带着希特勒来女朋友家做客,从二战中还活到现在的奶奶,一眼就看出了这个就是那个杀人恶魔希特勒了,一个软弱的老人在看到希特勒以后奋力击打着希特勒,要把它赶出家去,在她眼中这边不是一个人,倒像是邪神撒旦。

她惊恐的言行举止让男二意识到自己合作的伙伴希特勒也许不是一个演员那么简单,他可能真的是恶魔阿道夫!

这是希特勒啊!

男二开始去找希特勒,他知道自己合作的人是恶魔,他要除掉他,最后他在天台开枪杀了希特勒!

杀了你,恶魔!

你们以为这样子就结束了吗,真是太naïve啦,too young too simple!

男二望了望楼下,楼下什么有没有,他的尸体哪里去了?

忽然希特勒出现在他背后,然后说道:“我是你的一部分,来自你们所有人!

”对于这话的解读,其实就是坦白了,这部电影一开始放到最后,希特勒想说的,其实也是现在的老百姓想要表达的。

就好比二战不可能不发生,只要有德意志人,那么没有希特勒也会有东特勒!

接下来剧情反转,其实这一幕男二杀希特勒的剧情都是希特勒自导自演的电影,而演戏的男二其实是替身演员,真正的男二(萨瓦茨基)被关到疯人院里面去啦。

这是替身演员

可怜啊 最后希特勒和女总编在一起啦,可喜可贺,也为男二感到遗憾,毕竟都被关起来了!

后记:这部片子实际上是一部纪录片和科幻题材相结合的作品,可以说是一部很新颖的一种风格,通过本片也是反映了欧洲对现代发展的一种担忧,种族问题以及现代人对于过去历史的一种态度,最后结尾是穿插了欧洲对于难民与恐怖分子的报道来结束的,12星旗作为欧盟的象征被愤怒的群众所烧毁,实际也是表示影片制作人对于欧洲未来的担忧,是否欧洲真的会这样子最终走向灭亡。

本电影是2015年上映的,在一年后的2016年,作为3大欧盟国的英国率先表示脱欧,整个欧洲也一度弥漫着欧洲难民暴力的恐怖中,2016-2017年,数不清的欧洲暴力案件不断发生,过去的和平已经不复存在。

2017年川普上台,美国人抛弃了作为白莲花的希拉里,而是选择不怎么靠谱的生意人川普,如果看了本片的话,也能多多少少明白,其中的缘由。

12星的陨灭!

作为对电影的赏析,实际上也是对于人生以及历史的认知。

如果对一部电影观看,只停留在表现优美的特效上,那就是在满足自我的多巴胺,不断刺激大脑神经,也许睡一觉也就不知道这片子在讲些什么啦,所谓的收获也就是在观看之中对人生的感悟与梳理。

这片子主要面向对象是德国民众,其实也是想通过这片子来警示德国人,要认真理性思考德国的现状。

当年阿道夫为什么可以发起二战,也正是当时的德国人不理智的思想体现,是人民选择阿道夫作为代言人发起战争,这正如电影中的子电影诉说的一样,“我是你的一部分,来自你们所有人”。

影片其实是用悲剧结尾的,毕竟这嵌入到德国人日常生活的暴动与恐怖袭击是不会让一个普通的德国人有多开心的,这一点,可能作为一个中国的观众可能无法体会这种悲痛的心情。

不过,由于这是一部喜剧电影,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观众去欣赏,倒是很充满乐趣的,毕竟这里边全程都是笑点,当然里面一些隐藏的历史梗和欧洲日常体现的内容就只能略去啦,毕竟这需要一定的阅历才能去感悟过来。

友情建议,如果有时间可以多看几遍,第一遍就是图个乐,过个1年,2年再去看,也许能看到一些对社会与历史的认知。

也许一部好电影就像太史公的《史记》一样,每一次观看都能有不同的体验!

 8 ) 一个民主国家离重回集权能有多远?

电影Er ist wieder da.这本书我也买过,这部电影也等了很久。

电影本身超越了近年很多德语电影,应该给六星。

这部电影改自畅销书,我也等待电影了好久。

虽然这部电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的确是喜剧,但是有点卓别林喜剧的味道,是那种让人笑的同时需要很多反思的电影。

特别喜欢电影的最后二十分钟,希特勒说,你杀不死我,因为其实我的性格就存在每个德国普通人身上。

还有最后最先接触到复活的希特勒的制片人已经意识到了他不是搞笑演员,而真的就是希特勒本人,反而却被关进了精神病院。

这部电影中很多桥段,其实是让人笑的同时,深思起来是非常恐惧的。

原来时间已经隔开了将近70年了,一个被弱化的民主国家走向集权,仍然完全是可能的,而且并不困难。

其实这部电影不但讽刺性地反应了很多德国人心中的那些缺点,更是提醒现在的德国人,当年希特勒就是这么一步步被选上了dictator的位置,更实验性地验证了一遍,即使到现在因为德国人人性中的那些缺点还大量残存,再有一个dictator上来的可能仍然存在。

 9 ) 该回来的早晚都要回来

首先作为一个局外人,即使我说的多么感同身受多么身临其境,但是我毕竟不是德国人,不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德国人,也不是生活在现代民主德国的德国人,我最多只是在回顾历史直视现在,结合自己的阅历和感受,仅是粗浅的谈谈自己的想法而已。

希特勒的功过是非我们不需累述,历史已经很好地说明了,我想即使人类社会再怎么发展,德国人民再怎么糊涂也不至于给希特勒翻案。

但现在随着现在中东局势的紧张,难民潮的强势来袭,加之欧洲整体的经济不景气,欧盟内部发展的不均衡,德国的担子感觉越来越重,这担子既压在政府身上,也慢慢的转移到人民的身上了。

其实不管哪个社会体制政治制度下的老百姓都一样,大家的基本诉求都是一样的,无非就是衣、食、住、行,满足了他们的生活要求还好,只要他们的生活压力加大,而且还是由于外族的原因,民怨就起来了,这在民主国家尤其的明显和严重。

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是人民骨子里面的东西,只是有的时候明显强烈一些,有的时候温和一些。

越是在生活困苦艰难的时候,这种情绪越容易受到鼓动和煽动,但是这也是一把双刃剑,稍微掌握不好就变成洪水猛兽,冲击了敌人也会伤害到自己。

现在的情况就是,加在德国人民身上的担子加重,人民的生活质量下降,还要他们一直背负着当年希特勒时代犯下错误的愧疚,民怨开始了。

所以当电影里面希特勒开始走访德国各地的时候,充满了抱怨和怒气,而希特勒充分利用了人民的情绪,再次使出当年的那些手段,结果依旧屡试不爽,民族情绪一勾搭就有。

影片的设计很巧妙,通过里面记录片的形式记录下来人民的反应,一则给人一种真实感,好像这些就是人民的心声,但是又是通过希特勒的视角,而且是生活在现在的希特勒,镜头前大家都把他当成喜剧演员,把这当成娱乐节目了,所以这里有真有假,你说他是娱乐大众也好,借娱乐之外皮反应现实也行。

而且影片这里面没有偏袒任何一方,既让民众积极发声,畅所欲言,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也让希特勒我行我素,在表现希特勒的时候更是通过一些小细节来体现一个政治家的两面,例如希特勒枪杀小狗,还有他这边夸赞环境的美好,还要和绿党合作,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那边就在随手乱扔垃圾,让人看了都是会心一笑。

当希特勒通过一档娱乐节目,终于走到台前,直面大众的时候,整片的高潮来了,本片总是通过这种搞笑的方式来表达一个严肃的话题,之前大家都还不确定播出以后会效果如何,但是没想到的是,收到了好多的正面积极的评价,甚至检察官都袒护他们,说明反应了大多数人民的心声,这真是一个让人既欣喜又害怕的结果啊。

最后即使希特勒被披露枪杀小狗的负面的新闻,大众依旧那么支持他喜欢他,他的小说依旧大卖特卖,而且收货更多的人们的喜爱,还要拍电影了,真实讽刺极了,可见德国的民情。

影片的最精髓的地方就是结尾,通过一个戏中戏的方式,表达了一个真实严肃的话题就是,希特勒以及他代表的那种极端民族主义和纳粹思想是任何人都无法摆脱的,是我们任何人的一部分。

希特勒需要人民来满足他的野心和报复,正如他自己说的,人民对于他,正如钢琴对于贝多芬,离不开;但是翻过来,人民也是需要希特勒的,当年也是通过民主选举选出的希特勒啊,在特定时期的人民需要这样的人,来替他们表达他们的诉求,表达他们的怨气,释放他们的不满,正如现在美国的选举,特朗普现在这样受欢迎一样。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管仲说过的话,至今听来依旧很有道理,人即是自私的也是高尚的,但是自私是骨子里面的,而高尚是后天学来。

当我们衣食无忧的时候,我们都会有想做个好人的念头,接济穷人,支持慈善,保护环境等等,但是当我们尚且温饱的时候,好多时候我们是管不了那么多高大上了。

正如现在的欧洲,在他们最发达的时候,他们总是标榜着自己的民主人权高尚和平,但是看看现在,当中东难民的到来,又有多少国家真的表现出热心高尚呢,他们每周日还在教堂里面祈祷世界和平吗,有些事情毕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影片里面还有好多好多搞笑的桥段和设计,都十分用心和巧妙,例如叫闪电的洗衣店,乱扔垃圾的希特勒,以及在广场上面给人画像的希特勒,枪杀小狗的希特勒,还有电视台那个光头腹黑领导,当业绩不好的时候,在办公室训话的时候,影片巧妙的设计成犹如当年希特勒面对战事不利的时候激动的训话,还有一个特别讽刺的是希特勒竟然也被人打了,而且是新纳粹主义,让人开来都十分滑稽。

虽然影片没有直言自己的观点和诉求,但是我想德国能拍出这样的影片而且抱着这样开放的态度,也说明了现在德国民众中渐渐起势的民族情绪,不是以前那种一味的认错和忏悔了,也要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怨言了。

 10 ) 本片不是“伪纪录片”,也不是“剧情片”

这部电影在国内被严重误读了。

我注意到很多答主提到,影片里很多向希特勒行礼的打码人物是真实的路人而非群演。

也有很多答主将片中的采访片段形容为“伪纪录片”。

事实上,那些未打码的也不是群演。

采访片段也是真“纪录片”,而不是找群众演员演的。

该电影其实是纪录片和剧情片的混合态。

涉及到推动剧情的部分是专业演员脚本演出的,而不涉及剧情推动的部分则是无脚本的真实采访。

也就是说,电影前半段希特勒环游德国,那些德国民众接受采访的片段都是非脚本拍摄的。

采访中出镜的都不是演员,而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德国人。

他们清楚自己在说什么,也清楚自己在面对一个正在扮演希特勒的演员。

本片这种真假混杂的创作手法来源于《波拉特》。

但《波拉特》剧组由于法务方面的不谨慎,大量使用未经被摄者同意的采访片段,因而遭到至少七位被摄者起诉(未来可能更多)。

本片导演韦恩特吸取了《波拉特》的经验,特别注意了法务方面的问题,影片放出的采访画面全部得到了被摄者的同意。

事实上,他们采访的完整时长达到了300小时,但是成片里只放出不到20分钟。

即便在主线剧情部分,本片也有一部分是半脚本的。

例如电影中那个失败男制片人组织了一堆写手写政治笑话,试图靠政治红线扳倒女制片人的情节。

那些写手都是真的写手,而且拍摄前不知情,他们真的以为自己只是在写突破底线的政治笑话。

参考资料:https://www.theguardian.com/film/2015/oct/06/hitler-look-whos-back-director-david-wnendt-interviewhttp://berlinerisch.com/blog/2016/04/05/look-whos-back-writing-jokes-hitler/

《希特勒回来了》短评

你德人民的双关和讽刺是要上天啊!

7分钟前
  • 烨明
  • 力荐

看完很失望。很好的一个题材,结果就变成了这样的鬼东西。这是借着反讽题材来自身反讽?元首要这就这水平,简直是对二战死难者的侮辱好么!

12分钟前
  • 小然看云歌
  • 较差

爆笑?不好笑啊。

13分钟前
  • 丢二
  • 较差

结尾致敬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

15分钟前
  • petitebeng
  • 还行

题材好,但是拍的太差。

18分钟前
  • 刘骜
  • 较差

非常喜欢。不仅把政治目的表达清楚了,还没有丢掉电影作为媒介的人物和戏剧冲突。和《浪潮》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比《浪潮》更贴近当代。看完只觉得两年德国电影没白学,感恩。

23分钟前
  • 白日美人_S
  • 推荐

6.5 回来了么?其实从来没有离开。伪纪录片的调度又一次排摸了人民的意志

24分钟前
  • Michele
  • 还行

喜剧

25分钟前
  • Bean
  • 还行

格格不入只是开始,而后大众的对于娱乐方式的接受和从德国困局中渴望新发展的心理,都为出乎意料的纳粹入侵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但片子实在是不怎样。 4.3

27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较差

结局的叙诡相当漂亮。

30分钟前
  • 科学的京兆眉妩
  • 力荐

不好看

32分钟前
  • e
  • 较差

想法不错,拍得太无聊了。

34分钟前
  • 远子
  • 较差

德国人的幽默,我们不懂

37分钟前
  • PHX封哥
  • 很差

形式大于内容,拍的比较沉闷,不值得看的平庸之作

42分钟前
  • 没有鱼丸
  • 还行

这片子太差了,也就是电视剧水平,实在看不下去。

43分钟前
  • Ben笨熊
  • 很差

结尾吓住我了

46分钟前
  • 翟墨子
  • 推荐

极一般的政治讽刺剧,电影感极差,像是手持dv拍摄的,在拍摄风格上比起仿纪录片风格《第九区》差得实在太多。

50分钟前
  • Cyclin
  • 较差

不知所云

55分钟前
  • 踢地哥
  • 较差

一个小创意 搞笑纪录片 戏中戏虽然老套 但挺适合元首的 p.s. 唯一好感小前台戴着 hd-25 上班听音乐

57分钟前
  • wangzhy
  • 还行

No.50 还算是不错,但中间实在是有些拖沓了

59分钟前
  • calf_lau
  • 还行